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三大改造 期末试题选编(含解析)2020-2021学年河北省各地下学期八年级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三大改造 期末试题选编(含解析)2020-2021学年河北省各地下学期八年级历史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1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09 22:43: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5三大改造
一、选择题
1.(2021·河北栾城·八年级期末)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说:“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一“基本国情”开始于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中国十三大的召开
2.(2021·河北定州·八年级期末)三大改造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改造形式有
①直接收缴
②生产合作社
③公私合营
④赎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2021·河北迁安·八年级期末)三大改造后,我国农村的主要生产组织形式是( )
A.互助组
B.家庭个体劳动
C.农业合作社
D.人民公社化
4.(2021·河北正定·八年级期末)作家莫言在小说《生死疲劳》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住在东厢房里的另一户人家,在这段时间里的一个狂风暴雨日,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婴。这两个女孩,长名互助,幼名合作。”小说情节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
A.土地改革 B.抗美援朝 C.三大改造 D.人民公社化运动
5.(2021·河北涿鹿·八年级期末)如图为1956年我国公私经济成分比重表。这表明,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B.生产资料完全实现公有制
C.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工业化建设成就显著
6.(2021·河北景县·八年级期末)下表是我国1952年和1956年经济结构的变化情况表(单位:%)。导致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私营经济 个体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6.9 71.8
1956年 32.2 53.4 7.3 0.1 7.0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中共八大的召开
7.(2021·河北曲阳·八年级期末)从1953年开始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核心是(  )
A.变单一所有制为多种所有制 B.大力发展重工业
C.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D.彻底清除封建制度的残余
8.(2021·河北·石家庄二十三中八年级期末)1953年12月《解放日报》发表了漫画《小农经济好比“看鸭船”,一碰就翻》。该漫画意在说明开展下列哪一运动的必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土地改革运动 D.信息化建设运动
9.(2021·河北·隆尧县固城中学八年级期末)阅读1956年我国国民收人比重表。这一结果给中国带来的变化是( )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32.2% 53.4% 7.3% 7.1%
①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②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③确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④建立新民主主义经济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③④
10.(2021·河北三河·八年级期末)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人们原本的生活轨迹。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能够全国一盘棋快速统筹调度,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这些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1956年三大改造
C.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 D.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11.(2021·河北沧州·八年级期末)如果为下面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拟定一个学习主题,最恰当的是
A.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B.社会主义建设的转折
C.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D.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12.(2021·河北正定·八年级期末)从1952年与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的数据变化中,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1% 趋于零
A.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B.“大跃进”改变了经济落后状况
C.社会主义公有制基本确立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就巨大
13.(2021·河北路南·八年级期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推翻了 “三座大山”,进行了三大改造,使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B.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剥削加以限制
C.个体劳动者互助合作 D.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变革
14.(2021·河北宣化·八年级期末)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应填入方框中的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B.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C.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5.(2021·河北青县·八年级期末)莫言在小说《生死疲劳》中描写到:“住在东厢房里的另一户人家,生了—对双胞胎女婴。这两个女孩,长名互助,幼名合作。”小说情节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文化大革命 D.改革开放
16.(2021·河北赞皇·八年级期末)1956年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做出这个判断的依据主要是从( )
A.生产力的角度 B.生产关系的角度
C.上层建筑的角度 D.经济发展水平的角度
17.(2021·河北武安·八年级期末)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顺利完成了什么,步入社会主义社会,也是因为我们党根据形势的变化对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作出了科学判断。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社会的矛盾发生了改变。因此“什么”指( )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 C.三大改造 D.改革开放
18.(2021·河北辛集·八年级期末)到1956年底,全国87.8%的个体农户参加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91.7%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各种形式的合作社,私营工业户数的99%和私营商业户数的82.2%实现了公私合营。这些史实标志着
A.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B.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消灭
C.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 D.工业落后的面貌得到改变
19.(2021·河北隆尧·八年级期末)下图反映了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这种情况最早应出现于
A.1949年 B.1952年 C.1953年 D.1956年
20.(2021·河北任丘·八年级期末)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C.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21.(2021·河北滦南·八年级期末)“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过渡的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和平方法”指的是:
A.实行股份制 B.廉价收购 C.赎买政策 D.无偿没收
22.(2021·河北平泉·八年级期末)“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改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是史无前例的第一次。”这种“和平方法”指的是( )
A.赎买政策 B.无偿没收 C.合作化 D.公社化
23.(2021·河北河间·八年级期末)1956年底,中国私营工业98.7%的企业、98.8%的职工、9.5%的产值和私营商业82.2%的企业、85.1%的从业人员、93.3%的资本额实现了公私合营,这说明中国基本完成了
A.社会主义工业化 B.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4.(2021·河北青龙·八年级期末)根据如图信息判断,该饭票最早可能出现于
A.土地改革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人民公社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25.(2021·河北兴隆·八年级期末)1956年某日上海50万人冒雨集会,副市长兴奋的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
C.“大跃进” D.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26.(2021·河北怀安·八年级期末)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历史的证明,概括来说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做了两件大事:建立新中国、开创社会主义道路。这两件大事开始的标志分别是( )
A.开国大典和三大改造的完成
B.“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开国大典和土地改革的完成
D.“一五”计划开始实行和改革开放的实践
27.(2021·河北迁安·八年级期末)贵州的“茅台酒”具有百年历史,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它有可能采取的改造方式是( )
A.合作化 B.外商独资 C.公私合营 D.移资海外
28.(2021·河北广平·八年级期末)下图反映的是( )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 D.国企改革
29.(2021·河北三河·八年级期末)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其实质是( )
A.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B.个体劳动者互助合作
C.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剥削加以限制
D.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30.(2021·河北安新·八年级期末)1956年元旦,北京市各行各业工商业者申请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得到北京市人民政府的批准。1月15日,20万人敲锣打鼓上街游行,庆祝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这表明北京市
A.提前完成了“一五”计划 B.私营工商业扰乱经济秩序
C.有20万家私营工商企业 D.全行业公私合营速度快
31.(2021·河北桥西·八年级期末)分析下图所示的公私经济成分比例状况,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32.(2021·河北兴隆·八年级期末)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C.一五计划的完成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33.(2021·河北宣化·八年级期末)1956年2月,《人民日报》接连发表《不要轻易改变原有的生产和经营制度》《慎重地改造城市小商店》《慎重地从经济上逐步改组公私合营企业》等社论。可见,这些社论关注的是( )
A.农业的改造 B.手工业的改造
C.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D.一五计划
34.(2021·河北栾城·八年级期末)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下列措施最能体现创新精神的是
A.农业合作社 B.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五年计划 D.对私营工商业采取赎买政策
二、判断题
35.(2021·河北青县·八年级期末)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________。
三、简答题
36.(2021·河北武安·八年级期末)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图1到图2我国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简要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图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图2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四、识图题
37.(2021·河北武安·八年级期末)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图1到图2我国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简要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五、综合题
38.(2021·河北辛集·八年级期末)农村事业的发展在中国革命建设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决定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材料二: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组织起来,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材料三: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1)材料一中的土地改革使哪一部分人成为了我国农村土地的主人?
(2)根据材料二指出,“走组织起来的路”具体指什么方式?
(3)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农村改革要遵循什么原则?
39.(2021·河北桥西·八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最伟大的功绩,一方面自然离不开民族独立和中国的现代化,另一方面,是他真正把中国的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充分进入到国家活动中去。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二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到1956年底,国家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摘自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他领导中国实现民族独立的标志是什么?
(2)据材料一、二,概括他把“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在经济领域采取的重大举措。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请你确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40.(2021·河北安新·八年级期末)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一从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人民为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进行了长期艰辛奋斗。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把农民翻身解放作为革命的基本问题,领导人民进行土地革命、实行''耕者有其田",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
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结束了中国人民长期以来遭受压迫与剥削的历史,结束了国家战乱频仍、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中国摆脱贫穷落后、实现繁荣富强扫清了障碍、创造了根本政治条件。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当家做主,真正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面对一穷二白、百业凋敝的困难局面,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奋图强、重整山河。在全国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延续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废除,消除了造成农民贫困的主要制度因素。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提供了最基本制度保证。开展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大办农村教育和合作医疗,探索建立以集体经济为基础、以''五保"制度和特困群体救济为主体的农村初级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向前推进,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水平逐步提高,占世界近四分之一人口的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初步满足。
—以上材料均摘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年份。并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对“脱贫”事业的重大意义。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填写下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脱贫"事业所做出的努力
史实 结论
① 延续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废除
② 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③ 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脱贫”事业取得全面胜利最主要的经验。
41.(2021·河北平泉·八年级期末)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10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面临危机】
材料一: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烂摊子,生产萎缩,物价飞涨,民生困苦。中国人民有没有能力把生产恢复起来,这是一个严峻考验。新中国虽然得到苏联和东欧等国的承认支持,但美国拒绝承认。中国人民能否冲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以建设国家,这是又一个严峻考验。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所面临的不利国际形势。
【稳定政权】
材料二: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做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材料二中“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的胜利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工业发展】
材料三:“第一汽车制造厂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设的重要项目之一,投资总额65亿元,1953开始动工兴建,1956年7月13日建成并试制成功第一批国家载重汽车,毛泽东把这种汽车命名为‘解放’牌,10月15日正式移交生产,每年生产3万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第一个五年计划始于哪一年?该计划的完成有什么重大意义?
【社会改造】
材料四: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刘少奇
(4)材料四中“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是通过什么事件来完成的?对这一事件完成的意义是什么?
42.(2021·河北围场·八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主要成就
材料二: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一亿二千万农户和五百多万个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已经变为集体经济。七万户的私营工业企业已经变为公私合营企业,将近二百万户的私营大中小商店,已经变为公私合营商店、合作商店、合作小组或者直接变为国营商店。这是把几千年来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大革命。由于各种条件的成熟,由于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由于全国人民的努力,在这样一个大革命的过程里,社会财产没有遭到损坏,社会秩序没有发生混乱,社会生产没有下降。恰恰相反,我们在这个大革命取得基本胜利的第一年,就在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周恩来:《政府工作报告》(1957年6月26日)
(1)材料一反映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哪一方面的主要成就?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第一个五年计划具有哪些特点?
(2)材料二中这场“大革命”基本完成距今有多少年?据材料二,指出这场 “大革命”性质。
(3)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取得以上成就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依据“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基本国情”开始于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1956年,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是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排除;B项是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排除;D项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排除。故选C。
2.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在三大改造过程中,国家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方式是引导农民和手工业者加入生产合作社,这种生产组织形式有利于集中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弥补了个体生产形式的不足和缺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创造性地开创了赎买政策,最终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结果,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故C. ②③④符合题意;直接收缴不属于改造形式,故含有①的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3.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因此三大改造后,我国农村的主要生产组织形式是农业合作化。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4.C
【分析】
【详解】
据材料“……这两个女孩,长名互助,幼名合作”并结合所学可知,互助、合作是1953---1956年对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关键词,C项正确;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是废除封建的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材料未涉及,排除A项;抗美援朝是支援朝鲜打击美国的霸权主义,材料未涉及,排除B项;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是追求公有制的规模,特点是“一大二公”,材料未涉及,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5.A
【详解】
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符合题意;图表数据表明还存在一定的私有经济,B排除;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与三大改造无关,C排除;三大改造主要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D排除。故选择A。
6.B
【详解】
分析题干材料“1952年和1956年经济结构的变化情况表”,可知“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从开始年到结束年总产值大幅度增长,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这得益于三大改造的完成,即国家国家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B符合题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是在1954年,材料没有涉及,A排除;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是在1958年,C排除;中共八大是在1956年召开,材料没有涉及,D排除。故选择B。
7.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953年开始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即实现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转变,也就是变私有制为公有制。故本题正确的选项是C。
8.A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1953年”、“《小农经济好比‘看鸭船’,一碰就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漫画认为小农经济相对脆弱,无法抵抗自然灾害。因此要对小农经济进行改革。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把分散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A项正确;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排除B项;土地改革后,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仍然是小农经济,排除C项;信息化建设运动与题干主题农村改革不相符,排除D。故选A项。
9.C
【详解】
由“1956年我国国民收入比重表”可知,1956年公有制经济(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所占比重迅速上升,接近百分之九十三,而私有制经济迅速下降为百分之七左右,结合所学知识,从时间上可以判定,这是由于1953—1956年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结果,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第二、第三句符合题意;第一句相关事件是土地改革,与题意不符,排除;第四句建立的应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而不是新民主主义经济,排除。故ABD项与题意不符。故选C。
10.B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故选B;AD都不涉及所有制的变革,排除;1952年的土地改革是实行了土地私有制,因此不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排除C。
11.A
【详解】
根据材料“农业实现合作化”“手工业合作社报喜队”“公私合营新生搪瓷”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6年期间我国实行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材料图片正体现了我国对农业、手工业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三大改造,即体现了我国走向社会主义之路,A项正确;图片反映的是三大改造的信息,没有体现社会主义建设的转折内容,B项错误;图片体现了我国的农业合作社、手工业合作化和公私合营,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会社主义改造的情况,无法体现艰难曲折的探索,C项错误;材料主题是社会主义改造,没有涉及到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信息,D项错误。
12.C
【分析】
【详解】
根据表格“1952年与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中的数据变化并结合所学可知,到1956年资本主义经济趋向于零,个体经济是个位数,这表明表中数据的变化与三大改造有关,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选C;题干未体现工业化建设,故排除A;“大跃进”是1958年开始,也并未改变了经济落后状况,故排除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实行的,故排除D。
13.D
【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从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D项正确;A项是三大改造中一部分,不能整体反映实质,排除;三大改造中,对民族资本主义实行和平赎买政策,限制并改造民族资产阶级,但与设问的实质不符,排除B;三大改造中存在个体劳动者互助合作,但与设问的实质不符,排除C。故选D。
14.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由此可知B项正确;A项是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相关的,排除A;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此时社会主义制度还未确立,并不会直接进入到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期,排除C;D项是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相关的,排除D。故答案为B。
15.B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长名互助,幼名合作”并结合所学可知,土地革命后,农民缺乏生产资料与资金,对抗不了自然灾害,阻碍了生产的发展,为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故B正确;ACD与题干信息不符,故错误。综上故选B。
16.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是从生产关系变革的角度判断的,B项正确;生产力的变革在当时主要是一五计划的开展,排除A项;三大改造没有涉及到上层建筑,也不是从经济发展水平的角度判断,故排除CD项。故选B项。
17.C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社会的矛盾发生了改变”结合所学可知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社会矛盾发生变化,故选C;AB不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排除;改革开放还没有完成,D错误。
18.C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到1956年底,全国87.8%的个体农户参加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91.7%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各种形式的合作社,私营工业户数的99%和私营商业户数的82.2%实现了公私合营”可知中国到1956年底已经完成了对手工业和私营商业的公私合营,表明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即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故选C;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A错误;1952年土地改革标志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消灭,B错误;1957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工业落后的面貌得到改变,D错误。
19.D
【详解】
试题分析:观察上图可知,我国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时间是在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三大改造
点评:关于三大改造,学生还要知道,改造的对象是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20世纪中国三大历史性巨变之一。
20.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D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故A错误;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故B错误;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确立了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故C错误。综上故选D。
21.C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并结合所学可知,从1954年起,国家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是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的方式。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所以“和平方法”指的是赎买政策,C项符合题意;而ABD三项均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故选C。
22.A
【详解】
据所学可知,1953---1956年我国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通过经济上赎买,政治上多党合作,顺利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A项正确;B项说法违背史实,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我国对农业和手工业实行合作化,排除C项;1958年在农村实行人民公社化,排除D项;故选A项。
23.D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所给信息“1956年底”、“中国私营工业”、“实现了公私合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我国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了公私合营的方式,D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错误,现在我国仍然为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努力;BC两项是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式,采取的是合作化的道路而非公私合营。由此可知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24.B
【详解】
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可知,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史称三大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式是公私合营,B符合题意;土地改革时期是1950-1952年底,A不符合题意;人民公社时期是1958年以后,C不符合题意;改革开放时期是1978年以后,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正确理解图片的内容,需要从图片中抓住有效信息“公私合营”,从而得出属于三大改造的内容,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理解图片的能力。
25.D
【详解】
阅读材料所给关键信息“1956年”、“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54年,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进行改造的方式是从以加工订货为主逐步向公私合营过渡,到1956 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到1956年底,我国完成了三大改造,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此得知,副市长激动的原因是上海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故选D。
26.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举行,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选A;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港澳台问题指明了方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二者与题干主旨不符,故排除B;土地改革的完成,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与题干主旨不符,故排除C;“一五”计划是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改革开放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二者与题干主旨不符,故排除D。
27.C
【详解】
贵州的“茅台酒”与资本主义工商业有关。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改造方式是公私合营,故C符合题意;合作化、外商独资、移资海外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改造方式不符,排除ABD,故选C。
28.B
【详解】
根据“公私合营”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与三大改造中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有关,B项正确;土地改革是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公私合营”无关,排除A项;人民公社和国企改革也都和公私合营不符,排除CD项。故选B项。
29.D
【分析】
【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采用的是建立生产合作社的方式进行的,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用的是公私合营的方式。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而三大改造的实质是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D项正确;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对农业进行改造的实质,无法体现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排除A项;个体劳动者互助合作是对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无法体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排除B项;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剥削加以限制,无法体现对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排除C项。故选D项。
30.D
【详解】
根据材料“1956年元旦,北京市各行各业工商业者申请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仅仅过了半个月,到1月15日就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可见北京市全行业公私合营速度快,选项D正确;“一五”计划侧重在工业建设方面,于1957年完成,选项A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私营工商业扰乱经济秩序”的信息,选项B排除;材料“20万人敲锣打鼓上街游行”与“有20万家私营工商企业”意思不同,排除选项C。
31.C
【分析】
【详解】
由材料中国民收入、商品零售额、工业总产值三项中公有经济占绝对优势或达到百分之百可知,国民经济已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故选C项;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是指土地改革完成,并不能实现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故排除A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社会主义改造,没有涉及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故排除D项。
32.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步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项符合题意,A项是1949年,B项是1954年,C项是1957年底。都不符合事件的时间,答案选择D。
33.C
【详解】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2月,我国正处于三大改造时期,从《人民日报》发表的社论中“《不要轻易改变原有的生产和经营制度》《慎重地改造城市小商店》《慎重地从经济上逐步改组公私合营企业》”等信息可知,这些社论关注的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C项正确;AB项与题干意思不符,排除AB;一五计划是1953年开始的,排除D。故答案为C。
34.D
【详解】
1953-1956年三大改造中,我国对私营工商业采取和平赎买政策,这是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最能体现创新精神,D正确;农业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五年计划都有借鉴苏联经验,ABC排除。故选D。
35.三大改造的完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完成。
36.变化: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
原因:土地改革后分到土地的农民分散经营,难以抵御自然灾害和水利问题,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民要求互助合作,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分析】
【详解】
变化:根据图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可知,政府将土地分给农民,体现了土地私有;根据图2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可知,土地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
原因:由图1到图2的变化原因可从土地改革后分到土地的农民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这样的方式难以抵御自然灾害,难以解决水利问题,不能合理使用耕地,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民要求互助合作;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作答。
37.变化: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原因:土地改革后分到土地的农民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这样的方式难以抵御自然灾害,难以解決水利问题不能合理使用耕地,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民要求互助合作;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
【分析】
【详解】
变化:根据图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可知中国政府将土地分给老百姓,体现土地私有;根据图2“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可知体现土地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原因:从图1到图2的变化原因可从土地改革后分到土地的农民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这样的方式难以抵御自然灾害,难以解決水利问题不能合理使用耕地,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民要求互助合作;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回答。
38.(1)农民
(2)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走农业合作化的道路
(3)(答出一点即可,其它合理答案也可)实事求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政策调整要依据国情;能充分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详解】
(1)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2)依据材料二“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组织起来,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反映了“走组织起来的路”发生在土地改革后。结合课本所学,土地改革后,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是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劳动生产率低下,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为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走农业合作化的道路。
(3)依据前面的材料,新中国成立初期,针对我国农村现状,实行土地改革;针对土地改革后,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影响了我国农业发展,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得出农村改革要实事求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政策调整要依据国情;能充分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39.(1)他:毛泽东。标志:新中国成立。(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举措:进行土地改革;制定和实施一五计划;进行三大改造。
(3)毛泽东对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贡献。
【详解】
(1)他:根据材料“(他)最伟大的功绩,一方面自然离不开民族独立和中国的现代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标志: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领导中国实现民族独立的标志是新中国成立。
(2)举措:根据材料“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可知,进行土地改革;根据材料“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可知,制定和实施一五计划;根据材料“到1956年底,国家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可知,进行三大改造。
(3)材料反映了毛泽东建立和建设新中国的相关史实,结合这些信息,从毛泽东对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贡献的角度进行概括。
40.(1)1921年。意义:为中国摆脱贫困扫清了障碍,创造了根本政治条件。
(2)(表格空格自上而下填写)土地改革、三大改造、“一五”计划、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
(3)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据材料一“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为中国摆脱贫穷落后、实现繁荣富强扫清了障碍、创造了根本政治条件”可知新中国成立对“脱贫”事业的重大意义是为中国摆脱贫困扫清了障碍,创造了根本政治条件。
(2)据材料二表格和所学知识,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废除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1953年,我国实施“一五计划”,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逐步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或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不仅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也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由此可见最主要的经验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41.(1)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答对意思即可得分,答成国内的不得分)
(2)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维护了世界和平;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为经济建设赢得了安定的周边环境。(答出任意一点击可,答对意思即可得分)
(3)1953年;(只写数字1953也可以);促进了重工业的发展;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答出任意一点击可,答对意思即可)
(4)三大改造(或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答出任意一点击可,答对意思即可)
【详解】
(1)依据材料一信息“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烂摊子,生产萎缩,物价飞涨,民生困苦。中国人民有没有能力把生产恢复起来,这是一个严峻考验。新中国虽然得到苏联和东欧等国的承认和支持,但美国拒绝承认。中国人民能否冲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以建设国家,这是又一个严峻考验”可以看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所面临的国内外严峻形势是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生产萎缩,物价飞涨,民生困苦;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对中国实行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政策。
(2)依据材料二信息“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做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二中“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指的是抗美援朝。抗美援朝的胜利,维护了世界和平,为新中国的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3)问题一: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计划。问题二: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4)问题一:依据材料四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问题二:依据所学可知,三大改造的完成,使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2.(1)成就: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成就突出。
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2)时间:65年;
性质:社会主义性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成公有制)
(3)原因: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国家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③中国人民高涨的劳动热情;④正确处理了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⑤苏联的帮助等(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分析】
【详解】
(1)成就:由“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主要成就表”可以看出,材料一主要反映的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成就突出。特点: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2)时间:由材料“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可知,材料二中这场“大革命”基本完成距今已有65年。性质:由材料“一亿二千万农户和五百多万个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已经变为集体经济。七万户的私营工业企业已经变为公私合营企业,将近二百万户的私营大中小商店,已经变为公私合营商店、合作商店、合作小组或者直接变为国营商店。这是把几千年来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大革命”可以看出,三大改造的实质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公有制。
(3)原因: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可从党的领导、国家政策的导向、人民的努力、苏联的帮助等几个角度加以分析。比如: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国家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正确处理了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中国人民高涨的劳动热情;苏联的帮助等。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