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37分)
1.名句默写。(10分)
(1)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贺敬之《回延安》)
(2)式微式微,胡不归? ,胡为乎泥中?(《诗经·邶风》)
(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诗经·蒹葭》)
(4) ,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小石潭记》中写潭中鱼游来游去,非常活跃的语句是: , 。
(6)《桃花源记》描写桃源内老有所养、幼有所育,自由安乐的句子是: , 。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6分)
寒冬腊月,山里的蜡梅相继开放。它们虽然生长在贫瘠的岩缝间,经受着凄风苦雨的侵袭和无人问津的寂寞,却也无怨无悔;即使零落成泥,也芳香依旧。到了三四月份,生长在高原上的紫花地丁也会自在(zhàn)放 ,三朵两朵地挨在一起,看上去, ① 。花瓣左右对称,向外弯曲, ② 。紫花地丁紫得清新淡雅, ③ 。它虽最微小但并不自(cán)形秽,反而更追求精致,活出精彩。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①贫瘠( ) ②对称( ) ③(zhàn) 放 ④ 自(cán) 形秽
(2)在文中三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①好像在说悄悄话的小姑娘 ②像水墨画中的一缕青烟 ③是扎在姑娘头上的马尾辫
B. ①是扎在姑娘头上的马尾辫 ②好像在说悄悄话的小姑娘 ③像水墨画中的一缕青烟
C. ①像水墨画中的一缕青烟 ②是扎在姑娘头上的马尾辫 ③好像在说悄悄话的小姑娘
D. ①好像在说悄悄话的小姑娘 ②是扎在姑娘头上的马尾辫 ③像水墨画中的一缕青烟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通过阅读《唐诗三百首》,使我感受到寄情山水、怡然自得的隐逸之风。
B.师生们积极参与植树活动,践行了习主席所倡导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C.为了避免道路交通不拥堵,全国各大城市纷纷了出台交通综合管理新措施。
D.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国际学生生源国,约占在美留学生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左右。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B.人生就是一条川流不息的奔涌之河,生命则是一曲永无止息的奔流之歌。
C.李阳和方菲是高中同学,毕业二十年后在杭州西湖湖畔萍水相逢,别提有多高兴了。
D.游玩途中不乏秀色美景:仰面遥望峰巅,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天;俯瞰清流,浮光掠影,清澈见底。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我清楚地知道永远有比自己年轻的人。但我并不觉得任何比我年龄小的人都是年轻的, 。 , , , 。我私下里认为,这是命运对知晓学习的人一种额外奖赏。
①而真正知道成长意义的人
②因为有无数的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年轻
③往往都是那些在生理上不再年轻的人
④没有让自己得到有效的成长
⑤同时也不敢认为比我年龄大的人都比我衰老
A.②⑤④③① B.③⑤④①② C.⑤②④①③ D.②④⑤①③
6.名著阅读。(8分)
(1)在《傅雷家书》中,傅雷运用太阳、雨水、五谷、庄稼的比喻和克利斯朵夫的故事,是为了告诉儿子生活的道理,对此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
A.告诉儿子要学会保有平和的心态,控制情绪的起伏。
B.告诫儿子要保持冷静的头脑,理智地分析,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C.要儿子像克利斯朵夫一样卓尔不群。
D.太阳、雨水、五谷和庄稼的比喻,是说明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分寸。
(2)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亲爱的孩子:
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
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
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
(节选自《傅雷家书》)
(1)在这封家书中,傅雷为什么多次提到莫扎特 (3分)
(2)在《傅雷家书》中,傅雷教导傅聪要做一位什么样的艺术家 (3分 )
7.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感恩节前夕,某报社联合网站邀请网友参与“和父母的距离”的问卷小调查,共有数百位网友投票。调查显示,有7成以上网友和父母不在同一城市生活,距离1000公里以上的有1/4。这意味着他们不能在短时间内见到父母,他们大多是远离家乡到城市打拼的年轻人。有35%以上的网友说,一年中陪父母的时间不到10天;1/3的网友则只在黄金周或小长假才会回去陪父母。
材料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南宁市空巢老人约8万户,35%的老人感到生活孤独,对他们来说,节日送东西不在礼物多少,重在心意。
材料三:天猫对11月22日至11月28日在天猫上购买鲜花速递、美容保健、首饰等各类感恩节产品的消费数据统计,做了排行。其中,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以购买感恩节类产品总体金额最高,排行“最舍得给妈妈花钱”省份前三。
材料四:初三学生李平与父母闹矛盾离家出走,饥饿中得到一位陌生人施舍的一顿饭,竟然双膝下跪。这位陌生人问清了缘由,说:“还是回去给你父母亲下跪吧,至少他们已给了你十五年的饭吃。”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一种什么现象?(2分)
(2)结合前三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2分)
(3)研读材料四,假如你是李平,回家后,你会怎么对父母说。(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50个字左右)。(3分)
二、阅读理解。(43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6分)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本诗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如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这种手法能使表情达意含蓄委婉。
B.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幽静氛围。
C.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寤寐求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9.这首诗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中有许多句式相同相似的重章叠句,这种表达方式有什
么作用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17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节选)
【乙】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积雨始霁①,溪上大声漎②然,十余里旁多奇石、惠草、松、枞、槐、枫、栗、橡,时有鸣巂③。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④宛首而顾其侣。援⑤石而登,俯视溶云⑥,鸟飞若坠。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⑦临于溪右。……南有泉,明何文端公⑧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
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⑨,要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⑩起,肃振
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是日,姜坞先生与往,鼐从,使鼐为之记。
(姚鼐《游媚笔泉记》节选)
【注释】①霁:天放晴。 ②漎:流水声。 ③巂(guī):鸟名,即子规,又名杜鹃。 ④鬣(liè):
马颈上的长毛。 ⑤援:攀援,指游人攀登到大石上。 ⑥溶云:溶,融入。指天上的云倒映在潭水中。
⑦翼乎:鸟儿张开翅膀一样 ⑧何立端公:指何如宠。后文中的“左丈学冲”指左世容。“薑(jiāng)坞先生”指姚范。 ⑨就:完成。 ⑩卒:同“猝”,突然。
10.用“/”给文中划线处断句(限断一处)(1分)。
溪 有 深 潭 大 石 出 潭 中
1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1)佁然不动 ( ) (2)以其境过清 ( )
(3)振鬣宛首而顾其侣( ) (4)要客九人饮于是( )
12.下面加点的词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3分)
A.皆若空游无所依 连石若重楼 B. 乃记之而去 乃引坠溪内
C.翼乎临于溪右 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 D. 不可久居 复西循崖可二里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是日,姜坞先生与往,鼐从,使鼐为之记。
14.【甲】【乙】两文画线句子在表现手法运用上有何共同之处,请结合选文加以分析。(4分)
(三)阅读语段,完成15-18题。(20分)
端午应有艾
袁学骏
每逢端午节将到时,我都会吃粽子插艾草。好像端午节只是这样,没有别的习俗了。今年朋友送来了几支艾草,我便想到了儿时。
每逢这天清早,父母都让我去野地里折些艾草,插到街门屋门上,如果门板或门楣上没法插,就把它斜插在门环上。好在我家北房的老榆木门,从上到下布满了或深或浅的纹络,一部分木质被风雨剥蚀掉了,便形成了一道道沟壑。这正好方便插艾,我便在榆木门的上上下下插起来。回头一看,门上绿绒绒的,平添了几分生机,自己的心情也快活起来,去地里折艾踩两脚泥的不悦也忘记了。每次出门找艾,母亲都说晚上煮的粽子还热呢,我便去厨房,一手抓起了两个粽子,一边走一边解粽叶,一边吃着。那枣是自已枣林里的好枣,那米是父亲在地边上种的几垅黍子,碾去糠皮就变成了黄米。端午节包粽子用它,甜而粘,和红枣放在一起,就成了过年过节时才能尝到的稀罕物。当我找到艾草时,两个粽子也吃完了。回到家我插完艾,母亲就问那粽叶呢,我说扔到路上了。母亲便不高兴地说,那是从集上买的,一毛钱一斤,吃完粽子要留下它下年还用。这样一说,我那快乐的心情又沉下来。我们兄弟姐妹多,一个钱掰八瓣来花,那几绺老粽叶母亲当然也珍惜。于是我决定去拣回粽叶,父亲却说算了,一会儿我去地里拾回来,你上学走吧。一进校门,发现我们教室门吊上、老师宿舍门楣上也挺着几支绿绒绒的艾。
曾经听母亲和姥姥说过多少遍了:那艾是艾虎,能辟邪驱鬼,插上它们鬼就吓跑了。我听了总是心里有些发毛,觉得屋里院里好像有什么看不见的鬼怪瞄着自己。这一夜我做了一个梦,看见那些艾草变成了老虎和刀枪,它们在我家各个门口站岗放哨,有一个怪物想进来,那老虎一下子就把它吞了。所以我相信了母亲的话,坚定了端午时要插艾的说法。
后来又听一老人说,端午插艾是明朝燕王扫北留下的事。当时燕王为了除掉小皇帝侄子,往北一路追,一路杀人,宁错杀一千不放走一个。有一天燕王杀到村边,看见一个妇女身上背着一个大孩子,用手拉着一个小孩子,与平常人背小领大的习惯正相反,一问得知背着的不是亲儿子,手里牵着的才是亲儿子,他认为这是一个贤慧的义妇,一定要保护她。于是用宝剑在路边砍了几根艾草,亲自递到女人手里说:“你插到你家门上,就不会有人去杀你们了。”又转身命令兵将们,“今后凡是门上插艾的人家,都是好人,一律不准伤害!”第二年端午时,人们想到艾能保护一家平安,就又去野地里采艾插上,渐渐形成风俗。听了老人说的故事,我心里好像又明白了许多,古书说艾草、菖蒲可避兵鬼,这就是避了刀兵之害。插艾的来历,虽然说法不一,主要情节一样。
几十年后,端午节一下子成了城里人放假的国家大节,吃粽子、插艾草、喝雄黄酒、带香包的节俗又被提了出来。特别是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报道中,灾区过端午吃粽子的镜头很多,节日的气氛似乎比平时更为浓厚,都说要过一个最有意义的端午节。我还从电视上发现,灾区帐篷里的饭桌上,还有碧绿的艾草挺立在瓶中。似乎中国人坚韧不拔的性格决定了越是大难降临越会化悲痛为力量,越是要用最传统的文化充实自己,证明他们珍惜生命,显示人们第二次重生后的心气。灾区的节日物品既然连艾草都有了,那么其他的更不会缺少,锅里碗里、桌上桌下比往年更丰盛,人们的欢笑声比往年更响亮,更发自内心。那么这种艾,便承载着人间真情,人间的大爱,无边的至爱。
除了精神层面的理解,现代科研也证明,艾叶能够抗菌抗病毒,净化空气环境,还能平喘镇咳祛痰,止血和抗血凝,镇静与抗过敏,护肝利胆。
利用天然的艾草,吃着粽子讲着插艾的故事,真又是一件惬意的事情。
艾即爱,我们年年过端午,年年端午应有艾。
(选自《散文选刊》2009年第2期,有删改。)
15. 全文围绕“艾草”风俗记叙了四件事,仿照示例,运用六字短语概括事件。(4分)
——梦艾草信习俗—— ——插艾草显精神
16. 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8分)
(1)这样一说,我那快乐的心情又沉下来。(说说这句话的含义)(4分)
(2)灾区帐篷里的饭桌上,还有碧绿的艾草挺立在瓶中。(该句中“挺立”有何表达效果?)(4分)
17.说说你对题目“端午应有艾”的理解。(4分)
18.参照示例,任选《社戏》《安塞腰鼓》《灯笼》中的一种民风或习俗,表达你的理解。(4分)
示例:灾区帐篷里的艾草,彰显中国人坚忍不拔的性格。
三、作文。(40分)
19.端午节,奶奶像往年一样送来了端午食品一一绿豆糕,你却不领情,对奶奶说:“这是你喜欢的,不是
我喜欢的。”事后,这引起了你的联想和深思……你以“你的和我的”为题写了一篇记叙文,向校刊投稿。
(40分)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500
600
参考答案
(1)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2)微君之躬 (3)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5)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6)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1)①jí ②chèn ③绽 ④ 惭 (2)D
3.B
4.A
5.C
6.(1)C
(2)傅聪从事音乐工作,因此傅雷谈莫扎特的艺术特色与内心情感的关系,与傅聪交流,循循善诱,体现出一位父亲望子成才的良苦用心。
傅雷教导傅聪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7.(1)不少人常年在外地工作,无法照顾父母,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精神上很孤独。
(2)向父母表达孝心不在于花费多少金钱,而重在心意,应该多陪伴,多交流。
(3)示例:我会说:“爸爸妈妈:对不起,我错了。我不该为点小事离家出走。离开你们的日子,我就像大海中的一叶扁舟,迷失了方向。我再也不会这样了,永远不会离开这个温暖的港湾。”
8.B
9.对爱情(对美满生活,对幸福生活)的追求(1分)。作用:(1)可以充分表达诗人思想感情(1分),(2)增加诗歌节奏感和音乐美(1分)。
10.溪 有 深 潭 /大 石 出 潭 中
11. (1)静止不动的样子(2) 凄清 (3) 回头看 (4)同“邀”,邀请。
12.D
13.(1)(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或(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2分)
(2)这一天,姜坞先生一同前往,姚鼐(我)跟随(他),他让我写下这游记(这件事)。(3分)
14.两处画线的句子,都采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或都用了侧面描写也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描写的对象是鱼,将鱼在水比成在空中,表现了溪水的“清洌”。“俯视溶云,鸟飞若坠”描写的对象是鸟,因人在高处,所以看鸟儿飞,如从高处坠落一样,以此表现作者“向上爬”时已到达很高处。
15.折艾草插艾草(或者:插艾草忆往事);给艾草保性命 (每空2分,每空是短语结构1分事件1分)
16.“快乐的心情”是指端午的早上,门上插好艾草后,望着绿绒绒充满生机的艾草心情很快乐。(2分)然而因扔掉粽叶惹母亲不高兴,体会到父母的不易,心情难过,所以又沉了下来。(2分)
“挺立”即“直立”,形象写出了艾草插在瓶中挺拔的样子,体现了抗灾中中国人坚韧不拔的性格以及重生后更加奋发的志气。
17.一语双关,既写出了端午节插艾草的习俗,又写出了端午节里体现的父母对子女的爱和困难面前全国人民伸出援手的人间大爱;表明写作对象即端午习俗——插艾草;本文的线索。
18. 端午门上的艾草,表达人们对一家平安的祈愿。
月夜下煮豆,感受到孩子淳朴善良的本性。
黄土高原上的鼓声,敲出后生们昂扬向上的力量。
村头高挂的红灯笼,安慰了夜行的孤客。
19.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