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张PPT)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杜甫《垂老别》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唐)杜甫
一、安史之乱
1.原因
①政治腐败: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
②社会矛盾尖锐: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益紧张。
过华清宫绝句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天宝十节度使分布图
边镇兵:49万
中央军:9万
安禄山一人担任范阳、河东、平卢三地节度使,拥兵15万人
知识链接:
节度使:官名。唐初,为了加强边防,在边地设置大都督。原为军事统领,后来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节是当时一种全权印信,受有此全权印信者,便可全权调度,故称“节度使”。唐玄宗时,边境设置10个节度使。
③外重内轻局面的形成: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
755年,安禄山和部下史思明发动叛乱,“安史之乱”爆发。
2、过程
渤
海
长安
太原
魏州
汴州
睢州
洛阳
幽州
云州
九原
营州
灵武
益州
北京
河
黄
江
长
常山
潼关
安禄山起兵反唐地点
安禄山兼任的三节度使名称
安史叛军进攻路线
河东
范阳
平卢
河东
叛军南下,玄宗出逃,肃宗即位
镇守西北的精兵被内调,北方少数民族给予支援(回纥族)
叛军内乱,763年平定叛乱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杜甫《无家别》
材料一:安史之乱前,全国户数890多万,乱后仅剩190多万。
材料二:“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主要是指黄河流域),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后唐书》
①人口锐减,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
②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3、影响
安史之乱前后藩镇形势图
③中央权力衰微,逐渐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1.黄巢起义:
2.朱温建梁:
①原因:
②经过:
④影响:
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二、 黄巢起义与唐朝的灭亡
③结果:
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
被镇压
P24(唐朝后期...无以为生)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安史之乱
黄巢起义
开元盛世
唐朝建立
贞观之治
五代十国
618
627
649
907
唐朝灭亡
960
唐朝的统治
开元年间
天宝年间
贞观遗风
3.唐朝灭亡的原因:
①唐朝后期社会腐朽(根本原因)
②藩镇割据势力的不断壮大
③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政权分立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五代十国时期的实质:
政权 开国君主 即位前的官职
后梁 朱 温 宣武节度使
后唐 李克用 行营节度使
后晋 石敬瑭 河东节度使
后汉 刘知远 河东节度使
吴 杨行密 淮南节度使
闽 王审知 武威节度使
南汉 刘 隐 静海军节度使
南平 高季兴 荆南节度使
开国君主是掌握军权的武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①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
②南方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有一定的发展。
相关史事: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境内的钱塘江一带遭到海潮侵袭,成千上万亩农田被淹。吴越国王钱镠组织人力修筑海塘堤坝,汹涌的海水再不能逞凶,钱塘江附近变成富庶的农业区。
韩熙载夜宴图
经贸往来
2.五代十国时期的影响:
③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后周的第二个皇帝周世宗,具有宏大志向,即位后大力扭转混乱局面,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修订法律;经济上注重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减轻农民负担;军事上整编中央禁军,削弱地方兵权。他率军南征北战,决心统一全国,但身患急病,39岁就去世了。周世宗的改革使后周强大起来,为此后北宋的统一打下基础。
知识拓展
周世宗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