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9张PPT。城市发展与城市化中国古代的城市---------宋(汴州)清朝的北京建国时期的北京市目
标城市起源的条件
城市发展历程
城市化含义、表现
当前城市化的特点 你能说出城市与乡村的异同吗?
你能说出城市与乡村的关系吗?? 你能想象出城市的形成过程吗??1.前提2.社会历史条件3.还要有各种组织机构[活动探究]阅读课本P32图2-1-2,说说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这些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哪些共同特点?尼罗河谷地美索不达
米亚平原印度河谷地黄河—长江
中下游地区中美(1)分布:中低纬度沿海及大河的中下游平原上。
(2)共同特点: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农业发达,为城市提供了大量的农副产品。归纳(一) :城市起源的条件:
世界最早城市的分布及其原因: 你能分析一下
各阶段城市发展
特点的原因吗?(2)发展:较单一较小少政治相对独立增加扩大扩展中心迅速大城市带专业化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归纳(二)城市数目__,
城市人口__,
城市规模__,增多
增多
扩大城市群二、城市化及其特点概念:
一般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注意:城市化过程包括三个紧密联系且不可分割的方面
①人口城市化:
②区域城市化:
③产业城市化:变农村人口为城市人口
变农村地区为城市地区
变农业活动为非农业活动人口转变集聚乡村地区城市城市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标志1、城市人口增加;
2、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3、城市数量增加;
4、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探究 城市化与社会经济
发展的关系? 城市化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
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原因: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
能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而区域经济的水平的提高,
又能促进城市化的发展。小结:1、城市起源的3个条件
2、城市发展的3个历程
3、城市化的含义、标志图3示意某国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读图3,回答5~7题。5.1982年该国城镇化水平约为
A.10% B.20%
C.30% D.40%B6.20世纪该国城镇人口比重增长最快的时期是
A.60年代初期 B.70年代中期
C.80年代中期 D.90年代后期D7.1961~2007年,该国城镇化总体趋势表现为
A.乡村人口持续增加
B.城镇人口缓慢减少
C.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D.进入郊区化阶段C图3是“我国某城市1990年和2008年的功能区分布简图”,读图完成9~10题。
9.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市化主要标志是
A.城市人口数量增多
B.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D.卫星城镇的出现B (11江苏) 图7为“我国城市化发展曲线图”。读图完成19~20题。
1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的是
A.①时期 B.②时期
C.③时期 D.④时期C20.下列有关我国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已进入城市化成熟阶段
B.东部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于西部地区
C.城市化速度取决于城市规模的大小
D.资源不足是制约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原因B1.下图表示一个地理事物由t1到t4的历史发展过程,读图后完成下列要求: (1)这个过程中城市的变化特征是:
??? ①????????????????????????????????????????????????。
??? ②????????????????????????????????????????????????。
??? ③????????????????????????????????????????????????。
(2)在这个过程中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是? 。
(3)此过程称为????????????????? 。t1t2t3t4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由孤立的城市发展成城市群逐渐上升城市化城市郊区学以致用第二单元 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一节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2)课程标准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加大。自主学习1城市化的特点读图:“1950年以来世界城市化的发展趋势”,思考:城市化水平和城市人口随时间推移有什么规律?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城市人口不断增加活动探究1——发达国家经济快速增长;
发展中国家政治独立和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活动探究2读图观察:
1、划分进程的依据?各阶段的名称?分界点的数值?各阶段的主导产业?
2、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总体分别位于哪个阶段?
3、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速度、水平以及城市人口数量上的差异?
4、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已减缓,为何还说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发达国家:成熟阶段
发展中国家:加速阶段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20世纪70年代后发展中国家(加速阶段)城市人口总数超过发达国家,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带领世界城市化加速1、找出世界上的六大城市带?
2、说明城市带内部的城市之间的分工、分界线的情况?活动探究3城市之间分工明确、分界线模糊成因:经济发达、基础设施改善、现代通信技术进步等读图观察:
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异
(所处阶段、起步时间、速度、城市化水平)活动探究4加速阶段早慢快高低城市→农村(郊区化、逆城市化)农村→城市 阅读课本P34-35知识窗和图2-1-6,从推力、拉力和中间力角度分析发达国家逆城市化的原因。(1)推力(城区):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地租上涨;交通拥挤;
(2)拉力(郊区和小城镇):新商业区的发展;基础设施的完善;环境优美;地价便宜等
(3)中间力:私人小汽车的普及;现代化交通网络的建立;通信的现代化等活动探究5逆城市化是城市化推进的一个新阶段,表明城市化的“质”在提高 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吗? 活动探究6读图比较各大洲城市化水平:国家类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拉丁美洲最高,亚洲和非洲偏低活动探究712、发展中国家大批乡村劳动力流向城市的原因?城市经济的畸形发展,城市有较好的就业机会和较好的生活条件;
农村人口快速增长,劳动力过剩。材料一:世界约有90%的人口集中分布在20%的土地上,而且之中集中随着城市化的过程将有增无减。城市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各种建筑、公路、机场、游乐场、工厂,往往占用了最肥沃的土地材料二:黄河兰州段污染严重芝家哥浑浊的空气繁忙的交通结合材料,思考:
城市化对环境产生了哪些影响?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自主学习2城市是受人类影响 、 ,地理环境变化
的区域。(1)有利:给居民创造了优越的物质文化条件。
(2)不利:最集中最深刻最大下沉入侵大气污染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①对一些特大城市,应建设卫星城,开发新区;
②加强道路网建设,以改善交通和居住条件;
③应发展节能建筑、绿色交通和循环经济,减少污染排放;
④加强城市绿化,并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山、河、湖、海、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⑤调整产业结构,转化城市功能等。课后探究城市热岛环流拓展:
城市热岛和雨岛现象
城市热岛:城市人口、产业、交通过于集中,产生大量的热量,造成市区温度比郊区高,
雨岛现象:市区气流强烈上升,空气中烟尘提供充足的水汽凝结核,造成城市降水量比郊区多。地形:改变地表形态,破坏地表结构,可能诱发滑坡等地质灾害
气候:影响城区大气环境,形成热岛和雨岛现象,造成大气污染
水文: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过量开采地下水,地面下沉,海水入侵,水质恶化
生物:破坏生物生存环境,生物多样性减少
土壤:耕地减少;土壤污染(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自然环境:
2、如何在城市化过程中有效地保护耕地? 坚持保护中发展,以发展促保护;
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并严格依法实施;
农村人口集中转化为城镇人口;
对零散、不规则的耕地进行区划整理。学以致用1.能缓解大城市交通拥挤和减少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是( )
A.鼓励使用私人汽车 B.提高交通费
C.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D.限制使用非机动车
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具体措施是( )双选
A.限制大城市的规模,并逐步缩小大城市范围
B.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三废”排放量并通过合理布局,迁当分散污染源
C.在城市的郊区建设新城和卫星城
D.多造高层建筑,尽量减少占地规模B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