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新教材(2012最新版)《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单元测试题(二)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新教材(2012最新版)《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单元测试题(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8.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2-12-22 20:52:45

文档简介

八年级新教材《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单元检测题 (二)
答案
一、选择题
1、D 2、D 3、C 4、D 5、D 6、A 7、B 8、A
9、C 10、C 11、D 12、B 13、D 14、C 15、B
二、填空题
1、kg g g/cm3 kg/m3
2、体积为1 m3的花岗岩质量是2.5×103 kg
3、右 左
4、m ρ
5、小 小
6、较小 较大
7、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 A
8、液面 底部 顶部
9、111.25
10、4.6
三、实验探究题
1、(1)调节平衡螺母,直至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央  移动游码,使横梁平衡
(2)①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都是恒定的(或它们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相同
②7.9 g/cm3 (1分)
③这样得出的结论才具有普遍性
2、(1)49
(2)30 偏小
(3)0.8 可能是煤油(可能是酒精:是煤油或酒精)
3、(1)89.0
(2)10.0 0.1
(3)大 小
(4)这个结论不完全对,因为它也可能是铜做的,只是内部空心了;当然,如果是实心的,则肯定不是铜做的。
四、计算题
1、解:铝铸件和钢铸件是同样的木模浇铸成的,它们的体积相等
V 铝===4×10-3m3
V 钢=V 铝=4×10-3m3
m钢=ρ钢V 钢=7.8×103kg/m3×4×10-3m=31.2 kg
2、解:(1)0.3kg水的体积是:
V 水===3×10-4m3
(2)投入瓶内石块的总体积是:
V 石=V 瓶-V 水=5×10-4m3-3×10-4m3=2×10-4m3
石块的密度为:
ρ石===2.5×103 kg/m3
3、解: 设桶的质量为M桶,桶的容积为V桶;桶内结满冰时,冰的质量为M冰,此时冰的体积为V冰;桶内装满水时,水的质量为M水,此时水的体积为V水;冰熔化前桶和冰的总质量为M总;冰熔化后,加入桶中的水的质量为M2,加入桶中的水的体积为V2。
由题意可知:
V桶=V冰=V水 …………………①
M总=M冰+M桶 …………………②
M水=M冰+M2 …………………③
由密谋公式得:
M=ρV M水=ρ水V水 M冰=ρ冰V冰 M2=ρ2V2 代入③得
ρ水V水=ρ冰V冰+ρ2V2
V冰===2×10-2m3=20dm3
∴ M冰=ρ冰V冰=0.9×103 kg/m3×2×10-2m3=18 kg
M桶=M总-M冰=22 kg-18 kg=6 kg
八年级新教材《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单元测试题(二)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中学生身体质量的是:( )
A.500 kg B.0.02 t C.5000 g D.5×107 mg
2.下列过程中,使物体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
A.一杯水变成了冰 B.将一块铁烧得通红
C.将一块矿石从月球运回到地球 D.将氧气瓶中的氧气用于氧焊用掉一部分
3.托盘天平横梁上都有标尺和游码,测量物体质量时,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是:( )
A.相当于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B.可代替指针用来指示平衡
C.相当于在右盘中加小砝码 D.移动游码,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
4.对于密度公式ρ=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m成正比
B.密度ρ与物体的体积V成正比
C.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m和体积V都有关
D.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m和体积V都无关
5.“力拔山兮气盖世”是西楚霸王项羽的真实写照,“霸王举鼎”是宿迁市的标志性雕塑之
(如图6.2-1所示)。这段历史故事已被搬上银屏,剧中大鼎的道具最适合用下列哪种材 料求同制成:( )
A.石头 B.铁 C.铜 D.泡沫塑料
6.人们常说“铁比棉花重”,这句话的真实涵义是:( )
A.铁的密度比棉花大 B.铁的体积比棉花大
C.1 kg铁比1 kg棉花质量大 D.铁的质量比棉花大
7.有一瓶食用油用掉一半,则剩下的半瓶油:( )
A.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B.质量变为原来的一半
C.质量不变 D.质量、密度都变为原来的一半
8.体积和质量都相等的铁球、铜球和铅球,已知ρ铁<ρ铜<ρ铅,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如果铁球是实心,则铜球和铅球一定是空心的
B.如果铜球是空心的,则铁球和铅球一定是空心的
C.如果铅球是空心的,则铁球和铜球一定是空心的
D.三个球都可以做成实心的
9.有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面装有适量体积相同的水,现把质量相同且实心的铜块、铁块和铝块分别放入三个杯子中,且浸没有在水中,那么水面最高的是:( )
A.放铜块的杯子 B.放铁块的杯子
C.放铝块的杯子 D.三个杯子水面一样高
10.甲、乙两个物体,质量之比是3:1,体积之比是1:3,则甲、乙两个物体密度之比是( )
A.1:1 B. 1:3 C. 9:1 D. 1:9
11.甲、乙、丙三个实心铁球,甲球的质量是乙球的2倍,乙球的体积是丙球的3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球的密度最大 B.乙球的密度最大
C.丙球的密度最大 D.三个球的密度相同
12.小慧为了检验运动会中获得的铜牌是否由纯铜制成,下列方法中最合理的是( )
A.观察铜牌颜色 B.测铜牌的密度 C.测铜牌的体积 D.测铜牌的质量
13.下面列举的语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果从物理学角度来解读,也别有生趣,其中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此过程中铁棒的质量减小
B.“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时的体积减小
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镂后金石的密度不变
D.“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流的过程中密度减小
14.用了多年的铅球,其表面磨损了一些,未发生变化的是铅球的( )
A.质量 B.体积 C.密度 D.表面积
15.分别由不同物质a 、b 、c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关系如图6.2-2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物质的密度最小
B.b物质的密度是1.0×103kg/m3
C.c物质的密度是a的两倍
D. a 、b 、c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分)
1.请在下面横线上填上合理的单位
①一个初中生的质量约为45____;    ②铁的密度是7.9____;
③一只鸡蛋的质量接近于50____; ④空气的密度是1.29____。
2.花岗岩的密度是2.5×103 kg/m3,它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
3.在调节托盘天平时,如果发现指针偏向右边,说明天平横梁的___侧下沉,应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___移动。(填“左”或“右”)
4.有一质量为m,密度为ρ,的金属块,把它分成三等份,每一块的质量为____,密度为____.
5.在交通工具、航空器材中,常采用强度大、密度___的合金材料、玻璃钢等复合材料;在产品包装中,常采用密度___的泡沫塑料作填充物,防震、便于运输,价格低廉。
6.两金属球质量相等,体积不等,则体积较大的金属球,密度____;体积相等、密度不等的两个金属球则质量较大的金属球,密度____。
7.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实验中,小明对A、B两种物质进行了探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如图6.2-3所示的图象。
(1)从所得的图象来看,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是_____。
(2)A、B两种物质中,___物质的密度较大。
8.观察量筒或量杯里液面到达的刻度时,视线要跟____相平;量筒或量杯里液面是凹形的,观察时要以凹形的___为准;若量筒或量杯里液面是凸形的,观察时要以凸形的____为准。
9.铜的密度是8.9×103 kg/m3,某单位需要横截面积是5 mm2的铜线2500 m,需购买这种铜线____kg。
10.我市奥星油化出品一种“奥星”菜籽油,瓶上标有“5L”字样,已知该瓶内调和油的密度为0.92×103kg/m3,则该瓶油的质量是____kg(已知1L=1×10-3m3)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2分)
1.小慧同学在探究“物体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 的实验中,
(1)他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观察指针的指示情况如图6.2-4(甲)所示,此时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天平横梁调平衡后,在称物体的质量时,他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后,指针的指示情况如图6.2-4(乙)所示,这时他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2)右表是这位同学记录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数据,请你根据表格中记录的内容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① 铁和铝两种不同物质的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铁的密度为______。
③ 回忆我们在做这个实验时,为什么要选取多种物质,且对每种物质都要收集多组数据?
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确定某种未知液体的“身份”,物理老师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小慧的实验小组,他们利
用天平和量筒进行了多次测量。某次的操作如下:
(1)用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大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6.2-5甲所示,则称得烧杯和液体的质量m为____g。
(2)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将烧杯中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中,液面达到的位置如图6.2-5乙所示,则该液体的体积V为____mL。尽管体积测量方法正确,但大家在对实验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估时,发现液体的体积测量值比它的实际值要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3)他们对测量方法进行修正后,测出了几组实验数据,并根据测量结果作出了“m-V”图像,如图6.2-5丙所示。由图像可知该液体的密度为____g/cm3;通过查表对照知该液体____________。
3.小慧为了鉴别一工艺品是否铜做的,做了以下实验:
①称出工艺品的质量,如图6.2-6甲所示。②A、B两量筒分别装上30mL的水。③把工艺品放入A量筒,如图6.2-6乙所示。④把与工艺品相同质量的实心铜块放入B量筒,如图6.2-6丙所示。 问:
(1)工艺品的质量m=__ g;
(2)实心铜块的体积V=____cm3;(水密度ρ=1.0×103kg/m3)
(3)由上述实验可知该工艺品的体积比铜块的体积___、密度比铜的密度___(选填“大”、“小”);
(4)小铃根据工艺品的密度与铜的密度不等而得出工艺品不是铜做的结论.此结论是否可靠?为什么?
四、计算题(第1题5分,第2题6分,第3题7分,共18分)
1.用同一个木模做成的两只铸模,分别铝和钢浇铸成铸件。(已知ρ 铝=2.7×103千克/米3,ρ钢=7.8×103千克/米3,若铝锭质量为10.8千克,则钢锭质量为多大?
2.一个容积为5×10-4m3的玻璃瓶放在水平地面上,里面盛有0.3kg的水,一只口渴的乌鸦在地上挑了一些小鹅卵石块,逐个投入瓶内。当投了0.5kg的石块后,水面刚好升到瓶口,乌鸦能够喝到水。求:
(1)水的体积;
(2)石块的密度。
3. 一个木桶内结满冰时桶和冰的总质量是22千克,当冰全部熔化成水时,再向桶内倒入2L水才能使木桶装满,(ρ冰=0.9×103千克/米3)求:
(1)桶内结满冰时,冰的质量。
(2)木桶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