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4海峡两岸的交往
一、选择题
1.(2021·黑龙江林口·八年级期末)2019年1月2日上年10时,《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出席纪念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回顾历史,是为了启迪今天、昭示明天,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实现直接“三通”
C.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D.加强经济密切合作
2.(2021·黑龙江萝北·八年级期末)2017 年 11月8日,中国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表示:“任何伤害两岸人民利益福祉、悖离历史文化、以及违逆时势所趋的分裂主张,必然经不起时代的考验,得不到两岸人民的认同,只能沦为历史的灰烬。”这一事实说明( )
A.谋求武力统一已迫在眉睫 B.“一国两制”是台湾回归的良策
C.美国干涉阻碍了两岸关系发展 D.反“台独”、反分裂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呼声
3.(2021·黑龙江牡丹江·八年级期末)1949年以来两岸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面指的是
A.1993年汪道涵与辜振甫会面 B.2005年胡锦涛与连战会面
C.2005年胡锦涛与宋楚渝会面 D.2015年习近平与马英九会面
4.(2021·黑龙江孙吴·八年级期末)当前阻碍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是
A.民间交往
B.两岸“三通”
C.台湾分裂势力
D.日本对台湾的支持
5.(2021·黑龙江巴彦·八年级期末)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其核心内容是:( )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民间交流,维持现状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实行三通,加强联系
6.(2021·黑龙江绥滨·八年级期末)五十多年来,虽然两岸尚未统一,但是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没有变。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民族感情也没有改变。下列史实有利于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是( )
①三大战役的胜利 ②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③香港澳门的回归 ④大陆综合实力的增强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7.(2021·黑龙江虎林·八年级期末)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众多华夏儿女为之努力的。其中海协会和海基会于1992年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A.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D.两岸实现直接“三通”
二、填空题
8.(2021·黑龙江·铁力市第四中学八年级期末)今天我国对台湾的基本方针是________。
三、判断题
9.(2021·黑龙江绥棱·八年级期末)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雅加达会面。
四、简答题
10.(2021·黑龙江萝北·八年级期末)实现与维护国家统一是近现代历史发展的潮流之一,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共同愿望。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如下问题。
问题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1)说出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问题二:祖国统一大业的迈进
(2)我国《反分裂国家法》第五条规定:“国家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此法案反映出我国在统一的问题上采取了什么政策 这一政策的最初构想是谁提出的
(3)在此政策指导下,我们已经成功解决了哪两个地区的回归问题
(4)这两个地区的回归有什么重要意义
问题三:推进和平统一大业
(5)1992年,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共识,史称“九二共识”。请说出“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与精神是什么
问题四:感悟提升
(6)请结合上面问题的学习,谈谈你对统一大业的认识
11.(2021·黑龙江虎林·八年级期末)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维护统一,巩固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那些有利于国家统一的人或事在历史的长河中依然被后人传颂和铭记。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回答下列问题:
(1)邓小平从维护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的伟大构想是什么?
(2)举出这一构想成功实践的两个范例。
(3)新时期我国政府在这一伟大构想基础上形成的对台基本方针是?
(4)2015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新加坡会见了哪位台湾领导人,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5)感悟:通过上述探究谈谈你对祖国统一的正确认识。
五、识图题
12.(2021·黑龙江依安·八年级期末)历史图片往往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内涵, 仔细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特别行政区曾经是被哪个国家侵占的?图二特别行政区是何年何月何日回归祖国怀抱的?
(2)图一、图二的成功回归得益于什么构想?成功回归意义是什么?
(3)我们祖国的统一大业还很漫长,说出目前还有哪个地方没有统一?
(4)回首过往,两岸关系走过了不凡的历程。结合所学写出体现海峡两岸关系发展 的两个事例。
(5)作为当代中学生,结合所学谈谈怎样做有利于国家早日实现统一?
六、辨析题
13.(2021·黑龙江绥棱·八年级期末)九二共识指的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七、综合题
14.(2021·黑龙江勃利·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81年8月26日,邓小平会见台湾、香港知名人士时说:“我们要力求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但是也不能排除某种情况下被迫使用武力”“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可以采取独特的模式,社会制度不变,台湾人民生活水平不降低,它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一个区,还保持它原有的制度、生活方式,即使武力统一,台湾的现状也可以不变。”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分别是哪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区旗?这两个地区分别于哪一年回归祖国的?
(2)这两个地区主权的回归有什么历史意义?
(3)材料二中,邓小平主张采用什么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4)20世纪90年代初,台湾和大陆成立的民间团体各叫什么?
(5)1992年,这两个民间团体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的共识。我们把这一共识称作什么?
15.(2021·黑龙江梅里斯·八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2年1月10日,邓小平接见来华访问的美国华人协会主席李耀基。会谈中,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维护祖国统一的伟大构想。
(1)材料一中为维护祖国统一,邓小平提出哪一伟大构想?哪两个地区成功回归祖国,用实践证明了邓小平伟大构想的正确性?同时也为我国现今解决哪一地区问题创造了条件?
材料二 海峡两岸关系大事记
1987年 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1992年 达成“九二共识”
2005年 胡锦涛会见连战的“和平之旅”
2008年 “三通”正式启动
2015年 习近平会见马英九
(2)台湾问题一直牵动着中华儿女的心,台湾问题是如何形成的呢?
(3)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表明两岸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九二共识”的核心是什么?表明两岸关系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5)结合所学知识,目前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关系取得了哪些进展?试举一例。
(6)目前影响台湾回归祖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7)通过上述探究,谈谈你对祖国统一的正确认识。
16.(2021·黑龙江牡丹江·八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主权问题是不可以讨论的问题,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和九龙。
——1982年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谈话
材料三: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于右任《国殇》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哪一政治制度?筹建新中国时,哪一法律文件将这一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这一政治制度实施的重大意义有哪些?
(2)材料二中的香港最终回归祖国得益于邓小平哪一伟大构想的提出?在此构想下于1999年回归祖国的是哪一地区?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素促成了它们的回归?(写出1点即可)
(3)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党和政府在邓小平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怎样的对台基本方针?
(4)20世纪90年代,随着海峡两岸交流的日益密切,两岸分别成立了海协会和海基会。1992年,这两个团体达成的共识叫什么?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5)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有何关系?
17.(2021·黑龙江林口·八年级期末)阅读材料: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1949年国民党退往台湾后,台湾海峡长期隔绝了台湾和祖国大陆。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在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祖国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请回答下列各问:
(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明确提出要______。
(2)20世纪50年代中期,党和政府确立了争取用什么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3)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形成了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
(4)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______”政策,逐步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
(5)1992年,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和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______”的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
(6)1995年1月,______针对两岸关系新情况,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7)2005年,胡锦涛会见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的“和平之旅”访问团,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______”,主张台海和平稳定。
(8)2015年11月,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______会面,这是______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18.(2021·黑龙江讷河·八年级期末)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国家和民族兴盛的重要基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藏人民团结起来,驱除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出西藏,西藏人民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祖国大家庭中来……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多少周年? 我国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什么制度,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
(2)据材料二,归纳香港问题能够“谈成”的原因(一点即可)。我国是什么时间从哪国手中收回香港的?
材料三:澳门回归以来,演绎了“大城小事”的精彩: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财政收入增长超过9倍,……如今,澳门人均GDP位列亚洲第二、世界第四。
(3)澳门哪一年回归?回归前的澳门被哪一个国家占领?据材料三,概括澳门回归的现实意义。
材料四:1987年有3万名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第二年,海峡两岸人员往来就达到40余万人次。1992年以后,每年来祖国大陆的同胞超过百万人次。
(4)依据材料四,指出海峡两岸交往的趋势是怎样的 我国政府形成了怎样的对台基本方针?写出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九二共识”的主要内容。
(5)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祖国统一的认识。
19.(2021·黑龙江绥滨·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1984年12月,中英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87年,中国和葡萄牙政府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中英中葡联合声明规定,中国政府在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后,分别成立中央人民政府直接管辖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1)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尊重历史和现实,以伟大政治家、战略家的远见卓识,提出了哪一伟大构想?
(2)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成功的实践了这一伟大构想。请写出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时间。(写出年代即可)
(3)香港、澳门回归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神圣使命。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
(4)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进程?(提出一点可行性建议即可)。
20.(2021·黑龙江省八五六农场学校八年级期末)习近平强调,坚持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政治基础,坚持开展两岸协商谈判、推进各领域交流合作,坚持为两岸民众谋福祉。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纵观历史中国人民是有能力实现祖国统一的,祖国统一也是历史必然趋势。
【收复失地,扬我国威】
(1)1662年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谁?
【政权巩固,和平解放】
(2)1951年,与中央政府达成和平解放的协议而获得解放的是什么地方?标志着什么?
【模式创新,游子回归】
(3)在祖国统一的大政方针上创新的提出了 “独特模式”,这个模式是什么?
(4)因此模式而回归祖国的游子指的是哪两个地区?游子回归有什么重要意义?
【祖国统一,民心所向】
(5)综上所述,中国人民是有能力完成祖国统一的,台湾统一也是历史的必然趋势,目前你认为台湾回归的有利条件有哪些?(至少答出两点)
21.(2021·黑龙江孙吴·八年级期末)材料:“海峡两岸鲜花开,统一的旗帜升起来……我们本是一家人,我们本是亲骨肉,我们盼望早团圆,没有理由常分开……”
(1)材料表明海峡两岸人民渴望统一。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必须坚持什么原则?
(2)请举出三例20世纪90年代海峡两岸友好往来的史实。
(3)结合材料,谈一谈应该如何维护祖国统一?
22.(2021·黑龙江富拉尔基·八年级期末)材料一:这一年,中国国旗在香港冉冉升起,这片一百多年前被迫割让的国土重新回到祖国。……随着1999年12月20日的到来,外国列强对中国领土的占据彻底结束。
——选编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1949年国民党退往台湾后,台湾与祖国大陆长期隔绝。身处台湾的于右任先生非常渴望落叶归根,但终未能如愿。他病重时,于台湾写下这首爱国诗作《望大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香港是在什么时间回归祖国的?(具体到日)
香港回归祖国是邓小平什么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请你用一句话评价邓小平。
(2)材料二中的诗作《望大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为解决台湾问题,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台基本方针?
(3)为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你应该做些什么?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国两制”内涵是指在统一的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故A正确。BCD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CD项。故选A。
2.D
【详解】
根据“任何伤害两岸人民利益福祉、悖离历史文化、以及违逆时势所趋的分裂主张,必然经不起时代的考验,得不到两岸人民的认同”可知这一事实说明两岸人民都不认同两岸的分裂,所以反“台独”、反分裂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呼声,故选D项;A项说法过于夸张,排除A项;BC项说法正确,但题意中无法体现,排除BC项。故选D项。
3.D
【详解】
2015年11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D项正确;1993年,大陆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台湾海基金会长辜振甫会面,排除A项; 2005年4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与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进行会面,排除B项;2005年5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进行会面,排除C项。故选D项。
4.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当前阻碍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有内外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国外反华势力的干扰,如美国企图利用台湾问题牵制中国;二是极少部分“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台湾分裂势力是主要因素,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掌握海峡两岸交往的相关知识,1949年以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台湾和祖国大陆处于暂时的分裂状态,但这并未改变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事实。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海内外中国人的共识,也是得到联合国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承认的,台湾分裂势力是当前阻碍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因素。
5.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其核心内容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6.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港澳回归的根本原因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随之导致了国际地位的空前提高。因此有利于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是②③④。C项正确;①三大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
7.B
【详解】
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故选B;综上所述可知ACD都不是九二共识的内容,与题意不符,排除。
8.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作出神圣的使命,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不久,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9.错误
【详解】
据所学知识可知,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故题干表述错误。
10.(1)西藏的和平解放。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或“一国两制”);邓小平。
(3)香港和澳门。
(4)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5)核心内容与精神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6)国家统一是国家发展、民族生存的基本保证;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在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统一的大业一定能实现。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我国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等。(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详解】
(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在统一台湾的问题上,我国采取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政策。这一政策最早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
(3)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我国运用一国两制方针已经成功解决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问题。
(4)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5)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与精神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6)综合所学内容可知,国家统一是国家发展、民族生存的基本保证;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我国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我们必须要为了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而不断奋斗。
11.(1)一国两制
(2)香港、澳门回归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4)马英九
(5)感悟:实现祖国统一是历史大势所趋;祖国统一是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要想实现祖国统一必须提升中国综合国力;“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证明祖国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符合题意即可)
【分析】
【详解】
(1)依据所学可知,邓小平从维护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的伟大构想是一国两制;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的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2)依据所学可知,“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
(3)依据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4)依据所学可知,2015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新加坡会见了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双方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了意见。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5)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通过上述探究,我们对祖国统一的正确认识是实现祖国统一是历史大势所趋;祖国统一是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要想实现祖国统一必须提升中国综合国力;“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证明祖国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
12.(1)英国 1999年12月20日
(2)“一国两制”
意义: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3)台湾
(4)九二共识、汪辜会谈、2008年两岸实现三通、胡锦涛会见连战、习近平会见马英九等。(任意写出两个即可)
(5)加强两岸的经济文化合作;加强两岸高层互访谈判等言之有理即可。
【分析】
【详解】
(1)依据所学可知,图一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徽,由此可知,香港曾经被英国占领。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了中国的香港岛,后来又相继割占和租借了九龙司地方一区和新界。图二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早在明朝时期葡萄牙人就占领了中国的澳门,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收回澳门。
(2)依据所学可知,图一、图二的成功回归得益于“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香港、澳门、台湾这些历史遗留问题,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实现祖国统一。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港澳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3)依据所学可知,我们祖国的统一大业还很漫长,目前还有台湾没有统一。
(4)依据所学可知,回首过往,两岸关系走过了不凡的历程。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如九二共识、汪辜会谈、2008年两岸实现三通、胡锦涛会见连战、习近平会见马英九等。
(5)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为了早日实现国家统一,就要加强两岸的经济文化合作;加强两岸高层互访谈判等。
13.正确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92年,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即“九二共识”。故此题表述正确。
14.(1)香港、澳门;1997年、1999年。
(2)洗刷了中国一个多世纪以来的历史耻辱;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出了重要的步。从此,香港、澳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或“一国两制”都可。
(4)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或“海基会”;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或“海协会”。
(5)“九二共识”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一紫荆花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标志,图二白莲花是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的标志。为了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在80年代初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赢得海内外人士的好评,为实现祖国统一指明了方向,这一构想已经被成功运用,使香港、澳门分别于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顺利回归祖国。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港澳的回归,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也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
(3)根据材料内容“我们要力求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但是也不能排除某种情况下被迫使用武力……它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一个区,还保持它原有的制度、生活方式,即使武力统一,台湾的现状也可以不变”可知,邓小平主张采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海峡两岸交流日趋密切,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5)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即九二共识。
15.(1)一国两制;香港;澳门;台湾
(2)解放战争中国民党败退台湾,使台湾又一次与祖国母亲分离。
(3)标志着海峡两岸近40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
(4)“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5)台湾成立海基会;大陆成立海协会;海峡两岸实现了“三通”;国共领导人会见;两岸领导人会见等
(6)“台独”势力;国外反华势力的阻挠
(7)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实现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要想实现祖国统一必须提升中国综合实力;“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证明祖国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
【详解】
(1)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为了维护祖国统一,邓小平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缓和海峡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导下,成功收回了香港;澳门;也为至今没有解决的台湾问题创造了条件,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
(2)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49年4月,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败退台湾,使台湾又一次与祖国母亲分离,造成海峡两岸的分离。
(3)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标志着海峡两岸近40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
(4)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92年台湾的海基会和大陆的海协会达成各自口头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的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九二共识”使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在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5)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在大陆政府的努力下,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打破了海峡两岸近40年的隔绝状态;1990年台湾成立海基会;1991年大陆成立海协会;1992年海峡两会达成“九二共识”;2008年海峡两岸实现了“三通”;2005年国共领导人会见;2015年两岸领导人会见等,是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关系改善的原因。
(6)依据课本所学可知,目前阻碍台湾回归祖国的因素由国内的:“台独”势力阻碍;国际因素:国外反华势力的阻挠。
(7)依据前面的材料,自古台湾就是中国的领土,解放战争造成了海峡两岸的至今分离;邓小平提出统一祖国的“一国两制”方针;在大陆政府的努力下,海峡两岸的交往日益密切。由此得出: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实现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要想实现祖国统一必须提升中国综合实力;“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证明祖国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
16.(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或《共同纲领》;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2)一国两制;澳门;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等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4)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5)国家统一是民族团结的基础;良好的国家氛围为各民族生活提供环境,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有利于国家统一;各民族团结一致,互助互爱,有利于国家发展,国家统一
【详解】
(1)问题一:依据材料一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问题二:依据所学可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颁布,从法律上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问题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2)问题一:依据所学可知,香港最终回归祖国得益于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问题二:依据所学可知,1999年回归祖国的是澳门。问题三:依据所学可知,祖国的繁荣富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也促成了它们的回归。
(3)依据所学可知,党中央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科学构想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方针。
(4)问题一:依据所学可知,1992年,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受权就在两岸事务性商谈中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事宜进行协商。经过1992年10月香港会谈及其后一系列函电往来,达成了九二共识。问题二:依据所学可知,九二共识主要内容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5)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国家统一是民族团结的基础;良好的国家氛围为各民族生活提供环境,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有利于国家统一;各民族团结一致,互助互爱,有利于国家发展,国家统一。
17.(1)解放台湾
(2)和平
(3)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
(4)三不
(5)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6)江泽民
(7)“台独”
(8) 新加坡 1949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党和政府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逐步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和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
(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5年1月,江泽民针对两岸关系新情况,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7)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05年,胡锦涛会见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的“和平之旅”访问团,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
(8)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15年11月,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18.(1)70周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国家实力的增强(或“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意义相近即可);
1997年7月1日;英国
(3)1999年; 葡萄牙;
促进了澳门经济的发展(意义相近即可)
(4)日益密切(意义相近即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5)祖国统一是所有炎黄子孙共同的心愿(或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今年是2021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我国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2)据材料二的“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可以归纳出香港问题能够“谈成”的原因是国家实力的增强;据材料二的“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可以归纳出香港问题能够“谈成”的原因是“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1997年7月1日,我国从英国手中收回香港。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回归前的澳门被葡萄牙占领。据材料三的“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财政收入增长超过9倍,……如今,澳门人均GDP位列亚洲第二、世界第四。”可以概括出澳门回归的现实意义是促进了澳门经济的发展。
(4)依据材料四的“1987年有3万名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第二年,海峡两岸人员往来就达到40余万人次。1992年以后,每年来祖国大陆的同胞超过百万人次。”可知海峡两岸交往的趋势是日益密切;我国政府形成的对台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次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
(5)根据题干材料及所学知识,我对祖国统一的认识有:祖国统一是所有炎黄子孙共同的心愿;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19.(1)一国两制
(2)香港、1997年;澳门、1999年
(3)洗雪了百年耻辱,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4)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密切两岸关系)(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7年7月1日,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如期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如期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海峡两岸可以通过政治谈判、经济交流和文化交往等方式,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进程。
20.(1)郑成功
(2)西藏,标志着祖国大陆基本统一。
(3)“一国两制”
(4)香港、澳门;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5)两岸人民人心所向;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及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 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经过充分协商谈判,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同年,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是在祖国统一的大政方针上创新的提出的“独特模式”。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指引下,香港、澳门回归祖国;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5)综合题干涉及的材料和问题,中国人民是有能力完成祖国统一的,台湾统一也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我认为目前台湾回归的有利条件有:两岸人民人心所向;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及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等。
21.(1)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2)海基会(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协会(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九二共识;汪辜会谈;江泽民的八项主张(写出三项即可得分)
(3)严厉打击分裂祖国行为;依法治国维护统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统一认识等。(答出其中一点或符合题意即可得分)
【详解】
(1)据材料“海峡两岸鲜花开,统一的旗帜升起来……我们本是一家人,我们本是亲骨肉,我们盼望早团圆,没有理由常分开……”及所学知识可知,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必须坚持一国两制的原则。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为推进祖国的统一大业,邓小平创造性的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并在“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的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2)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90年代海峡两岸友好往来的史实有: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1992年两会就一个中国的原则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汪辜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等。
(3)据材料“海峡两岸鲜花开,统一的旗帜升起来……我们本是一家人,我们本是亲骨肉,我们盼望早团圆,没有理由常分开……”及所学知识可知,为了维护祖国统一,我们应严厉打击分裂祖国行为;依法治国维护统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统一认识等。
22.(1)1997年7月1日;“一国两制”;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2)思念大陆故乡;渴望祖国统一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3)努力学好文化知识,将来为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做贡献等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并首先在香港问题上得到成功实践,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了对香港行使主权。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2)根据材料二“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诗作《望大陆》表达了作者思念大陆故乡;渴望祖国统一等的愿望。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党和政府在原本科学构想的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3)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努力学好文化知识,将来为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做贡献等。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