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赢在中考]浙江中考科学二轮复习 易错点专项突破七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课件 26张PPT 学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赢在中考]浙江中考科学二轮复习 易错点专项突破七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课件 26张PPT 学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3-09 18:49:1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赢在中考] 浙江省中考科学二轮复习
易错点专项突破七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下列叙述不适合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水加热变成水蒸气,变化前后质量相等
B.要得到18g水,则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总质量一定为18g
C.1g硫与1g氧气化合生成2g二氧化硫
D.在置换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单质的质量不一定等于生成的单质质量
[解析] A、水加热变成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B、氢气燃烧生成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故要得到18g水,需要氢气和氧气的质量和一定是18g;C、根据硫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g硫与1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g二氧化硫,故C说法正确;D、质量守恒定律是参加反应和各物质的质量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和,故D说法正确,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答案]A
2、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解析] A、氯化钾和碳酸钠不能发生化学反应,因此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B、镁燃烧生成的氧化镁一部分扩散到空气中,因此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C、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因此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D
3、下列四个反应中生成物都是C,如果C的化学式为A2B3,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A. AB2+ B2= 2C B. AB2+ 2B2= 2C
C. 2AB2+ B2=2C D. 4AB + B2=2C
[解析]A、B、因为C的化学式为A2B3,2C中A的原子个数为4,B的原子个数为6,而反应前A的原子个数为1,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AB不符合题意;C、因为C 的化学式为A2B3,2C中A的原子个数为4,而反应前A的原子个数为2,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C不符合题意;D、因为C的化学因为C 的化学式为A2B3,2C中A的原子个数为4,B的原子个数为6,而反应前4AB+B2中A的原子个数为4,B的原子个数为6,故D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符合题意。
[答案]D
4、丁烷(X)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X+13O2=8CO+10H2O,则丁烷的化学式为( )
A. C5H10       B. C4H8           C. C4H10        D. C5H12
[解析]根据丁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X+13O2=8CO+10H2O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中所含元素的原子个数应为8/2=4个,O的原子个数应为8×2+10-13×2=0个,H的原子个数应为0×2/2=10个,故X的化学式为C4H10。
[答案]C
5、如图是某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变化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5:1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都发生了改变
D.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与数目都发生了改变
[解析] A、由各物质反应的微粒关系图可知,反应物为两种物质,生成物为一种物质,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A错误;B、由各物质反应的微粒关系图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2:1,故B错误;C、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没有发生改变,故C错误;D、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与数目都发生了改变,故D正确。
[答案]D
6、在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x=30%, 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9: 41
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等于生成的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解析]A、乙在反应前后质量没有改变,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A正确;B、根据反应后,甲乙丙丁的质量分数的和等于1,即19%+10%+41%+x=1,得x=30%。故B正确;C、反应生成甲的质量是2%,丙的质量是16%,甲现质量比1:8,故C不正确;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18%等于生成的甲2%和丙16%的质量之和,D正确。
[答案]C
7、如图是某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变化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是混合物,反应后是纯净物
B.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5:1
C.该反应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
D.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与数目都发生了改变
[解析]A、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是由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反应后也是由两种物质(生成物+剩余物)组成的混合物,错误;B、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2:1,错误;C、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但是无法判断是否有氧气参与,故无法判断是不羁氧化反应,错误;D、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各类和数目都发生了变化,正确。
[答案]D
8、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生成物都是氧化物 B. 反应前后有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C.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置换反应 D.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解析]由变化过程的微粒结构以及变化过程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3O2点燃2SO2+2H2O。A、上述反应可知,该反应中有H2O和SO2两种氧化物,正确;B、在反应过程中氧元素由0价变为-2价,硫由-2价变为+4价,氢元素化合价不变,正确;C、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不符合一换一特点,不正确;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正确。
[答案]C
9、将3g某物质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据此可推断该物质的组成元素( )
A.只含碳和氢两种元素 B.可能含氧元素
C.一定含氧元素 D.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11%
[解析] 解:8.8g二氧化碳中所含C元素的质量=8.8g×12/44×100%=2.4g;5.4g水中所含H元素的质量=5.4g×2/1×18×100%=0.6g;生成物8.8g二氧化碳和5.4g水所含C、H元素的质量和=2.4g+0.6g=3g,则3g可燃物中只含C、H两种元素,一定不含氧元素;可燃物中氢元素质量比=0.6g/3g×100%=20%。
[答案]A
10、在2A+3B=C+2D反应中,36gA与56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8gC和一定量的D,若C的化学式量为14,则C和D的化学式量之比为(   )
A. 7:1 B. 7:8 C. 7:16 D. 7:32
[解析]在2A+3B=C+2D反应中,36gA与56g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8gC和一定量的D,根据质量守恒可知,同时生成D的质量:36g+56g-28g=64g;
[答案]C
11、同学们在自制汽水中使用了柠檬酸,柠檬酸的结构式如图。下列关于柠檬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柠檬酸由多原子分子构成
B. 柠檬酸分子构成的柠檬酸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 柠檬酸分子含有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7个氧原子
D. 柠檬酸分子中含有的中子个数小于质子个数
[解析] 由柠檬酸的结构式图,一个柠檬酸分子含有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7个氧原子,其化学式为:C6H8O7;A.柠檬酸是由分子构成的,柠檬酸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正确;B.柠檬酸是由分子构成的,柠檬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正确;C.由微观示意图可知,一个柠檬酸分子含有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7个氧原子,故错误;D.氢原子中只有质子,没有中子,所以柠檬酸分子中含有的中子个数小于质子个数,故正确。
[答案]C
12、下列有关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守恒观:18g氢气和18g氧气反应生成36g水
B.微粒观: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分子
C.转化观:农家肥料的腐熟包括物质的缓慢氧化
D.元素观:组成高锰酸钾和锰酸钾的元素种类相同
[解析]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时才能完全反应,故18g氢气和18g氧气反应不能生成36g水,A错误;B.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分子,正确;C农家肥料的腐熟需要微生物发酵所以包括物质的缓慢氧化,正确;D. 高锰酸钾和锰酸钾都是由钾、锰、氧元素元素组成,组成高锰酸钾和锰酸钾的元素种类相同,正确。
[答案]A
13、有下列化学方程式:A+3B2=2C+2D,若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为7克,参加反应的B2的质量为24克,生成D的质量为9克,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则B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16 B.20 C.32 D.36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那么生成的C的质量=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参加反应的B2的质量-生成D的质量;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和生成的C的质量,列出比例式,即可计算出B的相对原子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的C的质量为:7g+24g-9g=22g;设B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根据化学方程式A+3B2=2C+2D中B2与C的质量关系有:6x/88=24g/22g,得x=16。
[答案] A
14、视黄醇对治疗夜盲症有重要的作用,化学式表示为:C20H30OX,相对分子质量286.下列有关视黄醇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视黄醇属于有机化合物B. 视黄醇的化学式中X=1
C. 视黄醇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8:1
D. 视黄醇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5.59%
[解析] A.由物质的化学式C20H30OX可知,这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正确;B.根据视黄醇的相对分子质量=(碳的相对原子质量×碳原子的个数)+(氢的相对原子质量×氢原子的个数)+(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氧原子的个数),故(12×20)+(1×30)+(16×x)=286,解得x=1,故正确;C.由物质的化学式C20H30OX可知,其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0):(1×30)=8:1,故正确;D.由物质的化学式C20H30O可知,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12×20+1×30+16×1)×100%≈10.5%,故错误。
[答案]D
15、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W、G、H、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物质 W G H P
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6 2 12
关于此反应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物质H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C.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中,G、P的质量比为4:5 D.待测值为13
[解析] 反应后H的质量不变;P的质量减小,是反应物,反应了20g,G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生成了25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W是反应物,反应了5g;A、物质H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正确;B、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正确;C、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中,G、P的质量比为:25g:20g=5:4.错误;D、待测值为:18+1+2+32-26-12-2=13,正确。
[答案]C
16、电解水的微观解释:
(1)水分子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成 和 。由此可以得出: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 ,原子 形成新物质的分子;
(2)电解水这个化学反应的反应类型是: 。
[解析] (1)水分子在通电条件下分解为氧原子和氢原子;每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每两个氢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大量的氢分子聚集成氢气.由此可以得出: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排列 组合形成新物质的分子;(2)电解水是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是分解反应;
[答案] (1)氢原子; 氧原子; 原子; 重新组合;(2)分解反应
17、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提出假设】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其总质量不变;
【实验验证】
实验I:称量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待反应结束后,将生成物全部收回再称量
实验II:将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有硫酸铜的锥形瓶中,并在锥形瓶口塞上橡皮塞,称量,然后设法将两种溶液接触,过一会再称量.数据见表:
编号 实验I 实验II
反应前/g 4.8 118.4
反应后/g 8.0 118.4
(1)在实验I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Mg+O2点燃2MgO;反应后的质量 (“>”“<”或“=”)反应前质量;
(2)实验II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3)这三个实验中,实验II正确反映了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请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解释 反应前后质量相等的原因 ;
(4)实验I未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说说你对该实验的改进思路: 。
[解析] 【提出假设】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其总质量不变;【实验验证】
(1)在实验I中,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Mg+O2点燃2MgO;,反应后的质量比反应前明显增加,是因为空气中的氧气参加了反应;(2)实验II中,锌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氢气逸散到装置外,因此出现的现象是产生大量气泡,天平指针向右偏转;(3)这两个实验中,实验II正确反映了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反应前后质量相等的原因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原子质量不变;(4)实验I、II不能正确反映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改进思路是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
[答案] 【提出假设】不变;【实验验证】(1)2Mg+O2点燃2MgO;>;(2)产生大量气泡,天平指针向右偏转;(3)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原子质量不变;(4)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
18、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取12g石灰石样品开展实验探究,并精确地记录了实验过程中放出气体和加入稀盐酸的质量,所得数据如图所示。(该石灰石样品中所含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
(1)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保留到0.1)
(2)该实验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_____。
[解析](1)由图可知,二氧化碳气体质量4.4g;碳酸钙质量为x。根据化学方程式CaCO3+2HCl
=CaCl2+H2O+CO2↑中CaCO3与CO2质量关系有100/x=44/4.4g 得X=10g;碳酸钙质量分数
CaCO3%=10g/12g×100%=83.3% (2)石灰石样品和盐酸反应,所含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样品中的碳酸钙质量分数反应,样品质量减少,碳酸钙反应完全,剩余的杂质质量不发生变化,故选D。
[答案](1)83.3% (2)D
19、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根据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原理测定水的组成.请你一起对此展开探究 (提示:H2+CuO△Cu+H2O)
【设计方案】甲同学利用如图装置及药品进行实验(操作规范).洗气瓶B中浓硫酸的作用为 ;
【实验探究】当玻璃管中固体由黑色转变为红色时,实验测得:
①装置C的玻璃管和其中固体的总质量在反应后减少了1.6g;
②装置D的干燥管和其中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后增加了1.82g,用此数据算得水中H、O元素的质量比为 ,而由水的化学式算得H、O元素的质量比为 ;
【分析交流】针对上述实验结果与理论值有偏差,乙同学认为:该装置存在缺陷,此观点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你对此改进的方法是  (假设生成的水完全被D中碱石灰吸收,装置内空气中的水蒸气、CO2忽略不计).小组同学用改进后的装置重新实验得到了正确结果。
[解析] 【设计方案】洗气瓶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水,所以洗气瓶B中浓硫酸的作用为:干燥氢气;
【实验探究】通过题中的数据,计算得出水中氧元素的质量是1.6g,氢元素的质量是1.82g-1.6g=0.22g,所以水中H、O元素的质量比为:0.22g:1.6g=11:80,由水的化学式算得H、O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1:8;
【分析交流】因为空气中的水、二氧化碳进入了干燥管,影响了结果,所以应该在D装置后面再连接一个干燥管,这样能够防止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进入D中。
[答案] [设计方案]干燥氢气;[实验探究]11:80; 1:8;[分析交流]在D装置后,再连接一个盛碱石灰的干燥管,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CO2加入D装置。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赢在中考] 浙江省中考科学二轮复习
易错点专项突破七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下列叙述不适合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水加热变成水蒸气,变化前后质量相等
B.要得到18g水,则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总质量一定为18g
C.1g硫与1g氧气化合生成2g二氧化硫
D.在置换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单质的质量不一定等于生成的单质质量
2、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3、下列四个反应中生成物都是C,如果C的化学式为A2B3,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A. AB2+ B2= 2C B. AB2+ 2B2= 2C
C. 2AB2+ B2=2C D. 4AB + B2=2C
4、丁烷(X)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X+13O2=8CO+10H2O,则丁烷的化学式为( )
A. C5H10       B. C4H8           C. C4H10        D. C5H12
5、如图是某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变化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5:1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都发生了改变
D.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与数目都发生了改变
6、在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x=30%, 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9: 41
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等于生成的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7、如图是某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变化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是混合物,反应后是纯净物
B.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5:1
C.该反应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
D.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与数目都发生了改变
(第7题图)
8、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生成物都是氧化物
B. 反应前后有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C.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置换反应
D.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第8题图)
9、将3g某物质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据此可推断该物质的组成元素( )
A.只含碳和氢两种元素 B.可能含氧元素
C.一定含氧元素 D.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11%
10、在2A+3B=C+2D反应中,36gA与56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8gC和一定量的D,若C的化学式量为14,则C和D的化学式量之比为(   )
A. 7:1 B. 7:8 C. 7:16 D. 7:32
11、同学们在自制汽水中使用了柠檬酸,柠檬酸的结构式如图。下列关于柠檬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柠檬酸由多原子分子构成
B. 柠檬酸分子构成的柠檬酸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 柠檬酸分子含有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7个氧原子
D. 柠檬酸分子中含有的中子个数小于质子个数
12、下列有关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守恒观:18g氢气和18g氧气反应生成36g水
B.微粒观: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分子
C.转化观:农家肥料的腐熟包括物质的缓慢氧化
D.元素观:组成高锰酸钾和锰酸钾的元素种类相同
13、有下列化学方程式:A+3B2=2C+2D,若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为7克,参加反应的B2的质量为24克,生成D的质量为9克,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则B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16 B.20 C.32 D.36
14、视黄醇对治疗夜盲症有重要的作用,化学式表示为:C20H30OX,相对分子质量286.下列有关视黄醇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视黄醇属于有机化合物
B. 视黄醇的化学式中X=1
C. 视黄醇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8:1
D. 视黄醇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5.59%
15、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W、G、H、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物质 W G H P
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6 2 12
关于此反应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物质H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C.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中,G、P的质量比为4:5
D.待测值为13
16、电解水的微观解释:
(1)水分子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成 和 。由此可以得出: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 ,原子 形成新物质的分子;
(2)电解水这个化学反应的反应类型是: 。
17、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提出假设】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其总质量不变;
【实验验证】
实验I:称量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待反应结束后,将生成物全部收回再称量
实验II:将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有硫酸铜的锥形瓶中,并在锥形瓶口塞上橡皮塞,称量,然后设法将两种溶液接触,过一会再称量.数据见表:
编号 实验I 实验II
反应前/g 4.8 118.4
反应后/g 8.0 118.4
(1)在实验I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Mg+O2点燃2MgO;反应后的质量 (“>”“<”或“=”)反应前质量;
(2)实验II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3)这三个实验中,实验II正确反映了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请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解释 反应前后质量相等的原因 ;
(4)实验I未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说说你对该实验的改进思路: 。
18、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取12g石灰石样品开展实验探究,并精确地记录了实验过程中放出气体和加入稀盐酸的质量,所得数据如图所示。(该石灰石样品中所含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
(1)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保留到0.1)
(2)该实验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_____。
19、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根据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原理测定水的组成.请你一起对此展开探究 (提示:H2+CuO△Cu+H2O)
【设计方案】甲同学利用如图装置及药品进行实验(操作规范).洗气瓶B中浓硫酸的作用为 ;
【实验探究】当玻璃管中固体由黑色转变为红色时,实验测得:
①装置C的玻璃管和其中固体的总质量在反应后减少了1.6g;
②装置D的干燥管和其中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后增加了1.82g,用此数据算得水中H、O元素的质量比为 ,而由水的化学式算得H、O元素的质量比为 ;
【分析交流】针对上述实验结果与理论值有偏差,乙同学认为:该装置存在缺陷,此观点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你对此改进的方法是  (假设生成的水完全被D中碱石灰吸收,装置内空气中的水蒸气、CO2忽略不计).小组同学用改进后的装置重新实验得到了正确结果。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赢在中考] 浙江省中考科学二轮复习
易错点专项突破七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〇易错点一 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典例剖析
某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1)如图甲,小柯将烧杯放在天平左盘,使天平重新平衡。然后取下烧杯把铁钉放入试管中,一段时间后,再把烧杯放回天平左盘,最后天平是否平衡?____________。反应后试管内溶液的质量____(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2)如图乙,小妍将烧杯放在天平左盘,使天平重新平衡。然后倾斜烧杯使盐酸与石灰石粉末混合,一段时间后再把烧杯放回天平左盘,发现天平不再平衡。其原因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小柯对该实验装置进行改进,把烧杯换成锥形瓶(如图丙,装置气密性良好)。你认为 能否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并阐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易错剖析] 虽然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没有逸出,但若忽略了气球变大受到浮力增大,从而影响到天平的测量结果,这样易出现(3)错误答案:能,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没有逸出。
[易错防范] 探究质量守恒定律不仅要分析生成物是否逸出。还应分析其他对实验可能造成干扰的因素。
[正确答案] (1)平衡 减少 (2)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 (3)不能,因为气球变大后,受到空气的浮力增大,导致天平称量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时出现读数偏小现象。
⊙易错突破
1、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2、如图所示是通过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用红热的玻璃管引燃红磷,实验现象是:红磷燃烧,产生 ,放出大量热。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中气球的作用除了使装置密闭之外,还可以防止 ;红磷点燃前后,天平始终保持平衡,说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______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实验时若取用红磷的量不足,对实验的结果______(选填“有”或“没有” )影响。
(突破第2题图) (突破第3题图)
3、某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
(1)小明发现燃烧产物的质量大于反应物镁条的质量,认为这个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你 (“同意”或“不同意”)小明的观点,因为 。
(2)小红按右图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 却发现产物中还有少量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②镁能与氮气剧烈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Mg3N2)固体;③氮化镁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〇易错点二 质量守恒定律的宏观与微观解释
⊙典例剖析
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后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B.生成物均为氧化物
C.反应后分子总数减少
D.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2
[易错剖析] 根据此反应微观示意图,可知化学方程式为2H2S+3O2点燃2SO2+
2H2O;硫元素在H2S中的化合价-2价,生成物中硫的化合价变为+4价,升高了;生成物SO2和H2O都是氧化物;反应后分子总数减少,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2:3。解题时如果只是根据模型数出反应前后微粒数目,而不考虑其中过量问题,容易出现B 或C 的错误答案。
[易错防范] 根据微观示意图分析化学反应过程,需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删除过量的微粒,再进行分析,这是解题的防错的关键 。
[正确答案]D
⊙易错突破
1、下列叙述不适合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水加热变成水蒸气,变化前后质量相等
B.要得到18g水,则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总质量一定为18g
C.1g硫与1g氧气化合生成2g二氧化硫
D.在置换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单质的质量不一定等于生成的单质质量
2、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
B.该反应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的质量比为7:22
3、如图是氢气和氧气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模拟,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A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
(2)此变化的微观实质是:点燃条件下,氢分子分解成氢原子,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 。
〇易错点三 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探究反应物和生成物
⊙典例剖析
蔗糖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某兴趣小组对“蔗糖的组成”进行了探究。
【作出猜想】小组同学认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葡萄糖和氧气,葡萄糖进一步转化为蔗糖,故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实验探究】
方案一:小明将蔗糖在氧气中燃烧,检验生成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得出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
种元素组成的”。
小刚认为该方案不合理,只能说明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理由是 ;
方案二:小刚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然后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给蔗糖加强热。
(1)观察到 出现,说明蔗糖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2)观察到硬质玻璃管中残留有黑色固体,他猜测该黑色固体是单质碳,并继续利用如图所示装置, 另选试剂进行了验证单质碳的实验.实验过程和现象如表:
[实验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拓展交流](3)实验开始先通入一会儿氢气的原因是: 。
[易错剖析] 为了检验玻璃管内的固体是否为单质碳,需要完全燃烧并把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检验。若错误认为排出玻璃管内气体便于检验,没有分析可能是没有氧气导致碳不能燃烧,则不能检验出固体成分,错误答案主要是(2)往硬质玻璃管中通入氮气等,(3)使装置中气体全部被吸收便于检验等。
[易错防范] 实验操作步骤及操作目的需在具体的实验背景下思考问题,相同的操作步骤,目的不一定是相同的。
[正确答案] (1)干冷小烧杯内壁出现水雾(2)往硬质玻璃管中通入氧气 (3)排净装置中的空气,排除空气中水蒸气和氧气对检验蔗糖中氢、氧元素造成干扰。
⊙易错突破
1、医用消毒酒精为75%的乙醇溶液,化工生产中可用A(主要成分化学式C8H18)作原料,经以下流程制取乙醇。
(1)步骤①的转化属于 (选填“化学”或“物理”)变化。
(2)步骤②是乙烯和含两种元素的化合物B发生化合反应,则B中所含元素是 。
2、蜡烛(主要成分C、H、O元素)在密闭容器中熄灭的原因是什么?燃烧产物是什么?小敏认为蜡烛熄灭的是燃烧消耗完了容器内的氧气,并对燃烧产生猜想:
①燃烧的产物可能有CO2。 ②燃烧的产物可能有H2O。 除了上述猜想,你的猜想:
燃烧的产物可能有 。
实验一:在密闭容器中点燃蜡烛至熄灭,抽取10mL密闭容器中的气体,注人到试管中的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始终没有变浑浊。从实验的科学性考虑,下一步是 (选填字母)。
A.直接得到燃烧产物中没有CO2的结论
B.再多抽取一些气体注入到试管中的石灰水中
C.增加饱和澄清石灰水的质量
实验二: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多功能传感器进行有关量的测量,装置如图所示。实验结束后,铝板表面有黑色固体颗粒,同时传感器采得实验前后的有关数据如表所示:
由实验及结果分析,密闭容器内蜡烛熄灭的原因是 ;蜡烛燃烧生成的产物是 。
〇易错点四 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计算
⊙典例剖析
将苯(C6H6)和氧气置于一个完全密闭的容器中引燃,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X。已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m等于4.0
B.X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
C.X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D.生成物中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3:2
[易错剖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m=3.9g+9.6g-6.6g-2.7g=4.2g;苯中C质量:3.9g×72/78=3.6g;H质量:3.9g-3.6g=0.3g;CO2中C质量:6.6g×12/44=1.8g;O质量:6.6g-1.8g=4.8g;水中H质量:7g×2/18=0.3g;O质量:2.7g-0.3g=2.4g;推出生成物X中C质量:3.6g-1.8g=1.8g;O质量:9.6g-4.8g=2.4g;生成物X中C与O的个数比为1.8g/12:2.4g/16=1:1;X是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6H6+6O2点燃3CO2+3CO+3H2O。
[易错防范] 有机物在空气中燃烧产物分析的关键是分析是否有一氧化碳生成。
[正确答案]B
⊙易错突破
1、图中能正确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固体受热过程中各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是( )
2、碳酸氢钠是面点膨松剂的主要成分之一,小芳同学研究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中NaHCO3与CO2之间关系。
(1)理论计算:1.26gNaHCO3粉末与足量稀硫酸反应,求生成CO2的质量。
(2)实验分析: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向盛有足量稀硫酸的锥形瓶中加入1.26gNaHCO3粉末,完全反应至不再产生气泡。称取反应前后质量如表,发现反应前后质量变化值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理论值,原因可能是 。
21清风明月(共26张PPT)
[2022 赢在中考]浙江中考科学二轮复习
易错点专项突破七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易错点突破七
〇易错点一 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典例剖析
某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1)如图甲,小柯将烧杯放在天平左盘,使天平重新平衡。然后取下烧杯把铁钉放入试管中,一段时间后,再把烧杯放回天平左盘,最后天平是否平衡?____________。
反应后试管内溶液的质量____(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易错点突破七
(2)如图乙,小妍将烧杯放在天平左盘,使天平重新平衡。然后倾斜烧杯使盐酸与石灰石粉末混合,一段时间后再把烧杯放回天平左盘,发现天平不再平衡。其原因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小柯对该实验装置进行改进,把烧杯换成锥形瓶(如图丙,装置气密性良好)。你认为 能否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并阐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易错剖析]

[易错防范]

[正确答案]
易错点突破七
虽然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没有逸出,但若忽略了气球变大受到浮力增大,从而影响到天平的测量结果,这样容易出现(3)的错误答案:能,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没有逸出。
探究质量守恒定律不仅要分析生成物是否逸出。还应分析其他对实验可能造成干扰的因素。
(1)平衡 减少 (2)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3)不能,因为气球变大后,受到空气的浮力增大,导致天平称量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时出现读数偏小现象。
⊙易错突破
易错点突破七
1、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C
易错点突破七
⊙易错突破
2、如图所示是通过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用红热的玻璃管引燃红磷,实验现象是:红磷燃烧,产生 ,放出大量热。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中气球的作用除了使装置密闭之外,还可以防止 ;红磷点燃前后,天平始终保持平衡,说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______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实验时若取用红磷的量不足,对实验的
结果______(选填“有”或“没有” )影响。
大量白烟
4P+5O2点燃2P2O5
气体膨胀冲开瓶塞
等于
没有
易错点突破七
⊙易错突破
3、某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
(1)小明发现燃烧产物的质量大于反应物镁条的质量,认为这个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你 (“同意”或“不同意”)小明的观点,因为 。
(2)小红按右图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
却发现产物中还有少量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②镁能与氮气剧烈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Mg3N2)固体;③氮化镁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不同意
镁燃烧是镁与空气中氧气等的反应。
【做出猜想】黄色固体是Mg3N2
【实验探究】请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反思与交流】
(3)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MgO的质量却大于Mg3N2。请给出合理的解释 。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取少量黄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并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试管中有气体产生,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证明猜想正确。
O2比N2化学性质活泼(合理即可)
〇易错点二 质量守恒定律的宏观与微观解释
⊙典例剖析
易错点突破七
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后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B.生成物均为氧化物
C.反应后分子总数减少
D.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2
[易错剖析]

[易错防范]

[正确答案]
易错点突破七
根据此反应微观示意图,可知化学方程式为2H2S+3O2点燃2SO2+
2H2O;硫元素在H2S中的化合价-2价,生成物中硫的化合价变为+4价,升高了;生成物SO2和H2O都是氧化物;反应后分子总数减少,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2:3。解题时如果只是根据模型数出反应前后微粒数目,而不考虑其中过量问题,容易出现B 或C 的错误答案。
根据微观示意图分析化学反应过程,需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删除过量的微粒,再进行分析,这是解题的防错的关键 。
D
⊙易错突破
易错点突破七
1、下列叙述不适合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水加热变成水蒸气,变化前后质量相等
B.要得到18g水,则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总质量一定为18g
C.1g硫与1g氧气化合生成2g二氧化硫
D.在置换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单质的质量不一定等于生成的单质质量
A
易错点突破七
⊙易错突破
2、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
B.该反应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的质量比为7:22
C
易错点突破七
⊙易错突破
3、如图是氢气和氧气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模拟,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A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
(2)此变化的微观实质是:在点燃条件下,氢分子分解成氢原子,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 。
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而成新的分子(水分子)。
易错点突破七
〇易错点三 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探究反应物和生成物
⊙典例剖析
蔗糖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某兴趣小组对“蔗糖的组成”进行了探究。
【作出猜想】小组同学认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葡萄糖和氧气,葡萄糖进一步转化为蔗糖,故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实验探究】
方案一:小明将蔗糖在氧气中燃烧,检验生成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得出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小刚认为该方案不合理,只能说明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理由是 ;
方案二:小刚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然后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给蔗糖加强热。
易错点突破七
(1)观察到 出现,说明蔗糖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2)观察到硬质玻璃管中残留有黑色固体,他猜测该黑色固体是单质碳,并继续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另选试剂进行了验证单质碳的实验.实验过程和现象如表:
[实验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拓展交流](3)实验开始先通入一会儿氢气的原因是: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①在小烧杯中加入澄清石灰水; ② ,点燃酒精灯。 硬质玻璃管中的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易错点突破七
[易错剖析]

[易错防范]

[正确答案]
易错点突破七
为了检验玻璃管内的固体是否为单质碳,需要完全燃烧并把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检验。若错误认为排出玻璃管内气体便于检验,没有分析可能是没有氧气导致碳不能燃烧,则不能检验出固体成分,错误答案主要是(2)往硬质玻璃管中通入氮气等,(3)使装置中气体全部被吸收便于检验等。
实验操作步骤及操作目的需在具体的实验背景下思考问题,相同的操作步骤,目的不一定是相同的。
(1)干冷小烧杯内壁出现水雾(2)往硬质玻璃管中通入氧气 (3)排净装置中的空气,排除空气中水蒸气和氧气对检验蔗糖中氢、氧元素造成干扰。
易错点突破七
⊙易错突破
1、医用消毒酒精为75%的乙醇溶液,化工生产中可用A(主要成分化学式C8H18)作原料,经以下流程制取乙醇。
(1)步骤①的转化属于 (选填“化学”或“物理”)变化。
(2)步骤②是乙烯和含两种元素的化合物B发生化合反应,则B中所含元素是 。
化学
氢元素和氧元素
易错点突破七
⊙易错突破
2、蜡烛(主要成分C、H、O元素)在密闭容器中熄灭的原因是什么?燃烧产物是什么?小敏认为蜡烛熄灭的是燃烧消耗完了容器内的氧气,并对燃烧产生猜想:
①燃烧的产物可能有CO2。
②燃烧的产物可能有H2O。
除了上述猜想,你的猜想:
燃烧的产物可能有 。
C或CO或C、CO2、H2O和CO甲种物质的任意组合
实验一:在密闭容器中点燃蜡烛至熄灭,抽取10mL密闭容器中的气体,注人到试管中的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始终没有变浑浊。从实验的科学性考虑,下一步是 (选填字母)。
A.直接得到燃烧产物中没有CO2的结论
B.再多抽取一些气体注入到试管中的石灰水中
C.增加饱和澄清石灰水的质量
B
实验二: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多功能传感器进行有关量的测量,装置如图所示。实验结束后,铝板表面有黑色固体颗粒,同时传感器采得实验前后的有关数据如表所示:
由实验及结果分析,密闭容器内蜡烛熄灭的原因是 ;蜡烛燃烧生成的产物是 。
氧气含量下降,二氧化碳含量上升
C、CO2、H2O和CO
易错点突破七
〇易错点四 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计算
⊙典例剖析
将苯(C6H6)和氧气置于一个完全密闭的容器中引燃,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X。已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m等于4.0
B.X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
C.X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D.生成物中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3:2
[易错剖析]

[易错防范]
[正确答案]
易错点突破七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m=3.9g+9.6g-6.6g-2.7g=4.2g;苯中C质量:3.9g×72/78=3.6g;H质量:3.9g-3.6g=0.3g;CO2中C质量:6.6g×
12/44=1.8g;O质量:6.6g-1.8g=4.8g;水中H质量:7g×2/18=0.3g;O质量:2.7g-0.3g=2.4g;推出生成物X中C质量:3.6g-1.8g=1.8g;O质量:9.6g-4.8g=2.4g;生成物X中C与O的个数比为1.8g/12:2.4g/16=1:1;X是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6H6+6O2点燃3CO2+3CO+3H2O。
有机物在空气中燃烧产物分析的关键是分析是否有一氧化碳生成。
B
易错点突破七
⊙易错突破
1、图中能正确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固体受热过程中各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是( )
C
易错点突破七
⊙易错突破
2、碳酸氢钠是面点膨松剂的主要成分之一,小芳同学研究2NaHCO3+H2SO4
=Na2SO4+2H2O+2CO2↑中NaHCO3与CO2之间关系。
(1)理论计算:1.26gNaHCO3粉末与足量稀硫酸反应,求生成CO2的质量。
(2)实验分析: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向盛有足量稀硫酸的锥形瓶中加入1.26gNaHCO3粉末,完全反应至不再产生气泡。称取反应前后质量如表,发现反应前后质量变化值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理论值,原因可能是 。
0.66g
小于
生成的二氧化碳有部分溶解在反应后的溶液中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