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乌鸦喝水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3.乌鸦喝水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09 14:24: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
人教2011课标版(部编)一年级上册第十三课《乌鸦喝水》(106-107页)
二、设计理念:
1、遵循“科学评估、以生论教、健康成长”的教育理念。把学生置于课堂中央,在科学评估,了解每一位学生真实起点的情况下,根据每一位学生不同的身心特点,基于每一位学生不同的生活经验,努力挖掘学生可能发展的潜力与空间。
2、与学生建立信任与接纳的关系,让孩子安全地探索及表达自己的感觉、思想和行为,把陌生与害怕在无形中转化为新鲜感、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学生的课堂状态提前“觉醒”,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氛围。以实操演示为载体,从视觉、听觉、触觉上刺激了学生各个感官,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获得生活实际需要的知识与技能。
3、遵循“以生为本,以学论教”原则,根据不同种类学生的学习特点,准备了难度不同的教学具,并组织开展教学活动。
4、《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要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因此本课时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给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空间,使学生入情、入境,结合图文,自主感悟,在提升学生的感受与理解能力的同时锻炼手部精细动作,从而获得更高的成就感。
三、学情分析及个人目标:
姓 名 性 别 年 龄 残疾类别 学情简介 课时目标 个体教学策略
邵姚玲 女 10 智力障碍 在无干扰的情况下能集中注意听讲十分钟,受干扰或情绪不佳时注意力易分散;具备基本生活经验,认识常见汉字500个左右;能正确握笔,并独立在田字格内按笔顺书汉字;情绪良好时能理解简单指令,并作出回应;自控能力较弱,得不到满足时会选择沉默来反抗。 1、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注意句子的停顿与连贯。 2、能抓住“到处”、“一颗一颗”、“渐渐”等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并能用“渐渐”说句子。 3、图文结合,能安静地观看同伴的实操后理解重难点,能够复述课文。 4、体验自己动脑解决问题的快乐。 1、运用课件和实物演示调动学生情绪,启发丰富的口语表达。 2、运用代币(与课堂环节相关的标记物,例如:苹果磁贴、石子磁贴)来强化目标行为(有感情朗读课文、“用渐渐”说句子等)。
唐凌杰 男 9 智力障碍 在课堂上能安静地听课,配合老师完成一些学习活动,注意力能长时保持;能理解简单指令,能跟读2-3个字的词语;认识事物停留在图片阶段;能正确握笔。 1、能正确、响亮地跟读课文。 2、图文结合,能在观看与实操后感受课文大意。 3、感受动手操作,帮助“乌鸦”解决问题的快乐。 运用课件与实操帮助学生感受课文大意,通过老师的肢体动作、语言,增强其自信,在其跟读时给予充分等待,提供多次提示,帮助其读完整。
马文杰 男 12 智力障碍 无对视,有意注意五秒左右;能对“起立”、“请坐”等简单指令作出反应;认识事物在实物阶段,能模仿读词,在情绪良好时能够逐句跟读并短时间参与课堂活动,独处,不与同学交流。 1、在语言提示下能注意听,并作出肢体回应。 2、能在辅助下进行符合课文内容的手眼协调操作。 1、借助课件、实操调动其积极性,帮助其较长时间参与课堂活动。 2、通过老师的肢体动作帮助其理解老师的指令。
陆沈阳 男 10 发育迟缓 (未鉴定) 喜欢翻阅儿童绘本,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注意力容易分散,有意注意一分钟左右;能对简单指令作出反应,配合老师完成一些学习活动;在老师鼓励下能大声说话;能认识常见汉字300个左右;能正确握笔和书写,但对书写拼音较抗拒。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注意句子的停顿与连贯。 2、能抓住“到处”、“一颗一颗”、“渐渐”等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并能用“渐渐”说句子。 3、图文结合,能安静地观看同伴的实操后理解重难点。 4、体验自己动脑解决问题的快乐。 1、通过表扬性的提示,帮助其遵守课堂纪律,参与课堂活动。 2、运用代币(与课堂环节相关的标记物,例如:苹果磁贴、石子磁贴)来强化目标行为(积极参与课堂)。
杜嘉皓 男 10 自闭症 在课堂上能静坐,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能认识常见汉字300个左右;读长句子时易回读、结巴;能正确握笔,在田字格中仿写常用简单汉字;在多次重复强调的情况下能记忆一些字词,并能作出部分回应。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并注意标点的停顿。 2、能抓住“到处”、“一颗一颗”、“渐渐”等词语理解课文重难点。 3、能根据图片与工作条按课文内容填空。 4、体验“乌鸦”动脑解决问题的快乐。 1、通过多关注、多指名、游戏等方式帮助生维持在觉醒状态。 2、运用代币(与课堂环节相关的标记物,例如:苹果磁贴、石子磁贴)来强化目标行为(积极参与课堂)。 3、利用学生的视觉优势提供彩色墨水与工作条,帮助学生突破课文重难点。
朱鑫伟 男 11 唐氏 综合症 在课堂上能安静听课,配合老师完成一些学习活动;能认识常见汉字100个左右;能正确握住三角形或六角形铅笔,在田字格中仿写常用简单汉字;能跟读简单句子;能理解单个指令,能表达简单句,但清晰度与音量有待提高;认识事物停留在图片阶段,心情较好时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1、能正确、响亮地朗读课文,并注意句子的停顿与连贯。 2、能抓住“到处”、“一颗一颗”、“渐渐”等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并能根据提示按课文内容填空。 3、图文结合,能在观察与实操中理解重难点。 4、体验“乌鸦”动脑解决问题的快乐。 1、通过集体鼓励,老师肢体动作及语言增强其自信,在其回答时给予充分等待。 2、运用代币(与课堂环节相关的标记物,例如:苹果磁贴、石子磁贴)来强化目标行为(积极参与课堂)。
陈逸飞 男 11 唐氏 综合症 在课堂上能安静听课,不随意插话,配合老师完成一些学习活动;嗜睡,觉醒状态十分钟左右;能在田字格内抄写生活中的常用汉字;能大声跟读词语;能理解单个指令;认识事物停留在图片阶段。 1、能正确、清晰地跟读课文。 2、图文结合,能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实操。 3、感受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快乐。 1、通过多关注、多指名、多鼓励等方式帮助生维持在觉醒状态。 2、运用实物演示与教师夸张的肢体动作及语调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习兴趣,并通过代币强化其课堂参与度。
张 颜 男 11 多重障碍 在课堂上能静坐,认识事物停留在实物阶段;害羞时无口语表达,喜欢用手来表达拒绝和需要的东西。 1、能按提示跟读课文。 2、能在实操中理解重点词句。 通过教师夸张的肢体动作及语调调动学生情绪,并通过实操提高其课堂参与度。
四、班级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注意句子的停顿与连贯。
2、能抓住“到处”、“一颗一颗”、“渐渐”等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并能用“渐渐”说句子。
3、图文结合,在实操中理解重难点,并能够复述课文。
4、体验自己动脑解决问题的快乐。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能抓住“到处”、“一颗一颗”、“渐渐”等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并能用“渐渐”说句子。
2、图文结合,在实操中理解重难点,并能够复述课文。
六、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通过运用分层教学法、游戏法、实践探究法和同伴互助法,结合康复的理念,把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空间,使学生入情、入境,通过图文结合的卡片,辅以游戏与工作条,理清课文脉络,突破重点难点,并在实践探究中锻炼手的精细动作,激发学习自主性,体验帮助他人与同伴合作的乐趣,体验动脑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使每一位学生在同一节课中,各方面能力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真正做到“科学评估、以生为本,康教结合,健康发展”。
七、教学准备:
玻璃瓶、石子、水、响板
八、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复习导入:
1、游戏:摘果子
PPT出示已学词语,请生读出苹果的名字,把苹果“摘下来”。
(把小苹果磁贴贴在黑板上相应学生的后面,作为奖励与反馈,激发学生兴趣。)
2、苹果摘下露出老朋友:乌鸦。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关于乌鸦的小故事,看看他是用什么办法喝到水的。
3、(板贴)《乌鸦喝水》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借助学生喜欢的媒介——游戏,来与学生建立信任与接纳的关系,让孩子安全地探索及表达自己的感觉、思想和行为,把陌生与害怕不知不觉转化为新鲜感、好奇心与求知欲,自然地导入复习任务,并利用与课堂游戏相关的奖励物,直观地进行反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的课堂状态提前“觉醒”,为学习新知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二)捕捉信息,重点突破:
1、过渡:
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有三个自然段,我们先来看一下第一个自然段。
2、第一自然段:
①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余同学认真听,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前半句“一只乌鸦口渴了,”(“口渴”标红)(板贴“口渴了”)
“口渴”:口渴了你会怎么办呢?
出示后半句“到处找水喝。”(“到处”标红)(板贴“找水喝”)
“到处”:它去过哪里找水喝?(图片提示:高山、树林、城市……)到处就是很多很多地方的意思。
师:是呀,这只乌鸦特别口渴,到处找水喝,可是找了很多很多地方都没有找到水,乌鸦的心里怎么样啊?(着急、难受)谁来读一读?(指名、齐读)
②师:乌鸦飞呀飞呀,它看见了什么?(出示图片,引导观察)瓶子,瓶子里有水
(出示句子:“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
乌鸦找到水了!心情怎么样?(开心)谁能开心地读一读?(齐读)(板贴“找到水”)
③乌鸦能不能喝到水了呢?(不能)为什么?出示第三句话:“但是,瓶子里的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 瓶子里的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能喝到水吗?(喝不到)(板贴“喝不着”)
④喝不到水的乌鸦心情怎么样?(师作表情提示:难过、苦恼……)是呀,怎么办呢?(出示最后一句)指名读。
⑤我们一起把第一自然段读一遍:“一只……怎么办呢?”(引出第二自然段)
3、第二自然段:
①正在乌鸦苦恼的时候,它看见了什么?请生读,提问,看见了什么?“小石子”“许多小石子”
乌鸦看见小石子,想出了办法,就能?(动作提示)喝到水了。(板贴“想办法”)
乌鸦心里怎么样?(很高兴),指名1-2名学生读,一起把第二自然段读一下。
②它想出了什么办法?最后有没有喝到水呢?
4、第三自然段:
①我们一起来看一看。(PPT出示第三自然段)
②指名读,其他学生仔细听,并回答问题:乌鸦怎么喝到水的?
(自由回答后,请生用硬纸板夹当做乌鸦嘴巴,实物演示乌鸦怎么喝到水的)
演示提示:什么样的石子?“小石子”;怎么放的?“一颗一颗”放进瓶子里的;瓶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慢慢、一点一点)课文中用了一个词“渐渐”。
③句式练习:渐渐
夏天到了,天气渐渐 。
渐渐 。
④师小结:乌鸦终于喝到水了,心情?(很开心、很快乐)(板贴“喝着水”)
⑤一起有感情地读一下第三自然段。
【设计意图:该环节以生为本,以学论教,通过实物演示探索活动获得情感体验,根据不同种类学生的学习特点,组织开展教学活动:
①认知上,3-4岁智龄的学生由实物演示、图片观察来感受理解课文内容,5岁智龄学生在实物演示与老师的引导下感受与理解课文内容,6岁智龄学生在阅读中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
②在第一自然段的教学中,我对不同学生提供了不同的教学支援:
比如在理解“水不多”“瓶口小”的过程中,我利用自闭症学生的视觉优势,提供了彩色墨水,便于学生观察、理解;为补偿唐氏综合征学生的视觉缺陷,提供了便于观察的瓶子;为了让注意力缺失,视觉停留短暂的学生能够更好地在课堂上理解重点词,我在教具上做了能够刺激学生触觉的可触摸的凹凸纹。
③在教学中,我多轴化教学,使课堂效能最大化:
比如在突破“一颗一颗”“渐渐”这两个重点词汇时,考虑脑瘫学生手部精细动作评估结果为30个月,因此他操作演示的机会,并要求他用前两指操作响板,模仿乌鸦的嘴部动作,在他可操作的范围内给他前两指最大限度的锻炼;其余学生在观察中理解重点词汇,并要求个别学生在观察后能自主表达所见,从而进一步训练其感受与理解能力。
另外,在学法上,我把主动权还给学生,采用自主探究法,给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空间,使学生入情、入境,辅以图文结合的卡片,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而获得更高的成就感。】
(三)串联信息,巩固反馈:
1、我们的故事学完了,我们一起想象自己就是课文里的小乌鸦,有感情地把课文完整地读一遍。
2、我听到XXX读得很好,你能说一说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吗?(把小石子放到瓶子里……)
【设计意图:本环节根据自闭症学生特点,充分发挥该学生的视觉优势,用工作条的形式整理故事发展线,帮助学生明确课文脉络,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总结延伸:
希望小朋友们在生活中也能够像课文里的乌鸦一样,遇到困难的时候仔细观察,开动小脑筋,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
(五)布置作业:
1、给爸爸妈妈讲一讲《乌鸦喝水》的故事;
2、想一想如果没有小石子,你怎么帮助乌鸦喝到水?我们下节课再来讨论。
(六)板书:
乌鸦喝水 学生姓名(代币)
口渴了 找水喝
找到水 喝不着
想办法 喝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