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古诗二首(导学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古诗二首(导学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08 21:33: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题 :1、《 古 诗 二 首 》
主备: 辅备:
教 学 目 标 1.认识本课“莺、拂、堤”等11个生字,会写“诗、村、童”等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能够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3.体会古歌的语言美以及画面美,能够借助诗歌所描述的景物特点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好,理解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重 点 难 点 教 学 重 点 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
突 破 方 法 借助生活经验及积累的识字方法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自主识字、组词。 2、朗读理解。
教 学 难 点 理解诗歌大意,感悟诗歌的美好意境,体会春天大自然的美好。
突 破 方 法 师引导。 2、多种形式朗读理解古诗。
教学 方法 教 师 创设情境法、引导点拨法、讲授法
学 生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朗读理解法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识字写字、感受诗意
教学流程 导 案 学 案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同学们,你们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呢? 2、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古诗《村居》里的春天是什么样的?课件出示诗歌,指导学生读准诗题中“村”的读音(平舌音)。(板书诗题)注意生字“诗”的正确书写及朗读。 1、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春天. 2.齐读诗题,书空诗题。
二、初读全诗,自主识字。 1.生自由读古诗,标记出应重点注意的地方。 2.合作自学。 3、检查自学。 4、交流方法。 5、认读词语。选词说句。 1.生自由读古诗,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 2.(1)小老师教小徒弟读,同桌互相检查、教读。 (2)组长查、正音。 3、(1)打乱顺序认读. (2)对手竞争读。 4、交流识字方法,评价。 5、齐读、男女赛读。选词说句子。
三、自主探究,感悟诗意 1.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诗歌,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并试着读出诗歌的停顿与节奏。 2.检查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情况: (1)指名两位学生逐句朗读诗歌,重点提醒读好节奏(课件出示诗歌停顿)。(2)学生齐读诗歌。 3.引导学生再次自主朗读诗歌,边读边借助画面想一想: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了这首诗歌是描写乡村的春天的?画出相关词句。 (1)指名学生汇报展示自己的发现。(课件出示第1、2句)引导学生抓住“二月天”理解诗歌所描述的时间是“早春二月”,并借助插图理解“草长莺飞”所表现出来的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春天气息。同时,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受春天柳树的特点,随文理解“醉”(沉醉、陶醉)、“春烟”(艳阳高照下的水泽和草木间烟雾弥漫的样子)。 (2)引导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第1、2句诗句的大意,教师适时进行归纳。引导学生感受乡村春天的景物美(板书:景美)。学生感情朗读第1、2句诗歌,注意读出春天大自然的景物美。 4.质疑想象:在这样美好的春天里,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1)引导学生自主朗读第3、4句诗句,看看乡村的孩子们都在做些什么。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理解“纸鸢”(风筝),引导他们理解“忙趁东风放纸鸢”。 (3)想象体验:孩子们此时的心情?(板书:人欢)感情朗读体会心情 5.指导学生试着诗歌背诵,指名背诵展示,学生齐背诗歌。 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借助拼音读通诗句。 2、学生自主朗读诗歌。 (1)学生逐句朗读诗歌,重点读好节奏。(2)学生齐读诗歌 3、学生再次自主朗读诗歌,边读边借助画面想一想,画出相关描写乡村的春天的词句。 (1)学生汇报展示自己的发现。引导学生理解“二月天”“草长莺飞”,感受春天柳树的特点。随文理解“醉”、“春烟” 。 (2)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第1、2句诗句的大意,教师适时进行归纳。学生感情朗读第1、2句诗歌,注意读出春天大自然的景物美。 4.质疑想象:在这样美好的春天里,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1)学生朗读第3、4句诗句,看看乡村的孩子们都在做些什么。 (2)结合课文插图理解“纸鸢”(风筝),理解“忙趁东风放纸鸢”。 (3)想象体验:孩子们此时的心情 感情朗读体会心情。 5、学生试着诗歌背诵,指名背诵展示,学生齐背诗歌。
四、围绕重点,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读生字再组词。 2、观察字形结构特点。 3、认真描红、练写。师巡视。 4、交流难写易错字,师重点指导。 5、小黑板展示,点评。 1、读生字,再组词。 2、观察字形结构特点,交流记忆的生字。 3、认真描红练写。师巡视。 4、交流难写易错字。 5、小黑板展示,点评。
五、课堂小结 1.质疑交流:看到这样美好的乡村“春景图”,你有什么感受呢?(板书:喜爱、赞美) 2.教师小结:是啊,如此美好的乡村春天怎能不令人陶醉呢?齐诵读诗歌《村居》。) 1.交流:看到这样美好的乡村“春景图”,你有什么感受呢?学生想象诗人的内心感受。 2.学生感情齐诵诗歌《村居》。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 识字写字、感受诗意
教学流程 导 案 学 案
复习巩固 1、复习字词。 2、试背古诗《村居》 1、开火车读字词。 2、试背古诗《村居》
一、创境引入,揭示诗题 1.教师播放《柳树姑娘》,学生认真聆听歌曲,并说说自己的听歌感受,教师适时播放柳枝飘飘的图片,引导学生再次观图,感受春天柳枝柔美如姑娘秀发的特点。 2.引入:看到柳树这么好看,唐代大诗人贺知章诗情大发,写了一首流传千古的名诗《咏柳》。(课件出示诗歌) 1.学生认真聆听歌曲,并说说自己的听歌感受,观看柳枝飘飘的图片,感受春天柳枝柔美如姑娘秀发的特点。 2.齐读课题,书空诗歌题目。
二、初读全诗,自主识字。 1.生自由读古诗,标记出应重点注意的地方。(如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难写的字等) 2.合作自学。 3、检查自学。 4、交流方法。 5、认读词语。 6、选词说句。 1.生自由读古诗,标记出应重点注意的字词,并多读几遍。 2.组内合作自学生字。 (1)小老师先查再教小徒弟读,同桌互相检查、教读。 (2)组长查、评价。 3、检查自学字词情况。 (1)去音打乱顺序认读. (2)对手竞争读。 4、交流识字方法,评价 5、齐读、男女赛读。 6、选词语说通顺的句子。
三、自主探究,感悟诗意 1.教师感情范读诗歌,注意引导学生聆听朗读节奏。 2.学生自主朗读诗歌,将诗句读顺。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朗读指导。 3.指名朗读诗歌,重点指导读准“绦”(tāo)、“裁”(cái)两个字,同时再次指导读好朗读停顿与节奏。 4.课件出示柳树图片,引导学生想象:(课件出示“绿丝绦”,引导学生理解“绿丝绦”:绿色的丝带), (1)出示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引导学生随文理解“碧玉”、妆、“一树”、万条。 (2)引导学生试着说一说诗句的意思,教师归纳补充,同时从诗句中感受诗人对柳树的喜爱之情(板书:喜爱柳树)。 (3)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第1、2句诗歌。 5.引入:诗人突然产生了怎样奇妙的想法呢? (1)出示诗歌第3、4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引导学生边读边看诗人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看看诗人是如何进行比喻的,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板书:赞美春天)。 (2)师生共同描述这两句诗句的大意。 (3)质疑思考:这两句诗该用怎样的语气进行朗读?指导他们感情朗读,注意读出疑问语气。 6.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试背。指名进行背诵展示。 1.学生听范读诗歌,注意聆听朗读节奏。 2.学生朗读诗歌,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将诗句读顺。 3.指名朗读诗歌,重点读准“绦”(tāo)、“裁”(cái)两个字,同时再次读好朗读停顿与节奏。 4.课件出示柳树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引导学生理解“绿丝绦”, (1)学生随文理解“碧玉”、妆、“一树”、万条。 (2)学生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教师归纳补充,同时从诗句中感受诗人对柳树的喜爱之情 (3)学生朗读第1、2句诗歌。 5.引入:诗人突然产生了怎样奇妙的想法呢? (1)学生边读诗句边诗人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看看诗人是如何进行比喻的,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2)师生共同描述这两句诗句的大意。 (3)质疑思考:这两句诗该用怎样的语气进行朗读?指导他们感情朗读,注意读出疑问语气。 6.学生感情朗读,试背诵,指名进行背诵展示。
四.围绕重点,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读生字再组词。 2、观察字形结构特点,师指导根据字形去记忆. 3、认真描红、练写。师巡视。 4、交流难写易错字,师指导。 5、小黑板展示,点评。 1、读生字,再组词。 2、观察字形结构特点,根据字形去记忆。交流汇报记忆的生字。 3、描红、练写。师巡视。 4、交流难写易错字。 5、小黑板展示,点评。
五、课堂总结。 1、学习本课后的收获? 2、孩子们,课下大家再找一找有关描写柳树的诗歌读一读,相信你们会有更多不一样的感受。 1、自由谈谈收获。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