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课标要求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学法指导 教学设计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苏联的经济发展《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一、教材分析提供借鉴资本主义经济体
制的创新和调整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初中学习,对本课的基本史实已形成感性认识。高一学生处于历史思维能力的形成期,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还不具备透过现象得出本质的能力,也还不能很好的把握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之间的内在联系。① 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
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
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② 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
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
机制形成中的作用。三、课标要求1、知识与能力① 培养学生通过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② 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
关系的唯物史观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2、过程与方法① 问题教学法,贯穿整节课,引导学生在问题的探究中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② 材料教学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和看待历史事件,形成联系的历史思维方式。
③ 在讲授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时,采用情境教学法和合作探究教学法。四、教学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 树立迎难而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② 培养关心社会的主体意识
③ 构建世界文明相互借鉴的价值观四、教学目标五、重点难点重点: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原因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实质
难点: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六、学法指导1、要多角度论证和评价历史问题,尊重历史的整
体性、复杂性,还原历史的多样性。
2、寻找解决历史问题的方法应该从引起这一问题
的原因和现象入手。
3、要具有全球意识和整体观念,纵向或者横向把
握历史的阶段特征。1、导入(经济危机的表现) ① 视频:1929年10月24日华尔街股市暴跌
② 1933年,一位新闻工作者写道:惊恐的储户包围
着银行,徒劳地试图在银行关闭或破产前提取一生的储蓄。
1500多万美国人——占全部劳动大军的1∕4强——绝望地
从一家工厂的大门踯躅到另一家工厂的大门,去寻求已不
复存在的工作。失业的匹兹堡钢铁工人,打发自己的孩子
到面包店里去乞讨陈面包。 ——《二战三巨头》
③ 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
销……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
肉五分一磅。 ——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经济危机的实质:生产的相对过剩
七、教学设计 材料一 1924——1929年,美国分期付款的销售额,从20亿美元增加到35亿美元。(整合人教版)
材料二 “最好的经济是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
最好的政府是不干预经济的政府。生产是企业的事,政府不应该去管。”
——胡佛1932年竞选演说七、教学设计2、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的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
在这个不幸的时代,我们要制定出一些计划来,把希
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压在经济金字塔底层的人们的身上。
——罗斯福
① 国家要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② 让社会财富更多的流向普通民众
③ 控制生产,提高消费,使生产和消费趋于平衡七、教学设计3、罗斯福应对经济危机的总体思路4、新政的内容——突破重点 将学生分成金融、工业、农业和社会四
组,针对经济危机的四点表现,分别找出各自
领域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关键词,针对关键词提
出本小组的解决方案。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准关
键词并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播放视频:罗斯福新政的措施
七、教学设计限制工业生产规模
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规定最低工资
稳定农产品价格
收购剩余农产品
保障措施、大量就业机会 减少生产总量 提高消费能力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内容
——运用国家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缓和社会矛盾。七、教学设计5、新政的核心 罗斯福说:“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制度面临到毁灭边缘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救了它。”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在保持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的同时,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以适应社会生产的需要。七、教学设计6、新政的实质——突破重难点七、教学设计7、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当时各国形成了各自的经济区……苏联有苏联的区域,美国也建立了自己的区域,设置很高的关税壁垒。当时就是这种情况,世界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展开贸易,形成排斥他国的地区经济。基于当时的情况,日本不得不关注满蒙。”
——(日本)中村粲《大东亚战争的起因》七、教学设计7、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的影响七、教学设计7、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的影响8、课堂小结 通过板书串讲知识点,使学
生形成本节课的知识链条。七、教学设计 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证明
A 科技革命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
B 经济危机的爆发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
C 科学技术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
D 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D9、随堂练习七、教学设计 经济大危机和“二战”在经济上留给世人的深刻反思主要是
A 建立稳定世界经济秩序的有效机制
B 打击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
C 用户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D 要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A9、随堂练习七、教学设计10,感悟升华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从罗斯福总统身上,你学到怎样的精神品质?
七、教学设计让和谐、创新与民族一起腾飞;让坚强、执着与生命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