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经济体制改革
一、选择题
1.(2021·河南沈丘·八年级期末)《平凡的世界》中写道:当年搞合作化时,田福堂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散伙”后的农村政策与之前相比( )
A.农村经营方式改变 B.农村土地所有制改变
C.农民生产自主权不变 D.农民生活水平下降
2.(2021·河南汝阳·八年级期末)下面是李小花同学进行主题式复习时整理的图片。据此判断,她学习的主题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现固 B.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会议
C.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D.农村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成就
3.(2021·河南淅川·八年级期末)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该会后实行的改革首先开始于
A.农村 B.中小城市 C.大城市 D.国有企业
4.(2021·河南新野·八年级期末)1978年秋天,小岗村将生产队的田地分给各家各户,实行包产到户,成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排头兵。2006年1月25日,一些村干部召开村民大会,宣布要将土地合并,集中办农场、搞养殖和旅游开发等。两次土地政策的调整表明
A.分田到户不利于农业发展 B.土地合并违背了国家政策
C.农村经济体制要适时调整 D.土地所有制性质发生变化
5.(2021·河南汝南·八年级期末)1987年北京居民人均消费粮食123.6千克,比1978年减少59.1千克,下降32.3%。对此现象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
A.北京粮食供应紧张,供不应求 B.国家农业发展缓慢,长期滞后
C.改革开放后,居民膳食结构日益多样化 D.居民工资较低,无力购买粮食
6.(2021·河南汝阳·八年级期末)1979年,安徽凤阳小岗生产队实行包干到户,当年就获得粮食丰收。当时农民中流传这样一句顺口溜:“‘大包干’真正好,干部、群众都想搞。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这反映出此时我国
A.农业合作社有利于解放生产力 B.农村改革中出现急躁冒进倾向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入人心 D.国家允许土地所有制进行变革
7.(2021·河南邓州·八年级期末)邓小平说:这些年来搞改革的一条经验,就是首先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把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利下放给农民。下列能够体现这一主张的是
A.公私合营 B.政企分开 C.农业生产合作社 D.包产到户
8.(2021·河南舞阳·八年级期末)据统计,小岗村农民1979年的粮食产量相当于1966年至1970年5年的总和,人均收入是1978年的20倍。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小岗村农民
A.改良了农作物品种 B.更新了耕作方式
C.改变了生产经营方式 D.赢得了政策支持
9.(2021·河南濮阳·八年级期末)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农业政策,其共同点叙述正确的是( )
A.保护了农民利益 B.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改变了经营方式 D.改变了土地私有制性质
10.(2021·河南卧龙·八年级期末)“当年分田作主人,今岁分田弃小康。”对联中的两次“分田”分别指的是( )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C.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
11.(2021·河南卧龙·八年级期末)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改革,被形容为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城市改革措施照搬农村改革措施 B.农村改革为城市改革打下基础
C.城市改革引领农村改革 D.农业的发展全面超越城市建设
12.(2021·河南邓州·八年级期末)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和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材料中两项改革的直接目的是
A.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 B.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C.维护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 D.激发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13.(2021·河南郏县·八年级期末)下列四件事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按调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农民积极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②广大农民衷心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③农民 在领取包产到户的合同书④人民公社化时期社员列队去劳动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①③④ D.④③①②
14.(2021·河南确山·八年级期末)“一纸惊世骇俗的契约,十几个庄严的血指印,宣告一个尊重人性尊重常识的时代到来了,亿万农民从此告别饥饿。”上述文字描述的对象是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贫苦大众 B.培育杂交水稻的袁隆平团队
C.研制“两弹一星”的科研工作者 D.安徽凤阳小岗村的普通农民
15.(2021·河南舞钢·八年级期末)邓小平说:“这些年来搞改革的一条经验,就是首先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把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利下放给农民。”下列能够体现这一主张的是
A.农民丈量分配土地 B.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C.包头市庆祝人民公社场景 D.农民领取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书
16.(2021·河南太康·八年级期末)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下表中,安徽凤阳县农业生产实现了三年三大步,最终告别贫困的原因是( )
凤阳县农业生产统计表
年份 产粮量
1980年 产粮 5.02亿千克
1981年 产粮 6.70亿千克
1982年 产粮 7.15亿千克
A.实行土地改革 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17.(2021·河南鹤壁·八年级期末)1987年,我国粮食年产量达到4亿吨,比1978年增加了32%;棉花产量达到419万吨,比1978年增加93.3%;农业总产值达到4676亿元,比1978年增加了近3倍。这一现象的出现得益于(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出
18.(2021·河南南阳·八年级期末)邓小平在谈到改革开放时说道:“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收获,就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突然冒出搞多种行业,搞商品经济,搞各种小型企业,异军突起。”乡镇企业的发展
A.是随着城市经济改革而兴起的 B.满足了对外开放国际市场的需求
C.是农村经济改革的巨大成果 D.得益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2021·河南汝州·八年级期末)最近,全国多地相继制定出台鼓励新规,为地摊经济发展“松绑”,一时间,“地摊经济”扑面而来,成为家喻户晓的热词。纵观历史,“地摊经济”曾经很红火。在70、80年代许多人正是通过“练摊”开启了自主创业的第一步,下列是造成70、80年代地摊经济兴盛原因的是
A.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放松对中国的控制 B.公私合营
C.社会生活变迁 D.经济体制的改革
20.(2021·河南镇平·八年级期末)1979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登的宁江机床厂承接国内外订货的广告,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该报首次刊登的推销生产资料的广告。这则广告的出现
A.引发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解决了姓“资”姓“社”问题的困扰
C.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表明国家鼓励企业改革经营模式
21.(2021·河南汝南·八年级期末)观察下边示意图并进行判断,描述正确的是
A.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导致服务网点锐减
B.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了北京服务业发展
C.经济体制改革极大激发了北京市场活力
D.加入世贸组织使北京商品供应更加多样
22.(2021·河南方城·八年级期末)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说“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所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改革分配方式
B.增强企业活力
C.改革所有制形式
D.股份制改革
23.(2021·河南汝州·八年级期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多方面的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维方式。”符合这一改变的是
A.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B.成立人民公社
C.实行平均分配原则
D.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24.(2021·河南西峡·八年级期末)下图为我国工业总产值中所有制结构变化图,这种变化反映我国
A.开展了公私合营 B.进行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加入了WTO D.对农村的改革
25.(2021·河南卧龙·八年级期末)影片《你好,李焕英》中,女主回到1981年的国有企业,浓浓的80年代国企工厂怀旧风吸引了很多观众。下列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实行计划经济管理模式 B.企业自主经营
C.公有制为主体 D.以按劳分配为主
26.(2021·河南洛阳·八年级期末)1984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增强企业活力 B.为企业包销产品
C.提高职工收入 D.企业全面私有化
27.(2021·河南郑州·八年级期末)1986年国务院出台了这样一项规定:“全民所有制小型企业可积极试行租赁、承包经营……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要实行多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这一规定旨在
A.增加农民收入 B.发展乡镇企业 C.增强企业活力 D.建立市场经济
28.(2021·河南中原·八年级期末)“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陷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将领导权大胆下放,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拥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展开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 B.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
C.纠正“左”的错误的束缚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9.(2021·河南平顶山新城区·八年级期末)小云同学搜集了“政企分开”“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他正在学习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民主与法制建设 D.国有企业改革
30.(2021·河南舞钢·八年级期末)1988年,宪法第11条增加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增加这些规定的背景是
A.国有企业改革的开展 B.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C.中共中央纠正“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冤假错案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1.(2021·河南洛阳·八年级期末)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这一局面得到扭转主要得益于
A.国有企业的改革 B.包产到户的实施
C.经济特区的设立 D.对外开放的开始
32.(2021·河南邓州·八年级期末)通过改革,某市毛纺织厂1984年1至11月份完成产值505. 3万元,比原计划超额 33%,较1983年同期增长137.4万元,提前3个月完成产量、产值、成本和利润全年计划。材料表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A.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B.扩大了企业自主权
C.建立了市场经济 D.加强了计划经济
33.(2021·河南偃师·八年级期末)某同学在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中,收集了关于“财税改革”、“政企分开”、“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可判断他的研究课题应该是( )
A.土地改革 B.国有企业改革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发展乡镇企业
34.(2021·河南新野·八年级期末)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吴晓波说:“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推动中国企业第一次创业高潮出现的直接因素是
A.开始改革开放 B.扩大企业自主权
C.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D.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35.(2021·河南濮阳·八年级期末)《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写道:“我国建国三十五年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已经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必须指出,这种优越性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基于这一决策,我国的
A.七五计划开始推行 B.改革开放正式启动
C.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D.经济特区开始兴办
36.(2021·河南邓州·八年级期末)邓小平说:当前最迫切的是扩大厂矿企业和生产队的自主权,使何一个工厂和生产队能够千方百计地发挥主动创造精神。为此中国
A.建立单一公有制经济 B.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实施经济体制改革
37.(2021·河南息县·八年级期末)某个历史项目学习组的组员搜集了“政企分开”“利改税”“股份制改革”等内容资料。根据这些信息,推断该项目组的研究性学习主题应该是( )
A.特区与开放 B.农村改革与发展
C.国有企业改革 D.民主法治的发展
38.(2021·河南睢县·八年级期末)1992年对于推动中国改革开放能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出发,具有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1992年被称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的主要依据是: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作出国有企业改革的决定
C.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39.(2021·河南鹿邑·八年级期末)中共十四大是现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里程碑,有学者称赞这次会议是
A.经济建设成重心 B.转轨市场天地宽
C.设立特区开窗口 D.科学发展促和谐
40.(2021·河南邓州·八年级期末)前世界银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曾讲到:“如果说此前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认识得出的主要依据是中国( )
A.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建立了经济特区
C.进行了国有企业改革 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1.(2021·河南长垣·八年级期末)如下图为我国1998年与1978年工业经济形式构成对比示意图。该图所反映的变化,表明我国(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初步建立 B.公有制经济不在占主导地位
C.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D.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改变
42.(2021·河南偃师·八年级期末)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是中国共产党哪次全国代表大会( )
A.十三大 B.十四大 C.十五大 D.十六大
二、综合题
43.(2021·河南扶沟·八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让中国巨轮从计划经济体系中破浪而出。坚冰已经打破,第一艘开出的帆船是农村改革。
材料二:“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1980年安徽凤阳县产粮5. 02亿千克,1981年产粮6.7亿千克,1982年产粮7. 15亿千克。
材料三:1984年,农村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1987年全国乡镇企业达1750多万家,从业人员8805万,产值476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0. 4%,成为农村经济的“半壁江山”。
(1)结合材料一回答,我国改革开始的标志是什么?改革的突破口在哪里?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什么政策让凤阳县的粮食产量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政策最直接的影响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我国农村改革又发生了什么新的变化?上述农村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基本道理?
44.(2021·河南殷都·八年级期末)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砥砺前行,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巨大飞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生政权,党和政府做的哪两件事。
材料二 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比重和增长速度变化表
变化 行业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2)材料二中重工业增长速度最快,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请举出这期间取得的一例重大建设成就。
材料三 宣传画是反映时代特征的一种形式,请欣赏下列宣传画,回答问题。
(3)宣传画一中的历史事件完成后,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宣传画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5)宣传画三中的农民大丰收的场景,得益于什么制度的实施?
45.(2021·河南鹿邑·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场图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会场
材料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其中,影响最深远的是,普遍实行了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1)阅读材料一,试写出图1、图2会议召开的时间及完成的历史使命。
(2)材料一中的两次会议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3)材料二提到的“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中最主要的是什么责任制 该责任制的实行,在农村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
46.(2021·河南洛阳·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资料,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农村存在着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这种状况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随后,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
材料二: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年 1397 133.6
1990年 7662.1 686.3
2000年 24915.8 2253.4
(1)据材料一,当时农村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采取了什么具体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2)材料二数据反映出农村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这种变化与国家在农村推行的什么政策有关?这种政策为什么能够提高农民的积极性
(3)综上,国家制定农村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
47.(2021·河南西峡·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个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二 ……完成后,我国的农业仍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缺乏生产工具、资金等,为此,国家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到1956年底,全国87.8%的个体农户参加了高级农业合作社。
——八年级下册教材
材料三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缴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全国第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节选)
(1)根据材料一,回答刘少奇说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的依据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指出1953到1956年党和国家为发展农村经济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3)材料三中协议最早出现在何时何地?其中划线部分的内容,后来成为国家的什么政策?
(4)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48.(2021·河南中原·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全面崩溃,农业生产跌至谷底。当时,农村中人口占比不10%的地主和富农约占全国80%的土地,占比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20%的土地。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通过,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在大陆基本完成,既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意义,也有重大的政治意义。
——摘编自程文朝等《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溯源及当代成就》
材料二 危机催生变革。20世纪70年代末,广大民众尤其是广大农民的生存危机倒逼中国农民发动改革……著名的“大包干”责任制形式就是由安徽农民群众创造和示范,然后推广到全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显著特点是“集体所有、分户经营”。
——摘编自唐宏伟等《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起步、理论蕴含和现实启示》
材料三 2021年5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阳市淅川县进行调研时指出,我们共产党的成立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我们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守的是人民的江山。
——《人民日报》
(1)根据材料一,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业面临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土地改革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
(3)根据以上材料,请谈一谈党在治国理政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49.(2021·河南永城·八年级期末)“三农”问题历来都是党和政府密切关注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决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友汉土地改革后,他家有田地15亩多,农具齐全,全年有米吃。1953年,他家收谷1600千克,一年能吃24千克油、14千克盐。
——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2年90%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
材料三 农业总产值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
农业总产值(亿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年 1397 133.6
1990年 7662.1 686.3
2000年 24915.8 2253.4
2016年 112091.3 12363.4
——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土地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在这一时期在农村实行了什么变革?变革后农村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从材料三中你得到什么历史信息?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促进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50.(2021·河南舞钢·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1984年中国主要农产品产量简表(单位:吨)
年份 农业生产项目
粮食 棉花 油料
1978年 3亿 217万 522万
1984年 4亿 626万 1191 万
材料二 长期以来,城乡分离的二元经济格局,使农村单纯搞农业,城市搞工业,这种做法使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而乡镇企业既接受了城市的辐射,又扩大向城市反射,开创“城中有我,我中 有城”的局面……对于中国的乡镇企业,英国路透社说,“中国在乡镇工厂利用剩余劳动力的办法,在发展中国家是独树一帜。”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80年代中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出现这一趋势的政策性原因。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乡镇企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3)综合以上探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哪些条件?
51.(2021·河南潢川·八年级期末)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央视正在播出《奋斗百年路 起航新征程》电视节目。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奋斗历程。
【数风流人物】
(1)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请用与图1、图2、图3的三位共产党人有关的史实说明这一观点。
【邮票中的记忆】
(2)以上纪念邮票反映了我国建国后经济和制度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请你分别写出三张邮票对应历史事件的影响。
【今日中国】
材料一:
农业总产量(亿元)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元)
1978年 1397 133.6
1990年 7662.1 686.3
2000年 24915.8 2253.4
2013年 96995.3 8895.9
材料二:1978年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只有6.7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为8.1平方米。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居住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城市里的许多人告别了拥挤的大杂院,搬进了规划整齐的居民小区,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单元房。许多农村的情况也有明显好转,砖瓦房代替了土坯房和茅草房。在一些富裕农村,还建起了漂亮的住宅小区。到2012年,我国城镇人均住房面积的积达到32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行积达到37平方米方来。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下
(3)材料一、材料二所述内容均与哪一政策有关,请你概括这一政策的作用。
【启航新征程】
(4)你从以上学习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52.(2021·河南唐河·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
时间 钢铁(吨) 粮食(吨) 发电量(千瓦时)
1949年 16万 11318万 43亿
1957年 535万 19505万 193.35亿
1986年 5220万 39151万 4495.71亿
2018年 9.28亿 65789万 6.8万
——摘编自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相关数据材料三 共享海军荣光,追梦蔚蓝海洋。在人民海军70华诞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4月23日出席在青岛举行的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活动。来自61个国家的海军代表团,来自13个国字的18艘舰艇远涉重洋,汇聚黄海共贺中国海军华诞二70年波澜壮阔,70载奋进跨越,人民海军一路劈波斩浪,走向远海大洋,逐步发展成为一支能够有效维护国家主寂、安全、发展利益的海上武装力量。
——摘自《人民日报》2019手4月24日报道
(1)材料一场景反映的是哪一伟大历史事件?该事件标志着什么?
(2)材料二中1957年我国钢铁产量是1949年的30多倍,这得益于我国实行的什么计划?1986年我国粮食产量猛增,与我国在农村推行的什么制度有关?)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在哪方面取得的成就?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建立的第一支海军的名称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原因。
53.(2021·河南淮阳·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年份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农业总产值 461 510 535 575 610
——《中国统计年鉴》材料二 下图为1958年8月13日的人民日报(部分)
材料三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
(1)据材料一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总产值持续增长和当时农村进行的什么运动有关?这一运动使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什么变化?
(2)材料二所反映的农业情况的出现与当时哪些运动有关?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中所述的“包产到户”政策最先在哪个省份实行?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什么影响?为什么这一做法“效果很好”?
54.(2021·河南偃师·八年级期末)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始终与土地政策的调整相联系,某校八年级学生对不同时期的政策进行了材料搜集和探究学习。请你一起加入吧!
【第一阶段:土地梦想的实现】
材料一:
图一 农民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图二 农民丈量分配土地
【第二阶段:由分到合的过程】
材料二:到1956年底,全国87.8%的个体农户参加了高级农业合作社。——八年级下册教材
【第三阶段:探索中的失误】
材料三: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
1958年8月初,……实行高度集中的统一经营,分配方面实行供给制与工资制相结合,……由公社统一发放,生产好坏分配也一样。
【第四阶段:新时期农民的创举】
材料四: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村民在村西一间茅屋里秘密开会,决定实行“大包干”。包干到户的第一年,从未向国家贡献过一粒粮食的生产队第一次向国家贡献粮食4万斤,油料2万斤。小岗村的奇迹,使人们看到了农村改革的希望。
(1)材料一反映的建国初期我国农村的社会变革,使我国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材料二中事件的实行,又使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反映了在当时农村探索中出现的两大失误是什么?
(4)据材料四,指出“农村改革的希望”具体措施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党和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说明了什么?
55.(2021·河南濮阳·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中国土地法大纲》
材料三 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四 在邓小平同志的支持下,在全国率先推行了农村改革,人民公社体制解体,在农村普遍推行以大包干为主的经营体制,农民又重新取得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即使用权……农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材料一、材料二中的政策分别出现于哪个历史时期?
(2)材料三中刘少奇认为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的依据是什么?概括指出材料四中邓小平支持下农村改革的经营体制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对你有何启示?
56.(2021·河南汝南·八年级期末)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间,中国经济逐步发展,走过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风雨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与印度、美国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表
材料二1956年,90%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
材料三农业总产值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
——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格中的数据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怎样的状沉?为改变这种状况国家采取了什么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这一时期在农村实行了什么变革?
(3)从材料三中你得到什么历史信息?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上述材料体现的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57.(2021·河南息县·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地主人均占有耕地为贫、雇农的23倍,农村存在着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
材料二 这一次……党面临的最大课题已不是如何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而是如何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归根到底,是为了有利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土地改革的基本目的也在于此。
——摘编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明权属于农民。
材料四 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按照2010年贫困线标准,农村贫困人口由1978年的7.70亿人减少到2017年的3046万人,累计减少7.4亿人。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土地改革的目的。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明权”是何地农民首创?这一“发明”给中国农村带来了什么变化?
(3)综合以上四则材料,你得到哪些关于农村、农业发展的认识?
58.(2021·河南通许·八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分田到产,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的公粮,不在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到十八岁。
材料二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1)材料一中提到的协议书出现在什么时间和什么地点?
(2)材料一中的协议书签订后,对参与其中的农民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3)材料二中"大包干"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它给农民带来哪些成果?
59.(2021·河南郏县·八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材料二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我们生产出了第一架飞机、第一辆汽车、第一台拖拉机,先后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自行研制了第一艘核潜艇并顺利下水,自行设计建造了第一座大桥——南京长江大桥,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籼型杂交水稻。
材料三 改革开放新时代,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左右。除此之外,我国还取得了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量子通信、超级计算、海底深潜、大飞机制造、航空母舰等一大批标志性成果。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在工业制造领域发生的变化。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工业化建设取得重大成果的原因。
(3)综上所述,关于我国工业化建设,说说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60.(2021·河南新野·八年级期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制定出了一系列经济政策,使中国经济飞速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旧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农村人口总数不到10%的地主、富农约占有农村70-80%的耕地,他们以此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农村人口总数90%以上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则只占有20-30%的耕地,他们终年辛勤劳动,却不得温饱。这是旧中国贫穷落后的主要根源之一。
(1)为改变材料一所述的状况,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党实行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1953年8月毛泽东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我国实行了什么举措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材料三: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最重要的是使国有企业形式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
(3)为了使国有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我国进行改革措施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4)请你从上述材料中总结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经济政策发生了哪些转变
61.(2021·河南汝州·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必须凭借各种票证才能购买到物品。粮票、煤票、肉票、糖票、布票……各种票证让人眼花缭乱。如今,票证已经退出我们的生活。走进商店、超市,琳琅满目的商品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
——摘编自《百年中国》
材料二 《人民日报》对北京市民胡先生进行采访,胡先生回答:“80年代初,我回家特别麻烦,先坐火车,再换公共汽车,再步行一个多小时才能到家……到90年代就好了,北京到我们县的直达列车开通了,不用再费那么多周折。”
材料三 中国城镇居民拥有电器统计
(1)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凭借票证购买物品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今票证退出我们生活的原因有哪些?
(2)通过材料二中对胡先生的采访,你能够得出什么结论?
(3)依据材料三中的表格,说出中国城镇居民拥有电器的数量呈现什么趋势?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三、论述题
62.(2021·河南开封·八年级期末)请对比下面图片反映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两幅图片所反映内容的比较)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中“搞合作化”是指对农业进行的由国家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主义改造。“二十多年后大家又散伙了”指的是改革开放后在农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说明农村经营方式变化,所以A项符合题意;B项对农业的改造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这两者的土地所有制没有改变,都是土地公有制,排除;C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而搞合作化时农民没有,排除;D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和发展了农业生产力,农民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排除。故选A。
2.C
【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幅图片反映的是1950年开始的土地革命,政府颁布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的土地所有,实行农民阶级的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全国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在我国延续了数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彻底废除了;第二幅图片反映的是1953-1956年实行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中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政府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的道路,到1956年底,基本实现了农业合作化。通过合作化道路,把农民个体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第三幅图片反映的是50年代后期实行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在人民公社范围内把贫富拉平,搞平均分配,对生产队的生产资料、劳动力、产品以及其他财产无代价地上调,掀起了股“共产风”;第四幅图片反映的是1978年之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是村、组)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所以这反映了同一个主题是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C项正确。图片没有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现固,也不是关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会议,故A、B不符合题意;只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其他都属于改革开放之前的,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项。
3.A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之后,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实施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80年代开始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故A项符合题意,BCD项不符合题意。故应选A。
4.C
【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小岗村将生产队的田地分给各家各户,实行包产到户是为了改变中国农村旧的经营管理体制,解放农村生产力,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2006年宣布要将土地合并,是因为当时的阶段分田到户的做法不符合当时生产力的发展,需要适时进行农村经济体制调整,说明农村经济体制要适时调整,C项正确;“分田到户不利于农业发展”的表述只符合2006年农村经济体制调整,不符合题意,A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土地合并政策适应了当时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因此该表述不能全面反映材料内容,B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时期我国土地所有制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仍然是国有制,D项错误。
5.C
【详解】
1987年是改革开放新时期,这一时期通过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的经济获得较大发展,所以此时北京居民人均消费粮食数量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革开放后,居民膳食结构日益多样化,故选C;ABD的说法与这一变化不符,排除。
6.C
【详解】
根据“‘大包干’真正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入人心,C符合题意;农业合作社与“包产到户”不符,A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农村改革中出现急躁冒进倾向,B排除;材料反映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变革土地所有制,D排除。故选择C。
7.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在农村推广,在坚持土地公有的前提下,给予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因此,能够体现题干主张的是包产到户,故D项正确;1953-1956年三大改造中,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与题干“农民”不符,排除A项;1985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主要是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与题干“农民”不符,排除B项;1953年,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与题干“把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利下放给农民”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8.C
【详解】
依据材料“小岗村农民1979年的粮食产量相当于1966年至1970年5年的总和,人均收入是1978年的20倍”,这些改变都发生在1979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凤梨公社小岗村在没有中央明确政策的情况下擅自实行分田到户,1979年,粮食获得大丰收。1980年5月31日,邓小平在一次重要谈话中公开肯定了小岗村“大包干”的做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因而题干中小岗村的丰收是改变了生产组织形式所导致的,C项符合题意;ABD项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发展,但不是导致题干反映现象的主要原因,排除。故选择C。
9.B
【详解】
图一中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到了土地,这时我国的农业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图二人民公社建立后,公社统一经营,社员集体劳动,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图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
10.C
【详解】
依据题干“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结合所学可知,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是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指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C项符合题意;农业合作化是三大改造时期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A排除;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是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犯的错误,BD排除。故选择C。
11.B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取得成就后,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被形容为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故B符合题意;城市改革主要是建立现代制度,农村改革措施主要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A不符合题意;农村改革推动城市改革,故C不符合题意;城乡差别还存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职工的经济收人与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企业的经济利益、成果相联系,企业经营好,职工收人生克服了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病,这就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城新局面,故D正确;两项改革没有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故A错误;BC与题意不符,排除。综上答案D。
13.B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农业生产合作社是1953年开始兴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1950年颁布的,农民领取包产到户的合同书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人民公社出现于1958年以后,所以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②①④③,故选B项,排除ACD项。故选B项。
14.D
【分析】
【详解】
依据“一纸惊世骇俗的契约,十几个庄严的血指印,宣告一个尊重人性尊重常识的时代到来了,亿万农民从此告别饥饿。”及所学知识可知,此文字描写的对象是安徽凤阳小岗村的普通农民。1978年11月24日,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按下了18个血手印,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契约。搞起生产责任制,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随后在全国农村逐步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D项正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贫苦大众、培育杂交水稻的袁隆平团队与题干“一纸惊世骇俗的契约,十几个庄严的血指印”不符,排除A、B项;研制“两弹一星”的科研工作者与题干“亿万农民从此告别饥饿”不符,排除C项。故选D。
15.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在农村推广,在坚持土地公有的前提下,给予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因此,能够体现题干主张的“把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利下放给农民”的是农民领取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书,故D项正确;1950-1952年土地改革中,农民丈量分配土地,确立了农民对土地的私有制,与题干“把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利下放给农民”不符,排除A项;1953年,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与题干“把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利下放给农民”不符,排除B项;1958年,我国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它的特点是“一大二公”,权力过分集中,基层生产单位没有自主权,生产中没有责任制,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这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与题干“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6.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民实行分田保产到户,自负盈亏,这种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中央肯定,并推广到全国,到1983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C项正确;1950年实行土地改革,时间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1958年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时间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时间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7.A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1987年,我国粮食年产量达到4亿吨,比1978年增加了32%……农业总产值达到4676亿元,比1978年增加了近3倍。”和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的出现得益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这样,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这种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A正确;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上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B;题干是农业增产,与“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无关,排除C;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排除D。故选A。
18.C
【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乡镇企业的发展是农村经济改革的巨大成果,C符合题意;乡镇企业的发展是随着农村改革而兴起的,A排除;乡镇企业的发展没有满足对外开放国际市场的需求,B排除;乡镇企业的发展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之前,D排除。故选择C。
【点睛】
本题考查乡镇企业发展的相关内容,注意识记相关的基础知识。
19.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1984 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随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主要是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因此造成70、80年代地摊经济兴盛原因的是经济体制的改革。选项D符合题意;一战发生在1914—1918年,A排除;公私合营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措施,B排除;地摊经济兴盛,只是社会生活变迁的一个方面,C排除。故选D。
20.D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1979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登的宁江机床厂承接国内外订货的广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9年,我国还没有对国有企业改革,这时候,出现了企业广告,这表明虽然没有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但是国家鼓励企业改革经营模式,D正确;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在1978年,排除A;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讲话解决了姓“资”姓“社”问题的困扰,进一步解放了人民思想,排除B;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首次提出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排除C。故选D。
21.C
【详解】
根据北京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统计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59-1994年,京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递增,并且是大幅度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极大激发了北京市场活力,C符合题意;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发生在1953-1956年,A排除;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在1953-1957年实行,B排除;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D排除。故选择C。
22.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打破“铁饭碗”。其中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的活力。扬尘本题正确的选项是B。
23.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随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其中分配方式改为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材料中符合这一改变的是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D符合题意;农业生产合作社主要是生产关系的变革,A不符合题意。成立人民公社属于大锅饭,不符合材料中的信息,B不符合题意;实行平均分配原则是人民公社的分配方式,C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②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③分配方式改为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24.B
【详解】
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从1978年到2002年,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比例在下降,城市个体及其他企业的比例上升,这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表现,是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故选B项;开展公私合营是在20世纪50年代的三大改造中,排除A项;加入WTO是在2001年,这种变化在此之前就已经开始,排除C项;农村中的改革主要是生产关系的调整,与图示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5.A
【详解】
根据所学,国有企业改革是要破除计划体制的束缚,给企业更多的经营自主权,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国有企业改革是在公有制的前提之下进行调整,给企业更多的经营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以按劳分配为主,调动生产的积极性,故BCD项都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
26.A
【详解】
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改革开放之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管得过多过死,企业缺乏活力,1984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拉开序幕,改革的中心环节就是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A项正确;为企业包销产品,属于以往计划经济体制的内容之一,排除B项;提高职工收入并不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排除C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仍然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并不是实行企业全面私有化,排除D项。故选A项。
27.C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86年,全民所有制企业改革启动。1986年12月5日,国务院作出《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若干规定》。《规定》提出民所有制小型企业可积极试行租赁、承包经营,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要实行多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体现了深化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带来影响是增加企业活力和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C项正确;由题干“全民所有制小型企业可积极试行租赁、承包经营……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要实行多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可知反映的是国家在企业方面的措施。与增加农民收入、发展乡镇企业无关,排除AB项;1992年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D项;故选C。
28.B
【详解】
根据题干“应该将领导权大胆下放,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拥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可知,材料肯定了在经济体制中权力下放的原则,增强企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5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主要是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故B项正确;A项属于民主法制建设,C项属于思想上拨乱反正,D项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均与题干“企业拥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29.D
【详解】
依据题干“政企分开”“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5年,城市改革开始,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实行政企分开,实行公司制,进行股份制改革,D符合题意;土地改革是1950年的土地政策,与题干内容无关,A不符合题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1978年在农村进行的改革,与题干内容无关,B不符合题意;民主与法制建设属于依法治国方面的内容,与题干无关,C不符合题意;故选D。
30.A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1988年宪法修正案作出了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的规定,从法律上确定了私营经济的法律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84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是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据此可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开展,国家通过立法保护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故A项正确;改革先从农村开始,与题干“城市改革”不符,排除B项;到1985年,全国规模的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基本结束,与题干“1988年”不符,排除C项;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与题干“1988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31.A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85年,国有企业的改革全面展开,扩大了企业自主权,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的局面得到扭转,A正确;包产到户是在农村,排除B;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第一步,排除CD。故选A。
32.A
【详解】
根据材料“比原计划超额 33%,较1983年同期增长137.4万元,提前3个月完成产量、产值、成本和利润全年计划”可知,这明显是劳动生产率提高了,故选A项;材料没有体现企业自主权方面的信息,看不出是扩大还是缩小,故排除B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故排除C项;加强了计划经济说法错误,企业正在对计划经济进行改革,逐渐提高劳动者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故排除D项。
33.B
【详解】
根据“财税改革”、“政企分开”、“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他们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国有企业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B符合题意;ACD项 与“政企分开”等内容无关,排除。故选择B。
34.B
【详解】
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国家逐步下放经济的计划管理权限,国有企业则按照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实行各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了企业活力,推动中国企业第一次创业高潮出现,B项正确;根据题干“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可见中国企业第一次创业高潮是在1984年,结合所学知识,开始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不符,排除A项;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是在1980年,时间不符,排除C项;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指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D项。故选B项。
35.C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我国建国三十五年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建国,建国35年应该是1984年,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体现了我国对内改革主要是对制约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我国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在城市进行这一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故选C;1986年开始七五计划,A错误;改革开放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B错误;经济特区是1980年开始,不符题意,排除。
36.D
【详解】
本题考查经济体制改革相关知识点,根据题干“当前最迫切的是扩大厂矿企业和生产队的自主权”可得,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故选D项;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建立单一公有制经济说法错误,故排除A项;本材料强调的是经济方面,没涉及到“一国两制”,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民族区域自治”,故排除C项。
37.C
【详解】
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中共十四大之后,国有企业改革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推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了有益探索。由此可知,“政企分开”“利改税”“股份制改革”与国有企业改革有关,故C符合题意;特区指的是经济特区,与“政企分开”不符,排除A;农村改革与“政企分开”不符,排除B;民主法治的发展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故选C。
38.C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并结合所学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C项正确;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是1978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排除A项;作出国有企业改革的决定是20世纪80年代,排除B项;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是在21世纪初,排除D项。故选C。
【点睛】
39.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现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里程碑,因此转轨市场天地宽,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故A错误,排除A项;1980年中国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为经济特区,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故C错误,排除C项;科学发展促和谐属于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在中共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成为党的指导思想,D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40.A
【详解】
根据材料所给时间“1992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在中共十四大上,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这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因此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A项正确;1980年建立经济特区,排除B项;1985年,开始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排除C项;1978年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排除D项。故选A项。
41.A
【分析】
【详解】
从图中可知,集体工业所占比重上升,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所占比重下降,增加了城乡个体工业,表明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故A正确;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B排除;C材料未体现,排除;我国依然是社会主义国家,故D排除。故选择A。
42.B
【详解】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B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CD项不符,排除。故选择B。
43.(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要符合国情等。
【详解】
第(1)问,主要考查十一届三全会的相关史实,依据材料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第一艘开出的帆船是农村改革”可以得出我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是十一届三中全会,首先从农村开始改革,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准确认识,“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凤阳产量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
第(3)问,主要考查农村的变化,依据材料中“农村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可以得出当时农村的变化主要是乡镇企业迅速发展,结合材料可以得出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而且改革要符合国情等,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44.(1)解放西藏、《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2)一五计划;鞍山钢铁公司、武汉长江大桥等等,(一例即可)
(3)共同使用
(4)人民公社化运动
(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
根据材料一“进藏的人民解放军受到西藏各界人民的欢迎”可知是解放西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可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2)
根据材料二“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比重和增长速度变化表”可知重工业增长速度最快,得益于一五计划的实施?可从鞍山钢铁公司、武汉长江大桥等“一五”计划的成就中列举一例重大建设成就即可。
(3)
根据宣传画一“农业合作化生产步步高”可知是实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变化,变为共同使用。
(4)
根据宣传画二“人民公社天天向上”结合所学可知是人民公社化运动。
(5)
根据宣传画三“包产到户庆丰收”中的农民大丰收的场景,这主要得益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5.(1)图1:1949年,筹建新中国;图2:1954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共同影响:推动了现代中国的发展。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积极作用: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农民收入。
【详解】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图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召开,完成了筹建新中国的历史使命;图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54年召开,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两次会议产生的共同影响是推动了现代中国的发展,前者完成了筹建新中国的历史使命,后者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依据材料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和所学知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主要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给予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权,结果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农民收入。
46.(1)农村存在着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
(2)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
(3)改善农民生活(意思相近即可。)
【详解】
(1)据材料一分析当时农村存在的主要问题,据“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农村存在着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可知占人口少数的地主、富农占有大量的土地,而大量的贫农、雇农无地或少地。结合所学知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新中国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个体土地所有制。
(2)依据材料二表格数据可知1978年-2000年,农业总产值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有很大提高,由此可见农村经济得到了显著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也有显著提高。这种变化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农村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坚持土地公有的前提下,给予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
(3)综上,土地改革给予农民土地,使农民翻身得到解放,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由此可见,国家制定农村政策的出发点是改善农民生活。
47.(1)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走农业合作化道路。
(3)安徽凤阳小岗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制定政策要符合本国国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适时进行改革。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个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的信息可知,刘少奇说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的依据是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依据材料二“为此,国家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到1956年底,全国87.8%的个体农户参加了高级农业合作社”的信息可知,1953到1956年党和国家为发展农村经济采取的措施是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走农业合作化道路。
(3)依据材料三“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缴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签订协议,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从中得到的认识是制定政策要符合本国国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适时进行改革。
48.(1)问题: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经济意义: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政治意义: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巩固了人民政权。
(2)由生存危机倒逼农村改革;由农村试点到推广至全国;由农民群众创造和示范;采用集体所有、分户经营的方式。
(3)注重以民为本;结合国情;顺应民心。
【分析】
【详解】
(1)问题:根据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全面崩溃,农业生产跌至谷底。当时,农村中人口占比不10%的地主和富农约占全国80%的土地,占比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20%的土地。”结合所学我看着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经根据材料一“土地改革在大陆基本完成,既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意义,也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结合所学可知经济意义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政治意义为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巩固了人民政权。
(2)根据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末,广大民众尤其是广大农民的生存危机倒逼中国农民发动改革……著名的“大包干”责任制形式就是由安徽农民群众创造和示范,然后推广到全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显著特点是‘集体所有、分户经营’”结合所学可从由生存危机倒逼农村改革;由农村试点到推广至全国;由农民群众创造和示范;采用集体所有、分户经营的方式等方面回答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对于党在治国理政过程中需要关注的为题可从注重以民为本;结合国情;顺应民心进行回答。
49.(1)内容:废除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目的:解决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2)变革:农业合作化运动;变化: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
(3)信息:农业生产发展(农业总产值提高),农民收入提高,生活得到改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原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因素:土地制度的变革;恰当的农业政策;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等。(其他内容言之有理的即可)
【分析】
(1)
根据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决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友汉土地改革后,他家有田地15亩多,农具齐全,全年有米吃。1953年,他家收谷1600千克,一年能吃24千克油、14千克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废除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的目的是解决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土地改革的作用是农民分到了土地,收入大大增加。
(2)
据材料二“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2年90%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在这一时期在农村实行农业合作化运动,变革后农村的土地所有制发生的变化是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
(3)
从材料三“农业总产值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中我得到的历史信息是农业产生发展(农业总产值提高),农民收入提高,生活得到改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4)
结合以上材料,我认为促进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土地制度的变革、恰当的农业政策、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等。
【点睛】
50.(1)总体趋势:粮食作物产量飞速增长,经济作物产量也大幅度提升,或主要农产品的产量快速增长。政策性原因:改革开放,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乡交流,拉近了城乡发展差距;发挥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价值
(3)需要国家符合实际的农业政策的支持;需要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
【详解】
(1)第一问,根据材料一“1978—1984年中国主要农产品产量简表中数据变化”可知,20世纪70—80年代中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的总体趋势粮食作物产量飞速增长,经济作物产量(棉花和油料)也大幅度提升,或主要农产品的产量快速增长。第二问,根据题干“这一趋势的政策性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9年,我国农村改革逐渐铺开,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责任明确,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丰收,农民收入有了很大提高。
(2)根据材料二“乡镇企业既接受了城市的辐射,又扩大向城市反射,开创‘城中有我,我中有城’的局面”可知,促进了城乡交流,拉近了城乡发展差距;根据材料二“中国在乡镇工厂利用剩余劳动力的办法,在发展中国家是独树一帜。”可知,发挥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价值;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和科技兴农的支持。从材料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材料二“乡镇企业”可知,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国家符合实际的农业政策的支持;从“农业科技创新是推进农村经济和现代农业的主要支撑力,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对新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可知,农村经济的发展还需要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
51.(1)毛泽东: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人民当家做主;
焦裕禄:为改变河南兰考面貌,以身作则、亲自带队到灾区,展开了大规模的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的调查研究工作,为抗灾防灾积累了第一手资料,他得知自己患了癌症后,仍顽强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息。他被人们称颂为“党的好干部”。
习近平:2020年取得脱贫攻坚战的胜利(与题意相符的其他答案亦可)。
(2)图4: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图5:标志着我国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图6: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3)政策:改革开放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用: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4)启示:制定国家政策应该符合本国国情或符合人民的利益(言之有理即可)
【分析】
【详解】
(1)根据题干要求:将图1、图2、图3人物的事迹写出来证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即可。根据所学可知图1是毛泽东,他的事迹是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人民当家做主;根所学可知图2 是焦裕禄,结合所学内容可从焦裕禄为改变河南兰考面貌,以身作则、顽强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息。他被人们称颂为“党的好干部”进行回答。根据所学图3是习近平,写成其主要成就,如2020年取得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创建“一带一路”等。
(2)根据图4“一五计划完成”结合所学可知“一五计划”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根据图5“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结合所学可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据图6“北京庆祝公私合营”结合所学可知公私合营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3)政策:根据材料一“农村居民人均家庭总收入”逐步增加;材料二“到2012年,我国城镇人均住房面积的积达到32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行积达到37平方米方来”可知农村经过改革开放,农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作用:根据材料一、二中农村进行的改革开放起到了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的作用。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因此可从制定国家政策应该符合本国国情或符合人民的利益来回答获得的启示。
52.(1)①开国大典。②它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
(2)①一五计划。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国防建设。华东军区海军。
(4)①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开放性试题,方向性正确即可)
【分析】
(1)
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图片可知,这是1949年的开国大典,它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
(2)
根据所学和材料二表格可知,一五计划完成后,钢铁产量成倍增长。根据所学可知,1986年我国粮食产量猛增,是因为我国在农村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
(3)
根据所学和材料三“人民海军一路劈波斩浪,走向远海大洋,逐步发展成为一支能够有效维护国家主寂、安全、发展利益的海上武装力量”可知,这是我国国防建设的杰出成就。根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建立的第一支海军的名称是华东军区海军。
(4)
此问相对开放,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如,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等。
53.(1)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农业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成公有制。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左倾错误严重泛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的挫伤。造成1959年——1961年我国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3)安徽省;影响: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变革,农民获得了土地生产和产品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从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无识别结果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②使农业生产转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③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原因: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将土地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符合农民的利益。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得,1953年开始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进行改造,其中对农业进行改造是通过合作化运动的形式进行。最终是农业土地的性质由私有制转变成公有制。
(2)通过材料二中的时间“1958年8月13日”及内容“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可得,这是“浮夸风”、“共产风”影响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得,由于其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导致严重的后果,左倾错误严重泛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及大破坏。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的挫伤。造成1959年——1961年我国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3)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开始进行改革,首先是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包产到户”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得,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变革,农民获得了土地生产和产品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从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无识别结果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②使农业生产转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③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原因:这个政策符合实际情况,符合老百姓的利益,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将土地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符合农民的利益,因此这一做法“效果很好”。
54.(1)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尊重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等
【详解】
(1)依据材料中的两幅图片“农民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农民丈量分配土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幅图片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村实施的土地改革。1950年,在新解放区,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实施,废除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地主阶级被消灭。
(2)根据材料二“到1956年底,全国87.8%的个体农户参加了高级农业合作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三大改造中的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国初期,农民一家一户的生产,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从1953年开始实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依据材料三“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1958年8月初,……实行高度集中的统一经营,分配方面实行供给制与工资制相结合,……由公社统一发放,生产好坏分配也一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造成严重的经济困难。
(4)依据材料四中的“1978年底”“安徽省风阳县小岗生产队”“大包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先从 农村开始,在安徽凤阳小岗村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党和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说明了调整农村政策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尊重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等。
55.(1)材料一:抗日战争时期;材料二:解放战争时期。
(2)依据: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要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解放农村生产力,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分析】
【详解】
(1)据材料一“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的政策出现于抗日战争时期。据材料二“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中国土地法大纲》”可知,材料二的政策出现于解放战争时期。
(2)据所学知识可知,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所以材料三中刘少奇认为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据材料四“在邓小平同志的支持下,在全国率先推行了农村改革,人民公社体制解体,在农村普遍推行以大包干为主的经营体制,农民又重新取得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即使用权……农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可知,材料四中邓小平支持下农村改革的经营体制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要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解放农村生产力,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56.(1)状况:我国工业落后,工业基础薄弱。
举措:中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2)实行农业合作化
(3)从1978年以来,我国农业总产值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大幅度增加。
原因: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农村逐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
(4)要根据国情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经济政策。(符合题意即可)
【详解】
(1)依据材料一表格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格中的数据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状况是我国工业落后,工业基础薄弱;为改变这种状况,国家采取的举措是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2)根据材料二”1956年,90%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指出我国这一时期在农村实行农业合作化。
(3)依据材料三的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材料中得到的历史信息是从1978年以来,我国农业总产值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大幅度增加;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农村逐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
(4)上述材料体现的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要根据国情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经济政策。
57.(1)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巩固新生政权;解放农村生产力;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等等。
(2)是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创。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等等。
(3)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农民在社会发展与进步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党和国家对农村农业发展的重视与支持,是农民脱贫致富的根本保障。
【详解】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在新解放区,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施行土地改革,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由材料二“归根到底,是为了有利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土地改革的基本目的也在于此”,可知土地改革有利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因此土地改革的目的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巩固新生政权;解放农村生产力;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等。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扩大了农民生产的自主权,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因此“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明权”是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创。这一“发明”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等。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于农村、农业发展的认识,在于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农民在社会发展与进步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党和国家对农村农业发展的重视与支持,是农民脱贫致富的根本保障。
58.(1)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
(2)激发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主动性,并获得了丰收,改善了生活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得到了大发展,农村开始富格起来,农民的生活也日益改善。
【详解】
(1)依据材料一“我们分田到产,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的公粮,不在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可知这一协议书出现在1978年底安徽凤阳小岗村,当时小岗村农民率先实行分田到户,之后得到了党和政府的肯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推广。
(2)结合所学知识,实行包田到户后,农民被给予生产经营的自主权,激发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主动性,从而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