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9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10 10:59:5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9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查找资料、想象画面等方式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思乡之情,了解节日习俗。
3.激发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的兴趣,学习搜集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思乡之情,了解节日习俗。
难点:激发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的兴趣,学习搜集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准备好了吗?上课。(老师好)同学们好,请坐!下面进入本节课专项训练时间,请大家一分钟速记诗句。【出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 白居易《望月有感》两位同学背诵流利,“记忆小达人”目标达成!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有请我们的首席学官闪亮登场!
(二)学习活动一:首席学官环节两位首席学官仪态大方,思维敏捷,是我们的学习榜样。掌声表示感谢。通过刚才两位学官的检查,我发现大家能够把诗读出节奏感。其实啊,学古诗不仅要读出节奏,更要读出韵律。接下来,我们跟随中央广播电台播音指导学读古诗。播放视频(方明版约33秒)点拨:怎么样,行家一出手,韵律自然来?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吧。(学生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律,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在学习其他古诗时,大家可以试着用一用。
(三)学习活动二:品诗句,悟情感
一品“题目”
过渡语:下面让我们先从题目入手,初步感知这首诗。(1)九月九日是中国哪个传统节日呢?对,是重阳节。(2)“山东”诗指哪里呢?没错,指的是华山以东,并不是我们的山东省。以上我们向刚才那位同学一样,借助注释了解了题目中的信息。(3)你能发现全诗是围绕题目中的哪个字写的呢?对,一个“忆”字统领全诗,“忆”是想念、思念的意思。通过品读诗的题目,我们就知道了节日、人物、情感,谁来用完整的一句话说说题目的意思。(学生说)很好,吐字清楚,表述准确。这首诗写的就是重阳节时,诗人王维思念家乡亲人的情景。
二品“诗句”过渡语:我们用抓关键词字、借助注释的方法明白了诗的大意与作者的情感。那作者是如何把这份情感表达出来的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这两句诗,你能从中体会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你说。生说:孤独、思念。对,就是孤独与思念之情。那么,你从哪些字中体会到作者的孤独之感。请用横线在课文中画出来吧。(1)你说。(生说,“独”“异”)对,一个“独”字点出了诗人孤身一人。(2)两个“异”字你又有怎样的体会呢?(学生说,“异”是不一样,说明作者不是在家乡)很好,一句诗中出现了两个“异”字,在古诗中是不多见的。老师通过查字典知道,“异”在这里是“另外的,别的”意思,【字典页】“异乡”就是“别人的家乡”,“异客”就是“另外的客人”,也就是王维自己!这里,王维客居他乡的孤独之感再次呈现。(3)下文中还有三个字也展现了孤独,你找到了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你说。对,“少一人”第三次体现了王维的孤独。(4)思念之情又是如何体现的呢?运用刚才抓关键词句的方法,自己品味品味吧。【出示整首诗】师:谁来试着说一说,你来。生1:“思亲”说明作者思念亲人。“倍”字是“更加、非常”的意思。生2:“佳节”是美好的节日,我通过课文知道,就是重阳节!师:你们两个通过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体会出作者内心情感,真是了不起!是啊, 孤独之身、思亲之意又恰逢重阳佳节,于是就有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叹! (5)王维思念家乡,产生了无限的遐想,此时的家乡会有什么样的节日情景呢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请同学们边读边想象画面,试着说一说吧。生说:我仿佛看到了重阳节这天,王维家乡的亲人们插茱萸,登高望远的情景,而他们中间却少了一个人。师:是啊,如此团聚时刻,诗人自己却独自在外,内心又徒增几分伤感啊。
三品“诗人”过渡语:以上我们通过“一品题目”,“二品题目”明白了诗意、体会了作者心情。其实了解作者当时的生活经历与写作背景,我们就能更读懂诗人的内心世界。下面,请大家默读“资料卡”内容,结合诗句,看看你还能读懂作者怎样的心境。【出示资料卡: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苏轼曾评价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维15岁时就离开故乡到长安去参加科举考试,谋取功名,一直漂泊在外,身边没有父母相陪,没有兄弟姐妹相伴,年少的他早早地品尝到身在他乡,孤独一人的滋味。这首诗是诗人17岁时客居他乡时所作。】师:谁来说一说?生1:王维十几岁就离家科考,独自漂泊在外,周围没有认识的人,所以孤独。生2:写这首诗时,王维才17岁,这么小的年纪,能不想家吗?生3:又赶上重阳节,王维想念家人会流泪吧!【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四品“情感”同学们体会得真好,把握了关键信息,体会出作者当时的孤独无助、思乡心切。当王维17岁在外求学,身边没有亲人时,他感叹...恰逢佳节,客居他乡的人们,他们会感叹...当海外华人在世界各地,思念祖国时,他们会感叹...读!这一句诗,不仅道出了王维的思乡之情,更道出客居他乡人的心声,更喊出了万千海外游子的赤子之情,成就了这千古佳句!同学们,我们通过品题目、品诗句、品诗人、品情感的“四品”学习方法,对整首诗进行了层层递进地学习,体会到了诗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叹!
(四)学习活动三:迁移方法,拓学古诗其实,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古诗中,像这样“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句还有很多。老师为大家三星级小组合作朗读《九日登高》,借助注释,理解诗的大意。(抓关键词、联系生活实际......)五星级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体会到作者怎样情感。带来了王勃的一首诗,请大家用上本节学习的方法,借助星级任务单,小组合作学习这首诗。【出示】星级任务单九日登高(唐)王勃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PPT出示两首古诗,“他乡”与“异乡”变红;“九月九日”变红】正如同学们所说,在他乡的王勃与友人一起登玄武山遥望故乡。时逢重阳佳节,又是客中送客,勾起了诗人浓郁的乡愁,于是作了这首诗。从两首诗中我们了解到,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实际上,重阳节作为中国古老的节日,还有很多的风俗习惯,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吧。【播放视频】点拨:原来重阳节有这样悠久的历史啊。这一天,亲人们要欢聚在一起,进行登高,插茱萸,赏菊花,饮菊花酒等习俗。(五)学习活动四:综合性学习课内指导1.回顾课文,学会梳理同学们,课前我们用表格的形式梳理出了其他节日的习俗。节日过节时间(农历)节日习俗 点拨:从中我们发现传统节日的时间大多是农历,其次,节日的习俗,有的传承了下来,有的发生了变化......
2.阅读提示,寻找方法(1)除了用表格的形式搜集信息,还可以用哪些方法呢?请大家阅读活动提示,找一找吧。【出示P36泡泡语】在泡泡语中还有问问长辈,查查资料的方法【泡泡语变红】,那么,这两种方法怎么去运用呢?(2)课文为我们举例了另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你对端午节的哪些方面感兴趣,能试着提出几个问题吧?【用气泡图呈现问题】预设:大家可能会提出这些问题,端午节怎么来的?怎样包粽子?怎样赛龙舟?此时此刻大家脑海中肯定有很多大大的问号?我们可以通过网上搜索、询问家长、查阅书籍、与小伙伴交流等方法,去了解你感兴趣的问题。方法指导三:像这样提出问题、搜集资料、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综合性学习。大家用这节课学到的表格梳理、问问长辈,查查资料等方法,选择你喜欢的中国传统节日,在课下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吧。(3)欣赏图片,走进生活。老师也找了一些图片资料,来吧,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瓷器邮票剪纸书籍 】通过图片,我们知道传统节日存在于瓷器、绘画、邮票.....更多的还是存在于书籍中。五、总结同学们,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这节课我们用两首古诗的学习,打开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扇窗。让我们伴随本单元的学习,进一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吧。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