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08 19:40:2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17课 短文两篇
课题 第17课 短文两篇——爱莲说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情分析 在《陋室铭》讲授之后学生对托物言志的手法有所了解,本文需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是如何运用托物言志的。此外,教师还应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莲的品质。
学习目标 1、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及特点。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衬托的写作手法。3、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气节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文托物言志、衬托的写作手法。2.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气节的高尚情操。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 配乐增添高雅之韵,看莲花图片回忆有关描写莲花的古诗文句,并朗诵给全班同学听。古往今来,莲花都是文人墨客笔下的爱物。在古人笔下,莲花,或与天真纯洁的少女结下不解之缘,或被用作清高脱俗的象征,或被赞为百美并陈、无私奉献的化身。对莲的喜爱,可以说已成为我国人民一种文化心态。今天我们就通过品读周敦颐的《爱莲说》来了解莲被千古称颂的原因。
讲授新课 检查预习作者简介通过预习课文,大家已经知道了《爱莲说》的作者是周敦颐,那么,对于周敦颐,大家有什么了解呢?明确:周敦颐,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谥号元公,著名的哲学家。宋代著名文学家黄庭坚曾评价周敦颐“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文体知识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类似杂文。《爱莲说》就是说说喜欢莲花的感想。初读课文作者如此喜欢莲花,为什么呢?下面让我们通过读课文来感受一下。1.出示朗读要求,播放音频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重点的读音和停顿。 蕃(fán)  淤(yū)  濯(zhuó)  涟(lián)  亵(xiè)  鲜(xiǎn)3.指名读4.配乐齐读精读课文(一)读懂文意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后,结合书下注释,小组合作疏通文意,可将不懂之处圈画出来,然后全班讨论交流。(设计意图: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为每个成员创造平等参与的机会;有利于尊重学生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当堂效果检测:屏幕展示重点字词,抽查学生疏通情况。 ①可爱者甚蕃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③濯清涟而不妖④不蔓不枝⑤香远益清⑥亭亭净植⑦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⑧予谓菊⑨陶后鲜有闻⑩宜乎众矣学生解释重点字词时,教师引导学生翻译相应的语句,注意词类活用和判断句的点拨。(二)文本探究在众多“水陆草木之花”中作者“独爱莲”,莲花有什么可爱之处呢?提示:可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明确:莲花的可爱之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莲花? 明确:①生长环境②体态香气③风度气质 第二段,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君子既然这样作比,莲花具有君子的品格,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讨论一下,莲花具有哪些君子品格? 明确:①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庄重,质朴,不炫耀自己。 ②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清高而美名远扬。 ③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 这三个问题是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在透析问题的实质后,让学生在交流探讨中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内涵。最后很自然地提出“托物言志”的手法。总结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作者之所以爱莲,不仅因为莲花的姿态美丽,更是因为莲花的高洁、庄重、正直、芳香、清高的品格。那么我们该用敬佩、赞美的感情来朗读这一个长句,现在我们共同朗读这一长句,要读出敬佩、赞美之情。文章除了写莲,还写了菊和牡丹,请分析作者对菊和牡丹的情感态度。明确:一惜一厌作者为什么在写莲花的同时,还要写菊和牡丹?明确:(从写作技巧方面找原因)(衬托——正衬和反衬) 菊花象征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但消极避世——正衬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象征富贵——反衬屏幕显示——衬托(方法指导)衬托是指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烘云托月”的表现手法。(设计意图:探究这些问题,学生可以体会到作者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同时还对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进行了赏析。) 第二段的“噫”是一个叹词,表示感慨,引领下文对不同爱花人的品评。这三句话在朗读时语气应如何把握?明确:第一、二句读出感叹的语气。第三句要读出嘲讽的语气。对菊的惋惜,对牡丹的鄙视、嘲讽,对现实中君子少而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人而产生的无奈和悲哀之情。明确后齐读这三句。从此句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既不同于陶渊明消极避世,又不像世人追求富贵,他要在污浊的时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齐读全文。要求语气舒缓,抑扬顿挫,富有感情。拓展延伸将《陋室铭》与《爱莲说》自读一遍,比较两者的异同。明确:主题上,两文都表现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爱莲说》一文表达的是在污浊的尘世间保持自己清白节操的志向,《陋室铭》一文流露的则是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立意上,两文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爱莲说》一文通过正面赞美莲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高洁情操,《陋室铭》一文则采用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写陋室“不陋”的一面,用“不陋”来突出“德馨”。表达上,都采用了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方式。《爱莲说》一文对“莲”进行人格化的描写,《陋室铭》一文则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的高雅风度,表达自己高洁隐逸的情怀。 学生根据平时积累回答问题学生听音频,学习朗读自由朗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 2.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懂之处圈画出来。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 4.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 学生回答重点字词的解释,并翻译相应的语句。补充笔记,并有归纳文言词语的意识。学生从文中筛选语句回答。齐读结合语句内容进行概括学生小组合作,结合描写莲的语句进行分析。补充笔记与老师一起朗读语句,读出敬佩赞美。学生自由朗读描写菊和牡丹的句子进行分析学生分析语气学生齐读最后三句话学生齐读全文。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主题全班齐读。再读《陋室铭》,比较两文的异同
课堂小结 本文仅用119个字,调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描绘莲花的美,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品读这篇文章,我们不但可以感受到莲花的朴素美,文章的语言美,还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美。作者这种高尚的人格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板书设计 淡泊名利、不同流合污(托物言志)
作业设计 常规作业:背诵课文,落实文言知识,完成练习册特色作业:仿写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用“我特喜欢……”句式写一段话,所借之物不拘泥于花草树木。要求:第一,要注意内在联系;第二,要有文采。示例:我特别喜爱昙花。昙花虽在夏秋季节的深夜开几个小时,但它在这段时间内使尽浑身解数,来表现它的美,这不正是“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的证明吗 人生难得几回搏,博得一回才精彩。所以我喜爱昙花。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