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册初一生物(人教版)
请看右图中一家三口的对话。母亲说的话有道理吗?为什么?
新课导入
纤维素
蛋白质、糖类、脂肪
水、无机盐、维生素
须消化后才能被吸收
无需消化即可直接吸收
不能被消化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探究新知
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叫消化。
大分子
小分子
酶
一、食物的消化
探究新知
消化道的组成
口腔
咽
食道
胃
小肠
大肠
肛门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
唾液腺
胃腺
胰腺
肠腺
肝脏
消化腺的组成
探究新知
食物
口腔
小部分淀粉
胃
胃液(蛋白酶)
唾液(淀粉酶)
残渣
蠕动
小肠
胰腺、肠腺
(消化酶)
蛋白质、脂肪、淀粉
蠕动
大肠
咀嚼、搅拌
蠕动
肛门
咽、食道
蠕动
食物的消化过程
探究新知
实验目的:探究馒头变甜是否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关, 馒头变甜是否与唾液有关。
实验原理:淀粉是馒头的主要成分,淀粉分解形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温馨提示: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的混合都是在口腔中进行的。口腔的温度大约是37℃。
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探究新知
A馒头碎屑
2毫升唾液
充分搅拌
B馒头碎屑
2毫升清水
充分搅拌
C块状馒头
2毫升唾液
不搅拌
(1)
(2)
(3)
实验过程:
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三小块。将A块和B块分别用刀细细切碎;C块不做处理。
用消毒棉从口腔内部取出唾液并挤压到烧杯中。
将3支试管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并各加入2滴碘液,摇匀。观察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探究新知
实验结果:
(1)管内颜色最浅,通过搅拌、加唾液,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2)管内颜色最深,通过搅拌、加清水,馒头中的淀粉基本没有分解。
(3)管内颜色比(1)管深,比(2)管浅。无切碎、无搅拌、加唾液,馒头中的淀粉没有充分分解。
实验结论:
淀粉
口腔
唾液淀粉酶
麦芽糖
馒头变甜与唾液的分泌以及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都有关系。
探究新知
糖类(淀粉)的消化
淀粉
口腔
胃
小肠
大肠
唾液
胰液
肠液
淀粉
淀粉酶
麦芽糖
口腔
小肠
葡萄糖
肠液、胰液
探究新知
蛋白质
口腔
胃
小肠
大肠
胃液
胰液
肠液
蛋白质
胃蛋白酶
初步消化
胃
小肠
氨基酸
肠液、胰液
蛋白质的消化
探究新知
小肠内有哪些消化液?
小肠内的消化
肠液、胆汁、胰液
探究新知
分泌的胆汁储藏在胆囊中。胆汁经导管流入十二指肠。
分泌胰液。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胰液通过导管流入十二指肠。
胆囊
肝、胆、胰、十二指肠的相互关系示意图
探究新知
脂肪
口腔
胃
小肠
大肠
胰液
肠液
脂肪
胆汁
脂肪微粒
小肠
小肠
甘油+脂肪酸
肠液、胰液
脂肪的消化
探究新知
吸收:
是指食物中的水、无机盐、维生素,以及食物经过消化后形成的 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通过消化道的黏膜上皮细胞进入__________的过程。
血液
二、营养物质的吸收
小分子
探究新知
1.消化道包括哪七个?
2.在消化道当中哪些部位有吸收作用?
胃、小肠、大肠
思考讨论
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探究新知
消化道不同部位的吸收功能不同
消化道 吸收功能
胃
小肠
大肠
吸收部分水、酒精
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探究新知
1.消化系统
消化道:
消化腺:
口腔、咽、食道、胃、
小肠、大肠和肛门
唾液腺、胃腺、肝脏
胰腺和肠腺
2.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课堂小结
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
1.小肠长,长约5-6米;
2.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吸收面积;
3.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课堂小结
1.如图为消化系统的部分结构,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a是胆囊,贮存的胆汁能乳化脂肪
B.b是小肠,它的内表面有许多皱襞
C.c是肝脏,属于消化道外的消化腺
D.e是胰腺,分泌的胰液中含胰岛素
D
课堂练习
2.在消化道中能消化蛋白质的消化酶来自 ( )
①唾液腺 ②胃腺 ③肝脏 ④肠腺 ⑤胰腺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③⑤
3.各类营养物质在人体消化道内开始被消化的顺序是( )
①蛋白质 ②淀粉 ③脂类 ④无机盐 ⑤维生素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③②① D.②①③
B
D
课堂练习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