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学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B D C A B D B A D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B D C C ABD ABD B AC AB
21(12分)
(1)免疫防御 蛋白质 (2) D B、C
(3)信息交流(2分) A、C(2分) 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或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2分) 细胞 (2分)
22(12分,每空2分)
(1)物种组成 S0 记名计算法 (2) 不等于0
(3) 先增加后减少,最终维持相对稳定 (4) (次生)演替
23(12分)
(1)J形 C 增长型
(2) 16只/m2 (2分,不写单位不给分) 抽样检测法
(3) C 10(2分) 16——20年(2分) A
24(8分)
(1). 不属于(2分) 增加(2分) (2). 下丘脑
(3). 增加 不合理,半小时后检测并比较两组大鼠的尿量差异的同时,还要检测并比较两组大鼠抗利尿激素的含量(2分)
25(11分)
(1)b (2)脱落酸 6
(3)大于a小于c(2分)
(4) 生长素浓度(2分) 乙烯浓度和根尖的生长长度(2分)
含等量蔗糖但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中(2分)本溪市部分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学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图所示为哺乳动物的某组织,判断其中的①—⑤分别是什么结构或体液,并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肌肉细胞缺氧时,③的pH会迅速降低,但由于Na2CO3的调节作用,③的pH会维持相对恒定
B.②中的氧气到达④被利用至少需要经过12层磷脂分子层
C.②处的氧气浓度低于⑤处
D.③与⑤相比,③中含有蛋白质而⑤中不含蛋白质
2.下图甲表示反射弧中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图乙表示突触的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图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刺激d点,兴奋将传导(递)至c、b、a点
B.图甲中③(神经中枢)内有2个完整突触结构
C.图乙突触后膜的兴奋传导形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图乙中神经递质的释放需要能量
3.八岁的小明因一次意外使他的下丘脑受到损伤,这可能会导致( )
①免疫力下降 ②体温调节发生变化
③言语活动功能障碍 ④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
⑤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发生变化 ⑥睾丸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A.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⑥
C.②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4.如图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 )
A.如果分泌细胞为甲状腺细胞,那么靶细胞可能为垂体细胞
B.分泌细胞产生的分泌物与靶细胞相互结合的原因是靶细胞膜上有载体蛋白
C.如果分泌细胞是垂体细胞,那么此时的靶细胞不可能是性腺细胞
D.如果分泌细胞产生的分泌物为胰高血糖素,则靶细胞可以为肌肉细胞
5.如图表示免疫反应的部分过程,其中①~⑥表示相关物质或细胞,不正确的叙述是( )
A.①和⑤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B.图中有2种细胞有增殖分化能力
C.二次免疫时,③主要由④增殖分化而来,也可以由②增殖分化而来
D.⑤有可能与机体自身物质结合,引起免疫失调
6. “柯萨奇”病毒可引起“胃肠感冒”,患者常出现呕吐和发热等症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病毒进入胃部后引起胃体肌肉收缩属于条件反射
B.辅助性T细胞、B细胞、浆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都能特异性识别该病毒
C.机体消灭“柯萨奇”病毒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D.机体发热说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7.钻天杨由于受到某种病原体的侵袭,该病原体能分泌细胞分裂素类似物,结果侧芽生长失控,导致形成大量侧枝,影响其成“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现象说明细胞分裂素类似物能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
B.该细胞分裂素类似物是能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植物激素
C.正常生长的钻天杨侧芽生长受抑制是因为生长素含量过高
D.侧芽生长失控是因为该部位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类似物的比值减小
8.下列关于利用血细胞计数板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培养过程中,不同时期的酵母菌数量可能相同
B. 使用血细胞计数板时,应先滴加待测样液再盖上盖玻片
C.培养过程中,PH会逐渐升高,导致酵母菌死亡
D.酵母菌需要培养至第7天再进行计数
9.建设绿色“一路一带”,沙漠防治的先锋树种是沙柳,为提高沙柳成活率,常常需要对沙柳掐尖留芽并摘除一定量成熟叶片.下列与之相关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沙柳的正常生长除依赖植物激素的调节外,同时还受环境影响
B.摘除一定量的成熟叶片的目的是减少蒸腾作用散失水分
C.上述过程去除了植物的顶端优势,而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特点
D.掐尖留芽可使侧芽合成的生长素运输到根尖、促进根生长,从而提高沙柳的成活率
10.下列关于植物激素或植物激素类似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向未完成受粉的水稻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以减少损失
B.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可以防止柑橘未经采摘而提前脱落
C.若病毒抑制了玉米植株中赤霉素的合成,则可能出现“疯苗病”
D.喷洒适宜浓度的乙烯利可以促进棉花果实的发育,达到增产的目的
11.某同学为了调查某区域内麻雀和黄鹂的种群密度,在该区域内随机设置了若干捕鸟网。捕获结果统计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捕获总鸟数 麻雀 黄鹂
第一次捕捉 100 46(标记后放生) 43(标记后放生)
第二次捕捉 102 42(其中6只标记) 36(其中9只标记)
A.该区域麻雀的种群密度大约是322只
B.为了结果的可靠性,标记物对标记对象的生理习性不能有影响
C.黄鹂的种群密度不能反映黄鹂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D.由于麻雀被捕后警惕性提高,所以计算的结果偏大
12.如图表示种群中1和2两个指标的变化(假设后续趋势不变),X轴表示时间,Y轴表示相对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1表示种群数量的增长率,则该种群数量以 “S”形曲线增长
B.若2表示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则该种群不存在K值
C.若1和2表示两个不同种群的数量,则P时刻种群密度相同
D.若1和2表示出生率和死亡率,则P时刻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13.某湖泊水体污染严重,一种漂浮水生植物被引种进入该湖泊后疯长。该种群的出生率①和死亡率②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 )
A.该漂浮水生植物在该湖泊中的K值出现在t1时
B.该湖的水生植物的全部个体是一个种群
C.t1时该漂浮水生植物种内竞争最激烈
D.t0 t1时间段内该漂浮水生植物种群数量近似“J”形增长
14.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利用不同作物对光照的要求不同,将两种高矮不同的作物套种能充分利用不同层次的光能
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
C.根据群落的分层现象,在种植玉米时进行合理密植可以充分利用空间中的光能
D.森林中鸟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食物种类与栖息空间有关
15.河水携带泥沙流入大海时,泥沙会在入海口淤积形成三角洲。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3种植物群落类型:①以芦苇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淡水环境中),②以赤碱蓬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海水环境中),③草甸植物群落(生长在陆地环境中)。该三角洲上的植物群落是通过群落演替形成的,演替的顺序是( )
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③①②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唤醒沉睡的种子,调控幼苗的生长,引来繁花缀满枝,瓜熟蒂落也有时,靠的是阳光雨露,离不开信息分子”。下列有关叙述或操作,正确的是( )
A.拜尔的实验在黑暗条件下进行,以排除单侧光的影响
B.作为信息分子,植物激素几乎参与调节所有生命活动
C.乙烯可以促进果实发育,脱落酸促进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D.植物激素和环境对生命活动的调节,本质都是通过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来实现
17.下列有关植物激素或生长调节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对植物生长均具有促进作用
B.不同种类植物激素作用的器官可能相同,作用效果可能相反
C.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
D.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变化对植物激素的合成和分解具有调节作用
18.有人做过如下实验:将某种蛙放到明亮处,蛙体色变亮,再将它放到暗处,蛙体色变暗。在明亮处,给此蛙注射褪黑色素,蛙体色逐渐变暗,但不久以后又慢慢恢复亮色。将此蛙的眼睛蒙住,无论放在明处还是暗处,蛙体色均为暗色。切除垂体后,把此蛙无论放在明处还是暗处,蛙体色都保持亮色。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下列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光是影响蛙体色变化的外界因素 B.褪黑色素可使这种蛙体色变亮
C.蛙体色的变化受神经和激素的调节 D.褪黑色素的分泌与垂体有关
19.有一种昆虫叫“十七年蝉”,它的幼虫需要在地下生活17年,在17年后的夏季爬出地面转化为成虫,成虫仅能存活约1个月。图1是出现在某地的一个“十七年蝉”种群的密度变化和被鸟类捕食率的变化,图2表示该树林中某种鸟类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地的“十七年蝉”构成了一个种群,调查该地“十七年蝉”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标记重捕法
B.图1 所示的“十七年蝉”种群的现存量与被捕食率的关系成负相关
C.图2 内a--e 五个点中,d 点的种群年龄结构是增长型,前8 年种群数量最大的点是a 点
D.调查某种鸟类的种群密度时,若标记物脱落,则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高
20.森林群落中由于老龄树木死亡造成林冠层出现空隙,称为林窗。研究者调查了某森林中林窗与林下的土壤动物群落,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林窗下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动物的种群密度不同
B.林窗下和林下土壤动物数量均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C.光照影响土壤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D.在各层次中林窗的土壤动物丰富度均高于林下
第II卷(非选择题)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道小题,共55分)
21.(本题12分)图甲是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图,图乙为一种树突状细胞(DC细胞)参与免疫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免疫系统能消灭侵入体内的病菌,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功能。物质Ⅱ的化学本质为___________。
(2)细胞B、C、D中分化程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_,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3)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物质能与辅助性T细胞外的受体相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1、S2),从而激发辅助性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此过程说明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的功能。具有摄取、处理及呈递抗原能力的细胞,除DC细胞外还有图甲中细胞__________(填字母)等。
(4)DC免疫疗法是通过采集患者自体的外周血液,在体外诱导培养出大量DC细胞,使之负载上肿瘤抗原信息后再回输给患者。这些DC细胞进入患者体内后,还可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迅速产生__________精确杀伤肿瘤细胞,同时,还能使机体产生免疫记忆,具有防止肿瘤复发的功效,该免疫过程属于__________免疫。
22.(本题12分,每空2分)下图中图1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图2表示甲、乙两种群先后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____________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统计植物种类一般采用样方法,结果如图甲,则调查该生态系统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_________ m2。研究该生态系统中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对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生物常用的统计方法是____________。
(2)图乙中,在t2时刻甲的出生率____________(填“等于0”或“不等于0”)。
(3)若乙种群突然灭绝,则甲种群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
(4)在人为干预下,该生态系统被分割成环境不同的几个区域,后来某区域生物种类明显发生改变,这种变化过程称为____________。
23.(本题12分)下图甲表示某生物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①表示出生率,②表示死亡率),图乙表示该生物一段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变化的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物种群在甲图所示时间内,数量增长模型为________。若一段时间后,甲图中的①②发生重合,表明此时该生物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对应在乙图上的时间点为________。图乙中B点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_______。
(2)二化螟是稻田中常见的一种害虫,通常会用农药来防治。某研究小组调查了一块1000m2的稻田中二化螟的种群密度,记录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样方编号 1 2 3 4 5 6
样方面积(m2) 1 1 1 1 1 1
二化螟数量(只) 15 18 15 19 15 14
该块稻田中二化螟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培养液中酵母菌的计数常采用_______的方法。
(3)(3)如甲图为该草原生态系统中鼠的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和年龄结构的变化,图示第8年时若调查鼠群的年龄结构,调查结果和图乙中的__________相似,前10年中鼠的种群密度最小的年份是第__________年。
据甲图分析,在调查的20年间,种群数量接近“J”形增长的时间段是__________,符合此时间段的年龄结构图像是图乙中的__________。
24.(本题8分)暴饮暴食、过量饮酒和高盐饮食都不利于健康。人体从食物中摄取各种营养物质后会发生一系列的调节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血糖调节部分过程简要示意图 (+)表示促进
(1)图中下丘脑调节胰岛素的分泌过程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若从重吸收的角度开发一种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的新药物,该药物应具有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肾小管管壁细胞膜上重吸收葡萄糖的转运蛋白数量的效应。
(2)高盐饮食导致尿量减少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其反射弧的渗透压感受器在__________。
(3)研究发现,乙醇会抑制抗利尿激素的释放,据此推测人体过量饮酒后尿量会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为验证乙醇是通过抑制抗利尿激素的释放来影响尿量,研究小组将若干实验大鼠随机均分成两组,甲组大鼠灌胃适量乙醇溶液,乙组大鼠灌胃等量蒸馏水,半小时后检测并比较两组大鼠的尿量差异,请评价该实验方案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25.(本题11分) 如图甲是生长素对燕麦胚芽鞘生长作用影响的曲线;图乙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胚芽鞘的弯曲情况(弯曲角度用A表示)。请据图回答:
(1)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在图甲_____点时,A值最小。
(2)番茄种子成熟后需经低温储藏才能萌发,为探究其原因,科研人员检测了该种子中的两种激素在低温储藏实验中的含量变化,结果如图丙。b为赤霉素,a最可能是_____。图示表明,番茄种子低温储藏至少_____个月以后播种才能顺利萌发。
(3)在胚芽鞘向光性实验中,如果a点浓度是向光侧浓度,则背光侧生长素浓度X的范围应为_____。
(4)有科学家认为根的向地生长不仅与生长素有关,还与乙烯的作用有关。为了研究二者的关系,有人做了这样的实验:将某种开花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物质。他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
①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使实验更严谨,还需要另一些等量的根尖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