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二节人口迁移(鲁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二节人口迁移(鲁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12-23 19:54: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8张PPT。“雁南飞” “孔雀东南飞”
“海归” “农民工”
“高考移民” “下南洋”1.2 人口迁移(1)由NordriDesign提供
www.nordridesign.com知道人口移动的类型及其概念,并掌握进行区分的方法。
结合实例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并分析其主要原因。学习目标[自主学习1]阅读课本P8—10段落,了解人口的迁移与流动。1、概念:
(1)人口迁移通常是指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
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 和 人口迁移。
(2)人口流动:通常是指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临时或短期离开居住地外出活动,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国际国内当前,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迁移分别是哪一种形式?补充了解:人口迁移的分类①按地理范围划分②按迁移方向划分③按就业人口迁移方向划分农村→城市(城市化)城市→农村(逆城市化)农村→农村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城市→城市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发达国家:城市→农村(逆城市化)
发展中国家:农村→城市1、15世纪欧洲殖民者贩卖非洲黑人到美洲
2、深圳、上海等大城市中的“民工潮”
3、三峡工程大移民
4、大批农民赴科威特等国务工
5、明清时期我国广东、福建等省的人民移居东南亚想一想:下列现象属于人口迁移还是人口流动?人口迁移人口流动人口迁移人口流动人口迁移2、人口迁移的发展及特点:
(1)人类社会早期, 是引发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
(2)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人口迁移的主流是由“ ”流向“ ”,
由 向 迁移。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新特点是:人口多从 流向 ;
定居移民所占比例明显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迁移形式更加 。自然条件已开发地区新大陆旧大陆未开发地区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永久性多样化[活动探究1]阅读课本P8—9段落和图1-2-1、图1-2-2,比较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差异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的开辟、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殖民主义扩张由“旧大陆”流向“新大陆”
由已开发地区向未开发地区迁移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
非洲→美洲、亚洲
中国、日本、印度→东南亚、美洲[活动探究1]阅读课本P8—9段落和图1-2-1、图1-2-2,比较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差异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永久性定居移民比例明显减少;
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迁移形式更加多样化。北美洲、欧洲、大洋洲为迁入地区;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为迁出地区。[活动探究1]阅读课本P8—9段落和图1-2-1、图1-2-2,比较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差异缓和国内人口压力,增加侨汇收入;
但也造成人才外流。提供廉价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
但也造成就业压力和不安定因素。种族 民族经济文化阅读课文,举例说明二战后人口迁移的新形式1、政治性国际人口迁移增加
2、新兴城市的出现
3、旅游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4、国际难民
5、环境移民印巴分治巴西的首都巴西利亚张家界、黄山市巴勒斯坦难民海地、汶川地震的移民[自主学习2]阅读课本P10段落、图1-2-4,,了解“民工流”(1)原因:
(2)主要方式:
主要目的:
(3)流向:
(4)影响:(对迁入地)
①有利:
②不利: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快速推进;
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自发性务工、经商农村→城市;
内陆→沿海、工矿区提供大量劳动力,增强社会经济活力;对交通、城市以及社会经济秩序等造成压力;
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第二节 人口迁移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结合实例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结合实例分析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人口移动的主要原因(1)地区间的 发展水平的差别是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
(2) 、 、 等也对人口迁移产生重要影响。经济迁出地与迁入地的距离 国家政策 文化背景活动探究:分析下列三则材料,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政治因素:
亲情因素:材料1、阅读P11“活动”《小马老师的家庭故事》,分析:有几次人口迁移?原因分别是?闽南——台南
台南——长江三峡
上海——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盐城
盐城——上海
上海——深圳
丽江——深圳政策战争政策三峡工程的环境移民教育招生寻求较好的社会经济条件婚姻材料1、P12-13“活动”,分析“闯关东”、“燕南飞”的形成原因。闯关东开垦土地;政府开禁;自然灾害;战争雁南飞改革开放政策;
经济迅速发展;
亲情因素等材料3、人口迁移是各种推力和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阅读影响人口迁移的推力和拉力因素,说明分别体现了哪类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气候恶劣、人口过多、食品供应短缺、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宗教迫害等气候适宜、土地廉价、就业机会多、收入高、教育条件良好、理想的生活方式、稳定的社会环境等亲情因素逐渐减弱,仍为
基础因素主要因素分析下列人口迁移的主导影响因素 ⑴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口流动日益活跃,人口迁移中组织性迁移的比重逐渐下降,而自发性迁移的比重迅速上升。这一阶段迁移的主流是中部向东部的迁移。同时,西南、西北向中部和东部的迁移也有增加的趋势。 经济因素最重要的因素经济发展不平衡,
就业和收入差异思考自然环境因素20世纪50年代美国老年人口迁移路线气候分析下列人口迁移的主导影响因素思考 ⑵二战后经济迅速发展,东北五大湖地区环境恶化,于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大量脱离工作岗位的老年人开始迁往美国西部、南部的“阳光地带”。相对于美国中高纬地区,北纬35°以南地区阳光明媚,气候温暖。特别是南部沿海各州气候环境更为适宜。 ⑶新华社报道:2006年5月,在叙利亚北部靠伊拉克边境地区,一名巴勒斯坦男孩在难民营里搬运一条毯子。在约旦于今年3月关闭约伊边境之后,许多滞留边境的伊拉克难民终于有了容身之地。战争政治因素分析下列人口迁移的主导影响因素思考 ⑷照片上的小王,明天要从厦大正式调往爱人工作所在地南京了,引起这一人口迁移的因素是?社会文化因素 ⑸日本高校研究院所中有一些中国学子,导致他们迁移的主要因素是?婚姻家庭文化教育社会文化因素 分析下列人口迁移的主导影响因素思考⑹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有许多人从祖国的各地迁往克拉玛依、大庆等地,导致这些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矿产资源的开发经济因素 本溪、攀枝花、阿伯丁、伯明翰等分析下列人口迁移的主导影响因素思考1.东营、攀枝花等城市兴起,吸引大量人口迁入,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
A.气候条件优越 B.重大政治改革
C.经济发展变化 D.矿产资源的开发
2、2009年元旦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民工返乡潮提前到来的原因主要是( )
A.政治因素 B.经济因素
C.思乡之情 D.自然生态因素DB3、造成当今人口移动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自然条件的差别 B.国家政策
C.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 D.文化背景
4.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 )
A.逐步增强,是主要因素
B.逐步增强,是基础因素
C.逐步减弱,甚至没有影响
D.逐步减弱,仍是基础因素
5.人口流动的强度取决于 ( )
A.经济、文化发展的水平 B.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
C.自然条件的地区差异 D.交通运输条件CDA三、人口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环境产生多种影响:
(2)对社会经济产生深刻影响:(1)对环境产生多种影响。
①迁出地:
②迁入地:缓和人口压力,缓解人地矛盾,合理利用剩余劳动力,提高经济收入,保护生态环境;但造成人才外流。提供大量劳动力,增强社会经济活力,促进经济发展;但对自然和生态环境、交通、城市、就业、社会经济秩序和社会治安管理等造成压力,并可能引发种族纠纷等。(2)对社会经济产生深刻影响:
——促进 的融合和 的交流。
①建立起一批以 为主体的国家,明显地改变了世界人口分布。如 等
②促进了 发展。


③促进了 的交流、融合与发展。种族、民族 经济、文化移民经济文化美、加、澳、新西兰、新加坡如美洲、西欧和中东等地如中华“餐饮文化”遍布全球、混血人种、巴西“足球文化”等问题探究:1、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迁移的影响对农村而言:(迁出地)
有利影响:
农村地区的人口压力, 农村环境
加强与外地的联系,增加了 ,促进了 。
不利影响:
造成 外流,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村 发展缓解保护经济文化交流地区发展人才经济问题探究:1、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迁移的影响对城市而言:(迁入地)
有利影响:
给城市提供大量 ,有利于城市 的发展;
不利影响:
给城市交通、住房、教育、水电及社会治安等方面带来 ;劳动力经济压力问题探究:
2、高科技人才的流动(孔雀东南飞)对迁出地而言:
造成 ,
对迁入地而言:
提供大量 ,促进经济发展;
造成 的竞争 劳动力的流失高科技人才人才间本课小结6.2010年底-至2011年春初,埃及、利比亚等国家的大量人口纷纷撤离该国家回国,其中我国采用海陆空全方位撤侨工作,于3月6日3.2万余人全部安全回国。其原因是
A.该国发生大范围的“流感”灾害
B.石油资源大量开采,出现枯竭现象
C.此时期发生了大范围的沙尘暴灾害
D.政局动荡,使生活环境遭到破坏 D7.读图12和表3,完成下列问题。(10分)(1)分析图12所示有关内容,简述200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产业转移的流向特征。(2分)主要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第一产业内部转移最少。 (2)根据表1内容,说出2000年中国人口跨省(市)流动的空间特征,并分析其原因。(5分)从经济欠发达省(市)流向经济发达的省(市);从内陆省(市)流向沿海省(市)。
为了获取较高的经济收入,较多的就业机会,较好的生活环境等。(3分)(3)简述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迁入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3分)有利:促进迁入区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不利:增加交通压力等城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