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2月开学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2月开学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09 12:44: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1—2022学年度下学期
开学考试高二学年语文学科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共5页 )
1、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10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五四运动让广大青年走上了救亡图存的历史舞台,运动中热血青年抵制巴黎和会、捍卫国家主权,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兴亡紧密结合,坚定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与党同行,与人民同行,推动当代中国发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变化。当前,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新时代青年逐渐成为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他们的价值追求直接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前途。随着中国的繁荣发展和在国际上影响力的不断上升,一些国外敌对势力不断在我国周边桃起事端。新时代青年要以极大的爱国热情,坚定爱国情怀,坚守人民立场,把爱国报国的热血斗志投入到祖国高质量发展的伟大事业中去,用实际行动推动国家和平发展。
作为新时代的奋斗者,广大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时代青年的人生黄金时期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完全吻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行百里者半九十。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越要动员广大青年为之奋斗。”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新时代青年要发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勇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上下求索、开拓进取,树立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超越前人的雄心壮志,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建功立业于新时代。
(摘编自刘慧、魏华《爱国是青春的底色》,《光明日报》2019年5月4日)
材料二: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青年,把青年看作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把青年工作视为极其重要的工作,以满腔热情关注青年,鼓舞青年,领导青年从胜利走向胜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寄语青年:“青年最富有朝气, 最富有梦想,是未来的领导者和建设者。”“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立大志。“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立大志就是要有远大理想。志存高远才能激发奋发前进的潜力,催生无坚不摧的动力,把人生道路越走越宽。广大青年要以老一辈革命家为榜样,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与人民共命运,把个人理想与人民利益紧密结合,在想人民所想、为人民造福中确立和升华理想;与时代同步伐,充分认识到当代青年具体使命任务的变化,把小我融入兴国,强国的大我之中,更好实现人生价值。
明大德。“人而无德,行之不远。”德是为人之本,人无德不立,没有良好的品德修为,打不牢修身立德的根基,在人生道路上就无法走正、难以走远。青年要加强正确的道德认知,在道德认识和道德认同上下功夫,增强道德思维和道德敬畏,明辩是非,不人云亦云:增强自觉的道德养成,在道德学习上下功夫,恪守正道,严守规矩,把提升道德修养作为人生必修课,在日常生活中涵养良好道德操守,推动自身道德素质不断提高;强化积极的道德实践,在道德行动上下功夫,把道德的力量运用到创造美好生活上,弘扬道德新风尚。传递文明正能量,促使道德建设蔚然成风。
成大才。“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伟大事业必须要由人才来实现,因人才方能不断壮大。当今,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对青年能力素质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青年要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努力掌握科学知识、锤炼过硬本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断提升认识水平,拓宽认知视野,以准确的判断力把握时代脉搏,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走在时代前列: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保持对新事物的敏锐,学会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善于把握历史和社会的发展方向,善于把握社会生活的主流和支流、现象和本质。
担大任。“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广大青年决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场接力跑中跑出更好成绩,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就要勇立时代潮头,将奋斗作为基本的人生态度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路径,在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的每一件小事中展现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就要争做时代先锋,把不计个人得失作为价值追求,在持续,忘我的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每一次付出中焕发出青春最绚丽的光彩;就要开拓时代功业,把爱岗敬业作为基本的工作作风和职业操守,在守住工作底线,突破自我局限,追求事业极限的每一项任务中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着的新奇迹。
(节选自秦龙、吉瑞霞《百年大党与大国青年》,《光明日报》2021年5月4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100年前五四运动是救亡图存,今天的青年则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二者表现不同,但本质上都是爱国报国行为。
B.爱国是青春的底色,对于青年来说,如果不能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利益、人民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就不能很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C.广大青年要担负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就必须努力发扬勇立潮头的奋斗精神、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和履职尽责的敬业精神。
D.两则材料都为鼓舞广大青年而作,都明确提出青年要努力掌握科学知识,锤炼过硬本领。在人生黄金时期为民族复兴做贡献。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激发新时代青年的爱国热情,培养他们坚定的爱国情怀,是避免国外敌对势力向我国挑起事端的有力举措。
B.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是未来的领导者和建设者,因为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青年工作。
C.德是为人之本,只要青年有正确的道德认知,其自身道德素质就会不断提高,全社会道德建设便蔚然成风。
D.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这四条要求有着严密的内在逻辑关系,层层推进,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3.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2分)
A.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武 《日知录·正始》)
B.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C.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D.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 《病起书怀》)
4.两则材料论证的侧重点有何不同?(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结合材料,谈一谈当下青年应如何践行五四精神。(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
狂人日记
鲁迅

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
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
我怕得有理。

今天全没月光,我知道不妙。早上小心出门,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还有七八个人,交头接耳的议论我。其中最凶的一个人,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跟,晓得他们布置,都已妥当了。
我可不怕,仍旧走我的路。前面一伙小孩子,也在那里议论我:眼色也同赵贵翁一样,脸色也都铁青。我想我同小孩子有什么仇,他也这样。忍不住大声说,“你告诉我!”他们可就跑了。我想:我同赵贵翁有什么仇,同路上的人又有什么仇:只有廿年以前,把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薄子,踹了一脚,古久先生很不高兴。赵贵翁虽然不认识他,一定也听到风声,代抱不平:约定路上的人,同我作冤对。但是小孩子呢?那时候,他们还没有出世,何以今天也睁着怪眼睛,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这真教我怕,教我纳罕而且伤心。
我明白了。这是他们娘老子教的!

晚上总是睡不着。凡事须得研究,才会明白。
他们——也有给知县打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他们那时候的脸色,全没有昨天这么怕,也没有这么凶。
前几天,狼子村的佃户来告荒,对我大哥说,他们村里的一个大恶人,给大家打死了;几个人便挖出他的心肝来,用油煎炒了吃,可以壮壮胆子。我插了一句嘴,佃户和大哥便都看我几眼。今天才晓得他们的眼光,全同外面的那伙人一模一样。
想起来,我从顶上直冷到脚跟。
他们会吃人,就未必不会吃我。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至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我也是人,他们想要吃我了!

果然!我大哥引了一个老头子,慢慢走来;他满眼凶光,怕我看出,只是低头向着地,从眼镜横边暗暗看我。大哥说,“今天你仿佛很好。”我说,“是的。”大哥说,“今天请何先生来,给你诊一诊。”我说,“可以!”其实我岂不知道这老头子是刽子手扮的!无非借了看脉这名目,揣一揣肥瘠;因这功劳,也分一片肉吃。老头子坐着,闭了眼睛,摸了好一会,呆了好一会:便张开他鬼眼睛说,“不要乱想。静静的养几天,就好了。”
不要乱想,静静的养!养肥了,他们是自然可以多吃;我有什么好处,怎么会“好了”?他们这群人,又想吃人,又是鬼鬼祟祟,想法子遮掩,不敢直接下手,真要令我笑死。我忍不住,便放声大笑起来,十分快活。自己晓得这笑声里面,有的是义勇和正气。老头子和大哥,都失了色,被我这勇气正气镇压住了。
老头子跨出门,走不多远,便低声对大哥说道,“赶紧吃罢!”大哥点点头。原来也有你!这一件大发现,虽似意外,也在意中:合伙吃我的人,便是我的哥哥!

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赵家的狗又叫起来了。
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

大清早,去寻我大哥:他立在堂门外看天,我便走到他背后,拦住门,格外和气的对他说,
“大哥,我有话告诉你。”
“你说就是,”他赶紧回过脸来,点点头。
“他们要吃我,你一个人,原也无法可想:然而又何必去入伙。吃人的人,什么事做不出;他们会吃我,也会吃你,一伙里面,也会自吃。但只要转一步,只要立刻改了,也就是人人太平。虽然从来如此,我们今天也可以格外要好,说是不能!大哥,我相信你能说,前天佃户要减租,你说过不能。”
当初,他还只是冷笑,随后眼光便凶狠起来,一到说破他们的隐情,那就满脸都变成青色了。大门外立着一伙人,赵贵翁和他的狗,也在里面,都探头探脑的挨进来。有的是看不出面貌,似乎用布蒙着;有的是仍旧青面獠牙,抿着嘴笑。我认识他们是一伙,都是吃人的人。可是也晓得他们心思很不一样,一种是以为从来如此,应该吃的:一种是知道不该吃,可是仍然要吃,又怕别人说破他,所以听了我的话,越发气愤不过,可是抿着嘴冷笑。
这时候,大哥也忽然显出凶相,高声喝道,“都出去!疯子有什么好看!”
这时候,我又懂得一件他们的巧妙了。他们岂但不肯改,而且早已布置:预备下一个疯子的名目罩上我。将来吃了,不但太平无事,怕还会有人见情。佃户说的大家吃了一个恶人,正是这方法。这是他们的老谱!
陈老五也气愤愤的直走进来。如何按得住我的口,我偏要对这伙人说,“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

四千年来时时吃人的地方,今天才明白,我也在其中混了多年。现在也轮到我自己,……
有了四千年吃人履历的我,当初虽然不知道,现在明白,难见真的人!

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
救救孩子……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通过“古久先生”和“陈年流水薄子”的形象暗示意义,将矛头直接指向了保守的封建传统文化。
B.“狂人”从写满“仁义道德”的历史的“字缝里”看出“吃人”两个字,是他对封建礼教的实质所做的历史概括。
C.小说善于运用变态的心理、荒诞的逻辑和虚妄的幻觉等准确描写和刻画“狂人”害怕“被吃”的独特心理状态。
D.结尾“狂人”喊出“救救孩子”几个字,只是因为现实中的孩子都参与了“吃人”,“狂人”为此感到格外绝望。
7.小说中“狂人”的“狂”表现在哪两个方面?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是一篇日记体小说,以“日记”的方式写小说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4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9~10题。
壮士心
臧克家
江庵的夜和着青灯残了,
壮士的梦正灿烂地开花,
枕着一卷兵书,一支剑,
灯光开出了一头白发。
突然睁大了眼睛,战鼓在催他,
(深夜里木鱼一声又一声)
跨出门来,星斗恰似当年,
铁衣上响着塞北的朔风。
前面分明是万马奔腾,
他举起剑来嘶喊了一声,
从此不见壮士归来,
门前的江潮夜夜澎湃。
注:这首诗作于1934年1月11日,正值抗日战争爆发前夕,社会正处于日军践踏华北,窥视中原的危急关头。
9.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诗写一位壮士寄寓于江边的一个寺庵,从淹留中奋起,决然上马杀敌的故事,壮士就是爱国志士的缩影。
B.“枕着一卷兵书,一支剑”,主要突出壮士的孤独:“灯光开出了一头白发”,说尽岁月的蹉跎和英雄迟暮的感慨。
C.“星斗恰似当年”一句,涵盖了很大的时间跨度,包容了丰富的故事,可以想见壮士当年的英勇无畏与艰辛。
D.壮士从梦境中冲向战场,义无反顾,执着地为理想信念而战,充满了英雄壮气,也暗喻了诗人的渴盼之情。
10.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江庵的夜和着青灯残了”,既交代地点又说明时间。“和”在这里是动词,简洁如画的一句诗渲染了一种寂寥的氛围。
B.“壮士的梦正灿烂地开花”,梦能开花,诗人想象奇特瑰丽,慧心独具,一点不落俗套,字里行间,沸腾着诗情。
C.第三节,壮士举剑呐喊,在万马奔腾中前进。这一句留有很大空间,可能是想像中的战斗,也可能是真实的战斗。
D.这首诗弥漫着一种沉郁的色调和凄凉的氛围,并在这种色调氛围中描述了一个悲伤哀婉的故事,收到了特殊的艺术效果。
二、古诗文阅读(43分)
(一)课内文言文(本题共6小题,12 分)
11.下列句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蹈其背以出血 赢粮而景从
B.厚币委质事楚 而蒙世俗之温蠖乎
C.与旃毛并咽之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D.非及乡时之士也 日余食赘行
1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2分)
(1)反欲斗两主 (2)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3)迫亡逐北 (4)须发尽白
(5)一夫夜呼 (6)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7)流血漂橹 (8)羝乳乃得归
(9)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10)以愚黔首
(11)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A.(1)(7)(10)/(2)(11)/(3)/(4)/(5)/(6)(8)(9)/
B.(1)(7)/(2)(10)/(3)(11)/(4)/(5)/(6)(8)(9)/
C.(1)(7)(10)/(2)(3)(11)/(5)/(4)/(6)(8)(9)/
D.(1)(7)(6)/(2)(11)/(3)/(4)/(5)/(8)(9)(10)/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全都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2分)
(1)卧起操持 (2)生于毫末 (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4)跨者不行 (5)岂非人事哉 (6)明道德之广崇
(7)屈原至于江滨 (8)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9)皆为陛下所成就 (10)不过数金 (11)北收要害之郡
A.(1)(2)(3)(4)(6)(8)(9)(10) B.(1)(2)(4)(5)(7)(8)(10)(11)
C.(1)(3)(4)(5)(7)(8)(9)(10) D.(3)(4)(5)(6)(7)(8)(10)(11)
14.下列各组句子句式不相同的一项( )(2分)
A.方正之不容也 外欺于张仪 不获世之滋垢
B.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自见者不明 何谓相坐
C.为降虏于蛮夷 而浮乎江湖 仁以为己任
D.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铸以为金人十二人 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何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恶施不孝 交相恶则乱 B.何以复加 盛以锦囊
C.圣人以治天下为事 远之事君 D.因利乘便 因谓武曰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故有道者不处(行为) 常于几成而败之(接近) 天雨雪 (下)
B.会论虞常(讨论) 复举剑拟之(比画) 请事斯语矣(从事)
C.仁之端也(萌芽) 焉能治之(于是) 秦人开关延敌(迎击)
D.以说吴王(取悦) 度长絮大(衡量) 幽武置大窖中(隐蔽的)
(二)课外文言文(本题共5小题,17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7~21题。
颜鲸字应雷,慈溪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擢御史,出视仓场。好人马汉恬定国公势,贷于钱漕卒。偿不时,则没入其粮,为怨家所诉。汉持定国书至,鲸立论杀。四十一年,畿辅、山东西、河南北大稔。鲸请州县赃罚银毋输京师,尽易栗备振。且发内府新钱为籴本。帝悉报可。明年出按河南。伊王典模恬悉,久结严嵩父子,内外应援,所请奏立下,爪牙率矿盗。鯨欲除之,与参政耿随卿计。时嵩已败,鲸乃奏记徐阶,说诸大瑙绝其援,又尽捕王侦事飞骑。托言防寇,檄知府兵分屯要害地。乃会巡抚胡尧臣劾典模十大罪。王护卫及谱亡命几万人,不敢发。帝震怒,废王为庶人,钢之高堵,没其货。两河人鼓舞相庆。景王之国,越界夺民产为庄因,鲸执治其。魏国公侵民产。假钦赐名树碑为界。鲸仆其碑,戍其人。锦衣帅受诸侠少金,暑名校尉籍,为民害。王府内官进奉,驾龙舟,所过恣横。鲸请校尉缺从兵部补,王府进奉遣属吏。诏皆如鲸议。改督畿辅学政。大兴知县高世儒奉诏核逃役,都督朱希孝以勾军勒之。鲸勒希孝乱法,言:“世儒等按藉召行户非勾禁军此及禁军子弟家人倚城社冒禁卫名致史不敢问富人得抗迢而贫者为沟中瘠世信无罪罪在锦衣。”帝怒,贵鲸诋诬勋臣,贬安仁典史。隆庆元年历,湖广提学副使。以试恩贡生失张居正指,降山东参议。改行太仆少卿。都御史海瑞荐鲸异才,不报。鲸按河南时,黜新郑知县,其人高拱所庇也。在湖广,王篆欲食其父乡贤,执不许。至是,拱掌吏部,篆为考功,遂以不谨落鲸职。万历中,给事中邹元标、御史饶位交章荐之,报寝。仅以湖广副宣致仕。中外论荐十余疏,不果用。
(选自《明史·颜鲸传》,有删改)
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世儒等按籍召行户/非勾禁军/此乃禁军子弟家人倚城社/冒禁卫名/致吏不敢问/富人得抗诏/而贫者为沟中瘠/世儒无罪/罪在锦衣
B.世儒等按籍召行户/非勾禁军/此乃禁军子弟家人倚城社/冒禁卫名/致吏不敢问富人/得抗诏/而贫者为沟中瘠/世儡无罪/罪在锦衣
C.世儒等按籍召行户/非勾禁军此/乃禁军子弟家人倚城社/冒禁卫名/致吏不敢问富人/得抗诏/而贫者为沟中瘠/世儒无罪/罪在锦衣
D.世儒等按籍召行户/非勾禁军此/乃禁军子弟家人倚城社/冒禁卫名/致吏不敢问/富人得抗语/而贫者为沟中瘠/世儒无罪/罪在锦衣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畿辅,京城附近地区。畿,指王都所在处的千里地面。辅,指京城附近的地方。
B.王,文中指封建时代最高封爵。王的地位很高,封建时代只有皇亲国戚才能封王。
C.檄,檄书。檄书指古代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也可特指声讨敌人的文书。
D.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颜鲸为官疾恶如仇,处置坏人。马汉向人放高利贷,如果不按时偿还就收别人的粮食,被人控诉,颜鲸不顾马汉有定国公的背景,斩杀了马汉。
B.颜鲸不惧权贵,敢于斗争。伊王勾结权贵,爪牙为非作歹,颜鲸扳倒了伊王;景王侵占民田,颜鲸抓其爪牙;颜鲸上奏设法阻止锦衣统帅受贿。
C.颜鲸直言进谏,触怒皇帝。商世儒奉命查逃亡的役夫,被朱希孝弹劾,颜鲸据理为高世儒辩护,没想到触怒了皇帝,被皇帝指责,并被贬为安仁典史。
D.颜鲸为官正直,官场失意。颜鲸巡视河南时,罢免了受高拱庇护的新郑知县,坚决不答应王篆提出的无理之事,遭到报复,最终退休,黯然离开官场。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鲸请州县赃罚银毋输京师,尽易粟备振,且发内府新钱为籴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魏国公侵民产,假钦赐名树碑为界。鲸仆其碑,成其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颜鲸和耿随卿在弹勃伊王朱典模之前,采取了哪些措施?请简要概括。(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22~23题。
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
孟浩然
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屿出。
回潭石下深,绿筱岸傍密。
鲛人①潜不见,渔父歌自逸。
忆与君别时,泛舟如昨日。
夕阳开晚照,中坐兴非一。
南望鹿门山,归来恨如失。
【注】①鲛人:传说中住在海中的人鱼。
2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诗结构上以游汉江开始,以归家作结,中间插入一次游汉江的回忆,全诗浑然一体,一气呵成。
B.“悠悠”两句写江水退后悠远清澈的汉江中小岛显得更加突出,以“水落沙的出”暗示“登江中孤屿”。
C.“夕阳”两句再现往昔二人游览的情景,前句为景语,后句为情语,“兴非一”即兴致无穷,不一而足。
D.“南望”两句写诗人因为思念王迥不禁遥望鹿门山,回到家中怨恨少人理解,不被重用,因而怅然若失。
23.诸赏析“鲛人潜不见,渔父歌自逸”两句的艺术手法。(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伶官传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强调使人国破家亡的不仅仅限于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乐中,忘记忧劳兴国的至理,同样会落得身死国灭的下场。
(2)贾谊在《过秦论》中写陈涉起义队伍的武器装备极其简陋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屈原列传》中,作者司马迁连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被动句写出了屈原诚信待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为下文写屈原心生态气并作《离骚》作铺垫。
(4)《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正面写乐声,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真是构思奇特,形神兼备。
(5)《离骚》中,用大鸟和小鸟不合群来比喻说明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陆游在《书愤》中形象地概括了水、陆两路大军进攻敌人的壮观场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4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5~27题。
在庆祝建党百年的历史时刻,反映中国共产党创建历程的电视剧《觉醒年代》一经播出,即引发广大观众的热烈关注。该剧讲述了1915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的这段历史,这是一个国运飘摇,______的艰难时世。
《觉醒年代》以独特的艺术审美,让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具有了更加感人的艺术魅力。一是该剧所采取的叙事手法和史诗风格,与所讲述的历史内容______,形质交融,既让观众内心盛受到雄浑悲壮的审美体验,也获得了强烈的思想震撼。二是在历史的宏大叙事中,更加注重细腻,委婉、深情、动人的情感渲染、人性剖析和对人物独特性格的揭示。《觉醒年代》 塑造的人物______,伟人的形象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可敬可爱。“情与爱”的注入,让伟人们不再是百年间千里独行的“苦行僧”,而是真的在中国的土壤里落了地,生了根,开出了感人肺腑、明艳活泼的花朵。三是剧组坚持“以史为据、以人为本”“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尽可能呈现历史真实,传递爱国情怀,无论剧本、表演,还是服装、化妆、道具,各环节都力求______。
2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民不聊生 浑然一体 有血有肉 精益求精
B.哀鸿遍野 浑然一体 惟妙惟肖 锦上添花
C.哀鸿遍野 浑然天成 惟妙惟肖 精益求精
D.民不聊生 浑然天成 有血有肉 锦上添花
2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既让观众内心获得了雄浑悲壮的审美体验,也感受到强烈的思想震撼
B.让观众内心既感受到强烈的思想震撼,也获得了雄浑悲壮的审美体验
C.既让观众内心感受到强烈的思想震撼,也获得了雄浑悲壮的审美体验
D.让观众内心既获得了雄浑悲壮的审美体验,也感受到强烈的思想震撼
2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横平竖直的方块字,是中华民族的独有创造和文化遗产。汉字不仅仅是几千年历史传承的记录工具, ① 。有了汉字,才有了唐诗的激情洋溢, ② ,元曲的灵动俏丽;有了汉字,才有了张旭、王羲之等人洒既俊逸字体的千古流传。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似乎更愿意借助键盘和鼠标来沟通和完成工作, ③ ,因而越来越多的人书写潦草、没有章法,横平竖直都难做到,更别提汉字固有的神采、韵味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凡德道以修已为本,而修已之道,又以体育为本。”(蔡元培)
②“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毛泽东)
③“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习近平总书记)
④“不会游泳不能毕业。”(清华大学)
⑤“有关高校于7月4日前完成对入围考生组织高校考核(含笔试、面试)和体育测试,其中体育测试结果作为录取的重要参考。”(2021年《强基计划招生程序及管理要求》,“强基计划”即《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
⑥“体育能够轻松打破人与人之间的壁垒,是世界通行的语言。”(第67 届联合国大会主席耶雷米奇)
⑦“良好的体魄是我们抵御一切的前提。”(2021年以84岁高龄逆行“抗疫”的钟南山)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
1.答案:D“努力掌握科学知识,锤炼过硬本领”只在材料二中明确提出。
2.答案:D(A.“是避免国外政对势力向我国挑起事端的有力举措”错误。从材料一“随着中国的繁荣发展和在国际上影响力的不断上升,一些国外敌对势力不断在我国周边挑起事端。新时代青年要以极大的爱国热情,坚定爱国情怀,坚守人民立场,把爱国报国的热血斗志投入到祖国高质量发展的伟大事业中去,用实际行动推动国家和平发展”来看,应对国外敌对势力挑起的事端,需要青年人“以极大的爱国热情,坚定爱国情怀,坚守人民立场,把爱国报国的热血斗志投入到祖国高质量发展的伟大事业中去”,但并不意味着这样做就可以避免国外敌对势力向我国挑起事端。B.材料二的表述“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是未来的领导者和建设者”与“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青年工作”不存在因果关系。C.根据材料二青年人有了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身道德素质就会不断提高,对全社会道德建设有着促使作用,选项“只要……就……”的表述绝对化。)
3.答案:B(材料一的观点是:广大青年要立足于历史、现在和未来的时间维度,自觉践行爱国主义。B.“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意思是“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向是不能被改变的”。强调的是志气的重要,不是爱国主义的情怀,不能证明材料一的观点。)
4.(4分)
答案:①材料一立足于历史、现在和未来的时间维度,号召广大青年自觉践行爱国主义;②材料二立足于百年大党与国家前途的高度,从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四个方面对广大青年提出具体要求。
5.(6分)
答案:①学习历史,不忘历史,做五四精神的自觉传承者:②将五四精神内化于心,塑造自身,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③将五四精神外化于行,付诸行动,在祖国高质量发展的伟大事业中建功立业。
6.答案:D项,曲解文意。原文并没有说“孩子都参与”了“吃人”,结尾“狂人”喊出“救救孩子”,是因为在“狂人”看来,现实中的人都是有罪的,只有孩子是纯洁的,没有受到“吃人”文化的污染。因此,想要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就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孩子们身上。所以“狂人”发出了呐喊“救救孩子”。
7.答案:①“狂”表现在心理上的病态。无论是街上行人的对话、眼色,还是家人闲聊、请医为他诊治,“狂人” 都认为是在密谋害他、想吃他,连月色的变化、赵家的狗的行为都使其感觉恐怖。
②“狂”表现在对封建礼教的否定。“狂人”读历史,从“字缝里”读出“吃人”二字,认识到几千年的封建传统文化只不过是“人吃人”的文化,而当时尚未觉醒的人们觉得他离经叛道,把他当成疯子、狂人。(每点3分)
8.答案:①日记是对日常经历的记录,以“日记"的方式写小说可以增强小说的真实性。②日记具有私密性,以“日记”的方式写小说可以细腻地展示人物丰富的心理活动。③作者以“日记”方式写小说,可以借日记的主人公之口表达对社会的看法,宣泄自己的情感,凸显小说主题。(每点2 分)
9.答案; B项“主要突出壮士的孤独"错误,“枕着一 卷兵书,一支剑”,表现壮士的身份。
10.答案:D项,“描述了一个悲伤哀婉的故事”错误,在这种色调氛围中描述了一个悲壮热烈的故事。
11.答案:B 【解析】A.“蹈”通“招”,“景”通“影”:B.“质”通“费”:C.“旃”通“毡”,“指”通“旨”: D.“乡”通“向”,“形”通“型”,故选B。
12.答案:A(1)(7)(10)是动词使动;(2)(11)是形容词作名词;(3)是动词作名词;(4)是形容词作动词;(5)是名作状;(6)(8)(9) 是名词作动词。
13.答案:C(1)“操持”,古义,拿着;今义,料理。(2)“毫末”,古今同义,为毫毛的末端。(3)“丈人”,古义,长辈;今义,妻子的父亲。(4)“不行”,古义,行走不稳:今义,不可以。(5)“人事”,古,人的作为:今,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6)“道德”,古今同义,道德修养。(7)“至于”,古义,到;今义,表示另提一事。(8)“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省。(9)“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10)“不过”,古义,不超过;今义,用在后半句的开头,表示转折。(11)“要害”,古今同义,比喻重要的部分或军事上重要的地点。
不是古今异义的是(2)(6)(11),排除ABD。
14.答案C 前两个句式是状后,第三个是宾前A被动B宾前D定后
15.答案B 用A怎么; 仇恨C事物;侍奉D凭借;趁机
16.答案C (A处:为,做B论:判罪D幽:囚禁)
17.答案:A“勾”为动词,意思是“征调”,其宾语为“禁军”,故“禁军”后断开,排除CD两项。“富人得抗诏”“贫者为沟中瘠”说的是“富人”和“贫者”的两种情况,故“富人”前断开,“而贫者”前断开。排除B项。画线句的含义为:高世儒等人按名册临时抽调雇佣差役,不是擅自征调禁军。这是禁军子弟家人依仗权势,假冒禁军之名,致使官吏不敢过问。富人得以违抗诏令,而穷人抛尸沟中。高世儒没有罪,罪在锦衣卫。
18.答案:B“封建时代只有皇亲国戚才能封王”错,有功的非皇族大臣也可以封王。
19.答案:D.“颜鲸巡视河南时,罢免了受高拱庇护的新郑知县,坚决不答应王篆提出的无理之事”错,“不答应王篆提出的无理之事"发生在颜鲸在湖广时,原文的表述是“在湖广,王篆欲食其父乡贤,执不许”。
20.(1)颜鲸奏请不将州县追赃处罚的银子运送京城,全部买谷物以备救济,并发放内府的新钱作为买粮
的本钱。(关键词:赃罚银,罚没的银两;毋,不要;输,输送;易,交换,购买;振,通“赈”,救济;条本,买粮的本钱。)
(2)魏国公侵夺百姓产业,借皇帝恩准的名义立碑为田界。颜鲸推倒碑界,判立碑的人守边。
(关键词:侵,侵夺;假,借,假借;名,名义;树碑为界,立碑为田界;仆,动词,推倒;戍其人,判立碑的人守边,“戍” ,判罪成守边地。)
21.(3分)
答案:阻断伊王的援助;抓捕伊王的下属:派人守住各个要害之地。
22.答案:D“怨恨少人理解,不被重用”分析不当。诗句中的“恨”是遗憾的意思,本诗并未表现“怨恨”之意。
23.(6分)
答案:①借用传说(或典故),虚实结合;②从水底到水面,从虚写到实写,将传说中的鲛人和江上的渔父交织在一起描写,多角度地表现汉江的神奇美丽;③既表现游汉江之乐,同时也为后文回忆与王迥泛舟做铺垫。(每点2分)
24.(6分)
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涵”
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4.“显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5.“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6.“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25.答案:A解析:民不聊生:指人民没办法生活。哀鸿遍野:比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浑然一体:指构成事物的各部分之间没有缝隙,像是一个整体,完整不可分割。浑然天成:指自然形成的整体,无斧凿的痕迹;也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亦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有血有肉:比喻文艺作品描写生动,内容充实。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精益求精:已经很好,还力求做得更好,强调态度。锦上添花:比喻使美好的事物更美好,强调结果。)
26.答案:B解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共有三处语病。一处搭配不当:应为“感受……思想震撼”“获得……审美体验”。两处语序不当:两个分句主语一致,为“观众内心”,关联词应放在主语之后;另外,按照逻辑顺序,应先感受到思想震撼,再获得审美体验。
27.(3分)
答案:①构成:把注入“情与爱”的“伟人”当成“落地、生根、开花”的植物来写。(1分)②效果:表现了作者对《觉醒年代》人物形象塑造的肯定。(1分)表达活波,生动形象。(1分)
28.答案:①更是多彩的中华文化的载体②宋词的婉转清雅③而不愿意提笔写字。
(解析:很显然,“不仅仅是”, 以后面要够成递进关系。所以①处是“更是……”再根据②前的“汉”、“唐”,后面的“元”,就知道中间是“宋”。考生便容易推断出②应该是与时间相关的内容了。③处关联词“更愿意”后面的“因而”的内容,看出中间是“不愿意……”。第一、二个句子各2分,第三个句子1分)
四、写作(60分)
【作文材料解读】
本题为多则材料作文,需先对材料进行分析,在了解材料大意的基础上进行立意。阅读材料可知,材料①③⑥⑦分别从修己之道、国家发展、人类交流以及应对困难和挑战四个不同的角度,阐释了体育运动的重要性。材料②为毛泽东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第二届代表大会的题词,体现了国家领导人对体育运动的重视。材料④为清华大学的校规,材料⑤为教育部对部分高校招生的相关要求,二者都体现了对高校体育运动的重视。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确定本次写作的关键词为“体育运动”。在具体行文时,考生可以立足材料,论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体有运动,也可以对材料进行拓展,对现实生活中不重视体育运动的现象进行批判,呼吁社会加以重视等。
【作文立意】
①生命不息,运动不止;②坚持体育锻炼,增强国民体质;③运动是一切生命的源泉;④以自然之道,强自然之身;等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