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盐 化肥》测试题
一、单选题
1.环保低碳每一天,幸福生活来相伴。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A.生活垃圾分类回收 B.工业废水任意排放
C.清洁能源推广使用 D.农药化肥合理使用
2.下列对于海洋开发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海水 “晒盐”得到的是纯净食盐
B.海洋是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如何从中获得廉价的淡水对缓解水资源危机意义重大
C.海底的可燃冰燃烧后不会产生温室效应
D.可以从海水中直接提取纯碱
3.磷元素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其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磷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金属元素
B.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相对原子质量为 30.97 g
D.磷是农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可使作物根系发达,耐寒耐旱
4.在发酵面团中加入下列某物质的溶液揉和,既能除去面团中的酸,又能使蒸出的馒头疏松多孔。这种物质是
A.氢氧化钠 B.碳酸钠 C.氯化钠 D.硫酸钠
5.下列描述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e3O4
B.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KMnO4K2MnO4+MnO2+O2↑
C.酒精作燃料:C2H5OH+3O22H2O+CO2
D.高温煅烧石灰石制取生石灰:CaCO3=CaO+CO2↑
6.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 等质量的镁和氧气充分反应
B. 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
C. 将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分别滴入等质量的镁粉和铝粉中
D. 将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铜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
7.如图,将胶头滴管中的物质X滴入装有物质Y的试管中,两物质充分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为稀盐酸,Y为Al(OH)3,该反应可应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B.X为BaCl2溶液,Y为Na2SO4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C.X为稀硫酸,若反应有气泡产生,则生成的气体一定是H2
D.X为AgNO3溶液,Y为Cu片,根据现象可判断金属活动性:Cu>Ag
8.久盛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常附有一层白膜,要洗去这层白膜最好的方法是
A.用水洗 B.用氢氧化钠溶液洗
C.用稀盐酸洗 D.先用稀盐酸洗再用水洗
9.下列除杂方法和步骤正确的是
A.除去CO2中的CO(点燃)
B.除去CaO中的CaCO3(加足量水、过滤、蒸发)
C.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l2(加入足量铁粉)
D.除去NaCl中的CuSO4(加足量水溶解,加入适量Ba(OH)2溶液、过滤、蒸发)
10.氢氧化钠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很广,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下列物质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且观察到白色沉淀的是
A.B.C.D.
11.在—个密封容器内有X、Y、M、N四种物质,在—定条件下反应—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X Y M N
反应前质量(g) 10 10 10 10
反应后质量(g) 10 15 X 7
试推断该密闭容器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置换反应
12.下列除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CO(CO2):点燃 B.CuO(Fe2O3):加适量的稀硫酸
C.FeCl2(CuCl2):加金属锌 D.NaCl(Na2CO3):加适量的稀盐酸
13.含氮物质的“价类二维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点对应的物质类别是单质
B.B点表示物质的化学式为NO
C.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KNO3,它代表的点是F
D.D物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4.铁、盐酸、石灰水、硫酸铜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四种物质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两圆相交部分(A、B、C、D)表示物质间反应的主要实验现象,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A.有蓝色沉淀生成 B.无明显现象
C.溶液变为蓝色 D.有气泡产生
15.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O2中少量CO 点燃
B 区别硬水和软水 取样,比较哪个更浑浊
C 检验某化肥是否为铵态氮肥 取样,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D 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6.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现有以下物质:
①活性炭②大理石③氢气④氮气,请选择合适物质的序号填空(填序号)
(1)常用作建筑材料的是___________。
(2)常用来净化水的物质是___________。
(3)填充于食品袋做保护气的是___________。
(4)最理想的能源气体是___________。
17.及时归纳是学好化学的主要方法之一。利用如图所示的结构图归纳盐的四个方面的化学性质(图中编号①-④),请回答相关问题:
(1)在归纳性质②时,选取了硫酸铜和氢氧化钠两种物质,它们在溶液中相互反应时产生的现象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在性质③中,X代表______类物质。
(3)在归纳性质④时,从“某些盐”中选取了硝酸银,写出与硝酸银反应的物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写一个)。
18.宏微结合是初中化学核心素养之一。
(1)从微观知宏观。图中所示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请结合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①在化学反应中,钠元素的原子容易______(选填“失”或“得”)电子变成离子,该离子符号为______。
②写出钠元素和氧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
③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______(选填字母序号)。
A.Na、Cl B.O、S C.F、Cl D.Cl、Ar
(2)从宏观知微观
①从微粒的角度解释图甲反应的实质为:氢离子与氢氢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则图乙反应的实质为______(用文字或表达式解释);
②H2SO4溶液能与BaCl2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其微观变化过程如上图丙所示参加反应的离子是______(填离子号);
③已知CuCl2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从反应的微观实质可以推测CuSO4溶液可以和某溶液反应同时产生两种沉淀,该物质为______(填化学式)。
三、推断题
19.化学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成功地探究出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变质情况和程度(包括“没有变质”、“部分变质”或“完全变质”)。
请回答问题:
(1)甲溶液的溶质是______(写化学式)。
(2)能确定氢氧化钠部分变质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3)甲同学说,若步骤Ⅲ的现象是溶液C呈无色,则说明氢氧化钠变质的情况是______(填“没有变质”、“部分变质”或“完全变质”)。
(4)乙同学说,该方案的开放度大,D物质可能是气体,也可能是沉淀。你同意他的观点吗?______,(填“同意”或“不同意”)其原因是______。
20.一包白色粉末混合物,可能含有Na2CO3、NaCl、CaCO3、CuSO4、KCl、Na2SO4、MgCl2、KNO3中的某几种,现进行如下实验:
①混合物溶于水,得到无色透明溶液;
②取少量上述溶液两份,其中一份加入BaCl2溶液,立即产生白色沉淀,再加足量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另一份加入NaOH溶液,无明显现象。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回答:
(1)原混合物中肯定没有___________。
(2)原混合物中肯定有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21.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编号所指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2)以上装置图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你找出错误的地方并改正;
错误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
(3)欲制取并收集一瓶纯净的氢气并且要求能能随时控制反应进程,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4)实验室选用C和E装置可以制取的气体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5)有一名同学欲用G装置收集H2,则H2应从导管口___________通入。
22.小苏打和食盐是厨房中常见物质。现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碳酸氢钠、氯化钠中的一种或两种物质组成。某科学小组同学展开了系列研究。
(一)定性分析
【实验目的】确定白色固体的组成
【实验方案】
【实验结论】小明同学经过上述实验得出结论:该白色固体由碳酸氢钠、氯化钠两种物质组成。
(1)步骤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2)步骤②中的澄清石灰水也可以用其他碱溶液代替,如__________。
(3)科学小组认真研究讨论后认为,此方案不能得出小明同学的结论。一致认为将上述方案中使用的一种试剂进行调换,如仍出现上述现象,则小明同学的结论正确。调换措施是__________。
(二)定量分析
【实验目的】测定该白色固体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
【实验方案】该小组取a克样品,利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固定装置已略去,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每一步反应均完全进行。
【实验步骤】
Ⅰ.连接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
Ⅱ.取下装置丙,称量其质量为b克,称量后接入全套装置中。
Ⅲ.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旋塞,注入足量稀硫酸,关闭旋塞。
Ⅳ.待装置甲内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弹簧夹,通入足量氮气。
Ⅴ.取下装置丙,称得质量为c克。
(4)装置丁的作用是__________。
(5)步骤Ⅳ.中通入足量氮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
(6)该白色固体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用含a、b、c的计算式表示)。
【反思与改进】
(7)该小组成员认为根据此实验步骤,测得的结果不准确,理由是__________,请你提出改进的方法:__________。
五、计算题
23.实验室有一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样品中只含碳酸钠杂质,且成分均匀),为测量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质量、大小相同的3个烧杯,分别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100克;
②向上述3个烧杯中分别加入3份质量不同的样品;
③充分反应后,再称量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假设产生的气体完全逸出)。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反应前稀盐酸+烧杯质量(克) 150 150 150
反应前固体样品质量(克) 5 10 15
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烧杯质量(克) m 157.8 161.7
已知实验中发生的反应有:NaOH+HCl=NaCl+H2O;Na2CO3+2HCl=2NaCl+H2O+CO2↑
(1)根据数据,可判断实验二的样品已完全反应的理由是_________。
(2)表中的m值为__________。
(3)根据实验二的数据计算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24.某纯碱(纯碱为碳酸钠俗名)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实验小组要测定该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取6g纯碱样品放入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此时烧杯中没有不溶物,其消耗稀盐酸61.7g,测得反应后液体总的质量为65.5g。请帮助实验小组完成以下计算:
(1)反应中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_____g。
(2)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至0.1%)
参考答案:
1.B 2.B 3.D 4.B 5.A 6.A 7.C 8.D 9.D 10.C 11.B 12.D 13.D 14.D 15.C 16.(1)②(2)①(3)④(4)③
17.(1) 有蓝色沉淀生成
(2)酸
(3)
18.(1) 失 Na+ Na2O BC
(2) 锌原子和铜离子反应生产铜原子和锌离子或 Ba2+、 Ba(OH)2
19.(1)CaCl2(或BaCl2或Ca(NO3)2或Ba(NO3)2)
(2)步骤Ⅱ生成白色沉淀,步骤Ⅲ溶液C呈红色
(3)完全变质
(4) 不同意 若D为气体,则甲为过量的酸溶液,干扰Ⅲ的实验现象,无法判断是否完全变质
20.(1)CaCO3、CuSO4、MgCl2
(2)Na2CO3、Na2SO4
21.(1) 长颈漏斗 集气瓶
(2) E中的导管伸入集气瓶太短 导管伸入接近集气瓶的底部
(3) BF Zn+H2SO4=ZnSO4+H2↑ 置换
(4) 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复分解
(5)b
22.(1)NaHCO3+HCl=NaCl+H2O+CO2↑
(2)氢氧化钡溶液
(3)把稀盐酸改为稀硝酸
(4)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丙装置
(5)将产生的CO2全部赶去丙装置中
(6)
(7) 装置内的空气未事先排出,其中含有的CO2会对测量结果造成干扰 在步骤Ⅱ之前先通入足量氮气
23.(1)因为实验三产生的气体质量大于实验二产生的气体质量,说明实验二中稀盐酸有剩余,则样品已完全反应
(2)153.9
(3)解:设10 g样品中Na2CO3的质量为x
x=53%
答: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53 %
24.(1)2.2g
(2)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答: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