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期末试题选编(含解析)2020-2021学年河北省各地下学期七年级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期末试题选编(含解析)2020-2021学年河北省各地下学期七年级历史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3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09 06:46: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3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一、选择题
1.(2021·河北桥西·七年级期末)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写道:“城市如此美丽,布置如此巧妙,我们竟不能用语言描述它了。”这里说的“城市”是
A.长安
B.洛阳
C.元大都
D.临安
2.(2021·河北栾城·七年级期末)“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此材料主要反映了
A.元朝国内交通发达 B.元朝疆域辽阔
C.元朝时期人口众多 D.元朝海外贸易繁荣
3.(2021·河北青龙·七年级期末)据《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从大都有许多道路通往各省。按照市镇的位置,每条大路每隔大约25哩(英里)就有一座驿站,在元朝的疆域之内,驿站超过10000多所。马可·波罗作为忽必烈的使者,正是用这些驿站在中国各处旅行的。上述材料反映了( )
A.元朝战争频繁 B.元朝交通便捷
C.元朝商业繁荣 D.元朝农业发展
4.(2021·河北桥西·七年级期末)“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这段材料说明元朝时我国
A.中外交通发达 B.科学技术先进 C.都市生活繁荣 D.文学艺术高超
5.(2021·河北承德·七年级期末)如下遗迹中,最有助于我们了解宋元时期中外交通的是
A. B.
C. D.
6.(2021·河北青县·七年级期末)“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役往来,如行国中”这说明元朝
A.中外交通发达 B.科技领先世界 C.戏剧空前兴盛 D.军事强盛
7.(2021·河北武安·七年级期末)据统计,我国从西汉、东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直至五代,共出书二万三千多部,二十七万多卷,而宋代出书则达一万一千部,十二万四千多卷,相当于历代出书总数的将近一半。引起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中外文化交流的活跃 B.造纸术的改进和推广
C.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D.印刷术的革新和进步
8.(2021·河北景县·七年级期末)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2020年,建成北斗三号系统,向全球提供服务。自中国人将其发明的指南针奉献给全世界以来,“中国”一词再次与“导航”连在一起。下列成就和“指南针”出现在同时代的有
①造纸术②火药③活字印刷术④交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2021·河北任丘·七年级期末)“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乃密布宇印,满铁范为一板。”材料描述的是
A.造纸术 B.“麻沸散” C.火药 D.活字印刷术
10.(2021·河北丰宁·七年级期末)一位学者谈论宋朝时说:“我最愿意去活一次的地方,无疑是在10世纪的中国汴京……让我每日都以宋瓷沏一盏香茗,再开读一卷宋版书,则此生复有何求?更何况,在那个产生了苏轼的时代,言路曾是何等的宽松自在”。他心仪北宋的原因是
①社会经济繁荣 ②国家强大统一 ③政治气氛宽松 ④科学技术发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2021·河北·平山县外国语中学七年级期末)中国古代创造了灿烂的科技文化。有关下列古代科技文化的叙述,正确的有
A.①作者是司马迁;③降低了制书成本,加快了图书普及和文化传播
B.①作者是司马光;③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C.②作者是贾思勰;④总结了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农学创新成果
D.②作者是徐光启;④对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
12.(2021·河北迁安·七年级期末)“排版时,先在一块铁板上放置松香、蜡、纸灰,再框一铁框。框内排满单字后,用火烤化松香和蜡,并用平板压平字面。冷却后固定成一版……”材料描述的发明是
A.造纸术 B.雕版印刷术 C.火药 D.活字印刷术
13.(2021·河北海港·七年级期末)宋朝时期文化教育事业高度发展,对书籍的需求量激增,官、私刻书作坊如两后春笋。遍及全国各地,刻书数量之多、内容之广、规模之大,都远远超过了前代。宋人祝穆说:“(建阳)麻沙、祟化两坊产书,号为图书之府”。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科技原因是( )
A.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B.印刷技术的进步 C.中外文化交往频繁 D.宋朝政局相对稳定
14.(2021·河北定州·七年级期末)培根说“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材料强调了“三种发明”
A.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B.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C.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D.对中国的发展影响巨大
15.(2021·河北·曲周县依庄中学七年级期末)中国古代科技一度走在世界前列,历朝历代都有很多优秀的科技发明成果。下列科技成果属于北宋时期的是( )
A.曲辕犁的发明 B.宋应星著《天工开物》
C.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 D.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16.(2021·河北滦南·七年级期末)“在这一页,我看见布衣毕异……灵感的火烧烤胶泥,字模和铁板娜娜多姿,一页纸到十万页纸,鲜活的字时刻跃动。,这首现代诗歌体现的宋代科技创新是( )
A.罗盘的应用 B.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C.造纸术的改进 D.火药的发明
17.(2021·河北宣化·七年级期末)“在这一页,我看见布衣毕昇……灵感的火烧烤胶泥,字模和铁板婀娜多姿,……鲜活的字时刻跃动”这首现代诗歌体现的宋代科技创新是( )
A.罗盘的应用 B.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C.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D.造纸术的发明
18.(2021·河北路北·七年级期末)"没有中国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就不会有世界近代发达的航海事业。就不会有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等一系列地理大发现,就不会有各国间人烷模的经济文化交流与世界近代文明的突飞猛进。"材料主要强调了指南针发明和应用的
A.原因 B.过程 C.特点 D.作用
19.(2021·河北栾城·七年级期末)“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时则观指南针。”说明指南针的价值是
A.天文观测 B.航海探索 C.天气预报 D.地理测量
20.(2021·河北·平山县外国语中学七年级期末)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公元 960 年,宋代兴起,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一种物质文化由此展开。”这里的“物质文化”展开的表现主要有
①纸币的流通 ②火药武器广泛应用于战争 ③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④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1.(2021·河北临西·七年级期末)2005年8月18日香港邮政发行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邮票,全套4枚,分别展现我国四大发明。其中,下面的邮票展现的发明成果是
A.指南针 B.印刷术 C.火药 D.造纸术
22.(2021·河北迁安·七年级期末)《宋史》记载:“……有造突火枪,以巨竹为筒,内安子窠(子弹),如燃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五十余步。”它描绘的是下列哪一重大发明的应用( )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23.(2021·河北围场·七年级期末)我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北宋时,毕昇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B.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C.指南针由印度人商人传入欧洲,为欧洲航海创造了条件
D.宋元时期,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
二、综合题
24.(2021·河北武安·七年级期末)材料: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元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
——《海上丝绸之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海上丝绸之路在元朝达到空前繁盛”的因素。
25.(2021·河北宽城·七年级期末)宋元文化非常灿烂。请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一中的人物是谁?他最大的科技贡献是。
(2)请根据所学知识补充图二反映的科技发明革新历程。
(3)图三反映的科技发明是什么 ?
材料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4)这首词出自《念奴娇·赤壁怀古》,他的作者是,他的词有什么特点?
(5)南宋时期与该词作者风格相似,并将这种风格发扬光大的词人是谁?与他们风格相悖的著名女词人是谁?
26.(2021·河北玉田·七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几乎在所有中国传统科学技术领域都留下了新的记录。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完成于两宋时期......为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和世界闻名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古代发展的高峰时期.....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和混战的局面。那时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的统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两大因素的结合,使宋元文化突飞猛进,涌现出一批著名的科学家和文学家、艺术家,反映了那个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
(1)材料一中“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完成于两宋时期”三项发明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元时期科技发展的原因
27.(2021·河北丰宁·七年级期末)中国古代文明源远流长,灿烂辉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材料二 (隋唐时期)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由此,官僚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在唐代雕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北宋的活字印刷术发明,大大节省了人力,缩短出书周期,这是印刷史上又一次重要的技术革命。该技术传到欧洲后,从根本上改变了欧洲的社会文化环境,对当时欧洲资产阶级的兴起和思想文化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1)材料一中隋朝兴修大运河的消极作用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古代什么制度?据材料概括它的实施对社会带来的影响。
(3)材料三中的活字印刷是谁发明的?据材料指出这一发明对欧洲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古代传统文明?
28.(2021·河北青龙·七年级期末)中国古代科技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且影响深远,明朝以后才逐渐落后于西方。今天的中国在科技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时代呼唤着科技的进一步创新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有三种发明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字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派别,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培根(英国近代思想家)
材料二 (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这一"李约瑟之谜"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课程设置,没有能够以数学和可控实验为主,而是以四书五经为主,结果科学革命无以发生……技术进步的停滞,最终导致了中国与西方的差距不断拉大。
——林毅夫《李约瑟之谜与中国的兴衰》
材料三 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要坚持"引进"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水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在战争上"、"在航海上"的发明分别指什么 其中"在航海上"的发明对人类的事业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一中"第一种在文字上"的发明到宋代有何改进 "三种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它们在传播过程中起到"桥梁"作用的是什么人
(3)根据材料二,指出作者认为中国"技术进步停滞"的根本原因。
(4)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我国如何实现科技进一步创新发展的认识。
29.(2021·河北香河·七年级期末)综合探究: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中外交流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而且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安是整个丝绸商贸之路的起点……到唐朝时,长安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名城,全世界的人们都向往着这座神奇的城市,唐朝也从容地吸取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营养。
材料二:在宋代,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在宋代这些关税成为政府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
——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
(1)根据材料一,这一时期有两位高僧曾经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请写出他们的主要事迹。
(2)材料二中“在宋代中国人逐渐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最重要的技术条件是什么?
(3)根据所学知识,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4)宋代海外贸易繁荣,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有________和________。
30.(2021·河北怀安·七年级期末)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宋元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观察下面两组图片,回答问题。
【发明篇】
【人物篇】
(1)图1中的人物是谁?与图2原理相同的最早的指南仪器是什么?图3最早出现于何时?
(2)宋元时期,史学和文学成就斐然,根据所学完成下表。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图5:①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图4:② 《念奴娇·赤壁怀古》
图6:③ 《窦娥冤》
三、论述题
31.(2021·河北临漳·七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宋代的科技文明不仅影响了此后近千余年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历史进程。西方科学家坦普尔说,如果没有从中国引进航海和导航的技术,欧洲绝不会有导致地理大发现的航行,哥伦布也不可能远航到美洲;如果没有从中国引进枪炮和火药,就不可能结束骑士时代;如果没有从中国引进造纸术和印刷术,欧洲可能要更长期地停留在手抄书本的状况。而活字。——那是中国的发明。
——纪录片《中华文明》解说词
(1)“而活字。——那是中国的发明。”请问活字印刷术是谁发明的?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271年(13世纪)意大利人马可 波罗从威尼斯出发,前往中国,1275年到达中国元朝的首都大都(元世祖忽必烈在位),在中国的元朝做官多年,后从海路回到意大利。口述由其狱友代写的《马可 波罗行记》描绘了元朝大都的繁华景象。据“城市如此美丽,布置如此巧妙,我们竟不能用语言描述它了。”可知,题干这里说的“城市”是元大都。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2.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驿站和急递铺系统,形成以大都为中心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东连高丽,东北至奴儿干,北达吉利吉思,西通伊利等地,南街安南等地,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做到了“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所以A项符合题意;题干中未说明元朝疆域辽阔、人口众多、海外贸易繁荣的问题,所以BC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A。’
3.B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从大都有许多道路通往各省。……在元朝的疆域之内,驿站超过10000所。……正是用这些驿站在中国各处旅行的。”可知,材料反映了元代的交通便捷,故B项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元朝的战争频繁、商业繁荣和农业发展,因此,A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4.A
【详解】
根据题干“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可知,元朝时期但凡有人居住之地都设置驿站,往来世界,就像在自己的国内一样,设置众多的驿站说明元朝的中外交通发达,故A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科学技术先进,故排除B项;都市生活繁荣材料未体现,故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文学艺术高超,故排除D项。
5.B
【详解】
根据图片信息“怀来鸡鸣驿”,可知与驿站相关,鸡鸣驿是历史上京畿地区最重要的驿站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驿站比较发达,元朝统治区域辽阔,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B项正确;北京文丞相祠,是明清两代祭祀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的祠堂,排除A项;开封大相国寺,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院,排除C项;雍正时期,军机处设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排除D项。故选B。
6.A
【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建立了遍布全国的驿站,元朝中外交通发达,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发展,便利了全国的交通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故选A;题干中指的是交通方面,看不出元朝科技领先世界,与题干不符,故排除B;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但与题干不符,故排除C;元朝军事空前强盛,灭金灭宋、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是我国是历史上最大的政治统治范围版图,但与题干不符,故排除D。
7.D
【详解】
根据材料“我国从西汉、东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直至五代,共出书二万三千多部,二十七万多卷,而宋代出书则达一万一千部,十二万四千多卷,相当于历代出书总数的将近一半。”,分析可知:宋代出书量剧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宋代出书量剧增的最主要原因是宋代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促进了书籍的印刷和制作,故选项D符合题意;宋代并不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活跃的朝代,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与题干时间不符,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唐朝比宋代更重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并非宋代书籍增多的原因,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8.B
【详解】
据所学可知,①造纸术是西汉发明的;②火药是在唐朝末年已经出现并用于军事;③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毕升发明;④交子是北宋时期出现在四川地区;结合所学可知北宋沈括在司南的基础上,发明改进了指南针,且用于航海;故B正确;A、C、D排除。
9.D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乃密布宇印,满铁范为一板。”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描述的是北宋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故D正确;造纸术的发明家蔡伦使用树皮、麻头、敞布、破鱼网等为原料制成“蔡侯纸”,故A错误;“麻沸散”是华佗发明的外科麻药,故B错误;火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是在适当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进行迅速而有规律的燃烧,同时生成大量高温燃气的物质,在军事上主要用作枪弹、炮弹的发射药和火箭、导弹的推进剂及其他驱动装置的能源,故C错误。综上故选D。
10.D
【详解】
依据材料“无疑是在10世纪的中国汴京……让我每日都以宋瓷沏一盏香茗,再开读一卷宋版书,则此生复有何求?更何况,在那个产生了苏轼的时代,言路曾是何等的宽松自在”,结合课本所学,北宋时期经济繁荣,商业繁盛,海外贸易发达,手工业兴盛,汴京城是当时繁荣的大城市;北宋时期言论“宽松自在”,政治氛围宽松;北宋时期科技发达,匠人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用到海船上的指南针,还有火药武器等。①③④符合题意,D正确;北宋时期与少数民族建立的辽、西夏政权并立,没有实现国家统一,②错误,ABC排除;故选D。
11.A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①《史记》作者是司马迁;②《齐民要术》的作者是贾思勰;③泥活字印刷降低了制书成本,方便了图书的普及和文化传播;④《天工开物》的作者是宋应星,主要记载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故选A;BCD说法错误,排除。
12.D
【详解】
根据材料“在排版时,先在一块铁板上放置松香、蜡、纸灰,再框一铁框。框内排满单字后,用火烤化松香和蜡,并用平板压平字面。冷却后固定成一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我国古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它的发明者是毕昇。北宋时期,毕昇用活字排版印刷,这种方法既经济,又省时,D符合题意;ABC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故选择D。
13.B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宋代大量书籍的出现主要得益于印刷术的进步,从而使得书籍制作的成本下降,故选B;ACD都是这种现象出现的经济、政治和中外交流等因素,不是科技因素,排除。
14.B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可知,此内容反映的三种发明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依据题干信息“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结合所学可知,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文明的传播、交流和发展;火药的发明,成为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锐利武器;指南针的发明,促进了欧洲航海家远洋航行,故B符合题意;ACD包括不全面,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15.D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北宋时期,毕昇发明了泥活字印刷术,D项正确;曲辕犁发明于唐代,排除A项;明朝科学家宋应星著有《天工开物》,排除B项;明朝医学家李时珍编写了《本草纲目》,排除C项。故选D项。
16.B
【详解】
据“在这一页,我看见布衣毕昇……灵感的火烧烤胶泥,字模和铁板婀娜多姿,一页纸到十万页纸,鲜活的字时刻跃动。”及所学知识可知,这首现代诗歌体现的宋代科技创新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毕昇用胶泥制成单个反体字,用火烧硬,制成陶活字,一个陶活字可以重复使用,保存方便,活字印刷术节省雕版费用,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这种方法既经济,又省时,促进了文化的传播,B符合题意;ACD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故选择B。
17.B
【详解】
据“在这一页,我看见布衣毕昇……灵感的火烧烤胶泥,字模和铁板婀娜多姿,一页纸到十万页纸,鲜活的字时刻跃动。”及所学知识可知,这首现代诗歌体现的宋代科技创新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毕昇用胶泥制成单个反体字,用火烧硬,制成陶活字,一个陶活字可以重复使用,保存方便,活字印刷术节省雕版费用,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这种方法既经济,又省时,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故B项正确;罗盘的应用与毕昇无关,故排除A项;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是隋唐时期,故排除C项;造纸术的发明是在西汉,故排除D项。故选B。
18.D
【详解】
根据题干“没有中国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就不会有世界近代发达的航海事业。就不会……就不会有各国间人烷模的经济文化交流与世界近代文明的突飞猛进。”可知,指南针发明和应用推动了世界近代发达的航海事业,促进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等一系列地理大发现,使各国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与世界近代文明的突飞猛进,材料强调了指南针发明和应用的作用,D正确;题干没有涉及指南针发明和应用的原因、过程、特点的内容,排除ABC。故选D。
19.B
【详解】
根据所学和材料“舟师识地理……阴时则观指南针。”可知,说明指南针在航海上的价值,故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20.A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北宋时期,中国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正式发行的纸币,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宋朝为了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武器;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南宋时,广泛应用于航海,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所以这里的“物质文化”展开的表现主要有①②③,A项符合题意;而④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是在隋唐时期,排除。综上所述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21.A
【分析】
【详解】
由图片中可以看到“司南、指南车、帆船”等信息,可知邮票展现的发明成果是指南针,故选A;印刷术、火药、造纸术均未体现,故排除B、C、D三项。
22.C
【详解】
本题考查火药的应用。根据材料中“突火枪”“燃放……如炮声”等可知,这是四大发明中的火药。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中期有火药配方,唐末期应用于军事,宋朝时广泛应用于军事,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故选C。
23.B
【分析】
【详解】
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乘坐中国海船的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故选B项,排除C项;北宋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雕版印刷术是隋唐时期发明的,故排除A项;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中期的书籍里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领域,故排除D项。
24.经济重心南移;海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政府鼓励海外贸易;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 高;指南针在航海上的应用;地理知识的进步。
【详解】
根据材料“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得出经济重心南移;根据“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得出海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根据所学知识得出,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 高;指南针在航海上的应用;地理知识的进步。
25.(1)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2)战国时期,人们已发现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发明了指南针,并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有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3)火药,图中是火铳。
(4)苏轼,特点是豪迈而飘逸。
(5)辛弃疾,李清照。
【详解】
(1)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毕昇,毕昇最大的贡献是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2)根据所学知识,战国时期,人们已发现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工具。北宋发明了指南针,并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有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3)根据图三结合所学知识,唐朝发明了火药,末年开始用于战争,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应用于战争,宋金战争中宋军使用了火器,而金人从宋人那里学会制造、使用火药武器。元朝还用金属取代木筒,发明了火铳。
(4)根据所学知识,《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词人苏轼的代表作,苏轼对词大发展有突出的贡献,他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他的词风豪迈而飘逸,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收到引人入胜、激发情感的艺术效果。
(5)根据所学知识,南宋辛弃疾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迈词风和报国情怀,使词境变得更为雄奇阔大,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女词人李清照的词风,委婉、细腻、清秀。
26.(1)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2)经济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国家统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答出两项意思正确即可)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早在汉代就已完善,两宋时期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火药武器成熟并广泛使用、指南针用于航海,可见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完成于两宋时期分别是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2)根据“那时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得出经济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根据“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和混战的局面”“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的统一”得出国家统一;根据“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得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答出两项意思正确即可)
27.(1)作用:耗费了民力,是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2)制度:科举制。影响: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3)毕昇。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欧洲的社会文化环境,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的兴起和思想文化的传播。
(4)文化自信、批判继承、继承创新。(言之有理)
【详解】
(1)作用:据材料“尽道隋亡为此河……”可知,因为大运河的开凿,耗费了民力,是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2)制度:据材料“(隋唐时期)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可知,材料强调这种制度有利于各阶层的流动,这是科举制的影响。
影响:据材料“(隋唐时期)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可知,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据材料“……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可知,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3)人物;据所学可知,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影响:据材料“该技术传到欧洲后,从根本上改变了欧洲的社会文化环境,对当时欧洲资产阶级的兴起和思想文化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可知,印刷术从根本上改变了欧洲的社会文化环境,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的兴起和思想文化的传播。
(4)据材料可从文化自信、批判继承、继承创新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
28.(1)火药、指南针;促进世界航海业的发展
(2)发明了活字印刷术;阿拉伯人
(3)科举考试的课程设置缺数学和可控实验,导致科学革命缺少必要条件
(4)认识:要自主创新(不能总是依赖他人或成为别人的技术附庸);要坚持国际合作,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任答出二点即可)
【详解】
(1)第一问,根据材料一“中国有三种发明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字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在战争上”、“在航海上”的发明分别指火药、指南针。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唐朝末年开始用于军事,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靠冷兵器耀武扬威的骑士阶层日益衰落,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进步;指南针是我国人民的伟大发明。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发行磁石指南北的特性,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12世纪末,指南针经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并有所改进,为后来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指南针的发明,促进了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
(2)第一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种在文字上”的发明是指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商人在丝绸之路上奔波,将中国古代文明传到西亚和欧洲等地。
(3)根据材料二“……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课程设置,没有能够以数学和可控实验为主,而是以四书五经为主,结果科学革命无以发生”可知,材料二指出作者认为中国“技术进步停滞”的根本原因是科举考试的课程设置缺数学和可控实验,导致科学革命缺少必要条件。
(4)根据材料三“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可知,要自主创新(不能总是依赖他人或成为别人的技术附庸);根据材料三“要坚持‘引进’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水平”可知,要坚持国际合作,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根据材料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可知,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29.(1)鉴真,东渡日本,弘扬唐朝文化;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
(2)指南针的发明。
(3)市舶司。
(4)广州;泉州
【详解】
(1)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的两位高僧指的是鉴真和玄奘。鉴真东渡日本,弘扬唐朝文化,促进了唐朝和日本的文化交流;玄奘西行至天竺(今天的印度)学习佛法,促进了中印文化的交流。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宋代中国人逐渐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最重要的技术条件是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于航海事业。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海外贸易蓬勃发展,为了加强了海外贸易的管理,宋朝设置了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海外贸易繁荣,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有广州和泉州。
30.(1)毕昇;司南;宋朝。
(2)李清照②苏轼③关汉卿
【详解】
(1)11世纪,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据此可知,图1是毕昇;最早的指南针是战国时期的司南。图2 是司南;图三是突火枪,是北宋时期发明的火药武器。
(2)李清照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著有《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图5是李清照;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豪放派词人,著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图4是苏轼;元朝时期关汉卿是著名的元曲作家,著有《窦娥冤》。图6是关汉卿。
31.(1)毕昇
(2)观点1:中国古代科技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论述: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传入欧洲,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为欧洲走出黑暗时代和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指南针由阿拉伯商人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欧洲航海家进行环球航行和发现美洲提供重要条件;火药先传入阿拉伯地区,再经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总之,这些伟大的发明影响并造福于全世界,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前进,所以中国科技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观点2:中国四大发明是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也是全人类的遗产。(或写中国四大发明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论述:印刷术传到欧洲,大量的书籍、文学作品被印刷出来,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中国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变革;指南针传入欧洲,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行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综上所述,四大发明是中国宋元的科学技术取得得突出成就,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着重要推动作用,它们是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也是全人类的遗产。
观点3: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论述: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经过蒙古人的西征传入欧洲。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为欧洲走出黑暗时代和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指南针由阿拉伯商人先传到阿拉伯国家,再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欧洲航海家进行环球航行和发现美洲提供重要条件;火药先传入阿拉伯地区,再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综上所述,四大发明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改变了世界的面貌。造纸、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评分标准:一等:观点体现主题且明确。紧扣观点,结合材料内容和所学相关知识进行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二等:观点体现主题且明确。围绕观点,根据材料或所学相关知识进行论述但不够周全,史论结合。条理较清楚。
三等:观点体现主题且较明确。围绕观点,仅根据材料或所学相关知识进行论述,史论结合一般。条理不够清楚。
四等:观点不明确或没有体现主题,但对材料有一定理解,有自己的论述。观点明确,体现主题,但史论结合不够合理,条理不清楚。
【详解】
(1)依据所学可知,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2)依据材料“宋代的科技文明不仅影响了此后近千余年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历史进程”,因此可以围绕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发明对世界的贡献这一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再结合材料“如果没有从中国引进航海和导航的技术,欧洲绝不会有导致地理大发现的航行,哥伦布也不可能远航到美洲;如果没有从中国引进枪炮和火药,就不可能结束骑士时代;如果没有从中国引进造纸术和印刷术,欧洲可能要更长期地停留在手抄书本的状况”和所学知识,可是指南针为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提供了重要条件,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欧洲,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提供了重要条件,造纸术和印刷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教育文化的发展,打破了教会垄断教育文化的局面,因此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对欧洲的社会转型起到了极大的积极作用,据此进行论述。最后总体上概括四大发明的历史意义和地位,进行小结。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