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单元强化练(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单元强化练(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09 15:39: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单元强化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阴霾(mái)  藤萝(téng)  交叉(cā) B.拥挤(yōng)  白桦(huà)  涉水(shè)
C.潇洒(xiāo) 绽放(zhàn) 朦胧(móng) D.谷穗(shuì) 炫耀(xuàn) 漫灭(màn)
2.下面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组是( )。
A.智慧 溪流 新泥 B.晕皱 移动 脚迹
C.凤蝶 锭透 雨润 D.洗净 抬头 曝着
3.对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白桦四周徜徉着/姗姗来迟的朝霞,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拟人)
B.突然一阵风,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比喻、拟人)
C.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流的水是绿的,阳光也是绿的。(比喻)
D.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反问、排比)
4.判断下面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在《繁星(一三一)》诗人从烟烟生辉的星星、香气馥郁的鲜花联想到大海,并用星星、鲜花这些美好的事物来衬托大海对自己的影响以及自己对大海的热爱。
B.艾青的诗歌《绿》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树木大地中的小草在春风的春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
C.诗歌描写了雨后小径上的景色,展现了雨后天地间一派清新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景色的喜爱以及对田野中特有气息的赞美。
D.“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于宁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这句话是英国的华兹华斯说的。
二、填空题
5.一音多字。
(1).yuán ( )圈 ( )来 公( ) ( )于 ( )旦
(2).wéi ( )护 ( )巾 ( )一 ( )抗 敢作敢( )
(3).yán ( )色 ( )谨 边( ) 屋( ) ( )究
6.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艾青说:“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_________________。”
(2).朱光潜在(千字文》中指出:诗和____________一样,生命全在_________________。
(3).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说:“诗是强烈感情的___________,它源于___________中回忆起来的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7.按要求写句子。
(1).在朦胧的寂静中玉立着这棵白桦。(调整语序,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鹅是高傲的动物。(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碰着大风大雨,或者北风呼呼叫的冬天,木板窗只好关起来。(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翻译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纳米技术将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深刻的变动。(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完成问题。
蜗牛的荣誉
很久以前,蜗牛长着一对翅膀,四只脚,一对触角,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舞着。在一次重大的飞行比赛中,蜗牛遥遥领先,(用 甩)下了所有的对手,夺得了冠军。于是,奖杯便授给了蜗牛。
蜗牛得了奖杯,得意(洋洋__扬扬)地飞舞着,叫喊着。这以后,它把奖杯时刻带在身边,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是飞行冠军,可是,这奖杯很大很重,蜗牛背上它,就只能在地上爬行了。晚上,蜗牛怕别人偷去奖杯,它就睡在奖杯里。 好心的朋友见蜗牛背着沉重的奖杯,艰难地爬行着,便劝它把奖杯放下来。蜗牛却把别人的好心当成恶意。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劝它了。天长日久,蜗牛和奖杯连在一起了。它再也不能飞行了,只能背着沉重的奖杯,在地上慢慢地爬行,由于它睡觉时头缩在奖杯里,现在只能勉强地从奖杯里(伸 申)出长着一对触角的头。
看,荣誉(竟 竞)成了蜗牛的负担。
8.划去括号内不正确的汉字。
9.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害怕( ) 困难( ) 重要( )
10.依照画线词语的格式,写出两个你最喜欢的词语。 ( ) ( )
11.我认为蜗牛错在下面的三个方面: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选正确的答案画“√”。
a、 得奖后不能总是惦记着奖杯。( )
b、 得奖后应该把奖杯放在别的地方,而不应该时刻背在身上。( )
c、 取得了成绩也不能骄傲,要不断努力,以争取更好的成绩。( )
美文赏析阁。
一只海鸠(jiū jiǔ)妈妈
坑坑洼洼的岩脊一侧栖息着成百上千只海鸠,我们蹑手蹑脚地企图靠近它们的领地,很快就被警惕性颇高的海鸠识破了。“呼啦啦”一声响,一大片海鸠飞了起来。
在岩石的边际有一只海鸠,它的喙(yuán huì)紧张地半张着,灰褐色的眼里充满了恐慌,绷紧的身体上一对翅膀已向外张开,摆出了随时准备飞离的架势。在一只拱起的翅膀下露出了一对移动着的黑色小爪子。这只海鸠妈妈面对着两个庞然大物步步逼近它们的巢穴,却不愿放弃自己的孩子。
我不禁产生了一种敬佩之情。我匍匐(pú fú pǔ fú)向前,手指离它只有3英寸距离了。它的整个身体都在颤抖,眼睛里流露出绝望的光。它扭头看向身后的悬崖,看得出内心激烈地挣扎着,只要轻轻一拍翅,就会有逃生的希望。我停下来,静待着它的行动,可很快它就将头扭回,用长长尖尖的喙与我对峙。
我伸出手,一个指头、两个指头、一只手,最后我用双手慢慢地捧住这个“伟大的母亲”。它那颤抖不停的身体在我轻柔的抚摸中逐渐地平息了下来。这种长期生活在海边悬岩上远离人类的野生鸟类,此刻竟能安详地在我的手中扭着它的脑袋放松地左右环顾了,只是它的翅膀依然紧紧地拢着,护着下面藏着的一个蛋和两只幼仔。
当我和同伴准备离去的时候,一大群海鸠在我们头顶的上空欢快地鸣叫着,仿佛在庆祝它们的转危为安。我默默地望着它们的身影,脑子里浮现出那只海鸠的样子。事实上,我们并没能俘获它,它已用强烈的母爱将我们俘虏了。
13.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蹑手蹑脚——__________
对峙——___________
15.请你用一句话概括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海鸠妈妈为什么不离开岩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海鸠妈妈开始的表现是_________,当“我”靠近它时,它______,最后________。海鸠妈妈出现这种变化是因为__________。
18.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①作者为什么没有“俘获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它已用强烈的母爱将我们俘虏了”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19.习作。
大自然是个无穷的宝库,人人都有一双眼睛,只要你是个有心人,就会从周围的动物、植物身上得到一些启示。请以“ 的启示”为题,将你在大自然中的发现写下来。
要求:描写一定要具体,语句要通顺。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2.C
【解析】

3.C
【解析】

4.A
【解析】

5. 圆 原 园 源 元 维 围 唯 违 为 颜 严 沿 檐 研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同音字。同音字就是现代汉语里语音相同但字形、字义不同的字。我们的识字不是孤立的,要做到字不离词,更要把它们放到具体的词语中来区别。
6. 理想的勇气 音乐 节奏 自然流露 宁静 情感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名人名言的识记,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填字)。
7. 这棵白桦玉立在朦胧的寂静中。 难道白鹅不是高傲的动物吗? 碰着大风大雨,或者北风呼呼叫的冬天,木板窗不得不关起来。 我最喜欢的顽皮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来的莲蓬。 纳米技术将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深刻的变化。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句型的变化,根据题干的要求,写出符合条件的句子即可。
(1)本句话中要调整句子的顺序,注意不要改变句子原有的含义。可以改变修饰词的地方即可。
(2)本题考查的是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陈述句变为反问句,首先注意反问成分的变换,有否定词改时去掉,没有否定词改时加上,然后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3)本题考查的是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肯定句转换为双重否定句的方法:①根据句子意思,选择恰当的双重否定词;②替换或删去原句中“要、得、都、应该、只好、一定、必须、肯定”等词语;③删去原句中“很、非常、十分、分外、更加”等表示程度深的词语;④检查改后的句子是否读得通顺。
(4)本题考查的是诗句的含义,注意结合诗歌原文的内容,写出本句话的含义即可,在本句诗中含义是我最喜欢的顽皮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来的莲蓬。
(5)本题考查的是修改病句,注意分析句子中的错误,在本句中错误是词语的搭配不当,深刻的变化。
8.应划去的字:用 扬扬 申 竞
9. 生怕 艰难 重大
10. 神采奕奕 怒气冲冲
11. 骄傲自满,四处炫耀。 担心奖杯被偷,贪慕虚荣。 不听劝告,把朋友的好心当作恶意。
12.C
【解析】
8.略
9.略
10.略
11.略
12.略
13.jiū huì pú fú
14. 形容放轻脚步走的样子。 对抗。
15.我们去看海鸟,被海鸠的母爱打动。
16.因为那里有它的孩子。
17. 紧张、恐慌 绝望 放松 它信任了“我”
18. 作者被它的母爱所感动。 对海鸠的母爱所打动,他开始尊敬它。
【解析】
【详解】
19.例文:
蝙蝠的启示
飞机是一个巨大而又神奇的现代发明物,但它给人类的不安全带来的可怕印象,也是令人深感恐惧。
飞机刚开始被发明出来在空中飞行时,只要出一点儿故障,就会导致机毁人亡。科学家们可没为这件事少操心。然后,让科学家们万万没想到的是,竟然会从一只小小的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才让飞机逐渐得以安全航行。
有一天,一位科学家捉了一只蝙蝠回来,想测试一下,它是靠什么器官在没有光线的夜间捕猎到飞蛾和昆虫。科学家先在一个漆黑的大箱子里系了许多铃铛,再把蝙蝠的眼睛给蒙上,把它放进箱子里面。半小时过去了,铃铛一点儿也没响。科学家又把它的耳朵和嘴巴给蒙上,这时的蝙蝠就像个疯子一样到处乱撞,铃铛不停地发出响声。这个实验结果可以判定,蝙蝠在夜间准确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耳朵和嘴巴。
这是为什么呢?后来经过多年的研究,谜底终于被揭开。原来蝙蝠的嘴巴能发出超声波,这种波动声,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但这种波动频率发出以后,如果前面有物体的话,就会被反弹回来,蝙蝠的耳朵听见后,就会转移“跑道”。
根据蝙蝠这个特性,这位科学家得到了启示。他们把飞机的结构改造了一下,利用这种超声波功能,让飞机在空中遇到障碍物后,就会自动改变路线。于是,飞机的安全系数才有了更好的保证。
可见,动物可真是人类的老师啊!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首先审准题意,找到写作的中心,明确题目要求和写作内容。
本题是半命题作文,要求学生围绕从大自然中获得的启示写一篇习作。题目限定了我们的启示必须是从大自然中得来的,注意审题,不要选择超出题目范围的题材。
所谓大自然的启示,就是在观察、体验自然的过程中受到的启发。可以是大自然给我们的警示,比如环境破坏,告诉我们要研究和掌握自然规律,按规律办事,和自然和谐相处。可以是在观察中体会了什么人生哲理,比如诗词中常有的托物言志,赞颂事物的某些品格。可以是人类从大自然中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
注意把观察的过程、思考的过程写具体,将大自然中事物的变化写详细,让启示有迹可循,使得到启示的过程更合理。
开头:由事物的现象导入,提出疑问。
正文:详细将事物的样子、运动变化描写具体,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展开联想,融入自己的思考过程。把探索的过程写具体,得出怎样的结论。
结尾:总结此次观察的收获,升华主旨,感叹大自然是个无穷的宝库,我们要虚心求教,善于思考,不断探索。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