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动能和动能定理 同步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8.3 动能和动能定理 同步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3-09 12:39: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3 动能和动能定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A、B两质点以相同的水平速度v0抛出,A在竖直平面内运动落地点为P1;B在光滑的斜面上运动,落地点为P2,P1、P2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同时落地
B.A落地的速度与B落地时的速度相同
C.从抛出到落地,A沿x轴方向的位移小于B沿x轴方向的位移
D.A、B落地时的动能相同
2.如图所示,MFN为竖直平面内的光滑圆弧轨道,半径为R,圆心为O,OF竖直,OM与竖直方向夹角=60°。一质量为m的小球由P点沿水平方向抛出,初速度为,运动到M点时,速度方向恰好与圆弧轨道相切,P、O、N三点在同一水平线上。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在F点时对圆弧轨道的压力为
B.小球在N点时对圆弧轨道的压力为mg
C.小球运动到圆弧轨道上与M点等高的位置时的速度
D.小球从N点脱离圆弧轨道后,继续上升的最大高度
3.如图所示,甲是竖直固定的光滑圆弧轨道,轨道半径为,圆弧底端切线水平,乙是高为的光滑斜面。某一小物块分别从圆弧顶端和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物块到达底端时速度相同 B.物块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重力做功不相同
C.物块到达底端时动能相同 D.物块到达底端时,重力的瞬时功率相等
4.关于动能定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某过程中外力的总功等于各力做功的绝对值之和
B.只要合外力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动能就一定改变
C.在物体动能不改变的过程中,动能定理不适用
D.动能定理只适用于受恒力作用而加速运动的过程
5.如图所示,小球以初速度从A点出发,沿不光滑的轨道运动到高为h的B点后自动返回,其返回途中仍经过A点,小球经过轨道连接处无机械能损失,则小球经过A点的速度大小为(  )
A. B. C. D.
6.如图所示,物体静止于水平面上的O点,这时弹簧恰为原长l0,物体的质量为m,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将物体向右拉一段距离后自由释放,使之沿水平面振动,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物体通过O点时所受的合外力为零
B.物体将做阻尼振动
C.物体最终只能停止在O点
D.物体停止运动后所受的摩擦力为μmg
7.一边长为L、质量分布均匀的正方形板ABCD重为G,现将此板的右下方裁去边长为的小正方形。如图所示用悬线系住此板的A点,悬线OA处于竖直张紧状态,使AB边水平由静止释放,则板从开始运动直至静止的过程中阻力所做的功为(  )
A. B.
C. D.
二、多选题
8.如图所示,足够大的平台上放一个质量为的物块(视为质点),轻质橡皮筋一端与物块连接,另一端系在竖直转轴上距平台高度为的点,开始时橡皮筋伸直但无弹力且与平台的夹角为。现使物块随平台由静止开始缓慢加速转动,当橡皮筋与平台的夹角为时,物块恰好要离开平台。物块与平台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重力加速度大小为,取,,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橡皮筋的弹力始终遵循胡克定律,且弹性势能(其中为橡皮筋的劲度系数,为橡皮筋的形变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平台的角速度大小为时,物块相对平台静止
B.橡皮筋的劲度系数为
C.物块在平台上滑动的过程中,其速度大小可能为
D.在平台转动的过程中,摩擦力对物块做的功为
9.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汽车在倾角为的土路上沿直线爬坡,汽车先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经过时间t,速度增大至v,功率增大到P且此后保持不变,再经过时间t,汽车刚好爬上坡顶,整个过程汽车的位移大小为x,汽车所受摩擦阻力恒为f,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整个过程汽车牵引力做功为2Pt
B.整个过程汽车克服摩擦阻力做功为fx
C.汽车刚好爬上坡顶时动能大小为
D.汽车刚好爬上坡顶时动能大小为
10.在我国,汽车已进入寻常百姓家,一种新车从研发到正式上路,要经过各种各样的测试,其中一种是在专用道上进行起步过程测试,通过车上装载的传感器记录了起步过程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图像,如图所示,已知为直线、为曲线、为平行于横轴的直线。时汽车功率达到额定功率且保持不变,该车总质量为,所受到的阻力恒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匀加速阶段汽车的牵引力为
B.该车的额定功率为
C.该车的最大速度为
D.该车前内通过的位移大小为
11.如图所示,甲、乙传送带倾斜于水平地面放置,并以相同的恒定速率v逆时针运动,两传送带粗糙程度不同,但长度、倾角均相同。将一小物体分别从两传送带顶端的A点无初速释放,甲传送带上物体到达底端B点时恰好达到速度v;乙传送带上物体到达传送带中部的C点时恰好达到速度v,接着以速度v运动到底端B点。则物体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  )
A.物体在甲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比乙大
B.物体与甲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比乙大
C.两传送带对物体做功相等
D.物体与甲传送带摩擦产生的热量比乙大
三、填空题
12.地面上物体在变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运动,力F随高度x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物体能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h13.如图,质量为1kg的小球从距地面5m高处落下,被地面第一次反弹后,在反弹上升距地面最大高度2m高处被接住;则小球从高处落下到被接住这一过程中通过的路程是______m,位移的大小是______m。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在第一次反弹距地面最大高度2m高处时的动能是______J。
14.如图所示,长度为L=1.2m的木板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滑块(可视为质点)放在木板上最左端,现用一水平恒力F=3N作用在滑块上,使滑块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滑块和木板之间的摩擦力为f=1N。当滑块滑到木板的最右端时,木板运动的距离为0.8m,则此时滑块与木板具有动能的比值为_________ 。
四、解答题
15.如图所示,某装置固定在水平桌面上,该装置由粗糙倾斜直轨道,光滑圆弧轨道、组成,B、D等高,C点是圆轨道的最低点,且与桌面相切,所有轨道均平滑连接。一质量为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由斜面上的P处(P离桌面高度为h)静止下滑,依次经过圆弧轨道和后进入水平传送带,最后从传送带右侧飞出落在水平地面上的Q点。已知:直轨道倾角为,桌面离地面高度,圆弧轨道的圆心角分别为,,轨道半径均为,传送带之间的距离为,小滑块与斜面、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传送带传动轮半径可忽略不计,重力加速度取。求:
(1)若,小滑块在圆弧最低点C对轨道的压力;
(2)要使小滑块顺利到达传送带,h的最小值;
(3)保持,传送带顺时针转动速度v可调,写出小物块落地点Q到O点的距离x与传送带速度v的关系式。
16.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上PP′、QQ′之间粗糙,且长为3L,其余部分都光滑.形状相同、质量分布均匀的三块薄木板A、B、C沿斜面排列在一起,但不粘接.每块薄木板长均为L,质量均为m,与斜面PP′、QQ′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2tanθ。将它们从PP′上方某处由静止释放,三块薄木板均能通过QQ′,重力加速度为g。求:
(1)薄木板A上端到达PP′时受到木板B弹力的大小;
(2)薄木板A在PP′、QQ′间运动速度最大时的位置;
(3)若从A下端距PP′距离为3L处开始下滑,求当C上端刚好越过PP′时的速度。
17.小朋友站在水平地面用水枪发射水柱,枪口距离地面的高度h=1.8m,枪身与地面的夹角θ=53°,水柱恰好落入地面上与枪口水平距离x=10.8m的小孔内。若不计空气阻力和管内水的重力和活塞的重力,已知水枪喷水孔的面积S=4mm2,水枪活塞的面积是喷水孔面积的10倍,活塞受到的阻力f是推力的0.6倍,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重力加速度g=10m/s2,sin53°=0.8,cos53°=0.6。求:
(1)水从小孔喷出的速度大小v0;
(2)推力F的大小。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A.对于A球做平抛运动,运动的时间为
对于B球做类平抛运动,沿斜面向下方向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
a=gsinθ
根据
解得
可知
tB>tA
故A错误。
B.A落地的速度与B落地时的速度方向不相同,选项B错误;
C.沿x轴方向上的位移为
x=v0t
xA=v0tA
xB=v0tB
可知
xA<xB
故C正确。
D.两球的质量关系不确定,不能比较动能的关系,故D错误。
故选C。
2.D
【解析】
【详解】
A.对小球从P点到F点应用动能定理可得
在F点由向心力表达式可知
联立可得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小球在F点时对圆弧轨道的压力为,A错误;
B.由机械能守恒可知,小球在N点时速度仍为,由向心力表达式可得
解得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小球在N点时对圆弧轨道的压力为,B错误;
C.正交分解小球在M点的速度可得
解得
C错误;
D.小球从N点脱离圆弧轨道后,由动能定理可得
解得
D正确。
故选AD。
3.C
【解析】
【详解】
A.根据动能定理得
知两物块达到底端的动能相等,速度大小相等,但速度的方向不相同,故A错误;
B.两物块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下落的高度相同,由于质量相等,则重力做功一定相同,故B错误;
C.两物块到达底端的速度大小相等,质量相等,可知两物块到达底端的动能一定相同,故C正确;
D.两物块到达底端的速度大小相等,甲重力与速度方向垂直,瞬时功率为零,则乙重力做功的瞬时功率大于甲重力做功的瞬时功率,故D错误。
故选C。
4.B
【解析】
【详解】
A.某过程中外力的总功等于各力做功的代数之和,故A错误;
B.只要合外力对物体做了功,由动能定理知,物体的动能就一定改变。故B正确;
C.动能不变,只能说明合外力的总功W=0,动能定理仍适用,故C错误;
D.动能定理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可适用于变力做功,故D错误。
故选B。
5.D
【解析】
【详解】
设小球在由A到B的过程中阻力做功为W,由A到B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
当小球由B返回到A的过程中,阻力做的功依旧为W,再由动能定理得
以上两式联立可得
故选D。
6.B
【解析】
【详解】
A.物体通过O点时弹簧的弹力为零,但摩擦力不为零,A错误;
B.物体振动时要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减少,振幅减小,做阻尼振动,B正确;
CD.物体最终停止的位置可能在O点也可能不在O点。若停在O点摩擦力为零,若不在O点,摩擦力和弹簧的弹力平衡,停止运动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不一定为,CD错误。
故选B。
7.C
【解析】
【详解】
如图所示:设将板的右下方裁去边长为的小正方形后,板的重心在AO的连线上点E处,由杠杆平衡原理可知
解得
将此板从图示位置由静止释放,则板从开始运动直至静止的过程中,重心下降的高度为
由动能定理得
则板从开始运动直至静止的过程中阻力所做的功为
故选C。
8.AD
【解析】
【详解】
A.设物块恰好相对平台静止时,平台的角速度为,物块速度大小为v1,则有
解得

由于,所以当平台的角速度大小为时,物块相对平台静止,故A正确;
B.由题意可知,物块恰好要离开平台时,平台对物块支持力为零,橡皮筋的形变量为
此时有
解得
故B错误;
C.当物块恰好离开平台时,设物块速度大小为v2,则有
解得
则物块在平台上滑动时的速度范围在
由于,说明物块已离开平台,故C错误;
D.根据动能定理有
其中
联立解得
故D正确。
故选AD。
9.BD
【解析】
【详解】
A.整个过程汽车牵引力做功为
故A错误;
B.整个过程汽车克服摩擦阻力做功为fx,故B正确;
CD.对整个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汽车刚好爬上坡顶时动能大小为
故C错误,D正确。
故选BD。
10.ABD
【解析】
【详解】
A.该车匀加速阶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根据图可知
解得匀加速阶段汽车的牵引力为
故A正确;
B.该车的额定功率为
故B正确;
C.当速度最大时则有
解得
故C错误;
D.对该车运动前25s过程,根据动能定理则有
解得
故D正确。
故选ABD。
11.AC
【解析】
【详解】
A.根据两个物体的总位移相等,v-t图象的“面积”表示位移,作出两个物体的v-t图象
可知
t甲>t乙
故A正确;
B.v-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由图知,甲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小于乙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解得
则知μ小时,a小,因此物体与甲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比乙小,故B错误;
C.根据动能定理得
则得传送带对物体做功
h、v、m都相等,则W相等,故C正确;
D.设传送带长为L,甲中:物体运动时间为
物体与传送带间的相对位移大小为
物体的加速度为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解得
产生的热量为
乙中:物体运动时间为
物体与传送带间的相对位移大小为
物体的加速度为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解得
产生的热量为
则知乙与物体摩擦产生的热量较多,故D错误。
故选AC。
12. 0或h;
【解析】
【详解】
根据题意,从图可以看出力F是均匀减小的,可以得出力F随高度x的变化关系:
而,可以计算出物体到达h处时力

物体从地面到h处的过程中,力F做正功,重力G做负功,由动能定理可得:

可以计算出:
则物体在初位置加速度为:
计算得:

当物体运动到h处时,加速度为:

计算处理得:
即加速度最大的位置是0或h处.
13. 7 3 0
【解析】
【详解】
路程为
位移的大小为
动能为
14.5∶1
【解析】
【详解】
滑块受到重力、支持力、拉力和摩擦力,根据动能定理,有
=(F-f)(L+x)=4J
木板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根据动能定理,有
=fx=0.8J
所以滑块与木板具有动能的比值为5∶1。
15.(1);(2);(3)
【解析】
【详解】
(1)高度差为
当时,部分长为,从P到C分析有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小物块在圆弧最底点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方向竖直向下。
(2)要使小物块顺利到达传送带,小物块到达F点的速度最小值设为

从P到F有

所以,要使小物块顺利到达传送带,h的最小值为。
(3)保持,小物块肯定能到达传送带,小物块到达F点的速度最小值设为,由

设小物块在传送带一直减速,设到达传送带N端的速度大小为

即如果传送带速度时,小物块离开传送带N端的速度大小均为
对应的x为
类似分析可知:当传送带速度时,小物块离开传送带N端的速度大小均为,对应的x为 ;
当传送带速度时,小物块离开传送带N端的速度大小与传送带的速度相同,对应的为
代入数据得
16.(1)mgsinθ;(2)下端离P处1.5L处时的速度最大;(3)
【解析】
【详解】
(1)薄木板A上端到达PP′时,设三个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a,对三个薄木板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受力情况如图1所示)
3mgsinθ﹣μmgcosθ=3ma
得到
agsinθ
对A薄木板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受力情况如图2所示)
F+mgsinθ﹣μmgcosθ=ma
则得薄木板受到木板B弹力的大小
Fmgsinθ
(2)薄木板A在PP′、QQ′间运动时,将三块薄木板看成整体,当它们下滑到下滑力等于摩擦力时运动速度达最大值,设此时进入有摩擦区域的质量为mx,则有
μmxgcosθ=3mgsinθ
得到
mxm
即薄木板A的下端离P处1.5L处时的速度最大;
(3)薄木板C全部越过PP′前,三木板是相互挤压着一起运动,设C木板刚好全部越过PP′时速度为v,对三木板整体用动能定理可得
3mgsinθ×6Lμmgcosθ×3Lmv2
解得
v
17.(1)10m/s;(2)4.95N
【解析】
【详解】
(1)水柱空中运动轨迹如图所示
水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水在竖直方向做竖直上抛运动,以竖直向下为正方向,有
联立,解得
v0=10m/s
(2)对极短时间喷出的水,从开始到喷出枪孔,由动能定理,有
活塞处的水
△x=v活塞△t
又由于活塞处的水质量等于出孔出水的质量,即
△m=ρS活塞v活塞△t=ρS孔v0△t
联立解得
F=4.95N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