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开远一高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开学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开远一高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开学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3-10 15:38: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开远一高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开学考试
化学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分卷I
一、单选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
1. 已知在碱性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2M(OH)3+10OH-+3Cl2===+6Cl-+8H2O,则中的M的化合价是(  )
A. +4 B. +5 C. +6 D. +7
2. 歌曲《青花瓷》中唱到“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其中的“铜绿”是铜锈,它的化学成分是Cu2(OH)2CO3(碱式碳酸铜)。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的化学反应为2Cu+O2+CO2+H2O===Cu2(OH)2CO3。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 该反应中氧元素和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所以是氧化还原反应
C. 该反应中Cu得电子,O2失电子,所以是氧化还原反应
D. 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只有两种元素
3. 人体正常的血红蛋白中应含Fe2+。若误食亚硝酸钠,则导致血红蛋白中的Fe2+转化为高铁血红蛋白而中毒。服用维生素C可解除亚硝酸钠中毒。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亚硝酸钠表现了还原性 B. 维生素C表现了还原性
C. 维生素C将Fe3+氧化成Fe2+ D. 亚硝酸钠被氧化
4.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MnO2和浓盐酸及如图所示装置制备Cl2。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加热及夹持装置已省略)(  )
A. 装置①中可用分液漏斗代替长颈漏斗 B. 装置①中缺少加热装置
C. 装置②中盛放的NaOH溶液可以净化Cl2 D. 装置④中盛放的NaOH溶液可以吸收尾气
5. 下列关于卤素(用X表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卤素单质与水反应均可用X2+H2O===HXO+HX表示
B. HX都极易溶于水,它们的热稳定性随核电荷数增加而增强
C. 卤素单质的颜色从F2→I2逐渐加深
D. X-的还原性强弱依次为F-6. 关于铁的三种氧化物(FeO、Fe2O3、Fe3O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铁的三种氧化物中铁元素的化合价完全相同
B. 都是碱性氧化物,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
C. 铁的三种氧化物在高温条件下都能被CO还原为Fe
D. 四氧化三铁中铁元素有+2价和+3价,它是一种混合物
7. 下列关于铁的氧化物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铁的氧化物通常状况下都是有色固体
B. 四氧化三铁是一种复杂的铁的氧化物,它与盐酸反应后的溶液中同时存在Fe2+和Fe3+
C. 氧化铁是铁锈的主要成分,因此氧化铁俗称为铁锈
D. 工业上常使用铁的氧化物作原料冶炼铁
8.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O B. Mg2+的结构示意图:
C. S2-的结构示意图: D. 中子数为16,质子数为15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9. 1911年,卢瑟福做了用α粒子(He)轰击氮X原子核的实验,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发现了质子He+X―→Y+H。其中Y的某种单质可用作自来水消毒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与Y均能与氢组成含18电子的化合物
B. Y存在Y、Y、Y多种同素异形体
C. Y与X中子数相同
D. 该转化过程属于化学反应
10. 不是碳的同素异形体的是(  )
A. 金刚石 B. 石墨烯 C. C60 D. 煤炭
11. 碳纳米管是继足球烯(C60)以后发现的又一种碳单质,以下有关碳纳米管与足球烯(C60)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它们的物理性质有较大差异 B. 在常温下它们的化学性质都稳定
C. 它们是不同的碳单质 D. 它们分别完全燃烧后生成物不同
12.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是赞誉越窑秘色青瓷的诗句,描绘我国古代精美的青瓷工艺品。玻璃、水泥和陶瓷均为硅酸盐制品,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玻璃是人类最早使用的硅酸盐制品 B. 制水泥的原料为纯碱、石灰石和石英砂
C. 硅酸盐制品的性质稳定、熔点较高 D. 沙子和黏土的主要成分均为硅酸盐
13. 2SO2+ O22SO3是接触法制硫酸工艺中的一个重要反应,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增加SO2的浓度能加快该反应的速率 B. 反应过程中SO2能全部转化为SO3
C. 降低体系温度会减慢该反应的速率 D. 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速率
14. 在一定条件下,将3 mol A和1 mol B两种气体混合于固定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 xC(g)+2D(g),2 min末该反应达到平衡,生成0.8 mol D,并测定C的浓度为0.2 mol·L-1,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x=1 B. 2 min内A的反应速率为0.6 mol·L-1·min-1
C. B的转化率为40% D. 若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则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15. 在某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A、B、C、D四种气体物质发生可逆反应,其物质的量n(mol)随时间t(min)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前2 min内,v(A)=0.2 mol·L-1·min-1
B. 在2 min时,图像发生改变的原因只可能是增加压强
C. 其他条件不变,4 min时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D. 增加气体D的浓度,A的反应速率随之降低
16. 将Mg、Cu组成的2.64 g固体混合物投入适量稀硝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收集还原产物NO气体(还原产物只有一种)。然后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使金属恰好沉淀完全,此时生成沉淀的质量为4.68 g,则反应过程中收集到NO气体(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
A. 8.96 L B. 0.896 L C. 4.48 L D. 0.448 L
17. 将一定量的锌与100 mL 18.5 mol·L-1浓硫酸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气体A 33.6 L(标准状况)。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1 L,测得溶液的c(H+)=0.1 mol·L-1,则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气体A为SO2和H2的混合物 B. 气体A中SO2和H2的体积比为4∶1
C. 反应中共消耗Zn 97.5 g D. 反应中共转移3 mol电子
18. 有四瓶常用溶液:①BaCl2溶液,②NaCl溶液,③Na2SO4溶液,④CuSO4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可通过实验方法将它们一一鉴别开来。鉴别出来的先后顺序可能是(  )
A. ①④③② B. ①④②③ C. ①③④② D. ④①③②
19. 汽车剧烈碰撞时,安全气囊中发生反应10NaN3+2KNO3===K2O+5Na2O+16N2↑。对于该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分子个数之比为15∶1 B. 氧化剂和还原剂是同一物质
C. 反应过程中转移10个电子,则产生10个N2 D. NaN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20. 电化学气敏传感器可用于监制环境中NH3的含量,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pH将变大
B. 反应消耗的NH3与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3
C.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NH3-6e-+6OH-===N2+6H2O
D. 电流方向:电极b→导线→电极a→电解质溶液→电极b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40分)
21. 氧化还原反应是常用的反应类型,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类型反应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1为化合反应,则2为________反应,5为________反应。
(2)现有四种物质:Fe、H2O、CO、Fe2O3。结合下列要求回答相应问题。
写出一个符合3反应但不符合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氧化产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铜在常温下能被稀HNO3溶解,化学方程式: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①请将上述反应改写成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_(填化学式)。
③用双线桥标出该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2021·江苏省南京市第九中学高一年级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三))氯化铁是重要的化工试剂,实验室可通过如下方法制取:
已知氯化铁易升华,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
(1)在装置A中,发生反应如下:2KMnO4+16HCl(浓)===2MnCl2+2KCl+5Cl2↑+8H2O,用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的作用是吸收Cl2中的HCl,试剂E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G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后所得平直玻璃管中还残留有少量铁粉和FeCl3。实验小组用两种方案来测定其中铁的质量:
方法一:称取4.37 g固体混合物,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得滤渣质量为0.56 g;
方法二:称取4.37 g固体混合物,加水溶解,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0.1 mol·L-1AgN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质量为8.61 g。
①有同学提出由方法一可知铁的质量为0.56 g,判断该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________。
②方法一或二均可计算铁的质量,任选一种计算,所得铁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3. 某校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探究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是否为NO,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已知NO、NO2能与NaOH溶液反应):
(1)设计装置A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达此目的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完成(1)中的操作后,将装置B中铜丝插入稀硝酸,并微热,观察到装置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注射器F中的空气推入E中,E中的气体变为红棕色,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A、B、C、D、E五种物质的焰色反应都显黄色,A、B与水反应都有气体放出,A与水的反应放出的气体只具有氧化性,同时都生成溶液C,C与少量的CO2反应生成D,D溶液与过量的CO2反应生成E,E加热能变成D。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C________、E________。
(2)B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溶液中通入CO2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7.8 g的A加入到足量的硫酸铜溶液中,标况下,产生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 g,生成沉淀的质量为______ g。
1. C 2. D 3. B 4. C 5. C 6. C 7. C 8. B 9. A 10. D 11. D 12. C 13. B 14. B 15. C 16. B 17. B 18. D 19. A 20. A
21. (1)分解 复分解
(2)3CO+Fe2O32Fe+3CO2[或CO+H2O(g)H2+CO2] CO2
(3)①3Cu+8H++===3Cu2++2NO↑+4H2O
②HNO3 Cu(NO3)2

(1) 
饱和食盐水 (3)吸收尾气中Cl2,防止污染环境,吸收空气中的水汽,防止FeCl3潮解 (4)不正确,因为铁粉会和溶液中的FeCl3发生反应 
(5)1.12 g
(1)利用生成的CO2将装置内的空气赶尽,排除对气体产物观察的干扰 
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活塞(或使分液漏斗活塞上的凹槽对准瓶口上的小孔),打开K,当装置C中产生白色浑浊时,关闭K
(2)铜丝上产生气泡,稀硝酸液面上气体仍无色,溶液变为蓝色 
3Cu+8H++2NO===3Cu2++2NO↑+4H2O
(3)验证E中的无色气体为NO
(4)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1)Na2O2 NaOH NaHCO3 
(2)2Na+2H2O=== 2Na++2OH-+H2↑ 
+H2O+CO2=== 2 
(4)1.6 9.8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