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专项~写景状物10篇(含答案)
班级:_____姓名: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合计
得分
每题15分,合计150分。
知识点涵盖词语、多音字、修辞手法、景物描写的顺序、过渡句、拟标题、重点语句的理解等。
一、阅读短文《望天树的境界》,完成练习。(15分)
①亚洲的热带雨林中,有一种擎天巨树。它姿态秀美,树干挺拔,昂首屹立于万木之上,使人无法仰视它的树冠。站在树下,听鸟儿在树顶上的鸣叫,小得像蚊子的嗡嗡声一样。
②植物学家在对这种巨树进行测量后,发现树高有60多米,个别的高达80米,这些罕见的巨树,株株耸立于沟谷雨林的上层,一般要高出第二层乔木20多米,是热带丛林中最高的树木,根据巨树这种直通九霄、刺破青天的气势,人们给它取了一个形象生动的名字——望天树。
③望天树材质沉重,结构均匀,纹理通直而不易变形,是一种难得的优良木材。根据经验,材质好的树木生长速度都是非常慢的,而望天树却是个例外,一棵70岁的望天树,竟长到了50多米,胸径达到1.3米,这种生长速度,在树木中是罕见的。
④究竟是什么力量,能让望天树快速生长,并超越身边所有的其他树木,成为热带雨林中最伟岸挺拔的大树呢?
⑤在热带丛林中,为了生存,树木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生存空间、阳光和水分的争夺。为了占地盘,有的树木们尽可能地让自己枝繁叶茂,而有的树木则盘根错节。这种为利益的争夺和排挤现象随处可见,让人看了心惊。在从林中,藤萝等寄生植物占了很大一部分,它们不能直立生长,为了生存,就要攀附缠绕在其他树木上,而那些枝繁叶茂的树木往往会便于寄生植物的攀附,最终,它们会被寄生者牵绊、层层遮蔽。这样一来,枝杈众多已不再是它们的优势,而会成为影响它们向上生长的负担。
⑥只有望天树是个例外,因为它的树干是通直的,绝无一个分叉,这根唯一的主干,使得望天树在丛林的纠缠与争斗中独善其身,它不为外界因素所扰,仰视苍穹,专心致志地向上生长,直到有一天,自己高耸入云,达到一览众树小的境界。
⑦不妨试一下,在自己内心树立一个远大目标,然后忽略身边那些利欲得失,并心无旁骛地向着目标不懈努力。在未来的某一天里,你也许便是人群中的一棵“望天树”。
请在文章中找两个成语,并将它们正确地写在下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棵70岁的望天树,竟长到了50多米,胸径达到1.3米”这句话从说明文的角度,使用了________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望天树的_____,“竟”字体现了作者________的态度。(3分)
短文第④自然段是_______句,其作用是__________。(2分)
4.短文主要写望天树的生长,而短文第⑤自然段却用大量篇幅介绍热带丛林中其它树木的生长,是否脱离主题呢?请谈一谈你的看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⑥自然段中“一览众树小”使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引用了下列哪首古诗中的名句。( )(1+2=3)
《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B.《望岳》(唐·杜甫)
《凉州词》(唐·王之涣) D.《使至塞上》(唐·王维)
请用“ ”画出本文的中心句。(2分)
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15分)
①秋风送爽,我和妈妈游览了紫竹院公园。
顺着小路,跨过莲桥,我们走进了郁郁苍苍的竹林。只见竹子有粗有细,有高有矮,因为是秋季,大部分叶子变成墨绿色,和那特有的暗紫色竹杆相映衬,显得更加协调。
②绕过几个弯,过了“八宜轩”,波光粼粼的湖水伴我们走过水榭后,我们又钻进了一片竹林。走着走着,忽然眼前展现出竹林深处的美景——“醉竹坡”。古亭、长廊映着小片翠绿的竹叶,一个古装的女子的雕像出现在眼前,她手握竹笛坐在林中。秋风阵阵拂着竹枝竹叶,我仿佛听到了丝竹弦歌的声响。“醉竹坡”,这绿竹、这笛声,真是令人陶醉。
③离开醉竹坡,我们来到园中园-筠石苑。筠石苑是个宽敞优美的地方。园中怪石错落,山上山下满眼苍松翠竹。我们小心翼翼地踏着溪水中排列曲折、形状各异的石块,感到无比的新奇、惊险和快乐。听妈妈说,这里叫“松竹涧”。我抬头望去,一座别致的竹亭出现在眼前。走近一看,竹顶、竹柱、竹栏,整个亭子都是用竹子做的,立在亭中,使人感到一丝清凉,也增添了几分情趣。
④走出筠石苑,我们便来到了此行的最后一站:小小园-江南竹韵。顾名思义,这小小园中的景色当然与北方竹景迥然不同,定是一派江南风光。走进竹门,右边是一片江南的竹林,上面还挂着标牌。上前一看,原来是“早园竹”。这竹比北方竹子宽大,茶绿色的竹叶跟奇特的竹杆相辉映,更增加了几分奇异的感觉。
⑤游玩结束了,秋风轻拂着紫竹院里的花草树木,伴我们踏上竹间的小路慢慢走向归途……
1.请给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______________。(2分)
2.仿照“小心翼翼”写两个ABCC结构的词语: (2分)
3.第③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能去掉吗?请说明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以自己的游览顺序介绍了紫竹院的美景,他的游览路线是:走进竹林→( )→( )→( )→( )→走向归途。(4分)
5.你最喜欢的是紫竹院中哪个景点?请在文中把描写这个景点的句子画出来,再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1+1+2=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短文《五彩池》,完成练习。(15分)
我小时候听奶奶讲,西方有座昆仑山,山上有个瑶池,那是天上的神仙住的地方。池里的水好看极了,有五种颜色,红的、黄的、绿的、蓝的、紫的。奶奶是哄着我玩儿,我却当做了真的,真想有一天能遇上神仙,跟着他们腾云驾雾,飞到那五彩的瑶池去看看。没想到今年夏天去四川松潘旅游,在藏龙山上,我真的看到了像瑶池那样神奇的五彩池。
那是个晴朗的日子,只见藏龙山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水池大的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过一丈;小的像个菜碟,水很浅,用小拇指就能触到池底。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地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月牙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
更使我惊奇的是,所有的池水来自同一条溪流,溪水流到各个水池里,颜色却不同了。有些水池的水还不止一种颜色,上层是咖啡色的,下层却成了柠檬黄;左半边是天蓝色的,右半边却成了橄榄绿;可是把水舀起来看,又跟普通的清水一个样,什么颜色也没有了。
明明是清水,为什么在水池里会显出不同的颜色来呢?原来池底长着许多石笋,有的像起伏的丘陵,有的像险峻的山峰,有的像矗立的宝塔,有的像成簇的珊瑚。石笋表面凝结着一层细腻的透明的石粉。阳光透过池水射到池底,石笋就像高低不平的折光镜把阳光折射成各种不同的色彩。水池周围的树木花草长得很茂盛,五光十色的倒影使池水更加瑰丽。
原来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
“五光十色”是描写事物_________的词语,与其意思相近的四字词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五彩池的位置在_________,我们去五彩池的季节是_________。(2分)
文中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写了五彩池的特点。(3分)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其作用分别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喜欢五彩池吗?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船过三峡》,完成练习。(15分)
①从重庆乘船到武汉,我游览了世界闻名的长江三峡。
②三峡的山好奇啊。夔门像刀砍剑劈,笔直陡峭,群山起伏高耸,云雾缭绕,有的像蘑菇,有的像骆驼,有的像仙女,真是一个山峰一个模样!
③山峡的水好急啊。长江像野马奔腾,嘶鸣吼叫。江水在山丛中七弯八拐,东闯西撞。它撕咬崖缝,拍打岩石,涛声哗哗响。
④三峡的船好险啊。江水翻卷,漩涡连漩涡,波浪推波浪,大轮船像摇篮,又像竹叶,随着浪花飘。有时像要碰着壁;有时山岩又好像要掉下来。
⑤啊,百里山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
⑥我更喜欢三峡中的神女峰。
⑦那是一块细长的直立在山巅的岩石,它像个仙女,头上插簪子,身上拖绿色长裙,美极了!这一带,还流传着这样一个神奇的故事。
⑧从前,有个渔民在江中捕鱼,一天,天昏地暗,风雨交加,渔民迷失了方向,不幸被波涛卷入江中,一个好心的姑娘站在山顶上,日日夜夜盼他回家。一天天过去了,渔民没有回来,姑娘却化作了一块岩石。从此,她从早到晚,不怕雨淋日晒,为过往船只当航标。
⑨多美的神女峰,多善良的姑娘!我们的大轮船顺江而下,平安无事,原来是她在为我们指引航向哩!
1.文中加点词语“漩涡”中的“漩”字我不认识,应该用_________查字法,先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3分)
2.文章②③④自然段分别描写了三峡的_______、三峡的________、三峡的________,它们的特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3.用“ ”画出⑦自然段中的比喻句。这个句子将_____________比喻成_____________。(3分)
4.短文第⑧自然段引用了一个故事,有何好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这则短文,完成练习。(15分)
①我刚到花城,便陶醉在花的海洋里……
②记得,春节时节,那昂立枝头的就是被誉为“英雄花”的木棉花。它色彩鲜艳,蓬勃向上,给人以坚定、凝重、朴实的感觉。
③当热风吹走带有几分寒意的春季时,花城已成为白兰花的天地了。我漫步在白兰花盛开的树下,陶醉在白兰浓郁的清香里。
④继白兰花之后,最美的要数凤凰花了。它的花似红云,像彩霞,一枝枝,一片片,开满了枝头,看上去一片红火,像一团正在燃烧的火。
⑤秋风飒飒,群花中的佼佼者要数菊花了。当我走进菊花园中,不禁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瞧!菊花有红的、白的、黄的、紫的,还有黑里透黄的……色彩各异,五颜六色。菊花的姿态更美,有的倒挂枝头,有的一枝独秀,有的千朵成群……真是千姿百态啊!
⑥一阵风吹过,百花凋零。路边似乎看不到什么花了,其实不然,在每家的窗台上,不正有一盆亭亭玉立的水仙!它那碧绿的叶子衬托着黄白的色的小花,散发出芬芳,越发惹人喜爱。
⑦啊!我爱花城,我爱花城的一年四季,我更爱把花城点缀得如此绚丽的人们!
1.给短文拟一个标题:_______________(2分)
2.根据下列提供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写下来。(3分)
①眼睛看着复杂纷繁的景物感受到迷乱。 ( )
②形容看的东西太多,看不过来。 ( )
③形容女子体态修美或花木等形体挺拔 ( )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______句。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2分)
4.第五自然段,作者写了菊花的 和 。(2分)
5.用波浪线画出描写菊花千姿态百态的句子。(2分)
6.本文的写作顺序是___________。请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中心句。(2分)
7.你喜欢花城吗?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这则短文,完成练习。(15分)
_________________
春天到了,大地复苏,花儿开放,整个大自然充满了生机,我十分喜欢这生机勃勃的春天,尤其爱春天里那绿油油的小草。
我家门前有一片空地,上面种着小草,它们是那样富有(生机 生命),春天一到,一下子就铺开了一片绿色的天地。细看,它们是嫩绿色的,水灵灵的,多么喜人!
一阵风吹过,小草跳起了欢乐的舞蹈,时而舒展右臂,时而左右摇摆。它们像一群活泼的小女孩,天真可爱。这时你如果有空来欣赏一下,一定会叫你心旷神怡,乐而忘返。
你别看小草这样(软弱 柔弱),可它永远不会向暴风雨低头。有一天,一阵狂风过后,突如其来地下了一场大雨。风雨过后,我赶紧去看那小草。呀!小草好像被折磨得奄奄一息了,有的歪歪斜斜,有的身子贴地。但我相信,它们是不会在暴风雨下屈服的。果然,小草又慢慢挺直了腰,尽管脸上还带着晶莹的泪珠!它们好像在骄傲地说:“你看,我们是多么顽强啊!”
小草,没有鲜花那么娇艳,没有白杨那么(挺拔 挺立),可是它的生命力是多么(坚强 顽强)!人们说“疾风知劲草”,小草是当之无愧的。
1.短文加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2分)
2.用“√”选择( )里用得恰当的词语。(2分)
3.“疾”字在字典里有四个意思:
①疾病 ②痛苦 ③痛恨 ④急速,猛烈。
“疾风知劲草”中的“疾”应取第( )种意思。(1分)
4.照样子写词语。(2分)
生机勃勃: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奄奄一息: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5.“它们是不会在暴风雨下屈服的。”把这个句子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6.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好在哪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觉得身边还有哪些人或物具有小草一样的精神?请写一写你对他们的赞美之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短文《雨花石》,完成练习。(15分)
爸爸出差到南京去了,临行时答应带回一件珍贵的礼物庆祝我的生日。于是,我天天盼望爸爸回来,夜夜都在想着那件珍贵的礼物。我想这礼物绝对不会是什么生日蛋糕,或是一般的文具用品,起码是一件非常漂亮的衣服.想到这珍贵的礼物,我心里总是美滋滋的,睡梦中也笑醒了好几回呢!
生日的前一天,爸爸终于回来了。他一放下皮包,首先就拿出一个盒子送给我。我一看那盒子非常精致,猜想里面装的一定是非常贵重的礼物,我心里不知有多高兴。可是,当我小心翼翼地把盒子打开一看,顿时傻了眼,气得泪水也留出来了,真想不到这里面装的是小石块呀!
爸爸见我很不高兴,“这不是普通的小石块,而是雨花石呀!雨花石象征着在南京雨花台为祖国解放事业牺牲的烈士,这五光十色的雨花石是烈士的鲜血染成的呀!”爸爸怀着沉重的心情为我讲述了革命烈士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浴血奋战,惨遭反动派杀害的历史史实……
听了爸爸的一番话,我又流泪了。这是悔恨的泪,悔恨自己不理解礼物的珍贵,不懂得这雨花石里体现着无数革命先烈英勇献身的精神。此刻,我透过泪水再一次看着那盒子里的雨花石,一颗颗都呈椭圆形,和鸽蛋差不多大。有的鲜红,有的翠绿,有的碧蓝,有的洁白,非常美丽。从闪闪发光的雨花石中,我仿佛看到了无数先烈为革命前赴后继,英勇不屈的光辉形象,似乎看到了爸爸对儿子寄予无限希望的一颗闪光的红心——一颗希望后辈继承先烈革命精神的心!
雨花石,你是多么珍贵,我要把你永远留在身边!
1.“五光十色”是描写________的词语,意思相同的词语还有________等。(2分)
2.将文中描写雨花石外形的句子用“ ”画下来。(2分)
3.文中“我”两次落泪,分别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流泪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描写了作者的心理变化,这一变化反映出了作者认识的提高,把文中描写作者心理活动的词语写下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父亲为什么要送雨花石作为“我”的生日礼物?(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短文《桂林山水甲天下》,完成练习。(15分)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我看见过的( )大海,玩赏过( )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 )的泰山,游览过( )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到下来。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将“①峰峦雄伟、②波澜壮阔、③红叶似火、④水平如镜”这四个词语分别填入文中的括号内,依次是( )。(3分)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④②③① D.②④①③
桂林山水是世界自然遗产,它位于我国的( )。(2分)
A.贵州省 B.广东省 C.广西壮族自治区 D.云南省
3.短文重点写了桂林的_____和_____。桂林的水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桂林的山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4分)
4.短文第二自然段画线句子写的好不好?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结构上的特点是( )。(2分)
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6.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短文《暴风雨》,完成练习。(15分)
①闷热的夜,令人窒息,我辗转不眠。窗外,一道道闪电划破漆黑的夜幕,沉闷(mēn mèn)的雷声如同大地轰鸣,使人惊恐。
②一道闪光,一声清脆的霹雳,接着便下起了瓢泼大雨,宛如天神听到信号,撕开天幕,把天河之水倾注到人间。
③狂风咆哮着,猛地把门打开,摔在墙上,烟囱发出呜呜的声响,犹如在黑夜中哽咽(yān yē)。
④大雨猛烈地敲打着屋顶,冲击着玻璃,奏出激动人心的乐章。
⑤一小股雨水从天窗悄悄地爬进来,缓缓地蠕动着,在天花板上留下弯弯曲曲的足迹。
⑥不一会儿,铿锵的乐曲变成节奏单一的旋律,那优柔、甜蜜的催眠曲,抚慰着沉睡人儿的疲惫躯体。
⑦从窗外躲进来的第一束光线,报道了人间的黎明。碧空中飘浮着朵朵白云,在和煦的微风中翩然起舞,把蔚蓝色的天空________得更加明亮。
⑧鸟儿唱着欢乐的歌,迎接喷薄欲出的朝(zhāo cháo)阳。被暴风雨压弯了的花草儿伸着懒腰,宛如刚从睡梦中苏醒。艳丽的玫瑰散发出阵阵幽香,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金光闪闪,如同珍珠闪烁着光华。
⑨常年积雪的阿尔卑斯山迎着朝霞,披上玫瑰色的丽装;远处林舍闪闪发亮,犹如姑娘送出的秋波,使人心潮激荡。
⑩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有时,人们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打“√”。(3分)
2.本文所写的时间是从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2分)
3.②第⑥段中,“铿锵的乐曲变成节奏单一的旋律”实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第⑦段“________”处应填的动词是( )。(2分)
A.点缀 B.擦洗 C.洗涤 D.擦拭
5.本文题为“暴风雨”,却又花了将近一半的篇幅写“更加绚丽的早晨”,意在表现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等方面描写了早晨的美景,其中写听觉的句子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嗅觉的句子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7.作者写了暴风雨的气势磅礴,也写了雨后的温馨美丽,同时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十、阅读短文《兰草》,完成练习。(15分)
①小时候,常常遇到一些女孩用“兰”字作名,干吗要用“兰”作名呢 我产生了好奇心,去问父亲。父亲说,兰是一种草,开的花特香,兰草貌似柔弱,但生命力极强,逗人喜爱,因此人们爱用“兰”为女孩子命名,希望她们像兰草一样娴淑温柔,美貌端庄,健康成长。父亲的话我似懂非懂,但产生了想见兰草的愿望。
②但家乡没有兰草,后来,我上了初中、高中,来到县城,那里也没有兰草。
③去年九月中旬,我们奉命来到了扒口行洪的小河口镇灾区救灾。行洪区的高处已经露出了水面。少数回归的群众,已在残堤上搭起了临时灾棚,等候着重建家园。为了迎接行洪区中小学生归校,我们急于了解学校的受灾情况。这是一所我十分熟悉的学校:雄伟的教学大楼,整齐的教师宿舍。特别是校园美化,全市有名。四季花香,长年青翠,满园秀色。而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所学校,除伤痕累累的教学大楼,依然倔强地挺立着,整座校园覆盖在厚厚的淤泥中。露出泥面的柏树、广玉兰、女贞树等,浑身泥土,成了朽木枯枝;至于那些名花们,早已杳无踪迹。一片泥沼,满目荒凉,看不到生命的迹象。我心里感到沉甸甸的。
④就在诅咒洪水的肆虐时,我眼前一亮,忽然发现远处的淤泥堆上,像是谁散落了十分鲜嫩的四季葱苗。远远望去,它们婀娜娇艳,翠润如玉。在这百里泥沼中不可能有四季葱苗!我不顾一切,从没膝深的淤泥中蹚了过去,走近一看,其中竟还有两朵三朵白色的小花。凑上去,一缕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我大声叫喊起来:这里有抗御洪水的英雄!同行的校长告诉我们,这堆淤泥下是一个圆形的大花台,周围种的是一圈兰草。淹水前这些兰草叶长不过五寸。竟意想不到,它会在二个多月的滔滔洪水底下,不断地从与日俱增的淤泥中挣出身子,突破了半米多深的淤泥封锁。在洪水退后,群芳寥落,校园一片死寂。独有这兰草、兰花,带着与洪水顽强拼搏后的疲劳与倦色,虽然减少了一些浓绿与浓香,却显得更鲜、更嫩、更加亮丽。我对这具有超强生命力的兰草,不禁肃然起敬。【A】在温柔舒适的花园中,兰草恪守名份,娴静恬淡,默默奉献,丰富人间香与美,从不张扬:【B】在荒山僻谷中,兰草仍然生机勃勃,奋发向上,散发出缕缕清香,不为沦落深山而自弃;【C】在沧海横流,洪水滔天的绝境中,兰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我抬起头来,远远望见守候在残堤上的父老乡亲们,心潮起伏,思绪难平。在父老乡亲的身上,我看到了兰草的秉(bíng)性;在兰草的身上,我看到了父老乡亲的希望。
1.结合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3分)
①沁人心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日俱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文章写兰草,着力表现了兰草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性。文中有两个词语表达了作者在不同时期对兰草的思想感情,这两个词语是:(小时候)__________;(救灾时见了兰草)__________。(3分)
3.第③段中画线部分写树和名花,这对表现兰草起了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段里画浪线的句子中用了“顽强拼搏”一词,本段中能具体表现这种精神的语句是?(用波浪线画出)(2分)
5.第④段未画横线部分有A、B、C三个分句,请你根据本段的内容,给C句的空缺处补写2——4个短句,与A、B两个分句构成排比。 答:在沧海横流,洪水滔天的绝境中,兰草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6.“在父老乡亲的身上,我看到了兰草的秉性;在兰草的身上,我看到了父老乡亲的希望。”这句话对全文内容的表达起什么作用?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望天树的境界》参考答案:
1.请在文章中找两个成语,并将它们正确地写在下面。(2分)
独善其身、专心致志等
2.“一棵70岁的望天树,竟长到了50多米,胸径达到1.3米”这句话从说明文的角度,使用了列数字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望天树的高大,“竟”字体现了作者惊讶的态度。(3分)
3.短文第④自然段是过渡句,其作用是承上启下。(2分)
4.短文主要写望天树的生长,而短文第⑤自然段却用大量篇幅介绍热带丛林中其它树木的生长,是否脱离主题呢?请谈一谈你的看法。(3分)
答:没有脱离主题。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望天树的生长与其他树木的生长进行比较,突出望天树没有分支,一心向上长的特点。
5.第⑥自然段中“一览众树小”使用了引用修辞手法,引用了下列哪首古诗中的名句。(B)(1+2=3)
A.《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B.《望岳》(唐·杜甫)
《凉州词》(唐·王之涣) D.《使至塞上》(唐·王维)
6.请用“ ”画出本文的中心句。(2分)
画最后一段:不妨试一下,在自己内心树立一个远大目标,然后忽略身边那些利欲得失,并心无旁骛地向着目标不懈努力。在未来的某一天里,你也许便是人群中的一棵“望天树”。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5分)
1.请给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游紫竹院公园》。(2分)
2.仿照“小心翼翼”写两个ABCC结构的词语:例如:金光闪闪、千里迢迢(2分)
3.第③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能去掉吗?请说明原因。(3分)
答:不能去掉。画波浪线的句子是过渡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删除后段落衔接不紧凑。
4.作者以自己的游览顺序介绍了紫竹院的美景,他的游览路线是:走进竹林→(八宜轩)→(醉竹坡)→(筠石苑)→(江南竹韵)→走向归途。(4分)
5.你最喜欢的是紫竹院中哪个景点?请在文中把描写这个景点的句子画出来,再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1+1+2=4分)
此题言之有理即可。
三、《五彩池》参考答案:
1.“五光十色”是描写事物_颜色的词语,与其意思相近的四字词还有万紫千红、五彩缤纷。(3分)(其他描写颜色的四字词语也可)
2.五彩池的位置在四川松潘藏龙山,我们去五彩池的季节是夏季。(2分)
3.文中从_位置_、_样子、_颜色_等方面写了五彩池的特点。(3分)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其作用分别是什么?(4分)
答:运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作用:①设问起到了引出下文的作用。②排比句则生动地写出了水池石笋的形态各异。(此题答到拟人也可)
5.你喜欢五彩池吗?为什么?(3分)
答:喜欢。原因自圆其说即可。
四、《船过三峡》参考答案:
1.文中加点词语“漩涡”中的“漩”字我不认识,应该用部首查字法,先查三点水部,再查11画。(3分)
2.文章②③④自然段分别描写了三峡的山、三峡的水、三峡的_船,它们的特点分别是奇、急、险。(6分)
3.用“ ”画出⑦自然段中的比喻句。这个句子将_一块岩石比喻成仙女。(3分)
4.短文第⑧自然段引用了一个故事,有何好处?(3分)
答:介绍了这块岩石的由来,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本文表达了作者对三峡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五、阅读下面这则短文,完成练习。(15分)
1.给短文拟一个标题:《美丽的花城》(2分)
2.根据下列提供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写下来。(3分)
①眼睛看着复杂纷繁的景物感受到迷乱。 (眼花缭乱 )
②形容看的东西太多,看不过来。 (目不暇接)
③形容女子体态修美或花木等形体挺拔 (亭亭玉立)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过渡句。它的作用是承上启下_。(2分)
4.第五自然段,作者写了菊花的 颜色 和 形态 。(2分)
5.用波浪线画出描写菊花千姿态百态的句子。(2分)
画:菊花的姿态更美,有的倒挂枝头,有的一枝独秀,有的千朵成群。
6.本文的写作顺序是时间顺序/季节顺序。请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中心句。(2分)
7.你喜欢花城吗?为什么?(2分)
略(言之有理即可)。
六、阅读下面这则短文,完成练习。(15分)
1.短文加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2分)顽强的小草
2.用“√”选择( )里用得恰当的词语。(2分)
生机√ 柔弱√ 挺拔√ 顽强√
3.“疾”字在字典里有四个意思:
①疾病 ②痛苦 ③痛恨 ④急速,猛烈。
“疾风知劲草”中的“疾”应取第( ④)种意思。(1分)
4.照样子写词语。(2分)(此题答案不唯一)
生机勃勃: 千里迢迢 白发苍苍
奄奄一息: 津津有味 头头是道
5.“它们是不会在暴风雨下屈服的。”把这个句子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在暴风雨下它们是不会屈服的。(2分)
6.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好在哪里?(3分)
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体现了小草富有生机与活力。
7.你觉得身边还有哪些人或物具有小草一样的精神?请写一写你对他们的赞美之情。(3分)
答:例如:我觉得身边的医务人员具有小草的精神,他们不怕困难,顽强地与新冠病毒作斗争,他们是最美的人。(言之有理即可)
七、短文《雨花石》参考答案:
1.“五光十色”是描写_颜色_的词语,意思相同的词语还有五彩缤纷等。(2分)(第二个空答案不唯一)
2.将文中描写雨花石外形的句子用“ ”画下来。(2分)
一颗颗都呈椭圆形,和鸽蛋差不多大。有的鲜红,有的翠绿,有的碧蓝,有的洁白,非常美丽。
3.文中“我”两次落泪,分别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流泪的?(3分)
答:第一次落泪是因为没得到心目中的礼物而生气流泪。第二次落泪是因为得知雨花石背后的故事而悔恨、感动落泪。
4.文中描写了作者的心理变化,这一变化反映出了作者认识的提高,把文中描写作者心理活动的词语写下来。(3分)
答:心理活动是高兴——很不高兴(生气)——悔恨
5.父亲为什么要送雨花石作为“我”的生日礼物?(2分)
答:希望“我”继承先烈革命精神的心!
6.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3分)
答:爸爸从南京回来,带回雨花石当做生日礼物送我,同时讲述雨花石是无数先烈为革命前赴后继,英勇不屈的光辉形象好让“我”学习。
八、《桂林山水甲天下》参考答案:
1.将“①峰峦雄伟、②波澜壮阔、③红叶似火、④水平如镜”这四个词语分别填入文中的括号内,依次是(D)。(3分)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④②③① D.②④①③
2.桂林山水是世界自然遗产,它位于我国的(C)。(2分)
A.贵州省 B.广东省 C.广西壮族自治区 D.云南省
3.短文重点写了桂林的_山_和_水_。桂林的水的特点是_静_、_清_、__绿_;桂林的山的特点是__奇_、_秀_、_险_。(4分)
4.短文第二自然段画线句子写的好不好?为什么?(2分)
答: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桂林的水比作翡翠,生动形象地体现了桂林水的绿的特点。
5.文章结构上的特点是(C)。(2分)
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6.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九、短文《暴风雨》参考答案:
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打“√”。(3分)
沉闷(mēn mèn√) 哽咽(yān yē√) 朝(zhāo√ cháo)阳
本文所写的时间是从_夜晚到_清晨_。(2分)
3.②第⑥段中,“铿锵的乐曲变成节奏单一的旋律”实指:暴风雨逐渐变小。(2分)
4.第⑦段“________”处应填的动词是( D)。(2分)
A.点缀 B.擦洗 C.洗涤 D.擦拭
5.本文题为“暴风雨”,却又花了将近一半的篇幅写“更加绚丽的早晨”,意在表现什么?(2分)
答:意在表现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
6.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等方面描写了早晨的美景,其中写听觉的句子如鸟儿唱着欢乐的歌;写嗅觉的句子如艳丽的玫瑰散发出阵阵幽香。(2分)
7.作者写了暴风雨的气势磅礴,也写了雨后的温馨美丽,同时告诉我们的道理是:风雨过后有彩虹,我们要善于发现大自然的美(言之有理即可)_。(2分)
十、《兰草》参考答案:
1.结合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3分)
①沁人心脾:像渗入内脏一样感到舒畅、舒适。
②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2.这篇文章写兰草,着力表现了兰草_生命力顽强_的特性。文中有两个词语表达了作者在不同时期对兰草的思想感情,这两个词语是:(小时候)似懂非懂_;(救灾时见了兰草)肃然起敬。(3分)
3.第③段中画线部分写树和名花,这对表现兰草起了什么作用?(2分)
答:通过与树和名花对比,衬托了兰草在洪水中的顽强精神。
第④段里画浪线的句子中用了“顽强拼搏”一词,本段中能具体表现这种精神的语句是?(用波浪线画出)(2分)
画:不断地从与日俱增的淤泥中挣出身子,突破了半米多深的淤泥封锁。
第④段未画横线部分有A、B、C三个分句,请你根据本段的内容,给C句的空缺处补写2——4个短句,与A、B两个分句构成排比。 答:在沧海横流,洪水滔天的绝境中,兰草威武不屈,奋斗不止,争得了自己的生存,获得了发展的先机。(2分)(答案不唯一)
6.“在父老乡亲的身上,我看到了兰草的秉性;在兰草的身上,我看到了父老乡亲的希望。”这句话对全文内容的表达起什么作用?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3分)
答:文章结尾部分揭示了本文的中心;理解:①父老乡亲和兰草一样具有超强的生命力,或顽强拼搏的精神;②预示着父老乡亲将战胜灾害,重建家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