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
知识点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文化大革命”后,“两个凡是”方针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召开: 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
3、主要内容: 会议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4、意义: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图片解读】
左图解读: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右图解读: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
1.(2021·广东·江门市蓬江区荷塘雨露学校八年级期中)以下关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③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④确立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思想上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政治上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在组织上确立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第二代领导集体,①③符合题意;②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不符合题意;④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十五大上确立的,不符合题意。所以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2.(2021·河南·信阳市浉河区新时代学校八年级期中)学习历史须分清史实和观点。下列关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A.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 B.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D.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答案】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都作出到了重要决定,会后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所以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是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意义的评价,属于历史观点,D项正确;其他选项均属于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地点、会议内容等客观叙述,均属于历史史实,排除ABC项。故选D项。
3.(2021·广西桂平·八年级期中)下列有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B.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策
C.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D.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答案】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得,1981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D项符合题意;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内容有,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停止使用“以阶段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符合史实,但是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符合史实,但是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4.(2021·江苏·无锡市梅里中学八年级期中)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安排“后事”“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上述材料表明当时( )
A.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 B.“左”倾束缚函特突破
C.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 D.“两个凡是”名存实亡
【答案】B
【详解】
根据题干中提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作者,因为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而准备后事”的这现象可知,当时“左”错误还未完全结束,“左”倾束缚函特突破,B项正确;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与当时史实不符,排除A项;1978年5月时,十一届三中全会尚未召开,排除C项;“两个凡是”在当时仍有巨大影响力,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枷锁,排除D项。故选B项。
5.(2021·北京·中国农业大学附属中学八年级期中)国外一位学者提出“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与此观点相关的重大事件是( )
A.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
C.中国重返联合国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答案】D
【详解】
依据题干“1978年”这一关键时间点,结合所学知识,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以经济建设为工作中心和实行改革开放伟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D项正确;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排除A项;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排除B项;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排除C项。故选D项。
6.(2021·云南·弥勒市第二中学八年级期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③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得,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实际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①②③④说法正确,A项正确;而BCD概括不全,排除BCD项。故选A项。
知识点二、 拨乱反正
1、史实: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1980 年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2、结束: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7.(2021·四川·宜宾市叙州区龙文学校八年级期中)关于下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建国以来最大冤案得到平反 B.彻底消灭文化大革命的余毒
C.毛泽东为刘少奇同志致悼词 D.事件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期间
【答案】A
【详解】
刘少奇冤案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最大冤案。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刘少奇追悼大会的召开,说明建国以来最大冤案得到平反,故A项正确;给刘少奇冤案平反是众多平反冤假错案的一部分,不能说彻底消灭文化大革命的余毒,排除B项;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之前逝世了,不可能参加文化大革命后参加刘少奇同志的追悼会,排除CD项。故选A项。
8.(2021·安徽埇桥·八年级期中)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被平反的人物是
A.彭德怀 B.邓小平 C.刘少奇 D.贺龙
【答案】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文革”中,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开除出党,并被非法监禁,迫害致死,这是“文革”中最大的一起冤案。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为刘少奇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C正确;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易错易混】
(1)遵义会议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
中共八大 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十一届 三中全会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拓展延伸】
中国现代史的四个阶段
(1)1949年我国建立起来的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这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一直持续到1956年底;(2)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1956—1966年是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
(3)1966—1976年是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
(4)1978年以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
知识点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文化大革命”后,“两个凡是”方针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召开: 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
3、主要内容: 会议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4、意义: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图片解读】
左图解读: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右图解读: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
1.(2021·广东·江门市蓬江区荷塘雨露学校八年级期中)以下关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③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④确立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2021·河南·信阳市浉河区新时代学校八年级期中)学习历史须分清史实和观点。下列关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A.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 B.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D.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3.(2021·广西桂平·八年级期中)下列有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B.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策
C.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D.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4.(2021·江苏·无锡市梅里中学八年级期中)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安排“后事”“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上述材料表明当时( )
A.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 B.“左”倾束缚函特突破
C.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 D.“两个凡是”名存实亡
5.(2021·北京·中国农业大学附属中学八年级期中)国外一位学者提出“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与此观点相关的重大事件是( )
A.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
C.中国重返联合国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6.(2021·云南·弥勒市第二中学八年级期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③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知识点二、 拨乱反正
1、史实: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1980 年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2、结束: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7.(2021·四川·宜宾市叙州区龙文学校八年级期中)关于下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建国以来最大冤案得到平反 B.彻底消灭文化大革命的余毒
C.毛泽东为刘少奇同志致悼词 D.事件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期间
8.(2021·安徽埇桥·八年级期中)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被平反的人物是
A.彭德怀 B.邓小平 C.刘少奇 D.贺龙
【易错易混】
(1)遵义会议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
中共八大 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十一届 三中全会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拓展延伸】
中国现代史的四个阶段
(1)1949年我国建立起来的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这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一直持续到1956年底;(2)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1956—1966年是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
(3)1966—1976年是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
(4)1978年以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
1.(2021·广东北江实验学校八年级期末)学习历史须分清史实和观点。下列关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A.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 B.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D.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2.(2021·山东兰山·八年级期末)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的署名转发了一篇文章(如图),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一场大讨论。这场“大讨论”的性质是( )
A.学术百家争鸣 B.思想解放运动 C.新闻革新运动 D.爱国学生运动
3.(2021·广西港南·八年级期末)下列选项不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的是( )
A.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B.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
C.确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4.(2021·山西翼城·八年级期末)《汉书·礼乐志》中曾提到“……,拨乱反正。”指治理混乱的局面,恢复正常的秩序。党的历史中,标志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完成拨乱反正任务的是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 )
A.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关于公开提出“两个凡是”方针 D.关于1980年恢复刘少奇的名誉
5.(2021·河北正定·八年级期末)邓小平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由此反映出邓小平思想的主要特征是( )
A.放眼全球,国际视野 B.与时俱进,全面发展
C.破除迷信,崇尚科学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6.(2021·黑龙江巴彦·八年级期末)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7.(2021·云南昭通·八年级期末)下图所示公报的内容包含( )
①重新确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②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
③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④实行改革开放
A.①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2021·广东南海·八年级期末)到1982年底,全国共纠正了300多万名干部的冤假错案,47万多名共产党员恢复了党籍。他们放下包袱,精神振奋地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之中。这反映了
A.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得以贯彻 B.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形成
C.邓小平理论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D.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全面推进
9.(2021·广西荔浦·八年级期末)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里“转折”的含义是
A.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B.土地改革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C.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 D.新中国工业化起步
10.(2021·广东高明·八年级期末)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始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第三次反思是在“文革”后,何以在大胜利中又大失误。经过“第三次反思”,中国人取得的核心成果是
A.开始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 B.平反冤假错案进行拨乱反正
C.确立“两个凡是”的思想路线 D.重新定义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二、综合题
11.(2021·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篇章。从那时起,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不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新的壮阔史诗。请你根据史料,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思想解冻)
材料一 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中的错误,而当时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的遵循,"即"两个凡是"的方针,这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
(1)材料一中"两个凡是"的方针实质是什么?针对于此,当时中国掀起了一场什么内容的思想解放运动?使人们得到了怎样的认识
(命运抉择)
材料二 "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材料三 国外一位学者曾提出了"21世纪开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饱经沧桑的中国在1978年再一次开始了决定命运的抉择,对于无数人来说,12月18日开始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
(2)材料二中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而起?请指出"战略转变"前后,党的工作中心分别是什么?
(3)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意义。
(反思总结)
材料四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说:“……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与时代同行。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改革开放40年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党和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4)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中国人民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共21张PPT)
观看视频,见证中国国力的崛起!
课堂导入
思考:中国崛起的转折点?
八年级下册精品
伟大的历史转折
2022
背讲考
八年级下册第7课
第三单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课堂导入
评价目标
评价任务
中考演练
创新思维
评价目标
背讲考-八年级下册同步备课精品系列
壹
贰
叁
1.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2、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及意义
3.了解平反冤假错案和拨乱反正的基本史实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
评价任务一
根据课本自主学习,快速准确记忆重点问题(4分钟)
要求:迅速准确记忆、同桌小组互相提问
1.背景:
(1)“文化大革命”积累下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人们要求纠正错误;“两个凡是”方针引起普遍不满;
(2)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1978年12月,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材料一:“文革”时期,全国人大停止活动9年;全国政协长达10年未能正常召开会议。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时,有75%的中央副部级和地方副省级以上的高级干部被立案审查,受到各种形式伤害和株连的人数高达1亿人。
阅读教材P34并结合材料,尝试归纳: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
材料二:“文革”对经济造成的损失达5000亿元,相当于建国30年全部基本建设投资的80%。之乱背景分析》
评价任务一
①“文革”结束后,政治秩序混乱。
②“文革”结束后,经济困难物资短缺。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
思考: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后,人民最迫切的愿望是什么呢?
提问:①对“两个凡是”的方针,你们是怎么看的? ②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意义是什么? 提示:②意义: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评价任务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
由于受极左思想的影响,党内主要领导同志于1977年2月提出
的“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
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指导方针。
实质:“左”倾错误的继续;
③“文革”结束后,党内思想依然僵化。
人民该如何冲破“左”倾思想的束缚?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都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1978年11月 中央工作会议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评价任务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
十年“文革”的错误
渴望纠错
“两个凡是”
方针提出
阻挡纠错
关于真理标准
问题的大讨论
解放思想
奠定思想基础
十一届三中
全会的召开
评价任务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
十一届三中全会
评价任务二
根据课本自主学习,快速准确记忆重点问题(4分钟)
要求:迅速准确记忆、同桌小组互相提问
时间:
地点:
内容
历史意义:
1978年12月
北京
思想上 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政治上 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组织上 实际上形成了以 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邓小平
十一届三中全会
评价任务二
以“左”的思想为指导的中央领导
“以阶级斗争为纲”
“左”倾错误指导下的“两个凡是”方针
比较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思想、政治、组织路线有何不同
前
后
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
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工作中心:经济建设
伟大决策:改革开放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伟大的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
评价任务二
材料一:全会最突出的贡献,是冲破长期“左”的指导思想的束缚,抛弃在社会主义时期依然“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观点。全会公报明确地提出要“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金冲及《生死关头》
阅读教材P36并结合材料,尝试归纳: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意义。
材料一:全会最突出的贡献,是冲破长期“左”的指导思想的束缚,抛弃在社会主义时期依然“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观点。全会公报明确地提出要“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金冲及《生死关头》
评价任务一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
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只有坚决地平反假案,纠正错案,昭雪冤案,才能够巩固党和人民的团结,维护党和毛泽东同志的崇高威信。”
拨乱反正
评价任务三
根据课本自主学习,快速准确记忆重点问题(4分钟)
要求:迅速准确记忆、同桌小组互相提问
1.背景:
2.经过:
3.完成标志:
伴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解放的巨大潮流,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
①“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陆续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党派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
②国家还纠正了错划右派分子的案件,落实各项政策。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背景:
文革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陆续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
据不完全统计:从1979年到1982年,经中共中央批准,平反重大的冤假错案有30多万件。全国共平反纠正了约300万名干部的冤假错案,数以千万计受到株连的干部和群众得到解脱。
伴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解放的巨大潮流,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
拨乱反正
评价任务三
邓小平在刘少奇同志追悼会上致悼词
刘少奇的追悼会
遵刘少奇遗嘱,亲属将其骨灰撒向大海
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恢复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拨乱反正
评价任务三
3、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时间:
会议名称:
完成标志:
意义:
1981年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拨乱反正
评价任务三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人都有很多路要走,路上难免会犯错误。通过下方的年代尺,一起梳理建国以来党和国家犯的失误。1976年1958年1966年1978年“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两个凡是”方针实质都是“左的错误我们应当用怎样的态度面对挫折 实事求是勇于纠错及时改进以史为鉴第一次巨变: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第二次巨变:
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第三次巨变: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转折。
救国
醒过来
建国
站起来
强国
富起来
20世纪中国人民经历了哪三次历史性巨变
知识拓展
(2021·四川宜宾·中考真题)邓小平说:“证券、股市,……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其体现的思想理念是( )
A.阶级斗争为纲 B.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实现共同富裕 D.实现合作共赢,增进人民福祉
(2021·浙江杭州·中考真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被称为“新时期的遵义会议”,因为这两次会议都
①找到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②形成了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核心
③是党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④在党面临严重困难局面时召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D
中考演练
(2021·四川凉山·中考真题)1978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文章指出:“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人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策的会议是( )
A.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021·四川雅安·中考真题)1978年1月至11月底,出国和去香港考察的人员达529批,共3213人。其中,经党中央批准的国家级政府经济代表团有四个。这些考察( )
A.为改革开放作了准备 B.加快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为深化改革打下基础 D.推动冤假错案平反工作
D
A
中考演练
伟大的历史转折
徘徊
转折
推进
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
“两个凡是”的方针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人心所向
阻挡纠错
解放思想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思想
政治
组织
平反冤假错案
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创新思维*********************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
1.(2021·广东北江实验学校八年级期末)学习历史须分清史实和观点。下列关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A.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 B.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D.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答案】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都作出到了重要决定,会后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所以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是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意义的评价,属于历史观点,D项正确;其他选项均属于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地点、会议内容等客观叙述,均属于历史史实,排除ABC项。故选D项。
2.(2021·山东兰山·八年级期末)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的署名转发了一篇文章(如图),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一场大讨论。这场“大讨论”的性质是( )
A.学术百家争鸣 B.思想解放运动 C.新闻革新运动 D.爱国学生运动
【答案】B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通过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B项正确;思想理论界的讨论不属于学术百家争鸣,排除A项;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是由两个凡是引起的,与新闻革新无关,排除C项;思想理论界的大讨论不属于学生爱国运动,排除D项。故选B项。
3.(2021·广西港南·八年级期末)下列选项不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的是( )
A.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B.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
C.确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答案】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确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不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C项符合题意;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三中全会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排除ABD项。故选C项。
4.(2021·山西翼城·八年级期末)《汉书·礼乐志》中曾提到“……,拨乱反正。”指治理混乱的局面,恢复正常的秩序。党的历史中,标志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完成拨乱反正任务的是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 )
A.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关于公开提出“两个凡是”方针 D.关于1980年恢复刘少奇的名誉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全面总结客观评价了建国以来重大历史问题,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至此,中国共产党在三年多的时间里,彻底完成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为发展和运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B项正确;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材料没有涉及,排除A项;关于公开提出“两个凡是”方针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排除C项;关于1980年恢复刘少奇的名誉不是拨乱反正完成的标志,排除D项。故选B项。
5.(2021·河北正定·八年级期末)邓小平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由此反映出邓小平思想的主要特征是( )
A.放眼全球,国际视野 B.与时俱进,全面发展
C.破除迷信,崇尚科学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答案】D
【详解】
据材料“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可知,材料强调“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为纠正此错误,邓小平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思想领域要纠正错误,促进发展,没有涉及“放眼全球,国际视野”,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全面发展”,而是强调“思想不能僵化”,故B项错误,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崇尚科学”,排除C项;故选D项。
6.(2021·黑龙江巴彦·八年级期末)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案】B
【详解】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第二代领导集体,B项正确,排除A项;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1997年党的十五大上,排除C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周恩来提出的外交原则,排除D项。故选B项。
7.(2021·云南昭通·八年级期末)下图所示公报的内容包含( )
①重新确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②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
③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④实行改革开放
A.①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详解】
依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报纸的内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所以报纸的内容包含①②③④,D项正确;而ABC总结不全,排除ABC项。故选D项。
8.(2021·广东南海·八年级期末)到1982年底,全国共纠正了300多万名干部的冤假错案,47万多名共产党员恢复了党籍。他们放下包袱,精神振奋地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之中。这反映了
A.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得以贯彻 B.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形成
C.邓小平理论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D.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全面推进
【答案】A
【详解】
根据题干“到1982年底,全国共纠正了300多万名干部的冤假错案,47万多名共产党员恢复了党籍。他们放下包袱,精神振奋地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之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的描述表明当时这项工作的主要意义在于调动了广大干部、知识分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积极性,为干部和知识分子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放下了思想包袱,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形成、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全面推进的内容,排除BD项;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C项。故选A项。
9.(2021·广西荔浦·八年级期末)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里“转折”的含义是
A.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B.土地改革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C.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 D.新中国工业化起步
【答案】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上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A项正确;土地改革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无关,排除B项;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排除 C项;新中国工业化起步于一五计划,排除D项。故选A项。
10.(2021·广东高明·八年级期末)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始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第三次反思是在“文革”后,何以在大胜利中又大失误。经过“第三次反思”,中国人取得的核心成果是
A.开始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 B.平反冤假错案进行拨乱反正
C.确立“两个凡是”的思想路线 D.重新定义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答案】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三次反思指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取得的核心成果是开始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A项正确;平反冤假错案进行拨乱反正也是成果,但不是核心成果,排除B项;“两个凡是”的思想路线是错误思想,排除C项;1992年的“南方讲话”重新定义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这一根本认识,排除D项。故选A项。
二、综合题
11.(2021·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篇章。从那时起,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不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新的壮阔史诗。请你根据史料,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思想解冻)
材料一 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中的错误,而当时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的遵循,"即"两个凡是"的方针,这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
(1)材料一中"两个凡是"的方针实质是什么?针对于此,当时中国掀起了一场什么内容的思想解放运动?使人们得到了怎样的认识
(命运抉择)
材料二 "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材料三 国外一位学者曾提出了"21世纪开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饱经沧桑的中国在1978年再一次开始了决定命运的抉择,对于无数人来说,12月18日开始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
(2)材料二中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而起?请指出"战略转变"前后,党的工作中心分别是什么?
(3)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意义。
(反思总结)
材料四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说:“……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与时代同行。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改革开放40年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党和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4)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中国人民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战略转变前工作中心是阶级斗争,转变后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
(3)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进行全面拨乱反.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标志着我国走上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4)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利益;能够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适合中国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的遵循,"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两个凡是"的方针实质是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针对于此,当时中国掀起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的思想解放运动;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依据材料二"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因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而起;战略转变前工作中心是阶级斗争,转变后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
(3)根据以上材料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进行全面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标志着我国走上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4)依据以上材料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利益;能够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适合中国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