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 心理小说阅读+精准分析人物心理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语文复习--- 心理小说阅读+精准分析人物心理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8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09 22:14: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突破(十一) 心理小说阅读+精准分析人物心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从黑夜出发
王安忆
你看见街道上有什么?街道就是指楼房的礁石之间的裂缝,由于楼房的高耸陡峭,那些裂缝就特别深,看不见底似的。现在正是夜间,太阳走在它神圣的轨道上,早已经越过了我们,这些裂缝般的街道就靠了几盏路灯,才不至于彻底沉没到黑暗里去。这些路灯是怎么回事呢?它是我们人类动足了脑筋,积攒了几代人的聪敏和遐想,诞生出了几个英雄人物,利用水啊,火啊,蒸汽啊,还有铁丝啊,玻璃啊,胶皮啊,等等一大堆累赘,最后制造出来的,它的光简直谈不上是光,只要太阳一出来,这光就全部熔化了。太阳的光有多么的强烈,它的光就有多么的微弱。可是到了黑夜,在礁石底的裂缝中走路,还得靠它。或者应该这样说,有了它,黑夜里,礁石底的裂缝中,才会有人走路。
这些夜不归宿,在路灯的暗光下走路的,是些什么人呢?他们的行动举止看起来都有些模棱两可,不知所以,你不知道他们是在做什么。他们有些像鬼魅,又有些像梦魇,他们实际上就是从我们的梦魇里钻出来的,我们自己都认不出来了,因为我们实在睡得太熟了,我们听不见自己的梦呓,也记不得我们的梦。梦里轰轰烈烈,醒来却全忘了。连那些梦游者都忘记了他们的行踪。
梦魇是要比清醒自由,天地广博,假如它能被白昼的通用的语言翻译出来,那可是神奇的生活,波澜迭起,引人入胜。可惜这时候太阳正走在背道上,梦魇只能在几盏路灯下活动。这就难免有一种鬼魅的形状,其实不能怪它,两眼一抹黑的,它自己也看不清自己,所以难免还是盲目的。
夜间行车,或者夜间行船,是梦魇的归宿,梦魇一旦走上旅途,它便寿终正寝。但这并不是说它从此终结,而是更换了生存的形式。这带有蜕变和新生的意思,还有进化的意思。当然,这并不是所有的梦魇的终局,这只占梦魇的万分之一,可说是它的聚精会神,钟灵毓秀,也是要经历很多代的沉淀、淘汰,采集精华,是象牙塔尖上的梦魇。
现在,梦魇换了名字,它的新名字就叫作思想。它的全称为“奇思异想”,我们一般直呼简称:思想。我俯瞰着车和船的行进,看出了思想和梦魇的有所不同。即便是在深沉的黑夜,依然能看见蜿蜒的轨道,在夜色里闪闪发光,还有海面上犁开的水道,波浪像翻开的泥土一般,向两边卷起,船便从中走了过去。这就是思想的轨道,它不再是瞎摸瞎撞一气,而是有了轨道。
再接着说车窗前掠过的风景,树是最近的,还有略远的,比如房屋,它是要稍稍长久的物质。它要从容一些,虚形便只占实体的三分之一光景,变成了它的一道镶边,也是有光和影滚动的。然而正由于它的逝去要缓慢一些,它的变形就更加显著并且突出。从它进入视线到最后退出,它迅速地走完了由嫩及盛,由盛及衰的道路。你们看不出它就像一朵花,张开它的花瓣,然后凋谢,我看得出。有那么一刹那,它完全呈正面地展开在眼前,从来未有的完美,这就是它的黄金的全盛时期。然后,死亡就来临,它永远地逝出视线。它的身形迅速枯萎,缩小,最终消失,埋葬在视野的盲点之中。盲点是思想的巨大的坟墓。
再远些的是农田,它们呈现扇形地在视线中缓缓走过。这要比不动的农田更加壮阔,这有一种旋律感,各种乐器都在各自的位置上工作起来,思想的声音就在这里,你听无声,其实有声。由于疾驶的速度,农田是依附在了时间的流程上,这便合上了音乐的本质,这就是在疾驶的车窗前,视觉转变成听觉的缘故。在这里,看的东西成了听的东西。静止的事物在动态中变形得多么厉害,简直是奇迹了。在这一段距离之外,情形就是这样的。它似乎一直走不出视线,旋律一直原地进行,其实已经转换了调性,这一节不是那一节了。这是视力的错觉,这错觉是一个陷阱,用思想的专用名词来说,就是歧义。现在可以看见,思想可是比梦魇规矩多了,车轮下的铁轨就是明证,人间的名字就叫作“文明”。
现在,我的眼睛沉落了下去,落到了海平线以下,去追踪思想的航线。出发的汽笛已经唱过,梦魇溶解在晨曦中,太阳升出海面,金色的海水挡住了眼睛。耳里却灌满了声音。我凭着听觉,辨别我所在的方位。可是不消说,思想诞生的一刻真有些把我镇住了,它是如何激流涌动,汹涌澎湃啊!
海上风暴是经过长期的平淡乏味的航行之后,终于来临的一幕大戏剧。它是由无数渐变积攒起来的骤变,一个大转折。海底那些永无人知的沉船的残骸就是死亡。除了我,谁能看见这些沉睡的残骸?它们周身长满了苔藓和寄生的贝类,还缠绕着水草,是一具庞大的尸体。这样的尸体,海底不计其数,鱼儿在它们边上做着追逐和躲藏的游戏,所以它们又像是一种类似纪念碑的建筑。这就是死亡的思想的尸体。而那些生还的幸运航船,则继续航行,去赴它们与漂流瓶的约会。
我们看见有一个晶亮的点,在向海岸驶去,它在平静的涨潮的波浪上行进的节奏,是音乐里称作“如歌的行板”的那种。我们追逐着它,其实不是追逐,而是潜流与风向终于合二为一,我们终于走在同一条航道上。这是思想走完所有规定的路程,重新解散,化为烟云,有一些气体在太阳的光和热里凝成一种透明的物质,又在黎明的寒冷中固定了无形的形状,这就是灵感的由来。(有删改)
借助导图,把握全文
1.人的各种意识活动是怎样“行走”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叙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梦魇自由但盲目;②思想有轨道,但有时也存在盲点和歧视的局限;③经过海上风暴(思想巨变)洗礼的思想,会去赶赴与漂流瓶约会,若两者相遇,灵感便产生了。
2.作者的创作意识是如何影响到整篇小说的构思的?请结合全文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以叙述人的思绪感受作为线索,充满着联想、想象与感受的心理活动,呈现出较强的意识流色彩。②通过种种空间和场景的变化展现出人的各种意识产生,揭示人类思想的诸多奥秘。③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将晦涩难懂的思维活动转化为天马行空般的旅途探险,充满意识的活跃性。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春蚕(节选)
茅 盾
“宝宝”都上山了(指蚕爬上稻草秆子,准备吐丝结茧),老通宝他们还是捏着一把汗。他们钱都花光了,精力也绞尽了,可是有没有报酬呢,到此时还没有把握。虽则如此,他们还是硬着头皮去干。“山棚”下爇了火,老通宝和儿子阿四他们伛着腰慢慢地从这边蹲到那边,又从那边蹲到这边。他们听得山棚上有些屑屑索索的细声音,他们就忍不住想笑,过一会儿又不听得了,他们的心就重甸甸地往下沉了。这样地,心是焦灼着,却不敢向山棚上望。偶或他们仰着的脸上淋到了一滴蚕尿,虽然觉得有点难过,他们心里却快活:他们巴不得多淋一些。
“上山”后三天,息火了。老通宝的儿媳四大娘再也忍不住,偷偷地挑开芦帘角看了一眼,她的心立刻卜卜地跳了。那是一片雪白,几乎连“缀头”都瞧不见;那是四大娘有生以来从没见过的“好大蚕花”呀!老通宝全家立刻充满了欢笑。
同样的欢笑声在村里到处都起来了。二三十人家都可以采到七八分,老通宝家更是比众不同,估量来总可以采一个十二三分。
接着是家家都“望山头”了,各家的至亲好友都来“望山头”。老通宝的亲家张财发带了小儿子阿九特地从镇上来到村里。
“通宝,你是卖茧子呢,还是自家做丝?”
老通宝随口回答道:“自然卖茧子。”
张老头却拍着大腿叹一口气,忽然地站了起来,用手指着村外那一片秃头桑林后面耸露出来的茧厂的风火墙说道:“通宝,茧子是采了。那些茧厂的大门还关得紧洞洞呢!今年茧厂不开秤!”
老通宝忍不住笑了,他不肯相信。他怎么能够相信呢?难道那“五步一岗”似的比露天茅坑还要多的茧厂会一齐都关了门不做生意?
张老头子也换了话,东拉西扯讲镇里的“新闻”。最后,他代他的东家催那三十块钱的债。为的他是“中人”。
然而老通宝到底有点不放心。他赶快跑出村去,看看最近的两个茧厂,果然大门紧闭,不见半个人;照往年说,此时应早已摆开了柜台,挂起了一排乌亮亮的大秤。
老通宝心里也着慌了,但是回家去看见了那些雪白发光很厚实硬古古的茧子,他又忍不住嘻开了嘴。上好的茧子!会没有人要,他不相信。
可是村里的空气一天一天不同了。才得笑了几声的人们现在都是满脸的愁云,往年这时候,“收茧人”像走马灯似的在村里巡回,今年没见半个“收茧人”,却换替着来了债主和催粮的差役,请债主们就收了茧子罢,债主们板起面孔不理。
全村子都是嚷骂、诅咒和失望的叹息!“真正世界变了!”老通宝捶胸跺脚地没有办法。然而,茧子是不能搁久了的,总得赶快想法:不是卖出去,就是自家做丝。村里有几家已经把多年不用的丝车拿出来修理,打算自家把茧做成了丝再说,老通宝便也和儿子媳妇商量道:“不卖茧子了,自家做丝!什么卖茧子,本来是洋鬼子行出来的!”
“我们有四百多斤茧子呢,你打算摆几部丝车呀!”
四大娘首先说了。她这话是不错的。五百斤的茧子可不算少,自家做丝万万干不了。请帮手么?那又得花钱。阿四是和他老婆一条心。小儿子阿多抱怨老头子打错了主意,他说:“早依了我的话,扣住自己的十五担叶,只看一张洋种,多么好!”
老通宝气得说不出话来。
终于一线希望忽又来了。同村的黄道士不知从哪里得的消息,说是无锡脚下的茧厂还是照常收茧。于是老通宝去找那黄道士详细问过了以后,便又和儿子阿四商量把茧子弄到无锡去卖。阿四也同意了。他们去借了一条赤膊船,买了几张芦席,赶那几天正是好晴,又带了阿多。他们这卖茧子的“远征军”就此出发。
五天以后,他们果然回来了;但不是空船,船里还有一筐茧子没有卖出。原来那茧厂挑剔得非常苛刻。老通宝他们实卖得一百十一块钱,除去路上盘川,就剩了整整的一百元,不够偿还买青叶所借的债!老通宝路上气得生病了,两个儿子扶他到家。
打回来的八九十斤茧子,四大娘只好自家做丝了。她借了丝车,又忙了五六天,家里米又吃完了。叫阿四拿那丝上镇里去卖,没有人要;上当铺当铺也不收。说了多少好话,总算把清明前当在那里的一石米换了出来。
就是这么着,为春蚕熟,老通宝一村的人都增加了债!老通宝家为的养了五张布子的蚕,采了十多分的好茧子,就此白赔上十五担叶的桑地和三十块钱的债!一个月光景的忍饥熬夜不算!
1932年11月1日
(有删改)
借助导图,把握全文
3.简析文中画线部分的描写艺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文中有意使用“宝宝”“上山”“山棚”等方言及蚕事用语,叙说农村蚕事活动的种种习惯,突出了小说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域色彩。②运用叠音词,“屑屑索索”“甸甸”等叠音词的运用,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富有乡村风味的轻松的场面。③以典型的细节和心理描写,生动地描绘了老通宝一家紧张地等待和不安的心理。
4.请简要分析文中老通宝的心理变化过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在“山棚”下爇了火以后,一方面紧张而焦灼;另一方面又因淋到蚕尿而快活。②看到雪白的好蚕花后,老通宝立刻充满了欢笑(欢笑兴奋)。③今年却没见半个收茧人,使老通宝他们忧愁失望起来(忧愁失望)。④不得已贱卖到无锡茧厂后,老通宝又气得生了病(生气)。
易错警示
1.读不懂。对心理小说文本不熟悉,不知道怎么阅读才能读懂,不能抓住作者思路的变化阅读文本。
2.概括不当。或对心理变化过程题,不能贴着故事情节概括人物心理,或不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选用贴切的词语概括人物心理。
3.概括不全。小说描写艺术包括人物描写艺术(正面、侧面)、景物描写艺术(修辞、动静、虚实等)、语言描写艺术(用词、句式、风格等)。概括时做不到全面。
一、心理小说阅读要点
心理小说致力于表现深埋于内心的精神世界的意识活动,抛弃了原先小说中从外部描述人物思想感情的方法,而广泛采用自由联想、内心独白和旁白等技法,从而在揭示人的意识活动方面达到了相当的深度。正是因为这一点,心理小说呈现出远比传统小说更丰富复杂的内涵,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如王安忆的小说《从黑夜出发》颠覆了传统小说的表达形式,主要由联想、想象、感受和意象描写等多方面组成,呈现出较强的意识流特征。那么,如何才能读懂这类作品呢?
1.体悟心理小说与传统小说的本质区别
①传统小说反映客观存在着的人和物,将客观世界看作小说反映的对象,力图再现外部世界的真实,而心理小说则强调表现内心生活和心理真实,后者的真实比前者的真实更为深刻。传统小说的心理描写,只是表现作品内容的一个环节,是为了说明、推进故事和表现人物的性格服务的。心理小说则把意识的流动视为作品内容的主体,把表现人物的意识作为目的。
②传统小说的故事情节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以一个中心事件为核心,按因果关系组织起来的一连串事件。心理小说则完全用人物的意识世界取代了此前的外部世界,而情节则退居到极次要的地位,甚至完全消失。
③在主题上,传统小说的主旨、作者的主观意识和人格特征都较为明晰,易于把握。心理小说,着力表现现代人的自我感受,较之传统小说,主题隐蔽得更深,表现手法更多样,从而使得作品主题见仁见智。
2.从艺术手法的运用上理解作品
心理小说较多地采用了内心独白、时序颠倒的叙述方法,象征性的艺术结构,自由联想,包括事实与梦幻、现实与回忆的相互交织、流动,类似蒙太奇的衔接技巧。内心独白是最主要的思维和表现模式,从朦胧迷离的梦呓、支离破碎的断想、生命冲动的狂热,到清醒的理智思想,相互渗透,连成整体,表现出不受逻辑思维限制的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讲,心理小说就是倾听人物絮语不止的内心独白。
3.注意探究作品中意象的象征义
心理小说作家认为明确的表意语言不能揭示潜意识的隐秘,不能准确地传达出意识活动中复杂朦胧具有多重意义交织的内容,难以表达各种意识间深层的内在联系,因此他们选择了象征手法作为表现潜意识和隐秘意识内容的主要手段之一。
象征,是常用的一种手法,它是以一定事物,显示深远、丰富的认识、情感、思想、哲理。这种手法,是以实寓虚,利用象征物的某些特点,引申、扩展开去,最后显示出被象征本体的内在含义。
边练边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雨,沙沙沙
王安忆
天,淅淅沥沥下起小雨。
汽车来了。可雯雯却退了两步。一滴冰凉的雨打在她脑门上。
“喂,上不上啊?”车站只有她一个人了。雯雯刚要上车,又是一大滴雨打来。雨点很大,和那晚一样。雯雯后退了。“嗤——砰!”车走了。“发痴!”是售票员不满的声音。
“发痴?”雨越来越大,不过她并不懊恼;也许,他会出现在面前……他不是说:“只要你遇上难处,比如下雨,没车了,一定会有个人出现在你面前。”说完,自行车飞出去,飞转的车条,在雨洗的马路上,映出两个耀眼的光圈。
雨响起轻轻的沙沙声。
和上次一样。上次老艾和她说话,一下扯晚了。老艾是个慈祥的阿姨。她给雯雯介绍男朋友,姓严,是大学生。妈妈说:“可以了解了解。”雯雯轻轻地说:“为什么要了解?”“为了爱情。”雯雯更轻地说:“爱情不是这样的。”哥哥说:“天边飞下白云,海上漂来红帆,一位神奇的王子,向你伸出手——这就是你的爱情。”
哥哥又说:“船只在吴淞口受检,来历不明进不来上海。王子没有户口就没有口粮布票白糖肥皂。现实点儿吧,雯雯!”这位七○届海洋生物系大学生,学了一年专业,搞了四年“革命”,分配在中学教音乐——天晓得。现在,他只愁没有好海味发挥他的厨艺。
雯雯“噗哧”笑了。
那晚,老艾拉住雯雯:“那孩子……”等她叙述完,雯雯冲向车站,末班车“嘟”的一声跑了。天又下起雨来,沙沙沙。
一个站头过去了。“发痴?”“不!”……
那天,雯雯朝汽车叫了声:“等等!”随即就撒开腿追了。这是她能做的唯一努力。一辆自行车赶过了她,而雯雯仍然追着,“等等!”汽车越跑越远,那辆自行车却回了头。
“不,不,我不是叫你。”
“坐我的车也可以。”是个小伙子。
雯雯眼睛发亮了,可立刻警觉起来。“不!”
“不要紧,交警下班了。”
他的误解,使她放心了一点儿。
“快上车吧,雨大了。”
她顾不上犹豫了,果断地坐上车后架。
“你家住哪儿?”
雯雯明白了。过去那个人,进攻方式要抒情得多:“我好像见过你。”可后来呢!
“该在哪儿停?”雯雯这才想起来这不是公共汽车。“前面第三个站。”
雨小了点儿。
“真好看!”小伙子轻轻地赞赏着。
雨蒙蒙的天地变作橙黄色。雯雯从来没有注意,此时只感到一片温和的暖意。
“你家离站头多远?”
雯雯不假思索地告诉了他。前边,是蓝色路灯的世界。
车子停稳了。“谢谢!”
“谢什么?碰上别人也一样。”
“真的!”小伙子说,“我在农村插队,有一次从坝上摔下来,腿折了!十里八里也没个庄子,我干脆闭上眼,随便吧!忽然感觉有人在我腿上放了一株草。我一股劲就站起来了。”
“是梦。”
“不过这梦真灵。不一会儿,来了一伙割草的小孩,硬把我抬到了医院。”
“只要你遇上难处,比如下雨,没车了,一定会有个人出现在你面前。”他一蹬车子,头也不回地消失了。
第二个站牌了。也许他只是随便说说,她当真了。十来年的生活失去的信念,难道会被一席话唤回?当那白云红帆送来的人说“我们不合适”,她就该醒悟了。
白云红帆送来的人啊!
那是“复课闹革命”的时候,雯雯高高兴兴来到学校。教学楼上一扇扇没有玻璃的窗口,像失去了眼球的眼睛。雯雯踩着碎玻璃向校门走去。
他转身也走出校门。
“我好像见过你。”
“一个学校嘛!”雯雯淡淡地说。
“不是在学校。”
雯雯停住了脚步。
“在梦里。”他说。雯雯笑了。
雯雯全身心地投入了这爱情。仿佛透明的画,有了色彩;无声的歌,有了旋律。
快毕业了,他终于接到了工矿通知,欣喜若狂。轮到雯雯——一片红,全部插队。雯雯想,还有坚贞的爱情。可他说:“我们不合适。”雯雯哭都来不及,就登上了北去的火车。心中那画呀,歌呀,一片荒漠。
雯雯看见第四个站牌。“沙沙沙”的窃语声悄然消失。雯雯心中又升起希望:也许他预料今天不会下大,不会下久。也许,真正是下雨的时候,真正碰上难处的时候……
那天,雯雯对小严说:“我有朋友了。”小严走了。在厨房炒鱼片的哥哥冲进来:“你哪来的朋友?”
“就有嘛!”
“啊,我知道。在那天边,在那海上……”
雯雯发火了:“你倒该在那海上!你做过多少海的梦,现在它们在哪儿?油锅里!”
哥哥张大着嘴。“这就是生活!”他抱住雯雯的肩膀,“你不能为了缥缈的幻想耽误生活。”
雯雯转过身,将脸贴在窗上,在树影中寻找着。
……
几架自行车载着邓丽君的歌声和一阵笑语,从身后驶来:“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雨又下起来了。生活有很多乐趣,一定也包括梦想的权利吧。就像前面那橙黄色的灯,朦朦胧胧,然而闪着亮,发着光,把黑沉沉的夜,照成美丽的橙黄色。
雯雯心里充满期待。他说:“只要你遇上难处,比如下雨,没车了,一定会有个人出现在你面前。”
“你是谁?”雯雯在心里响亮地问道。
“我是我。”他微笑着。
“你是梦吗?”
“梦会实现的。”
前边那天蓝色的世界,纯洁而宁静。雯雯微笑着走进去了。
雨,沙沙沙。
一九八○年
(有删改)
1.小说运用意识流的写作手法,通过雯雯的回忆展开故事情节。请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可以使小说的结构更紧凑,更具有艺术性(或“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使表达更灵活自由”);②可以形成情节之间的内在联系,更有利于人物心理的刻画与形象的塑造;③可以展现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丰富作品多层次的内涵。
2.小说中的意象多具有象征意义。请以“雨,沙沙沙”与“蓝色的世界”为例,结合小说内容分别探究其深刻意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雨,沙沙沙”是小说创设的典型环境,象征着困境与机遇,有时代偶然,也有人生必然,雯雯在雨中寻找自己的梦想。②“蓝色的世界”代表明净而澄澈的前程,雯雯经历了痛苦与彷徨,实现了蜕变与新生,在“梦”的指引下勇敢前行。
  二、如何准确分析人物心理
(一)掌握分析心理描写的方法
1.直击心理描写——抓住显性心理
有的文学作品,本身就有对人物心理的直接描写。遇到这样的文学作品,就要抓住这些描写,深入进去,向更深处剖析,掌握人物的心理轨迹,从而直面人物内心的真正想法,把握人物形象。这样的分析方法由浅入深,符合文学作品情节发展的轨迹。这种心理描写包括抒情独白式、梦境描绘式、心理分析式等。
2.挖掘间接描写——抓住隐性心理
(1)抓住动作描写
人物的行为通常是受其心理支配的,所以通过抓取人物的动作描写,也可以来帮助我们还原人物的心理状况﹐进而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当林冲听说陆谦追杀至沧州,不觉大怒,作者用了“买”“带”“寻”等几个连续的动词,表现出林冲报仇急切的激愤心理。
(2)紧扣神态描写
人物的神态许多时候就是人物心理的晴雨表,所以扣住神态描写不放,也可以弄清楚人物的心理,进而把握人物的性格与品质。
(3)注重环境描写
文学作品中,作者为了取得一定的文学艺术效果,在刻画人物形象的时候,往往会运用环境描写加以侧面烘托。恰当的环境描写既对刻画人物、反映主题起到很好的作用,又能增添文章的美感。同时,还能衬托出人物的心理。
(4)揣摩语言描写
言为心声,可以从人物的语言中揣摩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当然,需要注意的是人物语言是否能真实反映人物的心态,如在特定环境下说的假话、违心话,就不能直接判断,需要进一步揣摩人物言心不一的真实原因。
(二)掌握分析人物心理的审答规范
审题 答题
设问 题干示例
分析人物心理 (1)本文画线部分表达了老董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2020年全国卷Ⅱ第8题) (2)两人在喝完酒离开客栈前有一段一再相约的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者的心理。(2020年全国卷Ⅰ第8题) (3)画线句子体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状态? ①多层面地联系人物关系和小说的主题。 ②结合上下文语境,搞清楚这种心理或行为产生的背景。 ③充分估计人物内心活动的复杂性和情感的丰富性。 ④进入情境来假想揣摩。假想自己就是其中的人物,用人之常情去揣摩。
梳理心理变化 (1)买卖瓷盘的过程中,杨成岳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2021年全国卷Ⅰ第9题) (2)结合文中内容,分析××(人)的心理变化过程。 (3)梳理××人物的感情变化过程。 ①选准答题区域。理清其中的层次,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语。注重筛选、概括。有时分层分段,层意段意就是答案。 ②参照情节的发展变化,透视人物活动和情感变化。 ③答案要点一般为三个,每个要点由心理词语加心理内容或原因组成。
心理描写作用 (1)××有什么样的内心活动?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2)这些心理描写有何作用? (3)你如何理解这些心理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和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①表现心理活动,展示人物性格特征。 ②深化主题思想,反映社会生活本质。 ③推动情节发展,勾勒组合文学故事。
边练边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路 标
茹志鹃
没有,没有,没有石子,没有草棍,没有树枝,更没有白粉,没有任何一点路标的痕迹。
没有人,没有一个人。灰蒙蒙的天,灰蒙蒙的地,在这灰蒙蒙的天地当中,只有自己,站在一条灰蒙蒙的路上。
伍原想喊一声,就这么“喂”地喊一声。这里没有人,只是喊给自己听,壮壮胆,解解怯,泄泄闷,他要世界活着,自己活着。
但是,不能喊,不敢喊。他要窒息了。
行军路线是向北的,他是向北走的。走了有三小时,也许四小时。走了四十里,也许是五十里。应该到铁路了,也许站在铁路的边边上了?
停住脚,沉住气。再看一看,再听一听,只要一点点与人有关的东西,一缕烟,一个脚印,一丝灯光……那么,一切就有希望。自己,自己背上的档案,那里有埋在淮河畔的小榕的入党报告。还有老邹,咯着血的老邹,只有自己知道他躺在什么地方。
没有,一切与人有关的迹象都没有。
无声无息的泪水,乘着无月无星的夜,毫无顾忌地涌了出来。
“可能走岔了路?”伍原在心里跟自己商量着。
“不,方向是对的。在接近敌区时,是不做路标的。”
“那么,现在已经接近敌区了?”
“肯定,快到铁路了。”
“那就快走!不能停留!”顿时,伍原感觉在这灰蒙蒙的后面,有什么东西活动了起来,无数隐蔽的眼睛,冰冷的枪口,潜伏的危机。但是,往哪里走呢?
棉衣已经湿得贴在了胸口,背上是越来越沉的档案。伍原狠狠地跺了一脚,听天由命地坐到地上,泪水便像决了的堤。
可是,慢!那是什么?好像冥冥中有神,不,鬼!鬼火?
远远的,贴在地上,就那么一小点儿,一小点儿黄黄的光,不飘忽,不闪烁。伍原不敢眨眼,屏息静气,站起身,啊!一站起,它便像钻入了地下。伍原赶紧趴下。在呢!荧荧的,黄黄的,小小的一点儿。在呢!在呢!伍原小心翼翼地,敏捷地,他不知哪里来的这份力气,竟像只猫似的向那一小点儿轻盈迅速地爬去。
这如豆的一小点儿光。
世界再不是死的,自己再不是孤独的,部队就在前面,档案当然会安然无恙地交给指导员,老邹当然也会马上接回来。这一点儿如豆的光,明天,包含着一切的明天,这不飘忽,不闪烁,小如绿豆似的光。
有人了!找到人了!我到底找到老乡啦!“老乡!”伍原迫不及待地叫了一声。这一声叫,却把自己的眼泪叫得掉了下来。“老乡!老乡!”他连连地又叫了两声。一半是为了需要,一半是为了自己想叫。可是窝棚里静静的,没有任何反应。伍原赶紧爬到跟前,从高粱缝隙里看到,里面确确实实有一个人,一个老乡。他背对着棚口,席地坐着,正就着一盏油灯,低着头,紧张而有力地做着什么。
“老乡!”伍原稍稍放大了声音,那人依然低着头,急急地朝一个口袋里搓着玉米。看来,是一个聋子。伍原只得爬进棚去,正伸手想拉他一把,突然之间这老乡像背后长着触角,敏捷地跳起,把灯吹灭,然后转身想跑。伍原哪里肯让他跑掉,两臂一伸,把老乡的腿抱住了。那个人也不作声,就在伸手不见五指的矮棚里,和伍原扭打起来。伍原不肯还手,一边抵挡着,一边死死抱住不放。明知他是个聋子,可还是大叫着:“老乡!老乡!”
老乡却毫不理会,只是“唔唔”地叫着,挣出手来进行袭击。
伍原绝望了,这个人不但是聋子,还是个哑巴。伍原只得利用自己的重量,把他牢牢地揿在地上,但不知怎么才能让他明白自己是共产党,是野战军。伍原捉住老乡的一只手,把它贴到自己帽子上,想让他明白,这不是国民党的大盖帽,这是八路军的帽子。可是老乡并不理解,他死死捏紧拳头,硬勾着肘子,不肯就范,后来又忽然利用这个机会,迅速灵活地向伍原脸上猛击几下。
急,痛,头昏,眼前金星直冒,浑身大汗淋漓,不知如何才能摆脱这一窘境。伍原突然觉得疲惫至极,手脚发软,不住地冒汗。却不知怎么,流下了眼泪,好像刚才在路上没来得及流下的泪水,一齐奔涌而出。伍原伏在老乡身上,大哭了起来,为自己,为前面走不完的路,为小榕,为老邹,也为这个倒霉而顽强的老乡。
忽然,伍原觉得有只手轻轻地摸着自己的头,自己的帽子,自己的脸颊。老乡顿时“哇哇”地大叫起来,那一只手还拍着伍原的肩,一边挣扎着要起来。伍原松了手,但说不清为什么,人却仍伏在地上抽抽噎噎。
老乡挣脱了出来,急忙摸了火镰打着,点上了灯,上上下下地打量着伍原。猛然,他似乎省悟了什么,双手直向棚外挥动,又急急地拿起灯,拉着伍原爬出窝棚。他一手擎着灯,一手直指东北方向,然后做了个正步走的姿势,一双眼睛急切地盯着伍原。伍原点头,然后敬礼,然后转身走去。
伍原走上大路,回头望望,那一星豆子似的灯光,不飘忽,不移动,像是镶嵌在夜空当中。
夜空下的世界,依然斗转星移。
一九八四年十月二日
(有删改)
3.结合文本,概括并分析主人公伍原的心理变化过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主人公伍原的心理变化过程:恐惧无助—燃起希望—悲观绝望—坚定无畏。
(2)①小说开篇低沉压抑的环境让伍原感到窒息、恐惧。向北走了数小时,仍旧荒无人烟,让伍原感到无助。②看到不飘忽、不闪烁的一小点儿光,伍原似乎看到了希望。③在与聋哑老乡的“搏斗”中,伍原疲惫至极,内心充满了绝望。④老乡为伍原指明部队前进的方向,使他信心倍增,坚定无畏。
4.小说三次写到伍原流泪,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请从展现人物心境的角度,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小说中反复出现的“流泪”,牵动着读者的心和伍原一起波澜起伏。②开端部分,伍原因为迷路,流下了近乎绝望的泪;等发现了灯火,他流下了激动的泪;但是因为聋哑“老乡”的误解,他又流下了委屈而无奈的泪。好在最后“老乡”认出他是八路军战士,才止住了他的泪。③眼泪展现了伍原的心境,也使得这个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被施了魔的花园
[意]卡尔维诺
乔瓦尼诺和赛来内拉在路上走着。底下是鳞光闪闪的大海,上头是白云隐约浮现的天空。他们之前去捉过螃蟹,现在决定勘探一下没走过的路。
往海边去的路上有着无数大株龙舌兰。往山上跑着一排甘薯的篱笆,上面重压着没花的叶子。乔瓦尼诺在篱笆间找到一处裂口,两人毫不犹豫地钻了进去。
他们来到了花园一角。四周一切寂静无声,树叶都不会动一下。那里有棵高大古老的桉树,还有砾石铺出的小路。乔瓦尼诺和赛来内拉踮着脚尖在小路上走着,小心不使脚下的砾石发出窸窣声。
一切是如此的美丽:被拳曲的桉树树叶勾勒出的拱顶细窄而高耸,还有那被树叶切碎的天空。只是他们满怀焦虑,在这个不属于他们的花园,他们随时可能被赶出去。但是什么声音也听不到。在一个拐角处的杨梅丛间,一群麻雀扑腾起来,叽叽喳喳地叫唤了一阵,然后又恢复了宁静。也许是个被抛弃的花园?
可是走着走着,他们就来到一片开阔的天空下,来到一个种满花的花坛前,然后是林荫小道和排排栏杆,还有行行的锦熟黄杨。花园的高处,是一幢硕大的别墅,别墅装着亮闪闪的玻璃,还有黄色和橘色的窗帘。
整个房子是荒凉的。两个孩子小心翼翼地踩着砾石,走上前去。也许玻璃窗会被突然打开,苛刻的先生和夫人就要出现在阳台上,肥大的狗就要被松开锁链,跑到路上来了。他们在路边找到一辆独轮小推车。赛来内拉坐在车上,乔瓦尼诺推着车,他们就这样一声不吭地前进着。
“那个……”赛来内拉不时地低声说道。乔瓦尼诺就停好车,去把花采下来。她手里已经攥满一束漂亮的花了。但逃跑时要从篱笆缝里钻出去,可能得把它们都扔掉!
砾石路也走到了尽头。空地的中间,劈开了一块庞大空旷的长方形:一个游泳池。“我们跳进去?”乔瓦尼诺问赛来内拉。如果他是询问她,而不是单说一句“下去!”,那就肯定说明是相当的危险。但水是那么澄净与碧蓝,而赛来内拉又是从不害怕的。他们已经是穿着泳衣的——这之前他们一直都在逮螃蟹。乔瓦尼诺怕溅泼声会太响,于是从池边上下去。他睁大眼睛,不断地往下游啊游,却只能看见蓝色,双手就好似玫瑰色的鱼;这跟在大海里的水下不同,那里的水中全是无形的绿黑色阴影。一片玫瑰色的阴影出现在自己上方——赛来内拉!他们手牵着手,从池子的另一头冒出来,他们有一点点的焦虑。不,实在没有任何人在看他们。这不如他们想象美妙:总是有那么一种酸楚而担心的基调,那就是,这一切都不属于他们,而他们也可能会被随时赶走。
从水里出来,在游泳池的边上,他们找到了一张乒乓球桌。乔瓦尼诺和赛来内拉轻轻地击打着。突然一球高高地弹起,而乔瓦尼诺把球打飞了,球撞上了挂在藤廊支架上的一面铜锣,铜锣就低沉而持久地颤响起来。两个孩子赶紧蜷缩在花坛的后面。很快来了两个穿着白上衣的用人,端着宽阔的托盘,把托盘搁置在一张圆桌上后,就走掉了。
乔瓦尼诺和赛来内拉来到圆桌旁。上面有茶、牛奶和面包。他们只得坐下享用起来。但他们坐得不是很安稳,只是坐在板凳边缘那一点点的地方,不停地挪动着膝盖。他们一点都感受不到甜点、茶和牛奶的味道。那个花园里的每一件东西都是如此:美妙而难以受用,带着那种内心的不适与恐慌。这也许只是命运的什么消遣吧,而他们可能很快就会被叫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他们悄无声息地靠近了别墅。在一扇木制对开的百叶窗叶片之间,他们看见一间漂亮荫蔽的房间,墙上尽是蝴蝶标本。一个苍白的男孩——应该就是这幢别墅和花园的主人,幸运的他,正坐在一张躺椅上,翻着一本厚厚的带插图的书。他的双手纤细白皙,睡衣的扣子一直系到脖子上,尽管那是夏天。
现在,这两个窥视的孩子紧张的心跳缓缓减弱下去。事实上,那个富有的男孩望着自己的周围时,显得比他们还要焦虑与局促,就好像他感到那本书,那张躺椅,墙上那些被装上框的蝴蝶,下午茶,游泳池,林荫小道,都只是因为一个巨大的错误才被授予他的;而他也是不能享用它们的,却只感受到那个错误的痛楚。
苍白的男孩在他阴翳的房间里转来转去,脚步偷偷摸摸的。他用那白皙的手指摩挲着镶有玻璃的蝴蝶标本的边框,并时不时地停住听着什么。乔瓦尼诺和赛来内拉刚缓下来的心跳声又密集起来。那是一种对什么魔法的害怕,那魔法正压迫在那幢别墅、那个花园上,压迫在所有那些美丽而舒适的东西上,就好像一种古老的不公。
太阳被云朵遮住了。乔瓦尼诺和赛来内拉默不作声地离开了。他们再次匍匐着穿过那排篱笆。在龙舌兰丛间,他们找到一条通往海边的小路。于是他们发明出来一个有意思极了的游戏——用海带打仗。他们将一把把海带摔到对方的脸上,一直摔到晚上。好在赛来内拉从来不哭。(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美丽的花坛,硕大的别墅,澄净碧蓝的游泳池,以及佣人们一听到锣声就端上来的下午茶,这些都表明了花园里的生活十分富足。
B.乔瓦尼诺用小推车推着赛来内拉走,为她采摘鲜花,两人用海带打仗,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这两个小伙伴相处融洽,亲密无间。
C.小说多次提到的蝴蝶标本,与房间里的男孩的处境形成微妙呼应;男孩用手指摩挲标本边框的细节,进一步突出他内心的渴望。
D.小说的叙述从容不迫却又富于变化,在游泳池里游水的刺激,掀起了小小的波澜;无意中敲响铜锣的紧张,更将情节推向高潮。
答案 D
解析 “却又富于变化”错。根据原文“那就肯定说明是相当的危险。但水是那么澄净与碧蓝……乔瓦尼诺怕践泼声会太响,于是从池边上下去。他睁大眼睛,不断……他们有一点点的焦虑……”可知,小说只是对乔瓦尼诺和赛来内拉在游泳池里游水的动作心理进行详细叙述,并没有体现出小说的叙述富于变化。无意中敲响铜锣的紧张的描写将情节推向高潮,这是叙述的作用,也不能体现出小说的叙述富于变化。
2.乔瓦尼诺和赛来内拉的心理变化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由海边进入花园,心情由轻松变得紧张、焦虑。(2)看到房间里的男孩,紧张感暂时减弱,又马上感到害怕与压抑。(3)离开花园来到海边,重新找回快乐的感觉。
3.小说中的矛盾冲突通常涉及人与人、人与环境以及人物内心三个方面。请以乔瓦尼诺和赛来内拉为例,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人与人的矛盾:乔瓦尼诺和赛来内拉有着自由快乐的天性,房间内的男孩却局促不安。(2)人与环境的矛盾:花园的环境美丽而富足,但乔瓦尼诺和赛来内拉却紧张而焦虑。(3)内心矛盾:乔瓦尼诺和赛来内拉想象着来到花园后的快乐和美妙,但现实却令他们酸楚而担心。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夜[注]
叶圣陶
一条不很整洁的里里,一幢一楼一底的屋内,桌上的煤油灯发出黄晕的光,照得所有的器物模糊、惨淡,好像反而加浓了阴暗。桌旁坐着个老妇人,她手里抱着一个大约不过两周岁的孩子。那老妇人的状貌没有什么特点,虽然额上已画上好几条皱纹,但不见得怎样衰老。只是她的眼睛有点儿怪,深陷的眼眶里,红筋牵牵连连的,发亮;放大的瞳子注视着孩子的脸,定定地,凄然失神。
近来,那孩子特别爱哭,叫开了头便难得停,好比大暑天的蝉。今晚,那老妇人却似乎感觉特别安慰;时候到了,孩子的哭还不见开场。然而在另一方面,她又感觉特别不安——不知道快要回来的阿弟将怎么说,不知道几天来醒里梦里系念着的可怜宝贝到底有没有着落。
她注视着孩子,在她衰弱而创伤的脑里,涌现着雾海般迷茫的未来。她不敢想,无聊地问孩子:“大男乖的,你姓什么?”
“张。”大男随口回答。
“不!不!”老妇人轻轻呵斥,“不要瞎说,哪个姓张!我教你,大男姓孙。记着,孙,孙……”
“孙。”大男并不坚持,仰起脸来看老妇人的脸,就这样学着说。
老妇人的眼睛重重地闭了两闭,她的泪泉差不多枯竭了。
“乖的,大男乖的。”老妇人把大男紧紧抱住,脸贴着他的花布衫。“不管哪个问你,你说姓孙,你说姓孙……”声音渐渐凄咽了。
“哇……”大男突然哭起来了,泪水淌得满脸,“妈妈呀……妈妈呀……”
这样的哭最使老妇人伤心又害怕。伤心的是一声就如一针,针针刺着自己的心。害怕的是单墙薄壁,左右邻舍留心一听就会起疑念。
老妇人于是站起来踱步,让大男躺在臂弯里。
嗒,嗒,外面有叩门声,同时,躺在跨街楼底下的那条癞黄狗汪汪地叫起来。她吓得一跳,但随即省悟这声音极熟,一定是阿弟回来了,便匆遽地走去开门。
门才开一道缝,外面的人便闪了进来;连忙,轻轻地,回身把门关上。
“怎么样?”老妇人悄然而焦急地问。
“唉!总算看见了。”阿弟摸着额角,颓然,像完全消失了气力。
“看见了?”老妇人几乎要拉了阿弟便引她跑出去看。
“阿姊,今天去找的那个弟兄,我同他说,有这样两个人,现在,人是没了,求他指点我去认一认他们的棺木。我又告诉他,这两个人是夫妻,女的有年老的娘,他们的孩子天天在外婆手里啼哭,叫着妈妈……唉!总之什么都说了,只少跪下来对他叩头。”
老妇人听着,凄然垂下眼光看手中的孩子;孩子蒙眬欲睡了。
老妇人感觉心胸被压抑得太紧结了。她虽不懂女儿女婿的心思,但她清楚地知道,他们同脸生横肉、声带杀气的那些囚徒决不是一类人。
阿弟又说:“他引着我向野外去,他说棺木都写着号码,十七十八两号是他们俩。我们逐一认去,认到了,一横一竖放着。”
“他们两个倒下时,满身染红了。”这话阿弟没敢说出来。
“十七,十八!”老妇人忘其所以地喊出来,脸色凄惨,眼眶里亮着仅有的泪。一阵忿恨的烈焰在她的心里直冒起来,泪膜底下的眼珠闪着猛兽似的光芒。
“我告诉你,”老妇人咬着牙说,身体索索地震动,“我不想什么了,明天死好,立刻死也好。这样的年纪,这样的命! ——怕什么呢!我是映川的娘,姓张的是我的女婿,我要到街上去喊,看有谁把我怎样!”忿恨的火差不多燃烧着她全身,说到后段,语声转成哀厉而响亮。 她拍着孩子的背,又说:“说什么姓孙,我们大男姓张,姓张!我只恨没有本领处置那辈该死的东西,给年轻的女儿女婿报仇!”
阿弟听呆了,说:“我想起了,他们留着字条呢!”
“啊!字条!”老妇人身体一挺,周身的神经都拉得十分紧张。一种热望一忽儿完全占领了她。不接触女儿女婿的声音笑貌,虽只十天还不到,却似已隔绝了不知几多年。现在这字条,将诉说他们的一切,解答她的种种疑问。
字条拿出来了,是撕破了的一个联珠牌卷烟匣子,印着好几个指印,又有一处焦痕,反面写着八分潦草的一行铅笔字。
阿弟凝着细眼凑近煤油灯念那字条:“‘儿等今死,无所恨,请勿念。’嗤!这个话才叫怪。没了性命,倒说没有什么恨!‘恳求善视大男,大男即儿等也。’他们的意思,没有别的,求你好好看养大男;说大男就是他们,大男好,就如他们没有死。只这‘无所恨’真是怪,真是怪!”
“拿来我看。”老妇人伸手攫取那字条,定睛直望,像嗜书者想把书完全吞下去那样地专注。但是她并不识字。
室内十分静寂,小孩的鼾声微细到几乎听不见。
虽然不识字,但她看明白那字条了。岂但看明白,并且参透了里边的意义,懂得了向来不懂的女儿女婿的心思。就仿佛有一股新的活力周布全身,心中也觉得充实了好些。
“大男,我的心肝,楼上去睡吧。”她站起来走向楼梯,嘴唇贴着孩子的头顶,字条按在孩子的胸口,憔悴的眼透出母性的热光,脚步比先前轻快。她已决定勇敢地再担负一回母亲的责任了。
1927年10月
(有删改)
注 本文是最早反映“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杀的文学作品之一。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来,那孩子特别爱哭”,如“大暑天的蝉”,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孩子的哭声不已,又制造了悬念。
B.小说有两条线索,明线写老妇人,暗线写她的女儿女婿,两条线索又同时在同一地点交织,结构非常独特。
C.小说叙写老妇人反复告诫大男要记着自己姓孙,不能说自己姓张,这一行为直接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D.作者没有刻意追求故事情节的惊险曲折,而是将大量笔墨用在对人物的刻画上,从而使小说颇具感染力。
答案 C
解析 不是“直接反映”,而是间接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5.茅盾先生曾指出,短篇小说创作应“抓住一个富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段来表现比它本身广阔得多、也复杂得多的社会现实”。请结合这句话,分析这篇小说的创作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小说选取老妇人等待、得知女儿女婿消息的生活片段作为写作素材,她一家的遭遇是那个时代千家万户的缩影,是具有广泛概括意义的典型。②生活片段虽小,却表现了革命者宁死不屈的伟大精神,老妇人思想情感的变化正是人民群众思想觉悟不断提高的真实写照。
6.请根据作者对老妇人眼睛的描写,分析她的心理变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小说一开始写老妇人“深陷的眼眶里,红筋牵牵连连的,发亮”等,表现了她在女儿女婿被捕后,内心的哀伤和痛苦。②写老妇人“眼眶里亮着仅有的泪”等,表明她心中已燃起对敌人仇恨的怒火,她的内心充满愤怒,也预示着人物的觉醒。③写老妇人“定睛直望”“专注”以及最后“憔悴的眼透出母性的热光”,表明她下定决心“再担负一回母亲的责任”,表现了她的内心勇敢而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