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5.《雷雨(节选)》(课件61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5.《雷雨(节选)》(课件61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09 18:37: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1张PPT)
雷雨
曹禺
第一课时
2020年是中国现代文化巨匠曹禺先生诞辰110周年。110年前,中国诞生了一位划时代的戏剧家——曹禺,他创作的《雷雨》等作品成为中国现当代话剧的经典之作。今天,他的作品不仅在文学创作上有一定的典范意义,并且在舞台实践上也被广泛演绎,对文学创作和戏剧艺术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据悉,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学界、戏剧界、学术界人士将汇聚一堂,以“经典与当代”为题,举行纪念曹禺先生110周年诞辰研讨会。
如果你受邀作为代表列席会议,并要求以《我为周朴园画像》为题发言,向这位戏剧大师致敬。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雷雨》(节选)这篇文章,学完之后,完成《我为周朴园画像》发言稿。
情境任务
戏剧文化常识
1、戏剧是一种 艺术;它是借助 、 、 、 、 等艺术手 段 , 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
综合性舞台
美术
舞蹈
音乐
文学
塑造舞台艺术形象
课前
小练习
2、戏剧冲突比生活矛盾
、 、 ,
更富于戏剧性,戏剧冲突主要表现为 。
更强烈
更典型
更集中
剧中人物性格冲突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它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是编剧、导演、演员以及音乐、美工的集体创作。
1.戏剧的概念。
(1)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话剧(如《雷雨》)、歌剧(如《白毛女》)、舞剧(如《丝路花雨》)
(2)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独幕剧、多幕剧(如《雷雨》)
(3)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历史剧(如《屈原》)、现代剧(如《雷雨》)等。
(4)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悲剧(如《屈原》)、喜剧(如《威尼斯商人》)、正剧(如《白毛女》)(悲喜剧)
2.戏剧的分类
戏剧是由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艺术,因而它要受舞台的制约,要适合演出的需要。这就决定了它的一些特征:
第一、更典型、更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的冲突和斗争。
第二、故事情节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往往很集中,登场人物也有一定数量的限制。
第三、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主要是通过登场人物的语言(台词)来表现。
第四、故事情节的发展往往分幕分场。一幕,即拉开舞台大幕一次,一幕就是戏剧一个较完整的段落。一场,即拉开舞台二道幕一次,它就是戏剧中较小的段落。
3.戏剧的特点。
(1)戏剧冲突是关键。
戏剧冲突,又叫矛盾冲突,是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表现先进与落后、进步与保守等的矛盾冲突,是戏剧的灵魂。戏剧冲突应比生活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于戏剧性。
剧本中的矛盾冲突大体分为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尾四部分。
4.剧本三要素——戏剧冲突、人物语言、舞台说明。
(2)人物语言是灵魂。
人物台词,是剧中人物的语言。它是性格化的,是富有动作性的,即人物的语言是同他的行动联系在一起的。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物离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内白(在后台说话)、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等。
4.剧本三要素——戏剧冲突、人物语言、舞台说明。
(3)舞台说明是必备。
舞台说明,又叫舞台提示,是剧本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剧本里的一些说明性文字。这部分内容一般出现在每一幕(场)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一般用括号(方招号或圆括号)括起来。舞台说明包括剧中人物表,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这些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展开戏剧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4.剧本三要素——戏剧冲突、人物语言、舞台说明。
(1)把握戏剧冲突
(2)品味戏剧语言
(3)欣赏戏剧人物形象
5. 现当代戏剧鉴赏要点
6. 四幕话剧(三一律原则)
集中的地点(场景)
集中的时间(时间)
集中的事件(冲突)
作者简介
作者与作品
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原籍湖北潜江。他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出现的有很大成就和广泛影响的剧作家。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1928年,入南开大学政治系,翌年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在校期间,继续演剧并攻读了大量的中外剧作,广泛涉猎欧美文学作品,特别喜欢古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易卜生等人的戏剧作品,这为他以后的戏剧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于1933年毕业前夕,年仅23岁,即完成了处女作《雷雨》。继而又发表了《日出》(1936)、《原野》(1937)。他的三部曲,犹如一道道的丰碑,矗立在中国的剧坛上,从而决定了曹禺在中国话剧发展上,特别是话剧文学上的奠基地位。
1940年创作了《北京人》,并且根据巴金的同名小说成功地改编了话剧《家》。解放后,长期担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为历史剧《胆剑篇》(1961年)和《王昭君》(1978年)。
内容简介
二十年代初。天津大矿业主周朴园年轻貌美的续弦夫人繁漪,长期被禁锢在豪华的巨宅中,过着枯寂的生活。 大少爷周萍系周朴园前妻所生。周萍同情、爱慕繁漪,两人产生恋情,周萍慑于父亲的威严,耻于这种乱伦关系,对繁漪逐渐疏远,并移情于使女四凤。繁漪不甘忍受周家两代人的欺凌,决心报复,她解雇四凤并让其母 鲁妈接走。在外省帮佣的鲁妈,得悉 女儿被周家雇用继而又遭解雇,心急 如焚地赶到周家,在客厅与周朴园不 期而遇。交谈之中,周朴园得知鲁妈 竟是三十年前遭自己抛弃而自杀的梅 侍萍,不禁愕然,惶恐不安。他给鲁 妈一张支票以赎前愆。鲁妈将支票撕掉后,拖着四凤回家。她要 四凤发誓“再也不见周家人,否则就遭雷电劈死”。
当夜,周萍翻窗潜入 四凤房内,被鲁妈发现。四凤跪着禀 告母亲,自己已怀身孕。鲁妈顿觉天 旋地转,最后她同意周萍带四凤远走 高飞,永不回来。四凤尾随着周萍到 周家,正欲出走,为繁漪所阻。繁漪 唤出周朴园和二少爷周冲等人,当面 揭露周萍与四凤的关系,并指着匆匆 赶来的鲁妈和鲁大海,叫周萍认母、 认弟。周朴园无奈,当场承认鲁妈确 是周萍的生母。此时,周萍、四凤方 知他们竟是兄妹。四凤哭着冲出客厅 ,室外雷雨如注,花园里四凤和赶来 救援的周冲相继触电身亡。屋里传来 一声枪响,周萍倒在血泊之中。
冲突:是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表现阶级之间
和阶级思想的矛盾冲突,有些冲突也表现为先进与落后、进步与保守的矛盾冲
突。戏剧冲突应比生活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于戏剧性。
相关概念
台词:是剧中人物的语言。它是性格化的,是富有动作性的,即人物的语言是
是同他的行动联系在一起的。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物
离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内白(在后台说话)、潜台词(登场人物没说
出来的语言,而是用表情表现出来的言外之意)等等。
戏剧的要素:戏剧冲突、人物语言(人物台词、舞台说明)。人物语言的特点
是:动作性、个性表现力、抒情性、有潜台词、动听上口,浅显易懂。
舞台说明:是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为演出提示的一些注意之点的有关说
明的叙述和描写的语言。说明的内容有关于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的,有关
于登场人物的动作、表情的,有关于登场人物上场、下场的,有关于“效果”
的,有关于开幕、闭幕的等等。
序幕旧历年腊月三十下午三点,一间宽大的客厅,某教堂附设医院内(十年前周家卖给了医院),年迈苍老的周朴园来看望住在这里的病人,楼上是他的太太繁漪,已经疯了,楼下住着鲁奶奶,也就是当年的鲁侍萍,已经痴呆了,什么人都不认识,只在每年腊月三十走到窗户边张望。有姐弟两人等看病的妈妈,听到做护理的姑奶奶们谈论周鲁两家的悲惨故事。
第一幕十年前的周家客厅,一个夏天的上午。全屋的气象比较华丽。四凤在滤药,鲁贵在干活,向四凤要钱,告诉四凤屋子闹鬼的真相(繁漪和周萍私会),并告诉四凤太太让他找鲁妈来周公馆谈事情。   繁漪感情受挫,心情十分抑郁。而周朴园却经常想起三十年前和他曾有私情并生有两子的丫头侍萍。
第二幕周家,鲁妈找女儿四凤无意中来到周家,发现桌上的旧照片后痛苦万分,意识到这里就是三十年前抛弃她的周朴园的家。周朴园碰见侍萍,由疑虑丛生到最终确认后惊愕异常。   矿上罢工代表鲁大海为请愿之事,来到周家找矿主周朴园。周萍与鲁大海发生冲突,并打了鲁大海,鲁妈眼见兄弟相见,情如仇人,悲痛欲绝。   
第三幕鲁贵家,当天的傍晚。鲁贵父女被周家辞退,鲁贵借酒消愁,四凤仍在思念周萍。鲁妈不忍女儿走自己悲惨的老路,要四凤对天盟誓,与周家断绝往来。   半夜,周萍越窗来找四凤,四凤既痛苦又留恋。繁漪跟踪其后,妒恨噬心,她暗把窗户拴上。   鲁大海回家见周萍与妹妹四凤相会,周欲逃,但窗已拴死。愤怒的大海与周萍拼命,鲁妈拼命阻拦,周萍才夺门而逃,四凤随之冲出家门。
第四幕周家客厅。当天深夜。繁漪痛苦地回家。再次遭到周朴园的精神摧残。周萍为逃避一切,准备离家出走,繁漪苦苦向他哀求,希望带她一起走。   四凤匆匆赶来想与周萍再见一面,鲁妈为找女儿也和鲁大海来到周家。四凤、周萍恳求鲁妈让他俩远走他乡,鲁妈愕然。繁漪如痴似狂地揭开了她与周萍的关系,事已至此周朴园也不得不说出鲁妈的真相,要周萍当面认母。雷雨交加,四凤见情冲向茫茫黑夜,触电惨死。周萍也绝望地在楼上开枪自杀……鲁大海搀扶着母亲侍萍,走出周家……
尾声,姐弟二人跟着妈妈回家离开医院。
剧情安排
“当年海上惊雷雨。”(茅盾)
“《雷雨》是一部不但可以演,也可以读的作品。”
(巴金)
“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
(李健吾)
《雷雨》的社会影响
1935年初,《雷雨》首次被搬上日本舞台,演出盛况空前,不久,它又被译成日文。
戏剧鉴赏方法:
①把握戏剧冲突
②分析人物形象
③揣摩戏剧语言
学习任务一:画导图,了解故事内容。
结合课前预习和课后注释,画出《雷雨》的人物关系图。
《雷雨》中的人物:
周朴园——某煤矿公司董事长、侍萍前夫,55岁。
繁 漪——周妻,35岁。
周 萍——周朴园、侍萍长子,28岁。
周 冲——周朴园、繁漪之子,17岁。
鲁 贵——周公馆管家、侍萍丈夫,48岁。
侍 萍——鲁贵妻、周萍鲁大海生母,47岁。
鲁大海——周朴园、侍萍次子,工人,27岁。
四 凤——鲁贵与侍萍之女,使女,18岁。
旧情人




情 人
夫 妻
父 子
单相思
女父












异父兄妹




















——父子(女) ——情人夫妻 ——母子(女) ——兄弟妹 ——情敌
异父母兄妹
人物关系一览表
主要矛盾冲突
周朴园----鲁侍萍
(家庭、感情纠葛)
周朴园----鲁大海
(劳资冲突)
学习任务二:走近周朴园。
阅读课文,互相讨论:围绕周朴园,课本所选的这场戏有那几对矛盾冲突?
第一场:周朴园与侍萍的冲突
矛盾焦点:
三十年生死恩怨(爱情的纠葛)
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发展过程,集中、鲜明地体现在周朴园对侍萍情态的变化上。
相遇述旧怨
关窗
姓鲁
侍萍,是你?
熟知旧衬衣?
四凤的妈
她没有死?
修墓
姓鲁
熟知旧事??
无锡口音!
周朴园:
鲁侍萍:
疑虑
———慌张
———惊惧
怨恨
内心复杂
“相遇述旧怨”这一层中,周朴园的情态有哪些变化?填写下表。
认出鲁侍萍之前的情态 鲁侍萍 周朴园
进屋寻找女儿 漫不经心地谈起雨衣、窗子
你——你贵姓?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忽然立起)你是谁?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哦,侍萍!(低声)是你?
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
练习:品味周朴园的语言(说说周仆圆在认出侍萍过程中有怎样的心理变化)
——似曾相识,有几分惊奇,但马上镇定,内心仍很平静。
——意外,疑惑
——震惊,警觉,有不祥之感。
——疑虑消除,但不明她来意,内心怀有警惕。
——内心确认,思考对策。
奇怪——疑虑——慌张——惊惧
——恼怒,害怕、冷酷
认出鲁侍萍之前的情态 鲁侍萍 周朴园
进屋寻找女儿
漫不经心地谈起雨衣、窗子
关窗
感到奇怪,认真询问,气氛紧张
平淡回答
气氛稍有缓和
无锡口音
有意识地询问无锡事件
保持语调平缓
有意撒谎,遮盖罪行
叙述悲惨遭遇
惊恐紧张,表情痛苦,汗涔涔
表明身份
惊愕 低声
手段 言行
周朴园认出侍萍后的情态
厉声责问
用缓和的语调稳住
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
你可以冷静点。
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了。
用感情软化
你的生日,每年我都记得。
关窗户的习惯,我都保留着。
想用金钱收买打发
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并开出支票。




相认生新恨
第二场: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
罢工与反罢工的尖锐矛盾(阶级斗争)
矛盾焦点:
鲁大海眼里的周朴园:
自私
虚伪
阴险
狡诈
冷酷
封建资本家
周朴园是一个坏到了连自己都不认为是坏人的坏人。 ——曹 禺
周朴园是一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他残忍、冷酷、自私、贪婪、虚伪、狡猾。是一个人格卑下的伪君子,一个没有任何仁义道德的反动资本家。
剧本结构 戏剧冲突
第二幕 周、鲁两家的冲突。
第一场:周朴园同鲁侍萍的冲突
第一层,周朴园认出鲁侍萍的经过
(相遇述旧怨)
第二层,周朴园认出鲁侍萍后的态度
(相认生新恨)
第二场:周朴园同鲁大海的冲突。
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
周朴园是封建资本家的代表,鲁家母子是善良的下层劳动人民,他们在阶级地位和思想意识上存在着截然对立的矛盾,这一悲剧深刻地反映了阶级剥削和压迫,暴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
阶级冲突 使 夫妻相见不相认却相恨
父子相见不相认却相斗
母子相见不相认却相怨
兄弟相见不相认却相仇
  《雷雨》——一部纠缠着复杂的血缘关系和聚集着许多的巧合,但却透露着必然的悲剧。
远看《红楼梦》,近看《雷雨》。《雷雨》是影响中国现代文化的经典著作 ,中国话剧史上的里程碑式著作 。
雷雨
曹禺
第二课时
戏剧语言的种类
(1)、舞台语言(也叫舞台说明)
---除人物语言之外的其他语言,包括背景介绍(时间、地点、服饰、道具),人物动作、神态说明,人物上下场,旁白以及画外音等。
(2)、人物语言---人物对话、独白等。
学习任务一:品味戏剧语言
舞台提示(舞台说明)
舞台提示的作用:
1、布置环境,烘托气氛
2、表现人物性格
3、推动情节发展
4、暗示主题
课文开头一段“舞台说明”的作用是什么?
它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气氛。这种气氛同剧情紧密配合,烘托了人物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的到来。不仅为完整地塑造人物服务,而且感染了读者和观众,也随之产生一种压抑感。
戏剧人物语言的特性:
第一, ,能推动剧情发展;第二 ,戏剧语言 ;
第三, ;
丰富的潜台词
富有动作性
要有个性化
什么是个性化语言?
个性化语言是指人物的语言符合并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即什么人说什么话;听其声则知其人。个性化语言,是刻画人物达到合理性、真实性的重要手段。
例:葛朗台---
守财奴的语言
“得啦,孩子,你给了我生路,我有了命啦;不过这是你把欠我的还了我:咱们两讫了。这才叫公平交易。人生就是一件交易。… … ”
“啊,是真金!金子!这么多的金子!有两斤重。啊!啊! … … ”
体会周朴园、鲁侍萍语言
个性化语言举例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分析:在这里,周朴园表现了其冷酷本性,他以自己阴暗卑劣的心理揣度鲁侍萍,认定对方找到这里来,一定是受人指使来进行敲诈的。而鲁侍萍的答话则表现了她心地的磊落和对于周朴园的愤恨。
通过这样精彩的对话,揭示了人物的鲜明性格和不同性格之间的尖锐对立,正是剧本对话的基本任务。
什么是潜台词?
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潜”,是隐藏的意思。即语言的表层意思之内还含有别的不愿说或不便说意思。潜台词不仅充分体现了语言的魅力,而且通过它还可以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潜台词分析(一)
周朴园 (汗涔涔地)哦。
鲁侍萍 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周朴园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 )
鲁侍萍  我姓鲁,老爷。
你怎么知道这么多?
潜台词分析(二)
周朴园 那个小孩呢?
鲁侍萍 也活着。
周朴园 (忽然立起)你是谁?


鲁侍萍 我是这儿四风的妈,老爷。
周朴园 哦。
你和她是什么关系?你是干什么的?你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潜台词
该不会来敲诈我吧!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
潜台词
你来一定有幕后的主使!
周朴园 (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潜台词分析(三)
鲁大海 (挣扎) 放开我,你们这一群强盗!
周 萍 (向仆人们)把他拉下去!
鲁侍萍 (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 )
周 萍 你是谁?
鲁侍萍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 )
潜台词分析(四)
你这个畜生!你哪里像我的儿子啊! ……
他是你的弟弟呀!
鲁侍萍(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第一句反映了侍萍怎样的思想变化?第二句的语言巧妙在哪里?表现了侍萍什么样复杂的感情?
表现了侍萍对儿子由思念到失望、愤慨的感情;后一句欲言又止,借助谐音改口的过程,表现了她悲愤交加,想认儿子又不能的痛苦感情。
讨论: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是真实的吗?
学习任务二:思维碰撞
提示:能体现周朴园对鲁侍萍爱的表现
要旧雨衣、旧衬衫
为侍萍修坟
摆着侍萍的照片
保留侍萍从前顶喜欢的家具
记着侍萍生日——4月18日,把她当正式嫁给周家的人看待
保留着侍萍生孩子后怕风连夏天也关窗的习惯
向一位“下人”,问起三十年前的旧事
总结:伪装一时容易,伪装三十年难!
曹禺说:“他对侍萍的怀念,可能是真的。因为他自己和侍萍分别后,结过两次婚,第一次是个阔家小姐,抑郁而死;第二次就是和繁漪。两次婚姻都不如意。他也花天酒地地放荡过,但从来也没有尝到过什么是幸福。回想起来,还是侍萍相处的日子,在他罪恶生涯中多少给他留下了些美好的回忆。”
“周朴园也是一个人,不能认为资本家就没有人性。为了钱,故意淹死两千二百个小工,这是他的人性。爱他所爱的人,在他生活的圈子里需要感情的温暖,这也是他的人性。”
显然,作者是从人性的角度去刻画认识周朴园这个人物的。
既然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是出于真心的,那为什么鲁侍萍真的到来的时候他又会露出那样的面目呢?
周朴园30年来确实对鲁侍萍怀着一些思念之情 ,但他怀念的是30年前的梅小姐,是不会对他的现在构成威胁的梅小姐,从这点看,他又是虚伪的。现在,现实的利害关系占了上风,侍萍的出现会破坏他的形象,威胁他的名誉、地位。所以,他从“怀旧”到“绝旧”,彻底暴露了伪善、冷酷无情嘴脸。
因为虽然即便周朴园的怀念是真实的,但他的怀念更是廉价的,自私的。
维护自己的身份地位,弥补空虚、罪恶的灵魂,使精神得到自我解脱。
一份表面的爱,这种回味也许并非是“爱”,只是一种安慰,是在现实不幸福后而寻求的一个符号;也许只是一种掩饰,是因某种现实需要而进行的一种伪装。
尤其经过几十年的变化,心狠起来了。鲁侍萍的出现,使他一下子从对过去的怀念回到现实的利害关系中来。
《雷雨》从错爱血缘关系角度写了一出悲剧,客观上反映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某些侧面,充满不义和邪恶的旧家庭正是整个旧社会旧制度的缩影。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
《雷雨》这个剧名,既指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高潮和结局又发生在雷雨之夜;又指剧中人物雷雨般的性格,象征渴求自由,冲决封建罗网的迫切心情。
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学习任务三:《雷雨》 标题意义
标题:双关;象征;以自然环境烘托社会环境、揭示主题;一场大变革即将来临。
小结
这是一场震撼人心的疾风;
这是一场荡涤污秽尘埃的暴雨;
这是一场摧毁社会和家族羞耻、丑恶、腐朽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