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无言之美 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5 无言之美 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09 17:48: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九年级 下
15.无言之美
新课导入
从雕像被发现的第一天起,就被公认为是迄今为止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雕像。多少年来,人们对她倾注了不计其数的赞美和歌颂。爱神的身材端庄秀丽,肌肤丰腴,美丽的椭圆型面庞,希腊式挺直的鼻梁,平坦的前额和丰满的下巴,平静的面容,流露出希腊雕塑艺术鼎盛时期沿袭下来的理想化传统。她那 米洛斯的维纳斯微微扭转的姿势,使半裸的身体构成了一个十分和谐而优美的螺旋型上升体态,富有音乐的韵律感,充满了巨大的魅力。
米洛斯的维纳斯
15 无言之美
朱光潜
1.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划分结构层次。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3.认识艺术中的无言之美,培养良好的审美素养。
学习目标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安徽桐城人。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西方美学史》《悲剧心理学》。
朱光潜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沟通了旧的唯心主义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沟通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美学和当代美学。他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
作家作品
背景链接
朱光潜先生的美学体系涉及美、艺术作品、审美经验和审美人生等基本问题。本文选取了朱先生围绕这些问题所写的一些句段。言有尽面意无穷。无穷之意达之以有尽之言,所以有许多意,尽在不言中。美,不是只美在已表现的一部分,尤其是美在未表现而含蓄无穷的一大部分。这就是所谓无言之美。
自主学习
一、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熟悉文章内容
冷涩( ) 寂寥( ) 怆( )然 缥缈( )
颦( ) 譬( )如 铢两悉称( ) 栩栩( )如生
惨戚( ) 顷( )刻 意蕴( ) 蛾( )眉
信手拈( )来:
心旷神怡:
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轻描淡写:
liáo

chuàng
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
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
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piāomiǎo
chèn
niān

原指描绘时用浅淡的颜色轻轻地着笔。现多指说话写文章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
pín


qǐnɡ
yùn
é
自主学习
二、快速朗读课文 ,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 :
(1-2)
话题导入。以孔子和子贡的对话,引出“无言”的话题。
第二部分 :
(3-6)
提出问题阶段。分析“言”“意”关系及文学要达到尽善尽美的条件,并由此提出问题。
第三部分 :
(7-12)
分析问题阶段。从图画、文学、音乐、雕刻等角度来论述“无言之美”。
第四部分 :
(13)
得出结论。归纳观点: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自主学习
三、快速阅读课文 ,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是如何引出“无言”这一话题的?作者认为无言的意蕴,应该从哪方面着手研究?
作者首先从孔子和子贡的对话引出“无言”话题;
作者认为要探究“无言”的意蕴,应该从美术的观点去研究。
2、作者是怎样阐释言和意的关系与区别的?
言能够达意,然而意决不是意可以言达的,以言答意只能得其近似,不能完全相等。
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缥缈无踪的。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言是有限的,意是无穷的。
3、作者在文中提到了一个尽善尽美的条件,作为以言答意的文学,能否满足这个条件?不能达到这个条件,文学是否还能达到美呢?
“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因此难以满足“尽善尽美”的条件。但文学依然有“美”的境界,因为作者认为对于表达全部意旨,不仅是文学,“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唯不能,而也不必”,就算言语不能表现所有意旨也能达到美。
自主学习
三、快速阅读课文 ,思考下列问题
4、作者从哪些方面证明"无言"也能产生美 有怎样的美
作者一共从四种艺术入手证明了“无言”也能产生美。
文学作品:
言不能尽意,也不必尽意
音乐作品:
无声胜有声
雕塑作品:
注重含蓄不露
无言之美
绘画作品:
不如图片"和自然逼真"却更具美感,印象更深。(追求意境之美)
自主学习
三、快速阅读课文 ,思考下列问题
自主学习
5、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引用论证
在通过四种艺术来阐释“无言之美”是主要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同时又有引用论证。
三、快速阅读课文 ,思考下列问题
6、本文是如何展开论述的?
首先,引用孔子和子贡的对话,引出“无言”的话题;
接着,论述了从美术的观点去研究无言的意蕴。从言语意的关系出发,从发面论证了文学艺术不能也不必做到言完全达意。
然后,具体分析了艺术作品中的"无言之美"。以美术、文学、音乐、雕塑等各类艺术品为例,分析了追求意境之美、言不必尽意、无声胜有声、含蓄不露等所表现出来的"无言之美",从而从正面论述了"无言"比"言尽"更能表现美。
最后,归纳观点: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自主学习
三、快速阅读课文 ,思考下列问题
合作探究
快速阅读课文 ,探究下列问题
1、你能体会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和李白《怨情》两首诗中“深远”的情感吗?
《登幽州台歌》:表明诗人的情感句子是"独怆然而涕下"。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实指诗人未能遇到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生不逢时,蕴含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悲苦之情。
《怨情》:抒情主人公的情感是"恨"。但全诗通过描绘一幅美人深闺卷帘思人的简单画面,留给读者无限遐想。流露了美人在"恨"中饱含的对离人无穷的思念和深深的爱。
2、请你结合作者的任意一则论据,说说你对“无言之 美”的感受。
正如作者探讨文学作品时的数个例子,诗歌本是极其简短的几句话,但是其包含的意境却是极其宽广的。
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言语只有短短的十个字,但是读来却似看见大漠的宽阔宏伟之景,悲凉之意,给人以悲凉雄壮的美感。然而,作者要描写出这宽阔宏伟之景,悲凉之意,恐怕书万言都难以说尽,这不是意味着作者将它们寓于无言之中了吗 这就是古典文学中深蕴的无言之美。
合作探究
快速阅读课文 ,探究下列问题
课堂小结
本文以文学、音乐、雕塑等各类具体的艺术作品为例,分析了文学的言不必尽意,音乐的无声胜有声,以及雕刻的含蓄不露等表现出来的“无言之美”,阐述了“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这一美学观点。
拓展延伸
一、品味下面一段话,说说你品味到“无言之美”的例子。
“拿美术来表现思想和情感……因为在欣赏者的头脑里所生的印象和美感,有含蓄比较尽量流露的还要更加深刻。”
以课文《孤独之旅》为例:
文章以鸭子下蛋结尾,这就给读者留下了足够大的想象空间,鸭子下蛋了杜小康可能就要回去了;杜小康也许要抒发自己长大的感慨了。但作者不发一言,促使着我们在脑中构造图景,这就是一种“无言之美”。
“拿美术来表现思想和情感……因为在欣赏者的头脑里所生的印象和美感,有含蓄比较尽量流露的还要更加深刻。”
以舞蹈表演《千手观音》为例:
以邵丽华为首的21个平均年龄21岁的聋哑演员将舞蹈演绎得惟妙惟肖,展现了大爱无形、大爱无声的艺术魅力和人文情怀,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拓展延伸
一、品味下面一段话,说说你品味到“无言之美”的例子。
拓展延伸
二、拓展阅读
中国文学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
①古往今来的中国文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它不但对个人品行的养成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更对我们民族意志的锻造,起到价值观的奠基与导引作用。
②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要从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既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更有“智者歌其思”富于其间。所思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运用文学的手段,塑造当时社会朴实的理想人格。如《诗经》涉及玉的篇目多达三十余首,以玉之高洁,比附人品之典范。人品之如玉,不惟高贵,更体现为不容玷污,拒绝同流合污。周敦颐的《爱莲说》更是将这种文学手段进一步升华;真正高尚之人格,恰似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这种人格,经得起
拓展延伸
二、拓展阅读
各种挫折和磨难,在任何威逼利诱前都永不变节。这种文学实践及其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既是上古到当代的中国文学中的艺术要素,更是融入文学活动全过程的经纬线。
③中华文明史上的典范人物,其品行无不与文学构建的要旨相契相合。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刘禹锡、“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他们千百年来之所以为后人景仰,就在于人格的高尚与坚定: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面对怎样的威胁和诱惑,他们心中的信念绝不动摇,自身节操稳如磐石。
④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更体现在对民族意志的锻造上。民族意志是众多个体精神品格的凝聚。历史上,中华民族面临强敌入侵时,总能升华坚韧的民族意志,可歌可泣的人物与事迹不计其数,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的视野与思维,足以在高度肯定历史人物的同时,对其当代意
拓展延伸
二、拓展阅读
义予以重新阐释。金庸的武侠小说正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评价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角度,转为对天下苍生是否真正脱离苦难、是否能够安居乐业的关注和思考。这些文学作品都是在锻造民族精神,通过感召广大民众,化育普通百姓,为熔铸民族意志打下广泛而坚实的基础。
⑤中华民族的精神构建,已绵延数千年。文学在新世纪履行构建使命时,更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注入新内涵。既要弘扬传统文学之精华,又要符合我们国家在当今世界格局中的身份地位。我们要让文学顺应潮流,大展身手,勇挑民族精神构建使命的重担。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析本文第②段与第④段不能调换的原因。
3.文中第②段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结合本文,按第③段画波浪线的句式,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拓展延伸
二、拓展阅读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析本文第②段与第④段不能调换的原因。
3.文中第②段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结合本文,按第③段画波浪线的句式,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中国文学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
第②段和第④段的内容与第①段中的“它不仅对个人品行的养成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更对我们民族意志的锻造,起到价值观的奠基与导引作用” 相照应。第②段从论述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第④段从对民族意志的锻造上阐述,二者是递进关系,所以不可调换。
举例论证,具体论证了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要从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的道理,进而论证中心论点,使论证充分,更有说服力。
拓展延伸
二、拓展阅读
4.结合本文,按第③段画波浪线的句式,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示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辛弃疾等。
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作业。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