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全章整合与提升
HK版 八年级下
全章整合与提升
D
C
A
见习题
1
2
3
4
5
6
习题链接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答案呈现
见习题
D
7
见习题
见习题
11
12
10
8
9
C
D
C
C
14
15
13
大于;引力
答案呈现
习题链接
见习题
见习题
D
D
16
17
18
C
19
见习题
20
见习题
1.【中考 陕西】下列微粒的尺度最大的是( )
A.电子
B.质子
C.原子核
D.原子
全章整合与提升
D
2.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物理学中的放射现象和电子的先后发现,不仅将人们的视线引入到了原子的内部,而且更进一步地促使人类积极探索原子核内部的组成。某校科技小组的同学在关于原子和原子核的讨论中,有以下四种说法:
①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的;
②带负电的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里绕核运动;
全章整合与提升
③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
④原子核的直径只有原子直径的百万分之一。
下列组合都正确的是( )
A.①②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全章整合与提升
C
3.从太阳发出的带电粒子流在地球两极与地磁场相互作用,使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激发,就会形成绚丽多彩的极光现象,则引起极光现象的微粒中一定不会是( )
A.α粒子(氦原子核)
B.质子
C.中子
D.电子
全章整合与提升
全章整合与提升
【点拨】极光是由太阳发出的带电粒子流进入地球磁场中造成的,因α粒子(氦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所以中子不是带电粒子,不会引起极光现象,故C符合题意。
【答案】 C
4.十九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_发现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带______电的粒子即电子;1911年,__________建立了类似行星绕日的______________模型,他认为原子是由带正电的_______和电子组成的。
汤姆孙
全章整合与提升
负
卢瑟福
原子核式结构
原子核
5.如图是用来说明原子及原子核结构情况的示意图。由此可知: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带________电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内的质子和中子________(填“有”或“没有”)更精细的结构;若该原子________
(填“失去”或“得到”)电子后将
带正电。
全章整合与提升
负
有
失去
6.【中考·咸宁】古诗词往往蕴含丰富的物理知识,在下列诗词中能体现“分子在不停息地运动”的是( )
A.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B.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C.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全章整合与提升
A
7.【中考 河北】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当观察到热水大面积变成红色时,冷水中只有品红周围变成红色。对该现象的微观解释合理的是( )
A.温度越高,分子质量越小
B.温度越高,分子体积越大
C.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小
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全章整合与提升
全章整合与提升
【点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时,分子的运动快,温度低时,分子的运动慢,故当热水大面积变成红色时,冷水中只有品红周围的溶液变成了红色。故选D。
【答案】 D
8.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B.水会结冰,是因为结冰时水分子静止不动
C.“一人吸烟,众人受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将石块研磨成粉状,说明分子变小了
全章整合与提升
全章整合与提升
【点拨】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故A错;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水结冰后分子仍是运动的,B错;“一人吸烟,众人受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C正确;将石块研磨成粉状,不能说明分子变小了,粉状仍是固体小颗粒,分子是肉眼看不到的,D错。
【答案】 C
9.【中考·扬州】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现象来认识分子。对于分子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无空隙
B.液体可以流动,说明液体分子间无作用力
C.塑料吸盘能“吸”在墙壁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吸引力
D.闻到远处的花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全章整合与提升
D
10.【中考·厦门】固态、液态、气态所对应的分子状态如图所示,关于不同状态下分子间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状态分子间只有引力,
没有斥力
B.只有乙状态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C.丙状态分子间力的作用最弱
D.任何状态下分子间的引力都大于斥力
全章整合与提升
全章整合与提升
【点拨】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故A、B错误;丙状态是气体分子的模型,分子间距离最大,作用力最弱,故C正确;在平时状态下,物质内分子间的引力等于斥力,故D错误。故选C。
【答案】 C
11.【中考 凉山】劣质的油性油漆、板材、涂料剂等材料含有较多的甲醛、笨、二甲苯等有毒有机物,用来装修房屋会造成室内环境污染。这是因为有毒有机物分子在永不停息地__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在夏天时特别严重,因为________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全章整合与提升
全章整合与提升
【点拨】整个屋子弥漫着有毒气体的气味,是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因为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所以在夏天时特别严重。
【答案】做无规则运动;温度
12.在量筒中装一半清水,用长颈漏斗小心地将硫酸铜溶液倒入水中,由于硫酸铜溶液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会沉在量筒的下部,静放几天,会观察到清水________,原来蓝色的硫酸铜溶液颜色________。该实验表明:液体之间能够发生________现象,表明液体的分子在不停地________。
全章整合与提升
全章整合与提升
【点拨】由于分子非常小,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它,为了研究分子的情况,我们常常采用转换法,根据物质的宏观现象来推断分子的运动情况。
【答案】变蓝;变淡;扩散;运动
13. 如图所示,“太空课堂”上,航天员把一个金属圈插入饮用水袋中,慢慢抽出金属圈,形成了一个水膜,实验表明:液体表面好像张紧的橡皮膜,具有收缩的趋势,液体表面存在的这种收缩力叫做表面张力。液体分子间的距离________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固体分子间的距离。液体分子间相互作用的________
(填“引力”或“斥力”)的宏观表现就是
液体的表面张力。
全章整合与提升
全章整合与提升
【点拨】由分子的结构特点可知,通常液体分子间的距离比固体分子间的距离大;由题意可知,表面张力是一种收缩力,因此,液体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的宏观表现就是液体的表面张力。
【答案】大于;引力
14.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我们可以用弹簧连着的小球(如图所示)来分析:分子处于平衡位置,好像弹簧处于自然状态,引力________斥力,故既不表现为斥力,也不表现为引力;当弹簧被压缩时,分子间的距离缩小,引力________斥力,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________力;当弹簧被拉伸时,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引力________斥力,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________力;但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就好像连在它们之间的弹簧已经断开了一样。
全章整合与提升
全章整合与提升
【点拨】物体的分子间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物体被拉伸时,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对外表现为引力,物体被压缩时,表现为斥力。题中用弹簧连着的两个小球来理解分子间作用力与距离的关系,运用了类比法。
【答案】等于;小于;斥;大于;引
15.液体和空气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即表面层,如图所示。由于液体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表面层中就存在一些具有较大能量的分子,它们可以克服分子间相互作用的________,脱离液体跑到空气中去,其宏观表现就是液体的蒸发过程。
全章整合与提升
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引力
16.在太阳系中,太阳是( )
A.彗星
B.卫星
C.行星
D.恒星
全章整合与提升
【点拨】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在太阳系中,太阳自身能发光发热,是恒星。
D
17.2019年4月10日,人类首张黑洞照片的问世,除了帮助我们直接确认了黑洞的存在外,还证实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下列关于宇宙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地球是太阳系内的一颗行星
B.太阳和太阳系最终会走向“死亡”
C.宇宙处于不断地膨胀之中
D.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全章整合与提升
全章整合与提升
【点拨】地球绕太阳公转,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A正确;任何事物都经历一个诞生、成长、成熟、衰落、灭亡的过程,太阳和太阳系也是这样的,最终也会走向“死亡”,B正确;宇宙处于不断地膨胀之中,C正确;太阳只是宇宙中众多的恒星之一,不是宇宙的中心,并且宇宙不存在所谓的中心,D不正确。
【答案】D
18.【中考·南京】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吸引力
B.杨絮漫天飞舞,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
C.电子、原子核、原子是按照由小到大的尺度排序的
D.“地心说”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全章整合与提升
C
19.【模拟·宁波鄞州区】美国的萨尔、波尔、马特三名科学家通过观测超新星发现了宇宙的加速扩张,由于这一重大发现,他们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宇宙从“大爆炸”中诞生并演化至今,其在大部分时间内,基本上是匀速膨胀的,但在近段天文时期内开始加速膨胀。
(1)“大爆炸宇宙论”在科学上属于________。
A.证据 B.假说 C.事实 D.结论
全章整合与提升
B
(2)根据以上科学家的观测结果推测宇宙半径R和宇宙年龄t的关系,大致的图像是________。
全章整合与提升
C
20.【中考·威海】黑洞是宇宙中质量很大的天体。如图,两恒星1、2发出的光在经过某黑洞附近时发生了弯曲之后射向地球,地球上的人类观测到恒星1的位置比原位置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若在黑洞的位置用一个光学元件代替它对光的作用(光学元件的尺寸可大于黑洞),该光学元件为________。
全章整合与提升
偏高
凸透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