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听力测试。(3分)
1.根据听到的内容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黄梅戏的花腔小调间接来源于民歌等乡野小曲小调。 ( )
(2)黄梅戏的板腔体套曲以平词为核心。 ( )
(3)彩腔、花腔、仙腔等,具有表现愉悦、欢乐的特点,如《女驸马》中的“谁料皇榜中状元”就表现了主人公的愉悦之情。 ( )
二、基础运用。(24分,2~7题各2分,第8题6分,第9题6分)
2.下列加点字的音形义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彼此(bí) 燃放(rán) 摊贩 万象更新(变更)
B.恰好(qià) 细腻(nì) 浓绸 纤纤擢素手(白皙)
C.褐色(hè) 陈醋(cù) 公侯 终日不成章(文章)
D.栖息(qī) 奈何(nài) 元宵 春城无处不飞花(春天的京城)
3.下列加点的多音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搅和(hé) 正月(zhēng) B.脏水(zāng) 咽唾沫(yàn)
C.脉脉(mò) 汤匙(chí) D.老铺(pù) 白云观(guàn)
4.下列词语中,构词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悬灯结彩 B.哄堂大笑 C.行善积德 D.能歌善舞
5下列选项中,“规矩”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我们做事情时应该守规矩。
B.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C.从他小时候起,妈妈就告诉他写作业时姿势要规矩。
D.按照老北京的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6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反问)
B.他曾见过跌进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果子,不久就融掉了。(拟人)
C.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比喻)
D.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
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雄比)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老舍,他的作品还有《猫》《母鸡》《草原》等。
B.《腊八粥)》的作者是沈从文,他还写过小说《围城》。《腊八粥》一文通过主人公人儿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体现了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C.《寒食》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描绘了汉朝寒食节时长安城的景象。
D.在藏戏里,巫女的面具半黑半白,代表其两面三刀。
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不睡觉,都要守岁。(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根据本单元所学内容填空。
(1)原句默写。
①春城无处不飞花,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____。
(2)英英学习不用功,如果你是她同学,可以这样劝她:“__________________,老大徒伤悲”;奇奇问妈妈过年的时候吃年糕的寓意是什么,妈妈说:“__________________”;“迢迢牵牛星,__________________”描写的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的__________________节。
三、综合实践。(6分)
10.不同的传统节日有着不同的民俗活动:春节贴春联、元宵节吃汤圆、清明节扫墓、端午节赛龙舟、中秋节赏月、重阳节登高…过节是传承中华文化的表现。请你按照要求填空。
(1)任选一个中华传统节日,写下一句应景的古诗。(2分)例:中秋节一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重阳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秋佳节,全家人都团聚一堂,赏月、吃月饼,可是才才却一直在玩手机。爸爸妈妈看见了很不高兴,批评他,他却说:“哪天不能团聚,真没劲!”如果你在场、你会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四、阅读感悟。(37分)
阅读(一)(15分)
中秋节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吃月饼,那么,中秋节为何要吃月饼呢?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月饼又称朝饼、宫饼小饼、月田、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种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我,早在般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太师饼”,这是我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赛出使西城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恰的圆形饼,名曰“胡饼”。唐代,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拟饼铺。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酸洁的明月,脱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浙流传开。
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始。”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常把与月亮有关的神话故事,如嫦姚奔月等作为困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受百姓青睐的中秋美食。到了清代,月饼的制作工艺有了较大提高,品种也不断增加。
赵之珩表示,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棕子、元宵节吃元宵一样,都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情感。
11.下面不属于月饼的别称的一项是( )。(2分)
A.胡饼 B.小饼 C.酥饼 D.月团
1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5分)
月饼在古代是__________________的供品,月饼的“始祖”称为__________________,真正称为月饼是在__________________时期,逐渐流传是在__________________时期,制作工艺得到较大提高是在__________________时期。
13.读短文,说说月饼为何会得到百姓的青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节日,说说其习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二)(22分)
花灯(有删改)
节日往往最能集中地表现一个民族的习俗和欢乐。西方的圣诞、复活、感恩等节日,大多带有宗教色彩,有的也留着历史的遗迹。节日在每个人的童年回忆中,必然都占有极为特殊的位置。多么穷的家里,圣诞节也得有挂满五色小灯泡的小树。孩子们一夜醒来,袜子里总会有慈祥的圣诞老人送的什么礼物。圣诞凌晨,孩子们还可以到邻家门前去唱歌,讨点零花钱。
我小时候,每年就一个节一个节地盼。五月吃上樱桃和棕子了,前额还给用雄黄画个“王”字,就是为了避五毒。纽扣上戴一串花花绿绿的玩意儿,有桑葚、有老虎什么的,都是用碎布缝的。当时还不知道那个节日同古代诗人屈原的关系。多么雅的一个节日呀!七月节就该放莲花灯了。八月节怎么穷也得吃上块月饼,兴许还弄个泥捏挂彩的兔儿爷供供。九月登高吃花糕。这个节日对漂流在外的游子最是伤感,也说明中国人的一个突出的民族特点:不忘老根儿。但最盼的,还是年下,就是现在的春节。
哪国的节日也没有咱们的春节热闹。我小时候,大商家讲究“上板”(停业)一月。平时不放假,交通没现在方便,放了假店员也回不去家。那一个月里,家在外省的累了一年,大多回去探亲了,剩下掌柜和伙计们就关起门来使劲地敲锣打鼓。
正月里欢乐的高峰,无疑是上元佳节,也叫灯节。从初十起就热闹,一直到十五。花灯可是真正的艺术品。有圆的、方的、八角的,有谁都买得起的各色纸灯笼,也有绢的、纱的和玻璃的。有富丽堂皇的宫灯,也有仿各种动物的羊灯、狮子灯。羊灯通身糊着细白穗子,脑袋还会摇动。另外有一种官府使用的大型纸灯,名字取得别致,叫“气死风”。这种灯通身涂了桐油糊得又特别严实,风怎么也吹不灭,所以能把风气死。
纽约第五街的霓虹灯倒也是五颜六色,有各种电子机关,变幻无穷;然而那只有商业上的宣传,没什么文化内容。北京的花灯上,就像颐和园长廊的雕梁画栋,有成套的《三国》《水浒》或《红楼梦》。有些戏人儿还会耍刀耍枪。我小时候最喜欢看的是走马灯。蜡烛一点,秫秸插的中轴就能转起来。守在灯旁的一个洞口往里望,它就像座旋转舞台:一下子是孙猴子,转眼又出来猪八戒,沙和尚也跟在后面。至今我还记得一盏走马灯里出现的一个怕老婆的男人:他跪在地上,头顶蜡扦,旁边站着个梳了抓髻的小脚女人,手举木棒,一下一下地朝他头上打去。
灯,是店铺最有吸引力的广告。所以一到灯节,哪里铺子多,哪里的花灯就更热闹。
15.文中画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句,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4分)
16.读短文,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端午节和古代诗人屈原没有关系。
B.上元节也叫灯节,有赏花灯、吃月饼的习俗。
C.圣诞夜,孩子们可以到邻居门前去唱歌,讨点零花钱。
D.灯是店铺最有吸引力的广告,哪里铺子多,哪里的花灯就更热闹。
17.作者在文中都介绍了哪些花灯?请至少说出四种来。“我”最喜欢哪种灯?为什么?(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章的题目是“花灯”,第一段却先写西方人过圣诞节的内容,这样写好吗?为什么?(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哪个节日体现了中国人“不忘老根儿”的民族特点?请你写出一句与这个节日有关的古诗词。(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习作表达。(30分)
20.我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哪一段过节的经历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写一写。
要求:内容具体,语言流畅有真情实感。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4六下语文
参考答案
ー、1。(1)×(2)√(3)√
听力材料:
黄梅戏的抒情性(节选)
黄梅戏音乐唱腔的个性特色和格调,既是黄梅戏抒情风格的重要内容,又是其重要的表现形式。黄梅戏的音乐唱腔是一个丰富而完整的音乐体系,它的花腔小调直接来源于民歌等乡野小曲小调,表现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劳作中的欢乐和忧愁。它以平词为核心的板腔体套曲代表着黄梅戏音乐主腔的整体风貌。这一体系由平词、数板、对板、火工、彩腔、花腔、二行、八板、阴司腔、仙腔等组成。每一个腔体都能独立地表达一个特定的音乐形象,即戏曲唱词的某种思想内容,而且把它们耦合交叉等联系起来就更能表达更加丰富深刻、复杂多变的思想内容。如彩腔、花腔、仙腔等,具有表现愉悦、欢乐的特点,《女驸马》中的“谁料皇榜中状元”,较好地表达了主人公在特定情境中的欢乐愉悦之情。平词一般用于表现剧情和人物的诉说、表白、介绍原委等,主要是叙述情况,但《天仙配》中董永唱的“含悲忍泪往前走”,就是以平词为主调糅进了其他腔调的唱段,观之听之,哀怨惆怅、悲凉苦闷之情立即涌上心头。
二、2.D3.A4.B5.C6.C7.B
8.(1)示例:花儿向我们频频点头。
(2)这难道不是美好快乐的日子吗?
(3)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9.(1)①寒食东风御柳斜②不知秋思落谁家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皎皎河汉女乞巧
三、10.(1)示例: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示例:中秋节这一天是阖家团圆的日子,这一天吃月饼寓意团团圆圆,能增进家人之间的感情,只顾玩手机就不好了。
四、(一)11.C
12.中秋祭拜月神太师饼唐朝宋朝清朝
13.因为心灵手巧的饼师常把与月亮有关的神话故事,如嫦娥奔月等作为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受百姓青睐的中秋美食。
14.示例:端午节。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二)15.过渡承上启下 16.D
17.示例:宫灯、羊灯、狮子灯、走马灯。“我”小时候最喜欢看的是走马灯,因为蜡烛一点,秫秸插的中轴就能转起来。这时的灯就成了一座旋转的舞台。
18.示例:好。通过对比,更能突出我国春节的热闹气氛和民族特色。
19.重阳节。示例: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