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广西南宁全国第二届初中化学说课竞赛课件: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年广西南宁全国第二届初中化学说课竞赛课件: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2-12-24 16:09:25

文档简介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说课设计
蓟县下营镇小港学校 王海臣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来自天津市蓟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二单元课题一《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五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一课的教学属于新课程标准中《化学与社会发展》这一主题所涵盖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不仅是初中化学STS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主要是让学生学会从化学角度去认识生活、认识物质世界,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素养。
2、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初中生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及教育环境,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学情分析
为了使本节课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我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能力水平进行了调查分析:
知识储备:通过生物课的学习,他们已经知道了食物中富含营养物质,但这些营养物质对人体的重要作用及吸收过程并不是很了解。
心理特点:初中生心理特点为好奇心强、对事物的认识逐渐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技能;
能力水平:他们初步具备了收集、分析、提取信息的能力,为本节课探究学习提供了保证。
三、教法学法分析
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采用了借助多媒体技术采取了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教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理念: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人体健康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和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及学习科学的方法,在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设计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沿着“创设情境 孕育新知――活动探究 获得新知――巩固练习 实践新知”的环节进行,在整节课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主要是创设了学习情境、提供学习工具、演示反应原理、提供交互学习方式。
(一)创设情境 孕育新知
教师让学生课下利用网络与书籍搜集食物图片,教师将图片制成影片在课堂播放,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意识,让他们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二)活动探究 获得新知
通过课堂的引入,激发了学生探究人类重要营养物质的兴趣。本节课的探究内容分为两部分:蛋白质部分;糖、油脂、维生素部分。
蛋白质知识的探究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教学中安排如下教学流程:
情景引入      探究活动      知识拓展
1、情景引入:
首先播放三鹿奶粉事件视频文件,影片的播放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了解蛋白质的重要作用,逐渐养成营养健康、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
2、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一:小组合作探究
教师出示探究问题:富含蛋白质的物质有哪些? 蛋白质有哪些重要作用? 蛋白质如何被人体吸收的?学生带着问题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学习中他们分工明确、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在合作中掌握了相关知识。最后利用课件形式展现学习结果。
探究活动二:师生合作探究
设计两项探究内容:
首先,播放影片,影片的播放让学生直观的观察到血红蛋白与氧气、二氧化碳结合的现象,再用课件演示血红蛋白运送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过程,使学生体会“载体”含义,突破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由生活常识“咀嚼馒头和米饭时感觉到有甜味?”引出酶,通过探究“人是如何消化吸收淀粉食物的?”来体会酶的催化作用,最后用课件展示成果。
第二部分:糖、油脂、维生素
引导学生开展讨论,生活中哪些因素可以导致人肥胖,师生总结之后,教师继续提出探究问题:“糖类、油脂的功能、种类,食物来源,消化吸收过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活动。
这样从生活实例引入对知识的探究,体现化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充分发挥小组团结合作的意识,同时也体现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
维生素部分的探究是通过“几百年前欧洲水手因不能从食物中获取维生素C患坏血病”的故事引入,让学生了解到维生素具有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的作用,并识记几种常见的维生素及其作用。
(三)巩固练习 实践新知
1、本节课教学中设计了四道探究问题,主要内容为:计算自己每天需要摄入多少蛋白质、体重50千克运动员跑完400米将缺少多少氧气?计算成年人每天需要补充多少克葡萄糖才能满足人体需要?分析食品中营养素的种类,及其各自作用。习题目的:巩固营养素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等。
2、本节课设置了与生活常识、人体健康相关的四种问题
分别是吸烟有害健康、细菌与病毒、如何鉴别水产品是否经甲醛浸泡,缓解甲醛中毒的方法。目的在于让学生增强自我保健和保护意识;培养和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体验化学与生活联系
3、最后以分析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结束,让学生观察得出每天以哪类食物为主,分别补充了哪些营养素,让学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均衡营养的好习惯。同时,布置一项作业,让学生为自己设计一份科学营养的食谱
4、课后延伸
(第二天课上)让学生进行交流,并进行展示交流,提高自我保护和保健的意识。
五、课后反思
本节课教学中我重在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并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并不断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与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合理安排膳食。
课件25张PPT。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十二单元课题一天津市蓟县 王海臣说课内容教材分析1学情分析2教法学法分析3教学过程4教学反思5化学STS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素养让学生学会从化学角度去认识生活、认识物质世界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1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学情分析2学  生通过生物课的学习,他们已经知道了食物中富含营养物质,但这些营养物质对人体的重要作用及吸收过程并不是很了解。初中生好奇心强、对事物的认识逐渐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思维能力不断增强。
初步具备了收集、分析、提取信息的能力,为本节课探究学习提供了保障。
教法学法分析3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4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人体健康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环节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提供学习工具、演示反应原理
环节三:提供了交互式学习方式
创设情境
孕育新知活动探究
获得新知巩固练习
实践新知教学环节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意识,让他们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 ,为营养物质的学习做好铺垫通过课堂的引入,激发了学生探究人类重要营养物质的兴趣。本节课的探究内容分为:1蛋

质2糖 
油脂 维生素教学过程4蛋白质知识的探究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教学中安排如下教学流程: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兴趣提供学习素材    增强学习效果小组探究  师生合作探究知识拓展创设探究情境出示探究问题情景引入播放三鹿奶粉事件视频,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了解蛋白质的重要作用,逐渐养成营养健康、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情景引入小组合作探究师生合作探究让学生观察到血红蛋白与氧气
二氧化碳结合的现象人是如何消化吸收淀粉食物的?探究活动二:糖 油脂 维生素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生活中造成肥胖的原因:师生归纳总结:
摄入过多含油脂、糖类、蛋白质的食物,不加强锻炼等教师提出探究问题:
糖、油脂功能、种类、吸收过程等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活动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对知识的探究,体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充分发挥小组团结合作的意识,同时也体现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 几百年前的欧洲水手因不能从食物中获取维生素C患坏血病2 一个运动员在60秒内跑完400米,她的最大吸氧量为4L/min,而肌肉在工作达到极限时,每公斤体重每分钟需要氧气约0.2L,如该运动员体重50Kg,她跑完400米将缺少多少氧气?3成年人每天需要1500KJ的能量,其中有70%来自糖类食品,摄入多少克葡萄糖能满足人体需要?(每克葡萄糖放出15.6KJ的能量)4某果冻产品包装袋上的品名和配料找出营养素,并说出其功能:水②蔗糖③奶粉④乳酸钙⑤柠檬酸⑥维生素A⑦维生素B⑧食用色素课堂教学中设计了四道探究问题,目的:巩固营养素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等。吸烟能够提神,但烟气中含有几百种有毒物质,其中有一氧化碳,长期吸烟的人易患冠心病、肺气肿、肺癌等教学中还设计四种与生活知识、人体健康相关的问题。四项内容的设置目的在于让学生增强自我保健和保护意识; 培养和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体验化学与生活联系碳水化物、蛋白质、膳食纤维 B族维生素 膳食纤维、矿物质、维生素和胡萝卜素 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A和B族维生素 蛋白质和维生素钙及维生素B1、B2 提供能量。植物油还可提供维生素E和必需脂肪酸 不挑食不偏食均衡营养通过活动可看出学生已经开始注意自己的饮食营养,初步学会制订食谱课后延伸本节课教学重在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并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并不断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与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合理安排膳食。
教学反思5
天津市蓟县下营镇小港学校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