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1-2单元综合培优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1-2单元综合培优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1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10 14:09: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1-2单元综合培优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姓名: 学号: .
一、看拼音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端正、整洁。(6分)
shuǐ piáo yīng tɑo gē diào
( ) ( ) ( )
sānɡ shù zhòu yè ɡēnɡ yún
( ) ( ) ( )
大dū du( )周瑜dù jì( )诸葛亮的才干,于是假意wěi tuō( )诸葛亮三天造十万支箭。他还故意让工匠tuō yán( )工期,想借机陷害诸葛亮。诸葛亮识破了周瑜的计谋,巧用天时,与lǔ sù
( )在一个大雾天向cáo cāo( )“借箭”,如期履行了与周瑜的约定。
二、选择题。下面各小题均有A、B、C、D四个备选答案,请按题目要求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字母填在“(  )”里。(12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银钲(zhēng) 萌动(méng) B.玉磬(qìng) 倭瓜(wěi)
C.蚌壳(fēng) 徘徊(huí) D.涟漪(yǐ) 玷污(zhān)
轩轩读到“丫头们搬高墩,捆剪子股儿,一面拨起籰子来”,不理解“籰”的意思。根据字形猜测其意思可能跟(  )有关。
A. 竹子 B. 水流 C. 手 D. 金属
下列出自古典文学的词语和对应的现代汉语,意思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客舍——旅店    客官——顾客
B. 郎中——中医医生  驿站——服务区
C. 掌柜——老板    钱铺——银行
D. 印信——书信    伙计——服务员
下列人物的别称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 豹子头——林冲 B. 及时雨——张顺
C. 智多星——吴用 D. 行者——武松
5. 下面句子中,抒情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B. 然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C.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D.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啊!
“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这句话描写的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人物,根据你的阅读经验,你认为这个人物是(  )。
A. B.
C. D.
三、将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9分)
(  )然(  )悟    颇负(  )(  )
乐此(  )(  ) 顶(  )立(  )
离乡(  )(  ) 不厌(  )(  )
(1)人民英雄纪念碑像_____________的巨人屹立在天安门广场。
(2)听了老师的讲解,我_____________,原来这道题如此简单。
(3)老舍先生在北京文坛可以说是_______________。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每题2分,共4分)
(1)周瑜对鲁肃说:“诸葛亮自己说三天造十万支箭,我可没逼他!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改成转述句)
(2)童年是一条清澈的小溪,欢快地流淌在碧绿的山间;童年是一朵美丽的浪花,尽情地跳跃在广阔的海洋。(仿写句子)
五、课本直通车。(10分)
1.古代有很多诗人都塑造过儿童的形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童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牧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稚子……他们天真烂漫、纯真可爱,是古诗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看右图,图中的场景让我想起了唐代诗人孟郊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国演义》的作者是______,其中“草船借箭”的情节写的是__________巧施妙计向________“借箭”,最终如期将十万支箭交付给想要刁难他的_____的故事。(在横线上写出对应人物的名字)
4
.《水浒传》的作者是__________。小说主要讲述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汉在梁山泊聚众起义的故事。小说中人物众多,性格各异,如智多星_________、__________李逵、__________鲁智深等。
5.《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小说家__________。小说围绕唐僧、__________、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经的主线,写了许多降妖除魔的故事。
6.《红楼梦》的作者是清代小说家__________。该小说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家族的兴衰故事,主要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等。
六、阅读文段,完成练习。(12分)
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①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②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 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③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算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段的主要意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资料袋中的“既生瑜,何生亮”证实了文段中的哪句话?(2分)
资料袋:《三国演义》中对周瑜临死前的描写是“仰天长叹曰:‘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文段中画“ ”的句子,结合全文理解填空。(8分)
(1)句①周瑜问水战用什么兵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②周瑜看似是在商议,其实意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句③
周瑜要诸葛亮立军令状,可见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描写说明周瑜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关于阅读名著的调查
某校对五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半年内阅读名著的调查,以下是几份统计数据。
五年级学生阅读名著的最大收获统计表
最大收获 人数 比例
体会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情感,从而完善人格、陶冶情操 32 16%
增长课外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 45 22.5%
学会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体会名著中的人生真谛 41 20.5%
锻炼写作能力、想象能力,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34 17%
增添生活的乐趣,培养自己的生活情趣 42 21%
其他 6 3%
1.关于阅读名著兴趣和阅读名著数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喜欢读名著的人数排第二名,但只比不喜欢读名著的人数多一点儿。
B.阅读名著兴趣一般的同学是最多的,超过了总人数的一半。
C.能够在半年内读3~5本名著的人数最少。
D.很少有同学能在半年内读11本及以上的名著。
2.下列四种学生阅读名著的最大收获中,人数最多的是(  )(2分)
A.体会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情感,从而完善人格、陶冶情操。
B.学会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体会名著中的人生真谛。
C.锻炼写作能力、想象能力,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D.增添生活的乐趣,培养自己的生活情趣。
3.联系上面的调查结果,你觉得该校五年级学生在阅读名著方面存在什么问题?至少写出两点,并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母爱是一根穿针线
①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纽扣松动了。
②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
③儿子很年轻,却已是一名声誉卓著的作家。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母亲因此而骄傲:她是作家的母亲!
④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滴滴答答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她在抽屉里找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儿声音,唯恐打扰了儿子。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她把它们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
⑤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连针也穿不上了。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针孔在那儿,就是穿不进。
⑥她不相信视力下降得这么厉害,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
⑦——还是失败。
⑧再试……
⑨线仍未穿进针眼里。
⑩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排版,他从电脑显示屏上看到母亲穿针的画面,怔住了。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他的心却被这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了。母爱的丝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出的“孔”,可她还是不甘放弃。
儿子的眼睛热了。他这才想起许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感情,也没有关心过她的衣食起居了。
“妈,我来帮你。”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母亲笑纹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纽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儿子知道今后该怎么做了。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纽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如此简单。
1. 根据意思到短文中寻找对应的词语填空。(2分)
(1)毫无阻碍地通行或通过。 (      )
(2)像行动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比喻洒脱自然,毫无拘束。(      )
2. 用“____”画出短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并在下面的横线上做批注: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 她不相信视力下降得这么厉害,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
这句话中出现了三次“再次”,我从中感悟到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 请仔细阅读 ④~ 自然段,并概括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文章的结尾再次提到“钉纽扣”,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完成一篇习作。(25分)
题目一:
读书是精神的旅行,读书是思想的驰骋,读书是与前人会心的交流……你一定读过许多课外书,请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可以写对其中某一章节的感悟,也可以抓住书中令你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写出自己的感想。
要求:题目自拟,写出真情实感,不少于400字。
题目二:
这个学期,我们读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名著中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令人难忘。
如果给你一次机会,你想穿越到哪部名著中?你想结识哪位不平凡的人物?你们之间又会发生哪些难忘的故事呢?请你发挥想象,来一场穿越之旅吧!
要求:(1)题目自拟;(2)把经过写清楚,重点突出,作品要有满满的正能
量。
参考答案
一、水瓢 樱桃 割掉 桑树 昼夜 耕耘
都督 妒忌 委托 拖延 鲁肃 曹操
二、1. A 2. A 3. D 4. B 5. C 6. C
三、恍 大 盛 名 不 疲 天 地 背 井 其 烦
(1)顶天立地
(2)恍然大悟
(3)颇负盛名
四、(1)周瑜对鲁肃说诸葛亮自己说三天造十万支箭,他可没逼他!让鲁肃去探听探听,看诸葛亮什么打算,回来报告他。
(2)童年是一弯皎洁的明月,无穷地变换着美丽的姿态;童年是一只快乐的蝴蝶,欢乐地飞舞在灿烂的花丛中。五、1.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2.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3.罗贯中 诸葛亮 曹操 周瑜
4.施耐庵 吴用 黑旋风 花和尚
5.吴承恩 孙悟空
6.曹雪芹 贾 史 王 薛 贾宝玉 林黛玉 薛宝钗
六、1.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短时间内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诸葛亮,诸葛亮接受了这个任务,并立下军令状。
2.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 【解析】本题考查借助资料理解文章的能力。这句话的意思是:“天下既然有我周瑜了,为何还要有诸葛亮呢!”这就印证了文段开头的那句话。
3.(1)明知故问,故意试探 (2)设下陷阱
(3)置诸葛亮于死地用心险恶、狡猾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能力。周瑜作为都督,明明精通军事却要问诸葛亮水战需要用什么兵器,这是意在引诱诸葛亮说出造箭之事,并借此要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一切都是因为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在阅读时,要重点关注对人物言行的描写,而后分析思考,得出结论。
七、1.C 2.D
3.示例:①阅读名著的兴趣不高,超过一半的同学阅读名著的兴趣一般,还有一部分同学不喜欢阅读名著;②阅读名著的数量偏少,91.5%的同学半年内读名著不超过10本。培养同学们的阅读兴趣,鼓励同学们大量阅读,可以定期开展讲故事比赛等活动。
八、1. (1)畅通无阻
(2)行云流水
2. 略。
3. 母亲的视力下降得非常厉害,母亲穿针时的动作非常艰难,但她仍然坚持,可以看出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再次”出现了三次,从内容上讲是强调了母亲穿针的动作十分艰难,答题时还要进一步思考深层含义,背后深层的含义直指中心,表达出了母亲浓浓的爱。
4. 母亲为儿子钉扣子,但线怎么也穿不进针眼里。儿子觉得自己许久不曾和母亲交流感情,没有关心母亲,很惭愧,帮母亲把线穿到了针眼里,母亲很高兴。
5. 在母亲需要帮助时,孩子也要及时地去帮助母亲,关心母亲,让母亲感受到孩子对她的爱。事例略。
注意要结合生活实际,举一个生活中发生的、能让父母的爱畅通无阻的小例子来说明。
6. 首尾呼应,更能突出母爱无处不在、蕴藏在细微之处的中心。
500字