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08 18:30: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一、选择题
1.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B.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C.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D.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色挠(ráo) 弗敢易(fú) 天下缟素(gǎo)
B.唐雎(jū) 庸夫(yōng) 以头抢地(qiǎng)
C.休祲(jìn) 韩傀(guī) 免冠徒跣(xiǎn)
D.怫然(fú) 夫专诸(fū) 寡人谕矣(yù)
3.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义:交换。今义:容易)
B.非若是也(古义:这样,如此。今义:常用作判断词)
C.岂直五百里哉(古义:只,仅仅。今义:成直线的)
D.秦王色挠(古义:变化。今义:轻轻地抓)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是臣民对古代帝王的敬称。
B.《唐雎不辱使命》一文中,唐雎列举了平民中的四个有志之士的发怒。
C.“岂直五百里哉?”一句中的“哉”是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呢”“吗”。
D.《战国策》是宋代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国编次。
二、综合性学习
根据下面材料参与活动。
材料一:近年来,以《战狼2》《红海行动》等为代表的一批军事题材电影既叫好又叫座,受到广大观众的追捧。这些主旋律影片,不同于那些脂粉气十足的青春偶像剧、故弄玄虚的魔幻剧和无病呻吟的家庭伦理剧,为当下的中国影视作品注入了更多的阳刚之气。
材料二:影片《空天猎》,展现了我军新型战机自如地穿梭于狭窄山谷,并通过截获目标辐射源的方式探测到潜藏在夜幕里的敌方导弹,对其进行精准打击的场景。《红海行动》则展示了我国海军战舰远程指挥作战、快速拦截导弹以及投放无人机的强大功能。观众看后热血滞腾,连连赞叹:“厉害了,我的国!”
材料三:讲好当代中国军人的故事,塑造彰显新时代精神的新英雄形象,是广大军事题材作品创作者的共同目标。如前几年热播的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没有传统军人的棱角与强势,憨厚本分,重感情轻荣誉。电影《战狼2》中的冷锋也同样如此,看重友谊、爱情,不计较个人得失、荣利。他们不同于以往作品中“高大全式”的英雄,也不同于虚假抗日“神剧”里的“痞子式”英雄。这些“接地气”的人物形象, 显然更能引发观众的共鸣。
材料四: 2018年10月11日,贵州军人杜富国在边境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对战友喊出“你退后,让我来”,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突遇爆炸,英勇负伤,失去双手和双眼,同组战友安然无恙。
5.根据前三则材料,简要概括军事题材影视作品受到观众欢迎的原因。
6.建军节来临之际,某影视频道将进行军事题材影片展播,请你拟写一则宣传语(20 字以内)。
7.2019年5月22日,中央宣传部授予杜富国“时代楷模”的称号,请你为这位英雄写一段颁奖词。
8.你所在班级将开展“论英雄”主题班会,请结合所给材料,举例谈谈你心目中的英雄形象。
三、文言文对比阅读
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且陛下春秋①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②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③﹖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④,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⑤,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宜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⑥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⑦,与武决去。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选自《汉书·苏武传》,有删改)
【注释】①春秋:年纪。②夷灭:被杀。③子卿尚复谁为乎:你又替谁(守节)呢?④亲近:皇帝的侍从。⑤斧钺 (yuè):古代兵器;汤镬(huò):古代大锅。⑥卫律:人名。与李陵一样,为投降单于的汉将。⑦衿:衣襟。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请广于君( )
(2)休祲降于天( )
(3)寡人谕矣( )
(4)空自苦亡人之地(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2)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
11.【甲】文中唐雎举专诸、聂政、要离等三个人的目的是什么?
12.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甲】【乙】两文主人公唐雎和苏武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内容加以分析。
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战国策·魏策四》)
【乙】
韩适有东孟之会,韩王及相①皆在焉,持兵戟而卫侍者甚众。聂政直入阶,刺杀韩傀,韩傀走而抱哀侯,聂政刺之,兼中哀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抉眼②屠肠,遂以死。韩取聂政尸暴于市,县③购之千金。久之,莫知谁。
政姊荣,闻之曰:“吾弟至贤,不可爱妾之躯,灭吾弟之名,非弟意也。”乃之韩,视之曰:“勇哉!气矜之隆,是其轶贲育④高成荆矣。今死而无名,父母既殁⑤矣,兄弟无有,此为我故也。夫爱身不扬弟之名,吾不忍也。”乃抱尸而哭之,曰:“此吾弟轵深井里聂政也。”亦自杀于尸下。
(《战国策·韩策二》)
【注】①韩王及相:韩哀侯及国相韩傀。②皮面抉眼:划破脸皮,挖出眼珠。③县:同“悬”。④轶贲育:超过孟贲、夏育(这两人与后文“成荆”均为勇士)。⑤殁:去世。
1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长跪而谢之
②韩傀走而抱哀侯
14.下面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聂政之刺韩傀也 乃之韩
B.徒以有先生也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C.挺剑而起 死而无名
D.休祲降于天 亦自杀于尸下
15.翻译下面句子。
夫爱身不扬弟之名,吾不忍也。
16.结合加点词,分析人物说话时的情感。
(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2)勇哉!气矜之隆。
17.《战国策》广泛使用衬托手法,以突出人物形象。请从【甲】【乙】两文中各举一例进行分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8.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故患有所不辟也:同“避”,躲避
B.贤者能勿丧耳:丧失
C.亦免冠徒跣:只,仅仅
D.寡人谕矣:明白
1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长跪而谢之
B.徒以有先生也/不以物喜
C.所欲有甚于生者/仓鹰击于殿上
D.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20.对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A.这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胆识有才能的人,心里的愤怒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吉兆,我将变成第四个人了。
B.这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胆识有才能的人,心里的愤怒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我将变成第四个人了。
C.这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胆识有才能的人,心里的愤怒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吉兆,加上我将变成四个人了。
D.这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胆识有才能的人,心里的愤怒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加上我将变成四个人了。
21.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两文皆涉生与义的抉择。(甲)文提出生与义不可兼得时,应“舍生而取义”;(乙)文唐雎“挺剑而起”的行为表达了“舍生取义”的决心。
B.两文表达方式皆具匠心。(甲)文以议论为主,表达了对“舍生”的赞许,对“辟患”的断然否定;(乙)文侧重语言描写,人物对话针锋相对。
C.两文皆巧用对比手法。(甲)文以“所欲”与“所恶”形成对比,阐明作者的态度;(乙)文将秦王和唐雎的形象进行对比,凸显人物特点。
D.两文皆善用句式增强语势。(甲)文多对称句式且连用反问,语气强烈,气势恢宏;(乙)文以铺排句式列举史上“士之怒”范例,慷慨激昂。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晋毕阳之孙豫让①,始事范中行氏而不说,去而就知伯②,知伯宠之。及三晋分知氏,知伯死于赵襄子③手,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知氏之仇矣。”乃变姓名为刑人入宫涂厕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者,则豫让也。刃其曰:“欲为知伯报仇!”左右欲杀之。赵襄子曰:“彼义士也,吾谨避之耳。且知伯已死,无后,而其臣至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之。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有删改)
注:①豫让:春秋战国时期晋国人,知伯的家臣。②知伯:春秋末期晋国卿大夫。③赵襄子:春秋末叶晋国卿,战国时期赵国的奠基人,谥号为“襄子”。
2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秦王怫然怒______ (2)寡人谕矣______
(3)去而就知伯______ (4)执问涂者______
23.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2)彼义士也,吾谨避之耳。
2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样是( )
A.甲文中唐雎用排比句式来驳斥秦王,并挺剑而起,令秦王害怕。
B.乙文中的赵襄子识才爱才,认为豫让是个贤人,并由此重用他。
C.甲乙两文通过个性化语言描写来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人物性格。
D.乙文“乃变姓名/为刑/人入宫涂厕/欲以刺襄子”断句是错误的。
25.钱穆先生认为:凡能志道明道行道善道者,在中国谓之士。概括甲乙两文中“士”的精神,并说说你将如何传承这种精神。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乙】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①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②三百闾,张袂③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贤主,不肖者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注:①傧者:就是专门办理迎接招待宾客的人。②临淄:地名,古代齐国的都城,在现今山东省。③袂:就是衣裳的袖子。
2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免冠徒跣___________ (2)天下缟素___________
(3)傧者更道___________ (4)比肩继踵___________
27.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为 小 门 于 大 门 之 侧 而 延 晏 子
28.根据括号要求,分析理解下列句子。
(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将这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意在言外,隐藏着丰富的“潜台词”,听话者只有凝神谛听,用心揣摩,方能领会说话者的真实意图。请结合语境体会这个句子的“潜台词”。)
29.【甲】【乙】两文中,唐雎、晏子两位外交家的异同分别是什么?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砚眼
明有陆庐峰者,于京城待用。尝于市遇一佳砚,议价未定。既还邸,使门人往,以一金易归。门人持砚归,公讶其不类。门人坚称其是,公曰:“向观砚有鸲鹆①眼,今何无之?”答曰:“吾嫌其微凸,路值石工,幸有余银,令磨而平之。”公大惋惜。盖此砚佳处即在鸲鹆眼也。
备注:①鸲鹆:鸟名,俗称“八哥”。
30.解释加点字。
(1)尝于市遇一佳砚:____________
(2)以一金易归:____________
31.翻译句子。
吾嫌其微凸,路值石工,幸有余银,令磨而平之。
32.“门人持砚归,公讶其不类。”陆庐峰为什么会对门人买回的砚感到惊讶?
33.上文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彻,字广达,朔方岩绿人也。彻性刚毅,有器干,伟容仪,多武艺。大冢宰宇文护引为亲信,寻拜殿中司马,累迁奉车都尉。武帝时,从皇太子西征吐谷浑,以功赐爵同昌县男,邑三百户。宣帝即位,从韦孝宽略定准南,每为先锋。及淮南平,即授淮州刺史,安集初附,甚得其欢心。
明年,突厥沙钵略可汗犯塞,上令卫王爽为元帅,率众击之,以彻为长史。遇虏于白道,行军总管李充言于爽曰:“突厥每侵边,诸将辄以全军为计,莫能死战。由是突厥胜多败少,所以每轻中国之师。今者沙钵略悉国内之众,屯据要险,必轻我而无备,精兵袭之,可破也。”爽从之。诸将多以为疑唯彻奖成其计请与同行。遂与充率精骑五千,出其不意,掩击大破之。沙钵略弃所服金甲,潜草中而遁。以功加上大将军。沙钵略因此屈膝称籓。未几,沙钵略为阿拔所侵,上疏请援。以彻为行军总管,率精骑一万赴之。阿拔闻而遁去。及军还,复领行军总管,屯平凉以备胡寇,封安道郡公。开皇十年,进位柱国。及晋王广转牧淮海,以彻为扬州总管司马,改封德广郡公。
左仆射高颖之得罪也,以彻素与颖相善,因被疏忌,不复任使。后出怨言,上闻而召之,入卧内赐宴,言及平生,因遇鸩而卒。
(节选自《隋书·列传第十九》)
34.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
诸将多以为疑唯彻奖成其计请与同行
3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寻拜殿中司马___________
(2)屯平凉以备胡寇___________
(3)以彻素与颖相善___________
36.下列各项的加点字与例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功加上大将军。
A.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B.以大易小,甚善;
C.无从至书以观;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7.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迁”,贬谪,降职之意。文中的“累迁奉车都尉”指降职为奉车都尉。
B.“可汗”是四世纪以后蒙古高原游牧等少数民族高级政治体首领的称谓。
C.“中国”在古时含义因时代而不同,统一时期略指全国,分裂时多指中原。
D.“上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如文中的“上疏请援”。
38.翻译画线的句子。
(1)突厥每侵边,诸将辄以全军为计,莫能死战。
(2)沙钵略弃所服金甲,潜草中而遁。
39.请结合全文,浅析文中评价李彻“性刚毅,有器干,多武艺”的原因。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C
3.D
4.C
5.①为当下的中国影视作品注入了更多的阳刚之气;②展示了我国军事力量的强大;③塑造彰显新时代精神的新英雄形象。(答出两点即可)
6.示例一:主旋律电影显阳刚之气,新英雄形象扬时代精神
示例二:军事影片扬我国威
7.示例:胸怀祖国,临危不惧,关心战友,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以血肉之躯挡住危险,哪怕自己坠入深渊。无法还给妈妈一个拥抱,无法再见妻子明媚的笑脸。你听,那嘹亮的军歌是对英雄的礼赞。
8.要求:(1)能举具体事例(2)有自己的看法(3)条理清楚,言之有理。
9. 增广、扩充 吉祥 明白,懂得 同“无”,没有。
10.(1)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下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2)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可遗憾的,希望你不要再说了。
11.用他们三人干出的震惊天地的事件,来表明自己的决心,自己将跟他们这些有胆有识的勇士一样,不畏强暴,敢于献身,从而威慑秦王。
12.【甲】文中唐雎面对一心要吞并天下的强秦,他从容镇定,不畏强暴,拼死一搏,维护了安陵国的尊严,唐雎确实不辱使命。【乙】文中苏武面对李陵的劝降,全然不为所动,在恭敬中现冷峻,表现出他忠诚、立场坚定、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守节不移的品质。我们应当学习他们为正义而斗争的凛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爱国精神。(言之有理即可)
13.①道歉 ②跑
14.B
15.因为吝惜自己的生命而不显扬你的名声,我不忍心这样做!
16.(1)“尔”是“而已”的意思,表现了秦王对于布衣之怒只不过是“免冠徒跣”的不屑之情。(2)“哉”用在“勇”之后,加强了聂政姐姐面对弟弟尸体时,对于弟弟勇敢仁义举动的赞叹之情。
17.示例:甲文中写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的表现衬托了唐雎慷慨激昂、有胆有识、正义凛然。乙文聂政姐姐的出现,解开了聂政为何要自杀前毁容的谜底:为了保护自己的姐姐不受迫害,进一步衬托了聂政作为“士”不仅勇敢而且仁义的特点。
18.C
19.B
20.D
21.A
22. (1)怫然:愤怒的样子 (2)谕:明白 (3)就:投靠(靠近,走进,意思相近均可得分) (4)执:捉拿(拿)
23.(1)安陵国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国土生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
(2)这【那/他】是一位义士,我(以后)只要小心躲开他就罢了。
24.B
25.甲:唐雎不畏强权、正义凛然、捍卫祖国、有勇有谋。(意思类似即可)乙:豫让知恩图报,忠诚守节,舍生取义等。(意思类似即可)今天我们要学习他们的坚持正义,不畏强权,做好自己。同时在成长中勇担责任,学会知恩图报,但也要珍惜生命,有勇有谋。(如能和自身实际联系最好,辩证学习最好,“士”人的舍生取义不能盲目学习。)
26. 光着脚 穿丧服 改变道路 脚尖碰脚后跟
27.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28.(1)心里的愤怒还没有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
(2)你们楚国的君主最不贤能。
29.相同点:热爱国家、勇敢无畏、责任感强。不同点:唐雎侧重威武不屈的拼命精神,晏子侧重幽默机智的外交辞令。
30. 曾经 用
31.我嫌弃它微微凸起,路上遇见石工,幸亏有剩下的银两,叫(石工)磨过使微凸处平整。
32.因为原先看到的砚台上有块凸起的地方(“八哥眼”),而买回的砚台上没有了。
33.凡事不能自以为是、自作聪明,自作主张。
34.诸将多以为疑/唯彻奖成其计/请与同行
35. 不久 防备 平素,向来
36.D
37.A
38.(1)突厥每次犯边,将领们总以保全军力为宗旨,没有人能死战。
(2)沙钵略丢下所穿的金甲,隐蔽行走于荒草逃跑。
39.①性刚毅:在众人犹豫顾虑时,李彻与李充一道突袭并大破敌军;因未被重用而口出怨言,被赐毒酒。②多武艺:征吐谷浑,有军功;平定淮南,每次都担任先锋;朝廷以李彻为行军总管,率精锐骑一万前往,阿拔闻讯逃走;兼任行军总管,驻守平凉,以防备胡人侵扰。③有器干:安抚招纳新归附的百姓,很得百姓的欢心;李彻担任总管杨广晋王府的军事。(每点说出一点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