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6课《冷战》同步训练题
一、单选题
冷战是指二战后,以美国为首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其主要表现为 ( )
①杜鲁门主义出台 ②马歇尔计划 ③“北约”组织成立 ④美国入侵朝鲜、越南 ⑤苏联占领阿富汗
A. ①②④ B. ③④⑤ C. ①②③ D. ①④⑤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冷战政策包括( )
①杜鲁门主义出台 ②对欧洲提供经济援助 ③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④侵略朝鲜、越南 ⑤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A. ①②③ B. ①③⑤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⑤
二战后,美苏两国逐渐从盟友转变为敌手,美国首先发出对苏遏制与对抗的冷战信号。“冷战”正式展开的重要标志是( )
A. “杜鲁门主义”出台 B. “马歇尔计划”实施
C. 北约组织建立 D. 华约组织建立
某西方学者明确指出:“马歇尔计划对冷战的激化和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负有更为直接的责任。”这主要是因为该计划的实施( )
A. 有利于美国联合西欧共同遏制苏联 B. 迫使苏联组织华约应对美国挑战
C. 意味着美国对苏冷战正式开始 D. 造成了两大集团对抗的世界格局
《新全球史》说:“世界开始重建,而另一场战争也开始了。曾经击败德国和日本的联盟也解体了,在很短的时间里,美国和苏联及其各自的盟国在冷战中已经摆好了作战的姿势,开始了主要在政治、经济和宣传层面的对抗。”它表明( )
A. 为反法西斯建立的联合国在战后迅速解体 B. 冷战目的是为了遏制苏联
C. 二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相互对峙 D. 冷战主要是军事上的对抗
“美国对苏政策的要旨在于,它必须是一种长久而耐心地,同时又坚定而警惕地遏制俄国对外扩张倾向的政策。”下列属于美国冷战政策表现的是( )
①提出杜鲁门主义②建立“华约” ③建立“北约”④推行马歇尔计划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斯大林曾经说过:“谁解放领土,谁就把自己的社会制度推行到他们的军队所到之处。”下列史实能印证斯大林这句话的有( )
①二战后,美国援助英国②二战后,美国扶植日本③民主德国的成立④东欧剧变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947年,美国认为经济繁荣的国家不太可能投向共产主义阵营,同时还有能力购买美国的商品,推动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此,美国( )
A. 推行以工代赈政策 B. 实施“马歇尔计划”
C. 向西柏林空运物资 D. 建立北约军事集团
1958年7月,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访问巴黎。他与戴高乐的会谈围绕东西方关系、法国大国地位、北约、法国发展核武器、黎巴嫩问题、欧洲等众多话题展开,但总的基调是分歧大于一致。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反映出( )
A. 两极格局受到挑战 B. 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C. 美国反对欧洲联合 D. 欧洲成为美苏争霸重点
美国高呼着“共产主义的威胁”发动冷战,却干着控制别国、扩大本国利益的勾当。“共产主义扩张”只是美国制造出来实现自己战略目的的“神话”。这反映美国发动冷战的根本目的是( )
A. 防止革命 B. 控制西欧 C. 遏制苏联 D. 称霸世界
1946年,美国前总统胡佛说:“目前,只有美国能够把自己的政策强加给世界。”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倾听西欧伙伴的声音。”促使美国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朝鲜战争爆发 B. 美苏冷战爆发 C. 欧洲经济的崛起 D. 中美关系的改善
美国是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典型和代表,其意识形态中反共、反苏的理念十分明显。1945年9月美国的一次民意调查显示,54%的美国人相信美国和苏联在战后能够合作。两个月后,这一数字下降到44%,到了1946年2月,这一数字下降到35%.这表明( )
A. 意识形态对立加速国际社会分裂 B. 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无法合作
C. 美苏同盟破裂冷战对峙局面形成 D. 遏制苏联成为全体美国民众共识
世界政治格局由一战前的欧洲中心格局逐渐演变为二战后的美苏两极格局,其主要原因是( )
A. 国家利益的冲突 B. 欧洲的衰落和美国的崛起
C. 国家实力的消长 D. 苏联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1947年7月,美国《外交》杂志刊登了战略学家乔治 凯南的文章《苏联行为的根源》。文中明确提出,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不会也不能减弱苏联推翻西方政府的决心,为此美国必须遏制苏联。该文章的发表( )
A. 稳固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B. 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C. 贏得了和平人士普遍支持 D. 助推了美苏之间冷战对立
……希腊面临着长期内战的前景,存在着共产党最终获胜的可能性。杜鲁门总统为了应付这一紧急情况宣布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原则。他说“希腊的生存如今正受到威胁”,他要求国会拔出4亿美元援助希腊和土尔其。该材料反映的是( )
A. 杜鲁门主义 B. 马歇尔计划 C. 建立北约组织 D. 建立华约组织
二、材料解析题
20世纪上半期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深重灾难。热爱和平、避免战争,是人类永恒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小华同学整理的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学习笔记如下:
。
(1)学习笔记中有一处错误,请找出并改正。请帮助小华同学补齐学习笔记内容(战争性质)。
材料二 ①重划德国疆界……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德国拥有空军,限制德国陆军人数;③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等国独立;④设立赔偿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和;⑤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摘编自部编《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2)材料二的内容出自哪个条约?其中的哪一条款最能反映材料一中“战争”的性质?
材料三 1942年1月,(中、苏、美、英等26国政府)深信完全战胜它们的敌国对于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对于保全其本国和其他各国的人权和正义非常重要,同时,它们现在正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回答,“26国”为了“从事共同的斗争”作出重要承诺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它有什么标志性意义?请举一例说明“它们现在正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
材料四 1946年3月,丘吉尔的“铁幕”演说被看做是西方“冷战”的第一枪。
(4)根据所学知识,概述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表现。
材料五:
(5)上图年代尺主题为“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A是指一战后形成的怎样的战后国际秩序?D是二战后形成怎样的世界格局?当今世界格局发展呈现怎样的趋势?
材料六 我联合国人民同兹决心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基本人权……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促成大自由中之社会进步及较善之民生……彼此以善邻之道,和睦相处,集中力量,以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定名联合国。
——《联合国宪章》
(6)材料六中的“战祸”指的是什么事件?据材料,概括联合国的主要宗旨。结合当今国际形势,你认为怎样才能避免战争悲剧的重演?
阅读下列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也是二十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掀开了中国历史新篇章。
【我的祖国和世界】
材料一:随着德、意、日法西斯的溃败,美苏战时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和对抗重新浮现,特别是美苏两国所追求的战略目标发生严重对立,双方开始把对方视为主要敌人。
--岳麓书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所谓冷战,是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以及分别以它们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文化乃至科学技术等一切方面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臧嵘主编《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源丛书 历史(必修I)》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新中国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彻底扫荡了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的势力,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大大加强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重塑了世界政治地图,有力推动了维护国际和平事业的发展,增强了世界和平力量,对世界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对人类和平、民主、正义、进步事业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9年5月29日)
(1) 根据材料一,分析二战后出现冷战对峙局面的原因。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推行的冷战政策在政治、军事方面的表现。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何时?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成立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3) 有学者概括说,“中国近代半湖南,湖南近代半醴陵”。请你写出为《义勇军进行曲》(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作词的湖南人及领导湖南和平解放的醴陵人的名字。
【我的祖国和我】
(4) 时代风云激荡,历史沧桑巨变。在祖国70华诞到来之际,我送给祖国母亲的一条祝福语是: ______
世界形势风云变幻,扫清迷雾追根溯源:国际关系错综复杂,抽丝剥正本清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不过是帝国主义上一轮争夺的总结,下一轮争夺的开始。正如列宁所指出的,“不管是一个帝国主义联盟,还是一切帝国主义强国结成一个总联盟,都不可避免地只会是前后两次战争之间的‘暂时休战,”一旦……他们必将重开争夺之战,那个时候也就是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寿终正寝之时。
(1)“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寿终正寝标志是什么事件?
材料二:鉴于美国所处的非常有利的经济和战略地位,美国的势力在1945年后便向外迅猛发展……美国势力最难渗透进去的地区是苏联控制的地区……利益的严重冲突终于不可避免了……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两个世界性的思想体系,互相“排斥”,水火不相容……一个国家不站在美国领导的阵营内,便站在苏联领导的阵营内,不存在中间道路。 ---[美]保罗 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2)根据材料二回答,“利益的严重冲突”的主要对峙方式是什么?由此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
材料三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国际关系……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即美欧日及俄中等主要国家和战略区域决定世界格局的态势,美国仍然是唯一的超级大国……
(3)根据材料三及结合所学知识,苏联解体后“国际关系格局”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材料四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 4)根据材料四及结合所学知识,当今人类主要任务是什么?我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了怎样的中国方案?(写出一点即可)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美苏冷战,要求具备识记基础和理解题意的能力。
【解答】
①②③.联系所学可知,所谓冷战,是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以及分别以他们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文化乃至科学技术等一切方面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①②③分别属于美苏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冷战的表现,故①②③正确。
④⑤.美国入侵朝鲜、越南和苏联占领阿富汗属于直接的军事行为,是热战的表现,故排除④⑤。
故选C(①②③)。
2.【答案】A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美国的冷战政策。结合教材可知,二战后,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具体表现为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经济上推行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①②③是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A项符合题意。
3.【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杜鲁门主义和冷战的开始,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A.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些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 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 B.“ 马歇尔计划”是冷战在经济方面的体现,故排除B。
CD.北约和华约的相继建立标志着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故排除CD。
故选A。
4.【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马歇尔计划,要求分析理解题干信息。
【解答】
A..根据题干材料:马歇尔计划则对‘冷战’的激化和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负有更为直接的责任,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可知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加强了西欧与美国的政治经济联系,故A项符合题意。
B.1955年“华约”成立,标志着战后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和战后两大阵营的对峙完全激化,故B错误。
C.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国对苏冷战正式开始,故C错误。
D.1955年“华约”成立,标志着战后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和战后两大阵营的对峙完全激化,故D错误。
故选A
5.【答案】C
【解析】略
6.【答案】A
【解析】略
7.【答案】C
【解析】略
8.【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美国的冷战政策,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B.由题干中的信息“1947”“美国认为经济繁荣的国家不太可能投向共产主义阵营”可知,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通过这一计划的实施,美国加强了对西欧的控制,也有力的遏制了苏联势力的扩张。故B正确。
A.题干没有涉及工代赈政策,故排除A。
C.向西柏林空运物资时间是1948年,故排除C。
D.建立北约军事集团是1949年,故排除D。
故选B。
9.【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他与戴高乐的会谈围绕东西方关系、法国大国地位、北约、法国发展核武器、黎巴嫩问题、最高级会谈、欧洲等众多话题展开,但总的基调是分域大于一致”可知,当时戴高乐总统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试图摆脱关国的控制,联系所学知识,这反映了两极格局受到挑战,故A正确。
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崛起,冲击了美国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地位,这与题干所给材料无关。故排除。
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盟成立于1993年,这与题干所给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排除。
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苏争霸的重点始终在欧洲。故排除。
故选A。
10.【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美国发动冷战的根本目的,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D.由题干“美国高呼着‘共产主义’的威胁发动冷战,却干着控制别国、扩大本国利益的勾当。‘共产主义扩张’只是美国制造出来实现自己战略目的‘神话’”可知,这反映美国发动冷战的根本目的是“实现自己战略目的”即称霸世界。D正确。
ABC.三项与题意无关,排除。
故选D。
11.【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美国和欧洲关系的变化,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运用所学准确解读题干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A.朝鲜战争的时间是1950~1953年,故A错误。
B.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故B错误。
C.根据题干“1946年”“1972”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对欧洲前后态度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是欧洲经济崛起,二战后的美国是实力最强的国家,而欧洲经济由于战争遭到严重破坏,为复苏西欧经济,控制西欧,对付苏联,美国出台了帮助西欧复兴经济的“马歇尔计划”, 这是美国在强加他的政策给世界;经过战后20多年发展,西欧经济崛起,想摆脱美国的控制,美国对西欧态度发生变化,故C正确。
D.题干体现的是美国调整与西欧的关系,没有涉及中国关系,故D错误。
故选C。
12.【答案】A
【解析】由材料“1945年9月美国的一次民意调查显示,54%的美国人相信美国和苏联在战后能够合作。两个月后,这一数字下降到44%,到了1946年2月,这一数字下降到35%。”可知,二战后由于共同敌人的消失,以及两国意识形态对立,两国之间合作的基础已经不存在了,而意识形态对立加速国际社会分裂,世界分裂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
故选:A。
本题考查美苏冷战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1945年9月美国的一次民意调查显示,54%的美国人相信美国和苏联在战后能够合作。两个月后,这一数字下降到44%,到了1946年2月,这一数字下降到35%。”。
注意对材料信息的解读,掌握美苏冷战的相关知识。
13.【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两极格局,要求具备正确解读题干信息及知识的运用能力。
【解答】
A.国家利益的冲突导致世界不稳定,和国际格局变化无关,故排除A。
B.两极格局的形成与苏联的强大和美国的崛起都有关,故排除B。
C.结合所学可知,一战前,西欧国家实力强大,建立了欧洲中心格局。二战后,随着美国和苏联实力的强大,形成了两极格局,由此可知,世界格局变化的原因是国家实力的消长,故C正确。
D.此项不能体现出两极格局,故排除D。
故选C。
14.【答案】D
【解析】由“1947年7月,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不会也不能减弱苏联推翻西方政府的决心,为此美国必须遏制苏联。”可以看出,作者认为:二战后,苏联致力于推翻西方政府,美国遏制苏联发展,结合所学,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政策开始,因此文章的发表助推了美苏之间冷战对立。
故选:D。
本题考要冷战政策。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冷战政策开始。
本题以冷战政策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5.【答案】A
【解析】材料“杜鲁门总统为了应付这一紧急情况宣布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原则”“要求国会拔出4亿美元援助希腊和土尔其”,指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要干涉别国内政,即杜鲁门主义,故A符合题意;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领域的公开运用,即借助援助西欧而控制西欧,排除B;北约是以美国为首的军事集团组织,华约是以原苏联为首的军事集团组织,排除CD,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对杜鲁门主义相关知识的掌握。
16.【答案】(1)英、美、俄协约国改为英、法、俄协约国。一战性质:一战是一场非正义战争(帝国主义战争)。
(2)《凡尔赛条约》。⑤。
(3)《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194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军事合作);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展开(政治合作)。(4)政治上,出台杜鲁门主义;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建立“北约”。(5)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世界多极化趋势,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6)事件:两次世界大战。联合国的主要宗旨: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加强国际间的团结与合作,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用和平协商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我们要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解析】(1)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要求具备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材料一和结合所学可知一战前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三国同盟,英国、法国、俄国组成三国协约。因此学习笔记中的错误是英、美、俄协约国改为英、法、俄协约国。依所学可知一战性质是一场非正义战争(帝国主义战争)。
(2)本题考查《凡尔赛条约》,要求具备对材料信息的提取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材料二“①重划德国疆界……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德国拥有空军,限制德国陆军人数;③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等国独立;④设立赔偿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和;⑤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可知反映的是《凡尔赛条约》的内容;依材料“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结合所学可知条款⑤最能反映材料一中“战争”的性质。
(3)本题考查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要求具备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材料三“1942年1月,(中、苏、美、英等26国政府)深信完全战胜它们的敌国对于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对于保全其本国和其他各国的人权和正义非常重要,同时,它们现在正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可知1942年1月,中、苏、美、英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从事共同的斗争”的事例有:194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军事合作);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展开(政治合作)。
(4)本题考查冷战政策,要求具备识记知识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表现是政治上,出台杜鲁门主义;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建立“北约”。
(5)本题考查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要求具备识图表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材料五图表和结合所学可知一战后形成的战后国际秩序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是两极格局;当今世界格局发展呈现的趋势是世界多极化趋势,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
(6)本题考查联合国及其怎样才能避免战争,要求具备分析归纳概括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材料六“我联合国人民同兹决心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可知材料六中的“战祸”指的事件是两次世界大战。依材料“重申基本人权……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促成大自由中之社会进步及较善之民生……彼此以善邻之道,和睦相处,集中力量,以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定名联合国”可知联合国的主要宗旨是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依上述材料分析和结合所学可以得出当今国际形势下避免战争的做法是加强国际间的团结与合作,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用和平协商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我们要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17.【答案】【小题1】冷战的背景:法西斯力量的瓦解;美苏意识形态与社会制度上的矛盾;美苏追求战略目标的不同。冷战政治表现: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冷战军事上的表现:北约与华约的建立。
【小题2】1949年10月1日。影响:加强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力量;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小题3】田汉;陈潜。
【小题4】祖国万象新,五彩霞光冲九天,神洲上下尽开颜。共庆吾国七十诞,百业千姿竞争先。
【解析】1.
本题考查冷战对峙局面的原因及在政治、军事方面的表现。据材料一“随着德、意、日法西斯的溃败,美苏战时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和对抗重新浮现,特别是美苏两国所追求的战略目标发生严重对立,双方开始把对方视为主要敌人。”可知,二战后出现冷战对峙局面的原因是法西斯力量的瓦解;美苏意识形态与社会制度上的矛盾;美苏追求战略目标的不同。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推行的冷战政策在政治表现在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冷战在军事上的表现是1949年北约与1955年华约的建立。
2. 本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加强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力量;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3.
(3)本题主要考查田汉、陈潜的相关史实。《义勇军进行曲》(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作词的湖南人是田汉。领导湖南和平解放的醴陵人是陈潜。
4.
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时代风云激荡,历史沧桑巨变。在祖国70华诞到来之际,我送给祖国母亲的一条祝福语是:祖国万象新,五彩霞光冲九天,神洲上下尽开颜。共庆吾国七十诞,百业千姿竞争先。
18.【答案】(1)二战全面爆发。
(2)冷战、两极格局(或雅尔塔体系)。
(3)多极化趋势。
(4)建立公正合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同心协力,同舟共济,团结合作,和平共处。
【解析】(1)本题考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要求运用所学解读材料信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了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出现了一战后的暂时的相对稳定时期。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
(2)本题考查美苏冷战格局,要求运用所学解读材料信息。由“国的势力在1945年后便向外迅猛发展……美国势力最难渗透进去的地区是苏联控制的地区……利益的严重冲突终于不可避免了”可知,材料二中,“利益的严重冲突”指的是美苏之间的冷战。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3)本题考查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要求运用所学解读材料信息。由“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国际关系……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即美欧日 及俄中等主要国家和战略区域决定世界格局的态势,美国仍然是唯一的超级大国”可知,材料三中,“国际关系”呈现出多极化趋势。
(4)本题考查我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的方案,要求运用所学解读材料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四可知,当今人类主要任务是建立公正合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我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是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