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4海峡两岸的交往
一、选择题
1.(2021·河北兴隆·八年级期末)2018年8月21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王毅同萨尔瓦多共和国外长卡斯塔内达在北京举行会谈并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萨尔瓦多共和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这是继5月以来多米尼加、布吉纳法索先后与台湾“断交”之后的4个月内第三个与台湾“断交”的“邦交国”。这一事实说明了
A.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共识
B.两岸关系得到重大发展
C.“一国两制”是台湾回归的良策
D.海峡两岸已经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2.(2021·河北武安·八年级期末)2020年初新冠肺炎肆虐,台企台商踊跃捐款,组织医护团队援助武汉。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台办等部门联合印发通知,提出持续帮扶台资企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具体措施。以上材料说明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 B.海峡两岸同胞的隔绝状态开始改变
C.两岸和平统一的初步实现 D.两岸同胞携手克服困难,共同发展
3.(2021·河北滦南·八年级期末)“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争传客从台湾来。”这首改编的《回乡偶书》反映出
①历史上海峡两岸曾长期隔绝
②如今海峡两岸有了交往
③台湾同胞浓烈的思乡之情
④台湾已回到祖国的怀抱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4.(2021·河北任丘·八年级期末)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其主要内容是( )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两岸实行通邮、通航、通商
C.把和平统一台湾作为神圣的历史使命 D.停止对金门等地方的炮击
5.(2021·河北景县·八年级期末)下图所示内容,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民族团结 B.国防建设 C.对外开放 D.祖国统一
6.(2021·河北·平山县外国语中学八年级期末)针对台湾蔡英文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进入2021年以来我人民空军多批次出动轰一6K等多型多架战机绕岛飞行,用战机航迹丈量袓国的大好河山。这表明我国
A.维护一个中国的坚定决心 B.放弃“一国两制”政策
C.确立武力收复台湾的政策 D.放弃了和平统一的手段
7.(2021·河北辛集·八年级期末)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在海峡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的今天,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仍然是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海峡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C.海峡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D.海协会和海基会领导人进行互访
8.(2021·河北路北·八年级期末)2019年1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持该原则,两岸关系就能改善和发展,台湾同胞就能受益。背离该原则,就会导致两岸关系紧张动荡,损害台湾同胞切身利益。“该原则”是
A.和平共处
B.武力统一
C.“三不”政策
D.—个中国
9.(2021·河北卢龙·八年级期末)1987年10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有关接待探亲台胞的办法;11月2日,第一批探亲台胞经香港赴大陆。这说明(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功实践 B.两岸交流深得民心
C.“一国两制”成为两岸共识 D.两岸已经“三通”
10.(2021·河北围场·八年级期末)观察思维导图,图中主题是
A.祖国统一大业已经实现 B.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C.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 D.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11.(2021·河北·平山县外国语中学八年级期末)近日,台湾疫情严峻,疫苗缺乏,台胞希望大陆能够向台湾捐赠新冠病毒疫苗和检测试剂。 对此,国台办表示:“我们高度重视台胞的生命健康安全。对在大陆常住台胞,无论是大陆新冠病毒疫苗紧急使用阶段还是附条件上市后的接种安排上,均对台胞一视同仁,同等对待。 ”以上材料说明
A.海峡两岸同胞的隔绝状态开始改变 B.两岸和平统一已初步实现
C.两岸同胞携手攻坚克难,共同发展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
12.(2021·河北唐县·八年级期末)小超同学搜集了“西藏的解放与发展”、“西部大开发”、“一国两制”、“祖国大陆与台湾的交流“等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正在进行的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是( )
A.少数民族的发展 B.经济体制改革 C.中国农村的巨变 D.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13.(2021·河北高阳·八年级期末)2017 年 11月8日,中国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表示:“任何伤害两岸人民利益福祉、悖离历史文化、以及违逆时势所趋的分裂主张,必然经不起时代的考验,得不到两岸人民的认同,只能沦为历史的灰烬。”这一事实说明( )
A.谋求武力统一已迫在眉睫 B.“一国两制”是台湾回归的良策
C.美国干涉阻碍了两岸关系发展 D.反“台独”、反分裂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呼声
14.(2021·河北河间·八年级期末)打破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的历史事件是
A.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B.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
C.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 D.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的八项主张
15.(2021·河北唐县·八年级期末)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的交流交往日益密切。下列相关活动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国民党主席连战“和平之旅” ②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 ③九二共识的达成 ④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A.④③①② B.①④③② C.③②①④ D.①②③④
16.(2021·河北怀安·八年级期末)1949年国民党退往台湾后,台湾与祖国大陆长期隔绝。1987年,这种隔绝状态被打破,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的人数达3万人;1988年,两岸往来人员达到40余万人次。促成这一变化的历史大背景是
A.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B.海峡交流基金会的成立
C.连战率团访问中国大陆 D.习近平同马英九会面
17.(2021·河北路南·八年级期末)1979年以后,台湾同胞来祖国大陆探亲的人数明显增多。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这说明海峡两岸
A.实现了统一 B.开始政治对话
C.交往日益密切 D.开始进行经济性商谈
18.(2021·河北广平·八年级期末)1957年4月,毛泽东在接见外宾时称:“我们还准备进行第三次国共合作。”这一表态旨在
A.重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争取“大跃进”的胜利
C.促进中美关系的缓和 D.推动统一大业的进程
19.(2021·河北青龙·八年级期末)"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我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相互尊重,互补互利
C.民族平等,共同繁荣 D.经济促进,实现三通
20.(2021·河北滦南·八年级期末)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说道:“九二共识’……开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道路……使两岸政治互动达到新高度。”其中“九二共识”指的是( )
A.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达成共识 D.两岸同胞加强经济文化交流
21.(2021·河北迁安·八年级期末)海基会和海协会于1992年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两岸实现直接“三通”
C.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D.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22.(2021·河北兴隆·八年级期末)“两岸一家亲,都是中国人”,标志着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的是
A.“九二共识” B.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C.海协会成立 D.海基会成立
23.(2021·河北滦州·八年级期末)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制的一部分。近年来,两岸交往日益密切。达成“九二共识”使两岸关系迈出了重要一步。“九二共识”是指( )
A.和平统一 B.一国两制
C.海峡两岸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两岸实行三通
二、填空题
24.(2021·河北滦州·八年级期末)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致力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按下列提示探究问题
【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往】
(1)中国近代史上台湾问题的有关史实回顾:
1895年《( )》签订,台湾割让给( );1945年( )战争胜利后,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年,( )(原因),造成台湾与大陆分离现状。
(2)两岸关系发展历程:
①改革开放后,形成了对台基本方针是( )。
②197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 );中央人民政府倡议两岸实行“( )” ;同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 )》。
③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④1990-1991年,两岸分别成立“( )”和“( )”(民间组织)负责两岸经济型、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⑤1992年,两会各自以口头的方式达成了共识,称为“( )”。
⑥1995年,江泽民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 )。
⑦2005年,( )访问大陆。
⑧2015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新加坡与( )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综上所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风愿,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祖国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3)1984年12月,中英两国签署( ),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详细时间)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并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 );经过( )两国共同努力,于( )(详细时间),澳门顺利回归祖国。
(4)请你至少从两个方面阐述港澳能够顺利回归的原因?
(5)概述港澳回归的重大意义?
三、综合题
25.(2021·河北·平山县外国语中学八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材料三:2020年5月29日在《反分裂国家法》实施15周年座谈会上栗战书发表讲话,引发海峡两岸广泛关注和热议。栗战书在讲话中重申:“两岸的事是两岸同胞的家里事,应该由家里人商量着办。祖国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我们愿意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前景。但凡有一线和平解决的可能,我们都将付出百倍努力。”这充分表明了党和国家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决心和诚意。
(1)材料一中的图是香港和澳门的区旗,中央人民政府设立什么机构对之进行管辖?是谁创造性地提出这一伟大构想并实践?
(2)据材料二分析为什么香港能够顺利回归?
(3)结合材料三指出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实现祖国统一的基础是什么?
(4)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海峡两岸能够统一的条件有哪些?作为青少年,我们能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做些什么?
26.(2021·河北河间·八年级期末)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藏和平解放有什么历史意义?后来党和政府在西藏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
材料二
香港回归交接仪式 澳门回归交接仪式
(2)材料二中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是哪一构想的成功运用?这一构想的提出者是谁?
材料三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于右任《国殇》
(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造成祖国大陆和台湾分离的现状源于我国近代史上哪场战争?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共识,其核心内容是什么原则?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维护国家统一的看法。
27.(2021·河北平泉·八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这一制度的实行,前提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如下图
材料三:两岸同胞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深化两岸交流与合作是双方共同的需要。两岸双方应坚持“九二共识”,巩固共同的政治基础,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断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摘自《2015年习近平同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时的讲话》
(1)材料一反映出新中国重要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回答这一制度实施的政治前提是什么?
(2)材料二体现的是哪—构想的成功运用?
(3)材料三中习近平提出发展两岸关系双方应坚持“九二共识”,其核心原则是什么?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请你归纳海峡两岸能够实现和平统一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4)上述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28.(2021·河北沧州·八年级期末)近年来,央视播出的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追溯了中华民族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某校八年级同学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进行了探究。
材料一: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并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是中国社会在二十世纪实现的第二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简史》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指出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
材料二:“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复兴之路》解说词
(2)材料二中“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的总设计师是谁?请说出20世纪最后20年,他领导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之路进行过哪些探索?(试举两例)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人文精神取得很大发展。一种贴近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了……这种马克思主义是活生生的,能够回答实际挑战,能够为老百姓带来福祉的现实马克思主义。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摘编自夏学銮《中国人文精神的产生、发展及特征》
(3)依据材料三指出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什么?
材料四:1949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中国人民始终把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作为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我们团结台湾同胞,推动台海形势从紧张对峙走向缓和改善、进而走上和平发展道路,两岸关系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
——习近平2019年1月2日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4)依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目前影响台湾回归祖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你是怎样看待台湾这一问题的?
29.(2021·河北栾城·八年级期末)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确立,并将继续加强。国家将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民族关系应该坚持哪些原则。
材料二
(2)材料二中两幅图反映了什么重大史实?你认为我国能成功收回图一、图二两个地区主权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 邓小平在1984年说:“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3)材料三中邓小平的话,反映出我国在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上采取了怎样的对台基本方针?
材料四 海峡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三项协议于2008年12月15日正式实施。历经近三十年磋商与努力,大陆与台湾通邮、通商、通航的直接“三通”构想由此基本实现。
(4)结合材料四,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进程?
(5)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当前严重阻碍台湾与祖国大陆实现和平统一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0.(2021·河北定州·八年级期末)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材料二:……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持和完善“□□□□”制度体系,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保障香港居民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一条和第六十二条第二项、第十四项、第十六项的规定,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有关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出如下决定:……
——摘自《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
材料三:我们一贯主张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通过两岸政治谈判解决两岸的政治分歧,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
(1)材料一表明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什么制度?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应该填写什么内容?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制度?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则是什么?
(4)当下面对台湾“台独”分子和西方“台独”分裂势力的猖狂行径,我国政府在实现祖国统一问题上很有可能采取哪种方式
31.(2021·河北涿鹿·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1年8月26日,邓小平在会见港台人士时,首次指出:台湾不搞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不变,外国资本不动, 甚至可以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这是“一国两制”最早的一次提出。
材料二 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同志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指出:“我们对香港问题主要有三个问题。一个是主权问题;再一个问题,是一九九七年后中国将采取什么方式来管理香港,继续保持香港繁荣;第三个问题,是中国和英国两国政府要妥善商谈如何使香港从现在到一九九七年的十五年中不出现大的波动。”“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材料三 世界著名杂志《财富》推出了一个触目惊心的封面专题——“香港之死 (The Death of HongKong)”“啊,我们错了”“在1997年7月1日回归后的 20年后,香港离完蛋 还很远,而且并没有死掉”“这座城市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充满活力”。
(1)结合材料一思考“一国两制”最早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的,这一方针的具体含 义是什么
(2)材料二表明了邓小平怎样的立场 他坚持这一立场的根本保障是什么
(3)材料三表明香港在回归后更加繁荣、更加开放、更加和谐了,这说明了什么
32.(2021·河北·八年级期末)在中国近代史上,国民党和共产党是政治舞台上的两个重要角色,两党的关系深刻影响着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进程。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6年10月21日,蒋介石对张、杨进行训话:“要分清敌人的远近,事情的绷紧。不‘安内’,而轻言抗日,便是是非不明。”
材料二
不少同志义愤地说:谈判自然可以……但是,要谈判,请他蒋介石自己到延安来……毛泽东决定亲自出去……还建议由刘少奇代理自己的职务,……这表明毛泽东已经充分考虑到此行的危险。
材料三
2015年11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握手持续80秒。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
①根据材料一说说,从1927—1936年蒋介石为了“安内”,对中国革命犯下了哪些罪行?
②材料二中提及的谈判是什么历史事件?国共为“国内和平”达成何协定?
③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国共间的合作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意义重大,中国共产党不断调整与国民党之间的关系,说明了什么?
33.(2021·河北遵化·八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
材料二
材料三 国共两党关系大事记
1924年5月 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1927年8月1日 南昌起义
1936年12月12日 西安事变
1945年10月 重庆谈判
1987年 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1992年 达成“九二共识”
(1)材料一中的乡愁是怎样造成的?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解放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3)材料三中“九二共识”指的是什么?试据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实现国家统一的有利因素。(提示:需答对三个因素。)
34.(2021·河北兴隆·八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早日结束海峡两岸的分裂局面,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他们根据时局和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对台政策,两岸关系经历了敌对一缓和一和平发展的艰难历程,也与新中国一道同呼吸共命运经受了历史的考验。
材料二 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会面,“习马会”是1949年以来两岸最高领导人首次会面。习近平指出:“两岸双方共同努力,两岸同胞携手奋斗,坚持九二共识',共同巩固政治基础,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保持两岸关系发展正确方向,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两岸同胞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耀。”
(1)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党和政府形成了怎样的对台基本方针?
(2)20世纪90年代,随着海峡两岸交流的日益密切,两岸分别成立并授权哪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1992年,这两个团体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进程?(提出一点可行性建议即可)
(4)目前妨碍台湾回归祖国的因素有哪些?
35.(2021·河北卢龙·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早日结束海峡两岸的隔绝状态,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根据时局和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对台政策,两岸关系经历了敌对——缓和——和平发展的艰难历程。
材料二:习近平指出:“我希望两岸双方共同努力,两岸同胞携手奋斗,坚持‘九二共识’,巩固共同政治基础,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保持两岸关系发展正确方向,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两岸同胞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耀。”
(1)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党和政府形成了怎样的对台基本方针?
(2)“九二共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你认为当前严重阻碍台湾和祖国大陆实现和平统一的因素有哪些?
(4)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促进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进程?(提出两点可行性建议即可)
36.(2021·河北怀安·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好比凤阙阶前守夜的黄豹,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材料二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母亲!
材料三 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同中国领导人的会谈中多次强调《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三个条约仍然有效,不可单方面废除,“维护香港的繁荣和稳定离不开英国”。邓小平针锋相对地指出,在主权问题上,“没有回旋的余地”“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1)材料一中的“黄豹”和材料二中的“MACAU分别指什么?“黄豹”和“MACAU"分别是被谁掳去的?
(2)为接“黄豹”和“MACAU"回家,中国提出了哪一伟大构想?这一伟大构想是由谁提出的?“黄豹”和“MACAU"分别在什么时候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3)材料三中邓小平指出“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他能坚持这一立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今天台湾问题又严峻起来,对于解决“台湾问题”你想说些什么?
37.(2021·河北大名·八年级期末)历史图片往往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内涵,仔细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问题 。
(1)图一被称为“最可爱的人”的是哪只军队?他们为什么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2)图二的会议确定实行的伟大决策是什么?在这次会议上实际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图三“原子弹爆炸成功”在当时对中国有何意义?
(4)图四特别行政区是被哪个国家侵占的?
(5)我们国家的统一大业还很漫长,说出目前还有哪个地方没有统一?怎样做才有利于此地的统一?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题干材料中萨尔瓦多共和国与中国建交与台湾断交的做法表明,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的理念在国际上的认同度愈来愈高,说明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共识,所以A项符合题意。而BCD三项在题干材料中均没有体现出来,排除,故选A。
2.D
【详解】
根据“台企台商踊跃捐款,组织医护团队援助武汉。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台办等部门联合印发通知,提出持续帮扶台资企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具体措施”可知,以上材料说明两岸同胞携手克服困难,共同发展,D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问题,A排除;海峡两岸同胞的隔绝状态开始改变,是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B排除;两岸和平统一的初步实现,表述与史实不符,C排除。故选择D。
3.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海峡两岸同胞近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材料“少小离家老大归,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争传客从台湾来”的《回乡偶书》就是这一历史事件的反映。说明海峡两岸有了交往,表达了台湾同胞浓烈的思乡之情。而台湾已回到祖的怀抱说法不符合史实,所以①②③正确,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4.A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九二共识主要内容是: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故A符合题意;海峡两岸于2008年12月15日,直接实现通邮、通商、通航。故B不符合题意;把和平统一台湾作为神圣的历史使命,不属于“九二共识”的内容,故C不符合题意;197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长徐向前发表声明,宣布停止自1958年以来我军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5.D
【详解】
由材料“海基会”“海协会”“九二共识””“《反国家分裂法》”,都与祖国统一大业有关,故D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各民族的关系,排除A;材料无关国防建设,排除B;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属于我国内政,无关对外开放,排除C。故选D。
6.A
【分析】
【详解】
依据“针对台湾蔡英文当局不承认‘九二共识’,2018年4月26日,我人民空军出动轰-6k等多型多架战机绕岛飞行,用战机航迹丈量祖国的大好河山”可知,这表明我国维护一个中国的坚定决心,中国政府主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方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故A正确;“一国两制”是国家的基本国策,中央政府始终强调要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针,严格按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支持特区政府和行政长官依法施政,这是一贯的。所以B放弃“一国两制”政策,不符合题意,排除;题干只是说用战机航迹丈量祖国的大好河山并没有对台湾使用武力,所以C确立武力收复台湾的政策,不符合题意,排除;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武力永远是最后的选择,能和平收复那最好,但也不排除动武但是在题干中并没有体现出我国放弃了和平统一的手段,所以D不符合题意,排除。
7.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1992年海峡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各自有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的共识,即“九二共识”,这是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在这个前提下,两岸关系才能和平建康发展, A正确;BCD三项是海峡两岸交往的表现,与题意不符。故选A。
8.D
【详解】
依据题干“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等信息,和平共处是我国就国与国之间关系提出的外交方针,而台湾问题属于我国的内政问题,不适用于和平共处,故A不符合题意。《告台湾同胞书》提出的是和平统一的方针,故B不符合题意。“三不”政策是台湾当局对大陆的所谓“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不利于两岸交往,故C不符合题意。《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成为我国对台的基本方针,但是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故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本题解答的关键在于理解“一国两制”内涵。“一国两制”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指在统一的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9.B
【详解】
1987年,台湾当局允许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两岸坚冰的局面被打破。“第一批探亲台胞经香港赴大陆”说明两岸交流深得民心,故B符合题意;港澳台属于“一国两制”,排除A项;“一国两制”并没有被台湾当局认可,排除C项;两岸实现“三通”是2008年,排除D项。故选B。
10.C
【详解】
根据材料“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海基会和海协会在新加坡举行会谈”“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等信息可知,海峡两岸既有民间层面,也有政治层面的交往,体现了两岸交流有了更深层次的发展,交往日益密切,C项正确;我国正在积极解决台湾问题,祖国统一大业还未得到实现,A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建立起,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但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而是体现了海峡两岸的关系,B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海峡两岸关系的日益密切问题,没有体现各民族交往和团结问题,D项错误。
11.C
【详解】
依据“我们高度重视台胞的生命健康安全”“均对台胞一视同仁, 同等对待”可见在台湾疫情严峻的形势下,中国政府重视两岸关系,希望两岸同胞携手攻坚克难,共同发展,C正确;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同胞的隔绝状态开始改变,A排除;两岸目前仍然处于分裂状态,B排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施,不是针对台湾问题,D排除。故选C。
12.D
【详解】
根据题干“西藏的解放与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可知,这是涉及的是民族团结方面的内容。“一国两制”、“祖国大陆与台湾的交流”属于祖国统一方面的内容。故小超同学研究的课题是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D项正确;少数民族的发展涉及少数民族,没有台湾,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农村巨变的内容,排除B、C项。故选D项。
13.D
【详解】
根据“任何伤害两岸人民利益福祉、悖离历史文化、以及违逆时势所趋的分裂主张,必然经不起时代的考验,得不到两岸人民的认同”可知这一事实说明两岸人民都不认同两岸的分裂,所以反“台独”、反分裂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呼声,故选D项;A项说法过于夸张,排除A项;BC项说法正确,但题意中无法体现,排除BC项。故选D项。
14.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打破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选项C符合题意;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这是海峡两岸的两个民间团体,AB排除;1995年,江泽民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D排除。故选C。
15.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92年,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受权就在两岸事务性商谈中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事宜进行协商,达成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新春讲话”,提出对台政策“八项主张”。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海峡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2015年习近平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故排列正确序号应是③②①④,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16.A
【详解】
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故A项正确;海峡交流基金会成立于1992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国民党主席连战2005年率团访问中国大陆,排除C项;2015年习近平同马英九会面,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择A项。
17.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为了解决祖国统一的问题,邓小平建设性的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设想,在两岸人民和积极分子的努力下,台湾与大陆关系日益密切,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C项正确;台湾没有回归,祖国尚未完全统一,A说法错误,排除A项;一九九八年十月,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与海协会长汪道涵会晤,达成了四项共识,由此,在台湾政坛上和媒体中,都掀起了一股喜迎“两岸政治对话”的热潮,排除B项;海基会和海协会成立后,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商谈,排除D项。故选C项。
18.D
【详解】
前两次合作第一次是国民大革命,第二次是抗日战争。第三次显然是推进祖国的统一大业。故D项符合题意;重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排除A项;“大跃进”是1958年,不符合材料中“国共合作”的主旨,排除B项;中美关系缓和是20世纪70年代,排除C项。故选D项。
19.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在尊重港澳台历史和现实的情况下,邓小平创造地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A符合题意;相互尊重,互补互利不是对台基本方针,B排除;民族平等针对的是少数民族地区,C排除;经济促进,实现三通有利于促进海峡两岸交往,但不是对台基本方针,D排除。故选择A。
20.B
【分析】
【详解】
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九二共识”指的是1992年,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故选B项;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是江泽民主席提出的对台工作主张,故排除A项;“九二共识”是两岸民间组织达成的共识,故排除C项;两岸同胞加强经济文化交流,与题干要求不符,故排除D项。
21.A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海基会和海协会于1992年达成的重要共识,即“九二共识”,在商谈中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表达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故选A;B是2008年,排除;CD不符合题意,排除。
22.A
【详解】
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1990年11月,台湾成立了得到官方授权的与大陆联系与协商的民间性中介机构──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12月,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1992年海基会与海协会就两岸关系达成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标志着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A项正确,排除CD项;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两岸隔绝状态开始被打破,排除B项。故选A项。
23.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故C项正确;“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我们始终坚持的对台基本方针,与题干“九二共识”不符,排除AB项;2008年12月15日,海峡两岸终于实现了“三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与题干“九二共识”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4.(1)《马关条约》、日本;抗日战争;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
(2)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②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通邮、通航、通商,《告台湾同胞书》;④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峡两岸关系协会;⑤九二共识;⑥八项主张;⑦连战;⑧马英九。
(3)《联合声明》,1997年7月日,中葡,1999年12月19日
(4)原因:综合国力的提高,一国两制政策的实行。
(5)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条约规定台湾割让给日本;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1949年,渡江战役胜利,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国民党败退台湾,造成台湾与大陆分离现状。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 作为神圣的使命,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毛泽东说:“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不久,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缓和海峡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从1979年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中央人民政府倡议海峡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欢迎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旅游、考察、经商等,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1990-1991年,两岸分别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负责两岸经济型、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1992年,两会各自以口头的方式达成了共识,称为九二共识”,1995年,江泽民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2005年,连战访问大陆,2015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新加坡与马英九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澳能够顺利回归的原因有综合国力的提高,一国两制政策的实行。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25.(1)特别行政区。邓小平。
(2)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指导;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4)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反国家分裂法》的颁布;“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香港澳门的回归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坚决同分裂祖国的行为作斗争;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为完成中国统一大业做贡献。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这一构想成功运用于香港和澳门,香港和澳门回归后,设立特别行政区。
(2)原因:根据材料中“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可归纳出香港能够回归的原因。
(3)基本方针: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不久,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基础: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必须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实现祖国统一。
(4)本题可以从历史的角度、从民族的角度、从现实的角度、从法律的角度、从实际能力等角度来分析两岸能够统一的条件;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可以从维护祖国统一的坚定性、必然性等角度来作答。
26.(1)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一国两制”;邓小平;
(3)解放战争;一个中国;
(4)①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并做出自己的贡献;②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③综合国力的提高,国际地位的提高,有利于实现祖国统一:④制定法律,坚决反对“台独”,依法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⑤祖国统一是实现国家富强的基础;⑥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
【详解】
(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后来党和政府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立了西藏自治区。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尊重历史和现实,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最初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提出来的,但是首先在香港和澳门回归问题上得到了成功实践。
(3)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造成祖国大陆和台湾分离的现状源于我国近代史上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国民党残余势力败退台湾。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其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国”原则。
(4)本问是开放性问题,可从祖国统一的意义、方式和条件等分析回答,①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并做出自己的贡献;②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③综合国力的提高,国际地位的提高,有利于实现祖国统一:④制定法律,坚决反对“台独”,依法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⑤祖国统一是实现国家富强的基础;⑥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
27.(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国家的统一领导(答对意思即可得分)。
(2)一国两制构想
(3)一个中国两岸同胞是一家人;和平统一是大势所趋,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海峡两岸同胞期待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正确的;新中国综合国力提升,有能力维护国家统一(任意答出两点即可,答对意思即可得分,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
(4)国家统一(答出统一的意思即可得分。)
【分析】
(1)
根据“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可知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根据“前提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得出这一制度实施的政治前提是国家的统一领导。
(2)
根据所学可知,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运动的结果。
(3)
根据“两岸同胞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得出一个中国两岸同胞是一家人;有利因素:根据所学,可从和平统一是大势所趋、海峡两岸同胞期待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新中国综合国力提升等角度分析总结。
(4)
民族区域自治、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反映的共同主题是国家统一,都有利于国家统一。
【点睛】
28.(1)三大改造的完成。
(2)总设计师:邓小平。探索:改革开放;发表南方谈话;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国两制等。(试举两例即可)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4)主要因素:“台独”势力和国外反华势力。态度:对祖国和民族要有责任感,维护两岸统一;台湾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坚决反对台湾独立的分裂活动。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知,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可知,“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的总设计师是邓小平。20世纪最后20年,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之路进行过的探索有:改革开放;发表南方谈话;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国两制等。(试举两例即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可知,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可知,目前影响台湾回归祖国的主要因素有:“台独”势力和国外反华势力。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对祖国和民族要有责任感,维护两岸统一;台湾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坚决反对台湾独立的分裂活动等方面谈对台湾问题的态度。
29.(1)原则:民族平等原则、民族团结原则、民族和谐、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原则。
(2)港澳回归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一国两制”伟大构想被各方所接受等。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4)加强经济文化交流,发展交通,密切两岸人员友好往来等。
(5)国内“台独”势力的破坏;国际反华势力的阻挠干涉;社会意识和政治形态不同;两岸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等。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关键信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确立,并将继续加强。国家将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从中概括民族关系即可。民族平等原则、民族团结原则、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民族和谐的原则。
(2)根据图片所给信息可知,图一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反映的是香港回归祖国;图二是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反映的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能成功收回香港、澳门的原因是综合国力大大提高、“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指引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等。
(3)根据材料三“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可知,材料三反映出我国在推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采取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一国。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可通过加强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发展交通,密切两岸人员友好往来等途径来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进程。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前严重阻碍台湾和祖国大陆实现和平统一的因素有“台独”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维护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任何分裂祖国的阴谋和企图都不可能得逞,我们必将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30.(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一国两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一个中国
(4)武统
【详解】
(1)根据材料“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可知,新年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保障香港居民合法权益。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根据材料“我们一贯主张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通过两岸政治谈判解决两岸的政治分歧,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可知,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则是一个中国。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台湾问题是,我国一贯主张和平统一,但是从来没有承诺放弃使用武力。面对台湾“台独”分子和西方“台独”分裂势力的猖狂行径,我国政府在实现祖国统一问题上很有可能采用武力统一。
31.(1)台湾问题;指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2)坚决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立场;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3)一国两制方针政策的正确。
【详解】
(1)结合材料一“台湾不搞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不变,外国资本不动, 甚至可以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的信息可知,“一国两制”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这一方针的具体含义是指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2)依据材料二“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的信息可知,材料二表明邓小平坚决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立场;他坚持这一立场的根本保障是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3)材料三表明香港在回归后更加繁荣、更加开放、更加和谐了,这说明一国两制方针政策的正确。
32.①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背叛革命,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1930年开始,蒋介石先后发动五次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围剿”。
②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
③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台独”,维护海峡两岸的和平稳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直在努力。
【分析】
【详解】
①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1927—1936年蒋介石为了“安内”,对中国革命犯下的罪行有: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背叛革命,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1930年开始,蒋介石先后发动五次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围剿”。
②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二中提及的谈判是重庆谈判;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胜利之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建设大计在重庆进行的一次历史性会谈。从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经过43天谈判,国共双方达成《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重庆谈判及达成的《双十协定》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希望和曙光。虽然在1946年国民党统治集团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悍然撕毁《双十协定》,但其历史意义和启示仍是非常重大的。
③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国共间的合作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意义重大,中国共产党不断调整与国民党之间的关系,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台独”,维护海峡两岸的和平稳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直在努力。
33.(1)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国民政府残余力量败逃台湾,并长期占据台湾,两岸对峙开始。造成了材料一中的“乡愁”。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3)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港澳成功回归提供了经验借鉴,目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全体中国人的心愿等等。
【详解】
(1)本题考查台湾问题。识记台湾问题的由来。主要是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国民政府残余力量败逃台湾,并长期占据台湾,两岸对峙开始。造成了材料一中的“乡愁”。
(2)本题考查了解放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识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3)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港澳成功回归提供了经验借鉴,目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全体中国人的心愿等等。
34.(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2)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3)加强海峡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交流;大力发展交通,密切两岸人员友好往来等。
(4)国外反华势力、“台独”势力等。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党和政府形成了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90年代,随着海峡两岸交流的日益密切,两岸分别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峡交流基金会并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1992年,这两个团体达成共识的主要内容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过加强海峡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交流;大力发展交通,密切两岸人员友好往来等来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进程。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目前妨碍台湾回归祖国的因素有国外反华势力、“台独”势力等。
35.(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3)台独分子的阻挠;美国的干涉等。
(4)加强海峡两岸的文化、经济交流;增加高层的对话;我们要大力的发展经济和军事力量,让台独分子清楚的认识到独立和阻挠统一是最终失败的,统一是唯一的结果等。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缓和海峡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因此,“九二共识”的主要内容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前严重阻碍台湾和祖国大陆实现和平统一的因素有主要是台独势力;还有试图阻挠中国统一、干涉中国内政的国际势力。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可通过加强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发展交通,密切两岸人员友好往来等途径来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进程。围绕这些途径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36.(1)“黄豹”:香港;“MACAU":澳门;
掳掠者:英国、葡萄牙。
(2)构想:“一国两制”;
人物:邓小平;
时间: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
(3)原因: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任何不利于祖国统一的言行都是违背民心的;两岸应共同为祖国统一尽力尽责等。
【分析】
【详解】
(1)由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战败签订《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1553年葡萄牙非法占据澳门,取得澳门居住权,对澳门进行殖民统治。所以,材料一中的“黄豹”是指香港;“MACAU"是指澳门;掳掠者是英国和葡萄牙。
(2)根据所学可知,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它最初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在“一国两制”构想指导下,我国1997年7月1日收回香港,1999年12月20日收回澳门,进一步证明了“一国两制”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3)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行,经济快速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都有了明显提高,所以邓小平能坚持这一立场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认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可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言之有理即可。比如: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任何不利于祖国统一的言行都是违背民心的;两岸应共同为祖国统一尽力尽责等。
37.(1)中国人民志愿军。因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所以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意思接近即可)
(2)改革开放,邓小平。
(3)打破了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意思接近即可)。
(4)英国
(5)台湾;加强两岸的经济文化合作,两岸高层互访谈判等。(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悍然派兵侵人物|略朝鲜,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 10月,根据中央决定,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起抗击美国侵略者,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历史的转折关头,人们急切地期待走出一条新的社会主义 发展道路,1978年 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冲被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两弹一星”的成功,打破了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失败后,签订了《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故香港特别行政区被英国侵占。
(5)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台湾还没有统一;今后两岸要加强两岸的经济文化合作,两岸高层互访谈判等。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