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复习课件(精讲+精练):第28讲 物态变化精练(39+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复习课件(精讲+精练):第28讲 物态变化精练(39+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3-09 21:39:33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2
0
2
2
2022年中考科学
复习
浙教版
第28讲 物态变化
1.(2021,海南)今年1月份海南最低气温跌破0 ℃,五指山水满乡出现结霜现象。霜的形成属于( )
A.凝固现象      B.汽化现象
C.凝华现象 D.液化现象
2.(2021,北京)下列四个实例中,能够使蒸发加快的是( )
A.将水果放在低温冷藏柜中
B.将新鲜的蔬菜封装在保鲜袋中
C.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
D.将新采摘的辣椒摊开晾晒在阳光下
C
D
3.(2021,吉林)下列现象属于凝华的是( )
A.初春,冰雪消融 B.盛夏,朝露晶莹
C.晚秋,霜打枝头 D.严冬,滴水成冰
C
4.(2021,苏州)关于“观察水蒸气液化”的实验,下列几个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烧瓶内水的减少主要是因为水的沸腾
B.金属盘中放冰块可使液化现象更明显
C.瓶口上方的“白气”是大气中的水蒸气
液化形成的
D.根据金属盘温度升高这一现象不能得出
气体液化会放热的结论
C
5.(2021,安徽)图示为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25 min
B.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80 ℃
C.在第30 min,该物质处于固液
共存状态
D.在第10 min到第25 min之间,
由于物质温度不变,所以不吸收热量
B
6.(2021,福建)缺电地方的人们发明了一种陶制的罐中罐“冰箱”,内外罐之间填有沙子,如图,盛夏季节里,有利于给“冰箱”中食物降温的做法是( )
A.换用铁质材料制作内外罐
B.经常给两罐间的沙子浇水
C.把“冰箱”放在密闭房间内
D.把“冰箱”放在湿热环境中
B
7.(2021,山西)“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节气涉及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白露”节气,露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寒露”节气,露的形成要吸收热量
C.“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大雪”节气,雪的形成要吸收热量
C
8.(2021,成都)用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计的感温泡可以碰到容器壁
B.将感温泡浸入热水马上读出温度
C.读数时温度计可以离开被测热水
D.读数时如图所示,测量数据偏大
D
9.(2021,陕西)冷链储运中常用一种装有制冷装置的冷藏车,用于运输冷冻食品和疫苗药品等。制冷装置通过液态制冷剂汽化将车的“热”搬运到外面,实现制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冷藏车厢体应选用导热性好的材料做成
B.液态制冷剂在车厢内汽化吸热
C.车厢内物品表面会有一层白霜,是凝固现象
D.放入车厢内的水在凝固过程中温度降低
B
10.(2021,南京)以下描述中“变多”“变少”的过程,吸热的是(D)
11.(2021,苏州)如图是铺在青藏铁路冻土区路基两侧的“热棒”示意图,它能对路基进行主动降温,保持路基冻土不熔化。在热棒内封装有一定量的氨,棒内下端的氨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_______(选填“汽化”或“液化”),热棒应采用_________好的材料制作,以提高热棒的工作效率。
汽化
导热性
12.(2021,十堰)小红“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在如图实验装置中,存在的错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改正错误后继续实验,当水沸腾
时,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内是
__________(选填“空气”或“水蒸气”);
(3)实验结束,他取走酒精灯和石棉网,
水将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继续沸腾。
温度计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壁
水蒸气
不能
13.(2021,北京)在探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特点时,小宇应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水是否沸腾。待水沸腾后,小宇测量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归纳出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中是否产生大量气泡
                  水沸腾时,要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14.(2021,枣庄)学习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后,王丽同学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请你利用下面提供的实验样品设计实验,验证王丽的猜想是否正确。
(1)实验时,应控制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液体的温度和液体的________都相同。
表面积
(2)实验室已提供了用规格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有酒精和水的甲、乙、丙、丁4个样品,如图1所示。按实验要求,应选择______两个样品进行对比研究。
(3)若一个同学正确选好两个样品后,将一个放在温暖的室内,另一个放在寒冷无风的室外,经过相同时间后进行对比研究。这个同学设计的方案存在的问题是没控制________相同。该同学发现问题后及时纠正错误并进行了正确实验操作,经过相同时间后,样品的情况如图2所示。据此,你认为王丽的猜想是_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的。
乙、丙
温度
正确
15.(2021,泰州)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A处铁圈的位置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确定的。
(2)组装好实验器材后,小明在烧杯中倒入适量温
水,用温度计来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读数时视
线应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________。
酒精灯外焰的位置
相平
(3)在水温升高到90 ℃后,小明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注意观察水中发生的现象,直至水沸腾并持续2 min后停止加热,将所得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请你预测一下,当水沸腾2 min后,如果小明继续加热4 min,此时的水温应为______℃。
(4)实验中,小明观察到水中气泡的情形如图所示,此时烧杯中的水处于________(选填“沸腾前”或“沸腾时”)的状态。
99
沸腾时(共39张PPT)
2
0
2
2
2022年中考科学
复习
浙教版
第28讲 物态变化
考点扫描
1.概念: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_________;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________。
2.晶体熔化过程中的特点:a.晶体熔化时,要从外界______热量;b.晶体在一定的温度下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
晶体凝固过程中的特点:a.晶体凝固时,会______热量;b.晶体在一定的温度下开始凝固,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3.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非晶体________一定的熔化温度;晶体______一定的熔化温度。
考点一 熔化和凝固(七上教材P143)
熔化
凝固
吸收
不变
放出
没有

不变
没有
熔点
考点二 汽化与液化(七上教材P147)
1.汽化
(1)概念: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汽化时要吸热
(2)汽化的两种形式
①蒸发
蒸发:在____________下,在___________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a. 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
任何温度
液体表面
液体的温度
液体的表面积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沸腾
沸腾:在_______________下,在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进行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________时的温度。
液体沸腾的条件:
a. 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
2.液化
物质由________变为_________的过程叫液化。液化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一定的温度
液体的表面和内部
沸腾
温度达到沸点
不断吸收热量
气态
液态
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3.用物质粒子模型简要解释汽化和液化现象
(1)汽化
①蒸发的实质是一些处于液体表面速度较大的分子,克服其他分子对它的________,离开液面进入空气的过程。
②液体沸腾时,不但处于液面速度较大的分子要脱离液体表面跑到空气中,而且处于液体内部气泡壁上速度较大的分子也要脱离气泡壁跑到气泡中。
(2)液化
当气体温度降低时,气体分子的运动变慢,分子间的距离变小,在分子间引力的作用下聚集到一起形成液体。
引力
考点三 升华与凝华(七上教材P155)
1.升华
(1)概念:物体从_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_态的过程,升华_____热。
(2)举例:碘升华、衣柜和书柜中的樟脑丸变小。
2.凝华
(1)概念:物体从_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_态的过程,凝华_____热。
(2)举例:有微风且寒冷的天气里树上出现针状雾凇。






重点突破
1.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
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相同点是都需要吸热,不同点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温度上升。晶体和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的相同点是都放热,不同点是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温度下降。
例1 如图,是在做“观察某种固态晶体熔化”实验时,根据实验数据所描绘的图像。由该图像并结合其他相关知识,还可以知道( )
A.图像上BC段表明,这段时间内
晶体温度不变,是由于不从外界吸热
B.图像上BC段表明,这段时间内晶
体温度不变,但在吸热
C.图像上AB表明,该晶体吸热时,温度在升高,物质处于液态
D.图像从A到D的整个过程中,物质一直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
变式1 小华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物质熔化的特点,他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观察物质的状态,并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1)实验中通过水对试管加热,而不是直接加热试管,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点即可)。
使物质均匀受热
(2)图乙中第4 min时,物质处于___________态。
(3)该物质的熔化特点:吸收热量,温度_______。该物质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固液共存
不变
晶体
2.汽化与液化现象
汽化过程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液化过程是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是放热过程,因此液化过程会放出热量,汽化是吸热过程,因此汽化过程会吸收热量;液化的两种方式为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汽化的两种形式为蒸发和沸腾。
例2 (2020,仙桃)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汽化
B.蒸发和沸腾都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都 是吸热的
C.清晨,路边的草上结有露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 成的小水滴
D.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会冒“白气”,这里的“白气”是水蒸气
C
变式2 汽车开了空调后,前挡风玻璃表面有时会出现“水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 内表面
B.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 外表面
C.无论冬夏,水雾是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
D.无论冬夏,水雾是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
A
诊断自测
1.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冰熔化过程中冰水混合物温度高于0 ℃
B.冷冻室取出的冰棍,外表的“霜”是由空气中水蒸气凝华而成
C.通常采用降温的方法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内
D.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解释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
B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B.雾、露都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C.夏天吃棒冰时,棒冰在嘴里发生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D.冬天人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C
3.安装在浴室内的某种防雾镜,内部有电热丝加热,使镜面的温度比室温略高,从而防止水蒸气在镜面( )
A.汽化 B.液化
C.熔化 D.凝固
4.(2021,台州)夏天,可在室内放上冰块降温。一段时间后,冰块会变成水,该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凝固
C.汽化 D.液化
A
B
5.(2021,杭州)如图所示,自然界中的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这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形成的。对这些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B.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C.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D.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C
6.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凝固的是( )
A
7.下列是关于水蒸发致冷现象的解释:
①水分子运动速度有大有小;②剩余的水内能减少,温度降低;③剩余的水分子运动速度相对较小;④速度大的水分子动能大,更易摆脱周围分子的“束缚”,跑到空气中。
此解释合理的顺序是( )
A.①④③② B.②③①④
C.③①④② D.④③②①
A
8.雾天能见度低,骑车易发生交通事故,要减速慢行。雾天,空气中会形成大量水珠,该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
9.对二甲苯(简称PX)是塑料和合成纤维等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常温下为无色液体、难溶于水、微毒、具有可燃性。PX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均具有重要作用。常温下液态PX易蒸发变成气态,若环境温度升高,PX的蒸发快慢将如何变化?________。
液化
变快
10.如图是研究植物蒸腾作用实验的示意图。随着蒸腾作用的进行,植物体内的水不断发生__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会吸收周围大气的热量。
汽化
11.(2021,嘉兴)核能是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2020年11月,具有完全自主产权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并网发电。如图是核电机组示意图,通过三个回路的设计有效提高了安全性。
(1)一回路:反应堆中核燃料反应产生大量的热,从而将水加热到约320 ℃,气压达到150多个标准大气压,此时水不会沸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回路:蒸汽发生器中的水被加热后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水蒸气,这些水蒸气推动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
(3)三回路:核电站通常建在海边用海水作冷凝剂,原因是海水量多且_____________。
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
汽化
比热容大
12.如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根据图像的特征和信息,可以判定该物质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在熔化过程中_______(选填“吸热”“放热”或“不吸热也不放热”);这种物质液体的比热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固体的比热。
温度-时间图像
晶体
80
吸热
大于
13.(2021,湖州)如图为验证沸腾条件的实验装置。关于小烧杯内水的最终状况,同学们有不同看法。
小明认为:温度达到沸点,且会沸腾。
小李认为:温度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
小红认为:温度达不到沸点,不会沸腾。
通过实验观察到小烧杯内的水没有沸腾,所以小明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了验证小李和小红的观点,观察并记录温度计甲和乙的示数变化,如下表。
(1)通过实验数据分析,________的观点是正确的。
(2)在0至18分钟内,小烧杯中水的温度从40 ℃上升到94 ℃,其原因是小烧杯中的水从大烧杯中吸收的热量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小烧杯中的水蒸发散失的热量。
(3)18分钟以后,为什么小烧杯中水的温度保持94 ℃稳定,但又低于大烧杯中水的温度(100 ℃)?请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于
小烧杯中的水不断向外界散热,而小烧杯中的水温保持稳定,则小烧杯中的水必须从大烧杯中吸收热量,因此小烧杯中的水温必须低于大烧杯中的水温。
小红
(4)为了验证液体的沸腾除了要满足温度达到沸点,还需要继续吸热的条件,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只需改进原装置即可。如图所示的改进方案中,________更合理。
方案2
实验突破
实验设计与实施
1.实验装置合理的安装顺序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烧杯和水 ②酒精灯 ③铁杆和温度计 ④铁圈和石棉网
2.按规范组装器材,安装的温度计如图所示,安
装中的错误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会
直接影响实验中对____________的测量,接下来
的实验操作是应当将___________(选填“A处向上”
或“B处向下”)调整。
②④①③
温度计触碰烧杯底
水的温度
A处向上
实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特点
3.观察到沸腾时水中产生大量气泡,气泡的大小为__________,气泡上升到水面后破裂。
4.实验收集的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水在第_____min开始沸腾,水沸腾过程中不断_______,温度______________。
(2)在第7 min的水温应为_____℃。
下小上大
5
吸热
保持不变
99
(3)当地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______℃,当地大气压_______(选填“高于”或“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4)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99
低于
【例】 (2021,常德)小芳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
(1)甲图装置错误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如图乙中_____(选填“A”或“B”)。
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到了烧杯底部
A
(3)当水温接近90 ℃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了如图丙所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这个实验,小芳终于明白妈妈用炉火炖老母鸡时,在沸腾后总是____________(选填“保持大火”或“调为小火”)的道理。
持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调为小火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