2.9宋代经济的发展
一、选择题
1.(2021·河北宣化·七年级期末)如图显示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漫长过程,图中的①表示的是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的时间,①代表的朝代是
A.隋朝 B.唐朝 C.南宋 D.元朝
2.(2021·河北宽城·七年级期末)下列谚语中能证明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的是
A.“扬一益二” B.“苏湖熟,天下足”
C.“无徽不成商” D.“湖广熟,天下足”
3.(2021·河北栾城·七年级期末)苏州的“苏”,过去往往写成“蘇”,这是因为苏州自古就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谚语的朝代是
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4.(2021·河北武安·七年级期末)下图呈现了西汉至南宋北方和南方户数的变化情况。这种情况可以用来解释的现象是
A.经济重心南移 B.中央集权加强
C.北方财富增长 D.民族政权并立
5.(2021·河北宽城·七年级期末)小王参加“开心辞典”网上答题,其中有一个问题是:“我国在什么时期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他应该选择的答案是( )
A.唐朝时期 B.南宋时期 C.元朝时期 D.明清时期
6.(2021·河北桥西·七年级期末)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是在
A.唐朝末年 B.五代时期 C.北宋时期 D.南宋时期
7.(2021·河北承德·七年级期末)“苏湖熟,天下足”这句宋代流行的谚语,说的是当时江浙一带的足。“足”应是
A.粮食产量高 B.人口增长快 C.手工业兴盛 D.商业贸易繁荣
8.(2021·河北丰宁·七年级期末)下列关于宋代的一组图片,反映了
A.宋代重文轻武的政策 B.宋代城市的繁荣
C.宋代对外贸易的发达 D.宋代经济的发展
9.(2021·河北怀安·七年级期末)下列有关宋代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出现“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B.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
C.最大的商业城市是长安和洛阳 D.北宋时四川地区出现“交子”
10.(2021·河北临漳·七年级期末)中央电视台《寻宝》节目很受大众喜欢.在一期节目中一位持宝者展示了制造于被誉为瓷都的一件瓷器宝贝,你推测一下这件文物出自( )
A.杭州 B.泉州 C.景德镇 D.广州
11.(2021·河北·曲周县依庄中学七年级期末)在瓷器上雕画花纹是北宋时的新创,有划花、绣花、印花、堆花等。北宋瓷器大量运销国外,近年来宋代瓷器在亚非各地都有大量出土。从上述文字中能得到的信息是( )
①宋代手工业发达 ②宋代南方经济作物有很大的发展
③宋代瓷器受到各国欢迎 ④宋朝财政收入巨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2021·河北定州·七年级期末)宋代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时期兴起于江西,以生产 青白瓷著名,成为当时江南最大瓷器制造中心的是
A.越窑 B.邢窑 C.定窑 D.景德镇
13.(2021·河北海港·七年级期末)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中的南宋沉船“南海一号”,“船体基本保存完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船载文物约有6万到8万件,目前已打捞出水的文物达6000多件。”不能从材料中推测出的历史信息是( )
A.宋代商业十分繁荣 B.南宋对外贸易发达
C.宋代造船技术高超 D.宋代纸币世界通用
14.(2021·河北涿鹿·七年级期末)两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座顶峰”。下列史实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城市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B.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
C.重文轻武,士人地位较高 D.对外开放,海外贸易兴盛
15.(2021·河北·平山县外国语中学七年级期末)下图是“泉州出土的南宋海船”。宋代所造海船,载重量一般有数百石至五千石,最大载重量可达万石。船上设计了水密隔舱,使用指南针。由此可知( )
A.宋代商业十分繁荣 B.出现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C.宋代造船技术高超 D.南宋海船已配备指南针
16.(2021·河北唐县·七年级期末)下图是宋代纸币的铜版拓片。通过对图片的解读和分析,我们得出的直接结论是( )
A.宋代手工业兴盛 B.宋代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C.宋代商业贸易繁荣 D.宋代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17.(2021·河北桥西·七年级期末)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都城内出现了许多娱乐兼商业的场所。该场所被称为
A.瓦子 B.榷场 C.草市 D.勾栏
18.(2021·河北献县·七年级期末)南宋时,都城临安曾有谚语“东门菜,西门水,南门柴,北门米”。这主要说明了( )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农作物品种丰富
C.市民活动丰富多彩 D.城市商业的繁荣
19.(2021·河北辛集·七年级期末)南宋时期,有一位阿拉伯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应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
A.都护府 B.市舶司 C.宣政院 D.理藩院
20.(2021·河北临漳·七年级期末)隋唐时期,陆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基本畅通,唐朝设市舶司主管对外港口贸易,宋代对招商有成效的官吏实行提高级别待遇的政策,泉州、广州接此执行。可见,唐宋时期海外贸易的活跃是
A.政府政策推动的结果 B.造船业发达的产物
C.重农政策松动的表现 D.丝织业兴盛的体现
21.(2021·河北青县·七年级期末)宋朝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这说明宋朝
A.农业发展迅速 B.手工业兴盛 C.海外贸易发达 D.是世界经济中心
22.(2021·河北桥西·七年级期末)它是对外贸易的产物,它因政府鼓励海外贸易而横空出世,它设立于主要的港口。“它”是指
A.市舶司 B.知州 C.宣政院 D.通判
23.(2021·河北桥西·七年级期末)《文献通考》记载:“(北宋时)初蜀人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这反映在北宋时( )
A.政府开始统一铸造钱币 B.设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C.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D.经商时间不受限制
24.(2021·河北宽城·七年级期末)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早在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商业十分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种纸币是 ( )
A.会子 B.银元 C.交子 D.汇票
25.(2021·河北沧州·七年级期末)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提到,当时(北宋)全国商品交换的价值,合计相当于1500万1800万盎司黄金,折合成现在的价值约合60亿~70亿美元。在这种情况下,金属货币已难以适应商品的巨额流通。这说明纸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金属货币的短缺
C.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D.政府的强制推行
26.(2021·河北青龙·七年级期末)下列古钱币中,最能反映北宋商品经济繁荣的是( )
A. B.
C. D.
27.(2021·河北香河·七年级期末)下列货币中,哪个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A.交子 B.会子 C.美元 D.英镑
28.(2021·河北·平山县外国语中学七年级期末)在现今的社会生活中,刷卡、微信支付、支付宝消费已成为一种时尚,但是纸币仍然在流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出现在北宋前期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A.“会子” B.瓦子 C.票子 D.“交子”
29.(2021·河北栾城·七年级期末)北宋前期,纸币产生的最重要原因是
A.商业贸易的繁荣 B.铜钱铁钱携带不便 C.宋代造纸业发达 D.政府支持发展纸币
30.(2021·河北承德·七年级期末)下图中的文物可共同佐证
A.王安石变法 B.商贸的繁荣 C.制瓷业兴盛 D.造船业发达
31.(2021·河北定州·七年级期末)现在刷卡和刷手机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纸币仍然必不可少,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A.“交子” B.“圆形方孔钱” C.“五铢钱” D.“半两钱”
二、综合题
32.(2021·河北栾城·七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南宋临安城“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日俱是,即无虚空之屋”,“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和宁门至观桥下,无一家不买卖者”。
材料二《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三从东晋开始,北方自然环境破坏严重,再加上更北的游牧民族侵扰,居住在山西、河南、山东、河北的汉族人开始迁往江淮一带。从南北朝一直到南宋,北方汉人迁往江淮的脚步就一刻没有停留,共计数百万……大量的北方人群侵入南方……改变 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
材料四海外贸易的兴盛刺激了中国的内部生产,宋代的冶铁数量在当时整个世界应该是数一数二的,其他如制造瓷器、丝绸、茶叶、酒类以及各种工艺品,数量之大、种类之多也是惊人的。也因为这些缘故,宋代面对强大的北方敌国可以用金钱和丝帛换取和平。而在完全失去北方以后,偏安在南边的南宋,地方小了,人口少了,生活条件居然比过去还好。
——许倬云《许悼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1)阅读材料一,概括南宋临安城商业贸易繁荣的表现。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依据材料三分析,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材料三指出这一现象还有何影响。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宋代面对强大的北方敌国可以用金钱和丝帛换取和平”的一个事例,并分析宋代之所以能这样做的原因。
33.(2021·河北沧州·七年级期末)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运河的修建,便利了中国南北贸易的发展,尤其是来自长江地区的稻米和其他粮食作物可以大量地供应北部地区的居民。由此为政治和文化的统一建立了经济基础。
——[美] 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 古代农业生产工具革新
材料三 安史之乱后,黄河流域陷入长期藩镇割据混战中,此时的南方保持了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方掀起了水利建设的高潮,水稻生产技术逐步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南方农业的发展,加速经济重心南移。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修建大运河的历史意义。
(2)分别说出材料二图片所示的农业生产革新工具的名称。
(3)据材料三,分析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于哪个朝代?
34.(2021·河北大名·七年级期末)中国古代经济格局曾出现过重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脱脱《宋史》
“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时期谚语
材料二 北宋“交子”
材料三 “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变化的原因。
(2)材料二图中的“交子”在货币发展史上有何特殊地位?这一类货币的产生和发行有什么作用?
(3)为了管理海外贸易,宋朝政府设立了什么机构?如果你是当时的商人,在出航时你会装载什么货物?
(4)根据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答出一个方面的原因即可)
35.(2021·河北雄县·七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至宋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
朝代、地区 西汉(2年) 西晋(280年) 唐代(742年) 宋代(1060年)
北方 965 149 493 459
南方 111 65 257 830
材料二:三国时期和五代十国时期,北方的情形都是战乱频繁,黄河流域的人民大量南迁到相对安定的南方地区。他们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并丰富了南方的劳动力。他们积极投入到南方地区的开发中去。北宋时期、新的农作物占城稻在江南引种,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我国江南地区气候适宜,有优越的地理条件。对江南地区农业的发展非常有利。江南地区经济逐渐发展起来,并且超过北方。材料三:语曰:“苏湖熟(丰收),天下足。”
材料四:“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1)材料一中南北方的人口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
(2)根据材料二,概括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三四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何时完成的?
36.(2021·河北香河·七年级期末)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古代史上辉煌灿烂的农耕文明,令世界瞩目,也令所有的炎黄子孙引以为豪,请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
——民谚
材料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1)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是唐朝农耕技术的重要创造,请写出图一、图二对应的工具名称。
(2)材料二中“苏湖熟”的“苏湖”是指哪里?材料二反映的情况主要得益于该地从哪里引进的水稻优良品种?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该现象最终完成于什么时候?
37.(2021·河北沧县·七年级期末)经济发展
材料一:大运河的修建,便利了中国南北贸易的发展,尤其是来自长江地区的稻米和粮食作物可以大量地供应北部地区的居民。由此为政治和文化的统一建立了经济基础。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古代农业生产工具革新
材料三:安史之乱后,黄河流域陷入长期藩镇割据混战中,此时的南方保持了相对稳定方人口大量南迁。南方掀起了水利建设的高潮,水稻生产技术逐步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南方的发展,加速经济重心南移。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请思考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修建大运河的历史意义。
(2)分别说出材料二图片所示的农业生产革新工具的名称。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于哪个朝代
(4)根据材料三,分析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38.(2021·河北涿鹿·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谚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1)材料一中的图(2)“交子”有着怎样的地位 这种新货币有何明显优点?
(2)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最直接的反映了宋代的( )。(选一个)
A农业繁荣 B手工业繁荣 C商业繁荣
(3)结合材料二,为鼓励对外贸易,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了什么机构来加以管理?
(4)这种现象最终完成于何时?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需要回答两点)
(5)这给当前我国发展经济能提供哪些有益的启示?(需要回答两点)
39.(2021·河北丰宁·七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两宋时期是继隋唐我国经济繁荣后出现的又一个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特别是南宋中后期,中国(仅指宋)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左右,经济总量却占到了全球的75%以上。请结合所学知识,观察下列图片并回答问题。
(1)图一南宋《耕织图》反映了南方农业的发达,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图二是打捞出水的南宋商船“南海一号”模型。宋代政府为发展海外贸易采取了哪些措施?穿越时空,作为南宋时期的一名船员,你能跟随船队到达哪些地方?
(3)图三是从“南海一号”古船上打捞出来的精美瓷器,宋朝时兴起的著名瓷都是什么地方?
(4)图四中纸币的名字是什么?它最早出现在什么朝代?
40.(2021·河北青县·七年级期末)材料一唐宋时期人口情况统计表
朝代 北方 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唐代 5148529 56.8% 3920415 43.2%
北宋 6624296 37.1% 11224760 62.9%
材料二 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位于今江苏一带)又为东南根抵(根基、基础的意思)。语曰:“苏湖熟,天下足”。——《陆游集》
(1)据材料一,指出从唐代到北宋,我国北方和南方人口分别发生的变化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出现了什么变化?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发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
41.(2021·河北临漳·七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唐朝中晚期以来,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宋初,北方人口仅100多万户,而南方人口有230多万户,是北方的两倍多。北宋时,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同时,湖南、江西、福建和两广地区也得到很大开发。
(1)根据材料,指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历史时期。
(2)课堂上,关于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的讨论,小历坚持认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最主要原因是国家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你同意小历的观点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42.(2021·河北雄县·七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别 人物 内容 结果
唐→A 玄奘 西行取经 游历16年,带回许多佛经
唐→日本 B 6次东渡 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很大
材料二 唐朝对外交往具有自己突出的特点:对外交往的范围更加广泛,且具有持续性;对外交往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使节来往、留学生、贸易交流、宗教往来等。唐朝频繁的对外交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进了东亚、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两宋期间,丝绸之路被金﹑西夏等所阻,对外贸易只好集中在东南沿海的海路进行 当时与宋朝通商的海外国家,共五十多国,总称为“海南诸国” 中国过去的海外贸易,主要为统治阶层带来珍贵的奢侈品,整体经济收益不大 然而,宋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上远超过前朝,而且为政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宋朝因此增设机关负责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
——杭侃《两宋﹕在繁华中沉没》
(1)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一表格中的A、B处补充完整。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说说两宋时期中国对外交往发生了什么变化?为管理海外贸易,宋朝设立了哪一机构?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对外政策对国家发展的共同作用。
43.(2021·河北武安·七年级期末)以下三幅图片分别从哪些方面反映了宋代商业的繁荣?
图一《清明上河图》(局部)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到南宋最后完成。此后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故C项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扎实掌握经济重心南移的开始和完成时间。
2.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由北方移到南方。南方最发达的太湖流域、江浙地区长期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所以B选项能证明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在宋代,南方经济发展迅速,到南宋时,经济中心转移到南方,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谚语,故D符合题意;汉朝时,南方经济还没有充分开发,故A不符合题意;到隋朝,南方经济正在很快发展,故B不符合题意;唐朝安史之乱后,经济中心开始由北方向南方转移,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4.A
【详解】
材料体现的是南方地区的户数逐渐增加,并且在宋朝时期超过北方,这主要和经济重心南移有关,A正确;材料与中央集权、民族政权并立无关,BD排除;从户数来看,材料反映的是南方的财富的增长,C排除。故选A。
5.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唐朝中期开始,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时期,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说明经济重心完成南移,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6.D
【详解】
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南方经济逐步赶上北方,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故答案为D;唐朝末年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项;五代时期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项;北宋时期不符合题意,故排除C项。
7.A
【详解】
据材料“苏湖熟,天下足”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谚语反映了江浙一带粮食充足,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故A正确;“苏湖熟,天下足”的意思是江浙一带粮食丰收,足于解决全国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不是“人口增长快”,B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粮食丰收,与“手工业、商业”无关,C、D排除。
8.D
【详解】
秧马是农业工具,《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北宋东京的繁华状况,交子是北宋时期出现的纸币,图片反映的是宋代经济的发展,D符合题意;图片没有涉及重文轻武政策,A排除;秧马没有体现宋代城市的繁荣,B排除;秧马没有体现宋代对外贸易的发达,C排除。故选择D。
9.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那时商业都市很多,最大的是北宋都城东京(今开封) 和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选项C错误,符合题意;出现“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北宋时四川地区出现“交子”都是宋代经济繁荣的表现,选项AB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
10.C
【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瓷器相关知识点。阅读题文所提供的信息:制造于被誉为瓷都的一件瓷器。因为宋代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重心,景德镇成为瓷都。因此选项中C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
11.B
【详解】
根据材料“在瓷器上雕画花纹是北宋时的新创,有划花、绣花、印花、堆花等”,可知,宋代制瓷业发达,工艺水平高超,所以①符合题意;根据材料“北宋瓷器大量运销国外,近年来宋代瓷器在亚非各地都有大量出土”,可知,宋代瓷器受到亚非各国的欢迎,所以③符合题意;由此可知,①③均符合题意,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宋代南方经济作物,所以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C项;材料无法体现“宋朝财政收入巨大”,所以④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12.D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景德镇是当时江南最大瓷器制造中心,以生产青白瓷著名,D项正确;越窑是唐朝时期著名的瓷窑,以青瓷闻名,排除A项;邢窑、定窑位于北方,排除B、C项。故选D项。
13.D
【详解】
根据题干,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中的南宋沉船“南海一号”,“船体基本保存完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表明宋代造船技术高超,所以C不符合题意;“船载文物约有6万到8万件,目前已打捞出水的文物达6000多件.”反映了宋代商业十分繁荣和对外贸易发达,所以A、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宋代纸币世界通用,所以D符合题意;故选D。
14.B
【详解】
依据“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座顶峰”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经济发达,城市商品经济高度繁荣;宋代对外开放,海外贸易行省;宋代重文轻武,士人地位较高,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而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是在明清时期,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因此史实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B,B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15.A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泉州出土的南宋海船”,结合所学可知宋朝有发达的造船业,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能够进行远洋航行,并且宋朝有广州、泉州等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方便大商船停靠。同时宋朝对海外贸易实行鼓励政策,在主要港口设置市舶司加以管理,从而大大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所以材料说明了宋代的商业十分繁荣,故选A;BCD的宋代对外贸易出现的条件,不能全面体现材料内容,排除。
16.C
【详解】
根据所学,纸币的出现是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C项正确;纸币与手工业、农业没有直接的关系,排除AB项;纸币的出现不能直接反映重心的南移,排除D项。故选C项。
17.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得,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北宋都城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瓦子的存在,添加了城市的生气,故A符合题意;宋、金、西夏政权各在交界地点设置互市市场的场所叫榷场,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项;“草市”是六朝时代,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不符合题意,故排除C项;勾栏是瓦子中专供演出的圈子,不符合题意,故排除D项。
18.D
【详解】
题干体现了农产品的商业化程度提高,体现了临安城市商业和繁荣,故选D;宋朝经济南移完成主要是因为南方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使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逐渐超越北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A;题干中并没有描述南宋农作物物种丰富,与其一不辅,故排除B;题干中反映的是城市商业的繁荣,并未反映市民活动丰富多彩,故排除C。
19.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所以他抵达泉州后应到市舶司办理手续,B项符合题意;A项与管理边疆地区事务有关,排除;C项与管理西藏事务有关,排除;D项是清朝时期处理外藩事务的部门,排除。故选B。
20.A
【详解】
依据题干“唐朝设市舶司主管对外港口贸易,宋代对招商有成效的官吏实行提高级别待遇的政策”,可见题干反映了唐宋时期政府鼓励海外贸易,A正确;造船业发达和丝织业兴盛在题干中没有得到体现,BD排除;唐宋时期海外贸易的活跃体现了商业的发展,应该是抑商政策松动的表现,C排除。故选A。
21.C
【详解】
依据“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可知反映了宋朝海外贸易发达,不仅有闻名世界的商港,而且海上丝绸之路的范围进一步拓展,C正确;题干突出的是宋朝海外贸易发达,没有体现农业、手工业的情况,AB排除;题干没有体现宋朝时期经济发展与世界其他国家地区的比较,无从得出宋朝是世界经济中心,D排除。故选C。
22.A
【分析】
【详解】
宋代的商业发达,海外贸易兴盛,中国在海上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泉州、广州、明州等是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设立市舶司进行管理,故选A;知州是管理地方的行政长官,不符题意,B错误;宣政院是元朝设置管理西藏的机构,C错误;通判是宋朝皇帝任命到各州辅佐知州一起治理各州,同时也有监督地方长官的职能,不符题意,D错误。
23.C
【详解】
依据材料信息“北宋时”、“蜀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蜀即是指四川;“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说明铁钱的使用极为不便,因此发行纸币交子以便贸易,“私为券”说明不是政府发行,属于商人的私人行为。宋代商贸的繁荣也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但长期以来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宋代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C选项符合题意;政府开始统一铸造钱币不是北宋时期,A选项不符合题意;设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B选项不符合题意;经商时间不受限制,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24.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商业的繁荣,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故C符合题意;ABD与题干信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不符,故选C。
25.A
【详解】
依据“在这种情况下,金属货币已难以适应商品的巨额流通”可知纸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于货币的需求急剧增加,A正确;金属货币的短缺是纸币产生的直接原因,而非根本原因,B排除;题干没有涉及活字印刷术的发明,C排除;题干也没有涉及政府的强制推行,事实上北宋纸币交子首先是由四川民间私人发行,D排除。故选A。
26.D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在北宋四川地区,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交子,它携带方便,进一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D项正确;A项战国货币,B项是唐朝货币,C项是日本古货币,排除。故选D项。
27.A
【详解】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故选A。
28.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初年,四川用铁钱,体重值小,1000个大钱重25斤,买1匹绢需90斤到上百斤的铁钱,流通不便,于是,商人发行一种纸币,名为交子,代替铁钱流通。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D项符合题意;会子的出现时间晚于交子,排除A;瓦子是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排除B;票子不是出现在北宋前期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排除C。故选D。
29.A
【详解】
北宋前期,四川一带由于商业贸易繁荣,对货币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而铜钱铁钱携带不便,因此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由此可见纸币产生的最重要原因是商业贸易的繁荣,A正确,B排除;宋代造纸业发达属于客观条件,但不是最重要的原因,C排除;纸币“交子”最早由民间发行而非政府支持,D排除。故选A。
30.B
【分析】
【详解】
宋朝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宋朝纸币铜版拓片可以反映宋朝商贸的繁荣,故选B;宋朝纸币铜版拓片,与王安石变法、制瓷业发展、造船业发达无关,排除ACD。
【点睛】
31.A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北宋时期益州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A项正确;“圆形方孔钱”、“五铢钱”和“半两钱”都是金属货币,排除B、C、D项。故选A项。
32.(1)店铺林立;商业门类众多。
(2)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3)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丰富的劳动力;改变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
(4)示例:北宋与辽订立澶渊之盟;或南宋与金达成和议;或宋夏和约。原因:宋代经济发达,能够提供物质保障。
【详解】
(1)依据材料一“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日俱是,即无虚空之屋”可知,反映了南宋临安城店铺林立;据材料“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和宁门至观桥下,无一家不买卖者”可知,反映了南宋临安城商业门类众多。
(2)依据材料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苏湖熟,天下足。”并结合所学分析可知,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格局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从唐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那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3)依据材料三“从东晋开始,北方自然环境破坏严重,再加上更北的游牧民族侵扰,居住在山西、河南、山东、河北的汉族人开始迁往江淮一带……”可知,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及丰富的劳动力。据材料“从南北朝一直到南宋,北方汉人迁往江淮的脚步就一刻没有停留,共计数百万……大量的北方人群侵入南方……改变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可知,北方人南迁,改变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面对强大的北方敌国可以用金钱和丝帛换取和平”的一个事例:如:北宋与辽订立澶渊之盟;1004年,辽军队对北宋发动大规模进攻,前锋直指靠近黄河的澶州城下,直接威胁到北宋都城的安全。主战派宰相寇准坚决请求皇帝宋真宗亲自率兵征讨辽军。宋真宗抵达澶州城,宋军士气受到鼓舞,重挫辽军。1005年,辽宋之间订立和议:双方撤兵,各守疆界,北宋每年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历史上称这次和议为“澶渊之盟”。澶渊之盟虽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但是澶渊之盟毕竟是宋辽实力均衡的产物。此后南北贯通互市不绝,但双方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或南宋与金达成和议;或宋夏和约等。据材料“宋代的冶铁数量在当时整个世界应该是数一数二的,其他如制造瓷器、丝绸、茶叶、酒类以及各种工艺品,数量之大、种类之多也是惊人的。也因为这些缘故,宋代面对强大的北方敌国可以用金钱和丝帛换取和平”可知,宋代之所以能这样做的原因是宋代经济发达,能够提供物质保障。
33.(1)意义:沟通了南北经济;为统一奠定了基础。
(2)图1:筒车。图2:曲辕犁。图3:秧马。
(3)原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南方水利的兴建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促进了南方农业的发展。朝代:南宋。
【详解】
(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便利了中国南北贸易的发展……为政治和文化的统一建立了经济基础”可知,大运河意义重大,它沟通了南北经济,为统一奠定了基础。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图片可知,图1是唐代的筒车,用于灌溉。图2是唐代的曲辕犁,用于耕地。图3是宋代的秧马。
(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黄河流域陷入长期藩镇割据混战中,此时的南方保持了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方掀起了水利建设的高潮,水稻生产技术逐步提高……”可知,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南方水利的兴建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促进了南方农业的发展。根据所学可知,在南宋,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34.(1)宋朝时经济重心的南移。
原因:有北方战乱多,南方相对稳定导致民众南迁,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北方南迁的人带去先进的技术等。(答出一个方面即可)
(2)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作用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市舶司;如果我是当时的商人,在出现航时会装载瓷器、丝绸、棉织品等。
(4)宋代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可以从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农业、手工业、商业发达、造船业发展等。
【详解】
(1)据“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结合所学知,国家财政收入依靠“东南”,这说明了唐朝中后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南宋时,南方成为了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经济重心南移到长江流域。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北方战乱多,南方相对稳定导致民众南迁,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北方南迁的人带去先进的技术等。
(2))材料二图中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产生和发行促进南方经济发展。北宋时期,我国的商品经济有了极大发展,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在四川地区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交子的出现一个方面体现了当时商品经济的繁荣,另一方面又进一步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3)根据“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管理海外贸易,宋朝政府设立了市舶司;如果我是当时的商人,在出航时我会装载瓷器、丝绸、棉织品等,因为这些货物是我国特有的。
(4)据题干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是南方经济发展,宋代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可以从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农业、手工业、商业发达、造船业发展等。
35.(1)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不断上升,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不断下降。
(2)南方战乱少,社会稳定;人口南迁带来丰富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气候适宜,地理条件优越。
(3)经济重心南移;南宋
【详解】
(1)依据材料一汉至宋南北方户数统计表数字的变化,从西汉开始南方人口开始上升,到宋代南方的人口超过了北方。由此得出: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不断上升,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不断下降。
(2)依据材料二“北方的情形都是战乱频繁,黄河流域的人民大量南迁到相对安定的南方地区。他们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并丰富了南方的劳动力”“北宋时期新的农作物占城稻在江南引种,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我国江南地区气候适宜,有优越的地理条件。”由此得出: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南方战乱少,社会稳定;人口南迁带来丰富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新作物的引进;南方气候适宜,地理条件优越。
(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苏湖熟(丰收),天下足。”即长江下游苏州和太湖流域湖州粮食丰收了,可以满足天底下人们的吃食;材料四“国家根本,仰给东南”意思是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由此材料三说明了粮食中心、国家财政都在南方,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
第二小问:据所学,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那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36.(1)曲辕犁 筒车
(2)苏州、湖州,越南
(3)经济重心南移,南宋
【详解】
(1)依据材料一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的两幅图片是唐朝农耕技术的重要创造,图一是曲辕犁,图二是筒车,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2)依据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湖熟”的“苏湖”是指苏州、湖州;材料二反映的情况主要得益于该地从越南引进的水稻优良品种—占城稻。
(3)依据材料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的现象,该现象最终完成于南宋。
37.(1)沟通了南北经济,为政治和文化的统一建立了经济基础。
(2)曲辕犁;筒车;秧马
(3)南宋
(4)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技术;南方水利的兴建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促进了南方农业的发展等。
【详解】
(1)依据材料一“大运河的修建,便利了中国南北贸易的发展”“为政治和文化的统一建立了经济基础”可知,大运河沟通了南北经济,为政治和文化的统一建立了经济基础。
(2)依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图一是最早出现于唐朝的曲辕犁,用于耕地;图二是唐朝出现用来灌溉的筒车;图三是宋朝出现用来插秧的秧马。
(3)依据所学可知,我国经济重心南移从唐朝中期开始,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4)依据材料三信息“安史之乱后,黄河流域陷入长期藩镇割据混战中,此时的南方保持了相对稳定方人口大量南迁。南方掀起了水利建设的高潮,水稻生产技术逐步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南方的发展,加速经济重心南移”可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技术;南方水利的兴建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促进了南方农业的发展等。
38.(1)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印刷纸币的成本比铸造金属货币的成本低,而且效率更快;纸币比金属货币更容易保管,携带和运输,大大提高了货币间的流通。
(2)C。
(3)市舶司。
(4)南宋;唐朝晚期以来,大量中原地区人口南迁,既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也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自唐末以来,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相对安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
(5)要保持安定和平的环境,要注重发展科技,政府要制定正确的政策。
【详解】
(1)依据材料一中的图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2)“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种新货币的明显优点是印刷纸币的成本比铸造金属货币的成本低,而且效率更快;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防止贵金属的无形流失;可以避免因不法之徒切削或熔解金属而带来的流通不畅现象;纸币比金属货币更容易保管,携带和运输,大大提高了货币间的流通。
(2)依据材料一的图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三幅图片最直接的反映了宋代的商业繁荣。
(3)结合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鼓励对外贸易,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了市舶司来加以管理。
(4)依据材料“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唐朝晚期以来,大量中原地区人口南迁,既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也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自唐末以来,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相对安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
(5)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重心南移给当前我国发展经济能提供的有益的启示是要保持安定和平的环境,要注重发展科技,政府要制定正确的政策。
39.(1)我国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或者答出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2)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近至朝鲜、日本,远至阿拉伯半岛、非洲东海岸。
(3)景德镇。
(4)交子。北宋
【详解】
(1)据图一《耕织图》可知,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或者答出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2)措施:据所学可从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等方面回答。
地方:据所学可知,作为南宋时期的一名船员,跟随船队到达近至朝鲜、日本,远至阿拉伯半岛、非洲东海岸等地。
(3)据所学可知,宋朝时期兴起的著名瓷都是景德镇。
(4)名字:据所学可知,图四中纸币的名字是交子。
朝代:据所学可知,北宋时期在四川成都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40.(1)北方人口(户)数量占全国比例下降(或低于50%);南方人口(户)数量占全国比例上升(或高于50%)。(意思相近即可。)
(2)经济重心南移。(或转移到东南地区)(意思相近即可。)
(3)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经济作物得到推广;农业获得发展;手工业兴盛;商业贸易繁荣等。(答出其中三点且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
【分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唐宋时期人口情况统计表”可知,唐代时北方人口是5148529,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为56.8%,南方人口是3920415,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为43.2%;而到北宋时北方人口是6624296,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为37.1%,南方人口是11224760,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为62.9%。由此可知,我国北方人口(户)数量占全国比例下降(或低于50%);南方人口(户)数量占全国比例上升(或高于50%)。
(2)依据材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位于今江苏一带)又为东南根抵(根基、基础的意思)。语曰:‘苏湖熟,天下足’”可知,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出现了变化——经济重心南移;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那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可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发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经济作物得到推广;农业获得发展;手工业兴盛;商业贸易繁荣等等。
41.(1)南宋。
(2)不同意;经济重心南移的最主要原因是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等。
【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唐朝中晚期以来,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结合所学可知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宋。
(2)首先对小历的观点表示不同意;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从经济重心南移的最主要原因是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等方面分析出正确原因。
42.(1)A:天竺;B:鉴真;
(2)特点:对外交往范围广泛、具有持续性;形式多样;对外交往频繁;影响巨大。
(3)变化:对外贸易从以陆路为主到集中于东南沿海的海路;海外贸易规模超过前朝,从整体收益不大到政府取得可观的经济收益。机构:市舶司。
(4)加强了国家与海外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国家的强盛。(答出一点即可)
【详解】
(1)据所学可知,唐朝时期玄奘西游到天竺(今印度),即A:天竺;唐朝时期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教,即B:鉴真;
(2)特点:据材料“对外交往的范围更加广泛,且具有持续性;”可知,唐朝对外交往范围广泛、具有持续性;据材料“对外交往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使节来往、留学生、贸易交流、宗教往来等”可知,形式多样;据材料“唐朝频繁的对外交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进了东亚、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可知,对外交往频繁;影响巨大。
(3)变化:据材料“ 两宋期间,丝绸之路被金﹑西夏等所阻,对外贸易只好集中在东南沿海的海路进行”可知,两宋时期的对外贸易从以陆路为主到集中于东南沿海的海路;据材料“宋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上远超过前朝,而且为政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宋朝因此增设机关负责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可知,海外贸易规模超过前朝,从整体收益不大到政府取得可观的经济收益。
机构:据所学可知,为管理海外贸易,宋朝设立了市舶司。
(4)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加强了国家与海外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国家的强盛等方面回答。(答出一点即可)
43.图一:城市经济繁荣。图二: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货币金融发达)。图三:海外贸易发达。
【详解】
方面: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清明上河图》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纸币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当时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宋代的海外贸易图反映的是当时海外贸易空前发达。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