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科技文化成就
一、选择题
1.(2021·河北迁安·八年级期末)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人取的的成就产生的相同影响是
A.壮大了国防力量 B.增强了粮食产量
C.保障了生命健康 D.促进了科技发展
2.(2021·河北景县·八年级期末)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说:“我们如今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如今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可见,毛泽东提出研制原子弹的直接目的是( )
A.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B.提高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C.增强新中国的国防力量 D.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
3.(2021·河北任丘·八年级期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下组图片反映的是
A.国防建设成就 B.制度建设成就 C.外交事业成就 D.经济建设成就
4.(2021·河北·隆尧县固城中学八年级期末)努力攀登空间科学高峰是我国科学家的毕生追求。1970年4月24日晚上9时35分,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A.神舟五号 B.神舟一号 C.东方红一号 D.神舟六号
5.(2021·河北遵化·八年级期末)1964年,某画展上展出一幅水墨“蘑菇云”(见下图),该画作的题目应为
A.《庆祝我国氢弹爆炸成功》
B.《庆祝我国原子弹爆炸成功》
C.《庆祝我国导弹试验成功》
D.《庆祝我国洲际导弹试验成功》
6.(2021·河北正定·八年级期末)1964年,这是一次让中国人挺直腰杆的爆炸,这也是一次符合中国国际地位的爆炸,这也是一次更好促使核平衡的爆炸。材料中“爆炸”是指中国(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导弹飞行试验成功
C.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7.(2021·河北迁安·八年级期末)邓小平曾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这些东西”指( )
A.大庆油田 B.“籼型杂交水稻”
C.“两弹一星” D.“863”计划
8.(2021·河北平泉·八年级期末)2021年6月17日,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点火发射。此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我国的航天事业谱写了新的篇章。回望历史,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
A.长征一号 B.东方红一号 C.神舟一号 D.神舟五号
9.(2021·河北河间·八年级期末)诗词“绕地红星天上过,人间到处是歌声”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C.第一艘核潜艇顺利下水 D.“神五”飞船实现载人航天
10.(2021·河北武安·八年级期末)2020年4月24日是我国第五个中国航天日,这一天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50周年纪念日。回顾历史,开启我国飞天之旅的标志性事件是( )
A.在我国西部戈壁上,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第一次飞行试验
C.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首次升入了太空 D.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升入太空并完成出舱任务
11.(2021·河北三河·八年级期末)2015年4月16日NASA公布了“新视野号”探测飞船拍摄了冥王星及其卫星卡戎星的首张彩色照。中国的航天成就也很突出,中国发射的首颗人造地球卫星和首艘载人飞船分别是
A.东方红1号和神舟1号 B.东方红1号和神舟5号
C.东方红2号和神舟6号 D.东方红2号和神舟5号
12.(2021·河北平泉·八年级期末)如今,博物馆已成为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知识宝库。众多游客喜欢走进博物馆亲近文物,浸润在中华文化中。藏在博物馆内的文物因被大众关注而变得活力四射,光彩熠熠。我市准备举办一次改革开放科技成就展,其中可以选入的是( )
A.两弹一星 B.神州载人航天系列
C.籼型杂交水稻 D.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13.(2021·河北省临西县第一中学八年级期末)回归梦、入世梦、奥运梦、飞天梦……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圆了一个又一个梦。一个个梦想成真主要是因为我国
A.教育事业的发展 B.科学技术的进步 C.综合国力的增强 D.外交的成果显著
14.(2021·河北献县·八年级期末)从模仿追踪、重点突破到自主创新、引领未来。70多年来,无论是在基础研究领域还是在前沿技术探索方面,中国科技界常有“惊人”创举。这些“惊人”创举有( )
①“文化大革命”期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②一五计划期间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
③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④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2021·河北永年·八年级期末)以下是某班制作的“云展板”的主要内容,其主题是
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2003年10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2020年6月,我国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成功。
A.核能利用 B.走向太空
C.大国外交 D.军队改革
16.(2021·河北辛集·八年级期末)“要抓住当前带动或制约我国国防科技与武器装备发展的高速计算机、航天与天基信息系统、航空与船用发动机等关键技术领域的突破,不断提升国防科技与武器装备整体水平。”材料说明
A.我国大幅度扩军备战 B.我国的军事力量超过其他所有国家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我国坚持科技强军的道路
17.(2021·河北滦州·八年级期末)2003年10月,神舟五号飞船将一位航天员送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这位航天员是( )
A.聂海胜 B.景海鹏 C.费俊龙 D.杨利伟
18.(2021·河北卢龙·八年级期末)2001年,江泽民主席亲自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颁发给科学家袁隆平,以表彰他的突出贡献。袁隆平的突出贡献是
A.参与研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
B.参与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C.在世界上首次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D.参与研制我国第一艘核潜艇
19.(2021·河北迁安·八年级期末)“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为实现毕生的梦想,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而培育出“东方魔稻”的科学家是
A.屠呦呦 B.钱学森 C.邓稼先 D.袁隆平
20.(2021·河北任丘·八年级期末)20世纪70年代,经他培育的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他在实践中提出了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被国际农学会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材料中的“他”是( )
A.王进喜 B.焦裕 C.钱学森 D.袁隆平
21.(2021·河北遵化·八年级期末)《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一书中写道:“他使饥饿的威胁在退却,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这句话评价的是
A.邓稼先
B.屠呦呦
C.袁隆平
D.钱学森
22.(2021·河北·平山县外国语中学八年级期末)考古表明,原始社会时,水稻亩产约50千克。清代时太湖流域水稻平均亩产约278千克。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至1998年,亩产达450千克。2017年,袁隆平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亩产达1149.02千克。袁隆平院士的研究( )
A.推动了中国人口的增长 B.使得我国农业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
C.解决了世界的饥饿问题 D.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23.(2021·河北涿鹿·八年级期末)某学校开展“把疫情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的主题团队日活动,在网络直播中推出“共和国的脊梁——先进人物汇展”的专题内容,下面一组图片反映出的共同精神为
A.两袖清风,一心为民 B.民主自由,男女平等
C.艰苦奋斗,献身国防 D.勇于攀登,创新科研
24.(2021·河北大名·八年级期末)2020年2月10日开始,云南省为了落实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老师们网上授课。因此,网友们也开始用“十八线主播”来形容现在网上开直播授课的老师们。网上授课得益于
A.生物技术的突破 B.原子能技术的应用 C.航天技术的应用 D.网络技术的发展
25.(2021·河北唐县·八年级期末)流行语“网络安全、网购、发朋友圈、点赞”反映了当今世界哪项科技的发展?( )
A.互联网 B.电视 C.报纸 D.交通
26.(2021·河北沧州·八年级期末)1956年,毛泽东两次观看昆曲名剧《十五贯》,给予了热切的关怀与鼓励,之后《人民日报》首次为一场戏剧演出刊发社论,称赞其“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这一时期昆曲被“救活”主要是因为
A.“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B.众多昆曲名家的涌现
C.“双百”方针的贯彻落实
D.《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27.(2021·河北定州·八年级期末)新中国成立后,许多反映革命年代和现实生活的文学作品,题材新颖、风格各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这得益于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制定实施 B.毛泽东等领导的提倡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推动 D.革命斗争的需要
28.(2021·河北路北·八年级期末)毛泽东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主要是针对我国的
A.科学文化 B.体育事业 C.乡村生活 D.军工事业
29.(2021·河北宽城·八年级期末)2012年我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是
A.鲁迅 B.老舍 C.莫言 D.路遥
30.(2021·河北栾城·八年级期末)2020年初,一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从武汉波及全国,在疫情的防控战役中,钟南山、李兰娟等一批科学家发挥了重大作用。下列科学家与钟南山、李兰娟同属一个领域的是
A.袁隆平 B.达尔文 C.牛顿 D.屠呦呦
31.(2021·河北定州·八年级期末)在新冠病毒肆虐全球的当下,我国不仅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抗疫成效,而且在经济上唯一实现了正增长。在这场疫情的防控战役中,钟南山、李兰娟等一批医学科学家发挥了重大作用。下列科学家与钟南山、李兰娟同属一个领域的是
A.于敏 B.屠呦呦 C.钱学森 D.邓稼先
32.(2021·河北省临西县第一中学八年级期末)据央视新闻2020年6月24日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团队在新型冠状病毒抗体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为新冠治疗提供了强效候选药物。在20世纪70年代初,经过数百次实验,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的中国药学家是( )
A.杨利伟 B.钱学森 C.屠呦呦 D.莫言
33.(2021·河北路北·八年级期末)屠呦呦用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为此她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是发现了
A.麻沸散 B.五禽戏 C.青蒿素 D.青霉素
34.(2021·河北路南·八年级期末)2015年10月,她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首位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她〃是
A.邓稼先 B.杨利伟 C.屠呦呦 D.钱学森
35.(2021·河北滦南·八年级期末)2020年初,一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从武汉波及全国,在疫情的防控战役中,钟南山、李兰娟等一批医学科学家发挥了重大作用。下列科学家与钟南山、李兰娟同属一个领域的是( )
A.袁隆平 B.屠呦呦 C.钱学森 D.邓稼先
二、填空题
36.(2021·河北曲阳·八年级期末)学校组织介绍“我心中的名人”活动,你作为一个小主持,如何正确介绍以下名人。
(1)图一是( ),他的主要成就是培育成功( ),他被誉为( )。
(2)图二是( ),在 70 年代她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 )。2015 年她荣获( )。
(3)图三是( ),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 )。
(4)图四是( ),在2012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三、简答题
37.(2021·河北青县·八年级期末)51年前的4月26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刊登某一重大消息“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重大消息”是指?
四、综合题
38.(2021·河北·隆尧县固城中学八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4年10月,我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1965年,我国实现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1967年6月,我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70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材料二 2009年10月1日,在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14个徒步方队、30个装备方队、12个空中梯队以磅礴的气势经过天安门。这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国防现代化成就的一次重要展示。
近年来,媒体经常用“像下饺子一般”,来形容中国海军新型舰艇的列装速度。新型导弹驱逐舰入列、新型万吨级登陆舰入列、新型导弹护卫舰入列……2012年9月25日,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入列海军,标志着中国海军跨入航母时代。2015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在原第二炮兵部队的基础上正式成立。火箭军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大国地位的战略支撑,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2019年4月23日,为庆祝人民海军70华诞,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海上阅兵活动。受阅舰艇分成潜艇群、驱逐舰群、护卫舰群、登陆舰群、辅助舰群、航母群。
(1)据材料一,指出直接用于国防建设的成就。
(2)据材料二,归纳展示我国国防现代化成就的方式。
(3)上述材料和问题探究的主题是什么?
39.(2021·河北遵化·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是最早拥有和使用核武器的国家,它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新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1950年,邓稼先(见图一)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1964年,在邓稼先和其他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摘编自《中国历史 八年级下册》教材、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 4月23日上午,袁庚塑像(见图二)在蛇口海上世界揭幕。袁庚领导招商局蛇口工业的建设,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尝试,缔造了中国经济特区雏形,是中国改革开放具有标志性的先行者和探索者之一。
——摘编自《深圳晚报》2017年4月24日报道
(1)材料一中,邓稼先回国时,中美关系处于怎样的状态?结合所学知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成功有哪些重大意义?
(2)根据材料二回答,袁庚被誉为“改革开放具有标志性的先行者和探索者”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从精神品质方面,归纳以上“时代梦想家”的共同点。
40.(2021·河北唐县·八年级期末)艰辛探索,成就卓著
材料:从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到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结束,是中国共产觉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27年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从总体上看,全党、全国人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胜各种困难,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重要成果。我国在工业、农业、科技、国防、外交、文化教育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些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都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1)材料中“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距今(2021)多少周年?它的完成有何历史意义?
(2)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名称是什么?它是否属于“社会主义改造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成就?为什么?
(3)据材料指出这一时期的探索成就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41.(2021·河北路北·八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我能用科学成就在世界舞台上争得一席之地时,首先想到的是,我为中国人争得了荣誉和尊严。”截至2017年,杂交水稻在我国就已累计推广超90亿亩,共增产稻谷6000多亿公斤。一切度百科
材料二 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我”是谁?“我”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当时的中国为什么要下决心发展“两弹一星”?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位为发展“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3)上述这些科学家给了我们哪些精神滋养?
42.(2021·河北宣化·八年级期末)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时代楷模榜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位科学家取得的科技成果及其产生的巨大贡献分别是什么?
(2)据材料,概括三位科学家取得成功的共同因素。
43.(2021·河北宣化·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20世纪60年代,国家遭到严重的经济困难,国防尖端项目面临“上马”还是“下马”的危机,聂荣臻力主发展以导弹、原子弹为标志的尖端武器。在总体战略上,聂荣臻主张立足国情,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两用的关键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基本方针上,聂荣臻从国内外基本形势和国防科技的特点出发,提出了“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在指导科技攻关时,聂荣臻根据组织大兵团攻坚作战的成功经验,最大限度地调动有限财力、物力和优秀人才进行科技攻关。面对党内“左”倾思想和轻视知识、不信任知识分子的现象,聂荣臻积极调整科技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要求科研机构中的所有党政干部都要做好科研工作和科研人员的“勤务员”,积极为科研工作者创造必需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
——摘编自《聂荣臻:新中国国防科技事业的奠基者》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第一次成功发射导弹核武器距今多少周年?
(2)据材料,归纳这一时期国防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44.(2021·河北玉田·八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两对当时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作,中共中央审时度势,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
材料二: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当天下午,新华社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声明中说:“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中国政府郑重宣布,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 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材料三:“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看此翁。”“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
(1)据材料一 、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研制原子弹的原因。
(2)材料三中的“此翁”和一“你”分别指的是哪两位科学家?他们取得的科学成果分别是什么?
(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几代科学家身上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值得我们传承与弘扬?
45.(2021·河北·石家庄二十三中八年级期末)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一“稼力接风催核焰,先驱碧血化蘑云!”这句诗不仅把两枚核炸弹的名字巧妙地镶嵌在一起,也生动说明了他对中国的杰出贡献。他是 “两弹元勋”,是一位英雄。
材料二我是袁隆平,主要从事杂交水稻方面的工作。众所周知,杂交水稻在中国的种植面积达到了1700万公项,平均产量达到了每公顷8 吨。现在,我们正致力于发展超级杂交水稻,目标产量是每公顷18吨,在每个7公顷的示范田要达到这个产量。我非常高兴能够带着其他发展中国家发展杂交水稻,以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我坚信,通过携手努力,我的梦想在非常近的未来就能实现。
——袁隆平2019年6月在中非农业合作发展研讨会上的致辞
(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位科学家的研究领域。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两位科学家的成就及其对当时中国的重大影响。
(3)上述材料反映了两位科学家共有的情怀是什么?
46.(2021·河北景县·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8年5月27日《人民日报》标题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谷子跃过万斤》《寿张北台社亩产10546斤》,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有如下标题:《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福建海星社创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纪录》。
材料二 全国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3.04亿吨增加到1984年的4.07亿吨,凤阳县粮食产量三年三大步:1980年产量5.02亿公斤,1981年产量6.70亿公斤,1982年产量 7.15亿公斤。
材料三1973年,他培育的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增产20%,亩产可达650公斤, 被称为“东方魔稻”。到2000年底,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累计增产稻谷3500 亿公斤。
材料四 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快制定具体办法,确保农村现有土 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继续做好土地承包管理工作,全面落实承包地块、面 积、合同、证书”,……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我国哪个时期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2)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和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有密切关系,你知道是什么会议吗?
(3)材料三中的“他”是谁?他的“东方魔稻”叫什么?这则材料充分说明了什么道理
(4)通过阅读以上四则材料,你觉得我国农业发展的出路是什么?
47.(2021·河北桥西·八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外有人说:“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16亿,那时谁来养活这么多人?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危机?”袁隆平闻言挥动着满是老茧的双手说:“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指出袁隆平的主要成就及其影响?
材料二 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袁隆平的评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能,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2)据材料二及所学,概括袁隆平在农业领域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48.(2021·河北高阳·八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青蒿素的发现之旅
材料二: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后发表感言指出,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医药的成功范例……这是中国本土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项,消息传来,全球华人无不为之振奋!
(1)据材料一,指出青蒿素发现的历程具有怎样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谈谈屠呦呦获奖对中华民族发展产生的影响?
(3)据材料一、二,概括青蒿素的发现有哪些有利条件?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钱学森为我国研发两弹一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壮大了国防力量;邓稼先为原子弹和导弹的研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壮大了国防力量;袁隆平培育出了籼型杂交水稻,增强了粮食产量,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为世界医学做出了巨大贡献,保障了生命健康。所以四个人物取得的成就产生的相同影响是促进了科技发展。ABC项概括不全面,故选D。
2.C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并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决心发展“两弹一星”是为了加强国防力量,故C正确;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是实行土地改革,故A错误;抗美援朝的胜利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故B错误;科教兴国的战略是关于科技教育的政策,与国防无关,故D错误。综上故选C。
3.A
【详解】
题干的图片“原子弹爆炸、辽宁航母舰、两栖突击车、核导弹”都属于国防建设成就。故A符合题意。经济建设、外交事业、制度建设与图片信息无关,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4.C
【详解】
东方红一号于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它是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故C符合题意;神舟五号发射于2003年,神舟一号发射于1999年,神舟六号发射于2005年,排除ABD。故选C。
5.B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1964年”和“蘑菇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情景。因此该画作的题目应为《庆祝我国原子弹爆炸成功》,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我国氢弹爆炸成功是1967年6月;选项C我国导弹试验成功是1966年10月;选项D我国洲际导弹试验成功是1971年9月,所以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6.A
【详解】
根据所学,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提升了中国的国防力量,A符合题意;BCD项分别是1960年、1967年、1970年,排除。
7.C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结合所学可知,强大的国防力量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威胁,中国的空间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行列。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内容与题干的内容 不相符,排除;故选C。
8.B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点睛】
9.B
【详解】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依据材料“绕地红星天上过”可知是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故B符合题意;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是1964年,不符合“绕地红星天上过”的信息,排除A;第一艘核潜艇顺利下水属于向地下探索,排除C;“神五”飞船是载人航天,不符合“绕地红星”的信息,排除D。故选B。
10.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飞天之旅,故B正确;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故排除A项;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首次升入了太空,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成功,故排除C项;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升入太空并完成出舱任务,实行了太空漫步,故排除D项。故选B。
11.B
【分析】
【详解】
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的第五个能够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2003年10月15日,中国首艘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故选B。
12.B
【详解】
依据题干“改革开放科技成就展"和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十-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003年, 神舟五号飞船首次将宇航员杨利伟送入太空,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载人航天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B项正确;“两弹一星”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研制成功,在改革开放之前,A项排除;1973年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此时处于文革时期,C项排除;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一个向亚洲国家和地区政府提供资金以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之区域多边开发机构,不是科技成果,排除D项。故选B项。
13.C
【详解】
依据题干“…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圆了一个又一个梦。”结合课本所学,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增强。以综合国力为强大后盾,我国一个个梦想成真。C项正确;教育事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外交的成果显著是我国取得成就,是我国梦想实现的表现,排除ABD三项;故选C。
14.D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 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一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①正确;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③正确;2003年,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④正确。故①③④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1965年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不是一五计划期间,②错误,故排除ABC项。故选D项。
15.B
【详解】
根据材料某班制作的“云展板”的主要内容"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2003年10月,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2020年6月,我国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成功。”可知,我国的航天技术飞速发展,逐步走向太空,故其主题可以确定为走向太空,故选项B符合题意;利用核反应堆中核裂变所释放出的热能为人类所服务,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大国之间的外交,故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中国科技走向太空,没有体现军队改革,故排除D项。
16.D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要抓住当前带动或制约我国国防科技与武器装备发展的高速计算机、航天与天基信息系统、航空与船用发动机等关键技术领域的突破,不断提升国防科技与武器装备整体水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说明我国坚持科技强军的道路。选项D符合题意;扩军备战,不符合史实,A排除;我国的军事力量超过其他所有国家,不符合史实,B排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与题干内容不符,C排除。故选D。
17.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故D项正确;2005年10月,聂海胜与费俊龙执行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与题干“2003年”不符,排除AC项;2008年9月28日,景海鹏圆满完成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顺利返回,与题干“2003年”不符,排除B项。故选D项。
18.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故C符合题意; 研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研究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与袁隆平无关,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19.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亩产量大幅度提高,不仅能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而且还为解决世界人类的饥饿问题做出了贡献,他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D项符合题意;A项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科学家;B项钱学森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C项邓稼先是两弹一星的研制者,被誉为“两弹元勋”。由此可知ABC三项与题干“东方魔稻”不符,不符合题意。故选D。
20.D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73年袁隆平首次在世界上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高产,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故选D;王进喜是石油工人,排除A;焦裕禄是河南兰考县县委书记,B错误;钱学森是中国著名的物理学家,C错误。
21.C
【详解】
根据信息材料“他使饥饿的威胁在退却,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我们可以推断这肯定与提高粮食产量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东方魔稻”,选项C符合题意;而选项A邓稼先是两弹元勋,不符合题意;选项B屠呦呦是研究中医药的科学家;选项D钱学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2.D
【分析】
【详解】
材料信息是,袁隆平的研究使中国水稻产量大幅度提升。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研究大大缓解了中国和世界粮食危机,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故D正确;这一研究对推动中国人口的增长没有直接关系,故A错误;目前为止,我国还未实现农业现代化,故B错误;这一研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世界的饥饿问题,故C说法欠妥。
23.D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氢弹之父’于敏、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屠呦呦在实验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科学家反映出的共同精神为勇于攀登,创新科研。选项D符合题意;两袖清风,一心为民与领导干部相关,A排除;民主自由,男女平等,与题干内容无关,B排除;艰苦奋斗,献身国防,与“氢弹之父”于敏相关,C排除。故选D。
24.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网上授课运用的是互联网的技术,选项D符合题意;ABC项技术与材料内容不符。故选D。
25.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流行语“网络安全、网购、发朋友圈、点赞”反映了当今世界互联网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到20世纪末,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日新月异,通过信息高速公路,人们可以发送电子邮件、收看网络电影电视、实现远程教育、进行电子商务等。网络时代的到来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国际互联网是全世界由计算机、计算机网络互相连接成的信息传送网络,是使世界上各种计算机能交换各类数据的通信媒介。它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信息时代,A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BCD项不符,排除。故选择A。
26.C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崭新的局面。C选项符合题意。“科教兴国”战略提出是1995年。众多昆曲名家的涌现只是一个现象,并不是主要原因。《论十大关系》发表于1956年。AB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27.C
【详解】
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繁荣局面,故C符合题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中国教育工作的根本大法,是依法治教的根本大法,排除A;毛泽东等领导的提倡是重要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而非单一的革命斗争,排除BD。故选C。
28.A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强调在艺术问题上提出“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所以双百方针针对的是科学文化,A项正确;双百方针针对的是科学文化,不是体育事业、乡村生活和军工事业,排除BCD项。故选A项。
29.C
【详解】
据所学可知,2012年我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是莫言,C正确;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A与材料时间不符;老舍(1899.2.3~1966.8.24),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杰出的语言大师,B与材料时间不符;路遥(1949年12月2日—1992年11月17日),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人生》等, 曾任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党组成员、副主席,D与材料时间不符。
30.D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钟南山、李兰娟”属于抗击肺炎的医学领域。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故D符合题意;袁隆平的贡献主要在农业领域,故A排除;达尔文提出进化论,故B排除;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故C排除。故选D。
31.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钟南山、李兰娟属于医学领域,屠呦呦发明了青蒿素,属于医学领域,B项正确;于敏、钱学森和邓稼先不属于医学领域,排除ACD项。故选B项。
32.C
【详解】
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故C符合题意;杨利伟是中国航天第一人,排除A;钱学森是“两弹一星”科学家,排除B;莫言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排除D。故选C。
33.C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20世纪60年代为了寻找治疗疟疾的新型有效药物,许多骨架组织科研力量展开研究。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经过数百次实验,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C项正确;麻沸散和五禽戏都是华佗发明的,排除AB项;青霉素是弗莱明发现的,排除D项。故选C项。
34.C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成为首位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C项正确;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奠基者,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排除A;杨利伟是中国第一位飞天航天员,排除B;钱学森是两弹一星功勋人物,排除D。所以选C。
35.B
【详解】
“钟南山、李兰娟”属于抗击肺炎的医学领域。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B符合题意;袁隆平的贡献主要在农业领域,A排除;钱学森在应用力学、物理力学、航天与喷气、工程控制论等许多科技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科技成就,C排除;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D排除。故选B。
36.(1)袁隆平,籼型杂交水稻,杂交水稻之父
(2)屠呦呦 青蒿素 诺贝尔医学奖(或生理学奖)
(3)邓稼先“两弹元勋”
(4)莫言
【详解】
(1)根据图片信息可知,材料图片是袁隆平,是享誉海外的著名农业科学家,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无党派人士的杰出代表,也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在20世纪70年代,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因此空白处分别是袁隆平,籼型杂交水稻,杂交水稻之父。
(2)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图片中人物是屠呦呦,是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科学家,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在70 年代她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2015年,她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因此空白处分别是屠呦呦、青蒿素、诺贝尔医学奖。
(3)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图三是邓稼先,是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因此题干空白处分别是邓稼先、“两弹元勋”。
(4)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图片人物是莫言,是中国当代作家,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际协作中心主任,在2012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37.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到今年(2021年)的51年前”,可知(2021-51=1970)卫星发射发生在1970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0 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一东方红一号, 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因此“重大消息”是指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38.(1)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
(2)阅兵、武器装备不断更新换代、军事改革。
(3)中国国防建设及科技成就。
【详解】
(1)依据材料一“1964年10月,我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1965年,我国实现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1967年6月,我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70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分析可知,1965年,我国实现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都属于我国的科技成就,所以直接用于国防建设的成就是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
(2)依据材料二“2009年10月1日,在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14个徒步方队、30个装备方队、12个空中梯队以磅礴的气势经过天安门。这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国防现代化成就的一次重要展示。新型导弹驱逐舰入列、新型万吨级登陆舰入列、新型导弹护卫舰入列……2012年9月25日,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入列海军,标志着中国海军跨入航母时代……”分析概括可知,展示我国国防现代化成就的方式有:阅兵、武器装备不断更新换代、军事改革。
(3)依据上述材料和问题分析可知,探究的主题是中国国防建设及科技成就。
39.(1)敌对;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维护世界和平。
(2)缔造了中国经济特区雏形;吸收侨资、吸收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引进先进管理经验。
(3)爱国、敢为人先、艰苦奋斗、勇于担当等。
【详解】
(1)考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相关知识,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根据“ 美国是最早拥有和使用核武器的国家,它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新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得出敌对;根据所学可得出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维护世界和平。
(2)考查对外开放和设立经济特区的相关知识,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置四个经济特区。根据“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尝试,缔造了中国经济特区雏形”得出缔造了中国经济特区雏形;根据所学可得出吸收侨资、吸收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引进先进管理经验。
(3)考查学生的归纳能力,考查从精神品质方面,归纳以上“时代梦想家”的共同点。根据材料可得出主要有爱国、敢为人先、艰苦奋斗、勇于担当等。
40.(1)65周年;意义: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东方红一号;不属于;因为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是1953年到195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是1956年到1966年,而东方红一号发射时间是在1970年。。
(3)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详解】
(1)问题一:依据所学可知,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今年是2021年,距今65周年。问题二:依据所学可知,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问题一:依据所学可知,1970年4月24日 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问题二:它不属于“社会主义改造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成就。问题三:依据所学可知,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是1953年到195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是1956年到1966年,而东方红一号发射时间是在1970年,所以说东方红一号不属于“社会主义改造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成就。
(3)依据材料信息“这些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都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可知,这一时期的探索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41.(1)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2)为了保卫我国的安全(或答为了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为了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为了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钱学森;邓稼先等。
(提示:23位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有钱三强;钱骥;姚桐斌;赵九章;邓稼先;王淦昌;彭桓武;程开甲;黄纬禄;屠守锷;钱学森;周光召;杨嘉墀;陈能宽;陈芳允;吴自良;任新民;孙家栋;朱光亚;王希季;王大珩;于敏;郭永怀)
(3)爱国精神;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勇于攀登等。
【详解】
(1)根据“杂交水稻”可知“我”是袁隆平。袁隆平的成就主要是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2)根据“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可知主要是为了保卫我国的安全和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为我国“两弹一星”做出贡献的科学家主要有钱学森;邓稼先等。
(3)这些科学家为了国家利益毫不保留的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体现了爱国精神;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勇于攀登等。这些都给予我们以精神滋养。
42.(1)邓稼先:研制出中国的原子弹;打破了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保证了我国的粮食安全,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2)注重科学实验。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得,三位科学家取得的科技成果及其产生的巨大贡献分别是: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他研制出中国的原子弹,打破了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保证了我国的粮食安全,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奖。
(2)根据所学知识可得,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都是著名的科学家,他们勇攀科技高峰,刻苦钻研,注重科学实验,从而取得巨大的科技成就。
43.(1)55周年。
(2)原因: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相结合;从国情和国防科技的特点出发,制定科学的方针;充分地发挥有限人力、物力资源;为科技人员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详解】
(1)依据材料中的相关信息,“在20世纪60年代,国家遭到严重的经济困难,国防尖端项目面临“上马”还是“下马”的危机,聂荣臻力主发展以导弹、原子弹为标志的尖端武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6年我国首次发射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由此可知我国第一次成功发射导弹核武器距今55周年。
(2)依据材料中的相关信息,在总体战略上,聂荣臻主张立足国情,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两用的关键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基本方针上,聂荣臻从国内外基本形势和国防科技的特点出发,提出了“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在指导科技攻关时,聂荣臻根据组织大兵团攻坚作战的成功经验,最大限度地调动有限财力、物力和优秀人才进行科技攻关。面对党内“左”倾思想和轻视知识、不信任知识分子的现象,聂荣臻积极调整科技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要求科研机构中的所有党政干部都要做好科研工作和科研人员的“勤务员”,积极为科研工作者创造必需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通过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提炼归纳出这一时期国防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主要有:总体战略上,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相结合;基本方针上,从国情和国防科技的特点出发,制定科学的方针;在指导科技攻关时,充分地发挥有限人力、物力资源;此外,还有为科技人员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44.(1)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打破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我国的国防实力。(意思正确即可)
(2)袁隆平;屠呦呦。培育籼型杂交水稻;发现青蒿素。
(3)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拼搏、坚持不懈、为国争光等精神。(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
(1)根据材料“两对当时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作”可看出,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打破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我国的国防实力。
(2)根据材料“喜看稻菽千重浪”可得,在农业水稻方面做出重大贡献,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根据材料“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可得,在青蒿方面做出贡献,也就是屠呦呦发现青蒿素。
(3)这道题相对开放,与材料或者课本知识相关,或言之有理即可。例如: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拼搏、坚持不懈、为国争光等精神。
45.(1)领域:核武器;杂交水稻。
(2)成就: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3年,中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影响:打破了当时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有利于解决粮食短缺问题。
(3)为人类发展做贡献。(言之有理即可)
【分析】
(1)
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一描述的是邓稼先,邓稼先的研究领域是核武器。材料二袁隆平的研究领域是杂交水稻。
(2)
根据所学知识,邓稼先的成就: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袁隆平的成就:1973年,中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原子弹和氢弹的爆炸成功,打破了当时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籼型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有利于解决粮食短缺问题。
(3)
本问是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如:为人类发展做贡献。
46.(1)现象:材料一反映的是大跃进时期(或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现象;材料二反映的是改革开放时期(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现象。原因:材料一主要是由于党和人民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我国所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又缺乏经验;建设中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济规律。材料二是因为党和政府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3)袁隆平;籼型杂交水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农业要发展,一靠国家政策的正确引导,调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二靠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其它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分析】
【详解】
(1)现象:材料一:根据材料一“1958年5月27日《人民日报》标题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谷子跃过万斤》《寿张北台社亩产10546斤》,”结合所学可知反映的是大跃进时期的现象;材料二:根据材料二“全国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3.04亿吨增加到1984年的4.07亿吨……”结合所学可知反映的是改革开放时期的现象。原因:材料一: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可知主要是党内“左”倾路线的影响下,党和人民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我国所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又缺乏经验;建设中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济规律,从而出现“大跃进”现象。材料二出现的原因是因为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根据材料二“全国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3.04亿吨增加到1984年的4.07亿吨,……”可知因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料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和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
(3)根据材料三“1973年,他培育的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增产20%,亩产可达650公斤, 被称为‘东方魔稻’”结合所学可知“他”是袁隆平;他发明的“东方魔稻”是籼型杂交水稻;根据材料可知袁隆平研制水稻获得的高产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因此可从农业要发展,一靠国家政策的正确引导,调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二靠大力发展农业科技等方面进行回答。
47.(1)成就: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影响:有利于解决中国的吃饭问题;有利于解决全球性粮食危机。
(2)敢于挑战权威:淡泊名利;有远大而高尚的目标:国家重视农业科技的发展。
【详解】
(1)成就:据材料“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并结合所学可知,袁隆平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影响:据所学可从有利于解决中国的吃饭问题;有利于解决全球性粮食危机等角度回答。
(2)据材料“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可知,袁隆平敢于挑战权威:淡泊名利;有远大而高尚的目标:据所学可知,袁隆平成就的取得是国家重视农业科技的发展的结果。
48.(1)历时时间长;艰难曲折。
(2)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增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3)屠呦呦具有的坚持不懈的精神;国家的重视和支持;中国古代中医成就为现代医学研究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团队的协作。
【详解】
(1)根据材料一中“1967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和解放军后勤部……提出开展全国疟疾防治药物研究的大协作”到“1973年起,青蒿素开始用于临床验证……后又研发青蒿素口服剂……”可得出历时时间长;根据材料“1965年……临床发现只能改善临床状况……1970年因故暂停……1971年工作重启……1973年起……期间经历挫折,青蒿素片剂效果不理想,后又研发……”可得出艰难曲折。
(2)根据材料“这是中国本土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项,消息传来,全球华人无不为之振奋!”可得出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根据材料“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医药的成功范例”可得出增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3)根据材料一“屠呦呦担任组长,她用3个月的时间,收集到2000多个中医药方,并在此基础上精选编辑了包含青蒿在内的640个方药的《疟疾单秘验方集》……屠呦呦多次请教中医药专家,查阅古籍……”可得出屠呦呦具有的坚持不懈的精神;根据材料一“1967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和解放军后勤部……提出开展全国疟疾防治药物研究的大协作”可得出国家的重视和支持;根据材料二“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医药的成功范例”可得出中国古代中医成就为现代医学研究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根据材料一“1965年5月起,屠呦呦小组开始进行抗疟活性筛选”可得出团队的协作。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