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3-09 07:16: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结合“图片像不像”“调制蜂蜜水”等情境,找到相等的比,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各部分名称,能通过化简比或求比值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会用两种形式表示比例。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3、 经历自学和合作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情境理解比例的意义,通过求比值或化简比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教学难点
通过求比值或化简比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并正确的写出比例。
教法学法
讲授与自学相结合、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复习学过的有关比的知识。
  2.谈话引入新课。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比例的意义。
同学们还记得这些图吗 请联系比的知识,想一想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怎样的两张图片不像
你们能说出每幅图的长与宽的各是多少吗 请在学习卡上写下来。
 写出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完成学习卡的第一题。
2. 初步感知比例的意义。
(1)交流反馈。
(2)引出比例的意义,
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我们可以写成一个等式,6:4=12:8,也可以写成6/4=12/8
师: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板书:比例)
3.组织看书,认识名称
我们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么,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呢 请大家自学16页的“认一认”,完成学习卡的第二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学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他们,既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又处理好了讲授与自学的关系。】
 4.利用新知,学以致用
师:在图上这五张图片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来组成比例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生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系统的总结,传递给学生一个信号,考虑问题要多方位思考。】
 5.内化意义,提高认识
(1)从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 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2)要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关键看什么 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怎么办 ”
6. 引申应用
学生自学数学书的16页的问题三。
 7. 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
 教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现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
 8. 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同学们能正确地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请同学们翻开教科书P17,看看什么叫比例的项、外项、内项。
指名让学生指出板书中的比例的外项、内项。
(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师:我们知道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那么比例有什么性质呢 现在我们就来研究。(在比例的意义后面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请同学们分别计算出这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教师板书:
两个外项的积是80×5=400
两个内项的积是2×200=400
“你发现了什么 ”(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板书:80×5=2×200“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是这样的呢 ”让学生分组计算前面判断过的比例式。
通过计算,大家发现所有的比例式都有这个共同的规律,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个规律说出来
最后教师归纳并板书出: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并说明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又是怎样的呢 ”(指着80:2=200:5)教师边问边改写成:
“这个比例的外项是哪两个数呢 内项呢 ”
“因为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所以,当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怎么样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就是等号两端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相等。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题略)
  四、全课小结,提高认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