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 勇敢的鄂伦春湘艺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 勇敢的鄂伦春湘艺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艺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03-10 09:44: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勇敢的鄂伦春
教学目标:
1、能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并根据所感受到的音乐形象大胆地进行歌表演。
2、能认识并唱出ī的唱名,能听辨其音高,并准确掌握ī的柯尔文手势。
教学重点: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教学难点:一音多字、一字多音的准确演唱,密集节奏的吐字、情绪的引导与声音的控制
教具:音乐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音乐游戏:鹦鹉学舌师:小朋友们,上课之前我们来做个游戏好不好?游戏的名字就叫“鹦鹉学舌”鹦鹉啊是一种会学人说话的小鸟,你们呢,现在就是一群小鹦鹉,来学老师说话吧,最好事把老师的动作也模仿一下。( )(教师带唱歌曲中的旋律音程,学生模仿,演唱几遍后提出增加难度,即听到“ī”则停下用柯尔文手势代替)要求:A、听或唱时要加上律动,要把《勇敢的鄂伦春》的主要旋律音程融进游戏中;B、随后要引导学生说出游戏出现了哪几个主要音,顺势复习教材中的12356并学习新知识高音1及手势。 老师演唱乐句加以律动。 学生跟唱老师演唱的乐句,当听到音符“ī”时则停下不唱,用柯尔文手势代替。当老师演唱到“1”的时候部分学生也打出“ī”手势,教师趁机区分“1”和“ī”的音高及手势。 小游戏一方面可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能掌握“ī”的柯尔文手势。同时老师在带唱的时候加入本课教学歌曲《勇敢的鄂伦春》中的多个乐句,让学生对此曲初步接触。
二、聆听歌曲(激趣、熟悉歌曲旋律与内容、情绪)师:同学们,别看只有几个音符,它们的本领大着呢,能组合成很多好听的歌曲,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首,并且还会配合歌曲加入一个很有意思的呼喊,是什么,你们得仔细听哦!播放歌曲《勇敢的鄂伦春》,老师配合加入呼喊声师:老师加了什么词?( )师: “xi na ye”是什么意思呢?( )师:xi na ye 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鄂伦春族的语言,表示高兴、热情的意思。同学们,你们知道鄂伦春族人在哪吗?他们的生活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吗?( )现在就让我们去看看吧!(由鄂伦春语引出鄂伦春民族,板书“鄂伦春”)2、观看鄂伦春族人的视频课件,出示课题师:鄂伦春人是我们国家目前极少数还在过着原始部落生活的民族,世世代代生活在大兴安岭 ( http: / / hanyu. / hy / %E5%B0%8F%E5%85%B4%E5%AE%89%E5%B2%AD" \t "_blank )的大森林里,过着打猎放牧的生活,并肩负着守护森林的任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首鄂伦春族民歌.3、教师范唱《勇敢的鄂伦春》(播放有节奏点的伴奏音乐),学生用弹舌模拟马蹄声配合,引导学生了解歌曲大致内容。师:知道歌词说的是什么吗?那就听老师给大家唱一遍吧!不过,我需要你们给我来点伴奏(按节拍弹舌表现马行走的声音),好吗?提问:老师演唱的情绪是怎样的?请学生在老师演唱的歌词中找到本首歌曲的名字(板书出《“勇敢的”鄂伦春》 教师播放蒙语版《鄂伦春小调》并提问,以问题吸引学生仔细聆听。CAI展示鄂伦春民族的图片,在学生观看过程中讲解鄂伦春民族的吃、穿、住、行。让学生了解这个民族。教师范唱歌曲,并播放有明显双响筒声响的伴奏音乐。 仔细聆听歌曲,在歌曲中寻找答案。用弹舌的方式(模仿马蹄声)给老师的演唱伴奏 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聆听,并在此为后面引出课题埋下伏笔。由一句方言引出本课的主人公“鄂伦春族人”,相关文化的拓展,为欣赏、演唱歌曲作铺垫。以《勇敢的鄂伦春》为课件背景音乐,进行二次聆听。再次带任务聆听, 感性欣赏提升。 教师准确范唱,以自身情绪带动课堂气氛。
学唱歌曲师:同学们,想跟老师一块去看看美丽的兴安岭大森林吗?来,骑上你们的马儿,一起出发吧~师:同学们,我们一起骑着马儿来到了还在晨雾中鄂伦春村落,让 我们用温柔的声音唤醒鄂伦春小朋友们吧第一乐句“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作为引子)1、用“LU”慢速模唱旋律或——轻轻的,优美的2、师生接龙唱谱师:“呀,连小音符们都听到了我们的呼唤,想跟我们一起来玩儿,来,我们欢迎它们的加入,接下来沈老师唱前面黑色字体的音符,小朋友们就把每个乐句最后一个红色的小音符呼唤出来好吗?(引导孩子简单演唱歌谱,鼓励其加上柯尔文手势辅助演唱) 3、读歌词:师用简单动作引导学生朗读歌词(学生律动)4、听旋律,填歌词:师用琴演奏一句,学生跟唱一句歌词。(即时解决问题,例:一字多音或一音多字的情况预设发生,马上解决。)5、抠情感,预设每个乐句的逻辑重音,找到并解决。时刻不忘情绪(情绪的引导很重要)6、完整演唱采取多种方式,例如师生接龙,鼓励学生演唱时即兴发挥。(情景表演,加入引子、末尾的反复句) 教师预设情境,以导游的身份带领学生进入“兴安岭的鄂伦春村庄”,并慢速演唱第一乐句作为情境铺垫,创造步入清晨大森林的歌曲意境。引导学生演唱每四小节的最后一个音符(出示歌谱卡片,每四小节最后一个音符用红笔书写)教师带领读歌词,并加以律动帮助记忆。 学生安静聆听,根据老师的语言和演唱,产生对歌曲意境的联想。在教师演唱完第一乐句后用“LU”慢速模唱(寻找微风吹开晨雾的感觉)学生演唱歌谱中红色小音符,并在老师的引导下用柯尔文手势稳定音高。学生用动作带动背记歌词。(教师首先将歌词卡背贴在黑板上,学生背记一句即可完成翻开一张歌词的任务。)在四个小骑士的带领下完整演唱歌曲。 创设情境,带领孩子们走进神秘大森林,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舒缓演唱第一句作为全曲的引子。一年级孩子唱谱要求放低,引导他们唱出每四小节最后一个音符的准确唱名,可以加入柯尔文手势固定音高。播放较为歌曲旋律,配上教师的动作来引导学生背记歌词,即有亲和力,又是一种直观的感受,能马上引起学生的注意及喜爱培养学生演唱歌曲时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四、拓展1、师:现在啊老师就将你们分成四个小小巡逻队,来吧,大家打个招呼吧~~~(四个小小护卫队在山中巡逻,途中偶遇,用“xi na ye"打招呼等等,翻山越岭处四大组对唱形式反复四次演唱,要求四次要有弱、中强、强、弱的对比变化)要求:将组别细化,以小组长为首,指定人选演唱(歌词创编),或舞蹈(动作创编),或演奏(乐器自选)做到载歌载舞。2、选出最好的两组集体进行表演。3、评价。 孩子们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相互配合,将歌曲完整展示出来。 鼓励孩子主动创作拓展学生创作性思维,培养学生集体合作意识,也是本课的一个延伸。
五、小结师:同学们,音乐是一首诗,它能写出一个民族最动听的语言,音乐是一幅画,它能描绘出一个民族最美丽的一面,今天我们在音乐中认识了一群勇敢、勤劳的鄂伦春人,希望小朋友们也和他们一样,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怕困难、勇敢乐观。好,今天的课就到这了,下课!在音乐中走出教室。 鼓励孩子们能学习到鄂伦春人不怕苦,勤劳,勇敢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