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这一制度的实行,有助于把国家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有助于把国家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有助于把国家富强与民族繁荣结合起来;有助于把各民族热爱祖国的情感和热爱本民族的情感结合起来。”“这一制度”是指(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 D.“一国两制”
2.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60年来,西藏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下列给西藏地区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的事件是( )
①和平解放西藏
②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建立经济特区
④修建青藏铁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如图资料反映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A.不能保障各民族一律平等
B.允许少数民族实现完全自治
C.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D.是在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施
4.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关于民族区域自治,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在统一主权下自主行使地方权力
B.能够消除民族差别,实现民族融合
C.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D.能调动各民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5.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扩大内需,党中央实行( )
A.可持续发展战略 B.西部大开发战略
C.计划生育政策 D.搞活经济政策
6.“邓小平是一位有远见的中国领导人,他对如何带领中国人民前进有着具体和准确的思路。”他在解决祖国统一方面的伟大思路是(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一国两制”构想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7.“一国两制”构想中最重要的前提是( )
A.武力统一 B.统一为社会主义制度
C.一个国家 D.两种社会制度并存
8.1990年4月4日,全国人大七届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其背景是( )
A.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B.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C.两岸实现“三通”
D.澳门回归祖国
9.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如图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中国政府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它践行了(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则 D.“一国两制”构想
10.我国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解决香港、澳门回归问题,其根本原因是( )
A.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B.改革开放使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C.我国外交成就显著
D.全国人民的齐心努力
11.相对于我国大陆地区来讲,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特别”是指( )
A.政治上不受中央政府管辖
B.与葡萄牙仍有紧密的政治联系
C.澳门成为经济特区,原经济地位不变
D.澳门享有高度自治权,原有社会制度不变
12.小芳同学整理所学知识制成的卡片含有如下内容“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国祖国”。如果要给卡片拟一个主题名称,最合适的是( )
A.祖国统一大业 B.民族工作成就
C.思想文化成果 D.外交工作纪事
13.下列史实有利于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是( )
①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②“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③港澳的回归
④中国综合实力增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4.20世纪90年代初,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 )
①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②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③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④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③④
15.2017年7月25日至27日,“我们的节日﹣﹣两岸剪纸艺术展”在马祖民俗文物馆举办。这体现了海峡两岸的( )
A.商贸往来 B.探亲访友 C.文化交流 D.捐资赈灾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计55分)
1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经济特区主要“特”在哪里?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有什么积极作用?
(2)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成立成功实践了邓小平的哪一伟大构想?特别行政区又“特别”在哪里?
(3)你从以上国家治理创新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17.(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海峡两岸交流简表
时间 事 件
1979 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两岸实行“三通”
1989 年 台湾回祖国大陆探亲、访友、旅游、考察和经商的达40万人次
1990 年 两岸民间交往达100万人次,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
1991 年 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2009 年 台湾吴伯雄访问大陆,希望两岸兵戎相见永不再现
2015 年 习近平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
材料二:2018年11月13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大会13日在香港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说,40年来两岸关系发展历程证明,两岸关系好,台湾才有前途,广大台湾同胞才有光明未来。
(1)据材料一,回答表中所列现象说明了什么?
(2)为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创造性的提出了哪一伟大构想?这一伟大构想和“九二共识”的共同点是什么?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怎样才能做到“两岸关系好,台湾有前途”?
(3)目前阻碍台湾回归祖国的势力有哪些?就当前的形势,请谈谈你对祖国统一的认识。
18.(18分)2019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八年级(1)班同学以“港澳回归”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也参与进来。
【昨日悲剧】
(1)如图反映了哪国侵占香港的历程?这一历程向我们说明了一个什么真理?
【伟人智慧】
“一国两制”的构想从实际出发,兼顾了各方面的实际利益,因而是各方可以接受的、合情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方案。这一构想,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又充分考虑到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摘编自杨先材《中国历史新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2)根据以上材料,说明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重要依据。
【洗雪国耻】
(3)上面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试分析笑容洋溢在每个人脸上的原因。
【情感升华】
(4)通过以上探究,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19.(14分)某学校以“团结统一,中华振兴”为主题,设计了以下几个栏目。“探究园地”中有一些问题需要你帮助解答。
【经典之音】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歌曲《爱我中华》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
﹣﹣《七子之歌》
(1)歌曲《爱我中华》体现了我国怎样的民族关系?歌曲《七子之歌》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邮票集锦】
(2)有一位集邮爱好者说:“要举办纪念改革开放邮票展,这两枚邮票不可或缺。”请你说一说理由。
【统一大业】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摘自《反分裂国家法》
历史不能选择,现在可以把握,未来可以开创!新时代是中华民族大发展大作为的时代,也是两岸同胞大发展大作为的时代。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只要我们和衷共济、共同奋斗,就一定能够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美好未来,就一定能够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摘自习近平《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四十周年纪念会重要讲话
(3)根据材料说一说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4)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分析】本题以“这一制度的实行,有助于把国家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有助于把国家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有助于把国家富强与民族繁荣结合起来;有助于把各民族热爱祖国的情感和热爱本民族的情感结合起来。”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有助于把国家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有助于把国家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有助于把国家富强与民族繁荣结合起来”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于自治区域来说,这一制度有助于因地制宜,发展本地事业,在统一主权下自主行使地方自治权,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故A符合题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一国两制”与题干无关,故BCD不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史实。
2.【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和平解放西藏、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修建青藏铁路。党和政府为推动西藏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完成民主改革,废除农奴制、修建青藏公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和平解放西藏、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修建青藏铁路给西藏地区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③建立经济特区与西藏无关,排除。①②④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西藏和平解放的相关史实。
3.【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力的精神,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据题干图片文字可知,资料反映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史实。
4.【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史实。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解答】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统一主权下自主行使地方权力,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能调动各民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民族区域自治实现了民族融合,但不能够消除民族差别。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史实。
5.【分析】本题考查了西部大开发.长期以来,我国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解答】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扩大内需,党中央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我国实行西部大开发的原因.
6.【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一国两制构想的认识和理解。本题关键是要抓住“他对如何带领中国人民前进有着具体和准确的思路”这句话。
【解答】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解决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是“一国两制”构想,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国”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两制”是指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故选:C。
【点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充分尊重历史和现实、照顾各方面利益、维护民族团结、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构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的意义。
7.【分析】本题以一国两制的构想为考查背景材料,考查对一国两制构想知识点的掌握,考查对课本知识点的识记。
【解答】由课本知识可知:一国两制的最重要的原则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这是“一国两制”构想中最重要的前提。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掌握“一国两制”中一国是前提与基础。
8.【分析】本题考查了“一国两制”。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
【解答】1984年,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并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在此基础上,1990年,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A是正确的选项;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只有理解题意,才能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一国两制”,才能做出正确选择。
9.【分析】本题考查一国两制。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一国两制,实行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一个中国。
【解答】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分别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和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根据所学可知,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证明了“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性与可操作性。
故选:D。
【点评】“一国两制”是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一项重要战略方针,此构想首先是针对台湾问题提了出来,后成功运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
10.【分析】本题考查一国两制。理解:我国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解决香港、澳门回归问题,其根本原因是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带来综合国力的提高。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这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故选:B。
【点评】重点识记一国两制提出的背景、内容与影响。
11.【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特别行政区“特别”的含义。
【解答】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后,在香港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在澳门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即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在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其生活方式、经济制度不变,实行高度自治。
故选:D。
【点评】“一国两制”是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12.【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理解香港、澳门的回归的重大意义。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香港于1997年7月1日从英国回归祖国;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从葡萄牙回归祖国。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结合题干描述可知,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香港、澳门的回归,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13.【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有利于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史实。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为推进祖国的统一大业,邓小平创造性的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并在“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的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解答】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大陆综合实力的增强,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在这一构想的指引下,我国政府分别于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成功收回了香港和澳门,建立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①与题意无关。②③④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祖国统一的相关史实。
14.【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两岸关系,把握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的内容。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第二年,“汪辜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交流达成共识。①②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祖国统一大业的有关内容。注意准确识记“九二共识”的有关内容。
15.【分析】本题考查两岸关系的发展,关键信息是“我们的节日﹣﹣两岸剪纸艺术展”。
【解答】两岸举办“我们的节日﹣﹣两岸剪纸艺术展”,这显然反映的是两岸的文化交流,ABD三项与材料不符,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掌握两岸关系的发展有关史实。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计55分)
16.【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外开放的相关知识;
(2)本题考查的是一国两制的相关知识;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1)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国家给予经济特区优惠的经济政策或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通过建立经济特区,利用外资引进国外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学习现代经营管理经验,培训管理人才,扩大我们走向世界的通道,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
(2)“一国两制”的构想,是邓小平提出的,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成立成功实践了邓小平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特别行政区“特别”在实行不同于大陆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制度.
(3)从以上材料中可以得到的启示是:①只有大胆创新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②发展才是硬道理;③创新要立足于国情,也要放眼世界;④一切要从实际出发等.
故答案为:
(1)经济特区的“特”在: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或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作用: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或者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突破口,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
(2)一国两制.特别行政区“特别”在:实行不同于大陆的社会制度或在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3)启发:①只有大胆创新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②发展才是硬道理;③创新要立足于国情,也要放眼世界;④一切要从实际出发等.
【点评】解答材料解析题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
17.【分析】本题以二则材料为背景依托,考查了海峡两岸的关系,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据材料一“海峡两岸交流简表”,可知,表中所列现象说明了海峡两岸交流日益频繁,高层交流,海峡关系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2)为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创造性的提出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这一伟大构想和“九二共识”的共同点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做到“两岸关系好,台湾有前途”在坚持“九二共识”的前提下,落实好“一国两制”,增进大陆和台湾的经济文化交流等。
(3)当前,仍然有不少台独势力一直在阻挠两岸统一的大业。此外,国际上那些别有用心的反华势力也一直在试图阻挠两岸统一。第二小问考查学生对于史实的认识和理解。属于开放性题,可从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等角度进行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1)说明了海峡两岸交流日益频繁,海峡关系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2)“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在坚持“九二共识”的前提下,落实好“一国两制”,增进大陆和台湾的经济文化交流等。
(3)主要是台独势力:还有试图阻挠中国统一、干涉中国内政的国际反华势力。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愿望。它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国家的强大。我们要坚决同﹣切分裂势力作斗争。(只要学生言之有理)。
【点评】考查了海峡两岸的关系,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8.【分析】本题考查了“一国两制”、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统一大业,依据课本知识分析材料,依据设问要求组织答案。
【解答】(1)分析材料可知,描述了英国侵占香港的历程,这一历程说明了落后就要挨打,启示我们要增强综合国力。
(2)根据材料二“‘一国两制’的构想从实际出发,兼顾了各方面的实际利益,这一构想,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又充分考虑到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可知,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依据是“一国两制”构想兼顾了各方面的实际利益,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又充分考虑到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
(3)分析材料可知,图一反映了香港回归祖国,图二反映了澳门回归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4)主观性问题,符合题意即可,如:中国真正强大起来了。
故答案为:
(1)英国;落后就要挨打。
(2)“一国两制”构想兼顾了各方面的实际利益,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又充分考虑到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
(3)图一反映了香港回归祖国;图二反映了澳门回归祖国。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洗雪了中国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4)中国真正强大起来了。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了“一国两制”、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统一大业,解答该题需要用全面的观点,善于从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
19.【分析】本题以历史图片和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改革开放、祖国统一大业以及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条件等知识。
【解答】(1)歌曲《爱我中华》体现了我国各民族之间团结、互助、和谐、友爱的民族关系。歌曲《七子之歌》“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表达了澳门渴望回到祖国的怀抱的主题。
(2)据所学知,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的重要表现。所以说“要举办纪念改革开放邮票展,这两枚邮票不可或缺”。
(3)由材料“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可知,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条件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青少年要坚决拥护和支持党和国家为维护祖国统一而采取的一切政策、法律,要坚决同各种分裂活动作斗争,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台独”言行,积极宣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政策,努力学习,积极投身祖国统一大业,等等。
故答案为:
(1)体现了我国各民族之间团结、互助、和谐、友爱的民族关系。澳门渴望回到祖国的怀抱。
(2)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的重要表现。
(3)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4)青少年要坚决拥护和支持党和国家为维护祖国统一而采取的一切政策、法律,要坚决同各种分裂活动作斗争,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台独”言行,积极宣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政策,努力学习,积极投身祖国统一大业,等等。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改革开放、祖国统一大业以及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条件等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