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10.1《兰亭集序》(课件25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10.1《兰亭集序》(课件25张)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09 19:30: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唐代冯承素摹本,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教学目标
1、了解序文的特点;掌握“修、期、致、临、次”等实词的意义;背诵全文。
2、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
3、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把握作者的生死观;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王羲之(303—361)
字逸少,琅邪临沂人(今属山东)。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后世称为“王右军”。
书法圆转凝重,被尊为“书圣”。楷、行、草、飞白等体皆能,如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序》最具有代表性。
《兰亭集序》
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帖》。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
整体把握
听朗诵,理顺文意,划出文中表达作者情感的词



第一段
永和九年,岁在癸ɡuǐ丑,暮春之初,会于会kuài稽jī山阴之兰亭,修禊xì事也。
暮春:阴历三月,春季的末一个月。
会:会集
于:在
之:的
修:举行
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
永和九年,也就是癸丑年,阴历三月初,我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是(为了)做禊事。
状语后置: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
群贤毕至,少shào长咸集。
贤:形容词作名词,贤才。
少、长:形容词作名词,年龄小的人,年龄大的人
毕、咸:都
众多贤才都会聚在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一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tuān,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shāng曲水,列坐其次。
修:高高的
激湍:流势很急的水。
映带:映衬、围绕
觞:酒杯
列坐:排列而坐
次:旁边
这里有高大险峻的山岭,茂密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的流势很急的水,辉映围绕在亭子的四周,引(清流激湍)来作为流觞的曲水,列坐在曲水之旁。
明·文徵明《兰亭修禊图》
流觞曲水
虽无丝竹管弦xián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丝竹管弦:都是乐器。这里指音乐。
觞:名词用作动词,饮酒。
咏:作诗
幽情:幽深高雅的情思
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用来痛快地表达幽深高雅的情思。
第二段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chěng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是:这
惠风:和风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品类:自然界的万物
所以:用来……的
骋:开畅,舒展
极:穷尽
信:实在
可:值得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微风和暖。抬头观望寥廓的宇宙,低头察视地上繁多的万物,借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极尽视听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啊。
时间:
地点:
事由:
人物:
环境:
活动:
天气:
感慨: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会稽山阴之兰亭
修禊事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清流急湍,映带左右
流觞曲水,一觞一咏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
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第三段
夫fú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夫:助词,引起下文。
相与:相互交往。
俯仰: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短暂。
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hái之外。
或:有的人
诸:之于
怀抱:心怀,胸怀抱负。
悟:通“晤”,面对面。
悟言:晤谈,对谈
因:依、随着
寄:寄托
所托:指所爱好的事物
放浪:放纵、无拘束
形骸:身体、形体。
有的人把自己的胸怀抱负,面对面在室内畅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自由放纵地生活。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魏晋士人
向内,深入内心世界,不务实际,聚众谈玄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向外,寄情山水声色,不受世俗礼法约束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xì之矣。
趣:同“取”
万殊:千差万别。
于:对。
快然:高兴的样子
足:满足
之:求得
系:连接
虽然(人们)各有各的爱好,取舍各不相同,安静与躁动也各不相同。但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不知道老年将要到来;等到他们(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就随着产生了。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向:过去,以前。
陈迹:旧迹。
以:因。
兴:发生、引起。
化:指自然。
期:至、及
以前感到欢乐的事,顷刻之间,已经变为旧迹,仍然不能不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何况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
希求满足后的短暂希望与空虚复又袭来的漫长绝望;在自我逃避中忽视生死的现状
生命短暂,却在“希望”与“绝望”的交替中流逝消亡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人说:“死生是一件大事。”怎能不悲痛呢?
“岂不痛哉!”这种“痛”是痛什么?
①对“时光易逝,世事无常”“人生苦短,终将死亡”的现实时的痛惜;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②对生命个体永不满足的内在欲望的痛惜。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第四段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jiē悼dào,不能喻之于怀。
契:符契。用木或竹刻成,分成两半,合在一起可为凭验。
临:面对
悼:悲伤。
喻:明白
每当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原因,(跟我所感触的)像符契那样相合,没有不面对着古人的文章而叹息哀伤的,不能明白于心。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固:乃,就
一:把……看作一样。
虚诞:虚妄荒诞。
齐:把……看作相等。
殇:未成年而死去的人。
妄作:虚妄之谈。
就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真是可悲呀!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列:一个个。
虽:即使。
所以:……的原因。
致:意态,情趣
斯:这
因此(我)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作的诗,纵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但是激起心中感慨的原因和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会对这次机会的诗文有所感慨吧。
作者为何而悲?
如果说之前的“痛”还是一种对时间易逝的痛惜之情的话,那么现在的“悲”则是一种扼腕长叹。
悲叹生命的有限和时间的无情
悲叹当时在士大夫阶层盛行的虚无主义思想
悲叹后人见今人之悲时的悲叹,引发深远的千古同悲。
王羲之面对魏晋士人对待生死的消极态度,进行了深刻的思考,用“虚诞”“妄作”来表明自己对待生死的态度。
生死既然不能改变,那么就不要让生命轻易消逝,在深沉的感慨中流露出的是对“生”的眷恋执着与追求。
习近平:珍惜时光,心中有太阳,脚下有力量,为了理想,能坚持,不懈怠,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之歌和精彩人生。
小结
作者由兰亭盛会写起,极写盛会之乐。
可大凡美景盛事,都极易引发人的愁思和感慨,面对兰亭美景,不由得兴尽悲来,感慨万千,进而展开议论,抒发了人生苦短,命运难测的痛惜之情,由己悲人,沟通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