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经济体制改革
一、选择题
1.(2021·河北兴隆·八年级期末)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先是在( )
A.城市 B.农村 C.沿海地区 D.国有企业
2.(2021·河北献县·八年级期末)某陈列馆举办“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图片展。以下四幅图片所反映的生产关系变革中,哪些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021·河北卢龙·八年级期末)读下图,分析从1949年到1957年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进行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农业“大跃进”运动的推动 D.土地所有制形式的变化
4.(2021·河北沧州·八年级期末)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我国进行了改革开放,步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此期间迈出对内经济体制改革政策的第一大步是( )
A.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B.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D.在沿海设立经济特区
5.(2021·河北迁安·八年级期末)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继续聚焦“三农问题”。回顾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民经历了两次分地,即“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列关于二者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都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B.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C.农民都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D.普遍得到当时农民的好评
6.(2021·河北河间·八年级期末)小史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她的研究学习性课题是
A.土地改革 B.经济体制的改革
C.对外开放 D.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7.(2021·河北·隆尧县固城中学八年级期末)1978年底,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在一起发誓,签下分田到户“生死契约”,关闭了一扇门,又开启了一扇门。这里“关闭的门”和“开启的门”分别指的
A.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制度 B.人民公社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农业生产合作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土地私有制、土地公有制
8.(2021·河北宣化·八年级期末)1982年,中共中央发出的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该“一号文件”着眼于
A.改革农村生产关系 B.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
C.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9.(2021·河北唐县·八年级期末)安徽凤阳县小岗村是个贫困村。1978年,小岗生产队18户农民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契约。他们辛苦干了一年,还了贷款,生活有了改善,自农业合作化以来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打心里乐开了花。材料中小岗村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创办乡镇企业
10.(2021·河北青龙·八年级期末)某陈列馆举办“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图片展。现有以下四幅图片,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④②③① D.③①②④
11.(2021·河北广平·八年级期末)1979年6月,邓小平在听取了安徽省委书记万里汇报包产到户的问题后说:“不要争论,你就这么干下去就行了,就实事求是干下去。”7月中旬,邓小平又亲自到安徽视察,考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情况,用行动表明了自己对于“包产到户”的态度。可见,农村改革在全国推开的原因是
A.小岗村农民的努力 B.决策层的肯定与支持
C.广大农村的愿望 D.农村生产力的解放
12.(2021·河北·石家庄二十三中八年级期末)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曾说:“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习主席论述了改革开放的( )
A.背景 B.时间 C.进程 D.作用
13.(2021·河北桥西·八年级期末)下图是1950-1990年我国粮食产量变化折线图。引起B点到C点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文化大革命”的破坏
C.急于求成,缺乏建设经验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14.(2021·河北·石家庄二十三中八年级期末)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 )
A.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 B.“大跃进”运动的掀起
C.确立人民公社体制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5.(2021·河北围场·八年级期末)邓小平指出:“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呢?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80%,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进行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把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 材料主要论述的是 ( )
A.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领导者 B.中国改革开放的背景
C.改革从农村开始的原因 D.改革的预期目标
16.(2021·河北武安·八年级期末)以下是某历史学家在其所著的《开放中国·改革的40年记忆》中对某相关史实的评述,其中属于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史实的评述应是( )
A.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B.破裂的金字塔
C.来自南方的“代理市长” D.“大包干总进军”
17.(2021·河北滦州·八年级期末)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农村改革的基本方法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性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建立经济特区
18.(2021·河北辛集·八年级期末)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农村改革就此拉开帷幕。与这次改革相关的是
A.土地私有制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合作社 D.人民公社
19.(2021·河北卢龙·八年级期末)1985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这场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增强企业活力 B.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扩大企业自主权 D.实行对外开放
20.(2021·河北武安·八年级期末)1985年1月,国家物价局与国家物资局在联合发出的《工业生产资料超产自销产品价格的通知》中规定,允许企业按市场价格销售国家生产计划以外的产品。这说明
A.企业自主权利逐步扩大 B.市场经济体制开始确立
C.改革开放序幕正式揭开 D.现代企业制度正在形成
21.(2021·河北玉田·八年级期末)影片《你好,李焕英》中,女主回到1981年的国有企业,浓浓的80年代国企工厂怀旧风吸引了很多观众。1984年春天,福建55位厂长、经理联名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信,成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松绑”指的是( )
A.扩大企业自主权 B.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发展乡镇企业 D.放弃对国有企业的管理
22.(2021·河北围场·八年级期末)下面两副图片从粮票的使用到股票的发行反映了
A.支付方式的变化 B.生活水平的提高 C.经济体制的改革 D.生产力的发展
23.(2021·河北·隆尧县固城中学八年级期末)小明同学进行某研究性课题的学习。他搜集了“多种所有制经济”“政企分开”“按劳分配”等资料。由此推断,他在研究( )
A.土地改革 B.第一个五年计划 C.国有企业改革 D.民主与法制建设
24.(2021·河北宽城·八年级期末)20世纪70-80年代,我国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和政府决定实行的方针政策是
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实行对内改革
③实行对外开放 ④实行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5.(2021·河北正定·八年级期末)1980年,河南省务农的劳动力为2378万人,占农村总劳动力的96.67%。1985年务农的劳动力为 2571万人,所占比重为88.87%;1990年务农的劳动力为2833万人,所占比重为84.34%。这反映出
A.家庭联产承包已经失去了活力 B.工业化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
C.河南省人口数量在不断减少 D.人民公社化束缚了生产力发展
26.(2021·河北辛集·八年级期末)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规定:“企业实行厂长负责制,厂长全面领导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依照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有权决定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机构设置、人事任免以及作出各项经营管理中的决策”。这说明国有企业改革( )
A.改变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形式 B.实行按劳分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 D.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
27.(2021·河北雄县·八年级期末)绘制历史示意图有助于从整体上理解历史,下面示意图可以帮助我们学习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8.(2021·河北围场·八年级期末)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呼吁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推行公司制 B.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C.废除国有制 D.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29.(2021·河北沧州·八年级期末)1983年煤炭部和省政府批准,徐州矿物局在全国率先实行了五年经济总承包制,允许超产的煤炭实行江苏省内议价自销,后企业效益由亏转盈,这说明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社会主义改造提升企业地位
C.乡镇企业焕发生机 D.改革扩大了国有企业自主权
30.(2021·河北省临西县第一中学八年级期末)1985年1月,江苏省人民政府作出决定:将一批省属企业下放给所在地(市)领导管理,下放的企业中有南京机床厂、江南水泥广、江苏玻璃厂等34个省属企业。该决定主要是为了( )
A.增强企业活力 B.实行按劳分配
C.鼓励对外出口 D.建立股份公司
31.(2021·河北宣化·八年级期末)1985年,石家庄市第一塑料厂厂长张兴让首先提出并实行“满负荷工作法”,对企业各项工作提出比较先进的目标,然后由低到高分步实施,层层落实,形成保证体系,并与个人报酬挂钩。这工作法体现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发展市场经济体制 B.打破“铁饭碗”
C.增强企业活力 D.改革企业所有权
32.(2021·河北兴隆·八年级期末)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打破“铁饭碗”和职工“下岗”等现象,已经不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这主要与我国的哪一重大变革有关
A.加强民主建设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建立经济特区 D.国有企业改革
33.(2021·河北高阳·八年级期末)城乡居民收入比反映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观容下图中③的部分,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增加了农民收入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增加了城镇居民收入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发了经济活力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推动中国城乡经济持续发展
34.(2021·河北青县·八年级期末)以下现象属于市场经济体制特点的是
A.政企职责不分 B.经营承包责任制
C.分配制度“大锅饭” D.企业没有自主权
35.(2021·河北正定·八年级期末)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举国关注、举世瞩目,堪称“一次会议确立一个坐标”。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的“坐标”是( )
A.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B.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展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D.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6.(2021·河北卢龙·八年级期末)以下哪一事件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A.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B.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经济特区的设立
37.(2021·河北雄县·八年级期末)《人民日报》的社论折射出时代的风貌,1992年《人民日报》社论中可能出现的主要词汇是
A.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B.中共十四大、经济体制改革、市场经济
C.联产承包、和平统一
D.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
38.(2021·河北宽城·八年级期末)1992年对于推动中国改革开放能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出发,具有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1992年被称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的主要依据是: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作出国有企业改革的决定
C.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39.(2021·河北玉田·八年级期末)下图是中国某一阶段的国内生产总值折线图,图中折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40.(2021·河北定州·八年级期末)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后说: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发展。其中后一个体制是指: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人民公社体制 D.计划经济体制
41.(2021·河北广平·八年级期末)1993年,私营企业迅速走出低谷,超过1988年的水平,达23.7万家。1994年,增至43.2万家。至于私营企业的注册资金,在1989年和1990年间几乎没有增加,但从1992年到1995年,增长了约20倍,达到2400多亿元。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
C.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42.(2021·河北围场·八年级期末)到21世纪初,中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基本形成。材料说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的( )
A.背景 B.过程 C.时间、特征 D.作用
43.(2021·河北涿鹿·八年级期末)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为了抓住这一趋势带来的历史机遇,中共中央于1992年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为
A.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B.发展乡镇企业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
44.(2021·河北围场·八年级期末)下面两张图最适合作为哪一结论的佐证材料( )
A.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必要性 B.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性
C.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的必要性 D.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45.(2021·河北宣化·八年级期末)邓小平赞成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提法,认为“不搞市场经济,没有竞争,没有比较,连科学技术都发展不起来。产品总是落后,也影响到消费,影响到对外贸易和出口。”材料表明邓小平赞成市场经济体制的理由是( )
A.深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功
B.市场经济有利于发展科学技术
C.市场经济没有竞争和比较
D.市场经济能缩小城乡差距
二、简答题
46.(2021·河北滦州·八年级期末)问答题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支持“三农”(列举两例即可)?这些措施对我国农业各产生怎样的影响?
三、综合题
47.(2021·河北任丘·八年级期末)改革与创新是人类得以进步、飞跃的主要动力之一,是历史发展的永恒主题。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一个全面改革开放的中国,正一步步走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材料
(1)从材料中你能归纳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经历的哪四次改革?
(2)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哪次会议上作出的?请你用一句话评价邓小平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
(3)20世纪80年代,在中央的指导下,我国农村的改革首先在哪里实行?
(4)党和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48.(2021·河北·隆尧县固城中学八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三农”问题历来是党和政府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请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2年90%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材料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的广阔天地展开,农村创造了“包产到户”这一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土地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场变革反映的是什么事件?这个事件使我国的土地所有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说说实行联产承包制之后,土地又是归谁所有?
(4)综上材料所述,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从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49.(2021·河北河间·八年级期末)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改变经济落后的面貌,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五”计划期间,全国工业建设项目达1万多个,我国过去所没有的一些工业部门,包括飞机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重型和精密机器制造业以及高级合金钢企业等,从无到有建设起来。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一五”计划期间我国集中力量发展哪一行业?根据材料一回答,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的工业建设有什么历史意义?
材料二 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获得解放。这样就为大大地发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
——毛泽东在1956年一次国务会议上的一段发言
(2)材料二中讲述的内容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采取的方式是什么?
材料三 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
——《邓小平文选》
(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中共八大指出当时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八大以后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了什么严重挫折?
材料四 农业生产承包制的实施,解决了几十年来困扰中国最高决策层的最大难题,即吃饭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又为非粮种植业腾出了空间,从而丰富了城乡农副产品供应。农村改革的成功,又推动了城市全面改革的进行。
——摘编自萧冬连《农民的选择成就了中国改革》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农业生产承包制”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城市全面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50.(2021·河北正定·八年级期末)探究问题。
粮食生产关乎国运民生。国家之大,粮安天下。
材料一:1964年,他开始进行水稻杂交研究。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优质杂交水稻。后来,他又突破制种技术难点,研究出一套籼型杂交水稻生产技术,使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从亩产700千克到1149千克,超级杂交水稻高产攻关不断取得突破。1976年以来,杂交水稻在全国累计推广面积85亿亩,增产稻谷8500亿千克。
材料二:1978年底,一直靠吃政府救济过活的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私下把土地包干到户,虽然土地和人都没有变化,但产生了惊人的效果:1979年,小岗村迎来了大丰收,粮食产量达6.65万千克,相当于1966年至1970年产量的总和。
材料三:1982年1月1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正式出台,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此后,中国政府不断完善和推广家庭联产承包任制,全国粮食产量因此由1978年的3047.65亿千克增加到1984年的4073.05亿千克。
(1)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一中“他”的姓名。
(2)据材料一、二、三,归纳在粮食生产问题上农业科学家、农民、党和政府采取的方案分别是什么,并分别概括这些方案取得的成效。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述成效都对我国成功解决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哪一方面问题起了重要作用。
51.(2021·河北雄县·八年级期末)“三农”问题是关系人民切身利益、关系社会安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是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个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二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 19. 1% 1.5% 0.7% 71. 8% 6.9%
1956 32. 2% 53.4% 7.3% 7.1% 趋于零
——摘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材料三 它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过分的夸大了主观意识和主观努力的作用,使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错误大肆泛滥,工农业生产遭到很大破坏,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在加上当时的自然灾害等因素,造成了1959年至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材料四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共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即1978——1985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农村推广。第二阶段,即1986-1991年,1986年6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三阶段,1992年——1998年,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第四阶段,1998年至今……家庭联产在承包责任制在短短几年内就爆发极大能量,1979——1984年,农业总产值增长了355.4% ,短短六年时间,就实现了粮食增产1亿吨。农民人均收入从1949年到1978年,仅增加了70元,而农村改革仅5年时间,就增加了176.2元。
——摘编自陶林《土地制度变迁视角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刘少奇说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的依据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并简析在同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造成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的是什么事件?
(4)根据材料四,概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的特点。并归纳该政策实施产生的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农村政策的认识。
52.(2021·河北临漳·八年级期末)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就解决“三农”问题,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将没收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公平合理的分配给无地少地的贫苦农民。
(1)建国初,党和政府在全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其法律依据是什么?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民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到 1956 年底,全国 87.8%的个体农户参加了高级农业合作社。
——八年级下册教
(2)依据材料二,1953 到 1956 年,党和国家为发展农村经济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材料三:1958 年夏秋之际,各地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5)依据材料三,1958年我国农村建设出现了怎样的失误?分析出现这一失误的原因?
材料四:凤阳县小岗村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1980 年产粮 5.02 亿千克 1981 年产粮 6.70 亿千克 1982 年产粮 7.15 亿千克
(4)根据材料四回答,凤阳县小岗村农业生产呈现什么趋势 其原因是实行了什么政策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政策的实行有何意义?
(5)党和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53.(2021·河北围场·八年级期末)探究问题。
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材料一:中国经济发展状况简表
年份 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1978 56.2 42.9 0.9
1997 41.9 33.9 24.2
2005 31.0 8.0 61.0
——改编自郭德宏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材料二:根据国际权威组织公布的资料,1990年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排名第十。在发展中国家中排名第二,到2001年,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六位,在发展中国家排名第一,2006年,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位,已经超过了法国和英国。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首次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
——摘自曹文柱 杨宁一主编《历史》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概况我国经济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化。上述变化出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表
年代 主要内容
1978 11月,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率先实行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1978 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1980 我国开始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5 我国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1992 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了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2)观察材料三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的重大事件,概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特点。(需答出四点)
(3)依据上述材料及问题,概括我国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中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54.(2021·河北省临西县第一中学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曲折前进】
材料一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根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新形势,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摘自部编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
(1)中共八大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后,我国在经济领域出现了哪些失误
【纠正失误】
材料二 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
——摘自部编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1965年工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的原因?
【建设成就】
材料三 全面的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开始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高昂的热情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艰苦奋斗,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巨大成就。
——摘自部编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国取得的领先世界的建设成就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请列举两例?
【伟大转折】
材料四 农业总产值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
农业总产值(亿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年 1397 133.6
1990年 7662.1 686.3
2000年 24915.8 2253.4
2016年 112091.3 12363.4
(4)从材料四中你得到什么历史信息?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历史启迪】
(5)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也有过曲折和失误。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有何认识
55.(2021·河北赞皇·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78年以前,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是全县有名的“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每年秋收后几乎家家外出讨饭。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农民摁血手印,写下保证书:“我分田到户、每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1978年11月24日,小岗村18户农民搞起了“大包干”,正式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1979年10月,小岗村包干到户见成效,粮食总产量6.6万公斤,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还了贷款。然而,令严俊昌(大包干的带头人之一)感到遗憾的是,在大包干后的20多年里,小岗村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当我国南方、华东地区一些乡镇快速发展的时候,小岗村人却依旧沿袭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有一组对比数字能说明小岗村的滞后:当小岗村人目前依然把依靠土地进行粮食生产作为其主要收益时,在南街村,只有一支70人的农业队伍从事1000亩耕地的农场生产;而在大寨村,2004年农业的直接收入仅占到该村总收入的2%。几次南街村之行让小岗村人受益匪浅,他们终于意识到,“大包干”已经不能包医百病,它是治穷的灵丹,却不是致富的宝典。解决小岗村的经济发展问题,恰恰需要的是用大包干的精神开创适合小岗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记者在小岗村采访时了解到,小岗村着手实施“凤还巢”计划,利用村里在外务工经商的80多名年轻人的人才、技术、信息和资金优势,逐步摒弃一家一户式的生产经营方式,决定走农业生产集约化道路,大力推行规模经营,并借助“凤阳小岗村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尽快把小岗的农产品做大、做强。
----《法制日报》节选
近五年来,小岗村村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169元跃升至27600元,增幅达70.7%。
----新华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小岗村的农民要实行“分田到户”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78年前后小岗村农业经营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请你为小岗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出谋划策?(言之有理,不得少于3点)
(4)小岗村的变迁给我们什么启示?
56.(2021·河北玉田·八年级期末)一个全面改革开放的中国平一步步走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复兴之路》
材料二:下图为1978年11月24日晚, 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的“生死状”。
材料三:(1992年)十四大闭幕前后,海内外舆论给与广泛报道并高度评价称这是20世纪末重要的历史事件。普遍认为邓小平为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指出了一条逶迤正确的道路。
——2011年第9期《党史纵横》
材料四:1978- 2008年,中国用短的30年实现了一个从颓败到中兴的划时代飞跃,迅速踏上现代化道路。3O年,经历了欧洲用两个世纪才完成的同样程度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转型; 30年,经济保持年均速度近10%的持续高速增长,成功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解说中国改革开放30年》
(1)材料一“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以我党哪次重大会议为开端?
(2)材料二中小岗村的“生死状”是中国农村开始走向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见证,我国在农村实行了怎样的经济体制改革?
(3)材料三中,“认为邓小平为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指出了一条唯一正确的道路。”请你联系所学知识,列举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成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57.(2021·河北永年·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
时间 钢铁(吨 粮食(吨) 发电量(千瓦时)
1949年 16万 11318万 43亿
1957年 535万 19505万 193.35亿
1986年 5220万 39151万 4495.71亿
2018年 9.28亿 65789万 6.8万亿
——摘编自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相关数据材料三共享海军荣光,追梦蔚蓝海洋。在人民海军70华诞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4月23日出席在青岛举行的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活动。来自61个国家的海军代表团、来自13个国家的18艘舰艇远涉重洋,汇聚黄海共贺中国海军华诞。70年波澜壮阔,70载奋进跨越,人民海军一路劈波斩浪,走向远海大洋,逐步发展成为一支能够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海上武装力量。
——摘自《人民日报》2019年4月24日报道
(1)据材料一,此场景反映的是哪一伟大历史事件?该事件标志着什么?
(2)材料二中,1957年我国钢铁产量是1949年的30多倍,这得益于我国实施的什么计划?1986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猛增,与我国在农村推行的什么制度有关?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在哪一方面取得的成就?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原因。(答出两点)
58.(2021·河北青县·八年级期末)根据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以上四幅图片反映当时在农村实行的农业政策分别是什么?
(2)忽视了当时客观经济发展规律的是哪幅图片所反映的农业政策?
(3)结合所学知识,给这四幅图片确定一个恰当的学习主题。
59.(2021·河北三河·八年级期末)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始终与士地政策的调整相联系,某校八年级学生对不同时期的政策进行了材料搜集和探究学习。请你一起加入吧!
【第一阶段:土地梦想的实现】
材料一:图1(农民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图2(农民丈量分配土地)
【第二阶段:由分到合的过程】
材料一: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为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阶段:探索中的失误】
材料三: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所的高产“卫星”,分别从湖北省麻成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
材料四:1958年8月初……实行高度集中的统一经营,分配方面……由公社统一发放,生产好坏分配也一样。
【第四阶段:新时期农民的创举】
材料五: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村民在村西一间茅屋里秘密开会,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契约。包干到户的第一年,从未向国家贡献过一粒粮食的生产队,第一次向国家贡献粮食4万斤,油料2万斤。小岗村的奇迹,使人们看到了农村改革的希望。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我国农村实行的什么运动?
(2)为了解决材料二中出现的问题,国家在农村采取了什么措施
(3)据材料五指出,“农村改革的希望”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2分)
(4)综合分析,你认为政府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60.(2021·河北滦南·八年级期末)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
——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材料一内容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写出该事件得以开展的法律依据
材料二: 建国初期,广大农民获得土地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历史纵横》
(2)根据材料二回答,为什么要“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提示:需答对2个
成因)
材料三:中央发出开展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到1956年底,全国入社农户占总农户数的96.3%,其中加入以土地和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又占总农户的87.8%。
——《中共中央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的通知》
(3)根据材料三,指出1956年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
材料四:2016年4月25日,习总书记来到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当年农家”院落,了解当年18户村民按下红手印,签订大包干契约的情景。总书记感慨道:“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一个标志。”
(4)材料四中“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促成了农村哪一政策的诞生?农村实行这一政策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61.(2021·河北曲阳·八年级期末)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的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生产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
材料四:1958年8月初,……实行高度集中的统一经营,分配方面实行供给 制与工资制相结合,……由公社统一发放,生产好坏分配也一样。
材料五: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村民在村西一间茅屋里秘密开会,决定实行“大包干”。包干到户的第一年,从未向国家贡献过一粒粮食的生产队第一次向国家贡献粮食4万斤,油料2万斤。小岗村的奇迹,使人们看到了农村改革的希望。
(1)材料一反映的建国初期我国农村的社会变革,使我国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2)为了解决材料二中出现的问题,国家对农业政策进行了怎样的调整?
(3)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了在当时农村出现哪两大运动?它对中国经济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4)据材料五,指出“农村改革的希望”具体措施是什么?
(5)通过上述分析对比,你认为政府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62.(2021·河北正定·八年级期末)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1953-1957年主要国家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速度(%)
材料二:1966-1968我国国民经济相关统计数据图
材料三:1984年,福建省55位国营厂长、经理联名写了一封公开信:“現行体制的条条框框束缚了我们的手脚,企业只有压力,没有动力,更谈不上活力……我们怀揣冒昧,大胆地向你们伸手要权。”随后几年,国有企业相继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扩大自主权的制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这一时期我国工业生产所呈现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国民经济出现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现行体制”是指什么?这种体制下的国营厂长为什么要权?要什么权?
63.(2021·河北武安·八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增强企业活力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必须解决好两个方面的关系问题。第一,必须确立国家和全民所有制企业之间的正确关系,扩大企业自主权;第二,必须确立职工和企业之间的正确关系,保证劳动者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主要途径分别是什么?
64.(2021·河北·石家庄二十三中八年级期末)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
——摘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二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 1953年1月1日社论
材料三在中国现代史上,1978年是一个十分微妙和关键的年代……中国的发展主轴已经向经济成长转移,然而围绕经济领域中出现的种种新现象,仍然有不少人以意识形态的标尺去丈量和批评……此次,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是对僵硬思潮的致命一击……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很快成为中央的决策主轴。
——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材料四
1992-2012某市GDP增长示意图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革命“第一步”和“第二步”各自胜利的标志。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党和政府为实现“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建设规划是什么?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的发展主轴”是如何向“经济成长”转移的?
(4)结合所学,指出材料四中1992年以来经济迅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
(5)综上所述,谈谈你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认识。
65.(2021·河北青县·八年级期末)下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三个峰值分别出现的主要原因。低谷(1961年)出现的原因。
(2)通过对峰值和低谷出现原因的分析,归纳对我国进行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分析】
【详解】
早在1978年我国安徽、四川首先试行农村生产责任制,不久全国农村实行了以家庭联产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所以,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先是在农村。所以答案选B。
2.C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的相关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图片展,要求选出反映的生产关系变革中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的正确选项,依据所学知识,土地改革使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农民加入合作社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农业生产得到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选项中C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土地改革;人教版八年级下·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三大改造;人教版八年级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3.D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1949年到1957年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变化”可知,1949年到1957年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呈增长趋势。1950~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1953~1956年,我国进行农业合作化运动,变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故D项正确;1958年,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了农业生产,故排除A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实行于1978年,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故排除B。故选D。
4.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我国对内改革开始在农村进行,在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B。
5.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在农村推广,在坚持土地公有的前提下,给予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因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农民生产经营和分配自主权问题,它并没有改变土地所有权,农民仅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C项与史实不符,C项符合题意;“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都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普遍得到当时农民的好评和支持,均是关于二者的正确评述,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6.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改革开放后,在农村实行的经济政策;“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都是改革开放后在城市进行的经济政策。选项B符合题意;土地改革是建国初期巩固新生政权的措施,排除A;材料内容体现的是对内改革,不是对外开放,排除C;改革开放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排除D。故选B。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改革开放的内容,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对内改革包括在农村的改革和在城市进行的改革,都属于经济体制的改革。
7.B
【详解】
根据题目材料“签下分田到户的生死契约,关闭了一扇门,又开启了一扇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凤阳小岗生产队的做法克服人民公社的弊端,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随后这一做法得到认可,这就是后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以“关闭的门”和“开启的门”分别是人民公社制度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B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CD项不符,排除。故选择B。
8.A
【详解】
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因为根据所学知识,“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并没有改变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现状,只是对生产关系进行了调整,让它变得更加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9.C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小岗村”、“1978年”、“包干到户”,并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C项正确;1956年底,我国基本实现了农业合作化,排除A项;1992年,中国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世纪初,我国才逐步建立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B项;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D项错误。故选C项。
10.D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图片①农民加入合作社是在1956年底,图片②人民公社食堂出现在1958年的大跃进时期,图片③土地改革发生在1950年,图片④小岗村“分田到户”字据出现在1978年,按时间顺序排列是③①②④,故D符合题意;图片②人民公社食堂出现在1958年的大跃进时期,晚于图片③土地改革发生在1950年,故AB不符合题意;图片④小岗村“分田到户”字句出现在1978年,晚于图片②人民公社食堂出现在1958年的大跃进时期,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1.B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不要争论,你就这么干下去就行了,就实事求是干下去。”“邓小平又亲自到安徽视察,考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情况,用行动表明了自己对于‘包产到户’的态度”可知邓小平针对万里对包产到户可能背离中央政策提出疑惑时,邓小平则以实际行动表达了对“包产到户”的支持,体现出决策层的肯定和支持,故选B;ACD在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12.C
【详解】
根据材料“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可知习近平总书记描述了改革开放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再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最后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这样一个完整的改革开放的过程,故C正确;改革开放的主要背景是文革结束,通过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故排除A;改革开放的时间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故排除B;改革开放的主要作用在于使我国的综合国力稳步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故排除D。故正确答案为C。
13.D
【分析】
【详解】
B点到C点是1978年后,根据所学可知,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我国粮食产量的大幅增长,故选D;1953年开始农业合作化运动,排除A;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排除B;C项是1956-1966年我国经济建设出现的“左倾”错误,排除。
【点睛】
14.D
【详解】
依据题干“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可知肯定了农民的自主创新精神,结合所学知识,1978年底,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率先实行包产到户,进而得到了政府的肯定,此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在中国农村得到推广,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D项正确;农业合作化运动属于党和政府于1953-1956年发动的三大改造的内容,排除A项;1958年,党和政府轻率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重失误,排除BC项。故选D项。
15.C
【分析】
【详解】
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前农村人口占大多数,而且农村最为贫困,通过给农民和基层自主权,一下就把农民和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为接下来的改革奠定了基础,这体现了改革从农村开始的原因,故选C项;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领导者,但材料主要体现为改革从农村开始的原因,故排除A项;中国改革开放的背景为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与材料内容不符,故排除B项;改革的预期目标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材料内容无关,故排除D项。
16.D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农村普遍展开,到1983年已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际就是包干到户。各承包户向国家交纳农业税,交售合同定购产品以及向集体上交公积金、公益金等公共提留。其余产品全部归农民自己所有。因此“大包干总进军”符合题意,故选D;ABC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
17.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改革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民实行分田保产到户,自负盈亏,这种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中央肯定,并推广到全国,到1983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故A正确;BCD都属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与题意不符,排除。综上答案A。
18.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建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改革就此拉开序幕,因此本题选B;土地私有制是封建社会实行的土地制度,A错误;合作社出现在1956年三大改造之时,C错误;人民公社是1958年在总路线指引下开展的,D错误。
19.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85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改革的内容包括:所有制方式的改革、管理体制的改革、分配制度的改革,但无论哪方面的改革,其最终目的都是增强企业活力,促进我国经济快速、稳定的增长。因此,1985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故本题的正确选项是A。
20.A
【详解】
根据题干“1985年1月……允许企业按市场价格销售国家生产计划以外的产品”可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了,A正确;我国是1992年十四大上,才明确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排除B;我国改革开放序幕正式揭开是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排除C;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排除D。故选A。
21.A
【详解】
由题干中的“1984年春天,福建55位厂长、经理联名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信,成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随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所以A项符合题意;题干无法体现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题干未涉及乡镇企业,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题干说明的是对国有企业更好的管理,而不是放弃,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A。
22.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人民凭票购买。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国有企业进行了改革,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大中型企业开始发行股票,故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
23.C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85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主要体现在对所有制、政企分开和分配制度三方面的改革。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由题干中给出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政企分开”“按劳分配”这些词语,可以看出研究性学习课题是国有企业改革。综上所述,C正确,ABD与题意无关,排除。故选C。
24.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新时期,开始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政策,其中对内改革包括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实行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因此①②③④项都正确,D选项符合题意;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BC选项错误,排除。故答案为D。
25.B
【详解】
题干的“1980年,河南省务农的劳动力为2378万人。1985年务农的劳动力为 2571万人。1990年务农的劳动力为2833万人。”反映出外出务工人员的增长,这是城市工业化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故B符合题意;家庭联产承包已经失去了活力的说法错误,排除A;河南省人口数量不断减少在题干数据中不能体现,排除C;人民公社化运动在1980年之前已经结束,排除D。故选B。
26.C
【详解】
依据题干“企业实行厂长负责制,厂长全面领导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依照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有权决定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机构设置、人事任免以及作出各项经营管理中的决策”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5年,我国开展了国有企业的改革,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调动了生产的积极性,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内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的内容,但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正确理解“企业实行厂长负责制,厂长全面领导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依照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有权决定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机构设置、人事任免以及作出各项经营管理中的决策”的含义,体会是厂长掌握权利,给了企业更多的权利,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
27.D
【详解】
根据材料所给提示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5年,我国对城市进行了改革,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的发展。核心是增强企业活力,故D正确;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公有化程度高,不允许私有企业存在,故排除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农村进行的,题目考查的是城市,故排除B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依靠市场调节经济的发展,材料没有涉及市场经济,故排除C项。故选D。
28.D
【详解】
根据材料中“1984年”“请给我们松绑”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84年我国开始了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其中心环节是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也就是厂长们呼吁的“松绑”,故选D;推行公司制是国企改革关于产权制度方面的具体措施,与“松绑”不符,故排除A;企业实行公私合营是三大改造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式,故排除B;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不会废除国有制,故排除C。
29.D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通过改革扩大了国有企业自主权,增强了企业活力,使企业效益由亏转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20世纪80年代,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D符合题意;一五计划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A排除;社会主义改造是在1953-1956年,B排除;材料没有涉及乡镇企业的发展,C排除。故选择D。
30.A
【详解】
1984年,我国开始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中心任务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的活力。根据“将一批省属企业下放给所在地(市)领导管理”反映了权利的下放,目的是为了增强企业活力,故A符合题意;实行按劳分配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之一,题意没有体现,排除B;对外出口属于对外开放内容,排除C;建立股份公司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D。故选A。
31.C
【详解】
依据题干”对企业各项工作提出比较先进的目标,然后由低到高分步实施,层层落实,形成保证体系,并与个人报酬挂钩‘的信息可知,1984年,国有企业改革展开,充分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增强企业活力,C符合题意;AB不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排除;改革企业所有权说法过于绝对,不是所有企业都改变所有权,D排除;故选C。
32.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我国开始进行国有企业的改革,打破“铁饭碗”和职工“下岗”等现象与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有关,D项正确;加强民主建设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A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属于农村改革,排除B项;建立经济特区属于对外开放,排除C项。故选D项。
33.B
【详解】
图中可以看出1985年以后城乡居民收入比迅速增加,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结合所学可知,这得益于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故B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1978年在农村开始实行的,故A错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才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与题意不符,故C错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错误。综上答案B。
34.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78年是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开始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B项符合题意。政企职责不分、分配制度大锅饭、企业没有自主权是计划经济下的企业的现状。ACD三项不合题意。综上故选择B。
35.D
【详解】
依据课本知识可知:中共十四大确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符合题意;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AB排除;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C排除。故选择D。
36.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故C符合题意;单对农村或者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经济特区的设立,不能实现我国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故A、B、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37.B
【详解】
依据题干“1992年”,“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出自1958年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故A不符合题意。“中共十四大、经济体制改革、市场经济”出自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故B符合题意。“联产承包、和平统一”出自20世纪70年代末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提出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故C不符合题意。“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出自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拨乱反正和经济建设为中心,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8.C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并结合所学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C项正确;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是1978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排除A项;作出国有企业改革的决定是20世纪80年代,排除B项;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是在21世纪初,排除D项。故选C。
【点睛】
39.B
【详解】
根据图中折线变化,可知1993年开始中国国内生产总值逐渐提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因此图中折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选项B符合题意;1985年,我国城市改革全面展开,A排除;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C排除。中共十八大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D排除。故选B。
40.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在十四大上,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A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1978年开始实行的,故排除A项;人民公社制是在1958年进行的,故排除C项;计划经济体制是在1953年开始实行的,故排除D项。故选A。
41.B
【详解】
依据题干可知1992年以来私营企业迅速发展,不仅数量显著增加,而且注册资金也显著增长,结合所学知识,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进一步搞活经济,推动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因此私营企业发展迅猛,B正确;20世纪70年代末,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经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间不符合题意,而且题干的主旨也不是农村改革,A排除;题干的主旨是关于私营企业的发展,并没有强调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C排除;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间不符合题意,D排除。故选B。
42.C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21世纪初,中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可知,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的时间,“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因此材料说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的时间、特征,故C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涉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背景,排除A;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到21世纪初中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材料没有提及建立的过程,排除B;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作用,排除D。故选C。
43.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因此,中共中央于1993年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项正确;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是1984年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排除A项;发展乡镇企业是农村改革的内容,排除B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也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
44.D
【详解】
依据题干图表可知反映了1978年至21世纪初期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以及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由此可见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显著成就,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因此可以证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D正确;题干没有涉及社会主义法制建设,A排除;1956-1966年十年探索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与题干不符,B排除;新中国建国初期采取措施恢复经济,巩固人民民主政权,C排除。故选D。
45.B
【详解】
依据材料关键信息“不搞市场经济……连科学技术都发展不起来”“产品总是落后”,这体现了邓小平强调要通过实行市场经济来发展科学技术,从而增强产品的竞争力,扩大消费和出口,说明邓小平认为市场经济有利于发展科学技术,B项正确;A项与材料大意不符,排除A项;CD两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D。故答案为B。
46.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农村生产力,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为国家工业化奠定了基础;激发了农民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有了很大提高。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党和政府支持“三农”而采取具体措施有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根据所学可知,土地改革解放农村生产力,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为国家工业化奠定了基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有了很大提高。
47.(1)土地改革、农业生产合作化、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3)安徽凤阳小岗村
(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或者改革应实事求是;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等)
【详解】
(1)依据图1信息“向农民宣传土地改革法”可知与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有关。依据图2信息“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可知与1953——1956年的农业生产合作化有关。依据图3信息“人民公社社员”可以与1958年开始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有关。依据图4信息“包产到户”可知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关。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20世纪80年代,在中央的指导下,我国农村的改革首先在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
(4)党和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我们从中可以得到的启示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应实事求是;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等。
48.(1)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2)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由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转变成集体所有制(或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
(3)土地归集体所有
(4)要以民为本,尽可能地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才能解放农村生产力。等等(注:本问为开放性问题,学生回答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分析】
【详解】
(1)“目的”,根据材料一信息“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得出: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2)“事件”,依据材料二信息“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2年90%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得出: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变化”,依据所学知识得出:由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转变成集体所有制。
(3)“归谁所有”,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实行联产承包制之后,土地归集体所有。
(4)“认识”,综上材料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要以民为本,尽可能地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才能解放农村生产力等角度分析。
49.(1)重工业;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三大改造;公私合营或赎买;
(3)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增强企业活力;
【详解】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 “一五计划期间,全国工业建设项目达1万多个,我国过去所没有的一些工业部门,包括飞机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重型和精密机器制造业以及高级合金钢企业等,从无到有建设起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期间我国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可知“一五”计划期间的工业建设使得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获得解放”可知是指1953-1956年间三大改造,即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革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是通过公私合营,有步骤地和平赎买的办法,使资本家私有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
(3)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中共八大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当时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八大以后,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说明对当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认识存在很大的盲目性,结果造成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农业生产承包制”的主要形式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集体经济)的前提下,在经营方式上改为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城市全面改革”的中心环节是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
50.(1)袁隆平
(2)农业科学家:培育籼型杂交水稻;农民:实行包产到户;党和政府: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效: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提高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
(3)粮食生产。
【详解】
(1)根据“他开始进行水稻杂交研究。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优质杂交水稻。后来,他又突破制种技术难点,研究出一套籼型杂交水稻生产技术”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他”是袁隆平。
(2)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农业科学家采取的措施是培育籼型杂交水稻;农民采取的措施是实行包产到户;党和政府采取的措施是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效则是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提高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
(3)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涉及的粮食生产方面。
51.(1)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2)变化:公有制经济所占比例上升,私有制经济比例下降。原因:三大改造的完成。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特点:阶段性,逐步推进;用法律保障;成效显著。影响: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增加。
(5)认识:坚持与时俱进,在不同的时期采取不同的政策;始终把广大农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中国共产党采取的农业政策推动了社会形势的发展。
【详解】
(1)根据材料一“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因此刘少奇说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的依据是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2)根据材料二,可知1952年到1956年,国营经济、合作经济、公私合营经济,在不断增加;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在不断减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是公有制经济所占比例上升,私有制经济比例下降。1956年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三大改造的完成,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在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三大改造的完成。
(3)根据材料三“它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过分的夸大了主观意识和主观努力的作用,使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错误大肆泛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随后出现的“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是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出现的“严重曲折”。因此造成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的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根据材料四,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共经历了四个阶段”,可知阶段性,逐步推进;由“1986年6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可知用法律保障;由“农业总产值增长了355.4% ,短短六年时间,就实现了粮食增产1亿吨。农民人均收入从1949年到1978年,仅增加了70元,而农村改革仅5年时间,就增加了176.2元”,可知成效显著。因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的特点是阶段性,逐步推进;用法律保障;成效显著。该政策实施产生的影响是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增加。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三大改造、“人民公社”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可知中国共产党农村政策,坚持与时俱进,在不同的时期采取不同的政策;始终把广大农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中国共产党采取的农业政策推动了社会形势的发展。
52.(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2)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走农业合作化道路(或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3)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原因:急于求成,违背客观经济规律(任写一点意思相近,即可)
(4)粮食产量逐年增加(意思相近即可);
原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5)社会主义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依据国情制定政策,实事求是;要关注民生,以人民的利益为重等等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开始了;根据所学知识,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2)根据材料二“到 1956 年底,全国 87.8%的个体农户参加了高级农业合作社”结合所学知识,1953 到 1956 年,党和国家为发展农村经济,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走农业合作化道路。
(5)根据材料三“1958 年夏秋之际,各地成立人民公社……。”结合所学知识,1958年我国农村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根据所学知识,急于求成,违背客观经济规律是出现人民公社化运动这一失误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凤阳县小岗村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可以得出凤阳县小岗村粮食产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其原因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根据所学知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5)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社会主义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依据国情制定政策,实事求是;要关注民生,以人民的利益为重等等。
53.(1)材料一中的变化: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变化(或公有制经济比重下降,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上升)。材料二中的变化:中国经济总量持续增长(或国民经济的增长大大缩小了中国与当今世界最发达国家的差距)。原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
(2)由农民自发到国家推行;从农村到城市;从局部地区的开展到推广全国;从完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答出其中三点)
(3)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视发展科技、教育等。(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答出其中三点)
【分析】
【详解】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国经济发展状况简表”分析可知,从1978年至2005年,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变化,即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不断下降,非公有制经济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据材料二“1990年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排名第十。在发展中国家中排名第二,到2001年,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六位,在发展中国家排名第一,2006年,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位,已经超过了法国和英国。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首次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可知,自1990年至2010年,我国的经济总量不断增长,与世界上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上述变化出现的共同原因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从而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也使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2)仔细观察材料三“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表”“1978年11月,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率先实行包产到户,自负盈亏”“1980年,我国开始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概括可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特点是由农民自发到国家推行;据“1985年,我国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概括可知,从农村到城市;据“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了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可知,从局部地区的开展到推广全国;从完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
(3)依据上述材料及问题探究概括可知,我国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中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原因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视发展科技、教育等。
54.(1)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1961年,中共中央调整国民经济,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3)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王进喜,焦裕禄,雷锋。(举出两例即可)
(4)信息:农业生产发展(农业总产值提高),农民收入提高,生活得到改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答其他内容言之有理也可给分)
原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国民经济发展要遵循客观的经济规律,不能急于求成;坚持民主集中制,走依法治国的道路等。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中共八大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根据所学知识可得,1958年5月5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大会正式通过了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的倡议而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及其基本点。这条总路线的出发点是要尽快地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但是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我国在经济领域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根据所学知识可得,20世纪60年代初,中共中央为了克服“大跃进”给国民经济带来的严重困难,实施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为恢复国民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
(3)根据材料“全面的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开始后”可知,在这个时期取得领先世界的成就有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等;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全国各条战线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如: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
(4)根据材料三“农业总产值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可知我们从中得到的历史信息有农业总产值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对农村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这道题相对较开放,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言之有理即可。国民经济发展要遵循客观的经济规律,不能急于求成;坚持民主集中制,走依法治国的道路等。
55.(1)原因:解决温饱问题;原来的人民公社体制经营管理高度集中,分配上搞平均主义,农民经营没有自主权,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十分缓慢;意义:为农村改革指明了道路,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2)由人民公社到包干到户再到走农业生产集约化道路。
(3)吸引本村能人回乡创业;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做强“大包干”品牌特色,发展旅游经济;兴办乡镇企业;推进个体私营经济等。
(4)不断调整不符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要敢想敢干,不能固步自封。
【详解】
(1)原因:根据“每年秋收后几乎家家外出讨饭”可得出解决温饱问题;根据所学可得出原来的人民公社体制经营管理高度集中,分配上搞平均主义,农民经营没有自主权,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结合农业发展的情形可得出农业生产发展十分缓慢;意义:根据“正式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可得出为农村改革指明了道路,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2)根据“大包干”“决定走农业生产集约化道路,大力推行规模经营”可得出由人民公社到包干到户再到走农业生产集约化道路。
(3)结合所学可得出吸引本村能人回乡创业;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做强“大包干”品牌特色,发展旅游经济;兴办乡镇企业;推进个体私营经济等。
(4)结合材料的信息和所学,可得出不断调整不符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要敢想敢干,不能固步自封等。
56.(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大包干也可)
(3)成功探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进行国有企业改革,提高企业活力:建立经济特区,便于引进外来技术,促进我国经济建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一国两制,香港、澳门的回归;颁布一系列法律文件,加强民主法治,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法律保障。(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4)必须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等。(答出其中一点,言之有理即可)
【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结合所学可知“社会变革”即实行改革开放,开始于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2)根据材料二“1978年11月24日晚, 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为农民签下的‘生死状’。”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在农村实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可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进行国有企业改革,提高企业活力;建立经济特区,便于引进外来技术,促进我国经济建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等方面回答出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4)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从必须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等方面回答出中国成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经验。
57.(1)开国大典; 新中国诞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第一个五年计划;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国防建设。
(4)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等等。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得,这个场景指的是开国大典,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诞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根据材料可得,钢铁、粮食、发电量从1949年到1957年都得到大幅度提高,再根据所学知识可得,1953—1957年我国的一五计划,重点发展中工业,导致1957年我国钢铁产量是1949年的30多倍。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首先在农村进行改革,农村中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