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单元强化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荷花(hé) 负荷(hè) 石钟乳 (rǔ)
B.镶边(xiāng) 一刹那(shà) 时而窄(zhǎi)
C.蜿蜒(yán) 漆黑(xī) 系着绳子(jì)
D.石笋(sǔn) 一簇(cù) 走了一转(zhuǎn)
2.关于写游记,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要把吸引你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 B.可以按照变化的顺序来写
C.不需要顺序,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D.可以按照游览的顺序来写
3.下列词语搭配不正确的是( )
A.镶金边 B.伟大的奇观
C.充分的精力 D.夺目的亮光
4.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B.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
C.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D.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
5.如果你想坐游船、玩石窟,但游玩时间又较为紧迫。哪条路线最适合你?( )
①探秘精华游:北大门→跑马场→环溪索桥→命名记→35号石窟。(原路返回)
②探秘体验游:北大门→跑马场→环溪索桥→命名记→2号石窟→35号石窟。(原路返回)
③探秘观光游:北大门→跑马场→环溪索桥→命名记→35号石窟→2号石窟→天鹅湖→24号石窟→西大门。(或返回至北大门)
④休闲半日游:西大门→24号石窟→天鹅湖。(原路返回)
A.探秘精华游 B.探秘体验游 C.探秘观光游 D.休闲半日游
二、填空题
6.按要求写词语。
(1).有关神话故事的词语。
女娲补天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有关寓言故事的词语。
扁鹊治病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有关历史故事的词语:
四面楚歌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7.比一比,再组词。
镶( ) 仅( ) 烂( ) 范( ) 扩( )
壤( ) 叹( ) 栏( ) 茫( ) 矿( )
三、语言表达
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狠心的王母娘娘怒气冲冲地拉着织女飞走了。(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圆明园是我国建筑艺术的精华。(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
(3)太阳有杀菌的能力,可以用来预防和治疗疾病。(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
(4)聪聪学习好的主要原因是她平时刻苦学习的结果。(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
(5)母亲是一片阳光,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让你感受到春天的温暖。母亲是____________,即使_________,也能___________。(仿写句子)
四、现代文阅读
回顾课文,完成练习。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9.加点字“贴”和“才”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作者过孔隙时的_______和_________,“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写出了___________的感觉。
10.对选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泉水是从右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B.画线句是一个设问句,具体说明了船的小,也给人新奇的感觉。
C.写船小主要是为了突出内洞的小。
11.“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中的“挤压”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读完选文,如果让你用一句话表达游览完孔隙后的感受,你会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心阅读。
云峰观日出
云峰山日出是云峰山的两大名景之一。为了观日出,老师领着我们披着星斗,登上了云峰山顶。虽然是夏季,但山顶仍然是凉风习习。几颗亮晶晶的小星星向我们挥挥手,就告别了。
东方的天边张开了一张灰白色的幕,渐渐地,颜色越来越浓。天空中的彩云真是干变万化,一会儿是骏马腾空,一会儿是红花如火,一会儿变出了许多橘子,一会儿又是灯光闪烁。一会儿红艳艳,一会儿金灿灿,变化无穷,艳丽极了。
这时,一位同学指着东方叫起来:“看!太阳快出来了!”我便目不转睛地盯着,只见东方的地平线越来越红。果然,一个耀眼的红点,慢慢地吃力地从东方的地平线跳出。一瞬间,半个太阳涌出地平线,好像半个光芒四射的火球在一个盘子里跳动。太阳越升越高。不知是谁把一块黑云扯在了太阳的头上,一道道灿烂的光芒,在黑云下面镀了道道金光。太阳慢慢地被黑云包在里面,从黑云上面射出一道道明亮的光柱。灿烂的阳光从黑云的空隙中射向大地,形成金光闪闪的光柱。太阳终于扯开黑云,冉冉地升上了蓝色的天空。瞬时光芒四射,把整个天空映得红彤彤的。
这时,我们完全被太阳的光芒包围着。望着身披着彩霞的同学们,我想,我们不正是那早晨冉冉升起的太阳吗?
13.“小星星向我们挥挥手”说明( )
A.小星星和“我们”打招呼。 B.小星星欢迎“我们”。
C.天亮了,小星星要沉下去了。 D.小星星喜欢“我们”。
14.天空中的彩云的特点是( )
A.颜色单一,变化极快。 B.千变万化,白白软软。
C.颜色鲜艳,一成不变。 D.变幻无穷,颜色鲜艳。
15.“一个耀眼的红点,慢慢地吃力地从东方的地平线跳出。”对句中的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个词把太阳拟人化了。 B.写出太阳升起的时候很吃力。
C.写出太阳升起的速度很快。 D.写出太阳升起的速度很缓慢。
16.“瞬时光芒四射,把整个天空映得红彤彤的。”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
A.担心 B.惊喜 C.平静 D.哀伤
17.短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我们不正是那早晨冉冉升起的太阳吗”,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19.习作。
同学们,你一定和家人外出旅游过吧?哪一处风景名胜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请写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要求:1.按一定的顺序写;2.抓住景物的特点写;3.题目自拟。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B选项一刹那(shà)应为一刹那(chà);C选项漆黑(xī)应为漆黑(qī);D选项走了一转(zhuǎn)应为走了一转(zhuàn)。
故答案为A。
2.C
【解析】
【详解】
考查学生游记写作技巧。不论写什么文章,都要有一定的顺序,这样才有层次。
故答案为C。
3.C
【解析】
略
4.B
【解析】
略
5.C
【解析】
【详解】
考查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要结合游览路线,选择既能节省时间,又能多参观经典的路线。
故答案为C。
6. 精卫填海 夸父逐日 叶公好龙 井底之蛙 望梅止渴 完璧归赵
【解析】
【详解】
考查按要求写词语,注意审题是让我们写“神话故事”“寓言故事”和“有关历史故事”的词语,要注意平时学习的积累。
7. 镶嵌 不仅 灿烂 范围 扩大 土壤 叹气 栏杆 茫茫 矿石
【解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
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
形近字的特点:
①笔画相同,位置不同。
②字形相近,笔形不同。
③字形相近,偏旁不同。
④字形相近,笔画不同。
⑤字形相近,读音相同。
⑥字形相近,读音不同。
⑦部首相同,位置不同。
8. 王母娘娘拉着织女飞走了 不能不说圆明园是我国建筑艺术的精华 太阳有杀菌的能力,怎么不能用来预防和治疗疾病呢? 聪聪学习好的主要原因是她平时刻苦学习。 一泓清泉 心灵岁月里风尘蒙沙 让你清澈澄静
【解析】
【分析】
【详解】
(1)本题考查缩句。
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不改变原意使它更简洁即可。
本题将修辞语“狠心的”“怒气冲冲地”去掉即可。
(2)本题考查双重否定句。
双重否定句是指一种句式,即否定两次,表示肯定的意思。双重否定句语气比肯定句更为强烈,起到不容置疑的进一步的肯定效果,加强了肯定的效果。
本题在句前前加上双重否定词“不能不说”。
(3)本题考查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将陈述句中的否定词改为肯定词,或将肯定词改为否定词;在陈述句中加上“怎、怎么、难道”等反问语气词;在句末加上“呢、吗”等疑问助词,句号改为问号。
本题去掉肯定词“可以”,加上“怎么不能……呢”,句号改为问号。
(4)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本题错在搭配不当。句子缩写后成为“原因是结果”,搭配不当,应把“的结果”删掉。
(5)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题目主语为“母亲”。例句前半部分是比喻,后半部分是假设关系,根据此特点仿写。如:母爱是一丝轻风,即使燥热的心灵在炎热的夏天,也能感到清爽柔软。
9. 姿势 紧张的心理 紧张、担忧
10.B
11.不能,“挤压”一词写出了孔隙给“我”的感觉,进一步突出孔隙窄小的特点。
12.我会说:“大家一定要坐船来感受孔隙的黑、小、险,领略奇特风光。”
【解析】
【分析】
9.
本题考查句中重点字词的理解。
结合文中“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可知,“贴”和“才”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作者过孔隙时的姿势和紧张的心理。结合文中“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可知,“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写出了作者紧张、担忧的心情。
10.
此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可以找一些关键性的信息,进行概括,语言要简练明确。
结合文中“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可知,选项A错误;设问句:指“自己提出问题,在文章后面自己给了回答”,画线句子是自问自答的设问句,“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写出了船的小,也给人新奇的感觉。选项B正确;结合文中“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可知写船小主要是为了突出孔隙的小。选项C错误。
11.
本题考查对关键词的理解。
分析通读文章,抓住关键词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挤压”意思是从四面往中间压。“挤压”不仅有“挤”的意思,而且还有“压”的意思。“挤压”用词准确,说明作者用心去体会,感受真实;与文中”左右和上方的山石“相呼应。突出了孔隙的小,删去就体现不出了。
12.
此题为思路拓展题。
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答案不唯一,写出自己的体会即可,但要言之有据,不能偏离文章所表达的文章主旨中心。
13.C
14.D
15.C
16.B
17.时间顺序。从“小星星向我们挥挥手,就告别了”“天边张开了一张灰白色的幕,渐渐地,颜色越来越浓”“东方的地平线越来越红”“一瞬间,半个太阳涌出地平线”等语句可看出。
18.同意。把“我们”比喻成早晨冉冉升起的太阳,是借物喻人的写法,意在说明“我们”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
【解析】
13.此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通过梳理课文条理,这时是人们刚登上峰顶的时候,所以应是星星在欢迎人们的到来。
14.文段第二段“天空中的彩云真是干变万化,一会儿是骏马腾空,一会儿是红花如火,一会儿变出了许多橘子,一会儿又是灯光闪烁。一会儿红艳艳,一会儿金灿灿,变化无穷,艳丽极了。”这句中前半句可得知彩云是一直在变化的,后半句是在说彩云的颜色艳丽。
15.此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与赏析。“—个耀眼的红点,慢慢地吃力地从东方的地平线跳出。”吃力的意思是:劳累、艰难,费劲。从“吃力”一词可看出太阳升起的速度并不快且升起的过程很费劲,其次加点的字词都是人类具有的行为,所以是将太阳进行了拟人化的描写。
16.此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与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上下句分析,太阳之前是被黑云笼罩的,大家都看不到阳光,好不容易太阳出来了,将天空照亮,作者此刻即是惊喜万分的。
17.此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通过梳理课文条理,从小星星向我们挥挥手,就告别了“可知天准备亮了,星星看不见代表黑夜结束了;”天边张开了—张灰白色的幕,渐渐地,颜色越来越浓”说明天渐渐亮了;“东方的地平线越来越红”一瞬间,半个太阳涌出地平线写太阳出来了,是按照太阳出来前后的顺序所写,即是时间顺序。
18.结合文章内容进行阐述自己的观点。早晨升起的太阳活力满满,也是代表着一天的开始、新生命的开始、新生活的开始,作者把自己必成太阳,是想说明自己正是祖国的希望。言之有理即可,答案不唯一。
19.范文
黄山游记
听爸爸说黄山是中国最壮丽的山,俗话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所以我想黄山是最雄伟的群山之首。
今天,我就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黄山,我们早早起床,坐着汽车沿着崎岖的山路,走了很久才来到了黄山脚下。我和爸爸准备坐缆车上山,等缆车的人好多.啊!我们等了一个小时才坐上缆车。这时天才蒙蒙亮。
坐在缆车上往下望,下面全是奇松怪石,然后还有片片白云,真有一种腾云驾雾的感觉。终于到了半山腰,下了缆车,我们先要去看的是迎客松。走在山路上向四处望,好雄伟啊!周围浩瀚的云海,深吸一口气清凉舒爽和城市里污染的空气一点也不一样,真是一片世外桃源。突然爸爸说:“看!迎客松。”我抬头望去,只见一棵高大的松树,它的一枝粗壮的枝干,向前伸着,好像真的在迎接来黄山的客人。
看完迎客松,我们继续向光明顶前进,中途走过陡峭的一线天,狭窄的山路一次只能通过一个人,十分危险。经过了好久终于来到了光明顶,从山顶山往下望,我才发现黄山之美,果然名不虚传。奇松怪石、云海构成了黄山的美妙景色,我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美。
短短一天的行程结束了,黄山的美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我爱黄山!我以后还要去黄山玩。
【解析】
【分析】
【详解】
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我们要充分利用话题题作文选材自由的特点,写一个认为较容易写的内容。如“令人难忘的西湖”、“美丽的杭州”等。要叙事清楚,条理清晰,符合主题。
1.开头:开篇点题,引出所要描述的内容。
2.过程:写一处景物,就是写景文,在写景的时候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按照移步换景的顺序,动静结合,注意抒发自己游览时候的心理感受,心情变化等。
3.结尾:最后写自己的感受与收获,抒发感情。
4.还可用上积累的好词好句或加入一些修辞,使内容更生动。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