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
张中行
第一课时
“教是为了不教”,这是当前大多教育者追求的一个终极目标。这句话是叶圣陶老先生说的,他影响了无数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
大家看我们语文课本封面的“语文”二字,知道是谁写的吗?它出自我们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之手。字体浑厚圆润,气概凛然,正如叶老先生的品格:宽厚待人,严于律己。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张中行先生,看看他眼中的叶圣陶先生。
导入新课 精彩开篇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编辑家、教育家。早期代表作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爱国抗日活动,发表了《多收了三五斗》等著名的短篇小说。叶圣陶还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
人物简介
张中行(1909~2006),原名张璇,学名张璿,河北省香河县河北屯乡石庄(今属天津市武清区河北屯镇)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代表作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
作者简介
1951年初,张中行从贝满中学走入了出版社。不久,叶圣陶就发现了张中行的价值。张中行对文字特别敏感,在史学、哲学、文学上的知识和见识都有过人之处,对词语的运用、标点的排列,都有一套逻辑。
叶圣陶很信任他,把重要的工作交给他,让张中行可以按自己的想法改动作品,比如自己的童话作品集,放手让张中行编。1988年,张中行获悉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消息,悲痛之余,写下这篇回忆叶圣陶先生的文章。
作者和他记述的叶圣陶先生,都是著名的语文学家。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对叶先生言行的记述,赞美了叶先生的高尚品性;同时也阐明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背景简介
丁卯年( ) 躬行( )
商酌( ) 草率( )
生疏( ) 恳切( )
譬如( ) 朦胧( )
累赘( ) 别扭( )
拖沓( ) 妥帖( )
诲人不倦( ) 不耻下问( )
颠沛流离( ) 修润( )
mǎo
gōng
zhuó
shuài
shū
kěn
pì
méng lóng
zhui
biè
tà
tuǒ
huì
chǐ
diān pèi
rùn
预习检测
【商酌】商量斟酌。 【累赘】不必要,麻烦。
【拖沓】不爽快,不简洁。【妥帖】恰当,十分合适。
【诲人不倦】指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
【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颠沛流离】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为做出榜样。
【鞠躬尽瘁】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付之一笑】一笑了之,表示毫不介意。
预习检测
(1)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2)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要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要使别人事事行得通。
预习检测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说说你从课题中读到了什么?
“二三事”:叙述了有关叶圣陶先生的几件事。
“先生”:感受到作者对叶圣陶的尊敬的情感。
“叶圣陶”:主要人物
题解
1、听读全文,为文章划分层次。
3
4
第一部分(第1段):听闻叶圣陶先生逝世,心情悲哀。
第三部分(第3—5段):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的一面。
第二部分(第2段):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四部分(第6—8段):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一一律己严。
1
2
5
第五部分(第9段):谈学习和仿效叶先生品德的思考。
整体感知
内容上,突出“我”对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悲痛心情,奠定感情基调,表明这是一篇回忆性文章;
结构上,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2、开头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整体感知
3、根据课文内容,分组讨论下列问题: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
缘由: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给他写纪念文,希望自己和 其他拿笔写作的人,能够像叶圣陶先生一样以身立德并践行他的文学主张。
整体感知
4、文章开头写叶圣陶先生的逝世,为何还要写外面繁琐而响亮的鞭炮声?
①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时间是除夕,我们有除夕放鞭炮的习俗。
②以乐景写哀情,用繁琐响亮的鞭炮声衬托“我”极度悲哀的心情。
“双层的悲哀”所指的内容是什么?
得知叶圣陶逝世时恰在除夕之夜,辞旧迎新的鞭炮声传来的是不幸的消息,乐中写哀倍增其哀,故说是双层的悲哀。
整体感知
5、本文写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情?
整体感知
两个方面:待人厚;律己严。
①待人厚: 为吕先生的文章描标点 请“我”修润文字,尊重“我”的意见 恭送客人 真诚复信
②律己严: 写文章用写话风格 文风方面重视简洁 重视语文力求完美
6、第2段是如何说明叶圣陶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的?
孔子:“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叶圣陶“确是人之师表”。
对 比
整体感知
引用《论语》上的话,强调叶圣陶先生品德方面的确有过人之处。
7、细读第2自然段,按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将本段划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作者记叙与叶圣陶先生初识时的交往印象,表现了叶老品德高尚。
“叙”: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太,他领导编课本。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相识之后,交往渐多,感到过去的印象失之太浅,至少是没有触及最重要的方面——品德。
“议”:《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
整体感知
第二个层次:用孔子和叶圣陶先生作比较,来衬托叶老是“躬行君子”。
“叙”: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议”:两处都是孔老夫子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可是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因此,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8、请说说第3段的第1句“凡是……无不……”的作用。
“凡是……无不……”,内容上,表明叶圣陶先生待人深厚的品德是得到所有人的认可的。
结构上,引起下文对具体事件的描述,起过渡作用。
整体感知
这句话运用了细节描写,写出了叶圣陶先生在修改文章时谦虚而恳切的态度,表现出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品质。
这句话运用了细节描写,写出了叶圣陶先生在与人告别时的真诚,表现出叶圣陶先生在日常交往中待人厚的特点。
9、第3段中“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这句话运用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10、第4段中“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整体感知
第二课时
1、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用书上的原话回答)
明确:“写话”。
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还特别重视“简洁”。
整体感知
2、为什么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应该受到高度重视,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论述的?
明确:(1)从历史来看,用白话代替文言,言文一致,是大势所趋,是从理论到实践都已有了答案的,所以说是“不成问题”。
(2)从现实看,叶先生“写话”的主张是切中时症的。(时症:脱离口语甚至有意远离口语的文风,正在制造“新文言”。)
整体感知
3、本文是否实践了叶先生提出的“写话”风格?
明确:在文风方面:态度诚恳,叙述平实,语言朴素,所写正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时又不失其深致。实践了叶先生提出的“写话”风格。
整体感知
4、结尾段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内容上:点明了作者对学习、仿效叶圣陶先生品德的思考。
结构上:照应开头、总结全文。作者虽然没有直接对叶圣陶先生的品行、业绩进行赞扬,但字里行间表达的都是对叶圣陶先生的怀念、赞扬与敬佩之情。
整体感知
5、一句话概括叶圣陶先生的品德。
“我认为叶圣陶先生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有仁爱之心,堪称为人师表典范
倾力专注于工作,对自己要求严格
待人真诚,很有学问却很谦逊
有人文情怀、关心朋友
重视语文、做事力求完美
......
1、文章描写的事件都是叶先生工作或生活中的 一些小事,为什么作者要选择这些事来写?
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作者从自己所熟知关于的叶圣陶先生的事情中进行选择,最终 选择了这些生活或工作琐事来表现人物的优秀品质,这样写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动人,更能引起普通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
写法探究
2、这篇文章构思有何独特之处?请举例阐述。
文章采用总分式结构,先总述叶圣陶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然后分别从“待人厚”和“律己严”两个方面分别展开记叙。在分述叶圣陶先生这两方面的品德过人之处时,作者并非通过空乏的议论,而是通过一件件具体鲜活的事例来再现人物,使人物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动人的情感力量。
语言特色
本文叙述平实,语言朴素,所用语言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时又不失雅致。如“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做主的是我,不是他”。因为作者并非空泛地议论,而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事例来再现人物的,所以仍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动人的情感力量。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叶圣陶先生做到了,我们能做到吗?通过本文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习叶圣陶先生的品格,宽厚待人,严格要求自己。
课堂小结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总
怀念敬佩赞美
品德过人
文墨方面
日常交往
写文章
文风
写作的各个方面
提出希望
待人厚
写话
简洁
求完美
铭记主张
总
律己严
分
板书设计
1.填空题。
⑴叶圣陶,又名________,二十世纪著名作家、________。 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________》,童话集《________》等。
⑵张中行是当代知名________、________家、________家。
⑶学而不厌,____________,何有于我哉
⑷仁者见仁,____________。
⑸_______________,己欲达而达人
叶绍钧
教育家
倪焕之
稻草人
学者
哲学
散文
诲人不倦
智者见智
己欲立而立人
课堂检测
2.下列各组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丁卯 逝世 删去 晦人不倦
B. 朦胧 监督 修润 不耻下问
C. 拖沓 感概 费事 颠沛流离
D. 业绩 累赘 悲哀 以身做则
诲
慨
作
B
课堂检测
3.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 )
A
A.他说:“好,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做主的是我,不是他。
B.我们曾被认为是没有担当的80后和90后,我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我是新青年,我为自己代言。
C.从长远看,不仅读书写字需要态度端正、严谨认真,我们做任何事情何尝不是如此?
D.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好,就这样。”
A.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的。
B.《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作者张中行的籍贯是河北香河河北屯(今属天津)人。
C.《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记叙的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
D.叶圣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作家、编辑家、教育家。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
B
删去“的籍贯”或“人”。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