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苏北名校小高考复习学案
必修三
(2013年历史科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说明解读)
说明:1、按照2013年高二历史科考试说明编写,编排顺序同考试说明;
2、文中划横线部分为考试说明内容,其它为解读内容。
3、考试能级要求除“了解”之外,其他均用黑体、加粗表示;今年变动的知识点用斜体表示,相应考点补充的知识点用楷体表示。
必修(III)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考点要求——了解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1)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
①儒家学派: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学。战国时期,孟子与荀子丰富和发展了儒学。
主要观点:
孔子——提出“仁”和“礼”的学说,主张“德治”;
(孔子思想核心是“仁”;教育上开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文化上编订“六经”)
孟子——提倡“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性本善”。
(主张“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赋敛”;发挥孔子的民本思想,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荀子——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主张“性本恶”;看到了人民力量的巨大,提出“水则载舟,水亦覆舟”的著名观点;主张“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②道家学派:春秋时期,老子创立;战国时期,庄子发展。
主要观点——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辩证法。
③法家学派:战国时期韩非子(集大成者)
主要观点——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主张改革变法。
④墨家学派:战国初期墨子创立。
主要观点——兼爱、非攻、尚贤,节用等;讲求实际功利精神。
(2)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①“百家争鸣”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高潮,有力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
②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共同构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考点2、汉代儒学
考点要求——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
(1)董仲舒的儒学主张
董仲舒糅合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儒表法里”)的新儒学体系。其儒学主张主要有:
①根据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②为加强君权,大力宣扬“君权神授”;并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他认为天和人一样,有喜怒哀乐。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但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实行暴政,天将降祸于他。这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③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提出限田、薄敛、省役等主张;
④总结了一些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汉武帝听从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
(2)汉武帝兴办太学
汉武帝创建太学,使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学习内容主要以儒家“五经”为主。
太学的建立,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于文化传播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使大官僚和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情形得到改变,少数出身社会中下层的人也得到入仕机会。
考点3、宋明理学
考点要求——了解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基本主张及其影响。
(1)程朱理学:宋代的儒学家从佛教、道教中汲取有益的内容,形成了新儒学——理学。
①北宋时期的儒家代表是程颢、程颐兄弟,号称“二程”。
主要观点:认为“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主宰万物,先有理而后有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发挥了孔子“仁”的学说,认为仁是与万物俱生的。
②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建立了理学体系,标志理学走向成熟。
主要观点——
提出“理气论”,即主张先有理后有气,理气不可分离;
提出“心性论”,即主张人们应克制自己的感情,让道德理性来支配和指导行为;
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朱熹最重要的著述是《四书章句集注》,这部书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陆王心学
A、南宋,理学家陆九渊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质,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B、明朝中期,王阳明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
主要观点——他的心学吸取了佛教禅宗的思想,宣扬“宇宙便是吾心”、“心即理也”、“心外无物”等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认为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他还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的学说。 (认为“良知”是人固有的善性。)
C、理学和心学的本质:以三纲五常规范人们的行为,消除人们的私欲,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宋明理学的影响
①积极性: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②消极性: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对维护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到重要作用。
考点4、明清儒学思想的发展
考点要求——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基本主张;理解明清儒学思想的新发展。
(1)李贽的思想主张
①他是明朝后期的重要思想家,自称“异端”。
②批判“存天理,灭人欲”,认为理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提出“穿衣吃饭,皆为人伦物理”;
③对正统思想发出了大胆挑战,提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
④反对男尊女卑,赞扬寡妇再嫁,肯定农民起义,高度评价商鞅、吴起等改革家。
(2)黄宗羲的思想主张
①批判君主专制;主张君臣平等;主张限制君权;②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民本思想)③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主张工商皆本;④他指出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天下之害尽归于人”,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认为君与臣为“共曳(抬)木之人”。
(3)顾炎武的思想主张
①批判君主专制,反对“独治”,提倡“众治”;主张经世致用,最注重实学。
②提出“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主张“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③顾炎武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后来梁启超把他的思想归结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成为中国人民爱国精神的高度概括。
(4)王夫之的思想主张
①主张“循天下之公”,猛烈抨击“孤秦”、“陋宋”;反对豪强兼并土地,提出“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的主张。
②他还主张物质是第一性的,物质不断运动变化是万物发展的规律,是一位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
明清儒学思想的新发展:政治上都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 经济上都主张工商皆本,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学术上都主张“经世致用”,认为学术研究要为现实所用。
他们从儒家思想中汲取有益营养,但不完全拘泥于传统旧儒学的樊篱,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他们对传统儒学思想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考点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考点要求——了解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产生及外传;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1)了解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产生及外传
A、造纸术——纸最早发明于西汉早期,东汉和帝时,蔡伦改进造纸术。
公元4世纪起向东外传朝鲜、日本;8世纪向西传到非洲和欧洲。
B、指南针——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叫“司南”,大约出现在战国时期。北宋时期,人们发明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
12~~13世纪开始外传阿拉伯和欧洲各国。
C、火药——东晋葛洪《抱朴子·仙药》中已提到“火药”。唐末宋初,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13世纪传入阿拉伯,后来传入欧洲。
D、印刷术——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后有了木活字和铜活字。(868年,唐朝《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经由波斯传到西方,14世纪末欧洲出现雕版印刷品。15世纪中期德国出现金属活字印刷。
(2)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①造纸术和印刷术为人类思想文化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准备了条件。
②指南针为明代郑和下西洋提供了条件,并为地理大发现提供了技术保证。
③火药与火药武器的发明和使用,成为欧洲资产阶级推翻封建制度的有力武器。
总之,四大发明对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起了重大推动作用。(但不起决定作用)
考点2、中国古代文学
考点要求——了解春秋至明清时期的主要文学体裁、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1)《诗经》: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相传由孔子编订,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500年间的305篇诗歌;分为《风》(“国风”)、《雅》、《颂》三部分。
《风》:精粹部分,反映下层群众的生活。《伐檀》《硕鼠》《关雎》等。
《雅》:分《小雅》《大雅》,反映贵族生活及对社会不公的忧虑。《生明》《公刘》《大明》。
《颂》:国王诸侯用于祭祀和重大典礼的乐歌。《周颂》《鲁颂》《商颂》。
艺术特点:①句式以四言为主,语言丰富多彩,艺术感染力强;②质朴的现实主义风格。
文学地位:①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②奠定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
(2)楚辞:战国时期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利用民歌形式,开创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因《离骚》最有名,人们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艺术特点:①浪漫主义;②句式较为灵活
代表作:《离骚》----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风”“骚”并称)《九歌》《天问》《九章》
屈原作品的思想:忧国忧民、追求真理、追求理想。
(3)汉赋(两汉时期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是从骚体诗演变而来的散文和韵文并用的文体。气势恢弘、词藻华美、讲究排比。)
代表作:西汉早期: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 枚乘《七发》
全盛阶段: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西汉后期:杨雄《甘泉赋》
东汉:张衡《二京赋》班固《两都赋》等; 东汉后期:短篇赋兴起
唐诗:
李白:浪漫主义。气势磅礴、热情奔放、想像丰富。《将进酒》《蜀道难》《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杜甫:现实主义。深沉忧郁、忧国忧民、语言深厚,人称“诗圣”、“诗史”。代表作“三吏”“三别”《忆昔》《春望》《月夜》等
(5)宋词(商业发展的结果,且两宋时期阶级、民族矛盾尖锐,词更能表达思想感情)
婉约派:风格委婉,感情真挚。
北宋:柳永《雨霖铃》;南宋:李清照《声声慢》
豪放派:清新俊逸,刚健豪放。
北宋:苏轼(东坡)《念奴娇· 赤壁怀古》《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南宋:辛弃疾《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6)元曲:
散曲:金元时期北方民间兴起的一种新诗歌体裁,与词相比语言更自由、通俗,形式更活泼。如:马致远《秋思》。
杂剧:又称“北曲”,是融合宋金以来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标志着中国戏曲艺术的成熟。如关汉卿《窦娥冤》。
(7)明清小说——小说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明清时期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
代表作:四大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
吴敬梓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主要揭露科举制的腐败。
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批判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腐朽。
考点3、汉字与古代中国的艺术
考点要求——了解汉字演变;了解古代中国的文人画;了解京剧的产生。
汉字的演变
(殷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演变趋势:由繁到简)
(2)古代中国的文人画
元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
元代王冕的《墨梅》、明代徐渭的《黄甲图》、清代郑板桥的《墨竹图》等。
京剧的产生
①乾隆(1736—1795)末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道光(1821—1850)年间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演出,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经过互相融合,兼收昆曲、秦腔以及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约道光20年(1840年)形成了一个新剧种,称为京剧。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②京剧角色分为生、旦、净、丑 四大行当。
特点——京剧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将唱、念、做、打有机结合起来;表演多采用虚拟性动作,把生活中实有的事物通过抽象的表演,得到艺术的再现,取得虚实结合、形神兼备的效果。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考点1、学习西方,寻求变革
考点要求——了解魏源、林则徐的“师夷”思想;了解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认识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1)魏源、林则徐的“师夷”思想
A、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将外文资料编译成《四洲志》;还搜集、绘制西方战舰图样,交工匠研究仿制西方战舰。
B、魏源与《海国图志》
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系统介绍西方史地和科学技术知识以及西方各国的政治制度。他还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对当时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标志着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2)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
A、严复: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天演论》等,他把西方进化论学说和资产阶级经济学说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为变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康有为赞他为“中国西学第一人”。他用近代民主思想阐明民主君仆、主权在民的道理,直接动摇了君权论的基础。
B、康有为:借用孔子的权威宣传维新变法理论。代表作《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特点: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来宣传他的变法思想。
C、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变法图存。(即“民权论”)
(3)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①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这一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的高涨,大大激发了人民的民族意识;
②维新思想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当时中国历史发展趋势,具有进步性;
③维新变法思想反对封建专制,提倡西学,促进了民族觉醒,是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考点2、新文化运动
考点要求——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主张,认识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1)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2)新文化运动的基本主张:
A、内容: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十月革命后,宣传马克思主义。
B、口号:民主和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
C、性质:新文化运动前期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D、白话文运动: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它提倡新文学,反对新文学。
1917年,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主张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文学革命由此开始。
鲁迅《狂人日记》,深刻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3)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①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弘扬了民主和科学思想,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并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创造了条件。同时,它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②新文化运动还促进了民众的觉醒。
③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局限性: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或肯定的偏激态度,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考点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考点要求——了解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社会主义的史实;了解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
1918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讴歌十月革命。
1919年,《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专号》,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文章,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2)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A、1919年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B、问题与主义之争:1919年,胡适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主张资产阶级改良;李大钊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主张用马克思主义根本解决中国的问题。
这标志着新文化运动阵营的分裂,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
论战的作用: 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论战的实质——是改良和革命的争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斗争。
专题四、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考点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考点要求——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新三民主义;认识三民主义在推动辛亥革命和新三民主义在推动大革命中所起的作用。
(1)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A、三民主义(1905年提出)
①时代背景: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腐朽;革命运动不断高涨;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等。
②基本内容:
民族主义:即民族革命,以革命暴力推翻清政府。(“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即政治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创立民国”)
民生主义:即社会革命,解决土地问题和贫富不均问题。(“平均地权”)
(三者关系——民族主义是前提,民权主义是核心,民生主义是补充。)
③历史作用——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推翻了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巨变。
(2)新三民主义(1924年国民党一大)
①提出背景:孙中山领导的一系列革命斗争的失败;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五四运动的影响;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等。
②新三民主义“新”在何处?——(新旧三民主义比较)
民族主义:明确提出反帝目标(最主要区别);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承认“耕者有其田”。
③历史作用——新三民主义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对当时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考点2、毛泽东思想
考点要求——了解“七大”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了解毛泽东在工农武装割据和新民主主义理论方面的主要内容。
(1)“七大”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1945年,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毛泽东在工农武装割据和新民主主义理论方面的内容
A、毛泽东思想的形成——(1927年-1936年,井冈山时期、或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或土地革命时期)
①思想主张——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民主革命道路。
②主要论著:《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
B、毛泽东思想的成熟——(1937年-1949年,延安时期、或抗战时期)
①思想主张——完整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以分析中国国情为基础,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作了详尽完整的论述,指出,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首次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
②主要论著——《新民主主义论》《中国革命战争中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等。
考点3、邓小平理论
考点要求——了解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1)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①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②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上——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
③在社会主义根本任务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④在社会主义发展动力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⑤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⑥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上——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⑦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上: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
⑧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上——强调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⑨在祖国的统一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指导意义——
①邓小平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道路,成为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
②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旗帜,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
考点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考点要求——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
“三个代表”:江泽民2000年提出,2002年十六大写入党章。
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核心)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中国“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核心问题,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三次飞跃,是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考点1、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发展
考点要求——了解新中国“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及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等科技成就。
(1)“两弹一星”(钱学森、邓稼先;核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1970年“长征1号”运载火箭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
(2)载人航天
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神州五号”载人宇宙飞船,是世界上继前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杨利伟)
2005年,成功发射“神州六号”。(聂海胜、费俊龙)
2008年,成功发射“神州七号”。(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3)杂交稻: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xian)型杂交水稻,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考点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考点要求——了解贯彻“双百”方针以后的优秀文艺作品。
(1)代表作品:
文学:杨沫《青春之歌》、《红岩》《红日》《红旗谱》《保卫延安》《林海雪源》《创业史》《谁是最可爱的人》《雷锋之歌》等。
电影:《上甘岭》《南征北战》《英雄儿女》《青春之歌》《李双双》《五朵金花》《早春二月》等。
戏剧:老舍《茶馆》、郭沫若《蔡文姬》、《龙须沟》《关汉卿》《文成公主》等。
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歌剧《洪湖赤卫队》;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考点3、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教育发展
考点要求——了解建国后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1)建国后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
195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将新中国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性质确定下来。
1965年中国教育事业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及成人教育初具规模,全日制、半工半读、业余教育共同发展,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邓小平曾说“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就开始在教育战线全面拨乱反正,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倡导尊师重教;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加快教育改革,大力普及义务教育,制定《义务教育法》;90年代,国家着手实施“211工程”计划,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同时,加大教育投入和贫困落后地区(如“希望工程”)教育事业的发展。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过程——在西方思想历史上,一共出现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智者运动;第二次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第三次是启蒙运动。在这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中,西方的人文精神经历了由产生、复兴到发展成熟的历程。
考点1、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考点要求——了解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1)智者学派对人的价值的阐述(智者运动,产生于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希腊):
主要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
主要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
含义: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评价:这是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2)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美德即知识”;(这是苏格拉底道德哲学的一个基本命题)
“认识你自己”;(主张尊崇理性,追求思想的自由;与启蒙思想的特点极为相似。)
考点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考点要求——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了解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思想。
(1)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讴歌人,赞美人性,肯定人的价值和地位,要求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抨击教会的腐败,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
(2)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思想
A、主张“信仰得救”(因信称义);
B、坚持《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主张人人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允许神职人员结婚和还俗;
C、认为教会应从属于国家,教权服从于王权等。
考点3、欧洲启蒙运动(17—18世纪。起源于英国,在法国达到高潮。)
考点要求——了解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的主要观点;理解启蒙主义时期的人文主义;理解启蒙运动的影响。
(1)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的主要观点
A、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
提倡天赋人权和平等、自由;反对君主专制,但赞成实行君主立宪制;猛烈抨击天主教会,但仍主张信仰上帝。代表作《哲学通信》
(“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B、孟德斯鸠(法国)
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
(孟德斯鸠继承和发展了洛克的分权学说。代表作《论法的精神》。)
意义——三权分立学说是古代希腊罗马政治理论的发展,它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为
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如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
C、卢梭(法国)
反对君主专制;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论”;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卢梭继承和发展了霍布斯的社会契约论。
代表作《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意义——卢梭“社会契约论”和“主权在民”的思想,否定了封建王权,描绘了资产阶级共和体制的蓝图,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并直接影响了美国政治体制的建立。
D、康德(德国)
主张主权在民,相信自由和平等是天赋人权;提出思想自由的原则;提出国家学说和永久和平思想;主张实行共和政体;但他反对为了个人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代表作《纯粹理性批判》。
(2)理解启蒙主义时期的人文主义。
性质: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发动的一场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核心(指导思想):理性主义。
启蒙主义时期的人文主义:启蒙思想家们不满足于对人性的尊重,要求获得人本身的解放,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他们否定一切外在权威,认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只有人自己的“理性”,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美好时代。他们反对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
启蒙运动的影响
①破除了人们对天主教会和封建统治的迷信,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自由和平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②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上和舆论上的准备;鼓舞了英属北美殖民地和拉丁美洲殖民地人民发动独立战争,赶走殖民者,赢得独立。
④为欧美国家资产阶级政体的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⑤启蒙思想还激励着中国和日本等亚洲国家的仁人志士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
专题七 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
考点1、近代物理学与生物进化论
考点要求——了解伽利略、牛顿对建立经典力学所作的贡献;了解普朗克提出量子论、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理解相对论、量子论提出的意义;理解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影响。
(1)伽利略、牛顿对建立经典力学所作的贡献
A、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创立了自由落体定律,开创了以实验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成为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
B、英国科学家牛顿建立经典力学体系:1687年,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提出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形成一个以实验为基础、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人们发现了海王星等。)
(运动三定律: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
意义:牛顿力学体系对自然界的力学现象做出了系统合理的说明,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使科学摆脱了神学的束缚向前发展,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2)普朗克提出量子论、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
A、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在《关于正常光谱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论》中提出了著名的量子理论。
B、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创立了狭义相对论,认为物体运动时,质量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增大而增加。同时,时间和空间不是绝对不变,而是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广义相对论(1916年提出)认为:时间和空间不可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物质存在的空间是弯曲的,空间结构和性质取决于物质的分布,使人类进一步深化了对时间、空间和引力现象的认识。
(3)相对论、量子论提出的意义
A、量子理论的提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的进步,成为20世纪最深刻、最有成就的科学理论之一。
B、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是对近代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突破,它揭示了时空的可变性,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同时,它也发展了牛顿力学,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和发展。
C、量子论与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进化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影响:
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提出生物进化论。
A、主要观点:①自然界中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是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
②自然界进化的规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③人类起源于古猿。
B、影响:①进化论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绝大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地位的看法,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被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
②进化论思想的传播,推动了其他国家的社会变革。(如中国维新变法,严复)
考点2、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
考点要求——了解工业革命时期瓦特改良蒸汽机;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气技术的应用;了解二战后计算机的诞生和互联网带来的积极影响。
(1)瓦特改良蒸汽机:
1769年,英国工人瓦特给纽可门蒸汽机的汽缸后加上冷凝器,热效率大大提高;
1782年,瓦特设计出双向汽缸的蒸汽机,热效率成倍增加;
1782年,瓦特设计一套连杆曲柄传动装置,使蒸汽机从直线往复运动变为旋转运动。
从此,蒸汽机广泛应用,成为一切生产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万能的原动机”。
(2)电气技术的应用:
①电力的发明和应用;(英国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原理,德国西门子发明发电机,比利时格拉姆制成最早具有商品价值的电动机、爱迪生在纽约创建第一个发电站。)
②新的通讯工具的发明;(美国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美国贝尔发明有线电话、意大利马可尼发明无线电通信,被称为“无线电之父”。)
(3)二战后计算机的诞生和互联网带来的积极影响
①计算机的诞生:1946年发明于美国,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个阶段。1969年,互联网技术诞生。
②电子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影响:
积极方面:引起了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巨变,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缩短了全球距离;引起人们工作、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的革命。
消极方面:垃圾信息影响了经济安全,无序竞争影响了社会稳定;青少年沉迷于网络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专题八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考点1、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
考点要求——了解19世纪以来西方文学的主要成就。
(1)19世纪以来西方文学取得的主要成就
A、浪漫主义文学——英国、法国成就最高,主要有:
①英国——诗歌——拜伦《唐璜》;雪莱《西风颂》
拜伦的诗体小说《唐璜》对欧洲社会弊端给予讽刺和揭露,抨击封建专制,歌颂民主自由。
②法国——小说——雨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大仲马《基督山伯爵》
(《巴黎圣母院》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特征,它以离奇的情节和夸张的人物性格,歌颂了人世间的美、善和光明,鞭挞了丑、恶和黑暗。)
③德意志——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故事》。
B、现实主义文学——发源于法国
①法国:司汤达《红与黑》(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法国“社会百科全书”)
②英国: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雾都孤儿》《双城记》等
③俄国: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艺术上最完美的长篇小说)《复活》等。其作品充满了战斗力,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C、20世纪的西方文学:
现实主义:
①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代表作《约翰·克里斯朵夫》;(这部作品被称为20世纪第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他被称为“两个世纪的文化的一座桥梁”。)
②美国德莱塞的《美国悲剧》。
现代主义:
两次世界大战和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深刻影响了文学的发展。现代主义文学逐渐取代现实主义文学,成为西方文学的主流。
①美国海明威,代表作《老人与海》;《太阳照旧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是描写两次世界大战的名篇,表达了作者强烈的反战情绪。
②爱尔兰剧作家贝克特《等待戈多》。
③20世纪60年代美国:约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黑色幽默”文学流派的代表)
考点2、19世纪以来的世界美术
考点要求——了解19世纪以来的主要美术流派及其代表作。
(1)浪漫主义绘画
法国德拉克洛瓦(“浪漫主义的狮子”)将浪漫主义绘画推向顶峰。代表作《自由引导人民》。(这副作品以1830年法国人民推翻波旁王朝的“七月革命”为背景)
(2)现实主义美术作品
法国居斯塔夫·库尔贝:《石工》《奥尔南的葬礼》
(是第一个把自己称为“现实主义者”的画家,也是现实主义的核心人物。)
俄国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法国米勒《拾穗者》
(3)印象主义绘画
前期—法国莫奈:《日出·印象》
后期—塞尚以画静物著称,代表作《樱桃和桃子》;荷兰凡·高《向日葵》、《星月夜》(凡·高的作品充满了火一样的热情,被称为是“扑向太阳的画家”)
(4)立体派(现代主义美术流派)
西班牙毕加索:《亚威农少女》(立体主义第一幅绘画);名作《格尔尼卡》描绘了1937年战争带给居民的伤亡和恐惧,表达了对法西斯暴行的强烈谴责。
考点3、19世纪以来的世界音乐
考点要求——了解19世纪欧洲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1)浪漫主义音乐:
德国贝多芬:既将古典音乐推向新的高峰,又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
代表作:《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九(合唱)交响曲》等。
奥地利舒伯特(创作了大量作品,被誉为“歌曲之王”):《春之信念》《野玫瑰》《魔王》
德国舒曼《幻想曲》;奥地利约翰·施特劳斯《蓝色多瑙河》
(2)民族乐派音乐:
俄国柴可夫斯基:他的成就最大,其音乐充满激情,具有强烈的俄罗斯民族风格,同时旋律异常优美动人,具有无与伦比的感染力,被誉为“旋律大师”。
代表作:《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等。
考点4、19世纪晚期以来的影视艺术
考点要求——了解影视艺术的产生。
(1)电影的出现(电影是19世纪晚期电气化技术广泛应用的产物)
1895年,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在法国巴黎首次向公众放映自己拍摄的电影短片,这标志着电影的诞生。
(2)电视的发明与发展
A、1926年,英国工程师贝尔德发明成功电视机。1929年,英国伦敦首次播送了电视节目,宣告了电视艺术的诞生。
B、二战后,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视真正进入了大规模的普及运用阶段。
C、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电视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