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常见的酸、碱、盐提高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12)下册(wor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章常见的酸、碱、盐提高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12)下册(word版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3-09 09:05: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八章《常见的酸碱盐》提高练习
一、单选题
1.氢氧化钠的俗名是
A.小苏打 B.烧碱 C.纯碱 D.生石灰
2.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微观模拟图。图中“”“ ”、“ ”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根据图示判断反应类型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置换反应
3.下列事实中,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稀有气体制成霓虹灯 B.盐酸除锈
C.铜作导线 D.铁铸成锅
4.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用途是利用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A.稀盐酸用于除铁锈 B.用浓硫酸干燥氧气
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酒精可以作燃料
5.下列除杂方法和步骤正确的是
A.除去CO2中的CO(点燃)
B.除去CaO中的CaCO3(加足量水、过滤、蒸发)
C.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l2(加入足量铁粉)
D.除去NaCl中的CuSO4(加足量水溶解,加入适量Ba(OH)2溶液、过滤、蒸发)
6.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Na+、Ca2+、、Cl﹣ B.Ag+、H+、Cl﹣、
C.、K+、OH﹣、 D.Na+、Fe3+、、Cl﹣
7.图像能直观反应有关信息。向一定质量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并振荡,测得混合pH溶液的pH值随着碳酸钠溶液体积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d~m段反应过程中有沉淀产生 B.m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CaCl2
C.m~n段反应过程中有气泡产生 D.n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
8.下列操作或装置正确的是
A.测溶液的酸碱性 B.稀释浓硫酸
C.制作血涂片 D.用氢气还原氧化铜
9.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也能鉴别开的是
A.H2SO4、Na2SO4、BaCl2、FeCl3 B.BaCl2、HCl、NaNO3、AgNO3
C.Na2CO3、HNO3、NaNO3、BaCl2 D.Na2SO4、NaOH、MgCl2、Ba(NO3)2
二、简答题
10.(1)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成_____色,pH_____(选填“>、=、<”)7,逐滴向烧杯中滴入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溶液的pH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少”或“不变”);
(2)有一瓶溶液的pH是3.5,如果要使溶液的pH升高,可以通过加_____的方法。
11.某保健食品的外包装标签上的部分内容如下:
(1)该保健食品的主要功能是____。
(2)服用后,该保健食品中的碳酸钙与胃液中的盐酸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食用方法中嚼食的作用是____。
12.氢氧化钠溶液露置在空气中易变质,所以必须密封保存。
(1)请写出氢氧化钠变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氢氧化钠溶液露置在空气中足够长段时间后( 假设溶剂不蒸发)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会如何变化 _______。
(3)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露置在空气中段时间后氢氧化钠溶液的成分产生了兴趣,请你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完全变质。____________。
三、推断题
13.向Fe(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镁粉和锌粉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为浅绿色。
(1)写出一个一定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请分析滤液中溶质的成分。
14.下图是初中化学中某些常见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图,其中X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的化合物,A可用于灭火,B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请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
(1)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该反应是 ________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 。
15.已知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学物质,B、C、D中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B为一种建常见的筑材料的主要成分,A的固态物质常用于人工降雨,D转化为B的反应常用于工业上制取烧碱。
(1)写出C、D的化学式:C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
(2)写出A转化B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
(3)C转化成D的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___(填“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
16.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均含有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甲常做补钙剂,丙、丁均属于常见的碱,
(1)图示转化关系中未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2)丙在生产生活中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
(3)丙到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17.兴趣实验能激发同学们学习化学实验,某同学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先后将两种溶液快速全部推入,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一段时间内压强变化如图2所示:
(1)先推入的液体是NaOH溶液,判断的依据是什么?_____________
(2)cd段压强变大,其原因是什么?(用化学方程式解释)。_____________
(3)实验反思:欲证明C点处反应后的生成物,除了用盐酸还可以用不同类别的物质是什么?(写一种即可)。_____________
18.根据如图结合已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如A图所示,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______,实验可能导致的后果是____________
(2) 如B图所示,在容器口塞橡胶塞,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_
(3)若不慎把氢氧化钠沾到皮肤上,要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___________溶液。
五、计算题
19.取100g一定质量分数的Ba(OH)2溶液于烧杯中,逐渐加入质量分数为20%的H2SO4溶液.实验过程中,溶液的pH与加入H2SO4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Ba(OH)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反应的方程式为:Ba(OH)2 + H2SO4 = BaSO4↓+ 2H2O)
20.现为测定某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兴趣小组取待测液40g,逐滴加入硫酸铜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1)剩余溶液的溶质成分是______。
(2)该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21.为测定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样品的变质程度,某化学活动小组称取该固体样品10g放入锥形瓶中,加水溶解,配成50g溶液,再向锥形瓶中滴加稀硫酸,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质量的部分实验数据和锥形瓶中溶液质量变化的图象如表所示: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40 65 75
产生气体的质量/g 1.1 2.2 2.2
(1)10g样品与稀硫酸完全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是______g。
(2)10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
22.某化学课外小组对熟石灰样品进行检测,发现该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钙和碳酸钙两种物质,为测定两种物质的含量,小组同学称取8.7g样品放入质量为41.3g的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边加边搅拌且每步都充分反应。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质量的部分实验数据、烧杯及其中物质总质量变化的图象如下所示: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40 65 75
产生气体的质量/g 1.1 2.2 2.2
(1)8.7g样品与稀盐酸完全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是_______g。
(2)8.7g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结果精确至0.1%)
(3)以上三次的实验数据中,只有一次加入的稀盐酸与烧杯中物质恰好完全反应。
①如图图象中a的数值是_______。
②求该实验中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D
3.B
4.B
5.D
6.A
7.D
8.D
9.C
10. 红 > 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减少 碱溶液如NaOH(或水、或其它合理答案)
11.(1)可以向人体内补充钙元素
(2)CaCO3+2HCl═CaCl2+CO2↑+H2O
(3)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促进钙的吸收
12. 溶液中氢氧化钠质量分数减小变成0,碳酸钠质量分数由0开始逐渐增大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静置后往上层清液里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若该溶液变红,则该溶液部分变质,反之则完全变质。
13.(1)Mg + 2AgNO3=Mg(NO3)2+2Ag
(2)一定有硝酸镁、硝酸锌、硝酸亚铁,可能有硝酸银
14. 化合
15.(1) CaO Ca(OH)2
(2)
(3)放热反应
16.(1)置换反应
(2)改良酸性土壤或做建筑材料或粉刷墙壁或配置波尔多液
(3)Ca(OH)2 + Na2CO3 = CaCO3 ↓ + 2NaOH
17. 依据气压图像,CO2气体与NaOH溶液反应,气体减少,气压变小 含有Ca2+或Ba2+盐溶液
18. 坩埚钳 集气瓶炸裂 左手拿容器,右手拿橡皮塞慢慢转动,塞进容器口 硼酸
19.6.48%
20.(1)Na2SO4
(2)设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为,根据题意,产生氢氧化铜沉淀的质量为210g-200.2g=9.8g,
根据方程式:
求得=8g,所以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21.(1)2.2
(2)53%
22.(1)2.2
(2)解:设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
x=5g
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100%≈57.5%
答: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57.5%。
(3) 100 解:由图可知,加入75g稀盐酸后生成1.1g二氧化碳,加入100g稀盐酸后生成2.2g二氧化碳,则生成1.1g二氧化碳消耗稀盐酸的质量=100g 75g=25g
设生成1.1g二氧化碳消耗的HCl的质量为y
=
y=1.825g
该实验中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100%=7.3%
答:该实验中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