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老山界》第二课时课件(共31张PPT)+教学设计+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老山界》第二课时课件(共31张PPT)+教学设计+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10 07:36:1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6.《老山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所写事件的历史背景,梳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把握文本主要内容。(重点)
2.学习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方法,赏析文中精彩生动的语句。(难点)
3.学习红军不怕困难、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感受文章所传达的精神品质,继承红军优秀的革命传统。 (素养)
【教学重点】
了解本文所写事件的历史背景,梳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把握文本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方法,赏析文中精彩生动的语句。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理清了脉络。分析了红军在翻越老山界过程中遇到的行路难、吃饭难、睡觉难、处境难等困难,表现了红军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乐观精神。这节课,我们继续研读这篇课文,品味文中精彩的语句,进一步感悟红军战士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合作探究
1、开头一句“我们决定要爬一座三十里高的瑶山……”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概括介绍老山界。突出路之远,为下文叙写翻山时的艰难埋下伏笔。
2、课文写红军翻越老山界,为什么用了不少笔墨写有关瑶民大嫂的事?哪些词语在文中反映了她思想感情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明确:一开始,她看到红军时,非常惊惶。经过攀谈,她才知道红军是穷人的队伍,在红军战士面前诉苦时,她哭了。当红军把一整袋米送给她时,她“欢喜”地接受了。
早先:瑶民原来受反动军阀的欺压,对反动军队怕透了,听说部队过境,男人“按照习惯”躲藏起来,因此,红军只遇到母女俩。
过程:通过谈话被红军打动→被红军关心(送米)而感到欢喜。
这个过程,显示了红军是为人民谋福利的军队,说明红军不但是战斗队,也是宣传队和播种机,从侧面丰富了课文的中心意思。
3、课文写红军翻越老山界,却花了大量笔墨写有关瑶民大嫂的事,是否离题?
明确: 不离题。
原因:一方面突出了山路的难行,表明这是真实叙事;另一方面,通过写红军与瑶民的相处,表现了红军对人民的关怀,充分显示了红军是人民的军队,必然能得到人民的支持,这是红军取得胜利、一往无前的根本原因。
4、朗读课文,作者描写红军夜里翻越老山界的情景,有三处景物描写,找出并勾画出来,赏析句子,体会作者生动、细腻的描写中所蕴含的情感。
(1).夜晚翻山
“满天都是星光”一段,“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的上去”一段。
交流:“之”字形说明山路曲折,迂回;火把与星光连接,写山势之高;表现了老山界的险峻,而“许多”一词,既说明山路的曲折和陡峭,又说明有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在攀登。人、夜色、高山交织在一起,组成了瑰丽、壮观的景象。“奇观”一词表现出这一景象的奇特罕见,表现红军队伍的宏伟气势并颂扬了红军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的精神。
(2).半夜露宿山中
从“半夜里,忽然醒来”到“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阅读课文第22自然段“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 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回答下列问题:
①用四个字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露宿见闻
②用自己的语言解说作者怎样对所见、所闻进行细节描写?
所见:星星、山峰、四围的山(由上及下,由远及近;)比喻、拟人。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 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交流:“缀”字传神而又具立体感,好像人工装点在上面似的,突出夜之深、景之美,表现了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和感受自然景色的丰富情感。用“巨人矗立”比喻眼前的山峰;用“一口井”比喻山谷,既突出了山势的险峻和连绵,又暗示了红军的艰难处境。“矗立”,形象的说明困难像拦路虎阻挡在面前,但是直立、高耸的老山界阻挡不了红军北上抗日的决心,也改变不了他们的长征必胜的信念。
所闻:有声、寂静(比喻、排比、以静写动)。
“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用了什么修辞手 法 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
交流:以动写静,折射出声音的不可捉摸。
“像春蚕在咀嚼桑叶”时连续不断的细微声音,比喻 战士们轻细的话语声,说明战士们被冻醒次数之多;
“野马奔驰”写半夜山风之大,又喻寒风刺骨;
“山泉呜咽”用拟人化手法喻山泉时断时续又暗指山势崎岖;
“波涛澎湃”形容林木被风刮动的声音。
人声和大自然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烘托出夜色之深,夜景之美,透露出勃勃生机,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总之,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体现景色之美,烘托乐观之情。
(3).下山
从“我们一口气跑下去”到“清得透底”。
明确:这段话写出了我们翻越老山界之后所见的景色,景物特点是:景色明朗、清新。表现战士们欢畅、轻松的心情,集中展现了一种前景光明的意境。
5、作者在文章中细致地描写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可是在最后一段,作者又说“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课文最后说翻越老山界的困难“还是小得很”,是与整个长征中遇到的困难比较而言的,更加突出地表现了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长征胜利的来之不易。
三、文章主旨
本文真实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老山界的经过,表现了红军不怕困难、处险不惊、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四、写作特色
1.采用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层次。这样写的好处,一是文章脉络十分清晰。二是逐层写明时间的变化和地点的转移,使叙事和描写都合情合理。三是有些事情起初不明白,后来才明白,按时间顺序写,先设悬念,后面解释,就能产生扣人心弦的效果。
2.以生动的描写具体而形象地表达中心意思。如作者运用场面描写把红军星夜爬山的场景写得有声有色、十分生动,使人深深地感到红军确实是一支无高不可攀的英雄队伍。从不同的视角方位描绘出老山界山势的特点,有力地突出了行军的困难,从而表现了红军的精神面貌。
3.本文语言朴实而优美,凝练而细腻,字里行间流露着真挚而强烈的感情。本文语言异常朴实,富于口语色彩。有些地方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增添了语言的美感。全文饱含着真挚而强烈的感情,有出于对自己队伍本质特点的认识而产生的强烈的自信之情,有不畏艰难险阻的强烈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有对自己同志的真挚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有胜利的欣慰和自豪之情。
五、拓展延伸
1、过了老山界后不久,毛泽东写下了下面这首词,里面有对红军翻山越岭的生动描述。
十六字令三首
毛泽东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2、写寂静,可以以静写静,也可以以声写静。请写出两句以声写静的诗句。
示例:①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②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六、课堂检测
1.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D )
A.悬涯 宿营地 酣然入梦 惊涛骇浪
B.篱笆 歇歇脚 百练成钢 苛捐杂税
C.灌输 鱼水情 不可捉摸 再接再励
D.景致 运输员 寒风凛冽 层峦叠嶂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A.回头向来路望去,那些小山都成了“矮子”。
B.这回翻山使部队开始养成一种新的习惯,那就是用脸盆、饭盒子、茶缸煮饭吃、煮东西吃。
C.队伍挤得紧紧的,站累了,就在路旁坐下来,等前头喊着“走,走,走,”就站起来再走。
D.我忽然想起:将来要在这里立个纪念碑,写上:某年某月某日,红军北上抗日,路过此处。
3、判断下列句子的对错,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
(1)《老山界》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一昼夜内发生的事情,真实、生动地叙述了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 √  )
(2)“我们决定要爬一座三十里高的瑶山,地图上叫越城岭,土名叫老山界。”文章开头就点出“三十里高”,说明山势高峻,暗示翻越艰难。( √  )
(3)《老山界》中有不少篇幅写红军战士与瑶民攀谈的情节,这和课文的中心事件“翻越老山界”联系不大。(    )
4、我市某中学在七年级学生中组织了一次以“传承长征精神,感悟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根据相关要求回答问题。
(1)以下是本次活动的构思框架图,请把这个构思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明确】:活动围绕红色主题分两个阶段——准备和实施,在准备阶段,要制作小红旗、排练节目;在活动实施阶段,要重走长征路、看望老红军,最后表演节目。
(2)从江西于都到福建长汀,从福建宁化到江西瑞金,2019年6月11日,“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多家新闻客户端进行了“长征,从这里出发!”的直播,引来上百万网友观看。请你谈谈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再走长征路。
【明确】:虽然今天我们不再有当年的艰难险阻,但这种精神却是我们生活、学习、工作的精神食粮。因此我们要重走长征路,让长征精神薪火相传。
七、课堂小结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像老山界那样的陡山,还会遇到很多未知的困难,我们该如何面对呢?是摇头退缩,还是昂首挺胸地对自己说“我可以”?显然,我们需要勇敢面对,要学习红军战士们那种直面困难、不断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人生的道路上大步前行。
红色主题题
准备
实施
制小红旗
排练节目
走长征路
看老红军
表演节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1张PPT)
语文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
陆定一
第二单元
第6课 老山界
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理清了脉络。分析了红军在翻越老山界过程中遇到的行路难、吃饭难、睡觉难、处境难等困难,表现了红军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乐观精神。这节课,我们继续研读这篇课文,品味文中精彩的语句,进一步感悟红军战士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所写事件的历史背景,梳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把握文本主要内容。(重点)
2.学习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方法,赏析文中精彩生动的语句。(难点)
3.学习红军不怕困难、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感受文章所传达的精神品质,继承红军优秀的革命传统。 (素养)
合作探究
1、开头一句“我们决定要爬一座三十里高的瑶山……”的作用是什么?
概括介绍老山界。突出路之远,为下文叙写翻山时的艰难埋下伏笔。
合作探究
2、课文写红军翻越老山界,为什么用了不少笔墨写有关瑶民大嫂的事?哪些词语在文中反映了她思想感情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一开始,她看到红军时,非常惊惶。经过攀谈,她才知道红军是穷人的队伍,在红军战士面前诉苦时,她哭了。当红军把一整袋米送给她时,她“欢喜”地接受了。
早先:瑶民原来受反动军阀的欺压,对反动军队怕透了,听说部队过境,男人“按照习惯”躲藏起来,因此,红军只遇到母女俩。
过程:通过谈话被红军打动→被红军关心(送米)而感到欢喜。
这个过程,显示了红军是为人民谋福利的军队,说明红军不但是战斗队,也是宣传队和播种机,从侧面丰富了课文的中心意思。
合作探究
3、课文写红军翻越老山界,却花了大量笔墨写有关瑶民大嫂的事,是否离题?
不离题。
原因:一方面突出了山路的难行,表明这是真实叙事;另一方面,通过写红军与瑶民的相处,表现了红军对人民的关怀,充分显示了红军是人民的军队,必然能得到人民的支持,这是红军取得胜利、一往无前的根本原因。
合作探究
4、朗读课文,作者描写红军夜里翻越老山界的情景,有三处景物描写,找出并勾画出来,赏析句子,体会作者生动、细腻的描写中所蕴含的情感。
(1).夜晚翻山
(2).半夜露宿山中
(3).下山
“满天都是星光”一段,“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的上去”一段。
从“半夜里,忽然醒来”到“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从“我们一口气跑下去”到“清得透底”。
合作探究
4、朗读课文,作者描写红军夜里翻越老山界的情景,有三处景物描写,找出并勾画出来,赏析句子,体会作者生动、细腻的描写中所蕴含的情感。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连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达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之”字形说明山路曲折,迂回;火把与星光连接,写山势之高;表现了老山界的险峻,而“许多”一词,既说明山路的曲折和陡峭,又说明有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在攀登。人、夜色、高山交织在一起,组成了瑰丽、壮观的景象。
“奇观”一词表现出这一景象的奇特罕见,表现红军队伍的宏伟气势并颂扬了红军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的精神。
合作探究
4、朗读课文,作者描写红军夜里翻越老山界的情景,有三处景物描写,找出并勾画出来,赏析句子,体会作者生动、细腻的描写中所蕴含的情感。
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这段描写是前段夜景的补充,它通过作者的动作和感受(“一步一步的上去”“向上看……向下看”)进一步写出了山势的险峻陡峭,写活了红军夜晚攀登老山界这一壮丽、宏伟的奇观,反映了红军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合作探究
4、朗读课文,作者描写红军夜里翻越老山界的情景,有三处景物描写,找出并勾画出来,赏析句子,体会作者生动、细腻的描写中所蕴含的情感。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象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象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象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 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这段话主要写半夜醒来观赏夜景的所见所闻。自上而下地写了星星、山峰、山谷。 “浑身打着战”、“把身子蜷起来”句中“战”和“蜷”使我们仿佛看见战士们全身因寒冷而发抖、哆嗦的形象,生动的表现了寒气刺骨的情景。但是,战士们没有被吓倒,他们冻醒了就围着火堆小声谈话。写出了他们的乐观和从容镇定。
合作探究
4、朗读课文,作者描写红军夜里翻越老山界的情景,有三处景物描写,找出并勾画出来,赏析句子,体会作者生动、细腻的描写中所蕴含的情感。
黑的山峰象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象一口井。
用巨人矗立比喻眼前的山峰;用一口井比喻山谷,既突出了山势的险峻和连绵,又暗示了红军的艰难处境。“矗立”形象说明困难像拦路虎阻挡在面前,但是直立、高耸的老山界阻挡不了红军北上抗日的决心,也改变不了他们的长征必胜的信念。
合作探究
4、朗读课文,作者描写红军夜里翻越老山界的情景,有三处景物描写,找出并勾画出来,赏析句子,体会作者生动、细腻的描写中所蕴含的情感。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以声写静,形象生动的描绘出瑰丽的山色夜景。“像春蚕在咀嚼桑叶”时连续不断的细微声音,比喻战士们轻细的话语声,说明战士们被冻醒次数之多;“野马奔驰”写半夜山风之大,又喻寒风刺骨;“山泉呜咽”用拟人化手法喻山泉时断时续,又暗指山势崎岖;“波涛澎湃”形容林木被风刮动的声音。人声和大自然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烘托出夜色之深,夜景之美,透露出勃勃生机,表现了红军战士处困不悲、处险不惊的大无畏精神和乐观豁达的品质。
合作探究
4、朗读课文,作者描写红军夜里翻越老山界的情景,有三处景物描写,找出并勾画出来,赏析句子,体会作者生动、细腻的描写中所蕴含的情感。
下山路上描写的景物是下山途中所见,景物的特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我们一口气儿跑下去,跑得真快。路上有几处景致很好,浓密的树林里,银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清得透底。
这段话写出了我们翻越老山界之后所见的景色,景物特点是:景色明朗、清新。表现战士们欢畅、轻松的心情,集中展现了一种前景光明的意境。
合作探究
4、朗读课文,作者描写红军夜里翻越老山界的情景,有三处景物描写,找出并勾画出来,赏析句子,体会作者生动、细腻的描写中所蕴含的情感。
(1)、赏析方法:
① 扣词语:生动传神的动词、富有表现力的形容词。
② 抓修辞: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③ 找角度:从哪一角度表现的。
④ 析内容:表现了写作对象的什么特点。
⑤ 悟情感: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方法归纳
合作探究
4、朗读课文,作者描写红军夜里翻越老山界的情景,有三处景物描写,找出并勾画出来,赏析句子,体会作者生动、细腻的描写中所蕴含的情感。
(2)、写景方法:
①抓住特征
②运用感官
③注意顺序
④情景交融
合作探究
5、作者在文章中细致地描写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可是在最后一段,作者又说“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课文最后说翻越老山界的困难“还是小得很”,是与整个长征中遇到的困难比较而言的,更加突出地表现了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长征胜利的来之不易。
文章主旨
本文真实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老山界的经过,表现了红军不怕困难、处险不惊、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写作特色
1.采用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层次。这样写的好处,一是文章脉络十分清晰。二是逐层写明时间的变化和地点的转移,使叙事和描写都合情合理。三是有些事情起初不明白,后来才明白,按时间顺序写,先设悬念,后面解释,就能产生扣人心弦的效果。
2.以生动的描写具体而形象地表达中心意思。如作者运用场面描写把红军星夜爬山的场景写得有声有色、十分生动,使人深深地感到红军确实是一支无高不可攀的英雄队伍。从不同的视角方位描绘出老山界山势的特点,有力地突出了行军的困难,从而表现了红军的精神面貌。
写作特色
3.本文语言朴实而优美,凝练而细腻,字里行间流露着真挚而强烈的感情。本文语言异常朴实,富于口语色彩。有些地方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增添了语言的美感。全文饱含着真挚而强烈的感情,有出于对自己队伍本质特点的认识而产生的强烈的自信之情,有不畏艰难险阻的强烈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有对自己同志的真挚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有胜利的欣慰和自豪之情。
拓展延伸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十六字令三首
毛泽东
过了老山界后不久,毛泽东写下了下面这首词,里面有对红军翻山越岭的生动描述。
拓展延伸
重走长征路 传承红色文化
拓展延伸
示例:①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②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写寂静,可以以静写静,也可以以声写静。请写出两句以声写静的诗句。
课堂检测
1.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悬涯 宿营地 酣然入梦 惊涛骇浪
B.篱笆 歇歇脚 百练成钢 苛捐杂税
C.灌输 鱼水情 不可捉摸 再接再励
D.景致 运输员 寒风凛冽 层峦叠嶂
D
课堂检测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回头向来路望去,那些小山都成了“矮子”。
B.这回翻山使部队开始养成一种新的习惯,那就是用脸盆、饭盒子、茶缸煮饭吃、煮东西吃。
C.队伍挤得紧紧的,站累了,就在路旁坐下来,等前头喊着“走,走,走,”就站起来再走。
D.我忽然想起:将来要在这里立个纪念碑,写上:某年某月某日,红军北上抗日,路过此处。
A
(1)《老山界》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一昼夜内发生的事情,真实、生动地叙述了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   )
(2)“我们决定要爬一座三十里高的瑶山,地图上叫越城岭,土名叫老山界。”文章开头就点出“三十里高”,说明山势高峻,暗示翻越艰难。(   )
(3)《老山界》中有不少篇幅写红军战士与瑶民攀谈的情节,这和课文的中心事件“翻越老山界”联系不大。(   )



【解析】第(3)句中,与瑶民攀谈,主要表现红军是一支关心群众、爱护群众的军队,所以不可省略。
3、判断下列句子的对错,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
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
4、我市某中学在七年级学生中组织了一次以“传承长征精神,感悟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根据相关要求回答问题。
(1)以下是本次活动的构思框架图,请把这个构思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红色主题
准备
实施
制小红旗
排练节目
走长征路
看老红军
表演节目
【明确】:活动围绕红色主题分两个阶段——准备和实施,在准备阶段,要制作小红旗、排练节目;在活动实施阶段,要重走长征路、看望老红军,最后表演节目。
课堂检测
(2)从江西于都到福建长汀,从福建宁化到江西瑞金,2019年6月11日,“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多家新闻客户端进行了“长征,从这里出发!”的直播,引来上百万网友观看。请你谈谈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再走长征路。
【明确】:虽然今天我们不再有当年的艰难险阻,但这种精神却是我们生活、学习、工作的精神食粮。因此我们要重走长征路,让长征精神薪火相传。
课堂小结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像老山界那样的陡山,还会遇到很多未知的困难,我们该如何面对呢?是摇头退缩,还是昂首挺胸地对自己说“我可以”?显然,我们需要勇敢面对,要学习红军战士们那种直面困难、不断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人生的道路上大步前行。
板书设计
老山界
决定翻山——概括介绍,开篇点题
山高路险 奋勇登山
悬崖峭壁 打趣逗笑
翻山经过
睡觉难
吃饭难
路窄石硬 酣然入梦
粮食奇缺 鼓着勇气
寒气逼人 观赏夜景
肚子饥饿 继续前进
敌人追击 毫不畏惧
枪声密集 嘲讽敌机
下山之后——总结全文,呼应开头
处境难
顽强的意志乐观的精神
走路难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