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同步训练题
一、单选题
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广告中有这样一句话: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下列哪一个朝代以博大的胸怀,造就了盛世繁荣景象( )
A. 秦朝 B. 西汉 C. 隋朝 D. 唐朝
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中国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民族关系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以下不能体现它繁荣盛世的是( )
A. 曲辕犁 B. 耧车
C. 鉴真塑像 D. 文成公主进藏
据统计,唐朝宰相共有369人,其中少数民族有24人,约占7%,这在历代汉人建立的王朝中都是较为罕见的。这说明唐朝( )
A. 避免了民族间的战争 B. 实行了开明的民族政策
C. 致力于商业贸易发展 D. 开拓和巩固了边疆地区
下列史实能体现唐朝较为开放的社会风气的是( )
①唐朝对各派学说和外来文化兼容并蓄
②武则天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唯一的女皇帝
③妇女骑马、打球成为时尚 允许不同民族
④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官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唐朝时,中国与亚非欧各国的友好交往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其根本原因是( )
A. 对外交通非常便利 B. 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C. 采取鼓励交往的政策 D. 胸怀博大,疆域广阔
据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妆有释迦佛像、珍宝、经典、金鞍玉辔、绸帛、种子、营造与工技著作、医学论著等。丰富的嫁妆说明唐朝( )
A. 社会风气兼容并包 B. 民族交融成为主流 C. 经济文化的繁荣 D. 开元盛世成就辉煌
在当今世界各地,你会发现很多华人聚居的地方被称为“唐人街”,这一称谓的来历是因为( )
A. 当地人都身着唐装
B. 唐朝时的政策是世界闻名的
C. 唐朝的存在历时较长
D. 唐朝时期国力强盛,对外交往频繁,并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
唐朝是一个开拓进取、兼容并蓄的时代。下面有关唐朝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国运鼎盛、政局安定、制度创新
B. 不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考做官
C. 体现了唐太宗“车轨同八荒,书文混四方”的追求
D. 整个社会激荡着为国建功立业的进取精神
文学创作来源于社会生活。唐诗作为一个时代的主要文学表达形式,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唐朝的社会风尚。下列诗句中反映唐朝盛世经济繁荣的是( )
A.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
B.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C.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杜甫)
D.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是唐朝《陇西行》的一句诗,它反映了当时的汉藏关系,对诗句的理解符合事实的是( )
A. 金城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B. 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C. 藏族社会风俗完全汉化 D. 吐蕃归属唐朝管辖
史学家吕思勉说:“进士科是始于隋的,其初尚系试策,不知什么时候改试了诗赋,唐时,进士科虽亦兼试经义及策,然所重的是诗赋。”这一变化导致了( )
A. 隋朝短命而亡 B. 唐诗繁盛辉煌 C. 市民文化兴起 D. 科学技术发展
“长安百花时, 风景宜轻薄。无人不沽酒,何处不闻乐。”诗句反映了唐朝都城长安的繁荣景象。下列关于这座城市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城内有专门的居民区和商业区 B. 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
C. 不允许外国人在城内居住 D. 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
唐朝时期,和亲成为民族交融的重要表现,颂扬这一历史佳话的诗句有:“西去和亲戈壁沙,香车泪洒故乡霞。边关大漠呈新月,雪域高原视旧家。”诗句中“西去和亲”的人是( )
A. 文成公主 B. 武则天 C. 张骞 D. 李清照
在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2世纪的精神历程中,出现了时至今日依然闪烁非凡光芒的人。非凡的事集中在那个时代发生,同时又独立地在中国、印度、巴勒斯坦等地出现。对“时至今日依然闪烁非凡光芒的人”理解准确的是( )
A. 李白/伯利克里/穆罕默德 B. 秦始皇/尼赫鲁/汉谟拉比
C. 孔子/乔达摩 悉达多/耶稣 D. 孟子/穆罕默德/伏尔泰
2020年4月,BBC推出了一部关于诗歌的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这是杜甫第一次以纪录片的方式,被详尽地介绍给西方世界。在纪录片中,杜甫被冠以“中国最伟大的诗人”的称号,更是将其放在世界文学的范畴,与但丁、莎士比亚相比肩,给予了杜甫极大的认可。杜甫的诗( )
A. 直面社会现实,平易近人,通俗易懂
B. 淳朴厚重,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
C. 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
D. 充满报国情怀,豪放,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二、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
唐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朝诗人创作了大量诗歌,谱写了丝路明珠长安的繁华。俯瞰长安城,“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街市上,熙熙攘攘,“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在唐朝的宫殿上,“万国衣冠拜冕旒(借指皇帝)”。考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悬”。妇女引领者时尚,“女为胡妇学胡妆……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竟纷泊”。
——据《以诗证史——以唐诗看唐都长安的繁华》
材料二:如下表是初三某同学探究“盛唐气象”学习主题时收集到的资料
序号 史料
① 唐三彩引起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效仿,出现了奈良三彩、新罗三彩、波斯三彩等。
② 敦煌壁画中……人间的荣华富贵被搬到了天上,天国的富丽堂皇又搬回了人间。
③ 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监狱)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
④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以长安为例,归纳唐朝繁盛的表现。
(2)请帮助该同学完成下表,在A、B处填写史料序号,C处填写研究角度。
研究角度 唐朝政治安定 唐朝对外开放 唐朝文化辉煌 C_________
史料序号 A_________ ① B_________ ④
17、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从中可感受文学魅力,一览历史胜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学览胜一:唐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朝诗人创作了大量诗歌,谱写了丝路明珠长安的繁华。俯瞰长安城,“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街市上,熙熙攘攘,“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在唐朝的宫殿上,“万国衣冠拜冕旒(借指皇帝)”。考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悬”。妇女引领者时尚,“女为胡妇学胡妆……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竟纷泊”。
——据《以诗证史——以唐诗看唐都长安的繁华》
材料二 文学览胜二:宋词——长忆钱塘,不是人寰是天上
杭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唐代已“户口日益增”“开肆三万室”,至宋代更为东南繁华之最,“衣冠毕会,商贾云集”。柳永词“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参差十万人家”,潘阆词云“万家掩映翠微间”。
——据《宋朝诗歌所反映的宋朝城市市场分析》
材料三 文学览胜三:元曲——四围锦绣繁华地,车马喧天闹起
元朝建立后,丝绸之路更加通畅,东西交往频繁。马致远在散曲中赞美:“至治华夷,正堂堂大元朝世……小国土尽来朝”。贯云石也在散曲中唱道:“江山富,天下总欣伏,大元至大古今无”。清代魏源说:“元有天下,其疆域之袤,海漕之富,兵力物力之雄廓,过于汉唐”。
——据《元曲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启示》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以长安为例,归纳唐朝繁盛的表现。
(2)请根据材料二,概括杭州在唐宋时期的发展盛况。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在宋代成为“东南繁华之最”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请你概括一下马致远、贯云石、魏源对元朝有什么共同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盛唐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经济呈现一派高度繁荣景象,与少数民族和外国交流频繁,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和艺术,这些都使得唐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充满着蓬勃向上的活力。
——摘编自人教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 材料一所示文化遗产共同反映出哪些历史信息?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再举一例唐朝“和外国交流频繁”的史实。并概括唐 代社会生活和文化充满活力的因素
(3) 综上所述,概括唐朝文化的特征。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唐朝的特征,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D.唐朝前期政治稳定,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唐政府又采取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游这些历史史实都显现出唐与亚洲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出现前所未有的盛况;唐朝统治者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或设机构,或采取册封政策,或实行和亲政策,如文成公主入吐蕃、金城公主入藏,政策灵活多样,各民族联系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因而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广告中曾有这样一句话:“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故D正确。
ABC.这三项均于题干描述不符合,故排除ABC。
故选D。
2.【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唐朝的繁荣,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B.耧车是西汉时期发明的播种工具,不能体现唐朝的繁荣,故B符合题意。
ACD.这三项分别体现了唐朝在经济、外交和民族关系方面的成就,能够体现唐朝的繁荣,排除。
3.【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唐朝的民族关系,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B.据“其中少数民族有24人,约占7%”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表明了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允许少数民族通过科举考试做官,故B正确。
A.“避免了”的说法绝对化,故排除A。
CD.题干和商业贸易和边疆边区开拓无关,故排除CD。
故选B。
4.【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要求世纪基础史实。
【解答】
①②③④.结合所学可知,唐朝对各派学说和外来文化兼容并蓄;武则天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唯一的女皇帝;妇女骑马、打球成为时尚等;汉族和北方少数民族通婚;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官,都能体现唐朝较为开放的社会风气,故①②③④正确。
故选D。
5.【答案】B
【解析】略
6.【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本项不符合题干主旨,故排除A。
B.该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
C.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妆有释迦佛像、珍宝、经典、金鞍玉辔、绸帛、种子、营造与工技著作、医学论著等,丰富的嫁妆种类折射出唐朝经济文化的繁荣,故C正确。
D.641年,唐太宗在位时,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故排除D。
故选C。
7.【答案】D
【解析】略
8.【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唐朝社会风貌,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B.依据题干信息“唐朝是一个开拓进取、兼容并蓄的时代”,结合所学知识:唐朝时期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科技、文化繁荣,并实行开放的民族政策和开明的对外政策,还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度,少数民族的人也可以做官和参加科举考试。故B不正确。
ACD.三项说法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9.【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唐朝盛世经济繁荣,要求运用所学理解历史题材古诗词。
【解答】
A.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是出自杜甫的《忆昔》中的诗句,描述的是唐朝开元盛世时期经济繁荣富庶的景象。故 A正确。
BCD.三项所述题干无体现。
故选 A。
10.【答案】B
【解析】材料中“贵主”是指文成公主,“贵主和亲”是指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文成公主人藏,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B正确;金城公主嫁给的是尺带珠丹,所以A不符合史实;“一半胡风似汉家”说明随着汉藏经济文化交流的深入,吐蕃族的风俗、文化等受到唐朝较大的影响,因而可以排除C;和亲政策是唐朝稳定同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关系的手段,D错误。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要牢记文成公主入藏和亲的史实及其历史意义。
熟记文成公主入藏和亲的史实及其历史意义,找准关键词进行分析,即可正确解答。
11.【答案】B
【解析】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唐诗的繁荣与科举考试进士科重视考诗赋有密切关系。唐玄宗时期完善科举制,把诗赋作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这一变化导致了唐诗繁盛辉煌。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科举制度中“进士科”的准确理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史料信息进行准确解读、分析、判断的能力。
1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唐都长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都城长安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城内有专门的商业区和居民区,居住人口达百万,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综上所述,A、B、D均不符合题意。唐朝时期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当时,国内各族和国外的商人、使者、艺人、学子、僧侣、工匠等云集长安,所以不允许外国人在城内居住与史实不符,C符合题意。
13.【答案】A
【解析】诗句中“西去和亲”的人是文成公主。7世纪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本题考查文成公主入藏,知道诗句中“西去和亲”的人是文成公主。
本题考查文成公主入藏,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4.【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佛教、基督教以及孔子思想,要求具备准确识记基础知识并灵活运用的能力。。
【解答】
C.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6世纪中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 悉达多创立了佛教;1世纪耶稣在巴勒斯坦创立了基督教。故C符合题意。
A.李白(701年—762年)是唐朝诗人;伯里克利是雅典政治家;7世纪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故A不符和题意。
B.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建立秦朝;尼赫鲁是印度第一任总理;汉谟拉比生活在公元前18世纪。故B不符合题意。
D.孟子是儒家学派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伏尔泰是18世纪启蒙运动的开拓者。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历经坎坷。他的诗风淳朴厚重,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由于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故选B。
16.【答案】(1)经济高度繁荣,文化高度发达,商业十分繁华,中外交流频繁,社会风气开放,文学艺术灿烂辉煌等。
(2)A:③;B:②。C:唐朝经济繁荣。
【解析】(1)本题考查唐朝繁盛的表现,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根据材料一“唐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朝诗人创作了大量诗歌,谱写了丝路明珠长安的繁华”可以得出,表现是经济高度繁荣,文化高度发达。根据材料“俯瞰长安城,‘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街市上,熙熙攘攘,‘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可以得出,表现是商业十分繁华。根据材料“在唐朝的宫殿上,‘万国衣冠拜冕旒(借指皇帝)’。考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悬’”可以得出,表现是中外交流频繁。根据材料“妇女引领者时尚,‘女为胡妇学胡妆……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竟纷泊’”可以得出,表现是社会风气开放,文学艺术灿烂辉煌等。
(2)本题考查从唐朝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的角度来研究,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表格信息。根据表格信息“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监狱)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可以得出,研究角度是唐朝政治安定方面,故A填:③。根据材料“敦煌壁画中……人间的荣华富贵被搬到了天上,天国的富丽堂皇又搬回了人间”可以得出,研究角度是唐朝文化辉煌,故B填:②。根据材料“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并结合所学可知,反映的是唐朝经济繁荣,故 C填:唐朝经济繁荣。
17.【答案】(1)社会风气开放;经济高度繁荣,商业十分繁华;文化高度发达,文学艺术灿烂辉煌;中外交流频繁,等等。
(2)盛况: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商业繁盛,人口众多。原因:经济重心南移;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农业、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等等。
(3)共同认识:元朝疆域辽阔,经济繁荣,交通发达等。
【解析】(1)本题考查唐朝繁盛的表现,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根据材料“唐朝诗人创作了大量诗歌,谱写了丝路明珠长安的繁华。”和所学可知,唐朝繁盛的表现包括,唐都长安城既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国际性大都市,唐朝经济高度繁荣,文化高度发达,商业十分繁华,中外交流频繁,社会风气开放,文学艺术灿烂辉煌,等等。
(2)本题考查唐宋时期杭州的发展,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第一小问,据材料“杭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结合所学可知,杭州在唐宋时期的发展盛况为杭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商业繁盛,人口众多。第二小问,在宋代成为“东南繁华之最”的原因是由于南宋改都城为临安以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其人口多达百万,城市布局打破了唐朝的“坊”“市”界限,商业活动不再限制在特定的区域,也不受时间限制。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商品琳琅满目,国内外的客商往来不绝。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杭州是著名的商业城市;杭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宋代杭商贸易发达等。
(3)本题考查元朝,要求分析解读和概括材料信息。据“正堂堂大元朝世……小国土尽来朝”“江山富,天下总欣伏,大元至大古今无”“元有天下,其疆域之袤,海漕之富,兵力物力之雄廓,过于汉唐”分析可知,马致远、贯云石、魏源对元朝的共同认识是元朝国力强盛、疆域辽阔、海外贸易发达,盛与汉唐。
18.【答案】(1) 唐朝建筑艺术或雕塑艺术的发展;唐朝时期佛教的传播与发展。
(2) 玄奘西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经济的繁荣;多彩的文化艺术。
(3) 多元、多彩、兼容并包。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遗产的认识,要求解读图片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招提寺是日本著名佛教寺院,这一具有中国盛唐时期建筑风格古寺已被确定为日本国宝。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故材料所示文化遗产共同反映的历史信息为唐朝建筑艺术或雕塑艺术的发展;唐朝时期佛教的传播与发展。
(2)本题考查唐朝对外交流的史实及唐代社会生活和文化充满活力的原因。要求理解掌握重要史实。贞观元年,玄奘自长安出发去天竺游学,前后停留19年。645年,玄奘由天竺回到长安。贞观二十年,玄奘将自己的游历所见所闻写成了《大唐西域记》,是研究7世纪中亚和南亚各国,特别是研究印度历史地理的珍贵文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经济的繁荣;多彩的文化艺术都是唐代社会生活和文化充满活力的原因。
(3)本题考查唐朝文化的特征。要求理解掌握重要史实。综合分析上述材料可知唐朝文化的特征一是文化体系庞大完整,发展程度高;二是唐代文化极具开放性;三是唐文化有着明显得向民众靠近、重现实世界、不僵守古制的特征。即:多元、多彩、兼容并包。
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