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相关的文言字词,了解 “铭”的特点。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3,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1,作者高洁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本文语言优美,音调铿锵的特点。
【设计理念】
张扬师生个性,强调朗读品味、渗透学法指导,重视合作讨论、渗透时代观念——与时俱进。
【教学形式】
多媒体、教师讲授、学生独立思考与相互合作探研相结合。
【导入】
1,以对两幅图片(大厦一栋、陋室一间)的选择导入本课,初步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自然引出作者及本课内容。
2,简介作者、解题
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刘宾客集》。这篇《陋室铭》是被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读】
要求: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重点突出、富有节奏。
1,学生泛读,扫清字词障碍。 2,听课文范读。
3,自己揣摩再读。 4,点同学读。
【译】
要求:结合页脚注释,对照图片提示,以意译为主,但重点字词必须译出。
1,自行试译。 2,合作翻译。
3,小组交流。 4,教师点拔。
【品】
要求:紧扣教材、发散思维、大胆表达、重在提升。
1,分析陋室之不陋(学生合作探研)
环境优美: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交友不俗: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生活高雅:调素琴,阅金经。
归纳文章主旨,品陋室主人的情操(学生合作探研)
惟吾德馨(文章主旨)——安贫乐道,高洁伟岸
分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作用?
运用类比,借古贤之名居来佐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2,结合课本品写法
开篇起兴
起兴,又叫“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就是说,先说其他事物,再讲要说的事物。
文中的起兴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骈散结合
骈句,是一种讲求对仗的文体,它要求文字的对偶,重视声韵的和谐。而且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
文中除“孔子云:何陋之有?”是散句外,其余全是骈句,所以文章读来朗朗上口,音调铿锵。
托物言志(简单介绍在写作中的应用)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
作者把自己的志趣寄托在陋室上,借陋室之不陋,表达自己不慕荣利、安贫乐道、洁身自好、高雅伟岸的品行。
【练】
要求:对课堂内容及时消化——夯实基础
1,解释下列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名( ) 斯( )馨( )
鸿( ) 案牍( )劳形( )
2,填空:本文作者是 ,字 , 朝著名的 、 。本文选自 。
3,主题归纳:
文章通过对 的描绘,运用 、 和 等写法,表达了作者 、 的高尚品德。
4,背诵
【小结】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韵味深长、文句精美而脍炙人口,久为传诵。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伟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作业】
你的家不一定富丽堂皇,你的家不一定美仑美焕。但花香不在多,雅室不在大。你的家一定是温馨而幸福的。家中有精美的陈设,家中有浓浓的亲情,家是我们避风的港湾。请拿起手中的七彩笔,在日记本上认真描绘自己的家吧!
要求:1,对家的环境描写要细腻;
2,应刻画出人物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