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回延安》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感知诗歌内容,理解诗中的地域文化特点和民俗内涵。
2.朗诵诗歌,把握其形式特点和语言风格,学习各类修辞手法及“比兴”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
3.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体会诗人对革命圣地延安的深情以及对革命事业和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掌握比兴手法及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体会诗歌所深寓的感情。
〖教学难点〗
1.理解诗中的地域文化特点和民俗内涵。
2.掌握比兴手法的运用。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进程〗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
1.生词提写
莫要 厉害 挡住 心窝 搂定 柳林铺 延河 登时 树梢 糜子 油馍 满窑 脑畔 气喘得紧 眼眶 费心 蓝天 彩虹 杨家岭 枣园 赤卫军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糜子(méi) 贮藏(zhù) 白羊肚手巾(dù)
B.柳林铺(pū) 脑畔(pàn) 慰藉(jiè)
C.哺育(fǔ) 外溢(yì) 一气呵成(hē)
D.惬意(qiè) 差使(chāi) 米酒油馍(mó)
答案:D (A.白羊肚手巾dǔB.柳林铺pù哺育bǔ)
3.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贺敬之,诗人、剧作家,代表作有《回延安》《桂林山水歌》《放歌集》等。
B.1945年,贺敬之和丁毅共同创作的话剧《白毛女》,是我国第一部新话剧。
C.《回延安》借鉴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两行一节,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
D.陕北民歌“信天游”,其歌词是以七字格二二三式为基本句格式的上下句变文体,以浪漫主义的比兴手法见长。
答案:B(《白毛女》是歌剧)
二、自主探究
㈠朗读第一节,回答问题
1.你从哪些语句中能读出诗人回到延安时的激动心情?
⑴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连用“莫要”“莫把”两个带有祈使语气的词语,表达了诗人重回延安时无法克制的激动心情。
⑵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用“抓”“贴”两个动词写出了诗人踏上延安土地时的无限欣喜与热爱之情。
⑶……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搂”生动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延安魂牵梦萦的思想感情。
⑷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
一个“扑”字干净利落地写出了作者看到延安的亲人时喜出望外的心情。
小结:作者用表示祈使语气的词语、准确的动词,来表达其内心的激动之情。
⑸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运用夸张、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延安称作母亲,生动形象地抒发了回到延安时欢喜激动的心情。
⑹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杜甫川、柳林铺、红旗拟人化,表现出作者重回故地的激动和无限喜悦之情。
⑺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代指延安的父老乡亲们;“迎过延河来”表现了延安父老高涨的热情。
小结: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来表达其内心的激动之情。
㈡朗读第二节,回答问题
1.复习回忆
我们初一时学过《陋室铭》,还记得开头几句吗?“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运用了什么手法?比兴。
什么是比兴?比兴是古代诗歌的常用技巧。对此,宋代朱熹有比较准确的解释。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通俗地讲,“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与“兴”常常连用。
2.思考这一小节是运用什么手法描写当年延安生活的,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⑴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运用比兴,以“树”起兴,写出了诗人与延安亲人血肉相连的亲密关系。连用三个“亲”字,写出了诗人对延安的感受。
⑵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运用比兴手法,写诗人如羊羔一般吸着乳汁,眼望着妈妈。是母亲的乳汁养育了诗人,是延安的小米饭使诗人成长,写出了延安母亲对诗人的养育之恩。
⑶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运用比兴,以“糜子”“谷”起兴,以大生产运动中“东山”、“西山”的茂盛庄稼,引起并喻写出自己投身其中锻炼、学习。
小结:诗人运用比兴的手法,写延安在思想、生活上对自己的养育,字里行间流露出无限的热爱、眷恋之情。以上这三个兴中兼比的诗节,又构成排比的形式,逐节递进地表现出诗人和延安、延安人民的亲密关系。
㈢朗读第三节,回答问题
第三节描绘亲人欢聚时的热烈场面,说说作者是如何描述团聚的热烈场面和三代人欢喜、变化及畅谈的情景的。
⑴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
渲染延安人民热情招待客人的浓烈氛围。
⑵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不透风”“脚步声”写出了来团聚的人多。
⑶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表现出老人急于见到当年共同战斗过的诗人的迫切心情和见面后满心欢喜的情景。
⑷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争抢”写出孩子们的天真活泼,热情好客,显示了亲人团聚时的高兴心情。
⑸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
运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亲人团聚时热烈交谈的情景,表现了人们欢欣激动的心情。
小结:诗人选取烧热的炕、生起的木炭火、米酒油馍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物品,描写老、 中、青三代人与诗人的对话,突出了亲人欢聚的热烈情景。
㈣朗读第四节,回答问题
1.第四小节的中心句是什么?
“母亲延安换新衣”
2.诗人是怎样围绕这一中心展开描写的?
⑴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明变化大,看也看不过来。
⑵头顶着蓝天大明镜,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过渡句,承上启下,写出了延安城在诗人心中鲜明生动的形象。
⑶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一条条……一座座……,一盏盏…..一排排……”运用排比和叠词,富有陕北方言的特色,描绘出延安城一派整齐优美、兴旺发达的景象,突出了延安变化之大,也突出了“延安精神”留给延安人民的财富。“披彩虹”“迎春风”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给人鲜明可爱的印象。
㈤朗读第五节,回答问题
第五层回顾延安的光辉历史,说说作者是怎样简练地写出延安对中国革命的贡献的。
⑴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
使人联想到大好的革命形势,写出了延安在革命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⑵宝塔山下留脚印,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脚印”既是人民领袖的脚印,也是中国革命的脚印。
⑶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
“照”字揭示了革命思想的指导作用。“喊”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延河滚滚的涛声,气势非凡。
⑷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延河”代表着延安的革命精神,表明延安革命精神将领导人们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
⑸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以豪迈的语气再次抒发诗人对延安母亲的眷恋之情。
三、合作探究
㈠写法探究
1.全诗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试选两三个诗节做简要分析。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
“带”“来”“怀”字字押韵,诗行错落有致,读起来高亢悠远,充满了韵律美。上句比兴,下句道出真意。诗的内容与形式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2.诗中使用了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词语,描摹了当地的生活细节和场景。试找出几处,感受陕北的地域风俗。
“几回回”“一口口”“几辈辈”是陕西方言,表示数量多。“树根根”“羊羔羔”“眼眶眶”“白生生”等,都是陕北“信天游”式的言语,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米酒油馍木炭火”“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等都是打上延安烙印的景象,有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
3.诗中比兴、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试举例说明。
每节的第一句话常用“比”或“兴”,目的是引出第二句话的内容,如“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第一句话以“比”开头,用羊羔吃奶比喻第二句话中战士的成长,目的是说明延安母亲对延安儿女的养育之恩,同时也写出了延安儿女对延安母亲的眷恋之情。诗中“双手搂定宝塔山”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传神地写出了诗人对延安的热切思念;“一口口米酒千万句话”则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亲人重逢时话语之多。
㈡主旨归纳
《回延安》是一首以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新诗。诗人以饱满的激情,回忆延安的战斗生活,赞颂延安的巨变,展望延安的未来,表现了作者思念母亲延安的一片赤子之心,抒发了心中对母亲延安的眷恋。
四、拓展探究
1.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延安人民的什么特点?
热情好客、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精神。
2.在那个年月,为了革命信仰,为了建设新生活,在老一辈的革命者们的精神教育和影响下,延安人民经过了自己的努力,生活不断的好起来,那么在今天,这种“延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吗?
延安是历史的教科书,也是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的精神宝藏,值得我们去钻研。让我们发扬“延安精神”,刻苦学习,为祖国建设献策献力。
五、课堂检测
1.阅读《回延安》节选,回答下面问题。
[甲]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在亲人怀……
[乙]……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天南海北想着你……
⑴全诗采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
⑵[甲]部分中试分析“抓”“贴”“搂”“扑”几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答:
⑶[甲]部分中“几回回梦里回延安”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千声万声呼唤你”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一头扑在亲人怀”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诗人回到延安时___________________。
⑷[甲]部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⑸[乙]部分主要写“母亲”,母亲指______,作者回忆了当年在延安的生活。 这里运用_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与__________________的深厚感情。
⑹[乙]部分“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采用________表现手法,强调“我”和延安母亲之间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⑺[乙]部分理解下列诗句。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答:
⑻[乙]部分“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在诗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
答:
答案:⑴陕北民歌信天游;⑵用“抓”“贴”两个动词写出了诗人踏上延安土地时的无限欣喜与热爱之情。“搂”生动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延安魂牵梦萦的思想感情。“扑”字干净利落地写出了作者看到延安的亲人时喜出望外的心情。⑶对延安的无限思念 对延安的无比热爱 无比激动的心情⑷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表达了诗人重回故地而无限喜悦之情。⑸延安 拟人 与延安人民亲密;⑹比兴,养育与被养育。 ⑺概括延安对“我”在生活、思想上的抚育和培养。⑻在诗篇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连举两个地名,表现出延安人民当年欢送、今日远迎,情意殷殷;诗人深感延安人民的深情,觉得回到了久别的家中,自然地引到忆写当年的延安生活。
2.学习《回延安》这首诗后,班级拟开展一次以“继承 前辈遗志,感受延安精神”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⑴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参与热情,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如果你是主持人,请再设计两项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一:开展“感受延安精神”的诗歌朗诵会
活动形式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形式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如何“继承前辈遗志,感受延安精神”?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示例:追思革命前辈艰苦卓绝的奋斗历史,感悟延安精神的巨大力量(2)示例:①举办一次以“歌颂延安精神”为主题的征文比赛②请革命老前辈做一次以“革命传统”为主题的报告(3)示例: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困难很多,不仅要面 对艰难的形势、困难的生活,同时还要在党的事业与家庭、亲 人甚至生命之间进行抉择。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怀揣着实 现国家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髙理想,所以才能坚定信念、前赴 后继,不计个人得失,在困难的环境下,依然义无反顾,投身于 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中。在今天这样优越的环境中,我们应该体会到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应该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布置作业:
1.课后背诵这首诗。
2.延安,曾经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也是无数人魂牵梦萦的地方。访问你的祖辈、父辈,或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2张PPT)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
《回延安》
贺敬之
1.生词提写
莫要 厉害 挡住 心窝 搂定 柳林铺 延河 登时 树梢
糜子 油馍 满窑 脑畔 气喘得紧 眼眶 费心 蓝天 彩虹 杨家岭 枣园 赤卫军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糜子(méi) 贮藏(zhù) 白羊肚手巾(dù)
B.柳林铺(pū) 脑畔(pàn) 慰藉(jiè)
C.哺育(fǔ) 外溢(yì) 一气呵成(hē)
D.惬意(qiè) 差使(chāi) 米酒油馍(mó)
D
pù
dǔ
bǔ
A.贺敬之,诗人、剧作家,代表作有《回延安》《桂林山水歌》《放歌集》等。
B.1945年,贺敬之和丁毅共同创作的话剧《白毛女》,是我国第一部新话剧。
C.《回延安》借鉴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两行一节,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
D.陕北民歌“信天游”,其歌词是以七字格二二三式为基本句格式的上下句变文体,以浪漫主义的比兴手法见长。
3.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D
《白毛女》是歌剧
㈠朗读第一节,回答问题
1.你从哪些语句中能读出诗人回到延安时的激动心情?
⑴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连用“莫要”“莫把”两个带有祈使语气的词语,表达了诗人重回延安时无法克制的激动心情。
用“抓”“贴”两个动词写出了诗人踏上延安土地时的无限欣喜与热爱之情。
⑵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搂”生动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延安魂牵梦萦的思想感情。
⑷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在亲人怀……
⑶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运用夸张、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延安称作母亲,生动形象地抒发了回到延安时欢喜激动的心情。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杜甫川、柳林铺、红旗拟人化,表现出作者重回故地的激动和无限喜悦之情。
⑸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代指延安的父老乡亲们;
“迎过延河来”表现了延安父老高涨的热情。
⑺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㈡朗读第二节,回答问题
1.复习回忆
我们初一时学过《陋室铭》,还记得开头几句吗?
比兴是古代诗歌的常用技巧。对此,宋代朱熹有比较准确的解释。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通俗地讲,“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与“兴”常常连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运用了什么手法?
比兴。
什么是比兴?
2.思考这一小节是运用什么手法描写当年延安生活的,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运用比兴,以“树”起兴,写出了诗人与延安亲人血肉相连的亲密关系。连用三个“亲”字,写出了诗人对延安的感受。
⑴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运用比兴手法,写诗人如羊羔一般吸着乳汁,眼望着妈妈。是母亲的乳汁养育了诗人,是延安的小米饭使诗人成长,写出了延安母亲对诗人的养育之恩。
⑵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运用比兴,以“糜子”“谷”起兴,以大生产运动中“东山”、“西山”的茂盛庄稼,引起并喻写出自己投身其中锻炼、学习。
⑶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渲染延安人民热情招待客人的浓烈氛围。
“不透风”“脚步声”写出了来团聚的人多。
表现出老人见到当年共同战斗过的诗人而满心欢喜的情景。
㈢朗读第三节,回答问题
第三节描绘亲人欢聚时的热烈场面,说说作者是如何描述团聚的热烈场面和三代人欢喜、变化及畅谈的情景的。
“争抢”写出孩子们的天真活泼,显示了亲人团聚时的高兴心情。
运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亲人团聚时热烈交谈的情景,表现了人们欢欣激动的心情。
㈣朗读第四节,回答问题
1.第四小节的中心句是什么?
“母亲延安换新衣”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明变化大,看也看不过来。
过渡句,承上启下,写出了延安城在诗人心中鲜明生动的形象。
2.诗人是怎样围绕这一中心展开描写的?
“披彩虹”“迎春风”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给人鲜明可爱的印象。
“一条条……一座座……,一盏盏…..一排排……”运用排比和叠词,富有陕北方言的特色,描绘出延安城一派整齐优美、兴旺发达的景象,突出了延安变化之大,也突出了“延安精神”留给延安人民的财富。
㈤朗读第五节,回答问题
第五层回顾延安的光辉历史,说说作者是怎样简练地写出延安对中国革命的贡献的。
使人联想到大好的革命形势,写出了延安在革命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脚印”既是人民领袖的脚印,也是中国革命的脚印。
“照”字揭示了革命思想的指导作用。“喊”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延河滚滚的涛声,气势非凡。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以豪迈的语气再次抒发诗人对延安母亲的眷恋之情。
“延河”代表着延安的革命精神,表明延安革命精神将领导人们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在亲人怀……
㈠写法探究
“几回回”“一口口”“几辈辈”是陕西方言,表示数量多。“树根根”“羊羔羔”“眼眶眶”“白生生”等,都是陕北“信天游”式的言语,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米酒油馍木炭火”“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等都是打上延安烙印的景象,有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
每节的第一句话常用“比”或“兴”,目的是引出第二句话的内容,如“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第一句话以“比”开头,用羊羔吃奶比喻第二句话中战士的成长,目的是说明延安母亲对延安儿女的养育之恩,同时也写出了延安儿女对延安母亲的眷恋之情。诗中“双手搂定宝塔山”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传神地写出了诗人对延安的热切思念;“一口口米酒千万句话”则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亲人重逢时话语之多。
㈡主旨归纳
1.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延安人民的什么特点?
2.在那个年月,为了革命信仰,为了建设新生活,在老一辈的革命者们的精神教育和影响下,延安人民经过了自己的努力,生活不断的好起来,那么在今天,这种“延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吗?
热情好客、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精神。
回延安——抒写久别之情——激动满心怀
忆延安——追忆战斗生活——圣地养育我
话延安——描绘相聚场景——欢聚话今昔
看延安——记录崭新面貌——旧貌换新颜
祝延安——展望美好未来——圣地大贡献
赞美
热爱
延安
赞美
热爱
祖国
回 延 安
板书设计
1.阅读《回延安》节选,回答下面问题。
[甲]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在亲人怀……
[乙]……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天南海北想着你……
⑴全诗采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
⑵[甲]部分中试分析“抓”“贴”“搂”“扑”几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答:
⑶[甲]部分中“几回回梦里回延安”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千声万声呼唤你”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一头扑在亲人怀”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诗人回到延安时________________。
⑷[甲]部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陕北民歌信天游
“抓”“贴”两个动词写出了诗人踏上延安土地时的无限欣喜与热爱之情。“搂”生动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延安魂牵梦萦的思想感情。“扑”字干净利落地写出了作者看到延安的亲人时喜出望外的心情。
对延安的无限思念
对延安的无比热爱
无比激动的心情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表达了诗人重回故地而无限喜悦之情。
⑸[乙]部分主要写“母亲”,母亲指_____,作者回忆了当年在延安的生活。 这里运用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与_________________的深厚感情。
⑹[乙]部分“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采用_____的表现手法,强调“我”和延安母亲之间______________的关系。
⑺[乙]部分理解下列诗句。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答:
⑻[乙]部分“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在诗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
答:
延安
拟人
与延安人民亲密
比兴
养育与被养育
概括延安对“我”在生活、思想上的抚育和培养。
在诗篇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连举两个地名,表现出延安人民当年欢送、今日远迎,情意殷殷;诗人深感延安人民的深情,觉得回到了久别的家中,自然地引到忆写当年的延安生活。
2.学习《回延安》这首诗后,班级拟开展一次以“继承 前辈遗志,感受延安精神”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⑴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参与热情,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如果你是主持人,请再设计两项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一:开展“感受延安精神”的诗歌朗诵会
活动形式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形式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如何“继承前辈遗志,感受延安精神”?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追思革命前辈艰苦卓绝的奋斗历史,感悟延安精神的巨大力量。
举办一次以“歌颂延安精神”为主题的征文比赛。
请革命老前辈做一次以“革命传统”为主题的报告。
示例: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困难很多,不仅要面对艰难的形势、困难的生活,同时还要在党的事业与家庭、亲人甚至生命之间进行抉择。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怀揣着实现国家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髙理想,所以才能坚定信念、前赴后继,不计个人得失,在困难的环境下,依然义无反顾,投身于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中。在今天这样优越的环境中,我们应该体会到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应该在自己的岗位 上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1.课后背诵这首诗。
2.延安,曾经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也是无数人魂牵梦萦的地方。访问你的祖辈、父辈,或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
再 见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回延安》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感知诗歌内容,理解诗中的地域文化特点和民俗内涵。
2.朗诵诗歌,把握其形式特点和语言风格,学习各类修辞手法及“比兴”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
3.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体会诗人对革命圣地延安的深情以及对革命事业和人民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点〗
1.掌握比兴手法及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体会诗歌所深寓的感情。
〖学习难点〗
1.理解诗中的地域文化特点和民俗内涵。
2.掌握比兴手法的运用。
〖学习时间〗2课时
〖学习进程〗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
1.生词提写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糜子(méi) 贮藏(zhù) 白羊肚手巾(dù)
B.柳林铺(pū) 脑畔(pàn) 慰藉(jiè)
C.哺育(fǔ) 外溢(yì) 一气呵成(hē)
D.惬意(qiè) 差使(chāi) 米酒油馍(mó)
3.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贺敬之,诗人、剧作家,代表作有《回延安》《桂林山水歌》《放歌集》等。
B.1945年,贺敬之和丁毅共同创作的话剧《白毛女》,是我国第一部新话剧。
C.《回延安》借鉴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两行一节,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
D.陕北民歌“信天游”,其歌词是以七字格二二三式为基本句格式的上下句变文体,以浪漫主义的比兴手法见长。
二、自主探究
㈠朗读第一节,回答问题
1.你从哪些语句中能读出诗人回到延安时的激动心情?
㈡朗读第二节,回答问题
1.复习回忆
我们初一时学过《陋室铭》,还记得开头几句吗?“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运用了什么手法?
2.思考这一小节是运用什么手法描写当年延安生活的,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⑴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⑵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⑶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㈢朗读第三节,回答问题
第三节描绘亲人欢聚时的热烈场面,说说作者是如何描述团聚的热烈场面和三代人欢喜、变化及畅谈的情景的。
㈣朗读第四节,回答问题
1.第四小节的中心句是什么?
2.诗人是怎样围绕这一中心展开描写的?
㈤朗读第五节,回答问题
第五层回顾延安的光辉历史,说说作者是怎样简练地写出延安对中国革命的贡献的。
三、合作探究
㈠写法探究
1.全诗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试选两三个诗节做简要分析。
2.诗中使用了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词语,描摹了当地的生活细节和场景。试找出几处,感受陕北的地域风俗。
3.诗中比兴、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试举例说明。
㈡主旨归纳
四、拓展探究
1.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延安人民的什么特点?
2.在那个年月,为了革命信仰,为了建设新生活,在老一辈的革命者们的精神教育和影响下,延安人民经过了自己的努力,生活不断的好起来,那么在今天,这种“延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吗?
五、课堂检测
1.阅读《回延安》节选,回答下面问题。
[甲]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在亲人怀……
[乙]……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天南海北想着你……
⑴全诗采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
⑵[甲]部分中试分析“抓”“贴”“搂”“扑”几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答:
⑶[甲]部分中“几回回梦里回延安”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千声万声呼唤你”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一头扑在亲人怀”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诗人回到延安时___________________。
⑷[甲]部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⑸[乙]部分主要写“母亲”,母亲指______,作者回忆了当年在延安的生活。 这里运用_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与__________________的深厚感情。
⑹[乙]部分“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采用________表现手法,强调“我”和延安母亲之间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⑺[乙]部分理解下列诗句。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答:
⑻[乙]部分“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在诗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
答:
2.学习《回延安》这首诗后,班级拟开展一次以“继承 前辈遗志,感受延安精神”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⑴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参与热情,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如果你是主持人,请再设计两项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一:开展“感受延安精神”的诗歌朗诵会
活动形式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形式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如何“继承前辈遗志,感受延安精神”?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布置作业:
1.课后背诵这首诗。
2.延安,曾经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也是无数人魂牵梦萦的地方。访问你的祖辈、父辈,或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回延安》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感知诗歌内容,理解诗中的地域文化特点和民俗内涵。
2.朗诵诗歌,把握其形式特点和语言风格,学习各类修辞手法及“比兴”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
3.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体会诗人对革命圣地延安的深情以及对革命事业和人民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点〗
1.掌握比兴手法及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体会诗歌所深寓的感情。
〖学习难点〗
1.理解诗中的地域文化特点和民俗内涵。
2.掌握比兴手法的运用。
〖学习时间〗2课时
〖学习进程〗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
1.生词提写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糜子(méi) 贮藏(zhù) 白羊肚手巾(dù)
B.柳林铺(pū) 脑畔(pàn) 慰藉(jiè)
C.哺育(fǔ) 外溢(yì) 一气呵成(hē)
D.惬意(qiè) 差使(chāi) 米酒油馍(mó)
3.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贺敬之,诗人、剧作家,代表作有《回延安》《桂林山水歌》《放歌集》等。
B.1945年,贺敬之和丁毅共同创作的话剧《白毛女》,是我国第一部新话剧。
C.《回延安》借鉴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两行一节,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
D.陕北民歌“信天游”,其歌词是以七字格二二三式为基本句格式的上下句变文体,以浪漫主义的比兴手法见长。
二、自主探究
㈠朗读第一节,回答问题
1.你从哪些语句中能读出诗人回到延安时的激动心情?
㈡朗读第二节,回答问题
1.复习回忆
我们初一时学过《陋室铭》,还记得开头几句吗?“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运用了什么手法?
2.思考这一小节是运用什么手法描写当年延安生活的,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⑴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⑵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⑶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㈢朗读第三节,回答问题
第三节描绘亲人欢聚时的热烈场面,说说作者是如何描述团聚的热烈场面和三代人欢喜、变化及畅谈的情景的。
㈣朗读第四节,回答问题
1.第四小节的中心句是什么?
2.诗人是怎样围绕这一中心展开描写的?
㈤朗读第五节,回答问题
第五层回顾延安的光辉历史,说说作者是怎样简练地写出延安对中国革命的贡献的。
三、合作探究
㈠写法探究
1.全诗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试选两三个诗节做简要分析。
2.诗中使用了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词语,描摹了当地的生活细节和场景。试找出几处,感受陕北的地域风俗。
3.诗中比兴、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试举例说明。
㈡主旨归纳
四、拓展探究
1.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延安人民的什么特点?
2.在那个年月,为了革命信仰,为了建设新生活,在老一辈的革命者们的精神教育和影响下,延安人民经过了自己的努力,生活不断的好起来,那么在今天,这种“延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吗?
五、课堂检测
1.阅读《回延安》节选,回答下面问题。
[甲]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在亲人怀……
[乙]……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天南海北想着你……
⑴全诗采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
⑵[甲]部分中试分析“抓”“贴”“搂”“扑”几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答:
⑶[甲]部分中“几回回梦里回延安”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千声万声呼唤你”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一头扑在亲人怀”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诗人回到延安时___________________。
⑷[甲]部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⑸[乙]部分主要写“母亲”,母亲指______,作者回忆了当年在延安的生活。 这里运用_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与__________________的深厚感情。
⑹[乙]部分“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采用________表现手法,强调“我”和延安母亲之间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⑺[乙]部分理解下列诗句。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答:
⑻[乙]部分“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在诗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
答:
2.学习《回延安》这首诗后,班级拟开展一次以“继承 前辈遗志,感受延安精神”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⑴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参与热情,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如果你是主持人,请再设计两项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一:开展“感受延安精神”的诗歌朗诵会
活动形式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形式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如何“继承前辈遗志,感受延安精神”?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布置作业:
1.课后背诵这首诗。
2.延安,曾经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也是无数人魂牵梦萦的地方。访问你的祖辈、父辈,或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
参考答案
第二课时
一、1.莫要 厉害 挡住 心窝 搂定 柳林铺 延河 登时 树梢 糜子 油馍 满窑 脑畔 气喘得紧 眼眶 费心 蓝天 彩虹 杨家岭 枣园 赤卫军
2.D (A.白羊肚手巾dǔB.柳林铺pù哺育bǔ)
3.B(《白毛女》是歌剧)
二、㈠1.⑴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连用“莫要”“莫把”两个带有祈使语气的词语,表达了诗人重回延安时无法克制的激动心情。
⑵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用“抓”“贴”两个动词写出了诗人踏上延安土地时的无限欣喜与热爱之情。
⑶……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搂”生动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延安魂牵梦萦的思想感情。
⑷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
一个“扑”字干净利落地写出了作者看到延安的亲人时喜出望外的心情。
小结:作者用表示祈使语气的词语、准确的动词,来表达其内心的激动之情。
⑸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运用夸张、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延安称作母亲,生动形象地抒发了回到延安时欢喜激动的心情。
⑹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杜甫川、柳林铺、红旗拟人化,表现出作者重回故地的激动和无限喜悦之情。
⑺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代指延安的父老乡亲们;“迎过延河来”表现了延安父老高涨的热情。
小结: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来表达其内心的激动之情。
㈡1.比兴。
什么是比兴?比兴是古代诗歌的常用技巧。对此,宋代朱熹有比较准确的解释。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通俗地讲,“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与“兴”常常连用。
2.⑴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运用比兴,以“树”起兴,写出了诗人与延安亲人血肉相连的亲密关系。连用三个“亲”字,写出了诗人对延安的感受。
⑵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运用比兴手法,写诗人如羊羔一般吸着乳汁,眼望着妈妈。是母亲的乳汁养育了诗人,是延安的小米饭使诗人成长,写出了延安母亲对诗人的养育之恩。
⑶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运用比兴,以“糜子”“谷”起兴,以大生产运动中“东山”、“西山”的茂盛庄稼,引起并喻写出自己投身其中锻炼、学习。
小结:诗人运用比兴的手法,写延安在思想、生活上对自己的养育,字里行间流露出无限的热爱、眷恋之情。以上这三个兴中兼比的诗节,又构成排比的形式,逐节递进地表现出诗人和延安、延安人民的亲密关系。
㈢⑴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
渲染延安人民热情招待客人的浓烈氛围。
⑵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不透风”“脚步声”写出了来团聚的人多。
⑶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表现出老人急于见到当年共同战斗过的诗人的迫切心情和见面后满心欢喜的情景。
⑷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争抢”写出孩子们的天真活泼,热情好客,显示了亲人团聚时的高兴心情。
⑸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
运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亲人团聚时热烈交谈的情景,表现了人们欢欣激动的心情。
小结:诗人选取烧热的炕、生起的木炭火、米酒油馍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物品,描写老、 中、青三代人与诗人的对话,突出了亲人欢聚的热烈情景。
㈣1.“母亲延安换新衣”
2.⑴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明变化大,看也看不过来。
⑵头顶着蓝天大明镜,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过渡句,承上启下,写出了延安城在诗人心中鲜明生动的形象。
⑶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一条条……一座座……,一盏盏…..一排排……”运用排比和叠词,富有陕北方言的特色,描绘出延安城一派整齐优美、兴旺发达的景象,突出了延安变化之大,也突出了“延安精神”留给延安人民的财富。“披彩虹”“迎春风”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给人鲜明可爱的印象。
㈤⑴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
使人联想到大好的革命形势,写出了延安在革命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⑵宝塔山下留脚印,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脚印”既是人民领袖的脚印,也是中国革命的脚印。
⑶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
“照”字揭示了革命思想的指导作用。“喊”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延河滚滚的涛声,气势非凡。
⑷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延河”代表着延安的革命精神,表明延安革命精神将领导人们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
⑸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以豪迈的语气再次抒发诗人对延安母亲的眷恋之情。
三、㈠1.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
“带”“来”“怀”字字押韵,诗行错落有致,读起来高亢悠远,充满了韵律美。上句比兴,下句道出真意。诗的内容与形式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2.“几回回”“一口口”“几辈辈”是陕西方言,表示数量多。“树根根”“羊羔羔”“眼眶眶”“白生生”等,都是陕北“信天游”式的言语,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米酒油馍木炭火”“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等都是打上延安烙印的景象,有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
3.每节的第一句话常用“比”或“兴”,目的是引出第二句话的内容,如“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第一句话以“比”开头,用羊羔吃奶比喻第二句话中战士的成长,目的是说明延安母亲对延安儿女的养育之恩,同时也写出了延安儿女对延安母亲的眷恋之情。诗中“双手搂定宝塔山”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传神地写出了诗人对延安的热切思念;“一口口米酒千万句话”则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亲人重逢时话语之多。
㈡《回延安》是一首以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新诗。诗人以饱满的激情,回忆延安的战斗生活,赞颂延安的巨变,展望延安的未来,表现了作者思念母亲延安的一片赤子之心,抒发了心中对母亲延安的眷恋。
四、1.热情好客、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精神。
2.延安是历史的教科书,也是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的精神宝藏,值得我们去钻研。让我们发扬“延安精神”,刻苦学习,为祖国建设献策献力。
五、1.⑴陕北民歌信天游;⑵用“抓”“贴”两个动词写出了诗人踏上延安土地时的无限欣喜与热爱之情。“搂”生动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延安魂牵梦萦的思想感情。“扑”字干净利落地写出了作者看到延安的亲人时喜出望外的心情。⑶对延安的无限思念 对延安的无比热爱 无比激动的心情⑷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表达了诗人重回故地而无限喜悦之情。⑸延安 拟人 与延安人民亲密;⑹比兴,养育与被养育。 ⑺概括延安对“我”在生活、思想上的抚育和培养。⑻在诗篇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连举两个地名,表现出延安人民当年欢送、今日远迎,情意殷殷;诗人深感延安人民的深情,觉得回到了久别的家中,自然地引到忆写当年的延安生活。
2.(1)示例:追思革命前辈艰苦卓绝的奋斗历史,感悟延安精神的巨大力量(2)示例:①举办一次以“歌颂延安精神”为主题的征文比赛②请革命老前辈做一次以“革命传统”为主题的报告(3)示例: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困难很多,不仅要面 对艰难的形势、困难的生活,同时还要在党的事业与家庭、亲 人甚至生命之间进行抉择。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怀揣着实 现国家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髙理想,所以才能坚定信念、前赴 后继,不计个人得失,在困难的环境下,依然义无反顾,投身于 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中。在今天这样优越的环境中,我们应该体会到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应该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